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05月02日 星期四
数字方志馆搜索:
我与吴江的半世情缘 ——一个八都农村女孩的成长之路

“吴江通”连续三年勇夺全国冠、亚军。



我是南京市的一名退休女教师。但我是吴江人。六十多年前,我还曾是震泽中学和吴江师范的学生。后来又曾为震泽中学的教师。我与吴江有半世的情缘。王新生老师在“吴江通”上的那篇文章大大激发了我的思乡情怀。


震中56届初三(乙)班同学于2014年春在震中吴江新校区的合影_编辑_副本.jpg

震中56届初三(乙)班同学于2014年春在震中吴江新校区的合影(前排左二为作者,左三为王新生老师)


震泽中学校门(1938)_副本_副本.jpg

震泽中学校门(摄于1938)



我是1938年出生于吴江八都乡一户贫苦农家的女孩。在那个男尊女卑的社会,尤其是在农村,女孩是少有读书机会的。而我却例外地上了学,小学毕了业。更没有想到的是以后我又一路绿灯,升了中学,并且跨入了高等学校的大门。我仔细想来,我似乎是20世纪50年代从八都农村走出来的唯一“女秀才”。真不可想象,我太幸运了!我衷心感谢党和毛主席的培养。我也要感激母亲对我上学的全力支持和严格要求。



10.上课.jpg

上课



我清楚地记得,在我幼年,父亲因患病以致手臂残废,家中缺乏劳动力,仅有的几亩薄田自己无力打理,只有请人帮工。由此母亲一度不得不抛下年幼的我和残疾的父亲,远赴上海帮佣挣钱。母亲所帮佣的是一户中医世家、书香门第。母亲深受其影响与启发,作出了送我进学校读书的决定。乡中心小学离我家并不远。不管天气如何恶劣,道路怎么泥泞,母亲从不允许我“懒学”缺课。我小学顺利毕业了,但以后的路怎么走就不知道了。毕竟我是农村女孩,且家中又没有钱,也没有男劳力。当时父母亲也只能让我在家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农业劳动。



u=3108011271,615541772&fm=26&gp=0_副本.jpg

上学时泥泞的道路




两年以后的1953年,喜讯传来,震泽中学由私立改为公立了。学校就让我们小学毕了业的学生前去报考。结果,我这个农村女孩与其他三位男生一起被震泽中学录取了。我与社会上一大批失学多年的穷孩子一起跨进了中学大门。这也就开启了我人生的新起点。当时的震泽中学是一所初级中学。初一年级分为甲乙丙丁四个班,我被分在乙班。每班学生年龄参差不齐,小的十二三岁,大的十七八岁,我的年龄居中,十五岁,正好赶上“末班车”加入了少先队。要知道,当时农村并未建队。孩子们梦寐以求的就是戴上那条具有无限荣光、无比鲜艳的红领巾!我无比光荣地实现了这个美好的愿望,高兴极了。我们一二年级的班主任是王新生老师。他很年轻,刚满十八岁,刚拿到选民证。他好似我们的大龄学兄,没有架子,平易近人;初三年级的班主任换了俞骏老师。他年长沉稳,工作细致,和蔼可亲。两位师长不仅教学认真,也很活跃,富有朝气,我们受益匪浅。记得在我初一(上)的成绩单上王老师给我的评语有句话我至今没忘:“不声不响,好似班中没有此人一样”,受到了母亲的严厉批评。这也许与我们从农村出来的身份和原本胆怯的性格有关。我学习虽好,但不爱好活动,少关心集体。在老师的教育、鞭策与同学帮助下,我改正了缺点,积极参加各项集体活动。我当上了班干部,加入了共青团。



科学馆_副本.jpg
震中教室(1938)_副本.jpg


早期的震泽中学教室、科学馆



在初中学习期间,我们这些穷孩子都是得到国家照顾的。有的减免了学杂费,有的享受了助学金。由于解放初期国家经济并不富裕,学生自己也得承担部分生活费。学校规定,超过几天没交伙食费的寄宿生,就在食堂门口的黑板报通知停伙。这时有些同学就让家人送些炒米粉暂时充饥。我也碰到过一回。在同学帮助下很快解决了吃饭问题。在我三年初中就读期间,母亲为我费尽了心血,借了不少钱。当时农村的互助组、农业合作社给了我极大的支持。好不容易我初中毕业了。我原爱好画画,根据我的愿望,很想报考杭州一所中等美术学校。后来因为国家需要大力发展教育,培养教师,于是我就服从了这个需要,被保送入吴江师范学校。再说,进师范学校读书,所有费用国家全包的,这也可以减轻家庭的负担。



吴江师范上学_副本.jpg

作者在吴江师范上学时照片



到了吴江师范,我担任学生干部。张锡恩书记对我有知遇之恩。他对我各方面都很关心,尤其在政治上。在他的教导与启发下,我思想觉悟不断提高,专业思想逐渐巩固,真正确立了为党的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目标,我向党组织提出了要求入党的申请。



劳模-1张锡恩.jpg

张锡恩书记



1958年,国家更是大力发展教育事业,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我们一些中等师范尚未毕业的学生又被保送至苏州师专学习,我们又一次得到了深造的良机。可巧师专的党委书记吕亚声又是由吴江县委书记调任的,很有亲切感。根据我们的政治表现与入党申请,师专党委批准了我与吕菊泉、鲍衍治等八位同学为首批发展的学生党员。由此,我更坚定了为党的教育事业献身的决心,立志做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



吴江师范(3)班赴师专的同学合影_编辑_副本.jpg

吴江师范(3)班赴师专的同学合影(前排左一为作者)



1960年,我师专毕业了,学校分配我去省教育厅工作。可是几个月后,根据国家形势变化,需大力精简国家机构。于是,我们一起被分配去省级机关的几位大专生又被重新安排,大多回原籍工作。我是先去了南艺附中任教,然后附中又被撤销。那个从吴江走出去的我又回到了老家吴江。当我在县文教局报到待分配时,接待我的那位同志接到了一个“神秘”电话,他告诉我震泽中学校长来电询问你的情况。我没有想到,那位校长正是我吴江师范的老领导张锡恩。原来他已先我一步调任了震泽中学的校长。在那个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年代,张校长是出了名的拒女教师于门外的校长,出于师生的情谊,他却破例地接纳了我这个学历不算高的女大专生。想不到曾是震中学生的我竟一跃成了震中的教师!为了不负领导的厚望,不负党和人民的培养,我刻苦学习,努力工作,勤勤恳恳在震中任教了十六年。我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我作为班主任老师经常进行家访与家长沟通。不论在校教学或下乡支农,我处处以身作则,对学生严格要求,以致有一届班干部给我写信提意见,说我对他们要求太高了。如果加上我初中就读的三年,我在震中前后生活共十九年之多。我与震中可算结下了不解之缘,我对她的感情可谓深也!



刚毕业开始工作_副本_副本.jpg

作者刚毕业开始工作照片

震中教书时照_副本_副本.jpg

作者震中教书时照片



1978年我随军又去了南京,在南京三十四中工作十五年,直至1993年退休。接着我又在金陵老年大学学习书画二十年,极大地充实了我的晚年生活。现在我已是八十出头的垂垂老人。回顾我在党的关怀下,在祖国怀抱中的成长之路,我感慨万分。我是一个幸运的农村女孩,我感到无比幸福!我永远不忘我是吴江人,始终不忘故乡情。我深深地热爱我的祖国,不忘党和人民培养我的恩情!



六十年同学聚会合影(合影前排左三是作者)_副本.jpg

六十周年同学聚会留念(前排左三为作者)


孙碧莹书法.jpg作者书法
孙碧为国庆70周年作的画_副本.jpg

作者为国庆70周年作的画


作者简介


孙碧莹照片.png


孙碧莹1953年吴江县震泽初级中学学习;1956年吴江师范学校学习;1958年苏州师范专科学校学习;1960—1962年省教育厅工作和南艺附中任教;1962年吴江县震泽中学任教;1978年南京三十四中任教,1993年退休。

......

喜欢这篇文章欢迎转发分享


责任编辑:顾晓红、吴英

技术编辑:吴英

图片来源:孙碧莹、馆藏及网络


稿


我知道,你很有故事,我知道,你也有文采,我知道,你也偷偷的喜欢吴江通。那么大胆和我们表白吧!要知道,吴江通更喜欢你!你的表白,可以是感悟生活,体会人生,也可以是寻找乡愁,记忆历史!文笔不重要,真实真心就好。自行配图,特别欢迎。文末请附作者简介百字,另附影一张。一旦录用,奉上稿酬,虽不高,意很诚,还有你可能喜欢的情书哦!


请发送至投稿邮箱

szwjdaj@163.com 


记得注明姓名和联系方式。如已在其他媒体发表,敬请说明(特别是已在其他微信公众号上推送,一律不录用)。照片请勿插入文中,请单独发送,谢谢!


由于来稿较多,自投稿之日起两个月内没有录用,作者可自行处置(同一作者单次投稿多篇除外)。


吴江通会给你一个原创平台,让你展现自己,让更多的人了解你!




按下方二维码识别 关注更多吴江地情 

(微信ID:SZWJDAJ )


点击查看精彩推荐文章

1暴露年龄的时候到了,这些护肤品你用过吗?

2、我的故乡是芦墟 ——经济学家沈立人的暮年情愫

3、吴江渔民的前世今生

4、吴江西横头人家的“熟食”情结

5、逛吴溇老街

我就知道你“在看”??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