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07月27日 星期六
数字方志馆搜索:
“补白大王”郑逸梅二游黎里
陈良

郑逸梅(作者提供)


对于广大文史爱好者来说,“郑逸梅”这一大名一定不会陌生吧。


郑逸梅所著书刊者提

    

民国报刊中的郑逸梅补白文者提


郑逸梅(1895—1992),名愿宗,谱名际云,笔名逸梅,为《民权报》《申报》《新闻报》《时报》《小说丛报》《红杂志》《紫罗兰》《万象》等几十家报刊写稿,所写随笔字数超过1000万字,大多都是文史掌故。文章不长却很耐读,常用以填补版面“空白”,“补白大王”之名也由此而来。


  

左图:郑逸梅编剧的电影 《石破天惊》者提

右图:郑逸梅著《影坛旧闻—但杜宇和殷明珠》者提


郑老先生年轻时曾入职上海影戏公司,主要负责编撰字稿及说明书。上海影戏公司是但杜宇于1920年成立的中国早期的电影公司,其夫人殷明珠是吴江黎里人,乃中国第一位女电影明星。郑逸梅还参加了以黎里柳亚子先生为主导的南社,故和吴江、黎里多名南社成员熟识,其撰写的补白掌故中不乏黎里人的轶事和趣闻。这位补白大王也因为与殷明珠、柳亚子的关系二游黎里,留下翰墨文章,为黎里厚重的人文资源再添一笔。


首游古镇黎里  为赴殷鲁孟之喜宴



殷明珠致郑逸梅信者提


郑逸梅《禊湖之行》者提


  

殷家合影(左三左四为鲍文英,殷鲁孟夫妇,怀中小孩是殷鲁孟之孙殷健学)者提


郑逸梅第一次到黎里是为赴殷明珠弟弟殷鲁孟的喜宴,郑逸梅在所著《禊湖之行》一文中述:“乃者殷明珠女士之弟鲁孟君择于孟冬中浣二日与鲍文英女士为结?之喜。承明珠女士及鲁孟君之邀请,遂于初九日乘沪杭早车南行”。对于黎里古镇,郑逸梅早有念想,他“深羡梨花村禊湖间人文之盛,而以未得一蒞其地为憾”。


嘉兴杉青闸落帆亭旧照者提


那时由于交通不便,郑老初次来黎里只能水陆并行,没有直达的班车,途行颇为曲折。郑逸梅先由沪杭早车到云间(即现在的上海松江)再达枫泾,中午时才到嘉兴。而浔嘉线轮船因军事原因被封航。正当郑逸梅怅惘间,有人告诉他北门有快班小船可直达黎里。此快船日行一班,等他赶去,当日班早已开走了。无奈之下,郑逸梅只能留宿嘉兴。吃过中饭后,他游兴渐浓,雇船游览了南湖和烟雨楼,并去了运河入浙的第一闸——杉青闸,“地不大,而饶有丘峦卉木之奇,有太白亭供奉谪仙。而落帆亭临水小筑,外望舟楫往来,历历可数。”得览嘉兴胜迹也算是他此次黎里行的意外之获了。



载人小舟旧照者提


第二天,郑逸梅如愿乘上了班船,却又逢大雾,船夫只得拉纤前行。中经王江泾后,大雾始散尽,小船开行。“沿堤栽桑,杈桠礙路,于是收纤而注全力于橹棹”,行至梅家荡时,“既而风更挟雨,云低若覆黑幕,状尤可怖”。好在船夫经验老道,马上改道港?中行,即将抵黎时,天又开霁。真可谓一路坎坷守得曙光开,好事多磨终至黎里游。



黎里夏家桥


因不识路径,郑逸梅便让船夫将船直接摇至黎里夏家桥,上岸便为殷宅。他受到了殷明珠、殷鲁孟及殷母张慕莲的殷勤招待并导瞻新闺,只见“重楼精筑,电炬舒莲,绮组缤纷,罗帷飒灑”。正瞻观时,黎里文友蔡觀邕(即蔡真)和金慕莲闻讯而至,此二人也是殷鲁孟好友,故特来访谈,直至吃过晚饭后二人才离去,郑逸梅则下塌于殷宅东楹。“殷鲁孟知予有拥衾观书癖,为置《西山访古记》及《李义山诗集》,俾为临睡之消遣”。


 

左图:黎里罗汉寺山门前旧照者提;右图:黎里中立阁旧照者提


十一日午饭后,蔡觀邕和金慕莲做导游,引郑逸梅游黎川胜迹。他们首站便来到了西首的中立阁,阁在水中,俗称“八角亭”。三人在八角亭上登高怀古,凭栏远眺鸭栏泾,低首遥思陆龟蒙。他们一行又至与中立阁并称黎里佳胜者的罗汉寺。“寺颇宏大,奈荒圯不治,草蔓上阶。一二老衲守之,枯寂几无生气。古钟亦失坠于地,不能破晓警人”。与罗汉寺隔湖相望者为黎里城隍庙(即今之昭灵观)。“庙亦在水中,黛波奫沦,涵空写浄,盖即禊湖与金镜湖也。每当中秋,画舫云集,弹筝挟艳,徹夜喧填,但今非其时耳。”


黎里第四高等小学(现黎里小学)


三人还顺道参观一学校,“出寺顺道一观某校之成绩,校邻废址,据云乃乡贤徐山民之故居也”,想来他们参观的是吴江区黎里第四高等小学,而相邻的废址应是徐达源黎里的最后居住地——南溪草屋。


毛啸岑者提


十二日是殷鲁孟与鲍文英举办婚礼的日子,热闹非凡。“裙履连翩纷来道贺。当证婚时,有好嬉者屑綵纸掷之,缤纷繁艳不啻天女之散花”。看来作为黎里望族的殷氏婚礼是比较隆重和时尚的,主方请郑逸梅演讲,郑逸梅以不善辞令婉拒,毛啸岑则自告奋勇登台作诙谐之词,引人发噱”。“其后连日有余兴及宴饮之乐”。


十五日,蔡真邀郑逸梅前往酌叙,金慕莲和竹笙作陪客。“紫蟹方腴,霜蔬恰美,江村风俗胜于珍馐”,酒足饭饱之后,几人又去拊蕉桐馆中鉴赏吉金乐石及诸葛古鼓,“既快朵颐又饱眼福,良友盛情靡可戚已”。黎里人的热情感染了这位掌故大家。


民国期刊《紫罗兰》杂志者提


十六日拂晓,郑逸梅即起返沪,同行者有但太夫人、贺佩瑛及但二春等多人。轮船启动,郑逸梅的首次黎里之行也告结束。郑逸梅事后将此次黎里之行写成《禊湖之行》一文,久未刊布。后邮寄给周瘦鹃,补《紫罗兰》余白。


   二游黎里,参观柳亚子先生纪念馆



    

左图:柳亚子纪念馆开馆旧照者提;右图:郑逸梅文《参观柳亚子纪念馆》者提


郑逸梅曾在《我是怎样遣有涯之生的》一文中有这样的回忆:“我不良于行,减少了社会活动,但活动还是有的。如南社创立八十周年,我曾参观了吴江县黎里镇的柳亚子纪念馆。”那么此次参观又是如何情景,想来勤于笔墨的郑老先生一定会有记述的。果不其然,在《郑逸梅选集》第六卷中笔者找到一篇相关文章——《参观柳亚子纪念馆》,详细记述了1989年郑老的第二次黎里之行。


“我是南社的老社员,又和南社创始人柳亚子先生相交有素,可是从没有到过他的故居(即纪念馆)。这次南社研究会肖卡、范文通、沈北宗、袁淡如诸子,发起了瞻仰柳亚子故居,邀我同去,这种活动,我当然很高兴。”这段文字说明郑老是首次来柳亚子纪念馆,也点明了此行由来及同行人员。


殷安如在柳亚子雕像前留影者提


接待郑老一行的是柳亚子纪念馆的老馆长殷安如,“下了车,即由馆方领导同志热忱迎迓,尤其那位老馆长殷安如,和我数年不见,握手欢然”。


黎里柳亚子纪念馆赐福堂前旧照者提


接下来郑老在柳馆人员的带领下参观柳亚子先生的故居。“屋几七进,占地三千五百十三平方米,煌煌奕奕,具见旧家规范。原来这屋是清乾隆工部尚书周元理的私邸,名‘赐福堂’”。当时的柳亚子纪念馆还只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进门后,郑老首先是被其间的砖雕门楼所吸引:“库门上的砖刻,精美绝伦,出清代名手”。


赐福堂后便是柳亚子纪念馆主要部分,“一进门,即看到亚子的塑像,须眉毕现,栩栩如生。其他画像,有全身的,有半身的。那半身的一幅,题识累累,我亦厕列其间,拙率为之愧汗。长联为钱太初书,又廖承志、徐孝穆所书横直幅,也很引人瞩目。照片很多,有早期的,有中晚期的,有身后的,我喜观他早期如双清别墅雅集、酒社联欢等照片,其中什九为南社人物,为外间所罕见。”文人爱书,柳馆陈列的柳亚子先生著书不少,橱中陈列有《子美集》《怀旧集》《南社丛选》《南社诗钞》《南社纪略》等。细心的郑老还发现其中并无《春航集》《乐国吟》《迷楼集》及《南社丛刻》。



黎里柳亚子纪念馆第四进前旧照者提


一行人还参观了柳亚子一家的起居室、复壁和书斋“磨剑室”,“楼四面贯通,称走马楼,有其  太夫人起居室,哲嗣柳无忌的卧室,柳亚子的卧室,室中橱箱椅桌,都是原物,床侧衣架上犹挂亚子所穿的雨衣,所持的手杖。亚子当时避难的复壁及‘磨剑室’书斋,一切布置,都由无忌回忆所得,照旧安排的”。此处“雨衣”疑有误,笔者认为应为“大衣”才是。


中午柳馆设宴招待郑老一行,“饭后,肖卡、文通、淡如,挥毫作书,为馆补壁。我和安如随意谈笑,知馆中尚藏有南社社友傅屯艮、宋教仁的书联。屯艮别署红薇居士,教仁别署桃源渔父,这两位的手迹,却是稀如麟凤的”。


“庭院深深,芭蕉处处,巨叶舒展,湛然成为绿幕”。郑逸梅问这些是否旧植,殷安如见告:亚子往时所栽的为梅与白玉兰,枝桠秀拔,香溢槛外,后均萎瘁,才以芭蕉代为点缀了。


柳亚子纪念馆白玉兰者提


郑逸梅的第二次黎里行就在这浓浓的缅怀旧友之情中悄然结束,也了却了郑老未到柳亚子故居之憾。而郑老所不知的是,现在柳亚子纪念馆庭院内,已移除了芭蕉,重新种上了梅与玉兰。梅花明霜傲雪,玉兰富贵高雅,花期盛开之时,已成古镇黎里的网红赏花地了。


故人已逝,旧居独留,现殷宅和柳馆还完整的保留着。每当走过这两个地方,再翻看郑逸梅这位“补白大王”的相关文章,字里行间,与文浅酌,字字句句饱含着郑老对旧友、对黎里爱屋及乌的深情。




END



喜欢这篇文章欢迎转发分享


◆ 责 编:李星雨

◆ 美 编:金   燕

◆ 审 核:王来刚

◆ 图 片陈良、馆藏及网络


※※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稿

为贯彻落实《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和《江苏省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条例》,充分挖掘吴江红色文化资源,讲好吴江红色故事,传承红色文化基因,践行爱国主义教育,“吴江通”微信公众号从即日起面向全社会开展“追忆身边的红色党史”专题征稿活动。

征稿要求:

1.主题:紧紧围绕发生在吴江地域内的革命故事、人物、文物、遗址遗迹等,要求史实准确,观点鲜明,坚持正确价值导向;

2.文体为纪事、故事,字数要求2000至6000字以内;

3.时间:即日起至2024年10月1日;

4.选题参考吴江区红色文化资源已统计点位(选中下方网址搜一搜即可查看):

 https://kdocs.cn/l/cnSUtfJqMke1?f=301

投稿请发送至邮箱szwjdaj@163.com,注明姓名和联系方式。如已在其他媒体发表,敬请说明(已在其他微信公众号上推送的概不录用)。照片采用jpg格式,每张配以文字说明


按下方二维码识别 关注更多吴江地情 

(微信ID:SZWJDAJ )



点击查看精彩推荐文章

1、我在“外管办”工作的日子

2、逝者如斯——感受费老的人性光芒

3、话说菀坪

4、两位吴江曲友与嘉兴怡情曲社

5、祭英烈、慰忠魂,重温战史葆本色



原创不容易,

请点“赞”“在看”鼓励哦??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