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05月05日 星期日
数字方志馆搜索:
想起当年学演“样板戏”


热烈祝贺“吴江通”夺得2016年

全国档案微信公众号排行榜冠军



在不久前举行的中国·盛泽第十八届丝绸旅游文化节的“乐享绸都”——盛泽飞翔乐团音乐戏曲演唱会上,我这个年近六十的沪剧新兵,学唱了一曲沪剧《庵堂相会》的选段《问叔叔》(与盛泽戏剧家协会的邵金玉老师合演),受到了现场观众的称赞。我知道这是他们对我的鼓励。不少了解我的观众,事后或见面时或微信或QQ,甚至电话,都会由本次演出而引出我和伙伴们当年学演革命样板戏《沙家浜》的那段往事。我多年的同事、好友暨学长王宗谟老师,在他的美篇里称我有“童子功”,王老师真是太抬举我了。大家提起的这段经历,勾起了我无比温馨的回忆。



▲学演《沙家浜》剧照:第一场《接应》



那是1970年初夏,那正是“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风起云涌的时候,一场“学习革命样板戏、演唱革命样板戏和普及革命样板戏”运动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展开,似乎一夜之间冒出了众多扮演杨子荣、李玉和、李铁梅、郭建光、阿庆嫂等的人物。当时我生活的水乡小镇盛泽也不例外。那年我正好念小学三年级,我所就读的学校是当时的红卫丝织厂五·七学校(后来叫做盛泽镇第二小学、盛泽镇人民街小学),学校里有一位镇上著名的京剧票友唐幼良老师,他自幼学过京剧,京剧武功底子在我们眼里煞是结棍,什么旋子、扫荡腿、飞腿等京剧动作常常引得我们的一阵阵欢呼。唐老师是当时镇上手工业业余京剧团(现为盛泽舜湖逸社)的发起人之一和主要演员。我们这批小伙伴在唐老师的指导下,在全校老师的关心下,学唱革命样板戏《沙家浜》,在盛泽镇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学演《沙家浜》剧照:第二场《转移》



万事开头难,要想让我们这批没有一点基础的娃娃们学会演京剧,并非易事。虽然当时广播、电影等一天到晚在播放样板戏,所谓“八亿人民八个戏”,男女老少都能随口而出“样板戏”的唱腔和背诵经典台词,但要真正达到上台演出的水平,那不是闹着玩的。好在唐老师教学有方,那时候他正好受当时盛泽镇革委会的派遣,到当时的苏州地区京剧团跟团学习全本的京剧《沙家浜》。在他的笔记里,密密麻麻地记满了各种文字和记号,所以,唐老师所教的一招一式基本上是样板式的,用现在的话就是拷贝基本没有走样。再加上手工业业余京剧团的演员、琴师利用一切业余时间,不厌其烦地教我们一遍又一遍地学唱腔、练身段、走台步,所以我们的进步还是非常快的。一开始我们先学演两出折子戏,一折是《智取威虎山》第三场《深山问苦》,另一折是《沙家浜》第二场《转移》的前半折。经过一段时间的排练,我们有机会去演出了,服装却成了大问题。如扮演《深山问苦》的杨子荣等解放军战士需要棉军帽,那时候借棉军帽可是件难事,由于我的父亲当过志愿军有棉军帽,我二话没说,就将父亲的棉军帽借给《深山问苦》剧组,受到了老师和工宣队的表扬。《转移》中沙奶奶需要一个围裙,我叫我奶奶将她的旧围裙亲手缝好借给剧组。一件件服装,一个个道具都是这样由老师、同学东借西凑弄来的。第一次演出是在当时盛泽镇的七年制学校(现成人教育中心)的礼堂进行。那是一次全吴江县教育工作的现场会,我们的演出虽然稚嫩,但还是赢得阵阵掌声和笑声,一群十来岁的小娃娃,经过短时间的排练,能将那两个样板折子戏演得有模有样,得到第一批观众的认可,实属不易。




▲学演《沙家浜》剧照:第四场《智斗》




随着演出的增加,我们学演样板戏的名声越来越大,凡是有集会、活动的单位,一般都会邀请我们去演出,我们的演出团体也有了一个正式名称“盛泽镇第二小学小红花现代京剧演出队”。为了使得我们的排演精力更加集中,我们放弃了《深山问苦》的排演,全力以赴排演《沙家浜》,先排演了《沙家浜》的第一场至第六场。这期间又一次面临添置服装道具而没有经费的窘境,但我们的演出队始终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自力更生想方设法添置服装道具,新四军战士演出服是老师到镇上的装卸社买了包装用的粗棉布洗干净后染成灰色,然后由会裁剪衣服的老师裁剪好,家有缝纫机的老师帮助缝纫,有的老师家没有缝纫机就用手工缝制,新四军战士的红袖章是用先前红卫兵袖章反过来写上“新四军”三个大字。还有的服装是到丝织厂要点丝绸边角料拼接做成的。总之,所有的服装和道具,都凝聚了全校师生的智慧和辛勤劳动,我们演出队的同学对此都倍加珍惜。




▲学演《沙家浜》剧照:第五场《坚持》




正当我们演出队的排练、演出越来越红火的时候,我们演出队扮演郭建光的同学考取了苏州地区师范文艺连锡剧班(相当于现在的戏剧学校),这在当时也是很令人羡慕的,因为那个时候学生中学毕业后基本都要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能考上戏校等于不用上山下乡,而且毕业后就成干部了。主要演员离开了,演出队面临着中断排演的困境。学校领导和唐老师找到我,要我接过郭建光的演出任务。我原先在戏里饰演新四军伤病员小王的,接演郭建光虽有难度,但面对学校和老师的信任,我毅然接受了任务。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每天准时赶到镇上的业余京剧团,在琴师的帮助下学唱段,在唐老师的指导下练身段和台步。不出一个多月,我基本掌握了郭建光的全部唱段和演出动作。就这样,我们的演出队没有因为主要演员的调走而中断排演。我们的排练也越来越正规,同学们都自觉地进行练功、吊嗓,大家都以自己是演出队的一员而感自豪。排演的场次也越来越多,到1971年我们已经能排演全本《沙家浜》,一般盛泽镇上有什么大型活动,都会邀请我们“小红花”演出队前去演出,而且我们的演出范围不再仅仅盛泽镇,附近的公社和镇也常常邀请我们去演出。


6.学演《沙家浜》剧照之六:第八场《奔袭》1_副本.jpg7.学演《沙家浜》剧照之七:第八场《奔袭》2_副本.jpg

▲学演《沙家浜》剧照:第八场《奔袭》





1972年底,“小红花”演出队的大多数成员都要小学毕业了,为了留住两年多来我们排练、演出的成果,老师请来了摄影师,为我们拍摄了一套剧照,正是这套异常珍贵的剧照成了我们永久的记忆。



▲当年《沙家浜》剧组指导教师唐幼良老师在八十高龄时演唱京剧《沙家浜》选段



说句心里话,我们要衷心感谢恩师唐幼良老师,正是他将我们这些对京剧一窍不通的小娃娃,教成能演现代京剧的小演员。也要感谢盛泽第二小学,正是学校给我们创造了这样一个健康向上的发展平台,让我们有机会真正了解、学习并喜欢上了国粹京剧。在后来的岁月里,我欣赏京剧的爱好就是得益于那些曾经演出过的革命样板戏。在学演样板戏的那几年,经过老师们数年如一日的教导,使我们不但能演样板戏,还在很多方面得到了发展。我们学会了字正腔圆地用普通话朗读课文,直到现在我这个年过近六十的南方人现在也还能够讲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现今我能在电脑前、手机上毫不吃力地用汉语拼音熟练地操作键盘;当然更让我懂得了国粹京剧艺术高雅精致的艺术境界和传统文化的力量。







11.姑苏晚报报道《飞翔音乐戏曲演唱会》的消息.jpg

▲姑苏晚报报道《飞翔音乐戏曲演唱会》的消息



近年来,文学戏剧艺术的春天再一次降临中国大地。我总是满怀热情地通过剧院、电视、网络去观看各种正宗京戏,也了解了更多的京剧常识和诸多京剧艺术流派。单就这一点来说,当年样板戏的普及是功不可没的!




9.《岁月留痕——盛泽老照片》一书的封面_副本.jpg

《岁月留痕——盛泽老照片》一书的封面

10.被收录《岁月留痕——盛泽老照片》的《沙家浜》剧照.jpg

被收录《岁月留痕——盛泽老照片》的《沙家浜》剧照



2016年夏天,一本名为《岁月留痕——盛泽老照片》出版发行。有朋友告诉我,里面收入了我们当年演《沙家浜》的一张剧照,颇感欣慰。当年演样板戏的小学生,今天也算“青史留名”了,哈哈!感谢盛泽镇党委党政办的同志们,为盛泽人民做了一件大好事。留住记忆,为的是继承宝贵的传统,展望未来,为的是创造美好的明天。


当年学演《沙家浜》,今日又唱《问叔叔》,不同的时代有其各自的经典。时代在变迁,精神永传承。物质享受得到的刺激是暂时和有限的,而精神追求所得的快乐是永久和无限的。



作者简介:



作者 吴粮钢_副本1.jpg


吴粮钢,出生于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1982年1月毕业于江苏师范学院(苏州大学前身)数学系,中学数学高级教师,长期从事高中数学教学,现任吴江盛泽中学青年教师指导委员会副主任。近来业余时间喜欢根据历史老照片写些回忆文章。



本文编辑:吴英

图片来源:吴粮钢

d3hfZm10PWdpZg==


稿
aHR0cHM6Ly9tbWJpei5xbG9nby5jbi9tbWJpel9w


我知道,你很有故事,我知道,你也有文采,我知道,你也偷偷的喜欢吴江通。那么大胆和我们表白吧!要知道,吴江通更喜欢你!你的表白,可以是感悟生活,体会人生,也可以是寻找乡愁,记忆历史!文笔不重要,真实真心就好。自行配图,特别欢迎。文末请附作者简介百把字,另附近影一张。一旦录用,奉上稿酬,虽不高,意很诚,还有你可能喜欢的地情书哦!


请发送至投稿邮箱

szwjdaj@163.com (记得注明姓名联系方式如已在其他媒体发表,敬请说明。)


吴江通会给你一个原创平台,让你展现自己,让更多的人了解你!


aHR0cHM6Ly9tbWJpei5xbG9nby5jbi9tbWJpei9j

按下方二维码识别 关注更多吴江地情 

(微信ID:SZWJDAJ )

aHR0cHM6Ly9tbWJpei5xbG9nby5jbi9tbWJpel9q


点击查看精彩推荐文章

1走近非遗传承人--青云木梳制作的坚守者

2、八坼有座奇特的四角桥

3、同里民信局手递封与南园茶社的由来

4、吴江古桥记忆多

5、一张神奇的药方让我弟弟转危为安

求点赞?!转发更感谢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