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05月02日 星期四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吴越纵览 >> 上海记忆 >> 历史记忆 >> 黄包车

黄包车

2024/3/16 3:07:26    作者:  来源:  弄堂 longdang    【字 号:  】   点击量:7972

1873年,法商米拉看到上海租界市面日趋繁荣,交通工具的不敷应用,就向法租界公董局呈报一份计划,要求“在两租界设 立手拉小车客运服务机构”,并申请十年 专利经营,经法租界公董局与公共租界工部局协商,同意由两局发放人力车执照, 并批准路程价格。次年首批300辆黄包车从日本引进。120日,上海首家外国小车洋行登报 启事:“外国小车出赁”。启事云:“今有本行新到洋车,比中华车大不相同,不论天暗下 雨,一样可推。车上另设有篷帐,下雨不湿衣服,格外奇巧,贵客商欲坐者,请至本行贾可 也”。启事还订明路程远近的价格。

先期引进的几批东洋车车身很高,木制的双轮同马车后轮差不多大小,轮外包镶铁皮,行路 时隆隆作响,车座颠得厉害,乘坐很不舒服,一般人都不愿问津。后加以改进,放低车身, 用钢丝铁圈代替木轮,外箍橡胶车胎,由此行车时声音很小,车身也平稳,乘客再无震颤之 苦,乘坐者也渐渐多起来,到辛亥革命后开始流行起来。这种经改进的东洋车,车身一律漆 成黄色,非常醒目,所以被称之为“黄包车”。旧上海的黄包车绝大部分是车行出租给车夫 的。外国人米拉所开车行的黄包车有300辆之多,由于使用率高,多数车辆肮脏破旧;也有 精美的黄包车,那是有钱人购置、雇用车夫的自备车;还有一种是拉车人自购的车,多为半 新旧的车子,经修饰后,也上街拉生意,并逃捐照会,故称“野鸡车”。

黄包车的前身叫“东洋车”又称人力车,约1870年为日本人所创制。是一种用人力拖拉的双轮客运工具

黄包车初时均为双人同坐,男女可同坐, 1879年,因被认为男、女同坐有伤风化, 车夫拉双人车也颇困难,因而禁止双人同 坐。1890年车价约为1英里内5分,2英里 内1角。随着城市经济发展,黄包车的数 量也不断增加,至抗战前夕,由租界发放 照会的黄包车已经有八万多辆。当时上海 人出门乘坐黄包车去办事、购物、串亲访 友已成为一种时尚,也是种主要的代步工 具。40年代后因三轮车的出现,黄包车逐 渐淘汰。解放初,黄包车几乎绝迹。1956年,上海最后两辆黄包车被送进博物馆,作为展品供人参观。

20世纪20年代行驶在爱多亚路[今延安东路]外滩的黄包车

家庭妇女在暴雨后坐黄包车去买小菜

车夫和洋小孩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