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05月02日 星期四
数字方志馆搜索:
家乡的竹园
俞湘雄
“吴江通”致力于传播吴江地情文化,

您的关注,我的动力!

竹石(俞湘雄提供)

说起竹园,想必大家就不会陌生,是由众多竹子生长而形成的竹园。其中,对竹子的赞美使我想起了清代著名诗人郑板桥对竹子的描写:“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 。是一首赞美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神韵和它顽强的生命力;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它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才长就了一身英俊挺拔的身姿,而且从来不畏惧来自东西南北狂风的击打。郑燮(郑板桥)不但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在他笔下的竹子竹竿很细,竹叶着色不多,却青翠欲滴,竹枝竿用水墨,更显得高标挺立,特立独行。所以这首诗表面上是写竹,实际上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刚正不阿、坚强不屈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风傲骨。同时,这首诗也能明心智,让我对竹子有了几分尊崇、敬畏与喜欢。


苏东坡与竹子(俞湘雄提供


竹石(俞湘雄提供



我的家乡在同里栅桥横港上(现在是同里镇叶泽湖村)。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生活在“横港上”的农户,每家每户房前屋后都种植有竹子,规模至少在0.3亩左右,有大有小,根据种植规模及年代长短繁衍形成竹园。而我家的竹园在1亩左右,算较大的吧!村里最大的有2亩以上呢!为何农村偏爱种植竹子呢?在我看来,不外乎是这几个原因:房前屋后有空闲的土地(自留地)可用、竹子可以用来农业生产及生活所需、起到绿化遮荫和提供食材(竹笋)等,几乎竹子全身都是宝(根、颈、枝干、枝叶),使用价值高,便于管理,成本低的特点。用现在话说,就是性价比高,所以赢得村民喜爱,也符合当时农村生活艰苦,物资匮乏的条件,需要时可以就地取材。那时我家院落掩映在绿色翠竹中,旁边是田野与河流环绕,真是一派田园旖旎风光。毗邻京杭大运河,船舶穿梭其间,尤其是夜晚,灯影闪烁成串,犹如繁星点点。清晨在睡梦中,忽然被高亢的汽笛声惊醒,好似起床号,催促人起床开始新的一天到来,此时天已放亮忽闻窗外竹园传来黄雀、麻雀等鸟儿叽叽喳喳鸟鸣声,彷如清晨演奏交响音乐会,让人聆听生活得很安逸和惬意。

俗话说:“居有竹,人不俗。”岁寒三友,竹居其中。人们之所以看重它,或因为它“翠叶与飞雪争采,贞柯与曾冰竞鲜”(注:引用南朝 齐王俭《灵丘竹赋应诏》)的凌寒之质吧。

居室藏竹,自然极幽雅,能得山水清气,涤净俗尘,以竹为友,与竹为邻,竟能带来高质量的生命体验,空气清新富有氧离子是氧吧,深呼吸后有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竹,彰显气节,虽不粗壮,但却正直,坚韧挺拔;不惧严寒酷暑,万古长青。

竹,是君子的化身,是“四君子”中的君子。


郑板桥与竹子(俞湘雄提供

我家屋后竹园里种植有早竹(燕来竹)、早园竹(大圆竹,材质好,农业及生活应用较多)、箬竹(低矮叶大,家里常采叶来裹粽子),房前种植有“刚竹”(棼筋竹,韧性好强度高用的也较多)几种。竹子品种有很多,基本上常见有98个品种吧。冬季(春节)时可以挖些浅表裸露地表面的笋来吃,谓之“冬笋”,炒、煮、油焖、红烧、咸笃鲜皆可,味美至鲜,是烹饪食材佳品。冬笋,素有“金衣白玉,蔬中一绝”的美誉,和春笋、夏笋相比,冬笋品质最佳,营养最高。就是寻找挖的时候要耐心、辨别有无隆起、开缝处,当有征兆时就用锄头挖开,较费时费力,需小心不能弄断竹根以保竹子健康成长。那时,我就跟着奶奶或父亲来到竹园挖笋,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油焖笋(俞湘雄提供


早园竹(俞湘雄提供


刚竹(俞湘雄提供

待到“春分”时节,万物苏醒,春暖花开,燕子南归时,出现“东风帘幕燕来初,习静偏宜水竹居”情景。我时不时往家里的竹园瞅一瞅,寻觅下有没有笋芽冒出,想着吃春笋的脆嫩鲜美味呢!还有枸杞头、木耳可采,吴江素有“不时不食”的习俗,喜爱美食的人士就急不可待尝鲜呢。那刻,想起清代诗人(朱彝尊)描写早竹“燕来笋”的诗:紫荷花草杂坐卧,燕来竹笋生竛竮。


朱彝尊像(湘雄提供


几天后的早晨去屋后竹园一看,很是惊讶,眼前出现一幕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地面,“探出头”高低错落在微风吹拂下露出灿烂笑脸,好似与主人打招呼呢。此时我家竹园最早出的笋是早竹笋(燕来笋)已在眼前,俟后,竹园里不断有早圆竹笋及刚竹笋面世。挖春笋就要简单多了,因已出土,只要合理采挖就行(需保留竹园活力)。当竹笋蛰伏一冬蓄势破土而出,挣脱褐色包裹的衣服傲立于竹园与老竹争春斗艳,这时我想起了清代郑板桥的《新竹》: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新长的竹子要比旧竹子高,它们的生长全凭老的枝干扶持。来年又有新长出来的,会长得更高。比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而新生力量的成长又须老一代积极扶持。这首诗颇有哲理。

竹笋(俞湘雄提供


竹笋(俞湘雄提供


竹笋(俞湘雄提供




到了夏天,竹园竹笋已长成参天大竹。修竹成林,浓阴如洗,炎夏盛暑“为君成阴好蔽日”。陆游的《东湖新竹》诗云:“清风扫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竹枝摇曳,给人送来阵阵清凉;烈日当空,竹荫遮蔽,使人不觉酷暑之热,令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三伏”炎热天,我和家人与其他乡邻一样,去往屋后竹园避暑纳凉,拿着高低大小不一的凳子、椅子在竹园里小憩、聊天。尤其午饭后的一段时间竹园里是人最多的,父母等大人从田间劳作回来吃饭,奶奶刚做好午饭和菜,等家人齐全就开饭。有时,把小桌子等搬到竹园里围住一起吃饭、歇息,甚至拿着竹席或草席就午睡了。我和小伙伴们还在竹林里嬉戏、玩耍捉迷藏,调皮的有爬上竹竿掏鸟蛋呢。享受着由竹子撑起绿荫大伞为人遮阴避暑的午后时光,感觉在那样的环境中生活很舒服惬意。因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农村在盛夏时节有竹园避暑,算比较幸福了,其他人家也多巧用天然遮阴棚度夏,是那个年代乡村的一道夏日风景线。不像现在生活条件好,房间都有空调供人避暑纳凉。

记得夏季来临前,家里就筹划请师傅来打竹凉席,以满足家人成长需要。巧手的篾匠师傅就到竹园选取三年竹龄以上的采伐回来,用于制作竹凉席,因这样的竹子质地为上乘最好,竹纤维密实富有韧性且光泽明亮。经过篾匠师傅劈蔑、刮削、蒸煮、染色后,不出几天就精心编织好一张泾渭分明五彩的竹凉席。而无需竹篾上色的,那编织起来就要快多了。当夜晚睡在新的竹凉席上,只感觉丝丝凉意助我在夏日燥热的午夜安然入睡,那样的舒心让我铭记于心。

而竹子走入现实生活中已有六七千年历史了,一直影响延续至今,尤其是在农村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生活中需要的竹篮、竹椅、竹床、躺椅、竹筐、竹匾、竹扁担、竹筛、竹篙、竹盒、竹门、竹屋、竹梯、竹筷子、灯笼、风筝等经过能工巧匠编织制作成品,可谓琳琅满目,种类繁多,是农耕时代的代表之一,从那个年代走来的人想必记忆深刻吧!


竹笋(俞湘雄提供

如今家乡的竹园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已不复存在,每当念及使我想起年少时陪伴我生活成长的那个阶段,竹园给我的记忆印象是深刻的。想起了《咏竹》宋代黄庭坚的“竹笋才生黄犊角,蕨芽初长小儿拳。试寻野菜炊香饭,便是江南二月天。”春笋伴着童年的味道,至今记忆于心,静静想来,满满的全是幸福的味道。


竹林(俞湘雄提供


剥壳后的竹笋(俞湘雄提供




END


◆ 责 编:李星雨

◆ 美 编:水丽芬

◆ 审 核:王来刚

◆ 图 片:作者及网络

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征稿启事


为贯彻落实《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和《江苏省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条例》,充分挖掘吴江红色文化资源,讲好吴江红色故事,传承红色文化基因,践行爱国主义教育,“吴江通”微信公众号从即日起面向全社会开展“追忆身边的红色党史”专题征稿活动。

征稿要求:

1.主题:紧紧围绕发生在吴江地域内的革命故事、人物、文物、遗址遗迹等,要求史实准确,观点鲜明,坚持正确价值导向;

2.文体为纪事、故事,字数要求2000至6000字以内;

3.时间:即日起至2024年10月1日;

4.选题参考吴江区红色文化资源已统计点位(选中下方网址搜一搜即可查看):

 https://kdocs.cn/l/cnSUtfJqMke1?f=301

投稿请发送至邮箱szwjdaj@163.com,注明姓名和联系方式。如已在其他媒体发表,敬请说明(已在其他微信公众号上推送的概不录用)。照片采用jpg格式,每张配以文字说明

按下方二维码识别 关注更多吴江地情 

(微信ID:SZWJDAJ )


往期推荐:





那年月我们跑“王江泾”


慎终追远,见证人生终点的吴江殡仪馆


费巩:一灯一亭,流芳百世


双塔桥


三家村陶熹墓寻踪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