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高地村,在吴江松陵的绝大多数人不一定知道,因为它曾是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但对在那儿土生土长的中老年人来说,应是十分眷恋的。
高地村不大,就在盛家厍老街的东南面,与盛家厍仅一河之隔,从红桥上走过红桥河就可进入该村。高地村四周都是河,东南面兴凯河,对面是新港村;西南面是航船河,对面是长安村;西面是红桥河,对面是盛家厍;西北面是新桥河,对面是苏嘉公路和大运河。高地村犹如一个孤岛,与松陵镇连接的唯一通道就是红桥。
▲ 红桥 、盛家厍周边示意图(杨文超提供)
吴江解放初期,村里居住着约三、四十家人家,人口就百把人,居住地较分散,家家户户前后非常空旷,周围的树木、竹林、桑园遍地,高大的榉树、榆树、杨树等随处可见,不少人家屋前屋后还种了不少枇杷、白婆枣、桃子、杏子等果树。农耕时,田野里时不时地看到村民赶着牛在犁地,刚翻起的泥土,招来了大量的乌鸦飞来觅食,“哇哇”地叫着争吃着土中的蚯蚓、小虫等。平时也会看到喜鹊的鸣叫和老鹰在空中盘旋,真有点像世外桃源。

▲ 一片世外桃源景象
村里稻田、鱼池和小溪、小浜纵横交错,还有多片的桑树园,村里人基本上都以农耕为主,养鱼、养蚕为副,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丝绸之乡。除了满足附近城镇居民的生活需求外,多余的鱼米销往苏州、上海等城市,蚕茧都由盛泽、苏州等地的缫丝厂收购去。

▲ 作者老家院子(杨文超提供)
据村里前辈的回忆,在清后期,高地村有一座私家花园,面积约有同里的退思园大小,有亭台楼阁,周围有假山、竹林、荷花池等景点,小巧玲珑,非常优美。后来太平天国战乱时,该村受到太平军的烧杀抢劫,被彻底毁坏。解放初,一村民分到了该荷花池养鱼,改称为石小池。有一次在清理池中的淤泥时,还挖到了十几个清朝官员帽子上的铜顶子和一个银饰盒等物品,即佐证了前辈们的记忆。
▲ 私家花园一角
在该村的航船河与兴凯河的交汇处,约有四十多亩水稻田,人称和尚圩。解放前归村东南、新桥河对岸的接待寺所有,由该寺和尚们种植。解放后寺庙败落毁坏,和尚圩归了高地村。由于该地段地势较低,一旦东太湖发生洪灾,和尚圩首先被淹,并危及到全村的稻田和鱼池,为了确保全村的安全,上世纪50年代,村委会制订了高地村的大包围计划,实施加高围的围堤,以抵挡洪水的入侵。当时和尚圩外滩有大片坟墓地,大部分是土堆的,只有极少数是砖砌的,基本上都是年代久远的无主坟墓,杂草丛生。村委会破除迷信,决定就在该地平坟取土,发动了全村男女老少投入挖土方、筑堤岸运动,一时间热火朝天。

▲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农民义务修水利
村里还有一所坐北朝南的小庙,叫齐满庵(当地发音名),庵内供奉着当地一位猛将老爷和一些观音等其他菩萨。每年村上农忙结束,都会举行一次庙会,由几个健壮的村民将猛将老爷抬出来,在前面几个敲锣打鼓的人带领下,后面跟着化了妆的少男少女,手提香烛、花篮等东西组成的约二三十人的游行队伍,在村里主要的堤岸上走了一圈后,回到庙内安顿好,庙会就算结束了。庵前有黄色围墙围着,墙内左右有两棵百年以上的柏树,附近还有两棵高大的金钩树,每年都会结了很多像鸡爪一样的金钩,八、九月份成熟了,引来了不少大人、小孩用竹杆做成的勾子去勾打,摘下来吃,味道十分甜美,此树现在已极少见到了。庵前是一望无际的稻田,庵的左边是一大片坟地,大大小小坟头有十几座,上面和周围长满了小青草,是农户放牛的好地方,小时候,我也曾经在此放过牛。庵的右边有一块石牌坊,上面刻着龙凤之类的图案和文字。庵的后面是大片桑园地,当地称为王家桑园。解放初期,齐满庵成了村委会召开村民大会的场所,直到1958年,齐满庵彻底被毁。在80年代,齐满庵附近一村民,在石牌坊附近开荒挖地,挖出了一罐银锭,约十几个,被村民拱抢,后来经公安局介入,基本收缴归公了。
▲ 庙会
在60年代初,农村开始公社化,高地村与南面一河之隔的新港村合并,改成了湖滨公社高新大队,直到改革开放后的80年代,高地村被征用,大部分村民拆迁搬走了,只剩下极少数村民还坚守在那里。一条宽广的笠泽路贯穿该村中间,现在路南新建了体育场、大润发超市等设施,路北有吴江日报社、林业局等机关单位,村的西北角、红桥河对面的盛家厍南端建起了历史街区。就这样,高地村从此就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了。
▲ 盛家厍老照片 、旗袍小镇
杨文超,男,1942年11月生,江苏吴江人,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1967年毕业于中央财政金融学院(现为中央财经大学),曾在福建省南平化纤厂任财务科科长,后调苏州大学财经学院会计系财务教研室任主任和中惠会计师事务所副所长,事务所改制后,任职于苏州高新区苏州高新技术创业园财务部负责人,直至退休。
◆ 责 编:沈 瑶
◆ 美 编:梅雪芬
◆ 审 核:王来刚
◆ 图 片:杨文超、馆藏及网络
※※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我知道,你很有故事,我知道,你也有文采,我知道,你也偷偷的喜欢吴江通。那么大胆和我们表白吧!要知道,吴江通更喜欢你!你的表白,可以是感悟生活,体会人生,也可以是寻找乡愁,记忆历史!文笔不重要,真实真心就好。自行配图,特别欢迎。一旦录用,奉上稿酬,虽不高,意很诚,还有你可能喜欢的地情书哦!
1、请发送至投稿邮箱:
szwjdaj@163.com
2、注明姓名和联系方式。如已在其他媒体发表,敬请说明(特别是已在其他微信公众号上推送,一律不录用)。照片请勿插入文中,请单独发送。
3、如第一次投稿,文末请附作者简介百把字,另附近影一张,谢谢!
由于来稿较多,自投稿之日起两个月内没有录用,作者可自行处置(同一作者单次投稿多篇除外)。
吴江通会给你一个原创平台,让你展现自己,让更多的人了解你!
按下方二维码识别 关注更多吴江地情
(微信ID:SZWJDAJ )
点击查看精彩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