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04月24日 星期三
数字方志馆搜索:
隔窗窥新月——写在黎里中心小学建校120周年
于翼

“吴江通”致力于传播吴江地情文化

您的关注,我的动力!


黎里小学


今年是2023年,我这个江苏“85后”的学习经历,似乎与数字“3”颇为亲密。我就读过的大学——南京审计大学,于1983年建校,今年正是40周年;就读过的高中校——江苏省震泽中学,于1923年建校,今年迎来100周年校庆;而沐浴我六载恩泽的小学——黎里镇中心小学,于1903年建校,今年已120周年,农历癸卯年,两个甲子轮回,依旧春风育桃李,恰是风华正茂时。

一百多年的老校,人才辈出,俊彦遍及海内外自不必说。今天我特意撷取、钩沉黎里镇中心小学发展历程中的一些珍贵片段,20世纪初期江南乡镇小学教育的经典细节,黎里小学早年的教学轶事佳话,回顾过去,继往开来,以此来激励新时代的黎小学子,按照“求真”的校训,探索真理,革故鼎新,学好本领,为家乡、为人民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建设好我们的伟大祖国。



倪寿芝辟私宅肇基


清朝光绪二十九年(1903),农历癸卯兔年,吴江黎里镇人倪寿芝(又称王倪寿芝)在位于唐桥东上岸的私宅,设立“求我蒙塾”新式学校,开全县风气之先。“求我蒙塾”于次年改称“民立小学”。


倪寿芝像(作者提供)


“求我蒙塾”今貌(作者提供)


倪寿芝(1864-1943),字慕欧,吴江黎里镇人,思想进步,早年丧偶,又无儿女之累,故于前清末年负笈于上海城东女学。1903年,倪寿芝与从日本留学归来的九弟倪与三、四兄倪迪民(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国际大法官倪征的父亲)商议,力主兴学。倪寿芝以簪珥首饰赞助,并以私宅前厅楼下三大间为校舍,东面一间为教员休息室,其余两间为教室,分初级班、高级班,学生共四五十人。民国初年,时任江苏省民政厅厅长的应德宏赠巨型匾额,以示褒奖,悬挂在教员休息室梁上。


王倪寿芝纪念碑碑文(作者提供)


1912年,“民立小学”改为公立,迁址夏家桥(进登桥)下岸的“吴江黎里区公所”,为了扩充校舍,开辟操场,倪寿芝再次捐产近百亩,慷慨如斯,气象一新!当时民立小学与明懿女校合并称“吴江第四区女子学校”,倪寿芝被任命为学监、校长。倪寿芝当时年事已高,还是每日到校亲自处理校务。她悉心筹划,改善办学条件,尽瘁教育事业,深受乡里称誉,1924年,因年老退职。



黎里区公所旧址和夏家桥小学校徽(作者提供)



吴江“四高”


黎里中心小学的沿革是以黎里古镇镇区的两所小学的演变为基础的。除了夏家桥下岸的小学,还有一所是镇区庙桥弄的吴江县立第四高等小学。



黎里古镇庙桥(左)、唐桥(右下)、夏家桥(右上)(作者提供)


1912年,以黎里潮音庵为校址,里人创办树人高等学校,校长为毛乃丰,招收学生78人,设四个年级。1915年,柳亚子、毛啸岑等人募捐筹建吴江第四高等小学,建造楼房一幢18间,学生有62人。1921年,树人学校、第四高等学校合并为吴江县第四小学,校址庙桥弄。

自此,夏家桥小学、庙桥弄小学两所完小汇成了黎里中心小学的源头。同时,在此期间,黎里镇还有其他许多农村初小、私塾、教会小学等,这里不予记录。

民国期间,夏家桥小学(后称第二中心国民学校)、庙桥弄小学(后称第一中心国民学校),课程有国文、算术、历史、地理、自然、手工、美术、唱歌等,课外活动有技能、弈棋、演讲、表演、球类、田径等。庙桥弄小学还设有图书馆,置办“万有文库”图书1040册,藏书为全县之冠。

解放后,夏家桥小学改名建新街小学,庙桥弄小学改名南新街小学,黎里镇中心小学设在南新街小学。1978年后,恢复中心校管理体制,黎里镇中心小学设在建新街小学。1997年,中心小学迁址藻西浜,南新街小学改为中心小学分部,自此即为黎里镇中心小学。这就是目前位于黎里古镇人民东路8号的黎里小学的前身。


黎里镇中心小学旧影(作者提供)



毛老师的自我批评与金老师的眼泪


金佩扬(解放战争时期曾任中共吴嘉工委书记,解放后曾任吴江县委副书记),在黎里“四高”小学读书,班主任是毛啸岑。毛啸岑治学严肃,作风正派。一开始,毛老师曾批评金佩扬上午上课迟到,声色俱厉,少年金佩扬很是畏惧。但过去不多久,毛啸岑在课堂上,当着全班同学的面,作了自我批评。他说:了解到金佩扬迟到的原因,是帮助父母做家务、打扫门前街道等,所以他批评金佩扬是不对的,要向金佩扬同学道歉。遇到这样诚恳的老师,金佩扬以及其他同学都深受感动,读书劲头也大了。



金佩扬及其赠送母校的画(作者提供)


毛啸岑很有新意,在班上设立每周一堂民主生活课,同学们可以议论国家大事以及校内外一切问题。有一次,金佩扬与同学王维为一个问题争得面红耳赤,毛老师当场点评:金佩扬讲话有根有据,将来可以做律师,但不能这样气急。


毛啸岑像及其黎里故居(作者提供)



金剑平是金佩扬班上的历史课老师。五月九日是国耻纪念日,金老师讲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也是战胜国,理应收回被帝国主义侵占的青岛,但是北洋军阀政府无能,竟然被日军占领去。金老师讲到这里,唏嘘长叹,老泪纵横,他语重心长地对同学们说:“我老了,等不到青岛收回的日子了,你们长大以后要立志报国。到收回青岛时,买一长串长锭,一对蜡烛,点燃火化,告慰我在天之灵。”听到这里,全班同学突然都嚎啕大哭,惊动了全校师生,有的冲进教室,有的挤在窗外,都抱头痛哭,沉浸在悲痛之中。






金剑平(1867~1929年),出生于同里镇,自学成才,工诗能文,曾参加革命文学团体南社,任教于黎里镇县立第四高等小学。


“五四”运动期间,金剑平、金佩扬等学校师生,一起走上街头,在茶馆里,站在桌子上,大声宣传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抵制日货。

金佩扬等学生的爱国主义的思想从此萌芽。



烈士老师与躲枪弹


    蒯明珠(黎里建新街小学退休教师)二年级从庙桥弄树人小学转入夏家桥小学读书时,该校当时还是女子学校,只收女生,后来才兼收男生。

蒯明珠刚来学校第一天,老师安排她进入二年级学习,一进教室,同学们都热情地介绍很多学校里的事情。首先是她们的班主任老师,说这位女教师非常爱护她们、关心她们,可惜最近她离开她们到外地工作去了,老师临走时同学们抓住她的手,依依不舍、热烈盈眶,有的人呜呜地哭了起来……

后来,蒯明珠才知道,这位老师就是革命烈士张应春女士!


张应春烈士像(作者提供)


蒯明珠进入五年级后一个早上,同学们陆续来到学校,老师来得还不多,忽然传来土匪上街的消息,学校里顿时乱作一团。高年级同学分析认为,学校隔壁就是警察局,警察和强盗打起来我们学校就非常危险,还是逃往西边庙桥弄小学吧。同学们执行力很强,姐姐拉着妹妹,哥哥抱着弟弟,一窝蜂从田埂上跑,不敢上市河沿岸的大街,最后顺利跑到了西边庙桥弄小学。庙桥弄小学的老师们安排同学们躲在劳作教室里,大家静静地听外面的声音,不一会儿,强盗果然上街了,听到断断续续的枪声,后来渐渐枪声停止。约2个小时后,家长们一个个来校把孩子接回家。

这一次是太湖强盗抢劫了黎里镇黄祥泰典当行,流弹打死了竹器店里的一个妇女。而两所小学的学生凭借机智勇敢,加上老师们的负责呵护,赢得了平安。


蒯庆生、俞达民一起看望恩师张留长、蒯明珠夫妇(作者提供)



少年倪征奥      眼中的黎里女校与“四高”


“求我蒙塾”初创期间,专门招收女生,几乎不收男生。倪征奥    达学龄,常去姑妈(倪寿芝)家作客,渴望随班听课,获“特许”坐在初级班教室的门槛上旁听。教师有黎里镇长田上的殷剑侯先生和镇东九成湾杨老先生。


倪征 题写的黎里小学校名及1995年王倪寿芝纪念碑前留影(作者提供)


 后来在夏家桥的黎里女校,据倪征奥     先生讲述:一年级任教师是陈聘如老先生,虽年事较高,但颇有童心,和蔼可亲;二年级任教师是徐雄楚先生,他住在离学校较远的南栅浜,早出晚归,风雨无阻;三、四年级合班上课,级任教师是北厍葫芦兜里的张都经老先生,张老师为古文名家,那时的三、四年级已经讲授古文,张老师的女儿张应春,当时就是黎里女校的学生。


黎里女校校舍旧影(作者提供)


倪征奥 小时候,因为黎里家里碰到火灾,迁居平望,在平望的艺英小学读完初小,当时小学学制初小四年,高小三年,平望无高小,倪征奥     重又回黎里“四高”读书。

据倪征奥    回忆讲述,“四高”里有一所高大的厅堂,四壁悬挂无数小型匾额,上有某某于某年中举,或任某某官职,琳琅满目,可见黎里文风之盛。

当时的“四高”小学,校舍十分陈旧,曾留学日本的校长邱纠生坚决主张扩展,除了向吴江县教育局申请款项以外,另行设法集资。邱纠生后来在抗战期间失节担任伪职,胜利前夕被“种荷花”(枪杀)于同里镇,这是后事。但邱纠生在担任“四高”校长期间,确是“一心为公,废寝忘食,竭尽全力”(倪征奥  语)。筹建新楼时,承包人“阿元”携款潜逃,这事犹如晴天霹雳,全校师生沮丧至极,邱纠生不为所挫,继续筹款,倪征奥      曾听他当众说过:“我邱纠生做叫花子,也要建成大楼!”新楼于1918年建成,一栋九开间两层大楼,并且向南扩建了操场。

“四高”学校里一年级级任教师是同里镇的金剑平先生,江苏第一师范毕业,教课认真,对学生情况了如指掌;三年级级任教师是芦墟镇的沈眉若先生,和其弟沈颖若先生都是江南有名的国学名家;还有松江的袁铁铮先生,是体育教师,文武全才,在辛亥革命中曾参加攻打上海制造局的战役,面颊上留有枪疤,与沈眉若先生过从甚密,一起饮酒赋诗。



“四高”旧影(作者提供)



遇到“民主”的老师


柳乃复,生于1929年,曾任《中国青年报》《中国机械报》《中国工业报》总编辑。柳乃复在夏家桥小学上二年级时,课间休息,和几个男同学溜出后门,到外面的田野上一起去捉螳螂、蚱蜢玩。上课铃响后,匆匆跑回教室,已经来不及了,老师已经开始点名。老师把几个迟到的孩子叫到讲台边,说要打手心,但是非常“民主”,由学生自己决定打几下。轮到柳乃复时,老师说:“打几下?”柳乃复低着头轻轻地说:“三下。”手心打得不重,但柳乃复平时觉得这个老师不错,现在感到他的“民主”够厉害的。


柳乃复在会议中(作者提供)


柳乃复上五年级时,又遇到一位“民主”老师。平懋玉老师教他们语文。有一次,平老师给全班同学念课文,念到“泠泠”时,念成了“冷冷”。柳乃复不顾老师在读书,当即举手打断,老师很民主,立即停下来让柳乃复同学发言。柳乃复说:“平老师,冷字是两点水偏旁,书上这个字是三点水偏旁,不一样的!”平老师非常民主,立即和同学们一起查字典,然后改正读音,并且当场在全班表扬了柳乃复,说他是一个细心的同学。这件事,给了柳乃复非常深刻的印象,觉得老师能够当场改正自己读错的字,很了不起。同学们今后更加尊重老师,也改正了自己写错字、读错音的坏习惯。

柳乃复在后来担任刊物总编时,常常对同事们说:“文字是否正确,不以作者、编者的地位、资格论短长,一切以字典为准。”无论是部长写来的稿子,还是柳乃复自己编审过的稿子,只要发现错字或文法上的毛病,编辑同志们都能认真改正过来。



新时代新征程,今天黎里小学的老师们、同学们是幸运的,能够在这样子一所文化积淀如此深厚的学校里生活、学习、工作,是一种缘分,是一份生活中的礼物,很宝贵的礼物!我今天把很高兴把这份礼物能够与大家一起分享。谨以此文,祝贺亲爱的母校黎里小学建校120周年!






END





◆ 责 编:沈   瑶

◆ 美 编:王丽媛

◆ 审 核:王来刚

◆ 图 片:作者及网络

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征稿启示

    我知道,你很有故事,我知道,你也有文采,我知道,你也偷偷的喜欢吴江通。那么大胆和我们表白吧!要知道,吴江通更喜欢你!你的表白,可以是感悟生活,体会人生,也可以是寻找乡愁,记忆历史!文笔不重要,真实真心就好。自行配图,特别欢迎。一旦录用,奉上稿酬,虽不高,意很诚,还有你可能喜欢的地情书哦!

1、请发送至投稿邮箱:

szwjdaj@163.com 

2、注明姓名和联系方式。如已在其他媒体发表,敬请说明(特别是已在其他微信公众号上推送,一律不录用)。照片请勿插入文中,请单独发送。

3、如第一次投稿,文末请附作者简介百把字,另附近影一张,谢谢!

由于来稿较多,自投稿之日起两个月内没有录用,作者可自行处置(同一作者单次投稿多篇除外)。

吴江通会给你一个原创平台,让你展现自己,让更多的人了解你!







按下方二维码识别 关注更多吴江地情 

(微信ID:SZWJDAJ )





往期推荐:






话说坛丘


消失了的高地村


摇啊,摇……


从《松陵志》到《吴江县志》


吴江师范,我的青葱记忆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