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数字方志馆搜索:
我与盛泽中学首届农村班的深厚师生情谊
李炳华

“吴江通”致力于传播吴江地情文化,

您的关注,我的动力!

岁月悠悠,盛泽中学1972届农村班的同学们已经毕业五十多年了。在2022年9月,同学们为了庆祝毕业五十周年,隆重举办了纪念活动,还热情地邀请我这个老班主任参加。纪念活动安排在盛泽镇上美丽的镜湖公园内,会场布置得庄重,群贤毕至,气氛热烈,蔡树良同学还写了份文采飞扬的祝词。同学们盼我上台讲几句勉励的话,我讲述了当年农村班的创办情况,引起大家的深情回忆:


盛泽中学七二届毕业50周年聚会(作者提供)


是的,当年盛泽中学首届农村班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创办的。1970年,盛泽公社(乡)计划创办一所中学,以解决乡村升学需求。校址计划设在西白漾中的风水墩(也名分水墩)。但因缺乏资金及师资,迟迟无法招生办学。在这时,农村学子要求升学的呼声非常强烈。在这种急迫的情景下,盛泽公社(乡)与盛泽中学进行协商,要求盛泽中学托管培养升学学子。盛泽中学首届农村班就这样创办了。


班主任李炳华在毕业50周年聚会上讲话(作者提供)


我是南京师范学院(即今南京师范大学)1968届毕业生,被分配到吴江县。后来,盛泽公社向县革命委员会(县政府)请求分配师资以创办中学,我就被安排到了盛泽公社。到了盛泽,却发现公社暂时没有办学条件,于是1970年3月我就被临时安排到了盛泽最北端的黄家溪村小学。同年9月,盛泽中学创办农村班,我与另一名下乡知识青年葛新荣一齐调往盛泽中学,我们俩就担任农村班班主任。农村班人数极多,达60名,学生们济济一堂,甚至把教室讲台推到黑板前。


黄家溪村今貌


农村班的学生大部分是寄宿生,每周六下午结课后回家,周日晚自修前必须返校。学校提供了一间大宿舍给班上的男寄宿生,宿舍配置木制上下铺,床铺一个个紧挨着,非常拥挤,采光很差,好在有电灯泡供照明使用。按照日程安排,寄宿生每晚都要进行晚自修,晚自修结束后可以自由活动半小时,九点钟准时熄灯休息。学生中以农家子弟为主,还有教师子弟,以及下放干部的子女。为了支持农村班教学,当时盛泽中学的校长张惠中特地把他两个儿子(张小民、张忆平)安排到此班。


20世纪60年代盛泽中学的教室


同学们都明白学习机会来之不易,所以学习刻苦,进步很快。而他们的生活条件是异常艰苦的,衣着很朴素,有的同学衣服上还打了补丁。学校食堂对农村班开放,三餐米饭可由学校食堂代加工,并免收加工费。很少看见有农村班的学生购买食堂菜肴,学生们一般都从家里带来咸菜,放在加盖玻璃瓶内,一瓶咸菜就要享用一个星期。


由于校领导的正确引导,同年级的五个市镇班对农村班非常友善。在教学中,老师们对农村班学生格外关心,精心指导,培优的同时还不忘帮助落后生跟上教学进度。记得当时数学组的孙宝珠老师就对数学尖子生王仁祥同学赞赏有加,多次表扬,以激发农村班学生的学习热情。学校还开展了有益身心的户外活动。在校长张惠中的安排下,我曾带领全体寄宿生前往浙江嘉兴王江泾镇拉练,同学们排队步行前往目的地,坐在长虹桥上休息,真是惬意。在美术造诣上,张小民、蔡树良、何大刚几位同学多才多艺,经常负责出版学校黑板报,美工与文字功底也很出色。


盛泽中学学生在做第八套广播体操《冲拳运动》


盛泽中学学生课外活动


1973年春,在盛泽中学学习了两年半后,全体同学结业考试合格,准予毕业。毕业前夕,恰逢部队征兵,陈爱生、潘连兴、陈冬锦、洪水泉等好几位同学光荣入伍。还有部分学生考取大学继续深造,如原班长张玉根考取了华东水利学院(即今河海大学),张忆平考取了南京大学,何大刚考取南京化工学院,蔡树良考取了常熟师专,等等。还有返乡担任教职,成为民办教师。改革开放后,基层急需知识型人才,农村班毕业生被大量选拔任用,好几位学生担任村书记,如王金祥任庄塔村书记,吴明荣任圣塘村书记,徐水林任盛虹村书记,康永福任永和村书记。也有许多同学下海经商,成为了成功的企业家与商人。凭借改革开放春风,我们农村班的全体同学大有作为,书写出辉煌的人生乐章。


盛泽中学七二届高中毕业留念(作者提供)


2002年,农村班结业三十周年之际,我们班曾隆重举办纪念活动,有位同学概括这个班有“三多”:企业家多,公务员多,公办教师多。当时我写了一首打油诗《农、虫、龙》,描写了农村班的非凡经历与辉煌篇章:


盛泽中学72届6班毕业三十周年留念(作者提供)


班主任李炳华写的贺诗(作者提供)

年轻时我幻想成为一条龙,年老时我叹息不过是一条虫。然而生活告诉我,龙不过是大的虫,而虫却也能成为小的龙。不必得意,也不必悲叹,在通往人生终极的路途上,我们各得其所,其乐融融。

我们曾来自于同一个班集体,这个集体的名字冠之以一个字:农!说起当年的“农”,心情会变得多么沉重!“农”字包含着土气、闭塞、寒酸,“农”字意味着低下、落后、贫穷······。我们从田埂汇集,我们从农村聚拢。我们开创了历史,六十名农家子弟,云集盛湖之畔,意气风发,攻读高中!

当历史翻过一页,昔日的农,腾飞为龙。因为我们经受过艰辛,因为我们清楚生活的甘苦淡浓。崛起阡陌之间,发祥市场之中。高中的学历也许成了资本,在学海商潮中遨游冲锋。是时代造就了我们,是我们描画出时代的七色彩虹!

而我,有缘与诸位相聚,忝陪末座也引以为荣。寒暑数十载,一介老顽童,回首往事,我依然是一条老书虫。但我还要说,在通往人生终极的路途上,我们各得其所,其乐融融。点点滴滴,记下了改革开放的奇迹种种。

时间真快,又是二十多年过去。去年9月的纪念聚会上,我再应同学们之请,写了一首祝贺小诗《贺盛泽中学1972届农村班毕业五十周年》。诗虽不合韵律,却表达了我的心声:

少小负笈游,贫贱不自伤。朝为田舍郎,暮登乡贤堂。

座中皆俊秀,业绩俱辉煌。悠悠半世纪,白鸥没浩荡。




END

喜欢这篇文章欢迎转发分享





◆ 责 编:沈思言

◆ 美 编:王青青

◆ 审 核:王来刚

◆ 图 片:李炳华、馆藏及网络


※※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稿


我知道,你很有故事,我知道,你也有文采,我知道,你也偷偷的喜欢吴江通。那么大胆和我们表白吧!要知道,吴江通更喜欢你!你的表白,可以是感悟生活,体会人生,也可以是寻找乡愁,记忆历史!文笔不重要,真实真心就好。自行配图,特别欢迎。一旦录用,奉上稿酬,虽不高,意很诚,还有你可能喜欢的地情书哦!

1、请发送至投稿邮箱

szwjdaj@163.com 


2、注明姓名和联系方式。如已在其他媒体发表,敬请说明(特别是已在其他微信公众号上推送,一律不录用)。照片请勿插入文中,请单独发送。


3、如第一次投稿,文末请附作者简介百把字,另附近影一张,谢谢!


由于来稿较多,自投稿之日起两个月内没有录用,作者可自行处置(同一作者单次投稿多篇除外)。


吴江通会给你一个原创平台,让你展现自己,让更多的人了解你!






按下方二维码识别 关注更多吴江地情 

(微信ID:SZWJDAJ )


点击查看精彩推荐文章

1民主先锋金融巨擘一记民主爱国志士毛啸岑

2、1938年5月12日的一场大火,烧掉了“同里米市”百年繁华

3、我的足球缘

4、儿时冻米香

5、吴江乡村师范的红色记忆

原创不容易,

请点“赞”“在看”鼓励哦??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