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07月27日 星期六
数字方志馆搜索:
沈全弟:我爱唱赞神歌
张金龙

“吴江通”致力于传播吴江地情文化,

您的关注,我的动力!


2024年5月20日,小满节气,夜幕降临之际,笔者慕名前往位于江陵街道联兴村的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沈氏堂门赞神歌”培训基地,持续六小时深度专访传承人沈全弟先生。沈先生及其弟子吉留英盛情款待,翔实阐释“同里赞神歌”的来龙去脉,并将收藏二十多年的有关珍贵报刊杂志、书籍、影像资料借给笔者鉴赏。诚然,笔者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伊始,即对赞神歌有所耳闻,近二十年来更是数十次实地观赏“同里赞神歌”,但专程拜访,实属第一次,受益匪浅!


▲ 2024年5月20日,张金龙深度专访沈全弟先生(吉留英 摄)


沈全弟,出生于1969年2月20日,自幼跟随父亲沈世仁学唱赞神歌。能够吸收前代精华,更擅长再创作,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使得作品在观众中产生了强烈共鸣。这里集锦一下沈全弟部分职务和荣誉称号——

沈氏堂门赞神歌第十一代传承人

中国非遗江南网船会莲泗荡旅游风景区副秘书长

苏州市吴江区沈氏堂门赞歌戏曲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

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同里赞神歌传承人

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吴江区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

苏州市吴江区吴越传统技艺推广协会理事


▲2024年4月28日,沈全弟应邀出席吴江区文联会议(沈全弟 提供)


吴江赞神歌的来源

吴地赞神歌,是中国民间祭祀各类神明的赞歌,广泛流行在吴方言地带,是吴歌的一个重要分支,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大致可以分为“岸上派”(本土派)与“水上派”(网船派)两大流派。解放前,“岸上派”多以私塾先生、道士和农村小知识分子为神歌先生;“水上派”多以渔民为神歌先生。作为中国巫文化在后世嬗变中所形成的一个支脉,它以各种庙会、民间赕佛(渔民俗称“赕老爷”)、四时八节开展的民间文艺及宗教活动为主要形式。古代频繁的自然灾害给地方百姓带来深重灾难,通过对所信仰神灵的崇拜仪式,企图借助神力祈福消难,寻求神灵庇护。这也逐渐成为了科学尚未昌明时期的民众重要的精神寄托。其主张大多是宣扬劝人为善,扬善惩恶。


▲ 同里赞神歌(张金龙提供)


话说“吴江神歌”,《鲈香深处是吾家》(俞前著,上海文艺出版社2021年12月第一版)一书第十章“民间文学”有推介:“吴江神歌,也称‘赞神歌’,又名扬歌,是民间信仰文化中祭祀各类神明的赞颂之歌,是吴江一种古老而特殊的民间仪式歌谣。”“神歌传唱人。吴江的神歌队伍很多,活跃在神歌的舞台上。水上派现还活跃在吴江,典型代表队有同里沈氏堂门公子社……岸上派现已濒临消亡,有唱本流传。代表人物有芦墟中医名家张琪荪,现儿子张舫澜和孙子张缮。”《中国·芦墟山歌集》(2004年)以及《中国·芦墟山歌续集》(2014年)也都相继提及沈氏堂门公子社。同里沈氏堂门公子社赞神歌隶属于“水上派”,在神灵信仰、演唱仪式和表演程式上均保留了自身特色。


▲ 沈氏堂门公子社(张金龙提供)


同里镇西南面有个小渔村,虽然早已不再是当年家家户户打渔为生,但由于村里土地资源有限,仍有近一半村民住在船上。2013年开始,曾经的自然村变成了小社区,并有了一个富有诗情画意的名字——富渔社区。作为土生土长的村民,富渔社区党总支原书记沈全春(沈全弟胞弟)曾感叹说:富渔村是一个典型的小渔村,几乎所有村民都曾经以打渔为生,属于富渔社区就有三个外荡——南星湖、清水荡、荷花荡。沈全弟曾因地制宜创作反腐廉政主题歌曲《清清荷花漾》,2020年5月吴江区纪委《清风鲈乡》有过专门报道。




▲  2014年4月14日,《吴江日报》专题报道《同里富渔庙会赞神歌祈平安》、沈全弟创作并出演的《清清荷花漾》剧照(沈全弟 提供)


“帝君恩谕无双地,沈氏嫡传第一家”


沈氏堂门公子社屋内金碧辉煌,立柱镌刻有如上的乾隆帝赐联。据载,赞神歌始于隋唐年间。早期就有《太湖神歌》的记录:“白露溥兮西风高,碧波万里兮翻洪涛。莫言天下至柔者,载舟覆舟皆我曹”(引自《吴歌精华》,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吴地神歌则是吴歌的重要一脉。沈氏堂门赞神歌保持着吴地神歌的原生态样式,具有鲜明的地方性特征;饱含着渔民们美好的精神慰藉。明洪武元年(1368),沈万四创建了由皇帝御封的“沈氏堂门”,后因其兄沈万三被发配云南,沈万四为保住沈家香火,率先做起领头人,开始在苏州城隍庙祈福保平安。明朝败落,沈家后人为反清,从同里与周庄交界处的金家坝雪巷村逃亡至同里镇南叶泽湖,从此做起了渔民,以船为家,水上漂泊。




▲参加吴江区非遗活动(沈全弟提供)、沈全弟在表演同里赞神歌(李坚强 摄)


中国民俗学会会员张舫澜先生介绍过:“每逢初一、月半、节日,庞山湖地区的渔民全要邀请神歌班演唱。每年有一个庙会,正月二十开印、十二月二十封印(休息)。平日里老人做寿,小孩生日、满月、结婚、祭祖也要唱赞神歌”。同里沈氏堂门公子社神歌班属于家族传唱,发端于明末清初,至乾隆年间有“神歌王”之称的沈福师发扬光大,至今已有十一代的神歌演唱史;作为明清时期吴地神歌的一个乐种,为我们今天研究古代神歌提供了活标本。




▲ 2010年12月30日,《吴江日报·人文吴江》刊有张建林先生《庞山湖观庙会》、2016年9月18日,《吴江日报》专题报道《庞山湖中秋庙会举行》(沈全弟 提供)


传说在乾隆十六年(1751)正月。乾隆帝下江南路过平望镇。当时的“神歌王”沈福师为了祈求神灵保佑自己多捕捉到鱼,便和妻子在渔船上即兴发挥高唱神歌,正巧被路经此地的乾隆帝听到,觉得十分有趣,加封为“沈氏堂门第一家”。原吴县车坊“共兴大爷班”班主陈长根就曾唱出过乾隆皇帝赐封沈福师的神歌。咸丰三年(1853),沈家后人参加网船会,称号改为“沈氏堂门公子社”。现可追溯、考证的数代传承人姓名如下:沈玉祥(沈全弟高祖,约在清道光、咸丰年间,曾参加嘉兴网船会);沈洪高(沈全弟曾祖,约在咸丰、同治年间);沈富财(沈全弟祖父,约在光绪、民国年间);沈世仁(沈全弟父亲,小名阿大,民国至当代);沈全弟(现任班主),及其门徒王雪珍、王玲凤、吉留英、梅华英、沈筱琴、赵玉华、江仙丽、杜晴芳、周壮丽、李文军、吕苗茜、吴烨、沈卿(沈全弟千金,毕业于苏州大学艺术学院)等等。


▲ 2012年6月4日,《吴江日报》专题报道《吴江非遗后继有人 同里宣卷、赞神歌传承人收徒》(张金龙 提供)


“文革”期间,叶泽湖附近的“沈氏堂门公子社”祠堂遗迹以及在清末民初移建同里古运河边的新祠堂,同时被毁。后于2010年在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庞山湖畔重建。2010年,吴江市人民政府公布,同里赞神歌为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苏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 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沈氏堂门赞神歌”培训基地(张金龙 提供)


“庞山湖水波潆万户,沈氏堂门光耀千秋”

▲黎里古镇乡贤文化研究会会长查文荣先生特地创作的《庞山湖雅集图》,巨型原稿高悬于沈氏堂门公子社赞神歌培训基地内堂(查文荣 提供)


时任吴江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陈志强先生上述题词,被镌刻在“沈氏堂门公子社”祠堂前面两大立柱上。作为苏州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俗项目之一,同里赞神歌如今大体以庞山湖(同里湖、叶泽湖)为中心,松陵、芦墟、北厍、莘塔、金家坝、黎里、平望等为主要流传区,辐射至上海青浦朱家角、商榻、金泽,昆山周庄、锦溪,浙江嘉善大舜、陶庄,嘉兴王江泾莲泗荡、湖州石淙、章家坝,苏州上方山、北雪泾等地。




▲ 2013年5月21日,《吴江日报》专题报道《同里赞神歌唱响浙江网船会》 、2024年5月30日,在沈氏堂门公子社赞神歌培训基地举行端午节文艺演出(沈全弟 提供)


同里赞神歌是对神灵功绩的赞美,并借神力祈福消难。赞神歌信仰宽纳儒释道三教内外诸神。天神有玉皇、王母、元始天尊等;地神有苏州府城隍、土地、龙王、八仙等;河神主要是指三界河爷;俗神来源复杂,都是有重大贡献而被赋予神灵地位的人。赞神歌主要用于家族堂门祭祖及庙会祭祀。嫁娶、庆生、做寿、开业、乔迁、升学、升迁、晋级、康复等喜庆场合也会邀演。


▲ 2013年2月16日,《吴江日报》新闻报道《春节长假吴江旅游很“闹猛”》,沈全弟团队应邀在同里古镇舞龙表演(张金龙 提供)


同里“公子社”赞神歌的演唱仪式分为“一请”“二坐”“三供(贡)”“四赞”“五送”五个环节。在表演程式上,“公子社”赞神歌曲调古朴苍凉,每句以七字居多,由一人主唱,三四人合唱或响器伴奏;或根据场合及需要不用伴奏,由多人“和口”。整个演唱仪式除赞神可由门徒替代或合唱外,其他四个环节必须由神歌先生完成。


沈全弟主唱的神歌,已采录形成文字的神歌代表作品包括长篇《刘王神歌》(2000行)、《喝潮王神歌》(1500行);中篇《卖鱼娘子神歌》(600行)、《太姆神歌》(300行)、《十二亲伯神歌》(600行)、《唐陆相公神歌》(400行)以及仪式歌《请神》(200行)、《坐神》《送神》等等。另有《关帝神歌》《杨伯神歌》《仙鸟神歌》和数十首短篇神歌。沈全弟担任苏州市吴江区沈氏堂门赞歌戏曲文化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作为同里赞神歌的代表性传承人,不仅在技艺上继承了传统,还通过再创作和传授技艺,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沈全弟的神歌诸多作品中,《刘王神歌》和《喝潮王神歌》是鸿篇巨制,充分彰显出其内涵的丰富性和深刻度。




▲ 《刘王神歌》记录稿、《刘王神歌》整理稿(沈全弟 提供)


“活化石”公子社赞神歌内涵具有特殊性、神秘性、活态性、自娱性、教化性等特点。作为民间口语史诗的一种形式,神歌大多依仗神歌先生的记忆力以口头形式流传,原先并无书面文本,具有流动性、瞬间性的特质,神歌的故事体现了一定的结构模式,但内容并不固定。难能可贵的是,沈全弟先生能仅凭记忆传唱如此多的经典作品,并且在保留赞神歌原有优秀文化基础上推陈出新,谱写沈派神歌新篇章,甚至能够随机应变即兴“立地编”“立地变”。从2009年开始,他出版大量书籍,摄制电视纪录片。二十多年来“赞神歌”在长三角江浙沪一带演出的足迹纵深,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甚至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大学的教授、专家和学者前来开展文化交流和学习活动。例如:美国波士顿大学人类学魏乐博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吴科平博士,日本学者佐藤仁史、太田出,复旦大学郑土有教授,苏州市职业大学杨海滨、刘燕,南京音乐学院教授等都曾先后对其进行采访。《中央电视台》三套、江苏电视台、浙江电视台、苏州电视台、引力播、吴江电视台、《人民日报·海外版》《姑苏晚报》《苏州日报》《苏州杂志》《吴江日报》等国内众多媒体都对其多次跟进报道。



▲ 2013年5月16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新闻报道《刘王庙 水上庙会莲泗荡》,其中“各家的技艺”专辟同里赞神歌及其传承人沈全弟详述(沈全弟 提供)


同里赞神歌的传承


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通过了《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明确指出“文化多样化交流、革新和创作的源泉,对人类来讲,就像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命平衡那样必不可少”。


吴江区长期致力于山歌的活态保护与传承。2015年6月25—30日,2015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民歌、山歌展演活动在吴江举行。本次展演活动也为民歌、山歌搭建了展演展示、研讨交流的平台,带给观众一场高规格、高水准的原生态民歌山歌听觉盛宴。吴江以芦墟山歌(包含同里赞神歌)、太湖渔歌为代表,赢得好评。2006年国务院公布吴歌(芦墟山歌等)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 2012年10月30日,《姑苏晚报》报道《同里新增两名非遗传承人》,其中就有沈氏堂门同里赞神歌的介绍。张舫澜先生专门寄送当期报纸给沈全弟留存(沈全弟 提供)


同里赞神歌也走向周边地区。2013年春,沈全弟应邀参加浙江嘉兴莲泗荡网船会,并接受电视台专访,《人民日报·海外版》有专版。2015年沈氏堂门公子社自发举行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公祭——8月13日,在庞山湖畔,“沈全弟唱起了赞神歌。仔细一听,他表的是日军罪行,咏的是抗敌故事。在民俗活动中融入时代元素,这是同里赞神歌新唱的一次尝试。‘1937年8月13日,日寇侵略到吴江的土地上;1945年8月15日,抗战胜利。’沈全弟和村民代表首先举行了祭奠被日军杀害的遇难亲人、同胞和英烈的活动。村民赵寿龙、赵虎金谈起外公、舅舅全家5口被日军杀害的往事,认为本次民俗活动与平时的庙会相比,更具意义。下午,沈氏堂门赞神歌公子社举办的‘铭史承志·筑梦中国联谊会’活动推陈出新,沈全弟原创了抗战题材的同里赞神歌,赞美党的领导和抗战胜利。”2015年8月14日《吴江日报》以《铭史承志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 同里赞神歌新唱》为题进行了报道。


▲ 2024年上半年以来,沈全弟应邀参加浙江嘉兴莲泗荡网船会(民俗演艺)(沈全弟 提供)


每年的中秋、国庆、新春、端午等重大节假日,都会开展义演活动;尤其是在重阳节,开门笑迎老年人免费就餐,观赏赞神歌,并有红包赠送古稀长者。2020年新冠疫情伊始,2月8日元宵节,沈全弟在沈氏堂门祠为重灾区武汉祈福,应时应景创作。“沈全弟心系武汉,以特有的艺术形式创作了同里赞神歌《天佑中华》,致敬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防控勇士,用歌声祈福,鼓舞人民群众战胜疫情的信心。”




▲ “爱在重阳节”演出活动(沈全弟 提供)


同里赞神歌记录着农耕时代许多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民情风俗、生产生活等方面诸多信息,又是当时社会心理的表达,对于民俗学、宗教学等都有学术研究价值。赞神歌的推陈出新、新剧编排,对于当前精神文明建设也有积极作用。其来源于太湖流域人民的社会生活和艺术实践,旋律优美、情绪和谐、审美价值独特,在当今社会生活节奏急促、人心浮躁之际,能够给人们带来了一股清新的音乐之美,重新唤醒了人们对美好精神家园的不断追求与无限向往。因此,明确保护与传承十分具有必要性,对于保持本地区的文化本色具有积极作用。


然而也有隐忧。2023年2月《姑苏晚报》、引力播客户端相继推送《同里赞神歌传承困境引关注,苏职大学子实地调研寻找传承“密码”》《同里赞神歌仅一人会唱,谁来为这项冷门非遗著书留档》,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沈全弟深情感慨:“除我以外没人能够唱完整首《唱潮王神歌》,尽管同里赞神歌已被列入吴江区、苏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但作为一项冷门、小众的非遗,它的位置一直较为边缘化。过去十年,为传承同里赞神歌,只得自掏腰包,组建班子,联系演出活动。我们通常会去嘉兴等周边城市的庙会上表演,收入很低,连路费都不够。因为演出没有经济效益,愿意学唱的人也非常少,再加上学习的时间相对较长,就更没人来学了。” 





▲ 2012年4月19日,《现代快报》专题报道《喝潮王神歌仅一人会唱》、2023年2月9日《姑苏晚报》专题报道“寻找出路,为冷门非遗项目出谋划策,同里赞神歌传承困境引大学生关注”《同里赞神歌传承困境引关注》。吴江“非遗”普查小组专家张舫澜先生专门寄送当期报纸给沈全弟留存(沈全弟 提供)


同里赞神歌没有文字脚本,全靠神歌先生口传心授,其传承也愈加困难。2016年,吴江区相关部门将同里赞神歌列为濒危非遗项目。吴江民俗专家张舫澜曾找到沈全弟,对其跟踪采访,并与金云凌、张钟麟、朱付军、张静芸等人将《唱潮王神歌》等全部歌词整理成册或摄制成影像资料。这让沈全弟看到了同里赞神歌以文字形式流传的希望,也更加注意积累文本资料;他由衷希望,能有更多人关注到这项冷门非遗,为其著书留档。


▲ 2023年2月,“大运河流域民歌现状调研及保护传承对策研究”项目团队(苏州市职业大学)实地调研“同里赞神歌”(沈全弟 提供)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促进少先队员争做拥有“文化自信”的新时代好队员,2023年4月20日,吴江实验小学教育集团长安实验小学红领巾寻访非物质遗产传承人——沈全弟先生,了解“赞神歌”起源及其存在价值,观赏“赞神歌”巡演。2024年是我国批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周年。6月8日是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其中非遗宣传展示活动主题为“保护传承非遗 赓续历史文脉 谱写时代华章”。


▲ 沈全弟与长安实验小学师生合影(张金龙 提供)

…………

2024年,孟夏之夜,天地始交,万物并秀,良辰吉日。五·二零,我爱你——赞神歌!高山流水遇知音,半百书生竟然情不自禁联想起了《小满》古诗词,轻咏而归。





END
喜欢这篇文章欢迎转发分享



◆ 责 编:沈   瑶

◆ 美 编:梅雪芬

◆ 审 核:王来刚

◆ 图 片张金龙、沈全弟、查文荣


※※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稿

我知道,你很有故事,我知道,你也有文采,我知道,你也偷偷的喜欢吴江通。那么大胆和我们表白吧!要知道,吴江通更喜欢你!你的表白,可以是感悟生活,体会人生,也可以是寻找乡愁,记忆历史!文笔不重要,真实真心就好。自行配图,特别欢迎。一旦录用,奉上稿酬,虽不高,意很诚,还有你可能喜欢的地情书哦!

1、请发送至投稿邮箱

szwjdaj@163.com 


2、注明姓名和联系方式。如已在其他媒体发表,敬请说明(特别是已在其他微信公众号上推送,一律不录用)。照片请勿插入文中,请单独发送。


3、如第一次投稿,文末请附作者简介百把字,另附近影一张,谢谢!


由于来稿较多,自投稿之日起两个月内没有录用,作者可自行处置(同一作者单次投稿多篇除外)。


吴江通会给你一个原创平台,让你展现自己,让更多的人了解你!



按下方二维码识别 关注更多吴江地情 

(微信ID:SZWJDAJ )


点击查看精彩推荐文章

1盛泽斜桥河畔的童年记忆

2、难忘吴江“点歌台”

3、吴江影星殷明珠二女儿的传奇人生

4、话说桃源

5、浅谈吴江派



原创不容易,

请点“赞”“在看”鼓励哦??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