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04月27日 星期六
数字方志馆搜索:
团子飘香廿四夜
赵雪棣

“吴江通”致力于传播吴江地情文化,

您的关注,我的动力!






过了腊八就是年。也许出生在江南富庶之地,童年时虽然物质贫乏,但是白米白面还是能吃到的。农历腊月二十四,也就是俗称的“廿四夜”。这一天对于我们苏南水乡吴江来说意义非凡,家家都要做团子、吃团子,大概是期盼游子归来,团团圆圆的寓意吧。还有个意义就是以前农村人每到“廿四夜”要用团子来献灶,供奉“灶神爷”,祈盼来年风调雨顺。


做团子,过小年


“廿四团子廿八糕。”记得小时候,还不到腊月廿十,母亲就要为廿四团子廿八糕做准备。第一步就是淘米磨粉。母亲选择一个阳光较好的天气,用饭米篓淘洗配置好的糯米和粳米,比例多少我就不得而知了,只知道糯米要比粳米多。淘洗后放在阴凉处晾干。接下来也是我们姊妹最郁闷的事了。因为母亲要拖着我们到有石磨子的人家去人工磨粉。一般情况下,有石磨子的人家都是条件较好的人家,至少是住房比较宽敞的人家。因为石磨子磨粉需要一间很宽敞的客堂,才能施展得开。磨粉是一个至少需要两个大人配合完成的活,一人把磨,一人推杆。而且时间长、费力大。那时我们姊妹五个除大姐外,相差没几岁,小妹子够不着磨子的推杆,我们三个十几岁的姊妹都要一起去帮助母亲磨粉。母亲选择邻居家磨子有空的日子,下午从生产队歇工回家后,就拉着我们去磨粉。我们姊妹三个轮着干,两个人一起帮助母亲推磨杆。一人在边上休息一下再顶上其中一个,这样,两个多小时中三人都轮到过休息。磨粉活折腾得我又累又饿,心中默默期盼快点磨完,快点磨完。当时还体会不出母亲是最辛苦的人,干完田里活回家还要干家务活,反而还要埋怨母亲非要拉我一起磨粉。心中想的是,最好吃团子时有自己的份,磨粉时没有份。


人工磨粉


腊月廿四到了。生产队长也很人性化,干一上午活,下午妇女休息。于是母亲就在家开始做团子。


做团子


做团子是我最兴奋的时刻,因为这个时候既没有我的活,又能吃到自己最喜欢吃的飘着葱香、冒着热气的萝卜丝团子和鲜肉团子。那时候,我们一年到头难得吃到肉团子,父亲为了满足我们,硬着头皮趁早到屯村食品站买了一斤上好的精肉。


萝卜丝团子


鲜肉团子


做团子的活由母亲和两个姐姐负责了。农家灶屋里,大姐和母亲两人站在灶头边一个和米粉、一个做团子,二姐坐在灶膛的小板凳上聚精会神地烧火,那是一幅富有年味的水墨画。做团子也是一项需要讲点技术的活,特别是和米粉的时候,还要把握米粉的干湿度,否则做出来的团子不是硬就是软。还有烧火也很讲究,柴火用的是毛豆杆和稻草,火候要不旺也不温。不然,如果火候太旺团子会被蒸破。我们那里叫“蒸破团子”,像塌饼一般。既难看又黏牙。所以每次母亲在把一笼团子放下锅后,就不允许我们多说话,说多讲话团子会被蒸破的。这是吓唬我们还是真的有关联度,我也不得而知。


和米粉


做团子


蒸团子


也许,团子是否会蒸破,最关键的是粉团的质量。要做出香糯的团子,当然需要有韧性的面团。母亲在一个大脸盘内用双手使劲地把米粉揉成一团,然后几揉几捏,粉团便成了条形。她一遍一遍地揉,直到她感觉到粉团的柔性差不多才开始包馅做团子。包团子的时候,只见她在脸盆里掐一小块米粉,两手交替来回轻捏,成圆锥状后,加入馅料,再来回把口捏实,成椭圆状,使其外表光滑无缝,一个个白皙光亮的团子在母亲灵巧的手中魔术般形成了。


揉粉


半个多小时后,第一笼团子伴随着一股袅袅升起的白色热蒸气从铁锅中拿出。只见一个个排列整齐、高高隆起、圆润光亮的团子晶莹剔透,看着就让人垂涎三尺。但是,这个时候还不能吃。母亲说,第一碗要放在灶山上,还要点上一根蜡烛和三支香,这叫“送灶”,用来供奉灶神爷。难怪我曾经在一户有文化的邻居家灶台上看到过“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听母亲讲,传说灶神爷在腊月廿五要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家人一年的功过,做个“年终总结”。所以,前一天这家人要烧香“送灶”,一家老少朝他跪拜叩头,求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为了让灶神爷汇报的时候不说漏嘴,就做糯米团子,加上饴糖供他,来封住他的嘴。


新鲜出锅的团子


做好的团子从外面看起来,都是一样的白糯米皮子,但是内里的馅儿却各有不同。家境不好的人家,甜馅多用煮熟的山芋以及夏天收好的红赤豆。咸馅,是用自家种的萝卜刨成丝和葱油相拌。家境好的人家,甜馅是豆沙、芝麻馅,咸的是荠菜鲜肉。还有就是从团子上的红戳印记上也可认出团子是大户人家还是普通人家的。大户人家团子上的红戳印记是圆形或半圆型的篆刻“福”字或“喜”字。普通人家的红戳印记没有任何标识,最简单的用两双筷子放在一起,在团子上点一下。一来起到点缀作用,二来可以分清团子是甜的还是咸的。


口味多样的团子


给团子盖印章


我小时候吃到的,大多是山芋馅和萝卜丝馅的团子,可见那时候的人家普遍家境贫寒。但是,到了廿四夜,再穷的人家也要做团子吃。乡下小屋上的烟囱,缕缕青烟从下午开始一直要冒到傍晚。夹带着青葱萝卜丝的阵阵香味一直要飘到糖匾里的团子没了热气才慢慢消失。


廿四夜团子


现在,乡下都用煤气灶或电磁炉了,没了灶头,团子飘香的廿四夜这道美丽的农家景致也看不到了。偶尔有人家做几个,也是象征性地用电饭煲蒸一下,省去了劳累麻烦,不过年味也淡了很多。


团子飘香  





#过小年
迎新年#


END

喜欢这篇文章欢迎转发分享




◆ 责 编:沈  瑶

◆ 美 编:吴  英

◆ 审 核:王来刚

◆ 图 片:馆藏及网络


※※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稿


我知道,你很有故事,我知道,你也有文采,我知道,你也偷偷的喜欢吴江通。那么大胆和我们表白吧!要知道,吴江通更喜欢你!你的表白,可以是感悟生活,体会人生,也可以是寻找乡愁,记忆历史!文笔不重要,真实真心就好。自行配图,特别欢迎。一旦录用,奉上稿酬,虽不高,意很诚,还有你可能喜欢的地情书哦!

1、请发送至投稿邮箱

szwjdaj@163.com 


2、注明姓名和联系方式。如已在其他媒体发表,敬请说明(特别是已在其他微信公众号上推送,一律不录用)。照片请勿插入文中,请单独发送。


3、如第一次投稿,文末请附作者简介百把字,另附近影一张,谢谢!


由于来稿较多,自投稿之日起两个月内没有录用,作者可自行处置(同一作者单次投稿多篇除外)。


吴江通会给你一个原创平台,让你展现自己,让更多的人了解你!





按下方二维码识别 关注更多吴江地情 

(微信ID:SZWJDAJ )


点击查看精彩推荐文章

1“吴江”情缘

2、一个家庭的燃料变迁史

3、老骥伏枥 修志不已——金家坝社区退休老师屠振雷散记

4、造房子

5、禊湖义士 海上名儒

原创不容易,

请点“赞”“在看”鼓励哦??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