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05月07日 星期二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暂存 >> 地方志书 >> 一轮修志 >> 盛泽镇志 >> 第十五卷(人  物)第二章(人物录)

第十五卷(人  物)第二章(人物录)

2013/1/17 16:06:47    作者:  来源:     【字 号:  】   点击量:14007

 

 

王朝臣 字熊翁,元泰定元年(1324)进士。少从兰溪金履祥游,天文、地理、阴阳、历算诸书,悉得其指点。当时崇尚词曲,竞为浮艳,朝臣以清真隽雅为宗。吴江州判官张显祖以太湖水利之事请教,朝臣详细告明,建议筑垂虹桥,并捐资助工。官太子司经,著有《或默轩集》。

陈 宣 字子昭,明宣德四年(1429)举人。官玉山教授,升国子监学录。工诗文,善丹青,曾绘盛湖八景图,刻石置于竹堂古祠壁间。卜梦熊对他推重备至。里中文人,自陈宣而始。其翰墨风流,沾溉后人。

周兆南 字仲阳,号两峰,周用之子,谢天港人。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举人。任杭州织造通判,又擢升为河南许州知州。生平廉洁自守,在杭居官五载,民间对他有“只饮西湖一口水”的赞誉。到许州后,适逢入觐还户部,必须开征科册,收敛甚严。兆南默然良久,说:“许州之民如此贫困,我怎么忍心以鞭扑加之?”遂弃官归乡。著有《两峰遗草》。他的从孙应偁,字声仲,号起白,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进士,授江西宜春知县。民有讼者,片言立剖。后在进京途中暴卒。著有《遮芳圃集》。

徐 佛 字云翾,小字阿佛。原籍嘉兴,随母迁居盛泽归家院。能琴,工诗,善画兰,声名极著。柳如是尝师事之,常与当湖、武原诸人游,但她心厌秾华。曾有一士跟她有约,竟未果,她因而作《怨诗》五首。其一云:“锦簟孤栖灯炧青,董笼斜倚漏三更。西风欲破人愁寂,吹入芭蕉作雨声。”此诗最为选家所赏。后嫁周金甫(周灿之弟),金甫死后,她削发入空门。当徐佛在归家院时,绮疏曲栏,歌姬并集,梁道钊、张轻云、宋如姬等妓均以翰墨闻名。

周 灿 字光甫,号闇昭,谢天港人,兆南的从曾孙。崇祯四年(1631)进士。任浙江宣化、会稽二县知县。崇祯十六年(1643)提升为浙江道御史。巡按江西,入境后,下属官吏都派遣差役迎接。有一个县令赠送给他一大笔钱,周灿大怒,留住他的差役不让回去,那个县令十分惶恐。周灿召见他,要他说明情况,他已畏罪挂印回乡。当时,张献忠起义军接连攻克袁州、吉安2郡,周灿调兵镇压。翌年,福王在南京登基,宗室朱统锬诬劾江西在籍词臣杨廷麟图谋不轨,周灿上疏为廷麟申辩,说明廷麟奋不顾身以赴国难的忠心。又上疏录用旧臣大学士傅冠、兵部尚书熊明遇等。南京政权覆灭后,他归里隐居,成为复社的骨干。与同邑高蹈结诗社相唱和,追悼国事,恸哭丧明。其诗文绘事笔意疏远,有姜白石之风。著有《西巡政略》、《泽畔吟》等。

王家彦 字季美,号绳河,茅塔人。8岁能作文。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授广东韶州府推官。重视地方教化,狱讼立剖,奸胥束手。遇灾荒、散俸赈济难民。因丧事归乡。补安徽庐州(今合肥)府推官,到任后,清除贼窝,整顿法纪,革去重役,政绩颇著。万历三十九年(1611)委派他至扬州课盐,家彦按法征税。大贾贿赂他白银万两,遭到拒绝。那些作奸犯科之徒买通奸吏,趁其不备,将所乘官船放入大江中,其时风急雨猛,一冲数十里,几乎船翻人亡。家彦惊悸得疾,卒于公馆。著有《独秀轩集》、《易义独断》等。

钮应斗 字宿夫,东汲港人。性情沉静,不苟言笑。明崇祯十六年(1643)进士。翌年,授福建漳浦知县,到任后,延请当地的士绅耆老,询问民间疾苦,继续前任知县余瞿父所推行的善政。漳浦地处海滨,物产丰饶,号称“金浦”,应斗一无所染。唐王立福州,郑芝龙的士兵放肆无殚,鱼肉邑民,有司不敢过问。应斗严加惩治,移文报告芝龙。芝龙十分恼怒,欲加报复,大学士黄道周、尚书何楷尽力为他们调解。最后,芝龙向应斗认错陪罪,并戒饬他的部下。明亡后归故里,未满30岁,汤斌抚吴时屡请出仕,终不允。他布衣蔬食、绝迹城市。里居执教近50年。终年74岁。

朱明德 字不远。研究经义颇有声望。明亡后,隐居于烂溪之滨,潜心学道,弟子数百人,明德教授有方。辑《广宋遗民录》,昆山顾炎武为之作序发行,称其书“当沧海横流之日,能存正气于天下”。诗风和蔼,精神健旺,至老不衰。著有《天地间集》。

汤豹处 初名孙振,字雨七。明末清初人。尝游虎丘,夜宿江氏园,闻豹啼,昼见豹眠于古松之下,遂更名豹处。好吟咏、善鼓琴,行草书得祝允明笔意。画尤入神,认为古今画家惟于林峦楼阁花鸟上力求精工,至于“写无形为有形、无声为有声,则不能也”。于是豹处独创新意,绘水的作品有百余种。严滩急濑、盘谷回泉、习池影月、桃源落英,这是先哲栖隐之水;雁荡飞泉、匡庐瀑布、三峡惊湍、五湖夕照,这是胜地垂名之水;晓月乘潮、晚虹收雨、风卷寒漪、烟含秋浸,这是晴雨朝昏之水;炎浦蒸霞、寒溪飞雪、秋水驾浦、夏淙盈谷,这是四时寓景之水。水可假形百物,变态无穷,其绘水之作被称为“旷世仙笔”。终年52岁。

王 奂 字维章,号晦夫。性喜吟咏,与朱明德、计东诸人相唱和。曾作《立秋前一夕》诗,有“灯下今宵聊听雨,人间明日复惊秋”之句。时人称他为“王听雨”。康熙十八年(1679)举为博学鸿词,因家丧未试而归。萧山毛奇龄为其诗作序,称:“清和涵泳,知其学之深而触之久。”是继孟硕、甫草后的又一奇才。著有《倚树堂诗集》、《可庵诗抄》。

徐 溶 字云沧,自号白洋山人,清康雍时人。初画山水,泛学无宗。中年师事常熟王翠,画乃大变,笔墨苍秀,小幅及浅绛尤妙。复又师事娄东王原祁,得原祁器重。康熙五十五年(1716)与王翚等合作《岁寒三友图》。雍正六年(1728)作《竹溪高逸图》。诗亦秀韵。其子椿,字宝龄,仰承庭训,亦善绘事。

仲 枢 字拱宸,号亦山,康熙五十二年(1713)举人。诗文并负重名。喜游历。凡前哲翰墨,虽荒郊败壁,高崖断石,亦往访抄录,因而博闻多识。为长洲(今苏州)汪琬高足,著有《亦山诗文稿》。兄秉,字瑶光,行高学博,无书不览,时人比为明代卜舜年。少师事汪琬,得琬嘉勉。弟楷,字方斐,工诗,从宋范成大、陆游入手,上溯汉唐,下迄元明,诸家无不精研。为汪琬入室弟子,诗笔酷似其师。著有《池塘遗草》。

仲周霈 字思则,号资万,雍正二年(1724)举人。补宗学教习,期满,选为泰州学正。乾隆初年,淮阳连续发生灾荒,他被委派去捕蝗,到任后勘察水情,赈救灾民,升为直隶深泽(今属河北)知县。该邑缺水,周霈命在田中多凿水井,一井可灌溉田地10亩,麦黍得到成倍丰收;并采取有效措施,断绝蝗虫繁殖。邑中有一杀人犯在逃,他派人密侦擒获。又有一妇女暴死,却查不出致命之伤,他亲往验证,发现发顶上有一细孔,遂破一桩凶针奇案,一时地方称神。任职六年,廉洁自守。归里后增辑《盛湖志》。享年85岁。著有《前村吟稿》。

王 巘 字补云,善画山水,乾隆时人,与徐溶齐名。山水法宗董源、巨然,苍劲自喜,多画一木一石,其经意之作可颉颃古人,人咸珍之。丧偶不娶,栖迹无定,爱周济贫困者。

计 瑸 字文珍,号筹山,计东族孙。工诗文,善书法,喜写生,得沈石田笔意。乾隆二十五年(1760)顺天副榜,授山东滨州州判,历任利津蒲台、阳信知县。廉洁自守,囊无余资,归里后与里人严树、汤钟、陈尊源等结诗社于读书乐园,著有《筹山小草》。又重刊《改亭集》。计甡,字伯瀛,号守田,瑸之从孙。官宿州州判,晚年归里,为人谦和,书宗二王,山水师元人,诗亦清俊可喜。

程邦宪 字穆甫,号竹庵,嘉庆七年(1802)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道光二年(1822),擢江西道监察御史。翌年,江浙水灾,邦宪奏请令州县遴选绅士实力劝贷,春贷秋还,可补官赈所不足。为解除水患,给事中来为弼请浚海口下游,御史郎葆辰请浚湖州娄港。邦宪不以为然,奏道:“太湖汇全吴之水,全靠入水之口与出水之口一律疏畅。假如致力于海口下游,而不去除太湖淤垫,雨水过多,横决四出,苏松嘉湖均受其害;假如专治湖州溇港,天目之水奔注东来,吴江一带要口泄水不畅,苏松之患更甚,只有选择太湖泄水最要处,如吴江堤的垂虹桥、庞山湖及堤西等处疏剔沙淤,铲除荡田,使太湖东注之水无滞,则诸县可免泛滥。”所奏皆有关天下大计,悉获谕旨颁行。道光五年(1825)转户科给事中,六年(1826)转鸿胪寺少卿。享年66岁。著有《竹庵奏议》、《迟云吟馆集》。

陈宗元 字保之,号柳平,谢天港人,清道光十三年(1833)进士,授吏部验封司主事,升考功司员外,又擢文选司郎中。在任20年,自堂官以至各司,下及胥吏,对他无不亲敬。咸丰三年(1853)简放江西吉安知府,多次参与镇压太平军的活动,设计杀太平军将士数千人,石达开对他十分痛恨。吉安城破后,宗元及其长子世济与太平军巷战而死。太平军割其父子之首悬于东门。次子世梁袭云骑尉。

沈曰富 字沃之,号南一,道光十九年(1839)举人。父烜,工文擅画,所居停云楼藏先贤墨迹甚丰。钱杜寓盛泽时,与之深研画理。母叶秋霞,能诗善书。曰富自幼得母教诲,16岁即能作古今体诗。后师事平湖方坰,学遂大进,又求教于震泽张履、平湖顾广誉,精通经术,最后受业于姚椿,得桐城派真传。其诗文深得近人柳亚子推重。著有《受恒受渐斋诗文集》。享年51岁。

沈枝珊 太平军在盛泽的乡官,富户王家鼎的妾弟。初为师帅。咸丰十年(1860)七月,清军张玉良部攻嘉兴,太平军火药、粮草俱绝,城已垂破。当此危急之际,枝珊号召里人六、七百名,于二十五日黄昏进嘉兴北门,二更后每人持火炬一把,从东门呐喊而出,太平军随后接应,火光冲天,清军措手不及,纷然溃败,城围遂解。枝珊率众赴援,出奇制胜,为守城首功,被封为九门御林锡天福,又擢授吏部尚书。嗣后,枝珊总办厘卡之任,辖管烂溪内茅塔、卡、秀水七里塘卡、新塍卡、桐乡乌镇卡、濮院卡、石门斗塘卡,所收厘金汇解嘉兴,确保太平军粮饷。他倡造听王府,倡修嘉兴海塘,又于盛泽设局制造枪炮,采办火药,络绎送往嘉兴,深得听王信赖,升为忠诚天将。咸丰十一年(1861)十月,太平军攻杭州,督催枝珊运粮助饷。其时河浅水涸,巨舟难行,枝珊以小船70余艘装运军粮,助攻杭城,又建奇功。

枝珊爵至天将,极为尊贵,仅下王爵一等。遂于东白漾畔营造天府,构筑园林戏台。王府前,炮船排列,旗帜飞扬,枝珊黄袍加身,其弟兄俱称王兄王弟,又纳美姬5名,称为王娘。兄栗甫至沪开设绸缎庄,妾弟龚阿七往来于盛沪间经商。富商王永义为其后台,枝珊与之关系密切,每月将银洋汇至王永义行内。太平军失败后,枝珊以所藏文物结交苏州潘曾玮,认拜师生,求其庇护。然终未得逃脱,被清官府杀害于吴江长桥。

王景贤(18331892) 字诵先,号仲仙。祖王元相,父亨谦,均乐行善举(详见“社会”卷)。景贤为同治二年(1863)进士,授户部贵州司主事,擢云南司员外。光绪十三年(1887),京察一等,简放广东高廉钦道。留京20余年,部务练达,委署臬司、粮道。广东人命盗案多于各省,景贤严禁窝赌,清除盗源,披阅案牍,确核讼情,政绩颇著。光绪十七年(1891)冬引归,寓苏州,翌年病故。享年60岁。

沈景修 字汲民,号蒙叔,晚号寒柯。先世秀水王江泾人,咸丰兵燹后卜居里中。同治拔贡,历署宁波、萧山、分水、寿昌各校教喻。少时即负文名,书法为世所推重,时称得杨少师《韭花帖》真传。作楷如初唐诸家,而晚年自信可传者在行书。著有《蒙庐诗存》、《井华词笺集》。享年65岁。其曾孙女沈蕴贞,为吴昌硕孙媳,居斜桥,亦工书,有“不栉进士”之称。

洪 鹗(18671927) 字雄声。早年受戊戌维新的影响,忧世心切,视兴学为当务之急。光绪二十九年(1903),与里人郑慈谷、张嘉桐共创盛湖公学。光绪三十一年(1905),东渡扶桑,考察教育,足迹遍及东瀛,返国后作《东游记》(铅印本),介绍明治维新后日本的教育状况。嗣后,接任盛湖公学校长,栽培桃李,使该校蜚声全邑。翌年,出钱独建盛湖女校,大兴女学之风,称述于乡里。鹗精于治学,“欲与经史颉颃,斟酌乎汉魏、咀嚼乎坟典”(金松岑语)。又擅诗嗜酒,与邑人柳亚子、金松岑等相友善。有《洪雄声先生六十双寿汇刻》传世。

仲 颐(18791957) 字少梅,号浮山,菉葭浜人。前清秀才,早年就知于孙金彪,善写公牍。孙于光绪年间擢升湖南记名提督,后统嵩武军驻烟台,少梅在孙帐下任文案。孙因服热性补药过度而死,少梅遂归里。民国初年,竞选江苏省议员,少梅与郑式如、唐伯文俱当选。盛泽一镇竟得三议员。嗣后,任省实业厅科长,得省长韩国钧赏识,主持造币厂,使耗银率降低。苏州办电厂,与日本人为股东的老电厂发生纠葛,苏州名绅费树蔚决意购下老厂,韩委少梅调停其事,竟使费获胜。民国13年(1924)秋任奉贤县知事。翌年,改任崇明县知事。北伐后返里,遂不仕。沦陷期间至重庆。抗战胜利后,于里中当律师,调解纠纷,收谢礼较高,故里中人多有微词。民国37年(1948)秋至香港,19576月病逝于台湾,享年79岁。少梅善书画,与常熟曾朴、邑人杨千里、里人邵力子过从甚密。长子肇湘,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曾任陈果夫秘书,后任国民党中央立法委员。

沈 鹏(18831982) 字之万。父宗芬,前清贡生;伯宗启,光绪举人。早年毕业于浙江武备学堂,因眼疾未任军职,执教于上海复兴公学及陕西高等师范、政法学堂等,兼任沪西商团教练。追随陈英士参加辛亥革命,在光复上海之役中亲率商团攻克江南制造局。民国初,任沪军第二师军械处处长、江苏都督府驻沪军械所长。因参加讨袁战争,遭到袁悬赏缉捕,遂亡命南洋。护法战争起,自新加坡回国。适逢陈英士遇刺,因灰心而返乡里。创办经成丝织公司,任盛泽商会会长,兴办电厂、电话局、通源轮船公司等,有所建树。民国12年(1923),任海盐县知事。民国16年(1927),随黄郛任上海市政府总务科长、代理财政局长。翌年任上海兵工厂材料库长。民国21年(1932),任安徽滁州督察专员。民国23年(1934),任四川永川督察专员、四川省政府要员。抗战胜利后,任江苏省民政厅长、西南长官公署政务处长。后至台湾,任“总统府参议兼档案室主任”。与张群友善。思乡情切,晚年著《我的回忆》。享年100岁。

汪大千(?~1928) 名光祖。其先为安徽歙县人,后迁盛泽,至大千已历数世。少失学,读书不多。赋性慷爽,见义勇为。民国12年(1923),从徐蔚南创《新盛泽》报,笔名呆虫,著文甚多。翌年,由柳亚子介绍加入国民党,积极参加县党部的筹建工作。后创建盛泽区党部,继任县党部委员,创办盛泽牛痘馆,推行民众识字运动。民国14年(1925)夏,参加县党部暑期讲习会,在黎里向民众讲演,“奔走疏附,犹复社之有扶九、孟朴也”(亚子语)。其后,追随柳巡行同里、震泽、平望各地,进行革命宣传。民国16年(1927)春,北伐军白崇禧部经盛泽,大千任向导,其功卓著。国民党清党后,大千郁郁不欢。民国17年(1928)夏病故。柳亚子作传祭悼。其妹履震、开竺均以亚子为师,思想开放活跃,剪发、歌舞,在里中开风气之先。

徐蘧轩(18921961) 名兆麟,家居后街。父儒俊,号选青,为佩青胞弟,擅书画,盛年夭亡。蘧轩为遗腹子。早年毕业于上海龙门师范学校,奉派至日本考察教育。回国后,历任绍兴第五中学、鄞县县立女子中学、上海稗文女子中学教员。由陈去病、柳亚子介绍参加国民党。民国12年(1923)与弟蔚南共创《新盛泽》报,任主编,宣传新思想、新文艺,颇有影响。力主实业救国,在故居创办肥皂厂。后历任上海《民国日报》、《大晚报》、上海通志馆编辑。对孔子有精深研究。民国31年(1942),柳亚子因反对蒋介石被开除国民党党籍,蘧轩遂愤而脱离国民党。建国后,在上海市人民政府秘书处、上海历史建设博物馆任职。1961年病故。享年70岁。

王鸣泉(18961984) 号以增,生于盛泽。父王老金,原为王江泾小商贩,后定居盛泽从事领投业,挂牌“王金记”。鸣泉16岁时,与其二兄、三兄共继父业。20年代初,兴起提花织物,提花织机应运而生,鸣泉遂开设机提店,经销木龙头及配件,建立纹制工场,并率先掌握提花织造工艺。其后,鸣泉开设绸庄,并在上海盘进两家绸庄,迁至盛泽开业,又买下其兄经营不善的绸厂,至民国23年(1934),拥有4家绸厂,128台织机,成为吴江县实力最雄厚的产业资本家。翌年,经鸣泉努力,苏州市电气公司向盛泽输送电力,其绸厂由手工织机改为电力织机。沦陷期间,他停业明志,靠变卖家财度日。抗战胜利后,鸣泉将其绸厂逐渐复工,改厂名为新生绸厂。建国后,新生绸厂接受人民政府委托加工,转产棉织物。1955年,新生厂实行公私合营,成为全县首家公私合营企业。是时,鸣泉年逾花甲,自动退隐,由其子雨生任新生丝织厂私方厂长。退休后,以花木自娱。1984年病逝于盛泽,享年89岁。

钮擎球(18961941) 少时师事前清秀才陈次青,喜吟诗作画,为新南社社友。曾开设仁寿堂国药铺,任吴江沦陷区县政府科员。县政府迁至严墓后,擎球担任情报工作甚勤。他对道经盛泽的同志设法掩护,被汪伪区长施涤新侦知。施向日军告密,擎球旋即被捕,拘押于吴江,后被宪兵队移解至上海,擎球在狱中常宣传日军暴行,鼓励被难同志一本初衷,努力爱国,听者为之动容。此事为敌获悉,施以酷刑,他坚贞不屈。民国30年(1941212日死于狱中。

张德騵(18981944) 字咏春,江苏省立第二师范学校(上海)毕业。民国16年(192710月加入国民党。留任上海万竹小学、光华附中、正风文学院教师,上海市教育局专员、视察等职。与赵元任一起研究语音,颇有造诣。民国30年(19417月,任上海市特别市党部执行委员,从事地下工作。民国32年(19435月被日军逮捕,拘押于敌宪兵部。德騵在狱中备受毒刑,始终不屈。日军对他劝降又遭失败,因嫉其才华出众,怒其不为己用,遂于释放前对他注射病菌针,德騵出狱后即发病,历经医治无效,延至民国33年(1944219日病故。

王庆禧(18991941) 字云瞻。祖王文毓,光绪进士。父王鋆宝,里中宿儒。早岁入家塾习旧学。迨新学萌兴,随表兄郑桐荪赴苏州就读于省立第二工业学校。毕业后负笈至南洋公学土木科,继又转入唐山交通大学,与茅以升结下师生情缘。民国11年(1922),自唐山交通大学毕业,获学士学位,派往沪杭甬铁路任练习工程师。民国13年(1924)夏,因成绩优异,由交通部包送留学美国,入康奈尔大学研究院,专攻铁路、桥梁工程,获该校土木科硕士后,旋往芝加哥桥梁铁工厂实习,又至费城美国桥梁公司任测绘设计工程师。热心任事,学业大进。民国15年(1926)夏,赴欧洲考察英、德、法、比、荷等国土木、桥梁工程,足迹遍及伦敦、巴黎、里昂、布鲁塞尔、海牙、柏林、日内瓦、罗马等地,对专业日臻精深。回国后,至广西建设厅供职,旋升任桂林公路管理局总工程师,主持湘桂公路建设。数载间,栉风沐雨,备极辛劳。未料公路快通时,即爆发蒋桂战事。庆禧欲以科技报国,不意却被军阀所趁,遂为之大愤,辞职返沪执教。先后任复旦、大夏、交通等大学土木工程系副教授。含茹吐哺,潜心育人之余,尝应茅以升之请参与设计钱塘江大桥,亦曾与金通尹(复旦大学教务长)合作兼职于上海定中建筑公司,从事建筑工程设计。抗战爆发,上海沦为孤岛,各大学纷纷内迁。庆禧本意亦欲随迁,无奈为家室所累,未能如愿,惆怅莫名。目睹国难深重,且亲与建成的钱塘大桥亦因抗日之需而忍痛炸毁,如剜割心头之肉,终至积郁成疾,卧床不起。民国30年(19415月,逝于上海寓所。

陆荣光(18991974) 字再云,生于大谢塔头浜。父陆少南,当地著名中医。荣光于民国12年(1923)在上海复旦大学会计系毕业,留校任教2年。北伐战争后,由邵力子介绍任国民党中央党部总干事,旋又转入交通部任电政司会计科科长,升任交通部会计长,在职11年之久。荣光为振兴家乡经济,经多方游说,取得政界、财界人物叶楚伧、赵棣华等人的支持,并在乡间邻里宣传鼓动,集资35450股(每股10元),于民国25年(193635日成立“无限责任吴江县盛泽区大谢乡绸业运销合作社”。荣光在举行成立大会的晒谷场上发表演说,言词恳切,立志把大谢乡办成丝绸发达的模范乡。合作社设理事会、监事会等管理机构,延聘荣光的启蒙老师周心梅为经理。该社创办后,绸农有所获益。荣光在乡间还开办夜校,提高村民文化知识,又热心公益事业,捐建五孔石桥太平桥。抗战期间,曾任重庆国民政府会计局副局长,抗战胜利后,受命组建中央合作金库,民国35年(194611月任该金库副总经理兼上海信托部经理。荣光为恢复大谢合作社,变卖家产,重返故里,他在乡亲中慷慨陈词,声泪俱下。翌年216日,该社复业,共有社员710人,职员24人,集资71万股(每股10元)。该社终因国民党统治的腐败而独木难支,陷于困境。1949年荣光至香港,1974年病逝,享年76岁。

杨士鉴 字镜澄,家居中和桥。早年毕业于武昌师范大学。“五四”运动后,有感于国人积贫积弱,奋力提倡发展体育事业,潜心研究体育理论,造就颇深。士鉴认为:“婴孩在初生时候,就有一种好动的天性,手舞足蹈,人类所以能够生存在世界,做种种的事情,就是靠着这一种活动的进化。运动是随着人生俱来的。”他主张引进西洋体操以健身。民国12年(1923)士鉴在武昌任教期间,曾在故里发起组织吴江体育研究会,以振兴家乡体育。翌年,任开封中州大学体育部主任,培养体育人才多有建树。

杨明暄 女,家居卜家弄,早年毕业于上海神州女学。民国14年(1925)追随柳亚子参加国民革命,共创国民党江苏省党部。明暄参加省党部成立大会,并被当选为候补执行委员,任妇女部副部长,与妇女部长张应春密切合作。国民党清党后,明暄遂脱离政治,长期从事教育工作,任上海务本女子中学校长多年。后至台湾,80年代初病逝。其妹杨明皓,毕业于上海爱国女学,早年亦参加国民革命。杨氏姐妹在里中声名甚著。

钮树椿(1900~? ) 盛泽人,婚后居上海。因姻亲之缘赴南洋群岛,自学英语,曾任中国驻棉兰岛领事馆副领事。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曾返国居重庆。

张耀德(19011987) 早年就读于苏州省立第二中学(今苏州中学),任苏州市学生联合会副会长,投身“五四”运动。喜习武,学业优异。民国10年(1921)入东南大学(今南京大学)攻读政法,任该校学生会会长,领导学生进行反军阀斗争,并结识南下来宁的北京大学学生代表王昆仑。与陈去病、叶楚伧有师生情谊。寒暑假返里期间,任盛泽旅外学生会会长。民国13年(1924),由柳亚子介绍入国民党,并与柳亚子、邵力子一起筹建吴江县党部。民国15年(19262月,进广州学术研究院政法班学习。6月参加北伐战争。任第六军军部宣传员。到南京后,在国民政府秘书处任职,军衔少将。民国16年(1927)任国民党江苏省党部委员。民国18年(1929),孙中山灵柩由北平移葬南京,耀德参加总理奉安委员会工作,并荣膺中山纪念币一枚。同年,与王昆仑等人在宁组织“中山学社”。民国20年(1931)出版《论现代中国之宪法》一书,由戴季陶作序。抗战初,任首都(南京)各界抗敌后援会常务委员,后至甘肃西北公路管理局,负责接收苏联援华物资,行程2万余里。抗战胜利后回南京任财政部督员。民国36年(1947)任豫鲁区直接税管理局副局长。建国后回故里盛泽。1979年参加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无锡市支部。19872月,被江苏省人民政府聘为江苏文史研究馆馆员。同年62日病故于盛泽,享年87岁。

唐炳麟(19031968) 字期成,唐伯文之子。早年毕业于湖州东吴第三中学。身材颀长,酷爱体育。娶仲少梅之女肇芬为妻。30年代初,随沈鹏至滁州专员署任总务科长,应付裕如。抗战期间赴重庆,开设上海公司(百货公司),颇有影响。炳麟以该公司为名,常去香港、缅甸、越南用汽车、飞机贩运物资,与中航公司关系密切。抗战胜利后,先在香港开设华成、期成进口公司,后至上海创办亿中银行,自任董事长,并在南京、无锡、南通、天津、厦门等地设5个分行。又在胶州路购买地皮,造公寓转卖、出租。与杜月笙、许世英、刘峙、顾祝同、钟天心等均有交往。1949年初去香港,终无大作为。1968年病故,享年66岁。在里中,炳麟曾协助少梅建造西新街老戏馆,又资助盛湖中学办学,并任校董事长。

子仲英毕业于香港圣士提反书院,后赴美国某军事学院就读,今为美国工业界巨子。女唐可,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大学教授,艺术博士,曾多次来华演出。

丁趾祥(1904~? ),又名寿麟,家居北斗弄。父丁明甫,开设丁人和绸庄及绸厂。趾祥承父业,为该绸庄、绸厂老板。20年代,任盛泽市议员。民国19年(1930)任盛泽区公所助理员。民国21年(1932),任盛泽商会会长,创办《盛泾》周报,组织吴江市政学会、吴江文艺协会。趾祥为人豪放,挥金如土,喜昆曲,曾在盛泽、苏州粉墨登场。与昆剧“传”字辈艺人有交往。抗日时期入川,与叶秀峰等在重庆创办华西建设公司,自任襄理,曾在中央训练团受训。抗战胜利后,任国民政府宪法实施委员会委员,吴江县参议会议长。1953年被捕入狱。

叶新明(19111986) 父鹤龄,上海圣约翰书院毕业,与宋子文为同期同学。新明幼承家学,先后毕业于沪江中学及中央政治学校,并留学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民国24年(1935)任四川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科长,历职5年。民国29年(1940),任行政院粮食管理局派任专员。翌年,任粮食部简任专员兼民食司科长,掌理重庆市民食调节与公教粮配给工作。抗战胜利后,任上海粮政特派员办公处专门委员。1949年至台湾。1966年任联合国驻叙利亚共和国经济顾问。1968年转任马拉威国立大学客座教授2年。1971年任台湾土地银行董事长。1977年任台湾省合作金库理事长。1983年退休,翌年移居美国。1986年病逝于美国。夫人王大纯,亦吴江人。长子玉铉、次子亚川、三子庆川及女儿芳,皆留学美国,获博士或硕士学位。

张品泉(19091945) 字聘全。上海美术专门学校毕业,曾任观音弄小学教员,吴江县第三区、第六区区长。执教时,曾画“岳母刺字”等宣传抗日。民国34年(19453月,品泉率部驻扎于北厍附近之南町(今属金家坝),被日军侦悉,敌军于39日上午结集士兵五、六百人袭击南町。品泉督率所部慷慨应战,终因寡不敌众,弹尽援绝,所部伤亡殆尽,品泉身受重伤,血战而死。

沈文潮(19151941) 学生出身,抗战后,激于爱国热情,在吴江沦陷区县政府工作。亲近共产党员金大鹏(若望)、肖心正、沈月箴等,受到党的影响。民国29年(19409月,由金大鹏介绍加入共产党,刻苦学习和热情宣传马列主义理论。是年春,苏嘉边区安清同盟分会(会址在盛泽)会长叶冠吾投靠日军,勾结乡里地痞流氓,屡抢三区俞清志部粮船,并侦探俞部情报,构成对三区的严重威胁。是年冬,沈文潮与俞清志、金大鹏、潘逸溪一起密谋除奸,摇船至盛泽,居于文潮家中。他们由熟识叶的许永禄带路潜至毛家弄口,在馄饨摊边吃边候时机,适叶出门买馄饨,为文潮等所识,少顷,四人分头行动,金、潘进入叶宅,俞与文潮守住大门。金、潘进宅后迳自上楼,敲开叶的房门,金手持叶的苏州旧友名片,问道:“苏州某公要找叶先生,你是叶先生吗?”正当叶答“我便是”,潘即开枪,叶应声倒地,金又朝其胸脯补一枪,叶的姘妇见状惊坐于鸦片墩上缩成一团。5人迅速撤走,穿西新街,经老戏馆出镇,只见日军探照灯向四处照射。

地下共产党员在吴江地区的活动引起国民党忠义救国军的惊恐。“皖南事变”后,反共趋于高潮,忠义救国军在严墓开始搜捕共产党员,共产党员庄绍桢因身带《方志敏瞿秋白传略》而被捕,与庄接近的肖心正因此受牵累。民国30年(1941820日晚间,忠义救国军别动队突至肖心正居处搜捕,肖不在,而文潮、虞仞千被绑架暗杀。是时,肖正在严墓镇上,文潮虽知其详情,不告密,可见其坚贞不屈。传说文潮被害于桑园地,尸骨不见,牺牲时年仅26岁。其妹文静适俞清志。

张梓柟(19161944) 幼时在盛泽小学读书,后肄业于震泽育英中学。至上海当药店学徒,后为药剂师。受革命影响,于民国28年(1939)秋奔赴苏北新四军,在军卫生部任药剂师。雪天骑马过桥,不慎堕马落水,脊椎骨受伤,辗转至上海就医,又秘密返盛,居于庄基湾老家,身体瘫痪,当时就医困难,且防日伪搜索,处境十分危险,病情更加严重,延至民国33年(1944)春病故,年仅29岁。尸骨秘密葬于东港,建国后移葬至大王殿,又移葬至目澜洲公园内。中央人民政府将他定为革命烈士。建有烈士墓地、纪念碑。每年清明节扫祭者络绎不绝。

程 强(19161967) 少时上过初中,后至上海某纱厂做工,向往革命。民国29年(19409月,暗中赴常熟参加新四军。历任管理员、协理员、2987师管理科长、保卫科长等职。他个子瘦小,体质较弱,但不怕爬山越岭,终年艰苦奋斗,因而积劳成疾。参加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荣获三级解放勋章。1949年随十兵团进驻福建,先后任守备十三师军事法院院长、军法处处长,荣膺少校军衔。19675月病逝于福建。

朱剑华(19181941) 家居田墐上,吴江中学肄业。初从商,抗战后任吴江沦陷区县政府科员,与共产党员金大鹏(若望)、沈文潮等友善。汉奸叶冠吾被杀,剑华与许多青年深受鼓舞。民国30年(1941)夏,驻盛泽日军伍长吉田恣意残杀乡民,擅作威福,剑华在严墓闻讯震怒,欲赴盛泽谋杀吉田。当时盛泽敌军密布,戒备森严,去必无幸,同辈执意劝他勿往,剑华慨然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胸怀短枪一支,毅然只身至盛,宿于家,密探吉田行迹,摸清情况后,他对母亲说:“战国时聂政毁容,是为了免人认识,以便刺杀仇敌。儿不肖,但窃慕其为人,儿今决意为民除害,倘若不幸而被敌所杀,万望母亲不要来收尸,以免受到牵累。”母亲闻言,泣下如雨。次日,剑华蛰伏于民众教育馆,候吉田至。良久,吉田与另一日本兵果至,当行至培元公所前,剑华隔市河举枪射击,吉田立毙,另一日本兵闻声伏倒,旋即开枪回击,伤剑华腿。因隔市河,无法追赶。剑华忍痛从殷家弄迅速撤走,搭船至坛丘。日军大索刺客,剑华早已脱险。随后,金大鹏(若望)陪他至上海治疗,腿伤痊愈。皖南事变后,共产党地下组织相继撤离,剑华回严墓后孤寂难忍,复因身体赢弱,悲观绝望,遂举枪自尽,经同辈们抢救无效而死。时为民国30年(19411011日。

以下“流寓”

张 翰 字季鹰,吴郡(今苏州)人,西晋文学家,其文旷达不拘于时,号为“江东步兵”。泰安元年(302),齐王司马冏执政,他任为大司马车曹橼。知冏将败,见秋风起,思念故乡的莼羹鲈脍,遂归吴。不久,同果被杀,人皆谓之“见几”。终年57岁。据明卜梦熊考证,张翰曾寓盛泽。而后人所说的“竹林七贤”亦曾聚于盛泽,属附会之言。

盛 章 字如晦,南宋临安(今杭州)人。淳熙十四年(1187)进士,官至吏部尚书,敷文馆学士。封吴江开国伯,迁居二十都(即盛泽),子孙蕃衍,散居吴江城乡者甚多。仲沈洙《盛湖志》谓盛泽的地名因盛章而得,但无可考证,姑从阙疑。

沈 周 (14271509),字启南,号石田,长洲(今苏州)人。明吴门四家之一。曾寓居盛泽目澜洲,又读书于西庵。与长洲祝允明、吴县王宠、邑人史鉴等人相过从,觞咏于三元堂,并改目澜洲为“木兰洲”。今存咏盛泽诗多首(详见“诗文辑录”)。

朱国祚 字兆隆,秀水(今嘉兴)人。明万历十一年(1583)状元。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居官清正。作文醇雅,书法遒劲。未第时曾读书于圆明寺,手书“护法”两字。著有《介石斋集》。

朱之蕃 字元价,上元(今南京)人。万历二十三年(1595)状元。官至礼部右侍郎。曾出使朝鲜,谢绝邻邦的赠贿。好名画古器,收藏之丰甲于南京。其先祖为盛泽人。未第时读书于古龙庵甚久。著有《使朝鲜稿》、《南还纪胜》等。

戴 瀚 字巨川,上元(今南京)人。清雍正元年(1723)榜眼,官至翰林侍读学士。擅诗,兴之所寄,涉笔成趣。因科场事谪居吴江,寓居盛泽多年。与里人王濂为至交,徐溶为他画过一幅《雪夜访戴图》,著有《雪林诗稿》。

汪文柏 字季青,号柯庭,桐乡人。官至北城兵马司指挥。工诗,善画墨兰。筑别墅于盛湖,与邑人潘耒、徐釚、黄容结诗社。其诗以《咏盛湖》为最著名。“夜灯千匹练,秋雨半湖菱”一联,朱彝尊叹为绝唱,以为“非仅开宋元之窔奥,直欲造唐人之堂室”。沈德潜谓“非亲诣其地不知其妙”。著有《杜韩集韵》、《柯庭余习》。

张 庚 (16851760)原名焘,字浦山,嘉兴人。清代著名书画理论家、画家、诗人。乾隆元年(1736)应博学鸿词试。归乡后曾客居盛泽“话雨楼”达5年之久。王楠拜他为师,学术上得到指点,所著《金石辨证》一书,考据精确。庚善画,研求元四家,所写山水气韵深厚。著《画征录》3卷,续录2卷,闻名于世。又著《画图精意识》1卷,章法起伏,见解精辟。他的诗文集名《强恕斋集》。庚寓居话雨楼时,作七律一首,题为《浈江从兄过访论古今书法》:“王氏箕裘《乐毅》篇,官奴名遂著童年。堪怜真迹杳生灶,拓本唯凭承素传。《醴泉铭》有晋风流,肯让虞公藏器优!不识近来高丽国,宝传犹得几银钩?”(注:王氏指王羲之,《乐毅》篇指王羲之的小楷法帖《乐毅论》,官奴即王羲之之子王献之的小名,《醴泉铭》即欧阳询正书《九成宫醴泉铭》,虞公即虞世南。)

金 农 (16871768)字寿门、司农,号冬心先生,钱塘(今杭州)人。清代著名画家,为扬州八怪之一。书学《天发神谶碑》,时人皆目以为怪。嗜奇好古,搜集金石文千卷,足迹遍布半天下。诗格调高简。50多岁始学画,写竹,师法石室老人。继画梅,师法白玉蟾。又画马,后写佛像,独绝一时。乾隆年间,偕嘉兴鲍楷,芜湖诸葛柞同寓盛泽话雨楼,与王楠结成文字之交。每当花晨月夕,拿出所珍藏的金石书画相赏析,许多署签题跋都出自金农之手。著有《冬心画记》。后寓扬州而终。

钱 杜 (17631844)著名画家,初名榆,字叔美,仁和(今杭州)人。性旷逸不羁,好远游,如闲云野鹤,足迹遍天下,画名亦满天下。可与金农相埒。擅画山水,笔墨妍细而生拙,兼精墨梅,亦能人物、仕女、花卉。作品有《松壶画赘》、《松壶画忆》等。他的嗣子名廷娘,为吴江县丞,钱杜因此寓居盛泽。常与诸文人诗酒往来,里人得到他画幅的人甚多。

顾广誉 字惟康,浙江平湖人。咸丰元年(1851),举孝廉方正,赐六品服。初寓居于盛泽郑氏,后在王氏客居最久。精研程朱理学,并身体力行。著有《学诗详说》,对汉代以来的疏义莫不剖幽抉微,数易其稿而成。后主讲上海龙门书院。著有《悔过斋正续集》。

陶 淇 字绍原,清末秀水(嘉兴)人。自号锥庵。善写山水,出入元明诸大家,有空灵淡远之致。作字工晋、唐小楷。与里人沈日富、陈寿熊等交好。客盛泽沈氏“古鲸琴馆”最久。太平天国时曾游楚中,画名满大江南北。其弟陶溶,字鸿上,善画花鸟,作字娟媚。为后街葛氏之婿,遂定居盛泽。

陶 模 (18351902)字方之,号子方,生于秀水(今嘉兴)调下浜村(今属田乐乡)。诸生,避难至盛泽,家赤贫,曾馆于后街徐氏。每日清晨,待担水劈柴等家务事毕,始入塾课徒,颠沛之中不废力学,徐佩青、选青出其门下。从平湖顾访溪、里人沈南一研习程朱之学,识者许为国器。同治六年(1867)举浙江乡荐。同治七年(1868)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甘肃文县、皋兰知县,模不携眷口,不聘幕宾,巨细毕举,受到总督左宗棠的赏识,擢秦州知州。光绪初年,晋豫秦陇大灾,模罄其所储,赈救流民上万。其时新疆初复,因大学士阎敬铭推荐,调迪化州知州。塞外苦寒,模治理病疮,日夜劳瘁。光绪十年(1884)署甘肃按察使。翌年,擢直隶巡察使。光绪十四年(1888)迁陕西布政使。光绪十七年(1891)迁新疆巡抚,在罗布淖尔北筑蒲昌城,南设屯防局。12月,英俄侵略帕米尔,他简练军实,严密防守。又奖廉惩贪,安息民生。光绪二十一年(1895)奉命入青海镇压回民起义。翌年,补授陕甘总督。因久历风沙,患气喘,上疏乞罢就医。光绪二十六年(1900)移任两广总督。岭南政烦赋重。模屡次以民困入告。光绪二十八年(1902)九月九日病逝于广州任上,享年68岁。长子葆莹,附生,早卒。次子葆廉,附贡生,官陆军部郎中。长孙善培,官刑部主事,家居盛泽近30年。

邵力子 (18811967)原名闻泰,字仲辉。同盟会会员。与柳亚子发起组织南社。民国10年(1921)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14年(1925)任黄埔军校秘书长。民国16年(1927)后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秘书长、中国公学校长、甘肃省政府主席、陕西省政府主席。西安事变后曾任国民党中宣部部长、驻苏联大使、国民参政会秘书长。1949年为国民政府和平谈判代表团成员,后留在北平。建国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政务委员等职。力子原籍会稽(绍兴),其父邵霖为吴江县丞,遂家居盛泽后街,置有田产。力子6岁随父至盛,在家塾中读书。母张氏,世居盛泽。光绪二十三年(1897),父病逝于苏州,家道遂中落。力子于郑氏家塾中继续求学,与咏春、桐荪同窗。光绪二十七年(1901),力子中子正科辛丑恩科举人。里人赠横匾一块,上书“文魁”两字。光绪二十九年(1903),与绍兴平水人屠玉瑛结婚,婚后偕妻居盛泽。民国13年(19248月,力子返里,与柳亚子共建国民党吴江县党部,并作长篇演讲,时人有“吴江两个子,一个邵力子,一个柳亚子”之说。力子在盛生活前后达30余年。与里人仲颐、沈鹏、张士一、徐蔚南、陆荣光、洪藩生等友善。兄伯谦,清末秀才,与力子同时寓居盛泽,后赴沪业医,为吴江旅沪同乡会会员,在盛泽多行义举。

许静芝(18961982) 生于嘉兴王江泾旬上村,自小贫苦,受舅父资助,得大学毕业。娶盛泽中浜王氏女大芬,遂居盛泽。性喜围棋,后由黄郛推荐,任民国总统府典玺官。抗日胜利后升任文官局局长。随蒋介石至台湾,任“总统府”副秘书长。1982年病逝于美国,葬台北观音山公墓。张念贻,静芝襟弟,由静芝推举任文官局庶务室主任。静芝有二子,长名印黄,民国15年(1926)生,金陵大学毕业,为美国生物化学博士;次名德清,为美国堪萨建筑公司总工程师。

俞清志(19171943) 安徽泾县人,行伍出身。抗战前在江西国民党中央党校培训团受训。抗战初,随沈立群至吴江县,先在黎里一带活动,后移至严墓。吴江沦陷区县政府设于此。沈任江苏省保安大队第二纵队副司令,任命清志为常备中队长。清志抗日心切,喜读进步书刊,与地下共产党员肖心正、金大鹏、沈月箴、沈文潮等关系亲密,受党的影响很深。沈立群任吴江县长后,任命清志为第三区区长,区政府原设盛泽镇,当时因镇区被日军占领,清志将区政府设坛丘附近,他常派士兵袭击盛泽,故日伪甚畏惧之。

民国29年(19403月,苏嘉边区安清同盟分会(会址设盛泽)会长叶冠吾勾结日军,充当汉奸。他经常派娄罗以卖白粉为名窜至坛丘一带当密探,对清志甚有威胁。是年冬,清志协同金大鹏、沈文潮、潘逸溪等人,进盛泽暗杀叶冠吾,全县为之震动,翌年226日,清志率部七、八人袭击伪盛泽区公所,枪杀伪区长简汗青、文牍沈少畲,引起日伪的惊恐,省警务处下令通缉“凶手”。

清志对共产党员十分信任,金大鹏任其部队的大队副,王化鹏等人任政工干部,该部战士均能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清志的行动引起忠义救国军的忌恨。民国32年(19431月,浙江塘北行动总站密电嘉兴站:“在二十四小时内处决俞清志”。“忠义救国军”李振琪等人潜至严墓一带,勾结三区助理员沈峙山,引清志出门,清志已知身处险境,但当时田赋未受齐,故暂未转移,沈峙山撺掇清志携带田赋(现钞及部分黄金)至严墓沈立群处解缴。七日,清志从严墓枫桥堍福泰兴烟纸店出,行至致和震药店门首,特务即开枪拦击。清志欲拔枪还击,已不及,中弹倒地,卫队闻声赶至,见清志身穿灰鼠皮袍,卧于血泊中,凶手已遁去。清志壮烈牺牲时,年仅26岁。建国后,中央人民政府向俞清志家属颁发革命烈士证书,清志妻沈文静为沈立群侄女,遗子名勇健,今在上海执教。

楼浩白(19211984) 字再丞,笔名黑白、老柏、白翁。浙江肖山楼塔人。父楼荣章,为小商,曾师法任伯年画派,以绘事为乐。浩白3岁即开始学画,5岁练字,7岁时画的条幅、大堂,得到行家的惊赞,誉之为“浙东神童”。他在艺术上孜孜以求,国画技巧坚实自然,风格清秀、隽永、高古,人物、山水、翎毛、走兽、草虫,无一不工;其题画诗,情调激越,意境深广;所书板桥体出神入化,犹如秋花倚石,野鹤戛烟。浩白融三绝于一炉,技艺高深。他青年时代毕业于上海艺术专科学校,抗战胜利后至盛湖中学执教。在盛曾多次举办个人书画展,惊动邑里。热爱学生,深得弟子爱戴。1952年离盛迁苏州,执教于苏州市三中。“文化大革命”中深受迫害,但鲠直不屈。为江苏省书法协会会员、苏州文学艺术家联合会会员。苏州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曾为他举办个人书画展。1984年病故,终年65岁。出版有大型彩印连环画册《蔡文姬》等。

何 庚 (19241977)河北省深泽县人,语言学家何容之子,台湾学者何欣之弟。早年求学北平,民国32年(1943)穿越敌占区抵达陕西汉中,入西北联合大学外文系,因参加学生民主运动被除名。后入川进社会教育学院新闻系。民国35年(1946)随校迁苏州。民国36年(1947),参加“京沪苏杭”学生“五·二○”运动,食不及饱、席不暇暖地拚搏。民国37年(1948)参加中国共产党,继续从事学生运动。建国后,历任《苏州报》副刊主编,中共苏州市委秘书,苏州第三中学、第二中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震泽中学、吴江中学校长等职。1975年秋,任盛泽中学党支部书记,以非凡的胆魄,抵制江青反革命集团对教育的破坏,整顿教学秩序,师生为之振奋,但是,在“批邓”运动中备受折磨,以致卧病不起。19773月病逝于苏州,终年54岁。何庚身材短小,学识渊博,性格坚毅,待人诚恳,名闻于苏州文教界。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