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04月27日 星期六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暂存 >> 地方志书 >> 一轮修志 >> 震泽镇志 >> 第十二卷(交通邮电)第一章(交通)

第十二卷(交通邮电)第一章(交通)

2012/12/24 12:29:50    作者:  吴江档案局 来源:  吴江档案局    【字 号:  】   点击量:1534

地处江南水乡的古镇震泽,自古以来水上交通方便。晋凿东西向的頔塘,頔塘穿越震泽镇区为市河。明、清时期,四方船只涌向震泽经营丝经生意,震泽成为民船、商船集散地。唐宋间,頔塘修筑塘路,开始沟通自震泽至湖州的陆上交通。民国25年(1936年)7月平南公路通车,为震泽至湖州、苏州、嘉兴的客货运提供极大方便。震泽的轮船和航船客货运在解放前陆续开办,生意颇为兴旺,至本世纪70年代前,震泽的客货运输主要依赖于此。以后,随着国道公路的拓宽修整,县道公路的新建,陆上民间运输和个体运输业的兴起,水运业逐渐衰微。交通管理所和交警中队的建立,为水陆运输事业的管理和交通安全提供了可靠保证。

震泽镇的邮电事业起步较早。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震泽已有民信局。宣统元年(1909年)在震泽设立邮政分局,三年,设立电报分局。解放后,邮政和电信经历了合并、分设、再合并的过程,1956年为震泽邮电支局,1990年为县局管辖的二等邮电支局。解放后,邮电业务迅猛发展,电话、电报设备逐步更新,用户日益扩大。报刊发行大幅度增长。1986年4月,县局恢复邮政储蓄业务,6月震泽恢复邮政储蓄业务。1990年底统计,全年邮电业务收入96.37万元。同年,震泽已有全国直拨有权用户8户,县内直拨用户1户,国营电话742部,农村集体电话190部,拥有电报挂号用户98户,平均每天从震泽发出电报67份。

 

第一章 交  通

 

第一节 航道与公路

 

一、航道

水乡震泽,通船水域遍及村镇。唐宋以后,吴江县内主要航道是江南运河及頔塘。頔塘原穿越震泽镇区,作为市河,给航运带来极大方便。70年代起,县内对航道大力整治,至1990年,震泽镇有干线航道申湖线1条,支线航道有严墓塘、震泽—庙港线、震泽—南麻线、震泽—青云线和震泽—八都、七都线等5条。

申湖线 吴江县境内河段东起青浦县马斜湖,西至浙江南浔。平望以西河段称頔塘,开凿于晋代,唐开元十一年(723年)重开,贞元八年(792年)疏浚整修。作为震泽市河段的頔塘,河道狭浅,农船停泊又多,航道经常堵塞,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民国13年(1924年)均对市河段进行过疏浚。24年在镇北开辟2公里转道河,翌年通航。1964年,在震泽中新桥处裁湾切角。1985年,对震泽境内双杨狭段约300米进行拓浚。县内对其余河段也屡加拓宽疏浚。至1990年,申湖线为5级航道,吴江县境内长42.23公里,可通150吨级船舶,是联接浙北、上海的主要航道。

严墓塘 新塍口至震泽镇粮库,长11.9公里,7级航道,枯水时水深0.4米,底宽4米,可通25吨级船舶。

震泽—庙港线 由震泽虹桥至庙港轮埠,长8.96公里,8级航道,枯水时水深1米,底宽4.3米,可通25吨级船舶。

震泽—八都—七都线 自安庆桥至金鱼漾,长8.67分里,8级航道,枯水时水深0.6米,底宽5.2米,可通10吨级船舶。

震泽—青云线 由青云轮埠至严墓塘,长4.26公里,7级航道,枯水时水深1.2米,底宽6.2米,可通25吨级船舶。

二、公路

解放前,通过震泽镇的公路只有一条平(望)南(浔)公路。1980年以后,新建震桃公路和震庙公路。

平南公路 民国24年(1935年)3月开工,25年7月通车,路基宽7.5米,碎砖路面宽3米。日军侵占时遭破坏,汪伪政府时期曾修复。1956年铺碎石路面。1967年起,改建为7米宽沥青油路面,1979年,按2级公路标准拓宽,路基宽12米,同时完成震泽花园桥路段的改道。1980年油路加宽至9米,并调整路拱,至1983年完工。1984年,被省交通厅工程管理局命名为“文明公路”。1990年,该公路为318国道的一部分,2级公路,吴江县境内公路段长23.3公里,桥14座。

震桃公路 自平南公路震丰缫丝厂东侧向南,经铜罗、青云至桃源,长20公里,桥20座。南麻向西接震桃公路称南麻支线。1980年勘测,当年动工,翌年6月震、铜段通车,8月南麻支线通车,1982年元旦,铜青段通车,5月青桃段通车。该公路为4级公路。

震庙公路 自震泽汽车站向北至庙港,长12.3公里,桥12座,路基宽8.5米。1978年后,多次踏勘讨论。1981年,费孝通教授三访“江村”(开弦弓村)后,始定向定线,11月勘测,冬天开工。1983年2月,震泽至开弦弓村段通车。7月,开弦弓至庙港段通车。该公路为4级公路。

 

第二节 水上运输

 

河港纵横交错的震泽,水路交通自古称便。木船是主要交通工具。清末民初,才有过境轮船。80年代以前,承担主要货运的是航船和各类运输船。

一、杂船

民国25年(1936年)震泽区有船600余条,其中营业船64条,全为木船。1953年,震泽有除渔船外的杂船75条,均参加木帆船公会。这批船主要跑货物运输及本镇装卸。其中装运农货船8条,小贩船25条,运鱼船9条,摇生意船16条。船主大多来自严墓、大庙和南浔等地。摇生意船主要运货,但也搭客,经常往返于严墓、盛泽、南浔、横扇、苏州和震泽之间,其他杂船装运地货、水果、砖瓦、树木、烟酒等,均为短驳船,活动范围在本镇及附近农村。

到了70年代,水泥船的建造使木船相形见绌,以后水泥船便取代了木船。70年代初,震泽机电站组建船队,船10艘(440吨位)运输黄沙和石子,由浙江至上海及吴江县各地,年运输量约15000吨。至80年代,钢质船跻身运输行列,木船逐渐被淘汰。

二、航船

航班船沟通城乡交通,是江南水乡的特色。也称航快船或绍兴船。搭客装货,方便快捷,深受群众欢迎。从民国19年(1930年)至解放前夕,震泽镇先后开航的有:杨阿大航船、徐卯生航船、汪、徐合记快班和潘贵卿航船等几家,航线远至嘉兴和苏州等地。据费教通的文章介绍说,民国26年,镇市河里停靠的航船多达二、三百条。解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航船业更见兴旺。1953年,参加木帆船公会的75条杂船中,包括航船17条,载客装货,航线较多,分别从震泽至大庙、严墓、横扇、双林、盛泽、贯桥、嘉兴、桐乡、织里等地。1959年,震泽至庙港、盛泽等地均通航班船。60年代,增开震泽至吴江2班,至铜罗1班,至七都1班。70—80年代,堪称震泽航班船发展的鼎盛时期,原来靠手摇橹的小木船成了轻便快速的机动小客班,航线由近而远拓展,船舶也由小变大。同时机动船还拖驳船,震泽镇的机动拖驳行驶于滚滚长江,直达连云港和徐州。

1980年以后,震泽航班线有:至八都、七都线,至铜罗、桃源线,至庙港线,至吴江线,至苏州线,至上海线,至乌镇线,至徐州线和至连云港线,后两条跨越长江的航线为不定期航线。横扇曾一度开航苑坪至震泽小客班,1980年运送旅客36.86万人次。1982年6月庙青班航线停航震泽至青云段,次年停开震泽至庙港段。于是震泽试开震泽—乌镇班。据吴江交通局1984年统计,当年震泽镇乡(包括工厂企事业单位和农、渔、副业单位及个体户)有小马力机动船5艘,载重60吨,挂桨机船139艘1014.5吨,驳船100艘1098.97吨,自航船7艘93.5吨,这成为震泽水运的一支重要力量。

随着陆路交通的畅达,以及民间陆上运输业的崛起,在竞争中航班船处境较被动。1985年,吴江县航班客运航线仅剩3条,震泽至乌镇线依然通航。至1990年,震泽已无客运航班船,仅有几处货运,同年,民间运货船全镇共有146艘。

三、轮船

清末民初,开始有轮船过境。那时,震泽镇的丝、经业兴旺发达,辑里干经远销海外,一批批丝经由申湖线的立兴轮船拖带湖丝船将货运往上海后出口。民国25年(1936年)前后,震泽有“轮船局”(实为办事处性质)7家:江兴申湖班震泽营业处、涌昌申湖班震泽营业处、鼎鑫苏湖轮船局震泽分局、达丰记航运公司震泽分公司、振利轮船局(嘉浔线)、震西代理局和兴安轮船运输行。26年震泽人严尔康从中出力,曾开通“浔—震—盛”线,每天上午9时轮船从南浔驶出,10时抵震泽,12时到达盛泽,为三地旅客往返和货物运输提供了方便,不久即停航。27年浙江兴安轮运行在震泽设分行,至1955年改为杭震班震泽代理站,1957年撤销震泽代理站,杭震班只开到南浔,不再到震泽。当时另有申菱(上海至菱湖)、申湖(上海至湖州)和震湖(震泽至湖州)等3班轮船沟通震泽与浙江省的水运联络。行驶了二十年的杭震班突如其来被浙江方面撤销,引起震泽地区人民极大不满,后经震泽人民政府、苏州轮船公司与杭州方面的交涉协商,半年之后恢复震泽代理站,杭震班恢复通航。70—80年代,客班轮有震泽到杭州对开的杭震班,过境靠震泽埠的湖申班,湖苏班和浔嘉班等。1985年前后的几年中,轮船业堪称兴旺期,震泽轮埠旅客年流量在3万人次以上。以后,国道公路拓宽畅通,县办镇办公路相继开通,轮船的客货运量日渐萎缩,轮班逐渐停航,至1990年,震泽仅有杭震班和湖申班通航、停靠,且原为对开的申湖班已改为单航班。

 

第三节 陆路运输

 

一、公路运输

民国25年(1936年)平南公路通车,震泽始有汽车西通南浔,东至平望,且平望站的汽车通苏州与嘉兴,于是震泽旅客去苏州、嘉兴和南浔,均可乘车而行,极其方便。平南公路由民营苏嘉湖汽车公司经营。日军侵占吴江,日商霸占公路经营权。抗日战争胜利后,民国36年平南线修复通车。解放后,平南公路客运仍由苏嘉湖公司经营。1956年起,该公司改称苏州公路运输处,即后来的苏州客运分公司,继续经营平南公路。1965年青平公路建成,次年元旦平望至上海客运线开通,震泽旅客去上海更便捷迅速了。70年代,震泽的汽车班次较少,日营业额350元左右,年客流量约10万人次。进入80年代,公路客运量迅猛发展。1981年开始县汽运公司增辟震铜青桃区间农村公共汽车线路。1982年,浙江车途经震泽的就有湖州至苏州、湖州至嘉兴、湖州至上海、南浔至平望、南浔至嘉兴和南浔至上海等班次。同年,震桃公路全线贯通。翌年,震庙公路又全线通车。1987年,震泽至盛泽线通车,汽车客运呈现一片繁忙景象。1975年,震泽汽车站日客运23班次,1985年为56班次,80年代日营业额在1200元左右,年客流量约15万人次。1990年,日客运47班次,日营业额800元左右,年客流量约12万人次。

二、民间运输

民国25年(1936年)平南公路通车,应旅客乘车之需,震泽设人力车站,共有5辆人力车。

民国24年,吴江县有自行车120辆,出租和自用各半,震泽镇是拥有自行车的诸乡镇之一。解放初,镇上有自行车出租车行。当时私人购买自行车的人很少,农村尤为罕见。1978年后,随着县乡公路发展和乡村道路改善以及自行车向农村投放量的增加,自行车拥有量迅猛递升。1990年,全镇有自行车12000辆。自行车灵活轻便,既是以车代步的工具,又能捎带适量货物,自行车价格也适宜,深为群众,尤其是上班族和青年人的喜爱。

1970年起,震泽机电站购置2部中型拖拉机搞运输,农忙时用于耕田,农闲时代客装运。1978年添购汽车。至1986年共有大型卡车6辆,面包车1辆,组成运输车队,给震泽镇、村各工厂企业和事业单位运输货物,往返于苏州、上海、广州及全国有关城市,年货运量万余吨,车队年赢利10万余元。

1974—1978年,震泽工业公司购买了3部中型拖拉机,另置10条船,组成运输大队,为镇乡工厂和单位运输货物。

1976年9月,震泽旅游公司成立,固定资产42万元。当年购大型客车2辆,开通七都至苏州,震泽至上海的旅游车。为了方便旅客,实行“招手上车”。同年,震泽旅游公司被评为苏州市先进单位。至70年代后期,又陆续购置5辆尼桑客车,并开通震泽至吴江线。为了方便镇区乘客上车,还将登车地点从旅游公司迁往江村商场南侧。80年代前期,震泽旅游公司业务量较大,在县内颇有影响。80年代末,停业关闭。

个体运输业迅速发展,单位和个人拥有的各类车辆不断增加。至1990年,震泽镇拥有汽车(以货车为主)185辆,机动三轮车32辆,拖拉机140辆。185辆汽车中有小轿车39辆,个体出租车30多辆。共有摩托车、轻骑和拖拉机驾驶员300余名,汽车驾驶员280名。全镇完成年货运量11.5万吨,完成货运周转量1267万吨公里。交通运输业出现了国营、集体、个体一起上的局面。

 

第四节 水陆运输机构

 

一、震泽轮埠

民国24年(1935年)震泽开辟转道河,决定建造72平方米轮船码头2座,由合记公司承建。一座东码头,在宝塔街东尽头处,建成后交付使用,1990年仍有轮埠石驳岸建筑痕迹。另一座西码头,,在原东岳庙处,仅建石驳岸和栏杆,不久即拆除。解放前的几年中,杭震班在镇下塘西栅设售票处。湖苏班在银行弄口设售票处。湖申班在镇中心设售票处。1951年苏州轮运公司委托震泽装卸社建造轮埠,建在新开河东段,老化工厂的后门处。后因各线旅客增多,该码头容纳不下旅客,遂于1965年在新开河中段,中心桥西边新建混凝土码头,建造房屋,安装吊机,方便旅客候船及托运货物。1990年,轮埠有1人值班,仅有两班轮船通航,且湖申班改为单班,客运量很小。

二、震泽汽车站

民国25年(1936年)7月,平南公路建成通车,苏嘉湖长途汽车公司在震泽设汽车站。抗日战争时期,震泽汽车站由日商霸占经营。抗日战争胜利后,苏嘉湖公司复业。解放后,震泽客运仍由苏嘉湖公司震泽汽车站经营。80年代之前,震泽汽车站不仅承担震泽镇乡客运任务,还兼管铜罗、青云、桃源、七都、八都和庙港等地客运工作。1977年,震泽车站重建,原来仅60平方米的售票处和办公室扩大至150多平方米,且扩大了停车场。

1980年起,县汽车公司(即以后的县公共汽车公司)成立。1985年苏州分公司投车参加县公司联营,两公司实行干支线分工。1990年之前,铜罗等汽车小站的工作不再由震泽站分管,统一归县公司领导。震泽汽车站由两个公司管辖的两批人员分室办公,分窗口售票,苏州分公司震泽职工5人,县震泽农村公共车站职工11人。

三、震泽航船社

1963年5月,震泽航船和庙港航船合并成立震泽航船合作社,社员20人。1977年,震泽航船社开航庙港经震泽到青云的来回班,沿途搭客随叫随停,代提代购零星货物,服务热情周到,深受群众欢迎。当年,震泽航船社被评为江苏省先进集体。1978年11月,撤销震泽航船社,成立吴江县航运公司四站,下设震泽、平望、黎里、芦墟四个点。1981年1月,撤销吴江县航运公司四站,恢复震泽航船社。1985—1990年,震泽航船社平均年客运量为9—12万人次,年货运量为5—6万吨。1990年,航船社职工45人,有机动船和拖驳船共计18艘,480吨位。

第五节 装卸搬运

 

解放前,装卸搬运工人被贬称为“脚夫”和“脚班”。解放前夕,震泽的“脚班”分地段干活。分三个地区四大段头(段头即码头):上塘、下塘和石蹲浜为三地区。西栅至保安桥、保安桥至新弄头、新弄头至禅杖浜、禅杖浜至鲤鱼浜为四段头。装卸工人凭着一条掮袱一双脚,一根扁担一根绳,去轮船码头和汽车站装卸货物,为货主旅客送货送行李,去米厂翻晒稻麦,上砻,出米、打堆,去山地货行卸货送货,去各行业、商店、工厂进原料,卸成品,去街坊里弄为居民搬运杂物,有啥活就干啥活。民国36年(1947年)县成立“吴江县搬运业工会”,震泽相应成立分会,会员40余人,至解放前夕销声匿迹。

1950年5月,震泽镇成立搬运工会,搬运业务以粮食部门的装卸、翻、晒为主,其次是搬运码头货物以及其他社会流通物资,会员约50多人。1956年9月,工人增至95人。1962年10月1日,成立震泽装卸合作社。1978年7月,县建立港务管理处,震泽装卸社改称为吴江县港务管理处震泽作业区。

装卸工人历来以肩扛背挑为主的原始搬运方式,落后于经济发展的要求。从60年代起逐步添置板车、吊车等设备,1965年装卸社成功设置一台流动吊杆。1979年6月,作业区接到100多吨煤炭的卸货任务,仅用7小时就卸完轮队。至80年代,已有各类装卸机械设备25台,装卸码头11个。80年代,年港口操作量35万吨,吞吐量16万吨,年营业收入50万元。1990年,工人58人,有拖拉机6辆,3吨吊车4台,1吨吊车2台,全镇设4个作业站,吴江酒厂和吴江东风化工厂2个驻厂作业点。年港口操作量24.38万吨,吞吐量14.55万吨,营业收入30.22万元。

此外,震泽镇的装卸运输单位还有劳动调配组和装卸组。1957年镇上为了安排社会闲散劳动力,组织劳动调配组,负责零星物资的运送和季节性粮库晒谷等。1964年调配组中适合装卸的成员组成代管组,由装卸社代管,震泽镇共40人。70至80年代,震泽劳动调配组的闲散杂工约数百人。装卸组是指近镇农村组成的装卸队伍。1990年,朱家浜村等农民组成8个装卸小组,共85人,主要为镇上工厂和单位装运煤、铁、黄沙、石子等货物。年装运量约400万吨左右。

第六节 交通管理

 

一、震泽交通管理所

1964年10月,震泽设交通管理站(简称交管站),是县交通局的派出机构,是地方上的交通行政管理单位。“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交管站处于停顿状态。1969年被撤销。1973年重建震泽交管站,负责震泽及附近乡、镇的车船管理。1978年,建立震泽公社交通管理站。1985年震泽镇、乡两个站合并,改建为震泽交通管理所。1990年,编制人员5名。交管所的主要职能为:运输管理、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和乡村公路、航道的建设养护。

二、震泽交警中队

1988年吴江县成立交通警察大队,震泽镇成立公安交管所。翌年10月改建为吴江县震泽镇公安交通警察中队。1990年,编制人员8名。交警中队的主要职能是:上路执勤,纠正违章,减少交通事故,对本辖区内的车辆驾驶员加强管理教育,培训摩托车驾驶员,办证办牌。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