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05月03日 星期五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名胜古迹 >> 园林老街 >> 江村故事 >> 费孝通先生江村访问记事(1936~2002)

费孝通先生江村访问记事(1936~2002)

2022/6/27 3:36:15    作者:  吴江档案局 来源:  吴江档案局    【字 号:  】   点击量:9388

费孝通先生,1910112日出生于江苏吴江。193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193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院,1938年于英国伦敦经济学院获博士学位。同年夏回国,先后任云南大学、清华大学教授。建国后历任中央民族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社会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教授。作为民主人士、社会活动家,他还曾先后担任国务院专家局副局长、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主席、全国政协第六届委员会副主席、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

江苏吴江是费老的家乡,又是费老两次学术生命的起点,也是费老为实现志在富民的夙愿,开展农村社会调查跟踪时间最长、取得成果最多的实践基地。自19366月,先生首访江村(吴江开弦弓村)以来,在长达60多年的时间里,先后26次访问江村。特别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二十多年里,费老始终站在改革开放的前列,关心农民生活、指导农民致富,在他取得每一项学术硕果的同时,都伴随着吴江经济的新跨越,城镇建设的新发展。

先生每次踏进他日夜思念的江村,乡亲们都把他当作自己的亲人和知已,真诚和热烈地欢迎他的到来。他就象走亲戚一样与左邻右舍的乡亲们围桌而坐,问寒问暖、亲密无间。一边品味农家的熏豆茶,一边与农民兄弟聊起探讨致富门道的家常话。为了不忘记这些美好的时刻,不忘记先生对家乡的关爱深情,经村里乡亲父老的回忆、记录和整理,把先生列次访问江村的概况编写如下:

一访江村:

19366月,费孝通先生一访江村。是年,费先生于清华大学研究院毕业,并取得公费留学的资格。在出国前偕妻去广西大瑶山调查,不幸误入虎阱,腰足俱伤。爱妻王同惠,在呼救途中,不幸身亡。费先生接受姐姐费达生的建议,回家乡养伤,第一次来到吴江开弦弓村,即:“一访江村”。

先生利用在村里小住的2个月时间,开展对这个村子的社会调查,摸清了开弦弓村农民生产、生活相关的关系和情况。并把开弦弓村放在当时“内忧外患”的时代大背景中,经过提炼分析,在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流学时,博士论文《江村经济》一书,英文名《Peasant Life in China 》,意为中国农民的生活。

这本书详尽地反映了中国农村在生产、消费、家庭、婚姻、土地占有等方面,具有共性的关系和制度。敏感地从姐姐费达生“技术下乡”,指导村民创办“合作丝厂”的事实,看到了中国农村工业化的希望。该书被导师马林诺斯基,誉为“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使开弦弓村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中国农村的一个缩影和世界观察中国农村的一个窗口。从此,先生与江村(开弦弓村)结下了不解之缘。

据开弦弓村多名见到和接待过先生“一访江村”的老人回忆,当年年轻的先生,为人真诚,待人和气。虽然带着眼镜,穿着长衫,有知识分子的气质,但无知识分子的架子。他热衷于与村民交朋友,聊家常,有关劳动生活、生老病死、风俗习惯,都要问得祥祥细细,与村民相处亲密无间。因此,先生随便走到那家,村民都把他当成自己人看待,都愿意把自家的甜酸苦辣,毫无保留地讲给他听。

在“一访江村”中,先生深刻地感受到中国农民朴实、勤劳的品质。清楚地看到,面对国外资本对中国市场的冲击和压迫,传统的家庭手工业在衰退,村民的收入在降低。内忧外患使他们难以维持最低生活水平,陷入不足温饱的极端贫困的境地。先生十分同情中国农民,为了生存正在困境中艰苦拼搏。十分理解中国农民,对新技术、新的生产方式和追求美好生活的渴望。充分认识到:中国农村的基本问题,就是农民吃饭穿衣问题,促使先生产生了“尽力使中国农民脱贫致富”的使命感,开始扎下了“志在富民”的根子。

重访江村

1957426516,费孝通先生重访江村。费先生重访江村的动因是,澳大利亚人类学家葛迪斯率团访华,向周恩来总理提出,访问费孝通调查过的开弦弓村的愿望。经周总理同意,葛氏访问了开弦弓村,并写成《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农民生活》。此事触动了费先生,他认为自己也应该再到开弦弓村去,对这个村子从1936年到1956年的变化作实地调查。

随同先生访问的有姐姐费达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农村经济调查组的同志、《新观察》杂志记者。先生在重访江村的二十天里,采用召开小型座谈会、个别访问、实地考察等形式,夜以继日,向村民了解情况。平均每个晚上用去1斤灯油。摸清了全村从“一访江村”以来,26年间经济、社会、家庭的变化。看清了合作化后,由于片面强调发展农业,忽视了副业和工业,使村民实际收入降低的事实。

在当时极左思潮已抬头的时期里,先生为了农民的利益,冒着政治风险,在《新观察》上发表《重访江村》一文。指出了合作化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关于“发展农村副业和乡村工业”的主张,充分体现出先生敢讲真话的实事求是精神。但事后,先生被错划“右派”,蒙冤二十多年。

 

三访江村

1981101,费孝通先生三访江村。这次访问是因费先生为了去英国皇家人类学会,接受人类社会学最高奖-赫胥黎奖章作准备。在事隔重访江村24年后,终于又一次与姐姐费达生一起,踏上了家乡吴江的土地。吴江县县长于孟达,向费先生一行汇报了三中全会后,全县政治经济面貌发生的深刻变化。在吴江市委副书记瞿秀生陪同下,费先生对开弦弓村作“三访江村”的调查。

随同先生访问的人员还有,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吴承毅、张雨林、王康、林友苏等几位同志。当年去开弦弓村尚无公路,先生一行从震泽镇坐小轮船进村,6公里路程化了一个多小时。后经费先生向江苏省政府有关领导建议,得到省市交通部门的支持,1982年底开弦弓村通了公路。在这次访问中,先生高兴地看到,开弦弓村当年全年人均收入已接近300,位于全国前列,而在1978,人均年收入还只有114元。先生调查认为,开弦弓村的农民收入能这么快地增长,主要是由于1979年以来,贯彻执行了党的三中全会决定的政策,改变了农村经济结构,加快了副业和乡村工业的发展。后去英国伦敦,在接受英国皇家人类学会颁发的“赫胥黎纪念章”时,以《三访江村》为题发表演讲。

四访江村

1982年元旦过后,费孝通先生四访江村。随访人员有,江苏省社科院社会学所的研究人员,以及天(津)、南(京)、(上)海、北(京)十几位年轻同志。费先生在于孟达县长陪同下,在开弦弓村调查乡村工业在农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收益分配等问题。江苏省社科院用调查素材,编印成《江村信息》。

访问期间,先生为开弦弓村丝织厂奠基铲了第一锹土,还挥毫书就白居易《忆江南》等三首古诗词,送给乡里和村里,表达自己热爱家乡之情。先生在家乡召开的一次乡镇工业座谈会上,当乡镇干部和企业代表发言中,都按当时习惯称乡镇工业为“乡村工业”时。先生热情地说:“乡村工业的叫法好,这个名字早就有了。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乡村工业的生命力是强大的,是农民自己需要的,是有基础的”。

先生回北京后,于124在中共中央、国务院举行的春节团拜会上,以《我国农民已经闯出了新路子》为题,作了发言。用调查得来的大量事实,热情赞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家乡农村迅速发展的新形势。

 

五访江村

198210月,费孝通先生五访江村。他与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的同志一起来到江村,带着“社会调查更上一层楼”的想法,深入江村了解工业结构、劳动力配置、文化教育、农民生活等情况。访问中,费先生在农民蒋云娥家里,兴致勃勃地牵磨。到打谷场上,与村民交谈收成情况。在于孟达县长陪同下,费先生还参观了吴江盛泽、震泽、松陵、平望等四个大镇。

路上费先生感触很深,谈到很多独到的观点,他认为吴江小城镇在历史上有过繁荣发展的时期。但是在六十、七十年代,经过“以粮为纲”,搞单一经济,取消商品生产,使小城镇不断衰退。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使这些乡镇集镇开始表露出复苏的苗头和复兴的气息。这些情况使先生萌发了,要把研究小城镇发展,作为探索农民致富道路的重大课题投身实践,回报社会。

六访江村

19835月,费孝通先生六访江村。当时,在费先生倡导下,小城镇研究已得到江苏省委和广大干部、群众的热情支持。费先生带着两名学生与中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江苏省委政研室、社科院的同志组成联合调查组。化了一个多月时间,对家乡吴江十多个小城镇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调查中费老非常专注和投入,活动安排十分紧张,每天工作10多小时,从不轻易放过每个变化着的细节。

先生在于孟达县长陪同下,对以丝绸产销为特色的盛泽镇进行了调查,当他了解到五十年代初,盛泽镇就有2.2万人,其后二十年中人口总数持续下降,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才有所上升,1981年达到2.6万人。先生听到这些数字,认为2.2万人的人口基数,以全国平均自然增长率计算,该有4万余人。所以他肯定地说其中大有文章,一下子就抓住了研究小城镇发展的突破口,即小城镇如何聚集人口和发挥出应有的功能。

1983921,费孝通出席“江苏省小城镇研究讨论会”,他在发言中,多次提到和引用在吴江各镇和开弦弓村调查的资料。提出了“小城镇、大问题”的重要论断。提出了小城镇的定义,比较深入地解决了小城镇类别、层次、兴衰、布局和发展等种种理论问题。他认为,小城镇是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加快小城镇建设,可以推动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有效增加农民的收入。

七访江村

19831038日,费孝通先生七访江村。在访问期间,费先生在于孟县长陪同下,参观了村丝织厂和庙港丝织厂,到震泽、梅堰两镇进行实地考察。邀请正在庙港,与乡、村办企业开展横向联营的,苏州光明丝织厂、苏州益民化工厂的负责人,一起座谈如何进一步加强城乡工业合作的问题。访问期间,费先生还参加了吴江县小城镇研究会成立大会,并愉快地担任该会的名誉会长。

是年11月,先生在这次调查的基础上,与北京、南京有关专家一起,在苏州、无锡、常州、南通四市的乡镇参观访问。先生在苏州召开的总结会上,发言指出:农村工业经济的发展,是小城镇复兴的主要原因。他还就乡镇工业与大中城市企业的联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向、商品流通、小城镇建设规划、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问题,发表了意见。会后,先生以这篇发言为基础,整理成《小城镇、再探索》一文。

八访江村

198410月,费孝通先生八访江村。费先生以乡镇工业和城乡联结型的区域经济发展作为调查重点,走访了吴江的大部分乡镇和骨干企业。参观了开弦弓丝织厂,和蜜饯厂。在村里看望老朋友,询问生产、生活的情况。而且还连续调查了宁(南京)、镇(镇江)、扬(扬州)三市,所属各县的小城镇建设和乡镇工业。

在这次访问中,使先生进一步看到,乡镇工业发展快的地方,农民先富起来了。他认为中国农民在农业繁荣的基础上,兴办乡镇工业,乡镇工业的发展又促进了农业生产,走上农民富裕、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道路。这一条农民群众在实际生活中自已创造的,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业化道路,这个事实应当大书特书。

先生在吴江期间,专门抽出时间,在吴江松陵镇红旗电影院,向县机关干部和全县乡镇长作学术报告。把他的调查成果,毫无保留地向家乡人民汇报。他以十分愉快的心情,讲述在家乡城乡参观访问时,看到农民富裕起来的感受。热情希望家乡人民克服小富即安、保守求稳的传统习俗,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增强市场经济头脑,善于捕捉市场信息,努力加快小城镇建设和城乡经济发展。先生以这次调查的素材和感受,写成《小城镇、新开拓》一文。

九访江村

19857月,费孝通先生九访江村。费先生为了撰写《江村五十周年》,不顾盛夏高温,第九次回家乡作社会调查。在两周时间里,跑了一个村(开弦弓村),四个乡(庙港、北厍、梅埝、桃源)和3个镇(黎里、平望、震泽)。深入考察乡镇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前景。

先生到庙港访问时,正巧乡党委在召开村党支部书记会议,先生高兴地看望与会人员,并作即席讲话,勉励大家大力发展乡村工业,他说:“爱国首先要爱家乡,只有大家把家乡建设好了,国家的建设才有好的基础。当前要抓住时机,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发展乡村工业,使社会主义富起来。”

先生还专门为县机关和部分乡镇干部作报告,畅谈调查研究的心得体会,他提出:“乡镇工业的发展速度要建立在提高效益的坚实基础上,效率和质量是乡镇企业的生命。乡镇企业应当象蝌蚪变青蛙那样,去掉自己的尾巴,克服粗放低效的缺点,加强科学管理,逐步向现代企业发展。”他在报告中还肯定了吴江以工补农、以工建农的做法。他说:“乡镇工业脱胎于农业,乡镇工业发展了就应当反哺农业,这样社会经济才能协调发展。”

先生回北京后,以从吴江乡镇工业中调查得到的大量素材和数据,写成《九访江村》一文。针对社会上对乡镇工业的种种非议,支持乡镇工业的发展。费老认为:“乡镇工业的发展速度主要来源之一是农民的集体积累,它是十几年来农民工劳动的结果,乡镇工业发展是由深厚根基的”。他满腔热情地把乡镇工业比作“草根工业”,他说:“在初期短短几年里,苏南的乡镇工业到处蔓延,落地生根,历经艰险而不衰。这种强盛的生命力和普遍的适应性,不能不使人想起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小草,草根深深地扎在泥土之中,一有条件他就发芽,就蓬蓬勃勃地生长。”

十访江村

1985101218日,费孝通先生十访江村。为纪念访问江村五十周年准备工作,费先生在省委朱通华和县委于孟达陪同下,作为期一周的访问。看到村里新建了不少新楼房,十分高兴。在老村长周富林家里,同他全家人一起座谈。随后费先生访问了庙港、梅堰等镇,参观了吴江档案馆的档案史料陈列室。

十一访江村

1986516,费孝通先生十一访江村。在朱通华、于孟达等同志陪同下,费先生与应邀前来的日本东京大学教授中根千枝,美国康乃尔大学教授巴乃特来到开弦弓村。与客人一起,听取了开弦弓村经济和农民生活情况的汇报,到重访江村时的老房东周文昌家作客,并在周家共进午餐。下午,去桃源乡参观了湖笔厂、丝织厂、服装厂。

6月,费孝通随胡耀邦同志赴西欧访问,他在英国伦敦经济政治学院作了题为《江村五十年》的演讲,回顾江村半个世纪所走过的道路。他认为:“历史的巨轮还在继续向前运转,上述的江村在过去五十年中我所见到的变化,只是更大更富有意义的变化的前奏。江村只是中国千万个农村中的一个标本,但它是和其他农村一起在一个大势中推进的,从江村的变化中,也反映了中国千万个农村的共相。我们正以无比热情,追踪观察这个标本,并力求能如实地记录下,它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波信。”

十二访江村

1987531,费孝通先生作十二访江村。他在与乡村干部座谈时,听取了开弦弓村近况和庙港乡三业发展情况的汇报。然后对乡村企业的发展前景,作了分析和讲解。61,费先生应邀在吴江县机关领导干部会上,作了关于乡镇企业发展问题的报告,提出乡镇工业的发展,一要搞好技术改造,提高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二要搞好产品销售,利用地区性需求的时间差,销售工作要走在市场前列。陪同费先生访问的有江苏省委研究室主任朱通华、吴江县委书记孙中浩、人大常委会主任于孟达、调查组李友梅等人。

十三访江村

198794,费孝通先生作十三访江村。费先生在全国政协学习委员会副主任杨继先、处长索世辉和吴江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于孟达陪同下,听取了开弦村的汇报,随后访问了陈耀祥、徐林宝两家农户,详细了解了村民的生活情况。北京科教电影制片厂派员随行,拍摄了电影。还与日本日中小城镇研究会代表团,在同里镇退思园就城乡关系问题,进行学术交流。邀请苏州市属四县两市的14位镇长,在吴县座谈小城镇建设中的问题。费先生回去后写了《镇长们的苦恼》一文,重点分析了古镇的保护与开发。

十四访江村

19904月,费孝通先生十四访江村。是年初,兼任民盟中央主席的费孝通先生,以民盟中央的名义,向中共中央提出了以上海为龙头,江浙为两翼,建立一个能带动长江流域腹地的经济开发区的建议。他原打算为此去一趟江苏南通,可在临行前接到江泽民总书记的通知,要他和民盟负责同志去见他。大家一起促膝谈心,讨论有关长江三角洲的开发问题。谈话结束后,他改变了原定行程,4月初就开始了这次包括南京、杭州、上海的长江三角洲之行。

41415日,费先生考察了开弦弓村、东方丝绸市场和吴江新民丝织厂。参观了庙港缫丝厂的自动缫丝车间,并为该厂建厂60周年,题了“严、细、实、创”四个字,寄予厚望。费先生回去后,写成了《长江三角洲之行》一文。其中写到很多关于家乡的情况,他了解到吴江县做到了农、工、副三业良性循环,协调发展。实行种植、养殖、加工、出口相结合,逐渐形成了养蚕到丝绸、养兔到兔毛制品、席草种植到榻榻米出口、养猪养羊到皮革制品、蔬菜种植到加工的“五条龙”。

十五访江村

199141421日,费孝通先生十五访江村。费先生,在离三访江村十周年时,在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于孟达陪同下又来到了家乡,先后访问了开弦弓村和北厍、庙港、盛泽等乡镇。在这十年间,费先生看着家乡农村的房屋,从草房变瓦房,一层变多层,联门接户变成别墅式的小楼房。看着家乡农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办起一座座乡村工厂。看着从田埂上走出一批批头脑敏锐、视野宽阔的青年农民企业家。这一切正是费先生早年梦寐以求的愿望。

先生看到家乡改革开放的十年间,发生的巨大变化,感到非常高兴和激动。回北京后,写了《吴江行》一文,充分肯定了吴江经济发展的路子和所取得的成果,尤其十分赞赏吴江坚持“左右开弓,两个市场(国内、国外)”的方针,高度评价吴江“农业稳定、副业兴旺、创汇力强”走出了一条,由它的历史和地理条件所形成的发展道路。

十六访江村

19931014,费孝通先生十六访江村。费先生和参加由他主持的“第四届现代化与中国文化研讨会”的代表47人,在苏州市委副书记周治华的陪同下,来吴江实地考察“江村”风貌。在开弦弓村,听取了镇、村领导的汇报,走村穿巷,访问了多家农户。费先生充分肯定了开弦弓村的巨大变化,他说家乡父老乡亲坚决执行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政策,靠智慧的头脑和勤劳的双手,使家乡发展得如此快、如此好。相信在党的富民政策的鼓舞下,家乡今后会更繁荣,人民生活会更富裕。

十七访江村

1994101315日,费孝通先生第十七次访江村。这一次来主要是了解家乡的新变化和配合拍摄《行行重行行》—“费孝通和中国农村现代化”专题片。吴江市委书记沈荣法、市长张钰良向费先生汇报了,吴江全市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情况。

1013,在吴江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于孟达陪同下,费先生在开弦弓村走访农户,在村民姚凤金家里,与姚凤金及其孙媳姚凤妹一起,聊家常察民情。在重访江村时的老房东周文昌家里,与周家老小共进午餐。还到村办小学的教室里,看望了小朋友们。并考察了庙港镇缫丝厂。

1014,费先生与姐姐费达生一起,同当年在开弦弓生丝精制运销合作社工作过的老工人进行座谈。是日,费先生还到盛泽镇考察了东方丝绸市场、新民丝织总厂、新华丝织厂和工艺织造厂。他听了盛泽镇委书记鲍玉荣关于盛泽镇发展情况的汇报后,十分高兴。希望盛泽镇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样板镇。

先生在吴江期间,还参观了孩提时代的母校——雷震殿小学(即今吴江市实验小学)。找到了当年的井和树,重温了童年生活。先生高兴地赋诗一首:“早岁书声犹在耳,古井清泉应未干。花开花落八十四,到此方知苦与甘。”

十八访江村

1995518,费孝通先生十八访江村。时刻牵挂着家乡发展变化的费先生,饶有兴趣地参观了江村新貌。在新建的小学和农贸市场处,他惊异地感叹道:“这里原是一片普通的桑地,现在建设得不认识了”。在村口小店前听说店主是邱计珍,是他熟悉的老朋友,就进店向邱计珍女胥了解小店经营、家庭生活和邱计珍身体等情况。

先生在家乡期间,听取了吴江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向他汇报了进一步繁荣吴江经济的“五大战略”,正在制订的全市实现基本现代化发展规划的情况,先生听了非常高兴。在吴江宾馆,先生还亲切接见了《江村——江镇》课题组人员。

十九访江村

199644,费孝通先生十九访江村。费先生在吴江市委书记沈荣法、市长张钰良陪同下,访问开弦弓村。在农户徐林宝家,费先生详细询问了主人家的收入情况,勉励其继续努力,在致富路上为家乡作贡献。在这次访问中,费先生听取了吴江市委、市政府关于太湖开发情况的汇报,他对利用东太湖围网养蟹,不仅致富了农民,面且有利于保护环境,连连点头称好。他还考察了八都、七都、青云三个新兴集镇,参观了八都的华鑫集团,七都的双塔集团、亨通集团、金装集困和青云的小城镇建设。

二十访江村

1996919,费孝通先生二十访江村。“费孝通教授学术活动六十周年研讨会暨欢聚会”在盼江宾馆举行,来自国内外的各级领导、嘉宾及学者20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全国政协副主席钱伟长主持,费先生作中心发言,谈了自己坚定为伟大的人民和前进的社会服务的信念,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之路,从事学术活动60周年的体会。费先生在全国政协副主席钱伟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丁石孙陪同下,来到魂牵梦萦的江村调查发源地—开弦弓村。费先生向庙港中心小学赠送了“我爱家乡”等书籍,鼓励师生爱我中华,爱我家乡。

二十一访江村

199748,费孝通先生二十一访江村。在市老领导于孟达陪同下,费先生来到江村,带领家人前往庙港太湖边,祭扫亡妻。在村里走访了二组周根泉,及九组徐云夫两家农户,了解了他们的生产及生活情况,费先生携全家人同农户一起合影,以教育子女及孙辈“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费先生在吴江期间,还考察了太湖和庙港、七都两镇。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杨晓堂专程来吴江看望费先生。吴江市委书记沈荣法、市人大主任张钰良、市长汝留根、市政协主席徐静柏向费先生作了工作汇报。

二十二访江村

199842,费孝通先生二十二访江村。费先生在苏州市人大副主任谢惠新(女)陪同下,在开弦弓村访问了十九组周玉官户,参观了该户的家庭电子线路板厂。又访问了三十年代姐姐费达生,培养出来的第一代缫丝女工蒋云娜,参观了该户的羊毛衫织机。还了解了农户除耕作户的家庭收入之情况。

先生在吴江期间,听取了市领导关于全市农村经济、乡镇工业情况的汇报,实地考察了庙港、七都和金家坝等镇。先生在考察中提出,乡镇工业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抓住两头:一头要精心爱护和培植“草根工业”,稳住阵脚。另一头要营造科技的“顺风”,促进满帆工业的发展壮大。

二十三访江村

1999413,费孝通先生二十三访江村。费孝通先生与他的海外友人尔韦思荣女士,以及费先生的家人一起,参观江村访问60周年的图片展览。又走访了十九组周文官户,参观了该户的家庭工业。在吴江期间,市委书记汝留根、市长程惠明、市人大张钰良、市政协主席徐静柏亲切拜会费先生。汝留根书记向费先生汇报了全市经济发展情况和三资(制)工作的运作情况。费先生对我市开发区已成规模、吸纳民资和改资工业取得良好进展表示满意。费先生还在汝留根书记、张钰良主任和老领导于孟达等陪同下,考察了平望土地复垦现场、吴江除尘设备厂、菀坪海港皮革有限公司和标准缝纫机菀坪机械有限公司。

二十四访江村

200041,费孝通先生二十四访江村。费孝通先生在市老领导于孟达同志陪同下,来江村听取了村级领导干部的汇报,并合影留念。走访了邱纪珍保姆的家庭,向全家人问寒问暖。还走访了三十年代第一代老缫丝女工蒋云娜、蒋文娥等。在这访问中,费先生精精乐道地品尝了家乡土特产熏青豆茶,并向家乡父老传递了茶文化的道理。

二十五访江村

2000年九月四日,费孝通先生二十五访江村。费孝通先生在市镇两级领导的陪同下,前来江村访问,在江村他听取了镇领导的工作汇报,参观了镇办缫丝厂,赞扬了镇村两级领导在新世纪来临前的新思路,新观念,新发展。费先生还走访了解放初期曾担任过开弦乡指导员的姚佰生同志,同他触膝谈心,并合影留念。

二十六访江村

2002929,费孝通先生二十六访江村。市委书记朱建胜、市领导徐静柏、沈恩得、张莹到吴江宾馆,看望费先生和著名蚕丝专家费达生。在市老领导于孟达同志的陪同下,费先生来到江村走访了邱纪珍老保姆及重访江村时的老房东周文昌户,同俩家家人触膝谈心,谈起江村的发展和家庭的变化。当知道周文昌大儿子是开弦弓小学的一名优秀教师时,费先生要他把班级的学生带来合影留念。费老情深义重地对小朋友说:“你们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希望!你们要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努力学习,做一名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