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05月02日 星期四
数字方志馆搜索:
相帮记事
沈谦

“吴江通”致力于传播吴江地情文化,

您的关注,我的动力!

《教民榜文》记载:“乡里人民,贫富不等。婚姻死丧吉凶等事,谁家无之?今后本里人户,凡遇此等,互相周给……如此则众擎易举,行之日久,乡里自然相爱。”吴江很多农村地区仍旧保留着相帮的习俗,婚丧嫁娶时,亲朋好友左邻右舍总会来帮忙。


▲农村地区相帮习俗


 在我的老家白龙桥村,婚丧嫁娶,办酒席时,来相帮的人主要是“自屋里”的人。“自屋里”,是本地一种独特的人际关系,指的是家族繁盛支系血缘关系变远,因而分家形成的同宗亲眷,“自屋里”的人大多一个姓。


来相帮,主要做的就是厨房里的那些事。早些年,吴江这地带还没有“勃倒厅”(注:吴江方言,指的是外聘厨师搭棚进行的酒席),上酒店也没那个经济条件,婚丧嫁娶的酒席都是在家里举办的,厨房杂事多,来相帮的人就集中在厨房。


▲相帮的人在厨房帮忙


举办婚宴,一般主人家会提前通知“自屋里”的人,告诉他们哪天“落座”,哪天“正席”。“落座”吃的是晚饭,一般“落座”的上午,相帮的人就会陆陆续续来主人家帮忙,一般是“自屋里”一户人家出一个人力,这是农村家族关系和相互之间的感情的一种映射。“相帮”这种习俗已经延续了许久,再早些,办酒席还要相帮的人带上自家的碗筷、长凳、桌子等。还记得小时候,家里的碗底都刻着爷爷的名字,凳子底下也有红油漆写的名字,原来这是为了方便酒席结束后归还租借之物。来相帮的人无论职业高低,也不分辈分高低,我家“自屋里”来相帮的有乡村教师,有养鱼能手,有我伯伯辈的,也有爷爷辈的。


▲农村婚宴


 来相帮的人有自己的分工,厨艺出众那就负责掌勺,刀工不错那就负责切菜、备菜。大部分的妇女主要负责洗菜、为家禽开膛褪毛等工作,年纪大一些的爷爷奶奶可能就会去烧灶头、烧开水。等到正式开席了,相帮的人就负责分碗筷、上菜、收盘子了。等到所有的菜都上齐了,相帮的人就会坐在他们专属的一桌开始吃饭,客人散去他们就又要开始收拾剩饭剩菜,洗碗、拖地、打扫卫生。


▲备菜中


相帮讲究眼里有活,这里没有雇主,做的都是良心活。开水没有,就要主动泡,菜一装盘便立即端上桌子,瓜子壳散落一地马上就扫地,开席前还要主动收拾桌面。他们比酒店服务员还要上心积极。


▲饭粢甜茶


相帮的人还有自己的专属打扮:一双黑色橡胶雨鞋,一副袖套,还有围在身前的围裙,十分统一。这幅装扮,也是相帮干活中积累的经验,后厨地面多湿滑,橡胶雨鞋保证行走自如,袖套和围裙则防止袖口和衣服弄脏,毕竟相帮已经够累了,也不想再出力洗衣服。主人家常常会发香烟、零嘴,男的总喜欢把来不及吃的香烟夹在耳朵上。我奶奶以前相帮的时候,总把分发的瓜子、花生装在围裙前面的口袋里,带回来给我吃。是以,在我印象中,“相帮”不是一件苦差事,而是一桩可以收获零食的美差,小小的我总幻想等我长大以后,就可以相帮要很多花生吃。


▲掌勺师傅


随着社会化分工生产方式的出现,生产能力提升,农村之间的“相帮关系”也逐渐瓦解。到了我们这一代,已经很少能了解“自屋里”有哪些人家,家家户户也都独立开来。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勃倒厅”应运而生,去酒店办酒席也变成了平常的事,相帮人的工作任务也就逐渐减轻。“勃倒厅”老板统一安排酒席,还配备“职业相帮人”,再加上主人家花钱请来的雇工,便无须“自屋里”的人再来相帮了。周围很多叔叔婶婶就有从事“职业相帮人”行业的,节假日的时候,被“勃倒厅”老板叫去相帮,一天下来还能赚上两三百元不等,也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勃倒厅”的灶台


农村“职业相帮人”都是大浪淘沙后的职业能手,干活勤快利索,杀鸡杀鸭褪毛开膛利索,洗菜洗碗干净仔细。我“小奶奶”就是这样一位业务好的相帮人,她65岁后打算退休,“勃倒厅”老板还三顾茅庐,请她继续发光发热,至今“小奶奶”还活跃在“职业相帮人”群体中。我是不能理解他们的想法,他们无论是作为“自屋里人”去相帮,还是去当“职业相帮人”赚钱都无比积极。经我再三询问,我“小奶奶”才说,她没有什么别的想法,就是做事情要做好,反正有的是力气,这次相帮别人,下次可能就是别人相帮自己了。和我“小奶奶”相比,我真没有这么大的格局。


 小时候,我一直幻想去“相帮”时吃花生吃到饱的愿望终究没有实现。如今,相帮的人已经断代了,30年前父母那辈开始相帮的时候也就20多岁,而我这一辈已经普遍进入而立之年,但相帮的人依旧是父母一辈。“小奶奶”常常感叹,你们做不惯的,这些体力活以后就没人干了,但是她随即又说,以后没有人相帮也没关系,“馆子店”(注:吴江方言,饭店的意思)去办好了。也许,相帮文化会消失,但是相帮时那种和谐的乡情让人怀念。


▲现在乡村的宴会厅







END

喜欢这篇文章欢迎转发分享



◆ 责 编:沈思言

◆ 美 编:王青青

◆ 审 核:王来刚

◆ 图 片:馆藏及网络


※※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稿

我知道,你很有故事,我知道,你也有文采,我知道,你也偷偷的喜欢吴江通。那么大胆和我们表白吧!要知道,吴江通更喜欢你!你的表白,可以是感悟生活,体会人生,也可以是寻找乡愁,记忆历史!文笔不重要,真实真心就好。自行配图,特别欢迎。一旦录用,奉上稿酬,虽不高,意很诚,还有你可能喜欢的地情书哦!

1、请发送至投稿邮箱

szwjdaj@163.com 


2、注明姓名和联系方式。如已在其他媒体发表,敬请说明(特别是已在其他微信公众号上推送,一律不录用)。照片请勿插入文中,请单独发送。


3、如第一次投稿,文末请附作者简介百把字,另附近影一张,谢谢!


由于来稿较多,自投稿之日起两个月内没有录用,作者可自行处置(同一作者单次投稿多篇除外)。


吴江通会给你一个原创平台,让你展现自己,让更多的人了解你!



按下方二维码识别 关注更多吴江地情 

(微信ID:SZWJDAJ )



点击查看精彩推荐文章

1溇港情思熏豆茶……

2、昔日古村落今朝旅游地——记黄家溪村

3、话说八都

4、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盛泽店铺

5、家在桃源,运河边

原创不容易,

请点“赞”“在看”鼓励哦??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