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05月11日 星期六
数字方志馆搜索:
话说坛丘
陈志强

“吴江通”致力于传播吴江地情文化,

您的关注,我的动力!



坛丘,现为盛泽镇的一个社区,位于吴江区南部,原为吴江二十三个乡镇之一,2000年7月,并入盛泽镇。


江南运河中线烂溪自西南向东北,从浙江乌镇而来,经过桃源、铜罗、南麻,西岸擦着坛丘集镇的东境流向盛泽西境新镇区、平望万心村、草荡,融入平望新运河和莺脰湖。


        ▲ 烂溪旧影/烂溪今貌(陈志强提供)


坛丘地名的由来


坛丘,古时称檀溪、檀邱、壇邱。后梁开平三年(909),吴越王钱镠置吴江县,坛丘地域属澄源乡。元末明初为屯兵之地,几经争战,居民遇害甚多,埋东、西两坟场成一片荒丘,幸存者筑坛以祭,而名壇邱。1956年12月,始用简化字,遂称为坛丘。


▲ 清乾隆《震泽县志》载坛丘(檀邱)市(陈志强提供)


坛丘之名的来历与当地流传的一个传说相吻合。这个传说说元朝末年,朱元璋手下大将常遇春与元军作战,在宜兴打了个败仗,撤退到坛丘来休整。常遇春的马就拴在车大庙内的银杏树上。他命人打造兵器,再去攻打苏州。当时坛丘叫檀溪,一条市河从军门头直通谢家头,街上市面蛮好,店面一间接一间,仅铁匠店就有好多片。常遇春命令三日三夜如数打好兵器,结果只用了一日一夜。常遇春怕元兵来报复,老百姓要吃苦头,便在部队开拔前,通知老百姓马上离开坛丘,逃到近乡去避风头。果然,常遇春前脚刚走,元兵后脚赶到,一来就杀人放火。小庙港的铁匠店、银匠湾的银匠店、坟前湾的当铺、油车湾的油场等统统被大火烧光。被元兵杀死的尸体堆积成一个土丘,活着的人筑了祭坛祭祀死去的人。从此,檀溪就改为今名。


明洪武二年(1369),坛丘地域大部分属澄源上乡,小部分属澄源下乡。清雍正四年(1726),吴江县析为吴江、震泽两县,坛丘的烂溪之西地属震泽县,烂溪之东地属吴江县。


坛丘集镇形成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初有居民四五十家,以冶铁为业。至嘉靖年间(1522—1566),居民倍增,除冶铁外,铜、木、泥工均有,并形成商货集散地。清乾隆年间(1736—1795),称市(集市)。民国年间,坛丘镇区逐渐形成,东至莲花庵,南到南圣堂,西达观音堂,北至鸭蛋浜,镇上有商铺、作坊近百家。镇区有“三港一漾”,为西村港、东村港、弥陀港和南岳祠漾。新中国建立前,清风南街、清风北街、明月南街和明月北街等四条街总长350余米,镇区面积为0.12平方千米。


▲ 坛丘老街旧影(陈志强提供)


坛丘集镇沿东西向的市河清风港、明月港展开,因水而成街市,水陆并行,河街相邻。街两侧的店面和民居或贴水而建,或临水而筑。老店、老宅、廊棚以清末民初建筑居多,清风北弄有张宅、徐宅等老宅,清风南弄有支宅、华宅和王家、俞家廊棚等。明月北弄有莲云楼、谢家老屋及店面、“童仁泰”药店、“祥泰”南货店、杨家老宅等;明月南弄有潘家老屋等。民国时期,著名中医徐省三、徐景藩、杨开明等在“童仁泰”“志仁堂”药店坐堂问诊。


▲ 坛丘市河(陈志强提供)


坛丘的文物遗存


坛丘集镇所沿的水道上至今尚存有三座古桥。躺卧在东西向市河上的是清风桥和明月桥。清风桥,南北走向,梁式单孔,桥上镌有两副对联,分别为:“北带连云双驾鹊;西联明月并垂虹”和“划水漾边丹凤起;花园堤畔白龙眠”。联中的“连云”,指北侧坛丘港上的莲云桥;“明月”则指西侧同在市河上的明月桥。


明月桥,南北走向,建于清末,原为拱形单孔,后改为梁式单孔,桥上也镌有两副对联,分别为“东酬台畔清风韵;西掬亭心泉水香”和“肩摩踵接人居密;□□□□□□□”。联中的“清风”,指东侧的清风桥。


▲ 坛丘小桥人家(陈志强提供)


跨在东西向市河与南北向坛丘港交汇处的是莲云桥,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该桥长25.6米,拱形单孔,东西走向,初建于元延祐四年(1317),清雍正元年(1723)修建,名莲花桥,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重建,易为今名(桥的金刚墙上砌有清光绪二十三年所刻记载建桥始末的青石碑)。该桥拱券用武康石纵联分节并列砌置,金刚墙基本上为青石,余为花岗石,留有历代修缮的痕迹。桥顶栏石南北侧分别镌有“民众安行”和“工程完善”之额。


▲ 莲云桥近景(陈志强提供)


该桥两向均镌刻着对联。其一为:“白莲池边,龙鱼俱跃;碧云深处,霞鹜齐飞”。该联用燕颔格将桥名镶嵌在第二字的位置上。阅此联,意境颇佳:在清水澄澈、芙蓉盛开的白莲池边,蛟龙翻腾,鲤鱼跃浪,气势堪为壮观;在水天相接、碧云缭绕的天际,彩霞与野鸭一起纵情飞舞……另一联为:“路达东西,相界盛湖笠泽;波萦左右,常依明月清风”,上联点明了莲云桥的地理位置:东面紧连舟船云集的盛湖,西面遥接碧波万顷的太湖;下联中的“明月”“清风”分指东西两侧的明月桥和清风桥,联的意境颇美:明月当空,清风徐来,透过风帘,穿过月幕,一泓碧水扬起阵阵涟漪,盘旋、萦回着……


说到坛丘的古桥,有一座桥是一定要说一下的,那就是白龙桥。白龙桥在原坛丘镇的龙桥村,现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拱形三孔,南北走向,总长40.6米,中孔矢高5.6米,跨度9.9米,两次孔小于中孔,使桥形变化多姿,犹如长空雁序。白龙桥所跨的白龙港,水面颇为开阔,东西两向紧依蚬子兜和小牛荡,在一片泱泱碧波之上,形制恢宏的三孔石桥展现着雄伟多姿的身影。尤其让人称道的是桥身上镌刻着这么一副对联:“风送万机声,莫道众擎犹易举;晴翻千尺浪,好从饮水更思源”。“风送万机声”,是纺织业生产规模的真实写照;“晴翻千尺浪”,既是写景之句,又以比拟手法,描绘了一幅绸缎炼染业的兴盛图景。



▲ 白龙桥/白龙桥对联(陈志强提供)


原坛丘镇南心村(现并入龙桥村)有太平桥,跨东汲(吉)港,南北走向,梁式三孔。始建无考,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重建。金刚墙大部分为青石,余为花岗石。桥长22.25米,中孔跨度4.55米,高3.5米。东西桥联分别为:“春到风光行处好,时和景物望中新”和“富与日新咸大有,庆从天赐永康宁”。


▲ 南心村太平桥(陈志强提供)

坛丘集镇上有着一座古寺,名为明庆教寺。据清乾隆《震泽县志》等方志记载,明庆教寺,《苏州府志》作长庆禅院,周围五亩,宋代时由僧人秘谧所建。明宣德年间,僧人善应修缮,当时寺中有益友堂。清康熙、雍正、乾隆年间数度重修、重建。以前,明庆教寺香火颇盛,名声显赫,据明弘治《吴江志》记载,报慈禅院、天慈庵、密印庵等寺院当时都归并于明庆教寺。后该寺被毁。2007年秋,经苏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批准重建,2008年9月对外开放,在通修法师的住持下,香火再度兴旺起来。前几年起,通修法师还兼任了主持盛泽圆明禅寺的重建工作。


 ▲ 明庆寺外景/明庆寺大雄宝殿(陈志强提供)


坛丘的文物遗存中尚有现代工业遗址——坛丘缫丝厂旧址,现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民国初期,坛丘地区大多数的蚕农自育蚕,自缫丝,也有雇人缫丝,大部分蚕农一户一部缫丝车。饲蚕多的户排2~3部缫丝车。茧丝为当时农民的主要收入,民国元年至10年(1912~1921),1斤蚕茧的价值相当于45斤大米;民国19年,1亩桑地可抵2.5亩稻田的收入。日军侵占吴江时期,丝绸业受到严重影响。抗战胜利后,丝织业有所恢复,坛丘乡丝绸运销合作社有丝织木机500多台。


▲ 坛丘缫丝厂旧址外景(陈志强提供)


新中国成立初期,土丝用于织造土绸,蚕农生产的鲜茧多数由供销部门收购。1970年3月,坛丘缫丝厂建立,厂址在坛丘公社坛丘大队第十六生产队(东坟场;即现坛丘丝厂路12号)。该厂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至2000年7月,已成为一家集种桑、育种、养蚕、缫丝、织造、印染、服装与贸易一体化的专业真丝绸集团企业——江苏华佳集团。


作为一处工业遗址的坛丘缫丝厂旧址,位于江南运河中线烂溪西岸,面积3700平方米,于前些年辟为华佳丝博园的工业缫丝馆,在保留原有厂房的基础上,保存、还原了烘茧炉灶车间及配套设施、选茧车间及配套设施,还存放了20世纪70年代的立缫机和九十年代的浆丝机等设备。在具备硬件设施的同时,华佳集团的“缫丝技艺”已于2012年被列为吴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华佳集团董事长王春花被确定为该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2019年8月,坛丘缫丝厂旧址公布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 坛丘缫丝厂内景(陈志强提供)


在坛丘集镇西北约3公里处有一个古村落,名为南塘港。东西向的水道——南塘港横贯村境,西口在麻漾,东口在野河荡。新中国建立前,这里是蚕丝业的小集散地,有茶馆4家,南货店3家,药材店1家,震泽通往盛泽的快班轮船途经该地,并有从当地发至盛泽的航船。新中国建立初,南塘港曾是坛丘区政府所在地。20世纪80年代,集镇上有100多户人家,商店多家。该村的小桥流水人家风貌至今犹可,有一座古石桥躺卧在碧水之上,此桥名为广济桥,又名亭子桥,南北走向,梁式3孔,桥长18.1米,中孔跨度4.65米,初建无考,明正德三年(1508)和清同治十一年(1872)两度重建,现存之桥为清宣统三年(1911)再次重建。


▲ 南塘港上广济桥(陈志强提供)


在原坛丘镇人福村有一个水面,名曰潜龙渠荡,东口与烂溪相连。近年,在这里建造了潜龙渠公园,总面积为62公顷,其中水域面积27公顷。全园分为“一环”和“四片区”。“一环”,即长达3000米的环湖自行车道;“四片区”,分别为活力都市区、人文风情区、水上活动区和生态涵养区。园中颇为引人注目的有面积为一万多平方米的白色嬉水沙滩,还有高达80米的激光音乐喷泉,该喷泉随音乐呈现出千姿百态的秀丽景象,风帆也在瞬间灵动起来,璀璨奇妙,每天晚上为市民启动三次,计1.5小时。园内还围绕风帆雕塑置有“桑、蚕、丝、织”四块题字景石。另园中滨水大道也称樱花漫堤,路旁植有136株晚樱,初春时节樱花轻舞,另有一番烂漫景色。


▲ 潜龙渠公园入口处/潜龙渠公园(陈志强提供)


坛丘的古迹


坛丘还有多处古迹,其中四亭子颇有名气。四亭子,在江南运河中线烂溪与麻溪交汇处,这里河面开阔,古来两溪上没有桥梁,过河必须摆渡,摆渡时如四个角上都有人,需等好长时间。地方绅士出资在四只角上各建造一座凉亭,让渡客有歇脚避雨之处。从此,人们把这个地方称为“四亭子”。四亭子是交通要道,经过的船只很多。明代,四亭子是倭寇入太湖的必经要道之一。清代,四亭子是水兵打仗的地方,也是强盗出没的地方。抗战期间,在四亭子地带,抗日游击队利用地形熟悉在此打击侵华日军。据《盛泽镇志》“军事篇”记载,民国30年(1941)春,俞清志率部队诱敌深入,在四亭子附近歼灭小股日军。20世纪50年代,四亭子东南角和西北角尚有两座亭子。


▲ 清乾隆《盛湖志》载四亭子(陈志强提供)


据清康熙《百城烟水》记载,坛丘当时有岳祠禅院、北圣堂、顿基王庙、寿春庵等名胜古迹。其中寿春庵,元至正年间由僧人大显建,明成化十四年(1478)僧人文谦修。庵旁有寿春潭,《百城烟水》的编纂者之一徐崧为寿春潭作诗一首:“庵圮潭犹在,年年长绿蒲。烟云飞不乏,钟磬响曾无?树暗鸣春鸟,溪深集夜渔。此中风景好,自可醉吾徒。”


▲ 《百城烟水》(陈志强提供)


坛丘人物


坛丘在历史上也曾出过不少人才。自明至清,有进士7人,举人19人。近现代则有曾任国民政府交通部会计局副局长、后创办“大谢乡绸业运销合作社”的陆荣光等,有潘天扬等革命烈士4人。当代则有美国纽约州大学终身教授张明华、法国科学院研究员李怀志、全国柔道冠军王娟等。


END

喜欢这篇文章欢迎转发分享

◆ 责 编:沈    瑶

◆ 美 编:梅雪芬

◆ 审 核:王来刚

◆  片:陈志强


※※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稿


我知道,你很有故事,我知道,你也有文采,我知道,你也偷偷的喜欢吴江通。那么大胆和我们表白吧!要知道,吴江通更喜欢你!你的表白,可以是感悟生活,体会人生,也可以是寻找乡愁,记忆历史!文笔不重要,真实真心就好。自行配图,特别欢迎。一旦录用,奉上稿酬,虽不高,意很诚,还有你可能喜欢的地情书哦!

1、请发送至投稿邮箱

szwjdaj@163.com 


2、注明姓名和联系方式。如已在其他媒体发表,敬请说明(特别是已在其他微信公众号上推送,一律不录用)。照片请勿插入文中,请单独发送。


3、如第一次投稿,文末请附作者简介百把字,另附近影一张,谢谢!


由于来稿较多,自投稿之日起两个月内没有录用,作者可自行处置(同一作者单次投稿多篇除外)。


吴江通会给你一个原创平台,让你展现自己,让更多的人了解你!


按下方二维码识别 关注更多吴江地情 

(微信ID:SZWJDAJ )


点击查看精彩推荐文章

1、消失了的高地村

2、摇啊,摇……

3、从《松陵志》到《吴江县志》

4、吴江师范,我的青葱记忆

5、纪念震泽中学百年校庆:我们中学时代的美食

原创不容易,

请点“赞”“在看”鼓励哦??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