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04月29日 星期一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暂存 >> 地方志书 >> 一轮修志 >> 黎里镇志 >> 卷六(镇村建设 交通邮电)第一章(镇村建设)

卷六(镇村建设 交通邮电)第一章(镇村建设)

2012/12/21 16:01:37    作者:  吴江档案局 来源:  吴江档案局    【字 号:  】   点击量:6132

唐元和年间,黎里已成村落,在镇西北(太浦河北岸)二盲子桥附近。五代时毁于兵燹,居民南移。宋时仍为村,至元始成聚落,明朝成为繁荣的市镇,民国时曾先后由私人出资以及市民公社和商业团体等筹资修筑轮埠、街路、桥梁等。但直到1949年,市貌无大改变。

市镇原为一河两街的布局,市河在镇西为南北方向,自杨家桥河水分流向东曲折伸展。与南北方向河道形成“丁”字形。市街筑于市河两岸,条石及石块铺成,路宽不超过2米,沿岸有廊,下雨时不需雨具。街旁房屋面水而筑,在鳞次栉比的砖木结构房屋之间,密布99条狭窄的弄堂。明代以来,黎里无大规模兵争,建筑物毁损不多。镇上房屋中明、清建筑约占7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黎里市镇面貌逐步改变。1983年以后,改造老区,建设新区,市镇建设速度加快,市貌大变。

 

第一节 道 路

 

黎里市镇沿河而筑,境内河浜纵横。1952年填楼下浜为街路,并建小菜场。1959年填浒泾浜,筑沥青路面的浒泾路。以后又先后填平施家浜、庙泾浜、长浜、何家浜等,筑路建房。

1970年起,逐步拓宽镇内主要街道,首先拓宽浒泾路口向东至夏家桥一段,拆除下滩屋。以后逐段拆房拓宽。1983年,街道全部动工拓宽。1984年底,狭窄的主干道平楼街、中心街和梨花街等,由宽不足2米拓宽为47米。至1988年,继续翻修路面,东亭街由25米拓宽为5米。并将南北向的浒泾路翻修直至太浦河大桥;路面由78米拓宽为12米以上,其中一半达1820米宽,两条主要交通干道全长2500米,投资448万元,全部浇沥青路面或水泥路面。

19886月,又在镇北新辟东西向人民路,全长2743米,投资204万元。

1988年黎里主要街道有:东亭街、平楼街、中心街、浒泾街、梨花街(以上均在市河北岸,为东西向老镇主要干道)、浒泾路(南北向)、九南街、建新街、南新街(以上在市河南岸,老镇区东西向街道)、西新街(南北向老镇区街道)、人民路(1988年新建)。镇区有弄、里、巷、共113条。

1988年市镇主要街道情况统计表

1988年市镇里、巷、弄、小道简况表

第二节 桥  梁

 

市镇原有石拱桥、梁式石桥及木板桥80余座,大半为明、清建筑,年久失修,其中木板桥更是一走三晃。解放后对原有桥梁维修加固,将木板桥陆续改为水泥板桥梁。太浦河开挖以后,19615月建成水泥桥墩术面的太浦河大桥。1965年改建成为钢筋混凝土T型二梁式桥。

 至1988年底,已陆续在市区新建及重建钢筋水泥桥梁13座。其中东风桥为预应力桥梁,双曲拱型,镇东大桥为肋架拱桥,镇西玛瑙庵桥和镇东重建揽桥均为预应力桥梁,市镇至黎泾和雄丰的交通得以畅通。

198912月至19909月,又新建太浦河黎里大桥,总投资2649万元,其中省市拨款138万元,镇自筹资金1269万元。

一、1988年黎里市镇桥梁

揽桥:旧名揽胜桥,跨危字、福字两圩,在镇东市梢,原为石桥,明弘治二年(1489年)建,已改为水泥预应力桥。

梅兰桥:在九成汇,民国21年(1932年)建,石环桥,已改为水泥桥。

东风桥:原为石桥,名太平桥,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重建。1972年改为水泥双曲拱桥,长263米,宽4米。

宛转桥:在原中立阁旁,乾隆九年(1744年)建,石板桥,已改为水泥桥。

西啸桥:跨壁字、发字两圩,乾隆九年建。

青龙桥:旧名际恩桥、俗呼相家桥,跨发字、墨字两圩。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建,以后几度重建,为石拱桥。

傅家浜桥:在墨字圩、傅家浜口,原为木板桥,70年代改为水泥板桥。

迎祥桥:俗呼汝家桥,跨发字、墨字两圩,明正统六年(1441年)建,清嘉庆4年(1799年)重建,石梁式桥。

道南桥:在墨字圩,石拱桥,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建,光绪二十三年(1898年)重建。

花园浜桥:在花园浜,原为石板桥,现为水泥板桥。

梯云桥:俗呼唐桥,跨发字、染字两圩,梁式石桥。清乾隆三十八年、光绪十年分别重建。

木排浜桥:在染字圩木排浜口,原为木板桥,现为水泥板桥。

进登桥:俗呼夏家桥,跨发字、染字两圩,初建无考,明嘉靖七年及清代多次重建,为梁式石桥。

黎新桥:古名通齐,旧称鼎新,俗呼新桥。跨发字、作字两圩,原为梁式石桥,明嘉靖二十九年建,70年代改为水泥梁桥。

大陵桥:俗呼庙桥,跨作字、染字两圩,原梁式石桥,明、清重建,已改为水泥桥。

明月桥:俗呼杨家桥,一名民悦桥,跨作字、小周两圩。元大德三年(1299年)重建,原石桥,已改为水泥桥。

子来桥:跨小周、使字两圩,已改为水泥桥。

望平桥:跨上丝、使字两圩。原石桥,明崇祯年间建,现为水泥桥。

里仁桥:俗呼鲍家桥,跨染字、小周两圩。原石桥,初建无考,明、清几次重建,现为水泥桥。

接挂桥:跨染字、使字两圩,原石桥,清嘉庆三年建。现为水泥桥。

新村桥:水泥平桥,载重5吨,在人民路、浒泾路交界处。1984年建成。

清风桥:一名青枫桥,古名普宁桥,俗呼新丰桥,跨上丝、作字两圩,石梁桥,初建无考。明嘉靖十六年重建,清光绪十一年重修。

望恩桥:俗呼亭子桥(桥上旧有二亭),跨上丝、作字两圩,明嘉靖五年建石拱桥。

秋禊桥:石板桥,在上丝圩城隍庙旁。清初建,雍正十三年(1735年)重建。

新开河桥:1983年建,水泥桥,载重5吨。在小商品市场东,新开河上。

黎里桥:19605月竣工。太浦河工程处承建,石合水泥墩木面桥。长162米,8孔,通航中间的二孔跨度21米,桥面净宽285米,通航孔梁底标高71米,通航净高4米,桥下部结构为浆砌石墩,按公路单车道标准要求设计。桥墩基础高34米,上部为木质桥面,中间2孔为木桁架,其余6孔为木梁式,其跨间加有木排架1个。1965711日,由于木质腐烂,桥中间一孔木桁架倒坍,交通中断。1966年专署水利局改建此桥,利用原桥的桥墩台,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桁型二梁式桥面。桥墩加高。荷载标准为东方红履带式拖拉机1台并牵引挂车54吨的重量,可通跃进牌汽车55吨。原桥墩予以加固,通航孔梁底标高提高为84米,上部构造的M型梁宽18米、高125米,净宽33米。改建经费74万元。

太浦河黎里大桥:19891212日开始,又在单车道桥西侧新建双车道桥。两桥中段相距18米。1980925日竣工,1014日通车。该桥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桥,荷载汽15—挂80

1865米,宽9米。车道净宽7米,人行道净宽075米。共9孔,中孔为432米,两边孔为8米,其余为2066米。梁底标高为946米(吴淞基点),通航净高55米,为5级航道桥。总投资2649万元,其中本镇单位及群众集资1269万元。

玛瑙庵桥:1984年建,在镇西栅,为水泥预应力桥。通向农村。

人民桥:在人民路上,长17米,宽9米,1988年建。

镇东大桥:荷载汽20—挂100。在人民路上,长28米,宽95米,1988年建。

二、青平公路黎里段桥梁

董家桥:长24米,宽7米。

平桥:长117米,宽7米。

木瓜荡桥:长284米,宽7米。

杨秀港桥:长238米,宽7米。

南汇桥:长112米,宽7米。

茶壶港桥:长44米,宽85米。

蜘蛛桥:长287米,宽7米。

西陵荡桥:长284米,宽7米。

乌桥:长284米,宽7米。

坝里港桥:长196米,宽7米。

 

第三节 供水、排水及卫生设施

 

一、供 水

19819月投资39万元,建黎里自来水厂。第一口深井,井深135米,日产水1500吨。水塔高37米,容水量100吨。19831985年又打两口日产共1500吨的深井。1989年、1990年初又先后打出两口日产3000吨地下水的深井。至此,日产深井水能力达到6000吨。

1982年铺设管道总长度6148米,至1987年延伸到13110米。

1982年供水量101064吨,1987704661吨,1989971854吨。

用水普及率:1982年为177%1987年为85%1988年为89%1989年为95%

1984年底,水厂增发电设备,停电时可自行发电供水。

二、排 水

1983年市镇有沿街排水道805米(居民或商店建房自砌排水阴沟不计在内),1983年以后投资28万余元,铺设下水道95781米(其中修旧道325米,新铺92531米)。

三、卫生设施

解放后,逐年修建垃圾箱及公共厕所等卫生设施。至1983年,全镇有公共厕所51所,水泥垃圾箱55只。1983年至1988年新建垃圾箱46只,改建垃圾箱62只,改建厕所15只。新建厕所11所,其中无害化冲水厕所8所。蓄粪池由原3000担增容为1万担。

四、护岸石驳、河埠

黎里市街依水而筑,驳岸至关重要。解放以来年年修筑石驳岸,1983年市镇石驳岸长52公里。1988年,又新建石驳岸84138米,修旧岸27116米,现有石驳岸6公里余。

在居民生活中,市河在运输上及生活上作用很大。因此,沿河民用河埠密度很大,平均每隔20米就有一座。1988年,全镇有民用河埠256座。

19841988年道路修筑概况

19851988年桥梁、驳岸工程概况表

注:1987年其他投资金额主要用在建农贸市场、路灯、排涝、开坝、移广播杆等。

1988年其他投资金额主要用在宣传橱窗、石凳、修太浦河岗亭、文化中心场地等。

 

19851988年敷设自来水管、下水道及修建卫生设施概况表

 

第四节 房 屋

 

一、公共建筑

1970年起,与道路建筑同时,先后新建了百货商店、旅馆、公社招待所、人民银行、邮局、供销社、公社医院等34层的楼房,以及一座有近千座位的影剧院。

1983年至1988年,开发浒泾路附近的新镇区,先后新建大楼多幢。其中包括:黎里卫生院,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投资85万元;邮局大楼,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投资120万元;成人教育中心、党校,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投资38万元;35万千伏变电所,投资140万元。1983年在浒泾路旁建第一个农贸市场,面积800平方米,投资98万元。由于市场日益繁荣,场地拥挤,不敷应用。1986年投资10多万元建小商品市场。1989年又建成第二农贸市场(与第一农贸市场相邻),面积1140平方米,投资21万元。其他还建成农业银行大楼、粮管所大楼、镇工业公司办公大楼、城建开发公司大楼、石化大楼、吴江第二纺织品采供站和3个商场,以及用电管理站、工商所、烟草批发部等办公楼,与新区新建的工厂、住宅楼一起形成新楼群,一个适应对外开放的新镇区已初具规模。

二、住宅建设

解放前,黎里居民住宅均为砖木结构,住宅均为私房。

解放初期,黎里区(镇)人民政府接收国民党政府房产、祠堂、庙宇、公产及土改、镇反运动中依法没收的房产,收为公产,建国初,除安排区、镇人民政府机关和有关部门使用外,亦安排一部分出租。

19653月,省人委工作组来黎里镇,作没收地主多余房屋的试点工作。当时全镇地主207户,其中恶霸地主、逃亡地主及反革命地主房屋已于土改、镇反运动中作处理,其余地主占屋2037间,其中出租1145间,出典116间,出借86间,空关不用60间。省人委工作组来黎里镇后,对地主房屋除留必要的生活用房外,其多余房屋全部没收。共计89户,1228间,30000平方米。715日,省委、省人委批准《关于吴江县黎里镇没收处理地主多余房屋的报告》接着,省建设厅又自41日开始,在黎里镇对私房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试点工作。私房改造工作于5月初基本完成,共计157户,3223间,49895平方米。1015日,省建设厅印发《黎里镇私有出租房屋社会主义改造总结的通知》。

19655月,黎里镇成立房管所,实有房屋(包括原有公房没收地主房屋及私房改造)5518间,面积10927915平方米。

1971年统计有公房6309间,114646平方米。1985年普查统计,有公房567126间,10917875平方米,占全镇房屋2260%。其余有全民单位自管产房屋9778521平方米,集体单位自管产房屋17126464平方米。私有房屋10399505平方米。其他房屋102711平方米(包括天主堂等)。全镇总计房屋48325076平方米。

1983年前后,新建了南港、罗汉等新村,其中重点为新镇区的罗汉新村。1984年初至1989年底,罗汉新村已建成一区、二区,占地270余亩,建筑面积51690平方米,投资2186万元,其中售给单位商品房161套,建筑面积11956平方米。1984年至1989年底,已出售商品屋294套。

19887月至198912月进行全镇房地产登记发证工作,全镇统计单位房292处,房屋32190498平方米,占应登记数的100%;私房758户,房屋6714132平方米,直管公房131处,房屋11147080平方米。总计占应登记数的955%

1989年单位房产统计表     单位:平方米

19711986年房管所房租收入统计表

1989年房管所公房统计表     单位:平方米

1989年私房统计表    单位:平方米

第五节 供 电

 

黎里使用民用电的时间比较早,民国8年(1919年),金胜清等集资8000元,创办明星电气公司,设于浜北。创办以股票形式集资,每股100银元。发电设备为10千瓦220伏直流机组和15千瓦交流发电机组。后来又添置1组发电机,发电时间为傍晚6时起至半夜11点或12点。抗战时,大部分股东迁居外地,公司无人管理,但工人要求工作,经留在本地的几家股东同意,将发电设备等无条件借给工人,维持发电业务。但由于燃料紧张,不久停业。民国31年,镇上便衣队队长陈邦奎租用电厂设备,改名明星电厂。

解放后,陈邦奎出走,厂里工人集资米24石购买燃料发电,设备及发电量基本维持原状。复名为明星电气公司。1956年实行公私合营,业务有所扩大,县工业局将震泽镇已停用的88匹马力的发电设备调到黎里。1962年,该公司并入苏州供电局。

1977年,镇乡工农业生产飞跃发展,用电量激增,因此成立黎里电力管理站,属吴江供电局和黎里地方政府领导。

吴江供电局每年下拨黎里电力管理站资金1200元为平时费用开支,由于机构扩大,人员增多,大多数经费靠自筹。1986年开始,管理站开展多种经营,建立塑料车间、线路组、承装组,又开办两个门市部(五金、烟糖)。

1988年建成35万千伏变电站,投资140万元。

由于生产和民用电的不断增加,尽管供电量递增,仍然不能满足需要。1989年,黎里镇每月用电10万度,实际只能供应7万度,不足的3万度,依靠各企业自行发电解决。

 

19761988年黎里镇电力站及变压器发展情况调查表

19761988年黎里镇供电线路发展情况表

第六节 农村建设

 

解放前的农村修桥铺路等基本上由私人兴办,乡间道路均为泥路狭径,桥梁一般为狭窄的竹木桥,多数为独木桥,有的甚至以3根毛竹捆绑而成。解放后,随着集体经济的发展,农村各生产队修筑了较阔的泥路,供拖拉机行驶,部分桥梁改为水泥板桥。

大规模的农村建设在80年代,尤其是1983年实行镇管村新体制后,镇政府加强了对农村建设的领导,工作得以有计划地进行。1983年至1989年,农村每年建造较大桥梁1座,小桥1012座,共建28米以上中拖桥6座,总计农村桥梁99座。至1988年,除太浦河上尚有四个渡口外,其余已全部为新建桥梁代替。

1983年以来,镇政府每年拨款10万元进行农村道路建设,并与村、队结合,加速水泥乡道、村道的铺设。至1989年,全镇所有行政村,全部通行水泥筑成的1325米宽的乡道,总长62公里,自然村通行061米宽的水泥村道,总长84公里。

 

19811988年农村私人建房统计表

1989年,又建村级公路,已开工2条,路宽8米,长约65公里。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户普遍改造旧房,兴建新房。建造楼房的比例逐年增大。

1988年末,总计农村有私人房屋30323间,其中住宅28488间。

 

第七节 建筑业

 

一、建筑队伍

20年代,全镇有建筑工人近200人,其中泥瓦工近百人,木工约80余人,石工10人左右。解放前夕至建国初,镇区建筑工人近60人,其中泥瓦工30余人,木工26人。全镇有泥木石作10家。其中卢宝官、卢巧龙、沈兰生、朱永盛等具一定规模,此外尚有龚掌林、沈品记、张金龙弟兄、张阿二、顾金记等泥木作,以及朱永良石作。

195010月成立泥木工基层工会。195610月成立建筑生产合作社,1979年改称吴江县建筑公司第六工程队。50年代建筑工程主要为粮食仓库以及公房维修。19581961年困难时期,建筑工人大量外流至浙江。1962年整顿建筑业队伍,建筑工人又陆续返回黎里,建筑生产合作社又日益发展,曾建造吴江物资局下属公司楼房、吴江供销社楼房等。改称第六工程队以来, 曾建造黎里油化厂仓库、吴江开关厂车间、黎里中学宿舍楼、工商所办公楼等,质量优良。1988年底在册正式工71人,平时施工时尚须大量雇用临时工。

60年代起,农村建筑工由公社发证,分散施工。19744月,成立黎里公社建筑站,1984年改为吴江县黎里建筑公司,1990年改为吴江县建筑公司黎里工程处。有基本工180人,临时工42人。每年建造房屋约3万平方米。1984年以来,其建筑工程中获市、县优质奖19处。其中有华联丝织总厂车间、吴江振华毛纺厂食堂、苏州城建公司5号住宅楼、苏州材料厂厂房、黎里医院门诊部楼及住宅部楼、黎里供销社综合楼及农行大楼等。

斜网村原有建新建筑工程队,1984年改为建新建筑公司。有工人近80人,施工时大量雇用外地临时工。其主要工程有黎里啤酒厂、玻璃厂厂房、吴江农贸市场、盛泽东方丝绸市场2区、苏州南门外贸局仓库等。史北村有史北工程队,始建于1986年,建队初期近70人,1988年以后20余人。曾承建吴江交通局综合大楼,为市优工程;吴江物资局金属公司综合大楼为县优工程。华士村有新华工程队,始建于1987年,有40余人。曾承建盛泽镇商业公司大楼。南英村有南英工程队,始建于1988年。

1987年成立黎里镇建筑管理站,管理建筑业务。1987年起对建筑工匠全面登记,考核考试,评定级别。至1988年底,发证1374人。

二、建筑技术与建筑机具

民国时期,镇内房屋一般为平房,或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五柱落地穿行结构。大户人家房屋有砖雕木刻等精细手艺。当时镇区仅两幢中西式楼房。

50年代仍为砖木结构,60年代开始有半砖混合结构。70年代大量建造砖混合结构楼房,70年代初建黎里旅社为4层楼房。80年代镇区建6层楼房,外墙装饰由清水墙、搓砂墙面发展为汏石子、贴瓷砖、马赛克,装大理石,内墙发展为油漆涂料、贴墙纸、装护墙板。地坪由油漆发展为水磨石、人造彩石砌块、地砖。天棚由芦菲、木条发展为三夹板天棚。住宅发展为楼房多户单元式成套住宅。80年代镇区并建造了一批仿古建筑。

60年代前,泥木工主要用泥刀、泥桶、毛竹脚手架、木夯、斧、锯、凿子、曲尺、墨斗等传统工具。60年代起,建筑工具向电动机械机具发展。本镇建筑单位主要机具有塔式吊车、钢管脚手架、混凝土搅拌机、砂浆搅拌机、振捣器、电焊机、刨床、卷扬机等。此外,各建筑单位均备有汽车14辆。

第八节 管理机构

 

一、房管所

建国初期至19564月,黎里未设置单独管理房产的机构,由县财政科(局)派人依靠区、镇政府开展房产管理工作。19655月成立黎里房管组,属吴江财政局管理,是吴江县内成立最早的房管组之一。19712月,房管组并入黎里则政所,一块牌子,两套班子,分别管理。1979年与财政所分开,设黎里房管所,由吴江县城建局领导。房管所设业务室、财会室、修建室及供销室。

二、村镇建设办公室

1983年底成立。1984年底又创建城建房屋开发公司,向居民提供商品房。

村镇建设办公室成立后,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以及黎里镇制定的《黎里镇市镇建设管理规定》、《黎里镇农村建设用地管理规定》,管理全镇村镇建设。198711月起,又成立建筑管理站开展建筑(业务)管理,对1490名建筑工匠登记考核,评定级别,至1988年底,办证率、领证率已达100%。同时,对建房户实行验发建筑许可证制度和实行农房建筑统筹金(保险)制度,19881989年领证率和统筹率均为100%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