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05月07日 星期二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区况概貌 >> 发展规划 >> 吴江市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吴江市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2014/12/16 13:53:39    作者:  来源:  吴江发改委    【字 号:  】   点击量:4070


“十二五”时期是全市全面建设“乐居吴江”的关键时期。为进一步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加快建立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体制机制,促进人口和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根据《吴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总体部署,结合人口计生工作实际,制订本规划。

一、“十一五”时期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回顾

(一)主要成绩

“十一五”期间,全市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精神,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巩固扩大全国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市成果,积极创建省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市,突出重点、真抓实干,取得了显著成绩。“十一五”期间,吴江荣获全国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市、全省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先进单位、全省人口计生科技工作先进单位、全省人口计生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1、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十一五”期间,全市人口出生率控制在年均6‰以下,户籍人口符合政策生育率年均99.4%,外来人口符合政策生育率超过90%,人口自然增长呈现负值。

2、人口质量显著提高。婴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和死亡率持续走低,整体教育水平和预期寿命显著提高。近五年,吴江市婴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仅为6.05‰,婴儿死亡率仅为4.14‰,远低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在苏州大市也处于较高水平。“十一五”期间,吴江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持续上升,2009年达到80.48岁,高出全国平均水平7岁多。全市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50%

3、执法行为更加规范。切实做好苏州市人口与计划生育依法行政综合改革试验试点任务,率先组建人口计划生育行政执法大队,并加强业务培训,执法人员全面实行持证上岗,亮证执法。不断完善再生育审批制度,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审批,完善审批过程记录制度,加大对审批申请材料的审查力度。依法对非法生育、非婚生育、非法性别鉴定和非法终止妊娠行为进行处理。

4、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进一步强化。“十一五”期间,全市将流动人口管理纳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逐步形成流动人口综合治理、均等服务的格局。建立和完善生育、户口迁移、婚姻登记、入学、市场准入等多方面的外来人口监测体系,定期组织开展外来人口专项集中整治,建立健全外来人口档案管理,建设集中居住点,加大外来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力度。将流动人口纳入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在计生服务方面享受“同城待遇”。着力帮助解决流动人口在就业、就医、居住、入学等方面的困难。搭建流动人口跨地区合作平台,流入地和流出地人口计生部门互通信息,双向协作得到加强。“十一五”以来,全市累计与36个市县签订双向管理协议,与9个人口流入大县(市、区)共建流动人口计生协会。

5、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不断健全。全面落实各项针对计划生育家庭的奖励扶助政策,不断提高标准,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落实率100%。建立生育关怀救助金,募集资金150多万。创立0-3岁婴幼儿幸福安康保险,强化独生子女家庭抵御风险的能力。制定独生子女死亡家庭补偿制度。实施特殊困难老年人养老援助制度。建立生育关怀扶贫帮困基地。由财政保障,全面落实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企业退休职工一次性奖励制度。建立起“政府为主、社会补充”的一系列具有本地特色的惠泽计划生育家庭,重点帮助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的奖励扶助政策体系。

6、人口文化建设形成品牌。中国人口文化基地落户吴江,市妇幼与生殖健康服务中心、中华性文化博物馆等10个场馆搭建起融青春健康教育、江南婚俗、中华性俗、优生优育和人口理论传播等五大功能的宣教平台。以“基地”为平台,积极打造“年画宝宝”、“鹊桥会所”、“十镇(区)联动”人口计生专场文艺演出等一系列影响深远、群众反响良好的人口文化品牌。全市建立人口文化园35个。组建“幸福计生·健康生活”讲师团,开展青春期互动巡回讲座150多场,参与者达2万多人。

7、人口计生信息化程度全面提升。“十一五”期间,全市人口计生信息采集系统延伸到村(社区)。全市311个村(社区)全部纳入人口计生信息化网络,实现了市、镇、村(社区)的三级联通,为提高人口计生信息管理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全市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投入达1000多万元。同时,加强对信息统计人员的培训。市镇两级共举办培训班46期,472人次参训,为信息化建设的顺利推开提供了良好的智力支持。

8、人口计生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将计生技术服务与人口管理相结合,将硬件建设和软件升级相结合,努力探索适合群众需求的生殖健康/计划生育/家庭保健服务模式,提升城乡居民幸福指数。整合计生、卫生部门资源,成立吴江市妇幼与生殖健康服务中心,在提供公益性、常规性服务的基础上,拓展了“少女意外怀孕求助热线”、“亲子早教开发园”、“优生学校”等多项特色服务。2006年以来,吴江市妇幼与生殖健康服务中心完成各类门诊咨询服务近64万余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打造人口计生流动服务车,进一步扩大服务范围,为广大育龄妇女提供更有优质、便捷、高效的技术服务。

9、人口发展研究深入推进。在建立全国首个县级市人口研究会的基础上,经常开展实证性、基础性、服务型的调查研究。每年编纂一期《吴江市年度人口发展水平基础数据手册》,将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等方面的相关数据指标加以整合,客观真实全面的反映吴江社会发展的基本状况。与省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完成了多个研究课题。编辑出版《吴江人口发展三十年》、《乡土里的人口文化》、《人口文化词集》等书籍。经省人口计生委批准,创办江苏省人口计生系统干部教育培训基地(苏南)。

(二)基本经验

一是始终坚持综合决策。人口计生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同规划、同部署、同考核。坚持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的目标管理责任制,确保责任、措施、投入三到位。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科学规划事业发展,不断提高人口研究资政水平。

二是始终坚持基本国策。严格执行人口计生相关法规,不断规范执法程序,不断完善执法流程,不断推进“阳光执法”。通过部门联合,健全综合治理机制,加强与人口计生相关责任部门的沟通合作,齐抓共管。要求各部门在制定政策时注重人口计生优先优惠政策的落实,在更大范围内整合政策资源,加快建立健全利益导向政策体系,使计划生育家庭优先享受改革发展成果。

三是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让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的一贯追求和最终目标。把关注民意、改善民生摆在突出位置,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积极争取惠民利民政策,注重对独生子女生活困难家庭的扶助力度,建立健全相关保障制度和措施,营造和谐稳定社会环境。

四是始终坚持改革创新。用改革的方法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积极探索建立统筹协调、科学管理、优质服务、利益导向、群众自治、人财保障的工作机制。探索建立具有吴江特色的人口计生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健全完善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政策体系。

二、“十二五”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形势和需要突破的瓶颈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全面建设“乐居吴江”的关键时期,也是人口和计划生育体制机制的转型期。总体上看,“十二五”期间,我市将进入从战略层面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深化阶段。

未来五年,我市人口数量压力依然很大,人口结构性问题日益凸显,人口素质与分布问题更加突出,全面协调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压力仍然很大,以上问题处理得当与否,将会对我市发展产生长远而深刻的影响。因此,既要立足当前,创新机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解决目前人口发展过程中的突出矛盾;又要着眼长远,抓住机遇,理清今后五年的人口发展思路,实现人口发展自身的均衡协调,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资源的良性互动。

一是人口总量继续增长,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继续增强。我市人口自然增长率虽然得到有效控制,但是机械增长数量较大,并且呈现增速不断加快的趋势。随着越来越多的符合政策生育二胎的家庭进入生育期,下一阶段政策内生育率将逐年提高。此外,作为流动人口集聚区,流动人口的增长将成为人口规模增长的主要因素。随着工业化、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口资源环境的约束将进一步趋紧,保持人口和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将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必须面对的挑战。

二是人口素质还不够高,影响和制约产业转型升级和综合竞争力。首先,我市每年出生缺陷儿童约占出生人口总数的6.05‰,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其次,生殖健康状况不容忽视。不孕不育人口比例有升高的趋势,未婚人群、外来人口的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服务亟待加强,以预防为主的人口健康公共服务体系尚未形成,整体上还不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保健需求。第三,我市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50%,但是人才回流的趋势不明显,流入人口的综合素质总体不高,尤其是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高素质技能人才仍然较为紧缺,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严重制约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人才强市的任务十分紧迫。

三是经济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各项社会改革不断深化,进程加快,人口计生工作方式方法亟须改变,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以及城乡一体化改革给吴江带来了全新的面貌,而由此产生的人户分离现象、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老龄化加剧、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基层人口计生干部服务管理半径过大、服务对象过多等问题,给人口计生管理体制提出了新的挑战。

四是人口计生系统自身综合能力有待提高,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体制机制尚待完善。人口计生队伍结构不尽合理,服务手段相对薄弱,工作方法略显单一,还需进一步优化完善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人口计生服务需求。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之间沟通协作、齐抓共管的体制机制有待创新完善。

三、“十二五”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及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精神,以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为主线,调控人口总量,稳定适度的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引导人口合理分布,努力提高人口和计划生育的服务和管理水平,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二)主要目标

“十二五”期间,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整体目标是:低生育水平继续保持稳定,出生人口素质明显提高。出生性别比更趋正常,出生缺陷发生率、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进一步下降。统筹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和分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统筹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关系,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建设乐居吴江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具体目标

人口数量:“十二五”期末,全市户籍人口稳定在83万以下,外来人口控制在80万以内;计划生育率保持在99%以上;人口出生率控制在6‰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依然保持在零增长。

人口素质:力争将婴儿死亡率降到4‰,出生缺陷发生率控制在7‰,保持超低的孕产妇死亡率。科学育儿知识普及率达到100%。出生人口性别比保持在正常范围内。人口预期寿命超过82岁。

优质服务:孕前——围产期保健率超过98%,避孕节育知情选择率超过95%,计划生育随访服务率超过90%,出生缺陷干预筛查参与率超过80%,生殖道感染防治率超过85%。争取市镇村实现世代服务体系覆盖达到100%

流动人口:“十二五”期末,流动人口符合政策生育率争取超过95%,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率85%以上。《苏州市非户籍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卡》发放覆盖率80%以上;全面推进凭证凭卡免费计生技术服务,应服务对象免费服务率100%。对流动人口当年生育行为核实率100%,举报案件100%有结果。

四、“十二五”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是切实加强目标管理,不断健全人口监测体系,着力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建立健全以孕期服务和孕情监测为主的全程监督服务机制,遏制违法生育反弹势头。公安、卫生、教育、民政、统计等责任部门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将人口生育监测紧抓不放,纳入日常工作职责,确保将人口数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二是着力打造世代服务品牌,完善人口计生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人口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与医疗保健机构要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密切配合,大力宣传和普及预防出生缺陷科学知识,实施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促进计划,加强婚育咨询和指导,积极开展婚前和孕前保健、孕产期保健、产前筛查和诊断、产后随访、新生儿疾病筛查和康复等工作;扩建市妇幼与生殖健康服务中心,开办科学育儿中心。为困难家庭提供必要的生育救助和相关服务。建立并推广0-3岁幼儿及独生子女健康平安保险制度,覆盖入学前幼儿无特定保险的盲点,切实强化对独生子女儿童的健康保障。争取到“十二五”期末,建成10个市级科学育儿示范基地及10个市级生育关怀示范基地。

三是不断完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以服务促管理,不断提升对外来人口的服务水平,保护外来人口的相关权益。加大投入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管理系统,加强与人口流出地人口计生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努力实现统筹管理、服务均等、信息共享、区域协作、双向考核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新机制。积极探索与主要人口流出地的人口计生部门之间的长效合作机制,实现“一盘棋”的工作局面。争取到“十二五”期末,建成10个市级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示范点。

四是进一步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信息化建设。加快信息化建设速度,逐步将信息化应用深入到人口计生服务和管理的各个领域。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基础信息核查,提高人口基础数据质量。加强部门互通,建立完善资源共享机制。要加强与公安、卫生、教育、民政、统计等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按照“资源共享、互馈互利、方便快捷、及时准确”的原则,加快建立和完善各部门协作共建的人口计生信息共享数据库。“十二五”期间,要配合国家开展“人口宏观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PADIS)”建设,加强对信息统计人员的培训,利用好国家平台,更好的发挥信息化建设的作用。不断完善人口统计制度,做好人口出生预报、人口发展预测。

五是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计划生育家庭的养老保障制度。缩小城乡差距,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照料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针对计划生育家庭的养老保障机制,为计划生育困难家庭或者有特殊需要的老人制定个性化的扶助政策。

六是积极开展人口研究,打造人口文化品牌。充分发挥人口文化基地和人口研究会的功能,积极开展人口研究和人口文化宣传活动,在立足自身的同时,努力寻求与各大科研机构、上级单位和兄弟部门的合作,深入开展人口调研课题,充分利用课题成果,为人口计生工作的开展提供有益的指导。利用江苏省人口计生系统干部教育培训基地(苏南),拓展事业,提升能力。

四、“十二五”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保障措施

(一)坚持和完善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制度

要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估体系,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把各级党政领导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情况作为衡量政绩和选拔奖惩的重要内容。探索建立保障责任落实、客观评价工作水平、有利于调动基层积极性的考核评估机制,促进考核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改革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办法,对党政领导、相关责任部门和计划生育部门分别进行考核,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制度。

(二)建立健全人口计生综合协调机制。

把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编制城市规划、构建城市体系和公共设施配置等有机结合,坚持调控人口规模与提升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优化人口布局并举,更加注重提升人口质量和优化人口结构。注重与相关部门加强协调,增强工作合力,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强化基层基础,狠抓工作落实。强化区域协作,加强市镇村三级人口计生工作的综合协调机制建设。进一步树立“大人口”意识。各责任单位出台各项民生改善政策时应将人口计生相关政策纳入考虑的范畴,注重各项政策之间的相互衔接,体现人口计生政策中的利益导向原则。加快人口计生综合改革,进一步提高人口计生综合治理水平,推进体制机制、政策制度和服务管理创新。

(三)加强人口计生依法行政,完善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机制

进一步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加强人口计生依法行政,强化执法监督,提高执法公信力。完善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机制,依法落实各项计划生育奖励与补助政策,进一步健全本市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研究完善城镇独生子女父母年老退休后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办法。推进建立奖励扶助标准与经济发展和财力水平相挂钩的机制。探索低成本、可持续的独生子女父母养老保障和服务机制。推进生育关怀行动,发动社会力量,关心关爱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特别是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

(四)强化人财物投入保障,推动人口计生事业持续发展

完善不断增长、保障有力的人口计生财政投入机制。把更多的人口计生公共财政资金投向人口计生公共服务、利益导向机制建设、人口战略研究和政策研究、信息化建设等方面,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和人口计生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稳定和加强各级人口计生机构和队伍,大力实施“强基提质”工程。“十二五”期间要进一步扩大“一证五师”的覆盖面,抓好各级人口计生干部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全市人口计生工作队伍的职业化水平。广泛开展人口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和先进集体评选工作,发挥典型示范带动效应。

(五)加快职能转变,强化人口计生队伍建设

各级人口计生部门要按照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苏州市各项政策规定,坚持依法履职,把人口计生工作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去思考,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真抓实干,锐意进取,统筹推进人口计生工作。积极培育、支持和推动计生协会、人口研究会等社会团体的建设和发展。进一步优化村级计生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提高专业化程度。根据不断扩大的人口规模,配齐配强人口计生干部队伍,尤其要确保基层人口计生干部与服务对象保持适当比例。全面加强人口计生系统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树立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良好形象。

附表:吴江市“十二五”时期人口预测

 

年份(年)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户籍人口数(万人)

81.07

81.54

82.00

82.47

82.93

外来人口数(万人)

69.62

72.41

74.97

77.32

79.49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