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流逝着,岁月,沉淀着,一转身便是一个光阴的故事,时光也见证了一切。说起吴江中医医院,老一辈的人都叫它平望联合医院,这还得从1934年8月19日吴江县中医公会成立说起。平望是块风水宝地,盛泽、八坼、黎里、梅堰、溪港、平望等周围有私人医生200多人,中医就在这里开枝散叶。公会成立后对医药界交流切磋、提高医术、建立友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可刚过了两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无奈一切活动中止,到抗战胜利后才得以恢复。公会于1946年6月2日,联络了全县175名私人医生在盛泽区公所召开新一届吴江县中医公会成立大会。
▲1934年8月19日,吴江县中医公会在盛泽召开成立大会
1951年,响应国家号召“走集体化道路”,全县第一所联合医院——平望联合医院成立。医院有黄德亨、金储之、秦东园、秦应祥、李中时、秦上全、毛明珠、沈玉光、罗应玉、汪仲华、钱汉江、吴粹珠、秦帮本、赵士农、倪君安、王二仁、尤仲良、徐景贤等18位私人医生。其中中医12人,西医3人,助产员3人。“万事开头难”,他们自筹资金,“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克服了药材、医疗器械缺乏等重重困难,于1951年11月借用河西街中木桥堍原殷兆镛故居作为场地正式开业。

▲新修复的殷兆镛故居
殷兆镛,平望人,清道光十五年(1835)中举,道光二十年成进士。因为文学、书法优秀,选为翰林院庶吉士(负责起草皇帝诏书,为皇帝讲经)。在这块风水宝地办医院也沾了文化气息,为全县乡镇走集体化开了先河。民主选举黄德亨为院长,金储之为党支部书记兼副院长,秦东园为副院长。
院长黄德亨为江苏兴化人,民国38年(1947)10月来平望镇开业行医。他医术高明,擅长西医外科。1952年10月,调离,至吴江县卫生院任副院长。金储之接任院长。
说到金储之,镇上无人不晓。受人尊敬的金先生,衣着朴素,为人和善。他祖籍安徽,出生在吴江盛泽。民国22年(1933)考入上海中国医学院,两年后转入上海新中国医学院。1937年毕业后悬壶太仓县岳王镇,就业中医内科。1944年迁至平望镇行医。他从医60多年,居领导岗位30余年,至1988年退休,期间从不脱离临床。他擅长中医治疗血液病、肿瘤病,在诊治血吸病、肠道寄生虫病和恶性疟疾方面积累了宝贵的临床资料。1977年被江苏省卫生厅评为“省名中医”,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他编写了《中医临症手册》《中医理法方简编》《莺湖医案》《中医治疗血液病》,为中医留下了宝贵的临床经验。

还有副院长秦东园(1885年——1953年),吴江平望人,出生中医世家,从小耳濡目染长辈的行医治病之风,专攻妇科。民国23年(1934)当选为吴江中医医院公会执行委员、平望分事务所主任、县中医鉴定妇科专门委员,担任平望夏令施诊室主任。1949年6月任吴江县中医师公众监事。
平望联合医院成立后,当时分儿科、内科、外科、产科。1958年9月,平望联合医院改为平望公社医院。此后,在周家溪、溪港、双庙头、平东片设分院,上横大队设医疗点,为梅堰公社办起了公社医院。先后培养了卫生员16人,任副院长的有任仲华、徐景贤、李中时、尤仲良、倪君安5人。
1963年4月,平望公社医院更名为平望联合医院,1974年12月,更名为平望公社卫生院。1979年1月,正式成立吴江县中医医院。20世纪80年代,迎来平望中医医院发展的一个新机遇,政府加强了中医的力量,确立平望中医医院以内科为主,发展中医专科。从吴江各地调来一些名中医,如被称为“中医二仙”的黎里周一先、震泽汪仲仙。铜罗痔瘘名医贝荣能于1981年8月也调来。
1981年,平望中医院设在平望公社卫生院内(两块牌子、一套班子)。院长金储之,副院长贝荣能、洪振寰。洪振寰1955年进平望联合医院,师从金储之、徐景贤两位中医师学习中医。
踔厉奋发,经过几代人不懈努力,平望中医有了自己的特色。1995年7月17日,被评为国家二级乙等中医院。2005年7月,在吴江市政府的统一规划下,吴江中医医院和吴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合并组成新的吴江市第二人民医院。2006年10月,经批准,更名为吴江市中医医院(吴江市第二人民医院)。
吴江中医医院通过“中医办院”的发展战略和目标,确立小综合、大专科的发展思路,走中西结合的发展道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抓好质量规范管理,形成皮肤科、骨伤科,几个特色门诊。


与时俱进,顺应潮流,抓住机会,在变革中求发展。吴江中医医院于2016年6月15日启动“名老中医互联网诊间”。医院接入“就这看”平台、国医网,提供老百姓家门口看全国名中医服务,成为江苏省第一家全面部署中医智能云系统的中医院。2012年10月吴江撤市设区,医院更名苏州市吴江区中医医院、苏州市吴江区第二人民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