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05月14日 星期二
数字方志馆搜索:
家在桃源,运河边
高久进

“吴江通”致力于传播吴江地情文化,

您的关注,我的动力!


桃源

家在

运河边



REC



◆桃源镇




我居住在一个叫做“桃源镇”的小镇,这座小镇拥有11.5公里的运河岸线。小镇上的一个个村庄,一座座古老的建筑,就像一个个甜睡的孩子,依偎在运河母亲的臂弯里。这个小镇孕育了吴越文化、运河文化、古镇文化、酿酒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各种文化彼此交相辉映,也就有了这一方特殊的文化与风情。







◆九里桥




我第一次见到大运河,是在24岁的时候。24岁那年,我从陕西一个贫穷闭塞的乡村来到一个叫桃源的小镇,找到了一份虽然不耗体力但工资却少得可怜的保安工作。在初秋的一个周末,我们几个老乡骑着自行车到处闲逛,到了一个叫做“太师桥”的地方。桥下是一条宽阔的河流,当地人告诉这条河就是大运河。后来我们又闲逛到一个叫做“九里桥”的地方,当地的人也说九里桥下的那条河是大运河。那时候桃源的公路交通不算发达,特别是乡下的公路都很窄,而且大多数是石子铺起来的那种。所以河流上来来往往装载着煤炭或者水泥沙子的大船很多。我静静地凝视着宽阔的河床和流淌的河水,仿佛看到了往来穿梭的帆影,听到了回荡在历史深处的桨声,…也就那时,我爱上了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旧貌


这里竟然是大运河?我感到很惊讶。因为读书的时候就知道大运河,大运河给我的印象是悠长的、宽阔的、就如同壮年男人一样粗狂不羁。而我亲眼看到的大运河竟是如此平静、温柔,更为大运河竟然经过这个小镇觉得不可思议。我想假如我回到老家的话,大运河应该也算是我和人聊天时最值得炫耀的谈资了吧。


◆京杭大运河吴江段(局部)


一年之后我成了桃源的“上门女婿”。我觉得我更应该了解一下桃源的文化、特色了。我想,如果回到老家,和乡亲们仅仅只聊羊肉、黄酒,那似乎显得聊天的内容有点浅薄。在老家的时候,总听到亲戚们说起某某人:“这个娃在外面跑了几年,变得能说会道了”。好歹当了几年兵,好歹到外地闯荡过,我觉得聊天内容应该要有深度和高度,至少我应该和别人家的娃一样有内容。为了能够“能说会道”,我参加过“夏青杯”全国朗读大赛吴江赛区的比赛、参加过吴江电视台举办的“新吴江人吴江话比赛”、吴江区职工歌手大赛.....尽管都是凑热闹,但自我感觉口才变得比之前好了很多。




近年来,几乎每个大运河沿线城市都在依托运河沿线的文化资源,积极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通过“文旅融合”“文脉传承”“文化赋能”,让运河文化成为“串”起古城保护、文化传承、产业发展、经济繁荣的新动能。桃源镇也一样,近年来,始终把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作为工作重点,加强文物和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绵绵不绝的活态文明,与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农业资源、快速的工业发展相得益彰。让我感到骄傲的是,自从2019年进入镇文体站工作以来,我也一直从事着与文化保护、文物活化利用、文化产业发展等相关的工作。比如,参与2020年文保单位汪宅以及运河边的留仙亭、栖凤亭、俞门老宅和赐福桥等的修缮工作,维修保护铜罗古镇历史建筑,改造提升历史街区,还有幸参加了“长三角运河戏曲艺术节”“运河书画展”“运河摄影展”等等高规格、大规模、影响广的文化活动,不管是活动准备、或者是志愿服务,基本上都有我的参与。每当我以业余文保员的身份去巡查时,和同事一起安全检查时,带着朋友运河边看看时,甚至有时候当蜘蛛网布满全身、被古桥附近的杂草划伤时,我依然会充满着快乐。舒婷的一首诗这样写的: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即使我为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做得微不足道,但我至少参与了,不是简单“攀援的凌霄花”。




◆铜罗古镇



和古建筑接触多了,了解的内容自然也多了。于是每次我和人聊天时,除了聊桃源的黄酒、木梳等,大运河“桃源段”的历史建筑、文化名人等也是我热衷的话题。截至目前,桃源镇登记的古建筑和新发现的近现代重要史迹共有38处,其中1处省保单位,10处苏州市级文保单位,19处文物控保单位,8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点。此外,历史建筑共有29处。九里桥、广福遗址、福泰兴烟纸店、汾阳王庙......每一处都是一个精彩的故事,值得我去“炫耀”。







◆广福遗址 







 ◆汾阳王庙近影



一日,去吴江城区参加一个工作方面的培训,看到一群工人在一座公园附近忙着植草皮、铺步道。同车的一位老师发出感慨:现在政府很重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我们的吴江已经绘就了一幅现代的运河文化“繁华图”了。看工人们忙碌辛苦的身影,我仿佛看到了两千多年前吴国人举锤如云、开凿大运河的场面,那种与众不同的韵味和情趣很让我感动。




◆古代人民挖掘大运河复原场景


以前,当有人问我是“家在哪里”的时候,我总会说:住在桃源,老家陕西。因为我一直人在此,心在彼。几十年过去了,这里早已是我心灵栖息之所,也早已成为我的精神家园。我想,以后若是有人再问我“家在哪里”的时候,我会骄傲地说:我的家在桃源,运河边!




END

喜欢这篇文章欢迎转发分享



◆ 责 编:沈思言

◆ 美 编:沈思思

◆ 审 核:王来刚

◆ 图 片馆藏及网络


※※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稿

我知道,你很有故事,我知道,你也有文采,我知道,你也偷偷的喜欢吴江通。那么大胆和我们表白吧!要知道,吴江通更喜欢你!你的表白,可以是感悟生活,体会人生,也可以是寻找乡愁,记忆历史!文笔不重要,真实真心就好。自行配图,特别欢迎。一旦录用,奉上稿酬,虽不高,意很诚,还有你可能喜欢的地情书哦!

1、请发送至投稿邮箱

szwjdaj@163.com 


2、注明姓名和联系方式。如已在其他媒体发表,敬请说明(特别是已在其他微信公众号上推送,一律不录用)。照片请勿插入文中,请单独发送。


3、如第一次投稿,文末请附作者简介百把字,另附近影一张,谢谢!


由于来稿较多,自投稿之日起两个月内没有录用,作者可自行处置(同一作者单次投稿多篇除外)。


吴江通会给你一个原创平台,让你展现自己,让更多的人了解你!



按下方二维码识别 关注更多吴江地情 

(微信ID:SZWJDAJ )



点击查看精彩推荐文章

1庙港鱼虾蟹

2、从芦墟走出去的苏州中学名师——夏蕴文

3、圆明寺里的千年钟声

4、麻漾北岸的古村落:秋泽

5、黎里沈宅鸳鸯厅的主人找到了!鸳鸯厅现在又作何用途?

原创不容易,

请点“赞”“在看”鼓励哦??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