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5年05月09日 星期五
数字方志馆搜索:
吴江乡村师范的红色记忆
沙敏林

“吴江通”致力于传播吴江地情文化,

您的关注,我的动力!


响当当的名字
不平凡的红色历史




吴江乡村师范,曾经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不仅因为他办得早、底蕴深,还因为他有着不平凡的红色历史。


吴江乡村师范始建于1923年,是江苏省建校最早的乡村师范院校之一,百年沧桑间培养了成千上万的能人志士。年年岁岁,一波波学生走出校园,但吴江乡村师范的校风遗训代代相承。在建校百年之际,让我们翻开历史陈页,追寻吴江乡村师范办校之初革命者的足迹,重温吴江乡村师范不为人知的红色记忆。


江苏省立吴江乡村师范学校全体摄影
(摄于1936年)


江苏省立吴江乡村师范学校操场(摄于1937年)


吴江乡村师范,原名江苏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吴江分校,是1922年由中华民国江苏省教育厅提议,江苏省立师范学校负责筹办的一所附属师范,以期解决乡村师资短缺问题。苏南片校区由江苏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长王朝阳牵头筹办,名称定为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吴江分校。提议通过后,因为经费问题,学校一直到1923年3月才得以正式开班。从1923年到1949年,吴江乡村师范数易其名,校长也是轮换了好几任,但是赤诚红心没有变,师生中涌现了大批思想进步人士、革命先行者,以“星星之火”点燃革命“燎原之势”。

01

唐昌言


唐昌言是吴江乡村师范的首任校长,松陵镇人,出生于1881年。唐昌言曾于1913年8月前往日本考察师范教育,考察回国后始创江苏省童子军,1914年1月创办了中国红十字会(吴江)分会并担任分会主任,发动医护人员举办义诊、疏散难民并运送伤兵。1922年,他受命参与筹建吴江乡村师范,1923年学校开班后,他先后担任主任及校长。主持工作期间,他提倡学生全面发展,爱护全校师生,保护进步学生,一有反动当局搜捕师生的风声,他就立即暗示学生离开。在他的影响带动下,全校师生都萌生了极大的爱国热忱。


唐昌言参与编纂的《国音白话注学生词典》


唐昌言故居

02

“读书会”


因为学校师生一直参与进步活动,唐昌言校长于1933年夏被迫离职。就在同年,与共产党联系密切的学校秘密组织“读书会”成立了。“读书会”由中共党员刘淇生组织创立。刘淇生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春受组织指派驻扎吴江,借国民党吴江县公安局职员身份掩护,开展地下活动。后由进步学生引见,刘淇生在吴江乡村师范成立了“读书会”。“读书会”入会条件有二,一是会员必须心向共产主义,二是必须经过核心成员讨论审核方能入会。吴江乡村师范当时有四个年级,除一年级外,其余三个年级都有进步学生被吸纳发展为会员。“读书会”立会之初的成员有徐志润、王寿生、陈孟豪、郑怀瑾、杨源时、蒋耀生、刘炯、赵乃源、樊修德、张侠等。会员人人阅读进步书刊《唯物史观解释》《街头哲学》《共产主义ABC》《斯大林论反对派》《红旗周报》等,通过阅读交流,理想信念更加坚定。“九·一八”事变后特别是1932年“一·二八”事变以后,会员们积极投入抗日救国运动,组织同学们到街头、轮船码头、茶馆、酒楼宣传抗日,并发动募捐支援东北抗日义勇军。


1935年由于革命形势恶化,“读书会”最终解散。解散后,创始人刘淇生在北方多地开展革命工作并担任要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国家一机部、核工业部副部长。


刘淇生


后来,“读书会”中有不少会员成长为优秀中共党员,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巨大贡献。张鹏举(泰兴人,于1932年毕业于吴江乡村师范)1947年在苏北解放区担任泰兴县长时,在战斗中不幸被俘,英勇不屈,光荣牺牲。敌人行刑时先对他的膝盖开了几枪,想迫使他跪下,但张鹏举摇晃几下后依然挺立。“读书会”的创始人之一的吴其超于1938年从陕北南下安徽工作,同样不幸被国民党杀害。“读书会”成员陈树英、周文琴夫妇在国民党的追捕下被迫远走南洋,并在上世纪50年代作为泰国共产党代表团重要成员回访中国。“读书会”组织者杨源时于1937年赴延安学习,后在浙江、江苏、山东等地任县委书记、县长等职,解放后任浙江金华地区专员、地委书记、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等。


除“读书会”学生会员外,还有不少吴江乡村师范校友受到校园红色环境的影响于毕业后参加革命,有的甚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郑梦泽烈士和芮奚定烈士就是吴江乡村师范的杰出红色校友。郑梦泽,原名郑志健,武进县人,于1935年考入吴江乡村师范。1939年2月赴皖南泾县新四军教导队学习并加入共产党,结业后担任新四军参谋、政工干部、县委秘书等职。1943年2月17日,郑梦泽所在的县委机关被国民党部队包围,郑梦泽在突围中多处负伤,但他顽强坚守阵地,击毙敌人7名,最终壮烈牺牲。芮奚定,原名芮祥麟,化名义亭,武进县人,1933年就读吴江乡村师范。全面抗战开始后他返乡参加革命,于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武进抗日服务团副主任、政治委员、区工作委员会委员、区委书记及区长。1942年3月,芮奚定在金坛县被伪自卫团劫持,后又被押往日军据点,在1942年3月7日被杀害。敌人在他的口袋里找到一张纸条,上面写着“面对豺狼,义愤填膺上刑台;心怀祖国,亭亭独立看解放”,芮奚定牺牲时年仅23岁。真可谓“舍生取义求解放;断头尤向共产党”。

03

毛啸岑


毛啸岑


吴江乡村师范还与吴江历史名人毛啸岑先生有着一段缘。毛啸岑是1927年9月到吴江乡村师范担任教导主任的,后于1931年离校。此前,毛啸岑曾担任国民党江苏省党部秘书长。当时江苏省国民党党部委员有三分之二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毛啸岑一直在中共党员侯绍裘同志的领导下工作。毛啸岑先生编写过不少进步刊物,他与柳亚子合作主编的《新黎里》就是其中之一,当时柳亚子任总编辑,毛啸岑任副总编辑,由于《新黎里》信仰真理、不畏强暴、提倡新文化、抨击旧社会,引起国民政府恐慌,遭到勒令停刊。后经毛啸岑先生集结社会力量多方呼吁,《新黎里》才得以复刊。毛啸岑先生还广泛参加革命运动,亲自带领进步学生代表到南京总统府请愿,与蒋介石当面谈判。他还与柳亚子掩护过多名中共党员逃脱国民党追捕。


《新黎里》(1923年创刊号)


在任职吴江乡村师范期间,毛啸岑先生时常给学生讲述北伐战争、上海工人武装起义、汪精卫叛国、南昌起义以及共产党在江西建立苏区、成立红军、消灭地主分田地等时事概况,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他还经常组织地下革命活动,曾组织数十名吴江乡村师范学生参加邓演达领导的进步党派“第三党”(后来发展成为农工民主党),后来有不少“第三党”成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邓演达被蒋介石杀害后,毛啸岑被迫离开吴江,先后辗转于南京、上海、香港、重庆等地,继续开展革命。他在重庆、上海的住处一直是中共党员的碰头点和避风港,他接触和介绍的中共党员和国民党左派进步人士不计其数,董必武、王若飞、邓颖超、叶挺、柳亚子、王绍鏊等都与他有所交往。值得一提的是,最近解密的著名中共地下工作者沈安娜就是毛啸岑先生在上海时期的学生。

04

红色星火


无论是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吴江乡村师范的同学们都紧跟红色大旗,勇立潮头,励志报国。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吴江乡村师范被迫停办。1941年汪伪政府接管续办。1945年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国民政府逐步恢复办学,1946年春,江苏省立吴江乡村师范复校。1947年国民党三青团在学生中发展组织,次年三青团吴江分团秘书长张寿安来校兼任音乐教师,强化思想控制,但绝大多数的学生对当时国民党的黑暗统治是不满的,他们要求解放,渴望民主,奋起抗争恶势力。1947年,不少进步学生自发组织读书活动,出版壁报,交流读书心得,其中渗透进不少进步书刊,如《钢铁是怎样练成的》《时代日报》《大众哲学》等,同学们暗中传阅,革命思想如火炬般传递。1948年,学生成立了自治会,公开反抗三青团的欺凌监管,曾有一位江姓同学被三青团骨干分子高伯琴殴打,同学们迅速援助,却不想高伯琴召来了警察,抓走数名同学。学生自治会立即号召全校同学上街游行抗议,在大家的努力下,警察局当晚释放扣押学生返校。


《时代日报》


《大众哲学》


1949年4月下旬,有同学收到江阴来信,说解放军即将渡江,无锡洛社师范已经解散,吴江乡村师范的同学自治会根据中共地下党指示 “临进解放,工人、学生要团结起来护厂护校,防止国民党破坏,迎接解放”,由自治会牵头成立 “应变委员会”,发布公告以稳定学生情绪,保护学校的人、财、物。因为学校靠近马路,常有溃败的国民党残兵入校骚扰,“应变委员会”随即建立纠察队,在校园内日夜巡逻,处理突发情况。“应变委员会”还教大家一起练唱《我们的队伍来了》等革命歌曲,学跳“秧歌舞”。1949年4月29日,吴江迎来解放,同学们满怀激情地奔向街头,张贴拥护共产党、欢迎解放军的标语。


“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吴江乡村师范是知识的殿堂,也是红色思想的摇篮,这里不仅培育了一大批教育工作者,也走出了大批党员干部和革命先行者。愿吴江乡村师范的红色星火永远闪亮,红色精神万古流芳。


END



◆ 责 编:沈思言

◆ 美 编:潘  莉

◆ 审 核:王来刚

◆ 图 片:馆藏及网络


※※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稿


我知道,你很有故事,我知道,你也有文采,我知道,你也偷偷的喜欢吴江通。那么大胆和我们表白吧!要知道,吴江通更喜欢你!你的表白,可以是感悟生活,体会人生,也可以是寻找乡愁,记忆历史!文笔不重要,真实真心就好。自行配图,特别欢迎。一旦录用,奉上稿酬,虽不高,意很诚,还有你可能喜欢的地情书哦!

1、请发送至投稿邮箱

szwjdaj@163.com 


2、注明姓名和联系方式。如已在其他媒体发表,敬请说明(特别是已在其他微信公众号上推送,一律不录用)。照片请勿插入文中,请单独发送。


3、如第一次投稿,文末请附作者简介百把字,另附近影一张,谢谢!


由于来稿较多,自投稿之日起两个月内没有录用,作者可自行处置(同一作者单次投稿多篇除外)。


吴江通会给你一个原创平台,让你展现自己,让更多的人了解你!


按下方二维码识别 关注更多吴江地情 

(微信ID:SZWJDAJ )


点击查看精彩推荐文章

1、栖栖燕头楚尾    拳拳枌榆之念

2、安德桥下

3、烧行灶

4、庆祝震泽中学百年华诞——回忆震中农场

5、吴江运东“ 无锡人”

原创不容易,

请点“赞”“在看”鼓励哦??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