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数字方志馆搜索:
第一台电视机与母子的戏曲情缘
江南布衣

“吴江通”致力于传播吴江地情文化,

您的关注,我的动力!

最近,笔者有幸参与《农创村志》的编纂工作,系统记录农创地域上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全貌,特别是农创村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到2022年底,这段横跨七十年历史的人和事。在收集20世纪70年代村民的生活日用品时,当然绕不开“四大件”(手表、收音机、自行车和缝纫机)以及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等日用家电的采购情况。收集过程中,我情不自禁想起我家也是我们自然村上(当时称北厍公社钢铁大队,后来恢复大港上自然村,现并入汾湖村)第一个拥有电视机的家庭。


20世纪70年代的“四大件”


爷爷、奶奶只生了我母亲一个,是正宗的独生女。爷爷去世得早,奶奶为了使费家的香火得以传承,特地为我母亲择婿成亲。可惜母亲生来命苦,在我出生不到十个月的时候,父亲又因病撒手西去。母亲为了维持生计,先是到“日出万绸,衣被天下”的盛泽镇当保姆,20世纪50年代中期经盛泽镇马某介绍,到了上海市霞飞路(现在的淮海中路)国泰影剧院的史经理家当了保姆。史经理的哥哥史东山,是中国内地著名的导演和编剧。“文化大革命”中,史家受到冲击,母亲回到了家中。后来,史家平反,搬到了上海康平路某某号。不久,史家又写信给母亲,希望她能重返史家。母亲征得我同意后,背起行囊,重新跨进了史家的大门。


20世纪50年代初的国泰大戏院


上海演艺界的一些著名演员都是史家的常客,母亲和我说过这样一件事:“我小时候长得比较可爱,著名演员王丹凤每次来史家,总是要抱抱我,而且会给我带一些她演出的剧照”,遗憾当时年幼无知,玩到后来都撕掉了。王丹凤、柳和清夫妇、越剧十姐妹等老一辈演艺界名人大多曾吃过我母亲做的饭菜。上海越剧团在国泰影院演出时,母亲也有机会获赠一张门票。母亲一生中,对沪上名演员的姓名都记得滚瓜烂熟了,除越剧十姐妹外,还有后来成长起来的茅威涛、赵志刚、周宝奎、萧雅等人。沪剧演员丁是娥、石筱英、解洪元、邵滨孙等人演出的曲目,都是母亲生前最爱听的。虽然史家在上海是很早拥有电视机的家庭,但保姆毕竟是保姆,买汰烧洗样样都不能少,从早忙到晚,真正能安心坐下来和雇主一同分享电视中精彩剧目的时间少之又少。忙归忙,母亲用耳朵也能分享到沪上戏剧的精彩演唱,久而久之,母亲对越剧、沪剧的喜好亦日趋加深。


越剧“十姐妹”(作者提供)


母亲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后期,一直在史家当保姆。我家第一台的12英寸松下黑白电视机,是史家更新换代后送给母亲的。记得1973年的暑假,母亲托雇主写信告诉我:“他们家有一台更新替换下来的12英寸松下黑白电视机不要了,叫我到上海小住几天,然后和母亲一起把电视机带回家”。在乡下人连电视机都没有见到过的岁月里,有人送给一台旧电视机,无不夸张地说,有种如获至宝的感觉。十分清晰地记得,我和母亲从上海汽车北站坐上开往平望的长途客车,在东西港招呼站下车后的回家路上,田间劳作的人们看到我们拎着个电视机回家,吸引了不知多少羡慕的眼光。


12英寸松下黑白电视机(作者提供)


回到家里,我迫不及待叫来几个邻居,找出了一根竹杆,把电视天线绑在竹杆上,兴高采烈地开始调试。为了得到比较清晰的图像,需要里应外合,一个人守在电视机前不停转动调节按钮,两个人在外面扶住竹杆来回旋转。一旦得到比较好的图像画面,围观的人就不约而同地喊出声来:“好了,‘清爽’了(吴江方言:指清楚的意思)”。由于铁丝线径过细,接收和传导电视信号的能力很差,所以播放出来的电视画面很不稳定,一会儿清晰,一会儿满屏雪花。但对于从没见过电视的乡邻们来说,这个老电视机依旧是一个新奇物件,看电视的热情高涨。一台小小的12英寸旧电视机面前,一围就是十几个人。自从有了这台小电视机,好多时候我和母亲还没有吃好晚饭,家门口就已经有邻居过来坐等看电视了,后来看电视的邻居在屋里挤不下了,我和母亲就把电视机搬到廊檐下。在上世纪70年代初,苏州还没有建立电视台(苏州电视台是1984年正式开播的),唯一的开路电视只能收看中央电视台和上海电视台的节目。真的没有想到,我家的一台小松下,竟然能留住这么多前来观看雪花电视的邻居们。


























户外天线/ 农村人围聚看电视(作者提供)

上世纪70年代后期,我家的经济状况好转,于是自费添置了一台黑白电视机。这就是17英寸孔雀牌电视机(苏州电器“四大名旦”之一),配有室外天线,还是只能收到中央电视台和上海电视台的信号,但画面清晰度已经有了明显改善。那时候虽然村里也有不少农户有了黑白电视机,但只要母亲在家,母亲的同龄姐妹们有空就会聚集在我家里,陪着母亲看她喜欢的沪上戏曲。那个年代的农村妇女中,年纪大一点的人,因为识字不多,只知道电视画面在不停变换,却不知道电视内容是什么。母亲一边看,一边讲解,邻居们也就逐渐了解越剧、沪剧和上海说唱了。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西厢记》、《祥林嫂》、《何文秀》、《碧玉簪》、《追鱼》;沪剧《罗汉钱》、《为奴隶的母亲》、《庵堂相会》、《鸡毛飞上天》、《芦荡火种》、《阿必大回娘家》等,都是母亲喜欢看的节目。越剧各个派系的演员袁雪芬、尹桂芳、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王文娟、戚雅仙、张桂凤、陆锦花、毕春芳、吕瑞英、金采风;沪剧演员石筱英、解洪元、邵滨荪、杨飞飞、丁是娥、王盘声等,母亲见到画面人像就能报出他们的姓名来。当时上海说唱演员王永生表演的“上海说唱”,同样是母亲的最爱。令我难以忘怀的是上海说唱《金陵塔》,常常引得母亲开怀大笑。



17英寸孔雀牌电视机(作者提供)

越剧《何文秀》剧照(作者提供)


印象中,此后,我家还买过康佳牌黑白电视机。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母亲在上海托人买了一台14英寸的金星牌彩色电视机,售价接近1000元。


1995年北厍全镇开通了有线电视,当时我正好在北厍广播电视站上班,所以我家成为大港上自然村第一户开通有线电视的人家。我知道母亲喜欢看电视,所以悄悄为她购置了一台32英寸的康佳彩电,我想给她个惊喜,事前没有和她说。当我叫了辆三轮车把电视机拉回家时,母亲见到这么一个大纸箱,面无表情地问我:“买了这么大一个电视机,你现在钞票多了,这只旧电视机不是蛮好用吗?”我了解母亲,她说的这些话,是她勤俭节约的本性使然。我忙碌了一阵,把新彩电调试好后,对母亲说:“现在的电视和上海的差不多了,这个电视机可以收到15个频道”。母亲只是淡淡地说了一个字:“嗯”。这样直白的认可,说明母亲心里是喜欢这台新彩电的。


32英寸的康佳彩电(作者提供)


我家率先连接上有线电视以后,家里又变得热闹起来了。母亲那些曾经看不懂电视的小姐妹,已经是看电视成瘾了,她们都能说出某某台在放什么节目,现在看到第几场,不再需要母亲来讲解了。后来32英寸的康佳彩电又换成了长虹,长虹彩电陪伴我母亲走完了艰难困苦与省吃俭用的一生。


母亲患脉管炎期间,我曾几次陪同她去上海的华山医院和瑞金医院看过医生,医生说:“这种病目前唯一的治疗办法,就是手术。但你母亲这样的年纪,有风险,我们也不提倡”。母亲躺在病榻的日子里,因脉管炎发作,动脉缺血,皮肤显得异常苍白,双腿上出现了潮红、青紫的症状,皮肤干燥、皲裂、溃疡,让人痛苦不堪。每当我回家陪伴母亲时,看她精神稍微好一点,就打开电视,给她调频到她喜爱的频道上。当这些母亲熟悉的戏剧界老面孔出现在屏幕上时,母亲的注意力能为之吸引,似乎能暂时减轻一些肌肤之痛。我谎骗母亲说:“妈,您这病可能好起来比较慢,但我相信您能够重立起来”。母亲说:“这些名人老演员,已经走得差不多了,我也快了,这条路上迟早会要去的”。


2002年5月24日凌晨,母亲带着对我们的眷恋,辞别了人世。在母亲生前的潜移默化下,我爱屋及乌,也喜欢上了越剧。


END

喜欢这篇文章欢迎转发分享





◆ 责 编:沈思言

◆ 美 编:王青青

◆ 审 核:王来刚

◆ 图 片:江南布衣、馆藏及网络


※※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稿


我知道,你很有故事,我知道,你也有文采,我知道,你也偷偷的喜欢吴江通。那么大胆和我们表白吧!要知道,吴江通更喜欢你!你的表白,可以是感悟生活,体会人生,也可以是寻找乡愁,记忆历史!文笔不重要,真实真心就好。自行配图,特别欢迎。一旦录用,奉上稿酬,虽不高,意很诚,还有你可能喜欢的地情书哦!

1、请发送至投稿邮箱

szwjdaj@163.com 


2、注明姓名和联系方式。如已在其他媒体发表,敬请说明(特别是已在其他微信公众号上推送,一律不录用)。照片请勿插入文中,请单独发送。


3、如第一次投稿,文末请附作者简介百把字,另附近影一张,谢谢!


由于来稿较多,自投稿之日起两个月内没有录用,作者可自行处置(同一作者单次投稿多篇除外)。


吴江通会给你一个原创平台,让你展现自己,让更多的人了解你!






按下方二维码识别 关注更多吴江地情 

(微信ID:SZWJDAJ )


点击查看精彩推荐文章

1话说南麻

2、凤栖龙翔话仙南

3、我与盛泽中学首届农村班的深厚师生情谊

4、民主先锋金融巨擘一记民主爱国志士毛啸岑

5、1938年5月12日的一场大火,烧掉了“同里米市”百年繁华

原创不容易,

请点“赞”“在看”鼓励哦??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