2025/3/18 3:49:31
作者:
沈云作,沈莹宝注
来源:
【字 号:
】
点击量:410

【作品原文】
目光如电幕中宾,
远佐三边更入秦。
倚马千言草露布,
南阳救此一方民。
【背景拓展】
汤三俊,字俊民,号伯衡,为诸生(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有增生、附生、廪生、例生等,统称诸生)。其居所名“贮真斋”,在西肠圩,今已不知其具体方位。
三俊貌甚丰伟,目光如电,腰大十围,“有才气,通世务,知武略”。三俊的同乡钱可在唐王(建藩国于河南南阳)手下作幕僚,崇祯六年(1633)秋,钱可至京师访三俊,极言唐王礼贤下士,邀他赴南阳一游。三俊未允,但钱可将三俊的文章进呈给唐王后,唐王十分赏识,随即聘三俊为其第六子的老师。
第二年,三俊人兵部右侍郎、总督三边(陕西、山西、河南、湖广、四川)军务的陈奇瑜帐下为幕僚,“参军谋,书檄奏”。此时,陈奇瑜正奉命讨伐流寇(李白成、张献忠等起义军),三俊曾为唐王、陈奇瑜“倚马作露布(布告、通告之类文书),连篇立就,使南阳被寇之民得复稍安。”后死于进军陕西三原的途中。
三俊著有《贮真斋集》,并有诗集刻本行世。
三俊之长子名孙陟,字辅嗣,诸生,少受庭训,好读书,博览经史,与胞弟孙咸、嫡弟豹处有三凤之目。
【作者简介】
沈云,1864-1921,字秋凡,原籍浙江秀水(今嘉兴),生于盛泽。沈氏系王江泾望族,1860年为避兵祸,其父举家迁居盛泽。沈云先生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文学功底极深。曾先后受聘为郑氏小学和盛湖公学的教师。沈云还是南社的早期社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