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05月02日 星期四
数字方志馆搜索:
那年月,我们“跑王江泾”
王钧谟

“吴江通”致力于传播吴江地情文化,

您的关注,我的动力!


上世纪中叶,盛泽镇上有一句口头禅,叫做“跑王江泾”。此话带有浓重的乡土味:首先在发音上,“王江泾”的“王”字,读作“yang”,而非“wang”,如果读了后者,说明你的盛泽方言不够地道,至少缺少年代感;其次在字义上,那个“跑”字,并非表示肢体动作,意为走动于其中,它和“跑外勤”、“跑单帮”的“跑”词义类同。“跑王江泾”,不仅流传在人们口头上,还落实在行动中,渗透在生活里。


▲江浙交界(王钧谟提供)


▲盛泽“东方南路”是以前“苏嘉公路”的一部分(王钧谟提供)


▲在2008年盛泽地图上可见,上世纪中叶盛泽汽车站和王江泾汽车站的位置关系和直线距离(王钧谟提供)


作为江苏南大门的盛泽和浙北边缘的王江泾,两地镇郊农村相邻相连,大多处仅一河之隔,有些地方甚至只隔了一条田埂。就镇区而言,王江泾镇位于盛泽东南方,盛泽人沿着“苏嘉公路”步行,越过省界便到了王江泾镇。当年的公路,也许是出于技术或建造成本上的原因,桥梁都与河道垂直相交,致使道路比现在更多地弯折蛇行。尽管曲折,两镇车站间也仅七公里路程,步行半天即可打个来回。空间距离之近,别说大人,连孩子也力所能及。


01

 “跑王江泾”之“旅游版” 







▲楼盘“中央花园”(王钧谟提供)


▲楼盘“欧盛花园”(王钧谟提供)


▲楼盘“绸都·锦绣天地”(王钧谟提供)

▲在杨扇村地界的楼盘(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儿时第一次“跑王江泾”,是跟在祖父的屁股后面走的,目的是去扫祖坟。虽然年幼,还是依稀记得,我们一会儿上公路,一会儿穿越在田间小道,祖父说,这样“抄小路”,可以缩短行程。途经一座有故事的“小脚桥”,桥石板上有一个下凹的脚印,相传是建造秦长城时,孟姜女千里寻夫含恨跺脚留下的。据杨传泳老师介绍,此地小地名为“小宸洲”,就在现在高楼林立的“中央花园”“欧盛花园”小区一带。那里,也留下了我童年的脚印。


▼《闻川王氏家谱》(王钧谟提供)


 ▲高祖落脚盛泽王家庄的“经晖堂”老宅(王钧谟提供)


说是到王江泾扫墓,其实,我们还没有越过省界,在和王江泾隔河相望的一片树林里找到了坟地(如今的盛泽群铁村境内)。我家祖上世居王江泾镇,曾祖能葬于和王江泾一水之隔的地方,也算是叶落归根了。太平天国战乱时,坐落在大运河畔的“闻川市”(王江泾镇)和盛泽周边的“黄溪市”、“新杭市”(今群铁村境内)均焚于战火。据《闻川王氏家谱》记载:高祖“泾川居室悉为灰烬,遂挈家口避难,当是时流离失所,播迁无常,……于同治三年迁居于盛泽镇之北乡”。这样的人口流动,在盛泽并不少见,如今若是刨根,不难找到好多家族在嘉兴或者绍兴的根脉。盛泽地处吴尾越首,历来就和浙江有着难以割舍的关联,以致如今盛泽和王江泾两地在基础产业、生活方式、风俗文化等方面有着诸多的类同,老盛泽人钟爱“绍兴戏”(越剧),便是一例。


▲长虹桥(王钧谟提供)


孩提时代乐于“跑王江泾”,不仅仅为目睹那座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跨越在大运河上的“长虹桥”的雄姿,数数它难以数得准的石级,还在于享受那个结伴而行的过程。你想,春暖花开之时,天朗气清之日,邀上几个投缘的同学,不用向父母恳求分文,带上一点干粮,立马就可以体验一场说走就走的“出省游”。漫步在苏嘉公路上,没有迷路的顾虑,一路谈笑风生,一路田野风光,不知不觉中王江泾就在眼前了,那是何等的轻松惬意!当然美中也有不足:行走在砂石路上,远远看到汽车开来,大家得深吸一口气,背过身去,直到望着被一团扬尘遮裹的车子远去,才缓过气来继续赶路。好在,那时公路上的汽车很少,半个时辰也难遇一辆。


▲上世纪70年代的砂石公路(王钧谟提供)


“跑王江泾”,用的是体力,虽不花钱,但要说是“零消费”,那也不精准。消费了什么呢?就是脚下的鞋底。儿时我们脚上穿的布鞋,都是大人手工制作而成的,那鞋底是用碎布零料经历糊、晒、剪、扎诸多工序而成,其中“扎鞋底”更是费工费力的手工活。“慈母手中线,儿子脚下鞋”,孩子们目睹母亲制鞋的艰辛,深知其来之不易。布质的鞋底,那怕针扎得再密,线拉得再紧,哪经得起砂石路面的反复摩擦?穿着布鞋“跑王江泾”,未免有点奢侈。于是,“有亲头”(盛泽方言,意为:乖巧懂事)的同学干脆提着鞋子赤脚而行。我缺乏这种勇气,但出发前一定换上鞋底浇铸过橡胶的“汽车底”鞋,(土话很奇葩,但老盛泽都听得懂)后来又穿流行一时的“塑料底”鞋。塑料底耐磨,但防滑性差,不顾及了,摔一跤,痛在身上,磨破鞋,疼的心里。



02

“跑王江泾”之“经贸版” 



解耦【】【】

▲“公泰和”栗酥


如果说孩子们“跑王江泾”是寻欢作乐、放飞心情,那么大人们“跑王江泾”多半是为了生计。在计划经济的年代里,江、浙两省不时有一点政策差异,这无疑为民间的物资交流互补、增收节支提供了机会。王江泾的农产品、豆制品、糕点等供应比盛泽相对宽松,还稍便宜,“公泰和”栗酥更是盛泽人的最爱。每每“三班制”的工人夜班下班后结伴去购物,被王江泾人夸张地调侃为“蝗虫”。



▲寸寸计较的江、浙布票(王钧谟提供)

?两两计较的江、浙粮票(王钧谟提供)



受国家统购统销政策的管控,“蝗虫”碾压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盛泽人到王江泾购物,要持有明目繁多的、限量的、浙江人才领得到的各种票据证券:粮票、布票、油票、棉花券、代粮券……。其中浙江布票在上海得以通用,比江苏布票更“吃香”(盛泽方言,意为:风光)。于是催生出买卖票据证券的地下活动,尽管这是政府明令禁止的投机倒把行为,但也阻挡不了民间需求的暗流。记得许多年里,一个包着头巾的农村大妈,每到农闲季节,手挽一个上面铺着毛巾的篮子,穿梭在里弄深处的门前屋下,轻声细语找着当家的女人,兜售她那从王江泾串来的南北货、豆制品,当然还经营她塞在衣服深处的粮票、布票等“无价证券”的有价交易。直到改革开放,粮油放开,这种“地下活动”才消亡匿迹。


除了准专业的倒卖,还有“客串”的呢!据八十岁高龄的周松观老师回忆:他读初中时,家贫,为了交清拖欠的学费,假日里“跑王江泾”贩糕点,回盛泽一家一户求爷爷告奶奶地兜售,积聚一点“脚步钱”(盛泽方言:意为微薄的地区差价)用来交学费。听罢让人唏嘘不已。



03

“跑王江泾”之“升级版” 




在盛泽中学读至初三,我才“真跑”了王江泾。


那年入冬,学校号召全体学生参加冬季长跑,要求同学每天向班级体育委员报出所跑里程,由各班体育委员统计汇总后上报教导处。此举一出,学校里掀起了一股长跑的热潮。


▲当年盛泽中学操场旁的边门,如今已成为“绸都小学”面向东方路的正门(王钧谟提供)


虽说那时盛泽中学初、高中加一起才十几个班级,但几百号人要在小小的操场上跑步是施展不开的,好在苏嘉公路贴着操场围墙而过,每天早上,学校打开边门,方便同学们上公路晨跑。晨曦中,公路两侧的学生川流不息,好不热闹,——跑向王江泾!体能好的,跑一个来回。我等体弱的,量力而行,跑个半程折返。记得状态最佳一次,跑到王江泾镇上房屋清晰可见时再回头。那年我坚持每天早锻炼,效果明显:冬季脚上出现冻疮的顽疾从此消失。但也凸显了一个问题:早晨入肚的那二两半粥提前消化,上到第三节课,肚里咕噜咕噜直叫,同学都有同感,于是班内流行顺口溜:十一点一刻,肚皮饿到一歇;十一点廿分,肚皮饿到热昏(盛泽方言,意为:不得了)。


毕竟都在身体发育的时期,读书至高一,“跑王江泾”在大家眼里已成小菜一碟,不值一提。更有强者,跑嘉兴。


那时,男生中有股“无线电热”。为挑选、购买到称心的收音机元件——晶体三极管,住宿生张计国和几个芦墟同学相约星期天到嘉兴去选购。平时省下的那点零花钱,当然要花的刀刃上,不能枉费在乘车上,大家一致决定:走!


走嘉兴得起早摸黑,为确保不误出发时间,他们约了走读生范定松,让他用上家里的闹钟。次日拂晓,范同学一早被闹醒,前往学校,如时敲窗,叫醒众人,无奈校门未开,好在大家有解放军练兵中越障碍的本领,遂翻墙而出。


那时,盛泽到王江泾,票价一角四分;乘到嘉兴的话,票价四角多,可见过了王江泾再到嘉兴,增加的路程可不是一点点噢!回程路上,众人开始感觉又饿、又渴、又热,黎明前出发时穿在身上的外衣,都已捧在手里,成为行走中的累赘。回到王江泾,已有人体力不支,怎么办?众议结果:委派莫兴荣一人带着众人脱下的衣物,乘车回盛泽,其余同学振奋精神,轻装上阵,继续向盛泽进发。


这次“偷跑”,违反了住宿生纪律,作为团支部书记的张计国事后被传呼去教导处,受到王新生教导的严厉批评。


▲2018年同学会,张计国(左二)、范定松(左一)和于孟达校长(坐者)、詹国樑老师在交谈(王钧谟提供)


▲盛中老同学相聚,戏说当年往事(左上图左一为莫兴荣)(王钧谟提供)


五十多年后,老同学相聚,饭局上笑谈往事,总结如下:翻墙出校园,增强了张计国缉拿盗贼的本领(张曾任吴江市、吴中区公安局长);选购三极管,为范定松的无线电技术打下了基础(范曾任南京工学院“电路基础实验室”主任、溧阳市科技副市长);负责带回众人衣物,提升了莫兴荣的后勤保障能力(莫曾任新生集团高级管理)。乃成席间趣话一桩。


▲今日的“东方南路”成为镇区内环公路,过境车辆走“省道盛东路”绕出镇区(王钧谟提供)


往事并不如云烟,长跑接力有后人。如今,盛泽和王江泾之间的建筑几乎连成一片,开放的政策,便捷的交通,年轻的一代,正在长三角一体化的大道上肆意奔跑。







END
喜欢这篇文章欢迎转发分享



◆ 责 编:李星雨

◆ 美 编:朱宇婷

◆ 审 核:王来刚

◆ 图 片王钧谟及网络


※※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稿

为贯彻落实《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和《江苏省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条例》,充分挖掘吴江红色文化资源,讲好吴江红色故事,传承红色文化基因,践行爱国主义教育,“吴江通”微信公众号从即日起面向全社会开展“追忆身边的红色党史”专题征稿活动。

征稿要求:

1.主题:紧紧围绕发生在吴江地域内的革命故事、人物、文物、遗址遗迹等,要求史实准确,观点鲜明,坚持正确价值导向;

2.文体为纪事、故事,字数要求2000至6000字以内;

3.时间:即日起至2024年10月1日;

4.选题参考吴江区红色文化资源已统计点位(选中下方网址搜一搜即可查看):

 https://kdocs.cn/l/cnSUtfJqMke1?f=301

投稿请发送至邮箱szwjdaj@163.com,注明姓名和联系方式。如已在其他媒体发表,敬请说明(已在其他微信公众号上推送的概不录用)。照片采用jpg格式,每张配以文字说明



按下方二维码识别 关注更多吴江地情 

(微信ID:SZWJDAJ )



点击查看精彩推荐文章

1、慎终追远,见证人生终点的吴江殡仪馆

2、费巩:一灯一亭,流芳百世

3、双塔桥

4、我和春天有个约定

5、吴江那些记忆中的汽车站



原创不容易,

请点“赞”“在看”鼓励哦??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