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05月02日 星期四
数字方志馆搜索:
独具“酱”心,回味悠长
沈东曦

“吴江通”致力于传播吴江地情文化,

您的关注,我的动力!


读沈嘉禄先生《亲爱的味道》一书,我就想到同里的味道。其实在几年前,我就在“吴江通”发表过几篇文章,但我不愿停息,我想试试能不能写出一点酱缸里面的新意。


说起酱缸,只要到各水乡古镇去转一圈,就会发现,周庄、乌镇、朱家角、安昌等等每一个古镇上都有酱园,好比说乌镇的“叙昌酱园”,如今已成为一个旅游景点了。游客走进“叙昌酱园”,能看到一排排整齐划一的酱缸,用类似乌篷船船篷的盖子给盖着,临走时游客还得买几瓶大酱回去,用来拌冷面、拌馄饨、拌茄子,炒酱爆猪肝、酱爆螺蛳、炒八宝辣酱、炒六月黄,让味蕾燃烧!


乌镇的“叙昌酱园”


去年5月,位于同里古镇的公号酱园面馆正式开业,烹制以“秋油”(古人谓,自立秋之日起,夜露天降,此深秋之际取第一抽之酱油,即是“秋油”)为主打特色的苏式面点,同时销售黄豆酱、辣酱、同里“阿婆菜”(注:黄腌菜)、原味雪菜等同里土特产。这一创意改变了同里酱园有坊无店的尴尬现状,古法酿造的酱香串联起众多“儿时味道”,调和出江南美食的醇厚灵魂。其实小川东路农贸市场的斜对面,曾有过同里酱制品厂开设的小门店,我每次到同里都要光顾并带些酱品回家,后来这家小门店不知何故“关张”(注:吴江方言,门店关门不再营业)了。


公号酱园面馆


公号酱园出品“秋油”


最近,我带着几分好奇光临新店。新店位于镇东一隅,靠近罗星洲的地方,虽有点偏,但酒香不怕巷子深嘛。门店是属于店主自己的房产,一幢三楼四底的沿街商铺,装修得很气派又不失古韵,门口一幅对联:“江南滋味酱油寻,富土乡情公号面”。服务员热情接待,介绍面汤是用鸡、鹅骨,经24小时熬制而成的。浇头无需许多调料炒制,只需“秋油”几滴就可。我点上招牌秋油鳝丝过桥面,在红汤重青的完美搭配中,果真收获了初冬里的一口鲜美。随之,买了黄豆酱和小酱瓜“笃悠悠”逛回家。


秋油鳝丝过桥面


酱,作为起源于我国汉代最古老的调味品,已有二千年以上的传承。吴江的乡镇都有自己的酱园,追溯其历史,大抵都是清朝后期或民国初期始创的,还有些酱园是“官盐”经营者创立的,有超百年的历史,多少年来,前店后坊的经营模式,还在世代相传。我曾翻阅《同里镇志》,上面记载,同里早期的老酱园,规模较大者主要有公号、益隆、祥丰润三家,其中公号酱园始创时间最早,是清同治四年(1865年)创立的。


公号酱园


徐深《三十年代同里商业市容》文中写到:益隆酱园座落在新填地中市,门面宽阔,以其优质的白元酱油、香脆美味的酱瓜、酱萝卜闻名远近。公号酱园的陈年绍酒、赤酱油(注:指的是夏天的酱油,又称伏油)质量上等,深得顾客信任,店门前的河埠每天停满前来打油酱的农船,店里的“乡庄生意”特别好。祥丰润酱园,出售作坊酱菜、如紫姜、大蒜、萝卜头等,物美价廉,销路很好。1956年公号与益隆、祥丰润两家合并为公私合营酒酱商店(注:即酱园)。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园址两度搬迁,酱园也几度易主,但生产经营从未停歇。


公号酱园所生产经营的产品


同里制酱业发达,民间也有做酱的习俗,有谚是“家有缸缸甏,心里不会慌”。“缸缸甏”即是黄腌菜缸、酱缸和臭卤甏,酱缸里装的,曾是当年水乡人家越冬时赖以度日的日常菜肴,夏日里就着清粥搭配的咸口小菜。


黄腌菜缸


酱缸


母亲是同里人,1952年开始居住于苏州,依然沿袭着烧菜用豆瓣酱而不太使用酱油的同里旧俗,尤其喜欢吃酱类食物。拿一只小碗去酱油店,花几分钱买回甜面酱、豆瓣酱就可以烧一碗量很大的“酱”(注:吴江地方菜肴,指的是用豆瓣酱调味的菜肴,制作方式类似上海名菜“八宝辣酱”)了,这碗“酱”里的内容有:肉类、水产、豆制品、蔬菜等,五颜六色,味道丰满。如果舍得放油的话,碗沿还会亮起一圈明晃晃的红油,用来下饭、作面浇头、夹馒头,样样都行。


“八宝辣酱”


我小时候在同里外婆家过暑假,位处新填地附近。早晨吃粥,喜欢吃益隆的小酱瓜,汁蜜爽口,我认为它是酱菜中档次“最高”的,或者去迎春谷买油条;回来蘸点益隆的白元酱油,那样吃早饭才叫滋润!当然,吃得最多的还是外婆用酱来烹饪的各种菜肴。


酱腌小黄瓜


酱虽然贩售便宜,但是一般家庭主妇都会选择自己做,就像做黄腌菜、臭苋菜梗那样驾轻就熟。母亲至今还保留着外婆以前曾用的酱缸,并清晰地记得做酱全过程:做酱应选择黄梅天前后动手,先把浸泡好的蚕豆煮烂,加水与面粉搅拌均匀后反复揉搓,揉到有韧性时压扁,做成一掌宽的面饼,煮熟后摊在铺好稻草的竹匾上晒干,随后用棉被盖上,让它发酵生菌,整个发酵过程大约耗时十五天左右,发酵好的面饼长满了半寸长的绿毛,用刷子把霉饼刷净,此时面饼颜色呈现黄色,故又称“黄子”。把若干“黄子”放入装满盐水的缸里浸没,搅拌均匀,罩上一层纱布扎紧后,每天端到阳光下暴晒,暴晒过程中还要不定时地翻搅缸内的面酱,直到立秋才能开缸食用。


“黄子”


就这样,中国人的酱缸里做出了许多非遗——豆瓣酱、酱油,人们一年四季也有吃不尽的酱菜,如榨菜、泡菜、豆豉、腐乳等等。在很多吴江人的印象中,无论做什么菜,只需加一勺酱,醇厚鲜香的滋味就有了,浓油赤酱的颜值也有了,菜肴的魅力陡然大增,可以做出酱爆田螺、酱爆河蚌、酱蹄、酱肉等佳肴,“酱”就是画龙点睛的关键一笔。如今我在家做八宝辣酱,多采用母亲那边吴江风格的配方,以同里黄豆酱和甜面酱为底味,辣度轻微,甜咸兼有,用料考究,有:猪肉、冬笋、小虾(开洋也可)、香菇、花生仁、豆腐干、茭白等,鲜得“眉毛掉下来”。


酱菜


酱经过漫长岁月的“长途跋涉”,从古代走到今日的餐桌,每个人都有“酱心”独运的食谱秘籍,使得传统的古法酿酱工艺长久传承。

                                        





END


喜欢这篇文章欢迎转发分享




◆ 责 编:沈思言

◆ 美 编:王青青

◆ 审 核:王来刚

◆ 图 片:馆藏及网络


※※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稿


我知道,你很有故事,我知道,你也有文采,我知道,你也偷偷的喜欢吴江通。那么大胆和我们表白吧!要知道,吴江通更喜欢你!你的表白,可以是感悟生活,体会人生,也可以是寻找乡愁,记忆历史!文笔不重要,真实真心就好。自行配图,特别欢迎。一旦录用,奉上稿酬,虽不高,意很诚,还有你可能喜欢的地情书哦!

1、请发送至投稿邮箱

szwjdaj@163.com 


2、注明姓名和联系方式。如已在其他媒体发表,敬请说明(特别是已在其他微信公众号上推送,一律不录用)。照片请勿插入文中,请单独发送。


3、如第一次投稿,文末请附作者简介百把字,另附近影一张,谢谢!


由于来稿较多,自投稿之日起两个月内没有录用,作者可自行处置(同一作者单次投稿多篇除外)。


吴江通会给你一个原创平台,让你展现自己,让更多的人了解你!



按下方二维码识别 关注更多吴江地情 

(微信ID:SZWJDAJ )


点击查看精彩推荐文章

1乡间年味浓——过年的三次“请客”仪式

2、寻访古龙庵

3、百廿名校,胡颓子树

4、葫芦兜绕天籁音——记二胡名家张季让

5、旧时年前几件事

原创不容易,

请点“赞”“在看”鼓励哦??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