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05月08日 星期三
数字方志馆搜索:
水国轻舟当马乘——你知道清代黎里有哪些私家诗画舫?
查文荣


“吴江通”致力于传播吴江地情文化

您的支持,我的动力!





黎里是江南著名的水乡,在现代公路出现前,大抵每家每户都备有船舫一到两艘,人们管这种私家船称为舲、艇、蚱蜢、便檝、凫舟、芥舟、刳松、扁舟、小棹、小桡等。或作出行之用,或作商贸、货运之用,而文人用的则统称为诗画舫或书画舫。

黎里船多,当然码头也多,除了自家的河埠码头,还有许多小浜,也叫浜兜,比较大一点的浜有楼下浜、傅家浜等,这些浜兜在黎里有30余个。


清代黎里市河(查文荣提供)


明代黎里汝其通(汝泰)为弘治丙辰年(1496)进士,官至永州知府。他的嘉兴好友曹枫江来黎里,特地买了小舟前来拜访。为此,汝其通写了《枫江先生与渊甫旧契,买舟过访,书此道意》:“故人家住南湖上,十里波光一掌平。绿水自怜通别路,青尊谁复破愁城。两年客里停云思,半夜灯前听雨情。那得相逢与相话,西风萧瑟雁悲鸣”。 


古代诗画舫(查文荣提供)


嘉兴文人方星厓也常来黎里与友人谈论诗文,写有 “吴舲越舫纷来往,懒挂征帆逐短蓬”,诗中将小船称为“舲”。居住在太湖之滨的赵元九在黎里陆龟蒙的养鸭处写了“苍葭碧草秋江冷,闲访高踪浮舴艋”,将小船称为“舴艋”。吴县顾铁卿来黎里,写有“扁舟昨夜桥边泊,细雨蒙蒙天漠漠”,又将小船称为“扁舟”。这些外地文人对小船的多种称法,都是本文所说的诗画舫。



赵孟頫《吴江垂虹亭诗帖》中的“满船书画”书法(查文荣提供)


至于黎里的文人,更是“水国轻舟当马乘,不厌蓬窗尽日凭”,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篇。周霁《夜自何家浜泛舟归》:“轻烟漠漠雾霏霏,一望迷离远树微。忽忽雾消烟尽散,载将明月满船归”。蔡湘《黎湖秋泛》:“瓜皮艇小招回便,日日湖边载酒过”。还有徐达源、陈揆一、吕湘渔、沈云巢、陈二赤、陈望湖等,他们以舟代步,徜徉于水国云乡,写下了《邗江游草》《芒溪诗草》《晓江诗钞》《洞庭游草》《禊滨草堂文集》《扣舷集》《澄江集》《西泠杂咏》《莼乡一叶居诗稿》等诗集,形成了黎里特有的“扁舟文化”。下面具体描述黎里几个家庭的私家诗舫。



    清嘉庆三年(1798),黎里蒯嘉珍授中书科中书充三分书收掌,迁大理寺寺丞,改就外府通判,签分广西,夫人钱与龄同赴。不久因水土不服,他乞休归里。夫妇俩归后书画相娱,钱氏将自己的书斋取名为“仰南楼”。

    蒯嘉珍工行草书,尤善汉隶,能作墨梅,间写山水、花果,诗亦清峭。钱与龄也善诗,所以夫妇俩相互唱酬,书画豫志,除了在“仰南楼”谈诗论画,夫妻俩还终日流连于蒯氏私家园林“七峰园”后河的“翰墨艇”之中。

    小船被称为“翰墨艇”,肯定与诗文书画是分不开的。这小艇其实也是他们夫妇的移动书房,在不同的环境,能创作出不同效果的作品。



蒯嘉珍书法作品(查文荣提供)



    清嘉庆八年(1803),钱与龄在“翰墨艇”画了一幅团扇水墨山水,其题款即为“嘉庆癸亥七月九日襄阳蒯氏画于七峰园翰墨艇”。


钱与龄水墨山水团扇画(左)与花鸟画(右)(落款有“七峰园翰墨艇”)(查文荣提供)


    “翰墨艇”轻巧灵便,除了在七峰园后河清游以外,他们身如野鹤,结伴鸥鹭,在黎里周边的各大湖泊啸月吟风,不亚于当年范蠡携手西施泛舟五湖。所以,蒯嘉珍的《树滋堂诗集》和钱与龄的《闺女拾诵》等诗集的形成,与 “翰墨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黎里邱家不算富豪之家,但对于文化非常重视,与文化相关的 “诗画舫”当然是不可缺少的。邱冈、邱璋、邱璇三兄弟为了出行方便,一下子就添了两艘小艇。一名“恰受”,一名“如天”。邱氏是诗书之家,这两艘船的命名自然很有讲究。



邱宅德芬堂、敬承堂(查文荣提供)



    “恰受”出自唐代诗豪杜甫的诗句“野航恰受二三人”,看来此船不会很大,仅可容纳两三个人而已。“如天”也出自杜甫的诗句“春水船如天上坐”,从诗句可以看出此船也很轻便。此两船中均备有笔床茶灶。邱璋有诗题曰:“海阔天空任汗漫,生涯最好一渔竿。乘槎不为求仙计,十丈红尘插脚难”。


邱璋《存研楼诗编》(查文荣提供)


    有一年年底,邱璋乘着“如天”去苏州,小舟停泊在葑门外,在这里,他看到了当时官吏欺凌下民的丑恶行为。邱璋很气愤,便写下了《葑门舟次》诗:“城楼倚天高嵯峨,泊船夜半传更柝。铁门紧闭进不得,吏掌管钥严讥砢。持篙不异操干戈,瓜皮艇子望风避。年来万事甘落后,前飞不敢随驾鹅。锐进不可退不得,计程一日知蹉跎。邮亭传信官船过,狼声虎面来胥徒。白棓赤棒下如雨,岂止示辱同鞭蒲。霎时小船尽远窜,沿城依旧成宽河。眼看锦帆饱风去,横行直撞将谁何?呜呼,横行直撞将谁何?”详细记录了这次出行的所见所闻。有的船家为了早日进城,随官船而前,而邱璋甘于落后,结果猛进者最后落得个“白棓赤棒下如雨”的下场,从中可以看出邱氏与世无争的淡泊心境。




    黎里陈汉光,字玉蟾,端方好善,能作诗文,教子慈而严。他的大儿子陈阶琪方成童,文名已播于吴下,是乾隆戊子年(1753)副榜,就教职,著有《吟香集》《闾峰诗钞》。小儿子陈阶瑶也好学,仁厚有守,常与父亲哥哥一起唱和,著有《筠溪吟稿》。

    陈家也有一小舟,汉光名其为“寄旷庐”。当此船制成后,黎里不少文友都为他的“寄旷庐”题诗。其中邱璋特地为他写了四首七律,题曰《次韵陈汉光寄旷庐新制一舟颜是名,作诗四章,索诸同人题》,其中一首:“凫送鸥迎鹭寻吾,钓师渔父是吾徒。早知萍梗随双脚,只合瓜皮泛五湖。秋雨鸭栏宵梦冷,春风莺脰客帆孤。侬家生小江南住,除却江南此乐无”。

    有一次,邱氏兄弟坐着“恰受”到昆山游历,听说陈汉光也来到了昆山,“寄旷庐”泊在南街,邱氏兄弟特地前去看望他。邱璋并写了《陈汉光来鹿城,泊寄旷庐于南街,余与铸人访之》:“结得飞庐泊钓潭,鸭头涨暖柳毵毵。野航铁笛人何在,又见春光三月三”。

    陈汉光因为好游历,并将经历所得写成《洞庭游草》,此诗集的写成当然也得归功于他的“寄旷庐”。



像这样的诗舫在黎里肯定还有很多,名称也一定非常文雅。这些文人将小船作为是自己第二个家,影随鹭导,梦逐鸥来。船上的陈设虽然很简单,但他们是在寻求船舱以外的多彩世界,所以能够写出舷边的天籁之音。邱璋有诗云“载将钓具少于车,料理生涯向水涯。藏斗夜携赤壁酒,行厨烟煮洞庭茶。渡头别雨歌桃叶,舻背摇风指菊花。梅市自来名士地,放翁船幔说家家”。“赤壁酒”“洞庭茶”“渡头桃叶”“舻背菊花”,这就是黎里文人他们坐着诗舫所要追求的真正东西。

另外,黎里还有一艇,但它不能下水,它就是周氏的“源艇”,人们又叫它为“旱船”。

“源艇”是建于周氏开鉴草堂前水池西的一个水榭,因其形极像一艇,故有是称,其匾额为周宫傅所书。


周氏“源艇”(查文荣提供)


1909年,柳亚子与陈去病等成立南社,周云追随柳亚子参加南社,开鉴草堂就成为社员活动的一个场所。后来,柳亚子等又成立消寒社、消夏社和酒社,周云修葺草堂,“源艇”又成为品茶、读画、比酒和赛诗的场所。在茶余饭后,又可上“源艇”投竿垂钓,所以南社诗人蒯一斐在《消夏八咏》中云:“何处消炎夏,时来源艇间。安排香饵试,垂钓乐清闲”。虽然“源艇”是一水榭,但它确实也扮演了诗画舫的角色,因为“源艇”曾承载着这批文士凌空吟眺、云水高歌的豪迈激情。



现代诗画舫



END



◆ 责 编:朱梦亭

◆ 美 编:王丽媛

◆ 审 核:王来刚

◆ 图 片:作者及网络

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征稿启事

 我知道,你很有故事,我知道,你也有文采,我知道,你也偷偷的喜欢吴江通。那么大胆和我们表白吧!要知道,吴江通更喜欢你!你的表白,可以是感悟生活,体会人生,也可以是寻找乡愁,记忆历史!文笔不重要,真实真心就好。自行配图,特别欢迎。一旦录用,奉上稿酬,虽不高,意很诚,还有你可能喜欢的地情书哦!

1、请发送至投稿邮箱:

szwjdaj@163.com 

2、注明姓名和联系方式。如已在其他媒体发表,敬请说明(特别是已在其他微信公众号上推送,一律不录用)。照片请勿插入文中,请单独发送。

3、如第一次投稿,文末请附作者简介百把字,另附近影一张,谢谢!

由于来稿较多,自投稿之日起两个月内没有录用,作者可自行处置(同一作者单次投稿多篇除外)。

吴江通会给你一个原创平台,让你展现自己,让更多的人了解你!


按下方二维码识别 关注更多吴江地情 

(微信ID:SZWJDAJ )


往期推荐:





话说黎里“吃讲茶”


童年二三事


守护红船的吴江人


上梁喽~


同里畜牧兽医站及赤脚兽医的往事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