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04月27日 星期六
数字方志馆搜索:
话说南麻
陈志强

“吴江通”致力于传播吴江地情文化,

您的关注,我的动力!








建制沿革





南麻,现为盛泽镇的一个社区,位于吴江区西南部,原为吴江二十三镇之一,于2003年12月并入盛泽镇。


江南运河中线烂溪自西南流向东北,从浙江乌镇流入江苏境内,经过桃源、铜罗,穿过东西向的麻溪,流经原属南麻的西庄、东庄、下庄等村,然后流经坛丘、盛泽西境新镇区、平望万心村、草荡,最终汇入平望新运河和莺脰湖。


后梁开平三年(909年),吴江设县,南麻境域隶属吴江县澄源乡。明弘治元年(1488年),南麻境域分属吴江县澄源下乡管辖的十七都和十九都。清雍正四年(1726年),吴江县分为吴江、震泽二县,南麻境域所在的十七都、十九均划归震泽县。直至中华民国成立后,吴江、震泽重新合为吴江县,南麻境域复属吴江县。


南麻集镇在宋代就具雏形。据清康熙年间的《百城烟水》记载,南麻的长庆寺,始建于南宋乾道年间(1165—1173年)。明弘治年间(1488—1505年),南麻形成集镇。以善庆塘桥(俗称南石桥)北堍为发端,逐渐向四周扩展,方圆16个村环绕于四周。


●清乾隆《震泽县志》载有南麻的文字(作者提供)









地理环境





南麻镇周有两漾一溪环绕,四面临水,宛如一片荷叶飘浮在水面上,颇具江南水乡特色,有“荷叶岛”“小南洋”和“水上绿洲”的美称。清初进士张尚瑗作有题为《南麻》的诗:“韶光宜夏浅,病体惬朝喧。水脉南来洁,莎痕雨后繁。渔庄多晒网,蚕市少开门。得过且还过,依稀辨鸟言。”诗中对南麻的“水脉”“渔庄”“蚕市”等风物作了形象生动的描述。


●清乾隆《震泽县志》载有张尚瑗的《南麻》一诗

(作者提供)


南麻与周边带有“麻”字的水系有着因缘。南麻漾,位于南麻东部,面积1.23平方千米,麻溪穿此漾而过,南麻之名即因地处南麻漾畔而得名。麻溪,源出南麻漾,四亭子以东又称青溪,全长17.4千米,自南麻漾东行4.5千米,在四亭子与烂溪交会,复东行10.2千米,至浙江王江泾北后汇入运河。该溪在南麻境内,自白花港口至圣塘港口,境内全长5千米,是贯穿南麻东西的干流,把镇域分成南北两半。北麻漾,又名麻漾,位于南麻之北,漾跨震泽、梅堰、坛丘、南麻等地,面积10.3平方千米,南麻的沈家、龙泉、北麻三个村就在此漾南岸,沿漾堤岸长3200多米。


●清乾隆《震泽县志》载有南麻漾和北麻漾的文字

(作者提供)


●清乾隆《震泽县志》载有麻溪的文字(作者提供)


南麻不仅地理位置优越,且历史悠久,文物遗存丰厚。镇区有善庆塘桥,亦名南石桥,位于南麻漾西口,跨麻溪,南北走向,始建于元代,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重建,民国22年(1933年)再重建,为七孔梁式石桥。桥南边的村落即因此桥而名桥南村。此桥于1985年改建为现代化桥梁。


●善庆塘桥旧影(作者提供)


桥南村上尚有延陵桥,为苏州市控制保护建筑。该桥为东西走向,跨芦头埭河,为梁式单孔桥,金刚墙的构筑石材大多为青石,其他构件为武康石和花岗石。桥长11.9米,宽1.32米,跨度3.9米,高3.3米,始建于明初,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重建。2021年,予以修缮。明代著名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一书中专门提到了延陵桥。该书第三十四卷《王娇鸾百年长恨》中说,王娇鸾为河南南阳卫千户之女,幼通史书,举笔能文。一日,王娇鸾偶遇苏州吴江南麻延陵桥堍故宰相府公子周廷章,郎才女貌,彼此倾心。俩人背着父母,写下婚书誓约,私结了姻缘。后因周父做主议婚,王娇鸾与周廷章的姻缘以悲剧告终。


●延陵桥









南麻与龙泉嘴村





在距离南麻集镇西北向约2.5千米处有一古村落,名龙泉嘴,亦称龙泉址,为苏州市历史文化名村。


●龙泉嘴村


龙泉嘴地名由来已久。据传,龙泉嘴原称北麻,自发生“龙形”故事后,就改为现名。“龙形”故事据传是这样的: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璋与军师刘伯温游览洞庭山,观赏太湖风光。刘伯温突然发现东南方有一条似龙的地形,呈蠕动腾飞之状。深知天文地理的刘伯温当即对朱元璋说:“如果这地龙得成,势必对我朝不利,待臣亲自前往详察,并设法破之。”朱元璋听后,准奏下旨,由刘伯温带领两百多兵将奔赴吴江,会同县令扮成风水先生一起向南进发。到了龙泉嘴,观察了两天,发现了“龙形”:龙泉嘴向南凸现的地方是“龙头”,东桥(龙泉桥)、西桥(双龙桥)为“龙角”,二桥桥洞为“龙眼”,二桥侧面为“龙耳”,东边白士港、白马港和西边横港、王家港是四只“龙足”,尾部一直延伸到北麻漾。刘伯温当即判断此地地势确是“龙形”,如不破除风水,这里就会出现真命天子和多似“三斗三升芥菜籽”的官员,引起刀兵之灾。于是,刘伯温献破除法一计:铸造七八丈长的大铁钉,钉入“龙头”上的一个天然潭里,并浇灌石灰水,置“龙”于死地,然后,在“龙头”中央建造东岳庙一座,设东岳大帝佛像一尊,镇住“龙头”,使“龙”动弹不得。“龙”被镇住后,只见北麻漾里泛起血浆如麻籽,顿时,碧水变红。自此,“龙形”的风水被破除了。不过,龙泉嘴周围的村庄,后来出生的男孩,大部分名字中有一个“官”字,且代代相传,一直流传至今。


龙泉嘴的街道形成于明代。民国年间,这里是桑苗、丝经、鱼虾的集散地,20世纪30年代末,日军侵占震泽镇后,有不少居民到龙泉嘴避难,时有大小商肆店铺20多家,有水果店、理发店、面店、药材店等。店铺中,茶馆尤多,最多时达十多家,农民、渔民则拿着自己生产、捕获的农副产品和水产品到街上设摊出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龙泉嘴是龙泉乡政府所在地,1983年后,是龙泉村村民委员会所在地。现今,老街的基本格局未变,东起龙泉桥,西至双龙桥,街长近百米。存有店铺、民宅36间,多数保持原有风貌。街上的房屋一般为两进深,少数为三进。每间屋宽3~3.5米,进深为五檩到九檩不等,墙面刷白灰,靠街立排门板,现有剃头店、茶馆店、南货店、裁缝店、肉店、面馆等。2008年1月,龙泉嘴由苏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历史文化名村。


●龙泉嘴老街(龙泉嘴村提供)


●龙泉嘴老街


街东的龙泉桥,俗称东桥,原为拱形单孔石桥,初建无考,清光绪三年(1877年)重建,桥身镌有两副桥联,分别为“寺庙林立似佛地;进香拜佛胜杭州”和“西达頔塘过估客;北临麻漾泛渔舟”。此桥于20世纪80年代改建为水泥桥。


街西的双龙桥,俗称西桥,现为苏州市控制保护建筑,为梁式三孔桥,初建无考,民国22年(1933年)重建。桥身上镌有两副对联,其一为“势若垂虹,练横蠡泽;光同浩月,珠涌龙泉”。上联中的“垂虹”,可解为“垂挂在天空中的彩虹”;“蠡泽”,震泽镇南的一个湖泊,传说当年大禹治水在这里斩杀过蛟龙,故原名“斩龙潭”,后越国大夫范蠡偕西施在这里隐居过,故改名为蠡泽湖。下联中的“龙泉”,指桥所在的龙泉嘴古村。通览此联,意为:双龙桥之势犹如垂挂在天空中的彩虹,桥下之水清澄如练,伸向那具有神奇色彩的蠡泽湖;波光与那皎洁的月光融合在一起,漾起阵阵涟漪,如同晶莹的珠玑向静谧的龙泉古村涌去……


●双龙桥(作者提供)


另一副联为“道出頔塘无病涉;源出烂水有归津”。上联中的“頔塘”,原名荻塘,因塘岸上遍长芦荻而名,初为晋吴兴太守殷康所开,后于唐贞元八年(792年),苏州刺史于頔修缮塘岸,遂称頔塘。该水西起浙江省湖州市,东至吴江平望,全长56千米;“病”,作“担忧”解;下联中的“烂水”,即指烂溪;“津”,作桥梁解。全联意为:这里的通路从頔塘那边延伸过来,不用担心过河;这里的水源连着烂溪,自有归去的桥梁。


龙泉嘴老街南侧的东岳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是龙泉乡政府办公之地,1983年7月后为龙泉村村部所在地,直至1993年搬出。老街东北侧原有一座北麻寺,遗址上存有一株古银杏树,树干直径有1.43米。









南麻风流人物





南麻虽是个小地方,但在历史上才人辈出,明清两代有进士7名,举人14名,官至正二品的也有3人。其一为陈天祥(?-1516年),字元吉,明弘治九年(1496年)中为进士,授山东青州府推官。后入京为监察御史,再外调为西安知府,继任山东按察司副使,接着赴天津整饬军务,封太仆寺少卿。后加封左佥都御史,巡抚贵州。继又加封为左副都御史,升为陕甘宁三边总督,皇帝赐予蟒衣,以示恩宠。不久,又任命为闽浙二省盐道,途经家乡吴江,于正德十一年(1516年)八月二十六日病逝于家中,赠南京兵部右侍郎。因在世时有治绩,百姓立生祠祀之。


●清乾隆《震泽县志》载有陈天祥的文字
(作者提供)


其二为吴家骐,字骏起,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任编修。雍正元年(1723年)为《圣祖实录》纂修官。次年督学湖广。雍正九年,迁左赞善,为《三朝国史》纂修官。雍正十三年(1735年),选为内阁学士。乾隆帝即位后,充任《世宗实录》副总裁官。乾隆元年(1736年),授礼部右侍郎。著有《双砚堂集》十卷。


●清乾隆《震泽县志》载有吴家骐的文字

(作者提供)


其三是范璨,清雍正二年(1724年)进士,字电文,号伯轩,初授庶常,改知直隶大兴县,历山东莱州、江南安庆知府,擢升江南庐凤道,转任河南布政使,入为副都御史,后晋工部侍郎。著有《乐志堂集》。


●清乾隆《震泽县志》载有范璨的文字(作者提供)


值得一提的是南麻在清初还出了一个著名的文学家钮琇(1644—1704年)。钮琇,字玉樵,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拔贡生,历任河南省项城知县、陕西白水知县、广东省高明知县。钮琇为官清廉,颇有政声。任职项城时,对项城的人文地理相当熟知,曾对项城做出“自古项城多旷士”的评语。当时项城百姓为免赋税大都逃逸,钮琇遂捐俸添置耕牛、种子、农具等,劝百姓复业。在高明时,他招纳强盗守御城池以赎罪,对贫苦之人计口授食,县境遂宁。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钮琇病卒于高明县令任上。“旅榇萧然,数年后方得归葬”。高明百姓祀钮琇于名宦祠。


●钮琇画像(作者提供)


●清乾隆《震泽县志》载有钮琇的文字(作者提供)


钮琇博雅工于诗文,著有笔记《觚賸》八卷、《觚賸续编》四卷,书中所记以人物故事、诗话为主,其中有多篇是记述吴江的:如记述北宋枢密使、曾与王珪同时任宰相的吴充其的墓地在吴江青云陶墩古村落,又如记载盛泽名媛柳如是与明末复社领袖、文学家张溥相会于垂虹桥的轶事。《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觚賸》为文“幽艳凄动,有唐人小说之遗。”钮琇还编著有《临野堂集》《文集》《诗余》《白水县志》等,入《清史列传》。当代权威工具书《辞海》收有“钮琇”条和《觚賸》条。


●《觚賸》校对本(作者提供)


在现当代,南麻沈家村走出了沈求我(1917—2001年)。1935年,沈求我从上海光华大学肄业,赴日本神户高等预备学校学习。1936年回国。1938年后,历任抗日艺术队队员、军医学校三分校教师、海军总部医务处专员等职。1945年10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甘肃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省外事办公室副主任、省人民委员会委员、省政协副秘书长、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1981年以后,历任民革中央副秘书长,第七、八届民革中央副主席,第九届民革中央名誉副主席。近年,沈家村修缮了沈求我故居,并予以陈列布展,向外开放。


●沈求我故居



END




◆ 责 编:沈思言

◆ 美 编:潘  莉

◆ 审 核:王来刚

◆ 图 片:陈志强、龙泉嘴村、馆藏及网络


※※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