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05月02日 星期四
数字方志馆搜索:
吴江西湾头人家的“熟食”情结

“吴江通”连续三年勇夺全国冠、亚军。


传统の美食
糕点

吴江西部地区称糕点

为“熟食”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的农耕经济,造就中国独特及丰富的美食文化。举不胜举的各色美食中,我们西横头人最偏爱的是传统的美食——糕点(吴江西部地区称糕点为“熟食”)。


熟食


我从小就喜欢吃熟食,喜欢那种软软糯糯的感觉,或香甜,或鲜美。吃过唇齿留香,回味无穷,让人欲罢不能。



熟食里流淌着浓浓亲情

小时候去外婆家,母亲常会做点米条糕。给我们俩姐妹留一些,大部分送去给爱吃熟食的外公外婆。做糕的日子,对于我和妹妹而言真像过节一样开心。


自家做的米条糕


逢年过节家庭聚会时,大家会做肉团子吃,围在一起做团子,唠家常,其乐融融。母亲总喜欢说外公吃团子的段子,说外公吃团子,吃了觉得太好吃了还想吃,再吃再吃,一顿竟然吃了三十个!看到有人怀疑,母亲便解释说:“干活的人饭量大啊!但也是真喜欢,才能吃下那么多!”


肉团子


外公是个故事匣子。每次跟外公一起,总会缠住他讲故事。外公的故事里也离不开他热爱的熟食。记得有个关于吃米糕的故事,说是东洋人(日本人)入侵时,到村上抓壮丁,正好吃到了外公家里的米糕,于是外公就被抓去做伙夫,专门给东洋人划米糕。后来外公和其他被抓的农民一起跟日本人斗智斗勇,想方设法逃了出来。


米糕


刚刚结婚时我先生不喜欢吃熟食,但后来慢慢地被同化了。他由衷地说:“熟食果然很美妙。但真正吸引我的还是亲人们一起吃熟食的氛围!”



熟食里诠释着四季交替,时令变换

俗话说:四季更替,适时而食,不时不食。活在当下,食在当季。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这时的佛耳草刚刚长出来,毛茸茸的,鲜嫩无比。采摘了做时令美食麦芽塌饼,有着特有的清香,能唤醒我们所有的味蕾,实乃世间一绝!


麦芽塌饼的制作用料


麦芽塌饼


清明节有吃青团的习俗。相传是清明前一两天为寒食节,吴俗中有禁火之遗风,故而以可直接冷食的青团、熟藕、粽子等物祭祀先人。“寒食青团店,春低杨柳枝。酒香留客在,莺语和人诗。”


青团


清明和端午,我们江浙交界一带都会吃粽子,表达为对先人的怀念之情。记得小时候,每次包粽子,我们算好每人几个,分好做好记号,一串串挂在竹竿上慢慢吃。这场景是馋猫眼里最靓丽的风景。


粽子


六月六的馄饨,中秋月饼冬至团子,过年的糖年糕和“顺风”圆子,元宵节的元宵……交替的四季,变换的熟食,让我们在流年里享尽乡土美食。



熟食里蕴涵着风土人情

农闲时,村上的女人们会做糕点吃。乡下常常会时不时冒出各种各样流行的规矩来,比如:“送舅舅”(意思是外甥要送舅舅熟食等作礼物,以示孝顺)。过段时间又流行:“送外甥”(意为舅舅回礼,关爱外甥的意思)……于是做各色糕点就有了理由。从最早的米条糕,到后来的各色团子,还有松糕、海棠糕、麦芽塌饼,还有油炸的“油墩”,应有尽有。


各色团子


记得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乡下还流行做“外甥团子”。每当这个时候,要磨很多的米粉。小时候奶奶一直要拉我帮忙拉磨,一拉就是半天或者一天,拉磨拉得晕头转向,我发誓再不吃熟食了!但做好团子,享受美食的时候又忘记拉磨时的辛苦了。


磨磨米粉


村上人家办喜事,舅家要送“大糕”(一种米粉做的松糕)。父亲常常在家里摆了很大的阵势,帮大家划“大糕”。划好的大糕上还要用“洋红洋绿”写上“百年好合”“吉祥如意”“大吉大利”等字眼。


作者父亲糕的制作过程


因为喜爱,所以熟食能做得好。妹妹做熟食,堪称一绝,在村里村外声名鹊起。村上的女人们常会带着食材到我家,跟我妹妹学做糕点。更有甚者,盛泽一有名的糕团店老板专程拜我妹妹为师,学做麦芽塌饼。与朋友们互相切磋,互相交流,妹妹的糕点也与时俱进,品种繁多,时尚漂亮,也越来越精致,越做越健康。妹妹常常感叹:“吃熟食很幸福,会做熟食的人更幸福!”


作者妹妹的部分糕团品种


乡土美食滋味长,熟食里面好时光!我们对于熟食的喜爱,不仅在于熟食本身的美味,更在于熟食背后深耕的传统文化。相信在熟食领域里,我们定会不期而遇。


......

喜欢这篇文章欢迎转发分享


责任编辑:顾晓红、吴英

技术编辑:吴英

图片来源:许忠妹、馆藏及网络


稿


我知道,你很有故事,我知道,你也有文采,我知道,你也偷偷的喜欢吴江通。那么大胆和我们表白吧!要知道,吴江通更喜欢你!你的表白,可以是感悟生活,体会人生,也可以是寻找乡愁,记忆历史!文笔不重要,真实真心就好。自行配图,特别欢迎。文末请附作者简介百字,另附影一张。一旦录用,奉上稿酬,虽不高,意很诚,还有你可能喜欢的情书哦!


请发送至投稿邮箱

szwjdaj@163.com 


记得注明姓名和联系方式。如已在其他媒体发表,敬请说明(特别是已在其他微信公众号上推送,一律不录用)。照片请勿插入文中,请单独发送,谢谢!


由于来稿较多,自投稿之日起两个月内没有录用,作者可自行处置(同一作者单次投稿多篇除外)。


吴江通会给你一个原创平台,让你展现自己,让更多的人了解你!




按下方二维码识别 关注更多吴江地情 

(微信ID:SZWJDAJ )

点击查看精彩推荐文章

1逛吴溇老街

2、追忆王师夷

3、可爱的紫角叶

4、90后的洗澡变迁

5、出梅堰

我就知道你“在看”??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