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05月06日 星期一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暂存 >> 地方志书 >> 一轮修志 >> 盛泽镇志 >> 第八卷(商业)第一章(古代近代的商业)

第八卷(商业)第一章(古代近代的商业)

2013/1/15 14:33:00    作者:  吴江档案局 来源:  吴江档案局    【字 号:  】   点击量:5223

 

    盛泽在宋代已有定期的集市贸易“寅亥市”。明初有店铺开设,但“市弗贰肆”。嘉靖后,随着丝绸业的发展,来往客商增多,商业渐趋繁荣。清初“商业辐辏,其繁华喧盛,诸镇中推第一”。乾隆年间则“远商鳞集,紫塞雁门,粤闽滇黔辇金至者无虚日”。清中叶后,在花园街、南北大街等处,商店鳞次栉比,菜馆酒肆、南北杂货、酱园果品、鱼虾水鲜各业俱兴。

 

第一节 饮食服务业

 

一、茶馆业

盛泽茶馆业历史悠久,为数众多,民初有“五步一楼,十步一阁”之称。据民国35年(1946)统计,全镇有茶馆46家。登仁楼茶园开设于乾隆间,松园、步瀛轩、万泉楼开设于道光间,第一园、荷园、登椿园、龙凤园、第一春开设于同光间。得意楼、同羽春(均开设于20年代)、万云台、荷园、迎宾等5家茶馆规模宏大,茶桌均在30张以上,得意楼的茶桌达80张之多。茶馆业所以发达,除里人嗜茶成习,晨夕麇集茶馆外,还因丝绸领三业的商人每天落庄后,往往孵茶馆、蹲书场(书场都设在茶馆)。茶馆又是交流商情、洽谈生意、绸农上街落脚之处,有的乡镇居民为调解纠纷而上茶馆,俗称“吃讲茶”。此外,有些茶馆聚赌抽头,以招徕顾客。

二、饮食业

有饭店、面馆、酒店、熟食、糕团、馄饨店等。民国25年(1936)全镇有面饭店15家,民国35年(1946)有饮食店38家,19495月有面饭店29家、熟食店9家、糕团店11家。一些名店“各擅其长、不可互误”,以选料讲究、烹饪精细及兼顾色、香、味的特点驰名遐迩。泳兴馆有“朱鼎隆酒泳兴菜”的赞誉。协顺兴(店址在十字弄)、悦来兴(店址在花园街)饭店均开设于清末。悦来兴经营有方,一度称霸饭店业,后被民国初年开设的义昌福所代替。据传悦来兴曾因冷落绸界巨商而遭报复,绸商转而支持义昌福,悦来兴因生意清淡而关闭。后有人在悦来兴原址开设怡和园,以徽菜馆面目出现,一度营业不恶,不久衰落。义昌福则增加股东,改名义锠福,扩大经营范围,成为同业中魁首。怡和园关闭后,改换店主,设松鹤楼。沈福兴菜馆(店址在新开弄)专烧绍帮菜,因盛泽绍籍人较多,故倍受欢迎。老镇源酒店设于清代,为业中翘楚,以售绍酒、花雕著称,供应堂吃,不售热菜,下酒菜仅备马兰头、花生米、咸鸭蛋等。面馆以新开弄口钟源馆为代表,其它有东荣兴、西荣兴、万阳春等。盛泽面馆业对面饺很讲究,一般须新鲜炒爆,花色繁多。如钟源馆的蟹粉面、火鸡面,万阳春的冻鸡面,颇受顾客称誉。至于小吃店,为数更多,如锡昌馄饨店(原址在登椿桥,后由俞正经营,迁至东庙)经营的绉纱馄饨、汤包、烧卖等,皮薄肉饱、味极鲜美,而盛泽之有小烧卖亦为锡昌首创。登椿桥堍的汤团店,原为周姓店主经营,虽几易其主,因其汤团皮薄馅饱汤足,顾客仍呼为“周汤团”。无锡人朱阿二在里安桥北堍开设的小吃店,专营肉嵌面筋,用生面筋肉圆入油锅汆煮,捞出后和以冬粉丝串汤加葱花,入口时味美爽口。该店创设于民国5年(1916),直至50年代初还存在。

胡立大、汪鼎兴酱鸭店先后开设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和三十四年(1908)。汪鼎兴酱鸭,以老汁汤煮成,上口既嫩又脆,苏沪等地绸商来盛喜食之。绸行中人以酱鸭馈送客人,成为一种风气,使汪鼎兴更享盛名。老山珍的八肉,用筋条以酱汁肉煮法,因每块2两,81斤(小两),初时售价每块铜元8枚,故称“八肉”。销售以夏季为最旺,因夏季茹素者居多,中老年成习惯,是以老山珍“八肉”,此际普遍受到青年欢迎,往往不到中午,便已售罄。金顺记(店址在庄面上)制作的盘龙糕,用纯糯米粉砌于笼屉中,放上赤豆糊、白糖、糖腌猪油粒(猪板油粒放糖腌制年余后才用)蒸熟,松软香甜,入口即化,肥而不腻。

三、服务业

有旅馆、理发店、浴室、照相馆等。据《无锡汇录》载,20年代有盛泽旅社、新旅社、大新旅社、苏嘉旅社、东吴旅社、振华旅社、交通旅社、民新旅社、泰华旅社、瑞昌旅社、大东旅社等11家。旅馆时有窝娟,影响不良,沦陷期间,成为藏垢纳污之处。清末盛泽已有剃发公所,19495月全镇理发店有43家,浴室有新春池(新开弄)、浴春池(永寿里),均创设于民国13年(1924)。浴清池(鲍家弄)开设时间稍后。盛泽最早的照相馆一同人开设于民国初年,馆址阳春浜,后迁花园街。民国13年(1924)钱晋三设惟惟照相馆于新开弄。民国19年(1930)仲月怀设生生照相馆于北仲家弄浮山别墅。沦陷期间惟惟改名大盛泽,宋子平接盘生生,迁址北大街中市。

 

第二节 米粮 食品

 

一、米业

该业仅次于丝绸业,起始较早。据光绪四年(1878)《米业公所碑记》记述“盛泽一隅,则专重丝绸。务米者仅居十之二三,自乾嘉至道光年间,米市之集,犹不亚于平望诸镇”,同业集捐各行号计有王永和、汪恒升、程复兴等45家。据《无锡汇录》载,沦陷前全镇有恒升、宏昌、复泰裕、久和、恒丰永、信茂、程大隆、兴昌正、复兴、大兴、许大昌、成大等17家米行,民国35年(1946)有19家,19495月有30家。另有粉麸行2家,马元丰开设于宣统元年(1909),冷王兴开设于民国9年(1920)。米行秋收后籴进农民交来的糙米,加工成精白米(20年代后几家规模较大的米行都附设柴油引擎发动的碾米机、详见“工业”卷),贮存一部分供市镇食用,一部分运至苏、锡、沪等地,春夏青黄不接时,又把存米售给乡民。吃半年商品粮是盛泽周围乡村的特点。盛泽农户重织轻耕,米业为农村机户和市镇的雇佣劳动者提供足够的口粮,间接支持了丝绸生产。米行还兼放货币贷款和实物贷款,如肥料(豆饼、菜籽饼)、饲料、大米,利息一般为月息二分。遇到荒年,少数米商囤积居奇,春季借出一石米,到秋收时须还二石。民国31年(1942)起,日军为支撑侵略战争,向农村强行征购军粮,每亩派购有的高达一石糙米,由米行代购和加工,米行也从中渔利。民国37年(1948),盛泽大闹粮荒,酿成抢米风潮(详见“杂录”)。此外,还有粮食复制业的切面店10余家,经营切面、线粉、泾粉、粉皮及面饼、炉饼等。

二、食品业

该业包括鲜肉、鲜鱼、鲜果、豆腐、腌腊、酒酱等6个行业。鲜肉业在清末已有同业公所。抗战前,全镇有鲜肉店21家、鱼行8家、腌腊店13家、酒酱店32家。民国35年(1946)增至116家。19495月共85家,其中鲜肉10家、鲜鱼2家、水果15家、豆腐16家、腌腊11家、酒酱31家。抗战前腌腊业全年仅咸肉一项销售即在2400担以上。万源盛有职工12人,义成恒开设于民国20年(1931),有职工8人,昌泰有职工6人,这几家规模较大,除店面外还有货栈。豆腐店一般前店后坊,规模较小。酒酱业分2种,一种是酒酱店,俗称穿酱店,只销售酒酱产品;一种是酱园,规模较大,前店后坊,有汪恒瑞、东正茂、西正茂、复和、余祥源、裕康、本茂等名店。抗战前圆明寺附近开设过洵隆酱园,其腌制的酱菜颇得里人好评,沦陷后闭歇。水果业中,水果店主要经营零售业务,多为夫妻老婆店及摊贩;水果行则专营批发。西荡口有杨永兴、保盛桥有震源水果行。山地蔬农生产者或较大的贩运商,运到大量山货瓜蔬竹笋均须投水果行销售。

抗战前有糖果茶食店22家,民国35年(1946)共45家,其中南北货店19家、糖果店16家、茶叶店10家。19495月共44家,其中南北货店19家、糖果店17家、茶叶店8家。南货店中金德和(开设于民国元年<1912>,店址在带福桥东堍)、凌裕和、义昌鑫、蔡福、东同丰、西同丰,糖果店中谷香村、稻香村、老大房等多开设于抗战前,地处闹市,规模较大,花色品种多。

 

第三节 日用品 建材

 

一、日用品

该业包括棉布、百货、烟杂、桐瓷席、估衣、棉线、文具、五金电料、钟表等9个行业。民国25年(1936)有147家,其中烟纸蜡烛店44家、洋广杂货店44家、绸布店11家、棉线店23家、桐瓷席11家、五金电料店2家、文具店8家、钟表店4家。民国35年(1946)有132家,19495月有136家。嘉福永绸缎店,开设于光绪年间。天丰永百货店开设于宣统三年(1911),美华利、锦华斋百货店开设于民国初年(1912),沦陷后四店均闭歇。沦陷期间,有日商开设的山口洋行、八角洋行,倚仗日军势力垄断了棉布、煤油、香烟、肥皂、火柴等百货的批发经营。加之日军进行军事封锁,货源奇缺,社会秩序混乱,几家大商店被迫迁往大城市。胡益大百货店因遭抢劫而关闭。有些店铺只得依靠“跑单帮”从上海贩运零星货物作补充。抗战胜利后一度复苏,但旋即萧条。该业全镇资金,沦陷前棉布业有白细布13350匹,百货业折合大米2100石,油瓷席折合大米1860石;而至1948年仅分别为沦陷前的32.5%80.8%66%。销售量亦大减。

二、建材、燃料

沦陷前,全镇有煤炭店20家。民国35年(1946)有砖瓦店3家、燃料店21家。19495月有竹木砖瓦店10家、燃料店14家。

 

第四节 摊  贩

 

全镇摊贩常有数百家之数,但随着季节、货源和需求关系而增减。主要经营香烟、地货、点心、糖果、南北货、小百货等。经营形式,一是固定设摊,遍及全镇各街道,而大部设在南北大街、花园街、新街、庄面、东庙、培元公所广场等处。这些地段一到上市,便摊贩林立。庄面是丝绸商业区,是绸商、机户、傤船主集中之地,每到日中,饭摊比比皆是,就餐极为方便,随叫随送,随到随吃。东庙广场是设摊的集中点,各类小吃五花八门,如油煎豆腐干、肺头线粉、素鸡素爆鱼、凉粉绿豆汤、芝麻花生糖、海棠糕等,四时八节推陈出新。有的寓赌博于娱乐,更是名目繁多,如抽酒酿、套泥人、旋糖担等诱人上手。“小热昏”卖梨膏糖,边唱边制边卖,颇能吸引顾客。二是流动摊贩,提篮肩挑,走街穿巷,好多还摇着小船穿河越港,叫卖鱼虾、菱藕等水鲜。子夜时分,还有叫卖火肉粽子、白糖莲心、细汤圆、小馄饨的担子。这些小贩的叫卖声各具特色,在街头巷尾,叫卖声由远及近,悠扬动听,顾客一听就能辨别是何种经营。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