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05月07日 星期二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暂存 >> 地方志书 >> 一轮修志 >> 盛泽镇志 >> 第九卷(交通邮电)第一章(交通运输)

第九卷(交通邮电)第一章(交通运输)

2013/1/17 15:23:13    作者:  来源:     【字 号:  】   点击量:5601

 

第一节 水  运

 

盛泽周围河港交叉,湖泊星罗棋布。镇之东、西白漾靠近烂溪塘和京杭运河,水运便利。早在明末,盛泽就有“云樯风帆相望”、“每日中为市,舟楫塞港”的记述(光绪《吴江县志》)。水路交通工具历来以木船为主,至清末始有轮船通行,而班船、快船起着重要作用。

一、货运

盛泽是丝绸生产重镇与丝绸集散地,除粮食、山地货等日用货物外,丝绸为水运中的大宗货物。入清,盛泽丝绸经苏州中转北运。因装运绸货的船只众多,来往频繁,盛泽绸业界曾出资在苏州阊门内水关建立起卸绸缎的专用码头——盛泽码头。码头还建有堆栈,以供贮存之用(码头曾一度被人占有,光绪十三年<1887>由吴县正堂立碑,明令禁止他人占用)。19世纪末,盛泽绸货输沪者激增,光绪十五年(1889),盛泽、王江泾两地绸商在上海南苏州路、浙江路附近合建盛泾公所,该所北临苏州河,盛泽、王江泾两地绸船泊于此处起卸。

自清至民国,盛泽的运输船只种类如下

庄船 清代绸业公所成立后备庄船,专事运绸。早期庄船用手摇,晚清改由小火轮拖带,白龙桥(宣统二年<1910>重建)桥联有“蔚成新气象,行轮无阻便通商”之句。清末民初,盛泽绸业有自备庄船8艘,专事运绸,间或可搭载熟客,以2艘航行苏州,隔日来回;6艘航行上海,3日可达。由内河招商局及戴生昌轮船公司派轮船分单双日拖运。

傤(zài)船 始于清代,主要供载客用,是来往于乡村与市镇间的主要交通工具。以后演变成载货为主,载客为辅。出则将机户之绸交给领投,返则运回机户需要之生丝、腊线等原料及生活日用品。船家长(傤船主)从领投、丝商处领取回佣回扣,每逢年节还享有商店的馈赠,收入颇丰,因此四乡各圩竞开傤船。据民国15年(192612月《新盛泽》报记载,各地来盛泽的傤船有五、六百艘之多,而盛泽拥有的傤船之多,在全县首屈一指,每个村少则一艘,多则二、三艘。

局船、邮政、快班船 清道光年间,盛泽已有民间办的民信局,办理包裹及信件邮寄等业务。包裹以丝绸为大宗,信局自备小船,手摇脚划,灵活快捷,一夜即可抵达苏州。此类船只航程大致在一昼夜之内,遍及江浙边境的偏僻小乡镇,将生丝运入盛泽,而将绸货运出,批量虽小,却弥补了常规水运业的不足。盛泽设立邮局后,以邮袋运送,专门包雇了两艘邮政快船,分日夜两班开往嘉兴,再以嘉兴衔接沪杭铁路。

客轮、航船、航快班船 这些船只除客运外兼备丝绸等零星货运。据民国25年(19369月统计,盛泽有运货船13艘,民国35年(1946)船舶登记,降为5艘,其中3艘开航苏州,1艘往上海,1艘往乍浦、硖石。这些船只一次往返,费时约47天。

建国后,轮船公司运输业务有所发展,开办水运联运业务。丝绸等货物在盛泽轮埠装船可托运至内河各港。庄船停办。傤船在1951年还有100余艘,其后随农村丝织工业的解体而自然消失。19513月吴江县人民政府船舶管理所成立,结束了历史上民船运输自揽货源、自由经营的状况,航船快班船运输也渐趋萎缩。1956年,一些航船、航快班船等民间船只分别建立航快船小组和木帆船小组。19589月,这两个小组合并建立木帆船运输合作社。19591月,与搬运业合并建立地方国营交通运输公司。19626月,单独成立盛泽运输合作社至今。

木帆船运输社刚建立时,全社有船10余艘。1962前,重点发展水上运输能力,先后投资约5万元购置船只。1967年后,自航木帆船安装小马力机,木帆船逐步被淘汰。1976年后,摇橹、撑篙、扯篷等原始操作被废,代之以机头牵引的自航船队运输。1980年起,该社自己建造船只,并将木壳船体的船只逐步改建为铁壳船。至1987年,全社共建造30吨至65吨铁壳船15艘(包括外加工)。每年建造能力为65吨铁壳船4艘,全社船只全为铁壳船体。

1980年,政策允许非专业个体户搞运输,乡村个体运输业迅速发展。1985年登记注册的小马力机船计125艘,1520吨,大多为挂桨机船,其中自航船11艘。1987年增至140艘,1944吨,全部为挂桨船。这些运输船均自揽货源,自由经营,随处停靠,机动灵活,已成为运输业的一支重要力量。

二、客运

民国元年(1912),客轮通行,苏州新记轮船局的新顺大、大新2艘客轮每天往返于苏州、盛泽间,途中停靠平望、八坼、吴江。二十年代后,又有通源轮船局的飞云、致公2艘客轮每天在盛泽、嘉兴间往返,途中停靠王江泾,利杭轮船局的利兴轮通航于盛泽同里间。30年代,内河招商局的鸿安轮通航盛泽嘉兴间;德和轮通航于盛泽菱湖间,途中停靠乌镇、双林等埠,公隆轮通航于盛泽上海间,途中停靠平望、黎里、芦墟、闵行等埠。民国22年(1933)宁绍轮船局的宁泰、宁康2艘客轮往返于盛泽上海间,隔日往返。据民国25年(1936)《吴江县政》载,当时盛泽有7班航轮,即:盛泽至嘉兴、同里、震泽、南浔、湖州、苏州、上海。抗战胜利后,又有义新4号、瑞康、永利、元昇、公兴、致公、通义、永利洽记等轮船通航。民国36年(19477月盛泽通航的客轮共7艘,即往返盛泽西塘间的义新4号、永利洽记客轮,往返盛泽菱湖间的瑞康轮,盛泽芦墟间的永利轮,盛泽苏州间的元昇轮,盛泽南浔间的公兴轮,盛泽嘉兴间的致公通义轮;中途在盛泽停靠的5艘,即周庄嘉兴间的义新3号轮、苏州嘉兴间的顺兴轮、嘉兴平望间的顺新2号轮、嘉兴震泽间的顺新1号轮和庆裕轮。民国37年(1948)又有茂兴轮自盛泽通航嘉兴。建国前,盛泽先后有27艘客轮通航。

此外,还有航快班船,以客运为主,兼营货运。每船大多可载客20人左右、载货20担左右。据民国25年(1936)船舶登记,盛泽有航船35艘,抗战胜利初为最盛期。据19465月登记,盛泽有快班船17艘、行驶在7条航线上,至乌镇4班,经王江泾至嘉兴4班,至新塍2班,经嘉兴、乍浦至硖石1班,经坛丘至严墓2班,至震泽2班,至黎里2班。航船有28艘、16条航线,即至黎里4班,至苏州3班,至平望3班,经南汇至西塘4班,经金泽、青浦至上海1班,经南塘港至震泽3班,经南汇、陶庄至芦墟1班,经王江泾至西真寺1班,经黎里至周庄1班、至王江泾1班,经新塍至濮院1班,经王江泾至嘉善1班。

盛泽镇运输社历年人员、设备、经营情况统计


 

                                                           (续表)


备注:1986年后由于原材料涨价,工资提高,而运费增加幅度小,所以利润明显下降。



民国时期盛泽镇通航的客轮表



                                                                                                                   (续表)

 

建国后,航船快班船运输渐萎缩。因公路客运受通车地点、班次限制,轮船仍为客运主要工具,其业务有所发展。除原有盛苏、盛嘉、盛申等客班轮船外,建华轮船公司的苏杭班曾在盛泽停靠。60年代后期,航船试行安装小马力机和小马力机船拖带,县内各乡镇通航点增加,盛泽可通航至桃源、坛丘、南麻等地。自70年代起,轮船客运量呈萎缩之势。1980年后,因镇乡公路逐条通车,水上客运萧条,至1986年轮船客运全部停顿。

 

第二节 陆  运

 

盛泽镇的陆路交通运输,因道路建设受河湖众多的限制,起源较晚,30年代始有汽车和火车通行。不久,铁路被日军拆除,仅存公路运输,且发展缓慢。1980年后,发展较快,公路客运逐步代替轮船客运、货运。

一、客运

铁路运输 民国25年(1936715日苏嘉铁路筑成正式通车,由沪杭甬铁路局沪杭段管理,每日行驶客货混合列车4对,盛泽站均有停靠。盛泽站地址在永兴桥东侧。民国26年(1937)改为行驶客货混合列车3对和客车1对。同年11月,日军占领平望,列车停止运行。该路后为日伪华中铁道有限公司侵占,民国28年(19394月恢复通车,每日行驶客货混合列车3对。民国33年(19446月,沿线主要器材被日军拆除,导致全线废弃,该线前后运行时间总共不足8年。

公路运输 民国22年(1933615日,江苏省建设厅苏嘉路办事处开始经营苏州至吴江公路汽车客运,92日平望至盛泽短班客车通车,每日4班。1210日,苏嘉路全线通车,每日停靠盛泽的苏嘉过路车2班、盛苏区间车2班。民国25年(19365月该路转由苏嘉长途汽车公司经营。同年7月,湖嘉长途汽车公司与苏嘉长途汽车公司合并,成立“湖嘉、苏嘉两路长途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由此二线贯通。沦陷时期,该二线被日商华中汽车公司霸占,因缺乏汽油而一度停驶。民国34年(19458月,日商撤出,苏嘉湖汽车公司因遭受战祸,损失惨重,未能立即恢复营业。此时苏嘉、平湖二线出现个体经营的小汽车,行驶时间不定,并有个体商联营的“苏浔汽车公司”,每日往返行驶2班。翌年5月,苏嘉湖汽车公司复业,原营业性的客运被明令取缔。至1218日全线通车,复业初仅勉强维持通车,民国36年(19476月开始恢复战前状态。当时车站设备简陋,因受政局影响,公司营业亏损,行车班次不定,经常抛锚停驶。此种情况,直延至19495月。

建国初,苏嘉、湖嘉两线仍由苏嘉湖长途汽车公司经营。1956年后苏嘉线由公私合营苏州长途汽车公司经营。19663月,平(望)青(浦)公路通车,盛泽汽车可直达上海,从此盛泽抵沪可不必从嘉兴或苏州换乘火车。1980年后,吴江县乡镇公路逐条通车,通车地段不断延伸,客运量迅速增加。19847月盛泽坛丘线通车,每天往返6班。19846月吴江旅游公司在盛泽设站(地点在国营旅馆门口),每月经吴江至苏州往返4班;盛泽至上海每日往返1班。1984年盛泽乡开设旅游公司,每日由盛泽至上海往返1班,约年余停驶。吴江县汽车运输公司于198611月在东方丝绸市场设站,每日始发车8班,并于19869月在舜新路停车场设站,每日发车6班。长途汽车站的始发班车由1979年前的12班增至1985年的19班、1987年的24班。4个车站每日共发车45班,盛泽与县内的通车地点由1980年前的7处增至1987年的16处,即吴江、芦墟、黎里、平望、八坼、震泽、梅堰、坛丘、南麻、桃源、横○、同里、七都、八都、青云、庙港等处。

镇区内交通 民国19年(1930),盛泽始有脚踏车(即自行车),民国24年(193511月,盛泽中央车行有自行车7辆,民众车行8辆,亚飞车行7辆,金鸡车行5辆,共27辆。这些车行经营出租业务。直至建国初,全镇自行车不足百辆。1980年后,因镇乡道路的改善(19845月开始建设乡道,1987年贯通各自然村),镇区范围的扩大,自行车已成为人们主要代步工具,数量激增。1982年全镇有自行车991辆,1985年达6342辆,1987年达11050辆;盛泽乡1985年有13043辆,1987年增至15319辆,1987年乡镇合计共有自行车26369辆。

1963年底,盛泽装卸社以350元购置脚踏三轮车一辆,开始三轮车服务。19641月,专设1辆接送病员的三轮车,其后陆续增至6辆,并成立了三轮车服务小组。这种服务形式灵活方便,颇受群众欢迎。“文化大革命”初一度停顿。1980年后该组实行个体承包,1998年,全镇现有三轮车45辆。

二、货运

自苏嘉公路通车,始有汽车货运,但由于客车承运行李包裹、丝绸产品,运费高昂,运输量甚少。直到60年代,外运的绸缎仍以水运为主。1970年红旗布厂购置第一辆卡车,其它几家丝织厂相继添置机动车辆,工厂用车始由厂家自理,一部分客户也直接派车运货,自此逐渐取代水运。1980年后,机动车辆大增,自运能力提高。长途汽车站于19828月开设盛泽至无锡的零担运输,每周根据运量开行12班车,大多是丝绸成品及纺器零配件(月运输量7080吨,1987年因运量分散,月运输量降至30吨左右)。1987年,东方丝绸市场货运吴江联运公司建立,盛泽乡纺机厂开设零担货运。1985年,个体运输户有汽车33辆,手扶拖拉机61辆,1987年汽车增至44辆,手扶拖拉机增至74辆。

 

第三节 搬运装卸

 

一、沿革

30年代初,盛泽镇还没有以搬运装卸为职业的工人队伍,装卸业务依货主需要临时雇人。民国23年(19346月,出现以搬运装卸为职业的工人。民国25年(19367月,苏嘉铁路通车后货运量增大,遂产生装卸搬运组织——脚班。此后,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尤其是丝织工业使用各种机器后,大宗重件货物增多,搬运行业逐渐扩大。他们依商市形成作业地段,各地段之间作业上只能互相接力,不能逾越。具体分段情况如下:

轮埠码头脚班——替轮船上卸货,为货客主进货送行李等。

汽车站脚班——为旅客接行李货物等。

火车站脚班——为火车站装卸货物。

米行脚班——翻晒稻米,上砻出米,打堆,为客户送米面等。

山地货行脚班——为蔬菜果行、栈上卸货,为客户送货。

镇区脚班——为各厂、行、店上卸原料成品,为居民搬运零什物。

民国33年(19446月,铁路被日军拆毁,火车站脚班人员部分转业务农,大部并入各地段脚班。到解放前夕全镇尚有东班、西班、北班等3个脚班,每班均有10人左右。建国初,由于任务不足,濒临瘫痪状态。

1949年成立“搬运小组”,19513月由汽车站、轮船码头、山地货行3处脚班合并成立“盛泽镇搬运工会”,会员24人。1953年上半年结合民主改革运动,取消行帮,实行各地段合并,结束了搬运事业历来各霸一方的局面。此时,工会代理行政管理和生产经营的职能。19582月,始建立搬运业的行政机构。19591月,搬运工会、砻糠组、航运快班运输社、木帆船合作小组合并,成立“地方国营盛泽交通运输公司”,公司地址银行街2号。19626月进行体制调整,撤销交运公司,装卸人员单独成立装卸社。19787月,该社更名为“吴江县港务管理处盛泽作业区”,为县属集体企业,经营范围有装卸、起重、排筏、镇区的搬运业务和代理外港运输业务等。港务处对作业区的各项业务实行“三统”管理(统一经营、统一调度、统一运价)和独立核算。

二、装卸设备

建国前,装卸工具简陋,仅有杠棒、扁担、箩筐、绳索等,作业靠肩膀扛。建国初,逐步添置工具,至1957年,搬运、搬粮工会有大板车、小板车、送货车、老虎车等17辆。1959年投资2600元,添置土吊杆一架。1960年,组成技术革新领导小组,实行“三化一铺”(车子化、吊杆化、码头化、铺路),并开始使用半机械化工具。1971年,港口码头设置了电动吊杆。

1979年冬,在圆明寺公路桥东堍南侧,建设可容纳建材物资3千吨、占地5亩的港口货场,于1981年投产使用,总投资17万元。至1984年,作业区共有3吨吊车8部,1吨运输车9辆,1吨爪斗4只,1吨半爪斗2只,15162节水送机2台,实现机动板车运输,劳动强度降低,工效提高。1961年平均每工班仅装卸3.5吨,1985年达12.5吨。现有码买:作业区有姚家坝、圆明寺桥堍各一处;单位码头有印染厂、粮管所、新民厂、房管所、供销社等5处。


盛泽装卸社历年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续表)


三、劳动调配组与劳动服务组

1957年,社会的闲散劳力组织成劳动调配组,承担零星物资的运送和粮库季节性晒谷等。但该组与装卸社为争码头、抢货源时有纠葛,19644月由上级仲裁,粮库上下货搬运业务暂由劳动调配组承担,调配组中适合装卸工作的25人成立代管组,由装卸社领导,继续装卸工作。调配组废。19765月,代管组撤销,人员并入装卸社。

19742月,全镇5个联办分别将社会闲散劳力组织成劳动服务组,共50人,在街头承揽业务,以各联办为单位核算。1977年始统一集中于工厂联办。1979年后对私人小板车作价归公,并购置小板车20辆、拖拉机2辆。1981年实行统一核算,易名为“工厂联办劳动服务组”。19851月易名为“盛泽镇装卸运输站”,有职工38人,农民工260余人,拥有拖拉机11辆、韦士伯三轮汽车1辆、旧小上海汽车2辆。1978年前,年装卸运输量仅3万余吨,1986年增至10万余吨。1974年利润仅800余元,1986年增至28万余元,年营业额达30余万元。1986年投资3万元,建造码头380平方米。


第四节 交通管理

 


1961始,全镇负责处理交通事故者仅1人,编制属运输社。196410月,盛泽交通管理站成立,1985年易名为盛泽交通管理所。编制人员6名。该所属县交通局派出机构,亦为镇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主管盛泽镇乡交通管理,处理水陆交通中发生的事故及镇乡(包括坛丘、南麻、铜罗、桃源等4乡)的船舶检丈、车辆的检验、水陆驾驶员的培训考核以及安全教育,并定期对车船进行安全性能检验、征收有关交通的税金及车辆船舶的转移等。19884月成立交通民警队,有编制人员7名,由县公安局和镇人民政府双重领导,负责陆上的交通管理。

盛泽镇历年单位机动车统计      单位:辆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