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05月02日 星期四
数字方志馆搜索:
不一样的零食——炒米粉
沈谦

“吴江通”连续六年位居全国同行前列。

您的关注,我的动力!




甜甜的炒米粉是我童年最爱的零食。




有意识以来,能吃上炒米粉是因为我堂姐,我堂姐在青云上初中,大概因为课业紧张,晚自习回寝室后容易肚子饿,作为宠爱孙女的奶奶自然开动脑筋,做了炒米粉作为堂姐的夜宵。而我作为小孙女,怎能少的了我的份呢,只是我那时候还小,无需夜宵,这炒米粉就成了我难忘的零嘴了。



炒米粉



炒米粉的做法很简单,一般用洗干净的早稻米阴干,奶奶却觉得晚稻米口感好,是不错的原材料,再加入适量的糯米粉。把灶头里的火烧得正合适,烧太旺,米容易炒焦,等黑黢黢的大锅子散发出灼人的热气,快速地将米倒入锅中翻炒,翻炒过程中,稻米的香气一直萦绕在厨房里,等到米粒变得微黄,翻动米粒时发出沙沙的声音,好像翻炒沙子般流畅没有阻滞,那么就可以出锅了。如果你不怕烫可以马上就放到小石磨上碾磨,但是最好还是放凉再磨,将炒香的米粒磨成粉末,炒米粉的最主要工序也就完成了。这仅是基础版炒米粉。奶奶觉得这样的炒米粉缺乏灵魂,营养也不够丰富,于是将当年收成不多的芝麻也炒香磨成粉末掺在米粉中,再放入适量白砂糖,其实就是我们常吃的家庭自制版黑芝麻糊。这样的炒米粉,泛着点油光,冲泡后吃起来格外滑腻。


炒大米


用石磨磨粉


炒米粉中加入黑芝麻



奶奶往往要做十几斤这样的炒米粉,然后用饼干罐头密封起来。随着时代的进步,也为了携带方便及防潮,奶奶直接分装在几个干净的白色塑料袋里,每次吃时打开即可,盛出来以后就打个结,吃完一袋再拆一袋。当然,炒米粉因为缺少水分,摆放的时间较一般食品长,但却不能放到春天,天气一暖和,就容易生虫子。是以美味还是尽早享用。


炒米粉



我自己实践的吃炒米粉方法分为干吃和湿吃。干吃操作简单,用调羹挖一勺塞入口中,然而干吃炒米粉得专心致志,你想一边吃炒米粉一边说话,那是万万不可的。一旦讲话,使得炒米粉被讲话的呼气带出嘴巴,然后喷得到处都是。即使你忍住了讲话、打喷嚏、大笑的冲动,你还得再忍耐一会,小心不要因为吃得过快而被噎到,毕竟都是干粉,得靠自己的唾液来湿润咽下,聪明的干吃炒米粉方法就是准备水或者饮料,吃一口喝一口水,不然吃苦头的还是自己。干嚼炒米粉有它独特的风味,干香醇厚,鼓囊的腮帮子里全是米香、芝麻香,回味无穷。湿吃适合老人和小娃娃,在碗中乘上适量的炒米粉,然后用开水冲泡,根据自己口感喜好控制水量,想吃的稀就多加水,饿了想快速顶饱就少加水,迅速搅拌成糊状,用调羹舀上一勺,稻米混合芝麻的香气还有微甜的口感,算是早饭的享受了。


冲泡后的炒米粉



炒米粉可能是伴随吴江人一生的食品,也曾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孩子们重要的辅食。用奶奶的话说,小孩子饿得嗷嗷叫时,在灶上快速搅一碗炒米粉,喂入小孩嘴中,马上就能止住孩子的哭声,小孩子吮吸吃得欢快,没一会,小半碗炒米粉就见了底。小孩子也因为吃得饱饱的,开始咯咯笑。孩童时期的口味伴随人的一生,大家常说的家乡的味道其实大部分都是年幼时候尝到的滋味。也许在年少青春时,你会被外面各种辛辣刺激的味道所吸引,但是我相信,到了一定岁数,还是会回归到最初的味道。也许是你在感冒没有胃口的时候,莫名想起了它,然后开始翻箱倒柜,满足一下自己突然返璞归真的口感,温润的滋味抚平了干涩的喉咙。比如现在的我,在医生说只能吃流质食品的时候,不想吃汤面、稀饭,只想拌一碗稀薄的炒米粉。


农村的灶头


搅拌后较浓稠炒米



人至暮年,伴随着牙齿的脱落及口味的减退,稀奇的味道已经毫无吸引力,桌子上用夹子夹着的就是一大包炒米粉,从桌上散落的粉状及没有洗干净的勺子上也能看出,它已经是非常日常的加餐或者是早餐的替代品了。年轻的孙辈觉得这味道土鳖,但是于暮年的我们可能是离不开的老伙计了。也许吃着炒米粉,白发苍苍的我们能够回忆起自己幼年时候,在破旧的石磨边等奶奶芡好粉,可以偷吃一两搓。


加了黑芝麻冲泡好后的炒米粉



炒米粉,朴实的味道带起来特别的回忆,也是伴随一生的滋味。



END

喜欢这篇文章欢迎转发分享




◆ 责 编:沈   瑶

◆ 美 编:吴   英

◆ 审 核:王来刚

◆ 图 片:馆藏及网络


※※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稿


我知道,你很有故事,我知道,你也有文采,我知道,你也偷偷的喜欢吴江通。那么大胆和我们表白吧!要知道,吴江通更喜欢你!你的表白,可以是感悟生活,体会人生,也可以是寻找乡愁,记忆历史!文笔不重要,真实真心就好。自行配图,特别欢迎。一旦录用,奉上稿酬,虽不高,意很诚,还有你可能喜欢的地情书哦!

1、请发送至投稿邮箱

szwjdaj@163.com 


2、注明姓名和联系方式。如已在其他媒体发表,敬请说明(特别是已在其他微信公众号上推送,一律不录用)。照片请勿插入文中,请单独发送。


3、如第一次投稿,文末请附作者简介百把字,另附近影一张,谢谢!


由于来稿较多,自投稿之日起两个月内没有录用,作者可自行处置(同一作者单次投稿多篇除外)。


吴江通会给你一个原创平台,让你展现自己,让更多的人了解你!





按下方二维码识别 关注更多吴江地情 

(微信ID:SZWJDAJ )


点击查看精彩推荐文章

1吴江县芦墟镇业余文工团的人与往事

2、见证2500多年历史的平望韭溪

3、黄积云:从上海到陕甘宁

4、回忆观音弄小学

5、菱角,此味最江南

原创不容易,

请点“赞”“在看”鼓励哦??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