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05月05日 星期日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暂存 >> 地方志书 >> 一轮修志 >> 横扇镇志 >> 第十六卷 行政村

第十六卷 行政村

2012/12/21 12:44:00    作者:  吴江档案局 来源:  吴江档案局    【字 号:  】   点击量:6919

 

 

星字湾村

 

星 字湾村(公社时期为先锋大队),周边相邻东为平望镇顾扇村;南接横平公路;西连倪家扇村;北为七家村。包括吴家浜(浜东、浜西南段)、横港上、陆家扇、唐 滨浜、磨头港、荡北、星字湾、金家横8个自然村。1998年总人口1246人,劳动力776个(其中农业206人,工业450人)。

1991—1998年有关生产与经济收入状况如下:


 

20世纪70—80年代村里曾办过化工、橡胶制品等工业。

 

倪家扇村

 

倪 家扇村(公社时期为五四大队),周边相邻东为星字湾村;南连横平公路;西接沧洲荡;北畔黄家河,包括新村、北上、南上、鸭头湾、王家田、草里浜、倪家扇、 冬瓜浜、鳝塘湾、东头浜、吕家浜、陈家浜、湾荡里、老庙港、埂里、东横、陆家头17个自然村。1998年总人口1707人,1009个劳动力(其中农业 413人,工业314人,交通运输185人)。

1991—1998年有关生产与经济收入状况如下:

 

历史上曾有村办纺织、织带、制衣、无线电木壳、电图板、电讯等工业项目。

 

七家村

 

七 家村(公社时期为八一大队),东接平望镇永漾村,南临星字湾村,西连星字湾村、石塘村,北濒庙前村。包括七家村、陆家浜、湾荡里、顾家兜、石家头、磨砖 浜、西城上、湾里、坝上、吴家浜(浜西北段)10个自然村。1998年总人口1151人(其中农业235人,工业434人,建筑业40人)。

1991—1998年有关生产与经济收入状况如下:

 

历史上曾有村办太古油厂、皮革化工、电镀五金、纸筒、童车等工业项目。尤其是电镀厂,1998年还继续开张。

庙前村

 

庙 前村(公社时期为东方红大队),周边东南西北分别濒临平望镇前进村(以直大港为界)、七家村、石塘村、太湖横草路。包括直大港、横港、西港、坍阙港、庙 前、石家场、生庆桥、理诗浜、漾花里9个自然村。1998年总人口805个,498个劳动力(其中农业157人,工业242人,建筑59人)。

1991—1998年有关生产与经济收入状况如下:

 

 

在村办工业大发展时期,村里曾兴办过铸件、废酸处理、颜料、丝织、弹簧等企业,直接服务于农民的饲料加工厂为全公社最早创办。

自然村庙前曾是个农村小集镇,约有6、7百年的历史。民国时期有商铺20—30家,“乡脚”很大,市面繁荣。解放后才很快衰落,现已不见当年面貌。

庙前集市往东约1公里的横港、西港(旧称村上)同时期也是个农村小集镇,规模、市面繁荣程度与庙前相仿佛。同样于解放后逐渐消退。

庙前村历史上有几座较著名的大庙,如崇吴教寺、玉隆道院、施相公庙等,现已毁。唯存近800年树龄的大银杏树1棵。

 

石塘村

 

石塘村(公社时期七一大队),东南西北各与庙前村、倪家扇村、七家村、北横村、石塘荡相连接,包括石塘港东、小港里、陈家场、菱塘湾、廖里、石基上、墐头上、南横、小溇里9个自然村。1998年总人口854人,528个劳动力(其中农业279人,工业215人)。

1991—1998年有关生产与经济收入状况如下:

 

本村为横扇羊毛衫针织业勃起的发源地。早年有针织、羊毛衫、五金、塑料制品等村办工业项目。

 

北横村

 

北横村(公社时期为东升大队),东南接石塘村、东北接庙前村、南连黄家河、西濒旗杆下村、北至太湖横草路。包括歌字、东池、后河浜、潘岐头、东北横、西北横、石塘港西、钱家湾8个自然村。1998年人口1062人,688个劳动力(其中农业450人,工业291人)。

1991—1998年有关生产与经济收入状况如下:

 

大办乡村工业时期,曾开设有助剂、化钙、树脂、针织、水泥制品等工业企业。

 

旗杆下村

 

旗 杆下村(公社时期为团结大队),周边东接北横村、南到黄家河、西连三级河、北至施家村。包括西河头、弯塘里、陆家头、旗杆下、荡头、潘家潭、戗港、凌家 浜、陈家浜、庵港上、何家头、鸡甲湾、香稻头、雪字圩14个自然村。1998年总人口1121人,686个劳动力(其中农业390人,工业211人,商业 与运输、建筑78人)。

1991—1998年有关生产与经济收入状况如下:

 

 

20世纪70—80年代,曾有村办工业印花涂料、针织、玻璃钢、无线电配件、菌种、搪瓷等门类。

 

施家村

 

施 家村(公社时期为红卫大队),东南西北分别与北横村、旗杆下村、三级河、横草路相邻。包括吴家泾、王埭上、施家扇、堵上、上宗浜、金家港6个自然村。 1998年总人口779个,478个劳动力(其中农业267人,工业169人,商业15人)。在乡镇工业蓬勃发展时期,曾村办过染色颜料、玻璃钢制品、综 合等工业项目。

1991—1998年有关生产与经济收入状况如下:

 

北前村

 

北 前村(公社时期为向阳大队),东南西北分别与三级河、沧洲村、姚家港村、横草路相邻。包括鳑鲏湾、淳喜上、横港上、东宋港、西宋港、北前扇、王家湾、槽 字、俞家湾、汤家湾、直港上、马路头12个自然村。1998年总人口1444个,917个劳动力(其中农业283人,工业582人)。20世纪70—80 年代,曾村办过丝织、农修、丝绸设备、木器包装、塑料制品等小型工业及建筑队。

1991—1998年有关生产与经济收入状况如下:

 

沧洲村

 

沧 洲村(公社时期为建农大队),市镇所在地。东接旗杆下村,南到太浦河,西临圣堂港村,北至北前村。包括钮家汇、小彭家桥、三人浜、西板梢、金家汇、葫芦 潭、苗圃场、二坝里、罗家坝9个自然村。1998年总人口1591个,764个劳动力(其中农业218人,工业302人,商业102人)。在乡村工业发展 时期曾村办过服装、电子、金属垫圈等小型工业企业,另外还建有村建筑队。

1991—1998年有关生产与经济收入状况如下:

 

改革开放后,西板梢、金家汇及二坝里港北已扩展成镇区。

 

姚家港村

 

姚 家港村(公社时期为跃进大队),东南西北分别与北前村、圣堂港村、轮牛村、横草路相濒临。包括张骑庙港、姚家港、朱家港、汇头上、扶持港、尹家港、桥下、 牛桥头、蒋家浜、弯家扇荡北10个自然村。1998年总人口1965人,1216个劳动力(其中农业310人,工业852人,建筑30人)。20世纪70 —80年代,村办企业有铁铸件、羊毛衫针织、五金、综合、服装、印刷、矿采设备等工业门类。

1991—1998年有关生产与经济收入状况如下:

 

圣堂港村

 

圣 堂港(公社时期为五星大队),东南西北分别与沧洲村、蚂蚁漾、叶家港村、轮牛村相邻。包括对坊头、弯家扇、东港上、南埭上、东埭上、浜里、王家头、汤家头 8个自然村。1998年总人口936人,590个劳动力(其中农业228人,工业280人,建筑48人)。村办工业蓬勃发展时期,村里曾办起黑色铸件、有 色铸件、羊毛衫、橡胶制品、水泥制品等门类的工业企业。

1991—1998年有关生产与经济收入状况如下:

 

改革开放后,对坊头已扩充为镇区。

轮牛村

 

轮 牛村(公社时期为火箭大队),东南西北四至为姚家港村、圣堂港村、叶家港村、横草路。包括照家港、盛家港、常家扇、北埭上4个自然村。1998年总人口 1190人,631个劳动力(其中农业275人,工业316人,建筑20人)。历史上曾有村办工业:铸件厂、综合化工厂、服装厂等。

1991—1998年有关生产与经济收入状况如下:

 

叶家港村

 

叶 家港村(公社时期为六一大队),四至:东,轮牛村;南,太浦河;西,亭子港村;北,横草路。包括大咸港、小咸港、叶家港3个自然村。1998年总人口 1300人,841个劳动力(其中农业165人,工业653人)。20世纪70—80年代曾办有针织、蓬布制衣、草席等工业。染整厂历史长久且地位巩固, 现在已由私人承包。个体家庭羊毛衫针织业十分发达。1996年新建住宅小区,其中住户别墅现代化设置齐全,小商店林立。1998年10月被评为苏州市、吴 江市“示范村”、省“卫生村”。

1991—1998年有关生产与经济收入状况如下:

 

 

亭子港村

亭子港村(公社时期为五一大队),东临叶家港村、南濒太浦河、西接庙港镇富联村、北到横草路。包括娘娘庙港、破车港、亭子港3个自然村。1998年总人口1513人,909个劳动力(其中农业392人,工业487人)。20世纪80年代曾有村羊毛衫针织、家具修理、水泥制品、沙发、眼镜片、炼油等工业企业。

1991—1998年有关生产与经济收入状况如下:

 

清末、民国时期,破车港富安桥东、桥西有较热闹的商市,有商号20—30家,又是太湖蔬菜水产的收购交易点。解放后,逐年萧条。

打弓湾村

打弓湾村(公社时期为和平大队)。周边东南西北四至蚂蚁漾;徐河湾;长圩港;七拱头桥横路。包括陆家湾、打弓湾、下马田3个自然村。1998年总人口937人,556个劳动力(其中农业176人,工业263人,交通运输100人)。在村办工业发展时期,村里曾设过土窑、制药、砂轮等门类的厂子。

1991—1998年有关生产与经济收入情况表:

 

徐河湾村

徐河湾村(公社时期为幸福大队)。东连大家港;南接庙港镇行义港村;西濒庙港镇长圩港;北达打弓湾村,包括杨家田、燕浜里、徐思浜、南湾里、徐河湾5个自然村。1998年总人口1212人,648个劳动力(其中农业100人,工业264人,交通运输205人)。20世纪80年代前后,村里曾办过袜厂、木器厂和综合厂。

1991—1998年有关生产与经济收入情况表:

 

大家港村

大家港村(公社时期为东风大队)。东濒蚂蚁漾;南接韩家湾村;西到庙港镇行义港村;北以乌龟漾、黄婆荡与徐河湾村为界。包括漾滩上、南小港、北小港、灯台浜、大家港、陈家门、西浜、中浜、杨家扇港东9个自然村。1998年总人口1972人;1728个劳力(其中农业393人,工业829人,建筑31人)。

1991年—1998年有关生产与经济收入情况表:

 

20世纪70年代,乡村工业兴起,先后办过抛钢厂、废水处理厂、染整厂。90年代中期个体羊毛衫工业蓬勃发展,先后出现过多家较有规模的民营企业,85%以上的农户都参与这个行业。1996年村里设农贸市场,有商店40多家。1998年初步形成西起灯台浜东至皋桥公路两旁的民营小区。

自然村吕家浜原名吴家浜。清雍正十年,浙江石门吕留良后裔为避清廷迫害而迁此。后来吕氏经商发迹,人口繁衍,遂改名吕家浜。

历史上有“讨饭大家港”之说,足见其穷困。大多农户都外出“念佛句”求乞。解放后才逐渐除其习俗。走上富裕之路。

厍港村

厍港村(公社时期为红旗大队)。东为雪浪漾,南为雪浪漾,西接大家港村,北临太浦河。包括厍港、南埂上、张家港、调华港、扇亭港5个自然村。1998年总人口1761人;1128个劳力(其中农业310人,工业416人,商业112人)。解放前大部村民以捕鱼贩鱼为业,后事运输业。改革开放前后村里曾办起丝织、织布、编织、水泥制品、木器等门类的工业。个体经济较他村发达,先后有丝织、羊毛衫、喷水织机等家庭行业。

1991—1998年有关生产与经济收入情况表:

 

南埂上旧名沙洚,绝大部分为陈姓。相传在宋建炎三年宋高宗南渡时,甘肃籍武将陈延昔随驾临安(杭州)后,他见政治腐败,复国无望,乃辞兵权,率亲兵200余人,转辗至沙洚定居耕耘,繁衍后代连绵至现在。

韩家湾村

韩家湾村(公社时期为胜利大队)。东到雪浪漾,南与梅堰镇玉堂村接壤,西临长漾,北至大家港村。包括千字圩、韩家湾2个自然村。1998年总人口769人;493个劳力(其中农业177人,工业208人,运输88人)。村工业建立历史较早,1960年就办起“胜利丝绵厂”,20世纪80年代,衍生了丝绵被厂,一度成为外贸企业。丝绵厂1998年关闭。村上另又开设过丝织、拉线、包装箱等门类的工业项目。

1991—1998年有关生产与经济收入情况表:

 

渔业村

渔业村(公社时期为捕捞大队)。1996年开始逐年在太浦河北建房陆地居住。1998年总人口334人;207个劳力(其中147人从事渔业生产,37人办工业,16人从事经商)。历史上曾有村办丝织厂。

1991—1998年经济收入情况表: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