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05月02日 星期四
数字方志馆搜索:
江南农妇北京行——纪念母亲赴京五十周年
陈炳根

“吴江通”连续六年位居全国同行前列。

您的关注,我的动力!


在京的江南农妇成百上千,无从统计。她们都是因子女发迹,定居北京。像我这样的孤身一人,居无定所,来京短期培训的“北漂一族”,凭着孝心,借助北京师傅的热心,还有多位友人的帮助,再加上老家芦墟、上海、北京三地联动,促成了母亲独自一人乘火车来到北京。在京三月,我陪母亲五一节去北京动物园,看美国麝牛;陪母亲走亲戚,乘国内第一条地铁;陪母亲游故宫、颐和园,看皇上如何生活;陪母亲逛王府井大街,看天下第一商业街的繁华……





我的母亲是个地道的江南农妇。大字不识一个。身材不高,体质孱弱。一年到头,头上戴着一块打了个活结的白毛巾,穿着大襟衣服,腰里拴着一块蓝色围巾。早起晚睡,勤劳之至,难以评说。农活拔秧、插秧、耥苗、耘苗、挑担送粪、踏泥掼坯、摇船摆渡……样样都干,家里针线,缝衣、做鞋,更是行家里手。烧菜做饭,又是一把好手。


▲太浦河建设现场


1958年,我父亲被派往太浦河工地,挖泥挑泥。由于劳累过度,父亲病倒了,只好回家养病。那时候没钱医治,再加上吃不饱,1961年1月,父亲就去世了。那时正是我们国家三年困难时期,我在吴江中学读高一,家中失去了父亲这一顶梁柱,哥姐又早就成家另过,只有母亲带着我和年幼的弟妹、年迈的祖母,生活十分困难。但母亲从来不说要我放弃学业回家种田的事,她默默扛起了家庭的重担。


1963年经过高考,我被哈尔滨工业大学录取。当年哈工大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当把考取大学这一喜讯告诉母亲时,她正在田里耘苗,高兴得热泪盈眶,满手污泥,不知所措。那时她逢人便说,我儿子考上哈“罗”滨大学。好多没文化的南方老人不会发“尔”音,我母亲也是这样。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学校不上课,老师学生都去参加运动了。1967年6、7月份,全国武斗加剧。老家苏州、上海一带也有武斗,母亲知道这情况后,就叫我哥发电报,催我回来。我哥没有发,她就叫我姐夫发。我接到母病速归的电报后,借钱买票。火车、汽车、轮船日夜兼程回到家。回家后姐夫告诉我,母亲没有病,主要怕你参加武斗。后局势稳定,接到学校“复课闹革命”的通知后才返校。


▲哈工大6314班毕业照


▲大专院校毕业生来我部锻炼期满分配合影留念(三〇九六部队学生四连,1970年3月6日摄)


1968年终于盼来了大学毕业,虽然推迟了几个月,但大家都很高兴,毕业了可以工作,就有工资了。哈工大是国防科委所属院校,根据政审,我被分配到国防科委,具体单位未定,要先到部队农场劳动锻炼,再进行第二次分配。那年我们哈工大分到国防科委的毕业生共100多人,都到黑龙江省富裕县富海3096部队农场劳动锻炼。1970年1月第二次分配,我和40多位哈工大同学被分配到陕西省地处秦岭的凤县、隶属国防科委的研究所。1971年根据本人意愿、所学专业,我确定去06所,确定后我就被派往北京进行专业培训。


也许因为老所关系,培训期间,研究室的师傅们待我们非常友好。他们尽可能把有关知识和技术传授给我们,经常带我们到北京市有关厂所学习考察。带我们参加北京市东城区区域计量站的活动。时间长了,师傅们了解我的家庭情况。知道我的母亲在农村很不容易,辛苦了一辈子。他们建议让我母亲来北京享享福。这倒是个好建议,但我觉得困难重重。怎么来?住哪里?吃什么?他们说住可以住招待所。吃饭的有关票他们提供。来回的路费可以按探亲报销。我觉得这意见挺好!


▲上世纪70年代的火车站


但是真的做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房子找了招待所多次,都没有空房。我们同在12所培训的学员告诉我,有几个学员回山沟了,有的房间只剩一个人。合并一下,就可腾出一间房。最后我要到了一间,房子问题解决了。于是我又向招待所借了一个煤炉,买了厨房用具和一些生活用品,向师傅们要了会用到的票证。准备妥当后,我马上与家里联系,家里决定由我哥陪同母亲先到上海,再送上海坐火车到北京。我委托在上海的老同学买火车票,同学买了车票后就打电报我日期、车次、车厢。后来也是这个同学接到我母亲,领着她上了火车。最后我在北京火车站准时接到了母亲,那时她在站台上等着,精神很好。她告诉我,一路上坐在她旁边的小女孩很好,很照顾她,一路上她也没有买饭吃,只是吃自带的糕点。我的母亲就是如此节约!


▲上世纪70年代的北京


母亲到北京是1972年4月底。正是春光明媚、春意盎然,是旅游的好季节。加上五一劳动节快到了,城市装扮得分外妖娆。到处是百花盛开,鲜花怒放!整个北京城成了花的海洋!母亲从来没有见到过如此壮观的景象,高兴得不得了,不知说什么好!


▲北京动物园


▲麝牛


5月1日是劳动节,整个北京城热闹非凡。我和同乡姚根金事先商定,我带母亲和他们一家,去北京动物园参观。当年北京动物园可能是国内最大的,各种动物品种也是最多的,劳动节那天人山人海。不少人是冲美国总统尼克松1972年访华的时候赠送的一对美国麝牛来的,都想一睹其风采!我母亲从来没有去过动物园,更没有见过那么多动物,看得她眼花缭乱、目不睱接! 


▲北京第一条地铁


▲北京地铁乘车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我母亲一个同村的堂姐,听说我母亲要去北京,就托我母亲捎一些家乡特产给她女儿,她女儿在北京解放军政治学院当护士,人称大阿姝,也是我小学同学。那时候我和母亲住在东直门外,他们在长安街西面,去要穿过整个北京城。那时正好北京第一条、也是我国第一条地铁开通。我们便决定坐地铁去找大阿姝。上了地铁,我母亲非常高兴,东摸摸,西看看,不大一会儿就到了。大阿姝的爱人也是军人,有两个小孩。一家人住房很宽敞,他们热情招待我们,还邀我母亲住了2、3天。期间,大阿妹还带我母亲到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检查了身体。


▲北京天安门留影


时间长了,我母亲逐渐适应了。平时买菜虽然语言不通,但比比划划也能买成功。煤炉就支在房间外面的走廊上。每个星期天我都带母亲到城里,不是游览就是逛街。为此我买了月票,这样省钱。


我陪母亲先后到故宫和颐和园游览。游故宫母亲最高兴,因为这是皇帝住的地方。平时在家听说皇帝的故事很多,这次亲自来到皇帝住的地方,心情非常激动!故宫雄伟壮丽,气势恢弘。太和殿中的龙椅,如纯金打造。权威象征,尽显皇帝威势。它由紫檀木、金丝楠木构成。龙椅周围盘放13条金龙。真是金碧辉煌!母亲看得目瞪口呆!她看得很慢,很仔细。


▲颐和园留影


颐和园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设计手法,建造了湖光山色错落有致、富有江南特色的皇家园林。万寿山以佛香阁最为有名。我和母亲颐和园照片的背景就是万寿山佛香阁。昆明湖中17孔桥连接昆明湖东岸和南湖,长150米。像一条飘逸的白色绸带,所以又称玉带桥。在昆明湖中“摆渡”的是龙船。龙船高大,装饰华丽,能容纳几十人乘坐,以前是皇帝乘的。母亲乘坐时非常高兴,觉得我们老家摇的摆渡船实在太小了,想不到这儿有这么大“摆渡”船!


王府井大街是北京最大的商业街,以前被称为天下第一商业街。各种商店比邻相接,各种商品琳琅满目。王府井百货大楼是最大的商场。我带着母亲一边逛一边看,看得眼花缭乱。母亲还排队抢购了“的确良”衬衣,准备送给我妹妹,还买了不少北京糖果,准备老家分发。


▲上世纪六七十年北京到上海的火车票


一晃母亲在北京3个月了。母亲总放心不下,想回家!于是我给母亲买了火车票,把母亲送上车。电报告知我上海的老同学,叫他在上海接站。岂料,母亲到了上海,下了火车,自行到长途汽车站买了到芦墟的汽车票回家了。因为当时上海北站离长途汽车站非常近,最多三四十米,母亲认识。这下把我老同学急坏了……还好,有惊无险!


母亲回到老家熟人多。碰到熟人就会说起北京,北京如何大,如何闹猛。北京有地下火车,地下火车怎么样。说到皇宫更是兴高采烈、滔滔不绝……





END

喜欢这篇文章欢迎转发分享

◆ 责 编:朱梦亭

◆ 美 编:朱宇婷

◆ 审 核:王来刚

◆ 图 片:陈炳根、馆藏及网络


※※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稿


我知道,你很有故事,我知道,你也有文采,我知道,你也偷偷的喜欢吴江通。那么大胆和我们表白吧!要知道,吴江通更喜欢你!你的表白,可以是感悟生活,体会人生,也可以是寻找乡愁,记忆历史!文笔不重要,真实真心就好。自行配图,特别欢迎。一旦录用,奉上稿酬,虽不高,意很诚,还有你可能喜欢的地情书哦!

1、请发送至投稿邮箱

szwjdaj@163.com 


2、注明姓名和联系方式。如已在其他媒体发表,敬请说明(特别是已在其他微信公众号上推送,一律不录用)。照片请勿插入文中,请单独发送。


3、如第一次投稿,文末请附作者简介百把字,另附近影一张,谢谢!


由于来稿较多,自投稿之日起两个月内没有录用,作者可自行处置(同一作者单次投稿多篇除外)。


吴江通会给你一个原创平台,让你展现自己,让更多的人了解你!





按下方二维码识别 关注更多吴江地情 

(微信ID:SZWJDAJ )





点击查看精彩推荐文章

1年少时光的一点记忆

2、好一座迷你的大运河纤桥

3、《唐代名人与平望》

4、同里船坊

5、元荡的水元荡的桥

原创不容易,

请点“赞”“在看”鼓励哦??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