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十年(1860)二月,太平军由广德泗安进犯杭州,四月十三日苏州又沦陷,二十五日吴江失守,费氏兄弟带着母亲姐姐和外甥费树萱到同里避难。看着一家人骨肉无恙,呢呢作慰,但想到吴江的故庐摧毁,生计荡然,辄又相对唏嘘。笔者曾珍藏清末乌金拓本长卷,是嘉兴名士沈景修所书《费太夫人行状》,也记录了避难的经过。
由于太平军继续南下东进,他们与黎里邱曾诒的侄子李星槎又逃到黎里邱家避难。费延釐等住邱氏铺房内,李星槎居住在邱彭寿处。黎里避难期间,友人柳松琴病故,费延釐特去探吊,期间与俞岳(费延庆的岳父)、陶芑生等往来也多。
黎里邱彭寿山水画
太平军攻占黎里镇后,北厍大港相对太平,费氏兄弟与邱彭寿东避至大港柳氏“焦桐馆”,就住在柳兆薰的堂兄弟柳子屏(柳松琴子)家里。柳子屏是黎里东郊大港人(柳松琴之子),他曾授经黎里镇周氏“红蕉馆”,与黎里冯经、张文璇为兄弟交。三试南闱弗登,更加敦行力学,所著《食古斋文诗录》,费延釐曾为之序。
《食古斋文诗录》中的柳子屏《祭费吉甫文》
费延釐撰《柳君子屏家传》
可是祸不单行,就在此时,费延釐的原配不幸身亡。同时避难在柳子屏家里的盛泽文士李龄寿写了《慰费芸舫悼亡》诗,李龄寿还作了另一首长诗《焦桐馆中作,用东坡清虚堂韵,呈焦桐主人,并示费吉甫芸舫兄弟,时同避寇大港》,诗歌中可窥见当时几位文人落魄的样子和主人公的好客之情,诗文写道:“涂泥滑雨风卷沙,尘埃有客歌彭衙。相逢不禁破涕笑,短檠昨夜灯作花。焦桐主人丈人行,握手怜我今无家。出门已是丧家犬,得食犹羡栖林鸦。二三知己偶萍合,口吐奇语纷天葩……”
李龄寿诗集中关于费氏兄弟在大港避难的诗文
同治二年(1863),柳兆薰避难到上海。费延釐则在同里叶泽湖与同舟九人遇风被溺,八人被救出,一人遇难,费延釐正好在八人之中,柳兆薰在接到费延厘的信后这样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前程正未可量也”,柳兆薰邀费氏兄弟也到沪上避难,最后费延庆赴约。
柳兆薰之父、北厍胜溪柳树芳是柳亚子的高祖。他曾请人刻了一方“有福读书”的印章砥砺自己及其后代。柳树芳一生非常用功,后因病辍学,自认为一事无成。长子柳兆青又早逝,于是着力培养次子柳兆薰。柳兆薰为了不辜负父亲柳树芳的期望,在家中藏书及其富有的基础上,又从黎里邱氏亲家搬来大量书籍,广征博采,孜孜以求。同治初年,柳兆薰曾赴南京应试,但铩羽而归,便寄希望于儿子柳应墀。柳氏富甲一方,是“有福读书”之辈,加上费延釐、柳子屏及外家(黎里邱氏)均以书礼传家,决定到黎里拜费延釐为师。
同治三年(1864)七月二十四日,柳兆薰同柳子屏带着柳应墀同舟至黎里邱家,具贽敬若干元和朝卷等,作拜师之礼,费延釐热情招待了他们。之后柳应墀的文稿费延釐均一一认真过目修改,所以在《柳兆薰日记》中有许多记录,如:“八月十五雨,饭后,顺风到黎里,到时雨更大,下午到芸舫处,墀以文两篇呈政。”“文一篇,直笔改好,下一日,墀文,今日改过誊清,迟钝如此,虽有佳文,不足制胜,况乃本色乎?必须用功,或冀寸进。”“墀之文,改得极认真,真名师也。”可见费延釐在柳应墀身上着实花了不少的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