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雪巷河埠

◆ 雪巷船坊柱
传说元朝末年,沈万三母子从浙江南浔逃难到雪巷村来定居,母子俩先是在港西陈家帮工,沈万三做放牛娃,沈母当佣人。母子俩起早摸黑干活,日子过得很是艰辛。一天,沈万三到北边白蚬湖畔去放牛,看见前面有一只野鸭在叫,仿佛是在跟沈万三打招呼。沈万三觉得很好奇,就追起野鸭来。追到一个坟坑头,野鸭突然间不见了。沈万三找寻时,见到坟坑头有一个洞,往里一瞧,里面全是白花花的银子。到了晚上,沈万三将白天所见之事告诉了母亲。随后,母子俩去湖边把银子全部背了回来。翌日上午,港西陈东家见沈万三母子不来干活,就跑来港东找。到了沈家门前,只见房门紧闭,往门缝里一眯,只见屋里全是银子,沈家母子正在忙着清点。陈东家知道沈家发了大财,就找了媒人来提亲,把自己女儿嫁给了沈万三,从此以后,沈万三买田地,盖房子,做生意……当年,沈万三在雪巷建有大小房屋几百间,宅屋沿河是长长的石驳岸、宽宽的瓦船坊和高高的大围墙,门口则立着两只威严的石狮子,宅后建有一个大花园,园内池塘、假山、石舫、九曲桥应有尽有,亭台楼阁样样俱全。后来,沈万三为扩展生意,去了周庄。

◆ 沈万三塑像
当地有关沈万三的传说固然不可全信,但沈氏乃雪巷望族,却是不容置疑的事实,至今留存的遗迹足以说明历史上的雪巷确实辉煌过。在沈氏家族中,曾经人才辈出。生于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卒于咸丰三年(1853)的沈懋德,字翠岭,好交文友,喜藏书籍,尤多刊刻历代遗书。他历时二十寒暑,先后校订刊刻张潮、杨复吉所辑《昭代丛书》四百种以及王鸣盛《蛾米编》、吴翌凤《国朝文徵》、朱洊《古文汇钞》等,计达数千卷。后又收罗沈惟鐈、林则徐的有关绪论,续辑丛书一百余种,成为当时文坛上的一大盛事。至今,雪巷沈氏后裔还藏有《昭代丛书》的遗存木刻本。

◆ 清光绪《吴江县续志》载沈懋德

◆ 清光绪《吴江县续志》载沈懋德宅庆善堂
沈塘是雪巷的又一位知名人物,他生于清同治四年(1865),卒于民国10年(1921)。沈塘幼时即好画,每于墙壁及几案上随物画形,光绪十五年(1889)春,他受业于著名画家陆恢门下,后参与陆恢总负责的《补绘承华事略图》,深得吴大瀓、张之洞等名臣文士的器重。民国3年,沈塘偕李平书游日本,日人争留为师,他谢归苏州。回苏后,他初与陆恢同居桃花坞,后移家旧学前大新巷,重理笔墨,四方以缣素求画者不绝于门。

◆ 沈塘山水册页
另可佐证雪巷沈氏乃望族大户的是2012年2月,在河道清淤中,浜口靠沈氏大屋驳岸一侧发现了6门古炮,此前,1957年在沈氏大屋废墟的瓦砾堆中也曾发现2门古炮,总共有8门古炮。据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1955年第1期《近代史资料》收录的同里王姓署名“知非”所撰《吴江庚辛纪事》日记中载:庚申(1860)五月十六日黎明,长发(指太平军)三四百人,至王家木桥,乡民溃散,团勇、圩勇打仗开枪……三鼓,借得雪巷沈仲廉处济勇百名,炮八座……”可见,当时的雪巷沈氏建有保卫家园的武装,不仅有“济勇”百名,还有大炮8门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