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学校师生一直参与进步活动,唐昌言校长于1933年夏被迫离职。就在同年,与共产党联系密切的学校秘密组织“读书会”成立了。“读书会”由中共党员刘淇生组织创立。刘淇生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春受组织指派驻扎吴江,借国民党吴江县公安局职员身份掩护,开展地下活动。后由进步学生引见,刘淇生在吴江乡村师范成立了“读书会”。“读书会”入会条件有二,一是会员必须心向共产主义,二是必须经过核心成员讨论审核方能入会。吴江乡村师范当时有四个年级,除一年级外,其余三个年级都有进步学生被吸纳发展为会员。“读书会”立会之初的成员有徐志润、王寿生、陈孟豪、郑怀瑾、杨源时、蒋耀生、刘炯、赵乃源、樊修德、张侠等。会员人人阅读进步书刊《唯物史观解释》《街头哲学》《共产主义ABC》《斯大林论反对派》《红旗周报》等,通过阅读交流,理想信念更加坚定。“九·一八”事变后特别是1932年“一·二八”事变以后,会员们积极投入抗日救国运动,组织同学们到街头、轮船码头、茶馆、酒楼宣传抗日,并发动募捐支援东北抗日义勇军。
1935年由于革命形势恶化,“读书会”最终解散。解散后,创始人刘淇生在北方多地开展革命工作并担任要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国家一机部、核工业部副部长。

▲刘淇生
后来,“读书会”中有不少会员成长为优秀中共党员,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巨大贡献。张鹏举(泰兴人,于1932年毕业于吴江乡村师范)1947年在苏北解放区担任泰兴县长时,在战斗中不幸被俘,英勇不屈,光荣牺牲。敌人行刑时先对他的膝盖开了几枪,想迫使他跪下,但张鹏举摇晃几下后依然挺立。“读书会”的创始人之一的吴其超于1938年从陕北南下安徽工作,同样不幸被国民党杀害。“读书会”成员陈树英、周文琴夫妇在国民党的追捕下被迫远走南洋,并在上世纪50年代作为泰国共产党代表团重要成员回访中国。“读书会”组织者杨源时于1937年赴延安学习,后在浙江、江苏、山东等地任县委书记、县长等职,解放后任浙江金华地区专员、地委书记、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等。
除“读书会”学生会员外,还有不少吴江乡村师范校友受到校园红色环境的影响于毕业后参加革命,有的甚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郑梦泽烈士和芮奚定烈士就是吴江乡村师范的杰出红色校友。郑梦泽,原名郑志健,武进县人,于1935年考入吴江乡村师范。1939年2月赴皖南泾县新四军教导队学习并加入共产党,结业后担任新四军参谋、政工干部、县委秘书等职。1943年2月17日,郑梦泽所在的县委机关被国民党部队包围,郑梦泽在突围中多处负伤,但他顽强坚守阵地,击毙敌人7名,最终壮烈牺牲。芮奚定,原名芮祥麟,化名义亭,武进县人,1933年就读吴江乡村师范。全面抗战开始后他返乡参加革命,于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武进抗日服务团副主任、政治委员、区工作委员会委员、区委书记及区长。1942年3月,芮奚定在金坛县被伪自卫团劫持,后又被押往日军据点,在1942年3月7日被杀害。敌人在他的口袋里找到一张纸条,上面写着“面对豺狼,义愤填膺上刑台;心怀祖国,亭亭独立看解放”,芮奚定牺牲时年仅23岁。真可谓“舍生取义求解放;断头尤向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