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5年05月09日 星期五
数字方志馆搜索:
凤栖龙翔话仙南
蒋华光

“吴江通”致力于传播吴江地情文化,

您的关注,我的动力!

仙南,一个极富诗情画意的名字。仙南是桃源镇铜罗社区的行政村,2003年由当时的兴务、南田和后村三个行政村合并而成,因其位于凤仙港南岸而得名。


▲仙南村村部(作者提供)


走进仙南村,彷佛走进一幅至美的山水花鸟画里,人在画中走,画在心中留。这里小桥流水、绿树红花;这里花香满径,莺歌处处。香樟林海中掩映着粉墙黛瓦的人家,点缀着一树树的樱花、紫藤、红枫……身在仙南,恍惚成仙,能让心灵远离尘嚣,如鱼得水。


▲仙南村风光(作者提供)


仙南村里,不仅有迷人的乡村美景,还有动人的故事和醇香的美酒,是一处值得你沉浸式探幽品味的世外桃源。


据《桃源镇志》记载,早在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曾在凤仙港以南、紫荇塘以东一带分别建有吴王骊(离)宫,宫殿群由前宫、后宫和西宫组成,《江南通志》《吴江县志》等志书也对此进行了记载。吴越争霸期间,吴王夫差还在仙南附近屯兵训练,现今仙南村北边的荒天池,就是当年吴王令伍子胥训练水军的地方,这里的前村、后村,西亭等自然村落就是当年的前宫后宫和西宫。


▲天池生态园


“西宫村里草离离,前宫后宫花满枝。恨煞苧罗村不见,春山个个学峨眉。”从这首古人赞咏骊宫的诗中可以看出当年仙南村这一带曾经是楼台错落、花树飘香,一度成为位于吴头越尾的人间天堂。

仙南的佳酿

据《吴江县志》记载,铜罗是苏南佳酿产地。春秋时期,铜罗黄酒就已成为宫廷御酒。铜罗有这样一则民间传说,据说公元前496年吴越“檇李之战”中,吴国为越国所败,吴王阖闾因脚伤身亡。继任吴王夫差竟然把所有的过错归罪到酿酒师的头上,因为他认定这是由于将士们禁不住美酒的诱惑,喝酒贪杯,以致贻误了军机。于是夫差大怒,下令追杀所有的酿酒师以永绝后患,所幸其中一位酿酒师设法逃脱,免于杀身之祸,而后便在南田村(现仙南村境内)隐居下来,娶妻生子,世代以酿酒为生。如此,铜罗的酿酒技艺才得以流传至今。


▲铜罗天池酒厂(作者提供)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沧海桑田,当年金戈铁马的岁月早就成为历史,留下的只有那静静流淌的河水和千年飘香的美酒。若有朋友来访仙南村,必去村里的“天池酒业”沽一盅吴宫老酒喝喝,把最美的春天喝进肚里,装进心里。

凤仙、云龙二桥

走进仙南村,凤仙桥和云龙桥是必去打卡的,尽管如今的凤仙桥只残留下两座桥亭,但她们仍是仙南村的地标,也是仙南村的灵魂。


▲凤仙桥留仙亭(作者提供)


▲凤仙桥栖凤亭(作者提供)


凤仙桥坐落于仙南村凤仙港上,她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为梁式五孔石板桥,桥长39.6米,宽2.75米,中孔跨度6.75米。 原桥东西侧各嵌有桥联一副,分别是:“岁稳登云每多凤侣,势怀傍汉自有仙俦”和“凤治垂虹南连越水,仙源涌日此接吴江”。两副桥联均巧妙地把桥名“凤”“仙”二字嵌入其中。凤仙桥的南北桥堍各建四柱方亭一座:南侧为留仙亭,刻有柱联“化日光天,稍安无躁;栉风沐雨,且住为佳”;北侧为栖凤亭,前后分别有柱联“ 坐而言矣起而行矣,老者安之少者怀之”和“ 画桥新引凤,小座来散仙”。从历史图片上可以看出,当时地凤仙桥堪称苏州最美古桥之一,只可惜凤仙桥后来因大型船只多次误撞而于1985年被撞塌,曾重建单孔水泥桥,也在2000年被撞塌。如今只剩下两侧桥堍和方亭,亭檐石板还依稀可见纹饰精美的八仙图案。由于上世纪90年代铜罗实行退耕还林计划,目前,通往此桥的路已淹没于林海之中。好在后人又在凤仙桥遗址旁又建起一座新桥,可以借此欣赏古桥遗迹。绿树掩映下的断桥遗址倒影在凤仙港碧波中,依然芳华绝世,堪称垂虹第二。

原凤仙桥



现凤仙桥


在凤仙桥的南边还有一座古桥云龙桥,初建时间无从考证,后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重建。云龙桥为三孔四拼石梁桥, 两侧各有桥联:“清风明月垂张钓,红树青山泛范舟”和“存吴王河山古迹,肇总理政策鸿基”。其中上联的“张钓”指唐朝诗人张志和事,他辞官后隐居江湖,酷爱垂钓,自号烟波钓徒。相传吴江平望下湖桥之北的“元真钓矶”、震泽长漾中的“张墩”、桃源水家港的“张钓桥”都是他当年的垂钓处。下联中的“泛范舟”指的应是范蠡助力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灭掉吴国后功成身退泛舟五湖的故事。可喜的是古老的云龙桥至今仍保存良好,静卧在石桥河上,供过往行人和游客凭吊历史,拍照打卡。


云龙桥(作者提供)


凤仙、云龙两桥也是仙南的灵魂,是仙南人民的精神图腾。近百年来,在仙南的大地上,凤栖龙翔,护佑着这一方水土,才有了今天美丽富饶的仙南。如今,两座古桥已不作水路枢纽使用了,但村民们依然对她们顶礼膜拜,期盼能永远得到龙凤护佑,永保一方平安吉祥。

仙南与思孝庵

美丽的仙南村里,还广为流传着南宋思孝公主和“思孝庵”的感人故事。


思孝庵,又称小报恩寺,始建于宋宁宗嘉泰年间(1201—1204年),为僧妙莲建,其遗址位于仙南村东南部江南运河澜溪北岸的扶港自然村。关于思孝庵还有个美丽的传说,相传曾是南宋宁宗皇帝赵扩的胞妹思孝公主代母出家还愿的地方。


传说,宁宗登基那年正值中秋,太后李凤娘忽得怪病,生命垂危,宫内御医和民间医圣都束手无策。一天夜里,思孝公主做了一梦,梦见一位白发仙尼云游过境,对她说只要在一个月内前往苏州报恩寺进香,即可让太后转危为安。于是,第二天一早,思孝公主禀明皇兄后即刻启程,陪同太后前往苏州报恩寺。到了报恩寺后,母女俩早奉夜供,祈求神灵。不久之后,太后的身体完全康复。回到临安后,太后又在佛前许愿要在小年夜前再到报恩寺带发修行一年。


▲苏州报恩寺


转眼到了隆冬,皇太后决意再去苏州报恩寺。思孝公主见母后年迈体弱,又值天寒地冻,决定代母前往进香还愿。当公主船队行至澜溪时,突降暴雪,被迫停靠在澜溪北岸的扶港湾。一连数日,风雪交加,船队寸步难行,眼看离许愿之期越来越近,思孝公主心急如焚。冥思苦想之后,思孝公主决定在船队停靠的扶港湾,仿照苏州报恩寺模样,建造小报恩寺来还愿。思孝公主的提议得到了随行官员的的赞同,于是急招四方匠人,日夜开工,拔地建寺,并起名为“小报恩寺”,思孝公主就在小报恩寺内,代母带发修行整整一年。期满后,厌倦宫廷纷争的思孝公主眷恋上了这里美丽迷人的风光,毅然决定就地削发修行,以“常报佛祖之恩,永保母后康健”。宁宗皇帝苦劝无果,但他深感欣慰皇家有此忠贞孝女,便当即下旨将“小报恩寺”更名为“思孝庵”,御笔亲题“思孝庵”三字匾额,还钦定思孝庵为御供奉禄之庵。据记载思孝庵全盛时期,拥有庵房1080间,成为当时名震一时的“江南第一大庵”。到上世纪30年代时还存有三间后堂,因被日寇拆毁建造炮楼,后来至今只剩下巨大的青石鼓墩留存于世。


千百年来,这儿的小桥流水、风雅名胜涵养了仙南村人民淳朴的性格。游客所到之处,总有热情的村民为他们指路,送给他们饮料、水果以及刚刚捕获的螺丝,让他们品尝村里属于春天的时鲜。


热情好客的仙南人也传承着艰苦朴素,砥砺奋斗的的美好传统。田仁浜、白铁浜,沈家村,坝里……一个个网红打卡地正是在他们奋斗下,得以旧貌换新颜。行走仙南村,就像走在一幅画里。


田仁浜风光(作者提供)
白铁浜风光(作者提供)


“生态绿廊,淳美桃源”是村口地名牌上的广告语,更是仙南村村民的美好愿景。这几年,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全村人民只争朝夕,努力打造“河畅水清”“宜业宜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村里的文化长廊、皮划艇俱乐部等一个个实实在在的项目正落地落实。新农村的宏伟蓝图正一步步转变为现实,仙南村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皮划艇基地(作者提供)


在仙南,一定可以遇见最美的江南。


END

喜欢这篇文章欢迎转发分享





◆ 责 编:沈思言

◆ 美 编:王青青

◆ 审 核:王来刚

◆ 图 片:蒋华光、馆藏及网络


※※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稿


我知道,你很有故事,我知道,你也有文采,我知道,你也偷偷的喜欢吴江通。那么大胆和我们表白吧!要知道,吴江通更喜欢你!你的表白,可以是感悟生活,体会人生,也可以是寻找乡愁,记忆历史!文笔不重要,真实真心就好。自行配图,特别欢迎。一旦录用,奉上稿酬,虽不高,意很诚,还有你可能喜欢的地情书哦!

1、请发送至投稿邮箱

szwjdaj@163.com 


2、注明姓名和联系方式。如已在其他媒体发表,敬请说明(特别是已在其他微信公众号上推送,一律不录用)。照片请勿插入文中,请单独发送。


3、如第一次投稿,文末请附作者简介百把字,另附近影一张,谢谢!


由于来稿较多,自投稿之日起两个月内没有录用,作者可自行处置(同一作者单次投稿多篇除外)。


吴江通会给你一个原创平台,让你展现自己,让更多的人了解你!






按下方二维码识别 关注更多吴江地情 

(微信ID:SZWJDAJ )


点击查看精彩推荐文章

1我与盛泽中学首届农村班的深厚师生情谊

2、民主先锋金融巨擘一记民主爱国志士毛啸岑

3、1938年5月12日的一场大火,烧掉了“同里米市”百年繁华

4、我的足球缘

5、儿时冻米香

原创不容易,

请点“赞”“在看”鼓励哦??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