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05月02日 星期四
数字方志馆搜索:
同里船坊
姚洪玺

“吴江通”连续六年位居全国同行前列。

您的关注,我的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新时代这十年间,城乡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谁曾想“家家连水,户户通舟”的小桥流水人家,会有如此之巨变!

同里中学退休教师陈马中,看到我发表在吴江通上的几篇怀旧的短文后非常感慨,日前他向笔者提议,到他们湖南村俞家湾船坊看看,写点东西。

我便用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收集材料,整理成文。船坊只存在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前,那时的同里乡下没有一处楼户。在竹林森森的村落中,随处可见的是茅草屋、牛棚、船以及泊船用的船坊。


▲修船工匠


我爱人的娘家住在同里老轮船码头对岸的钱家浜,钱家浜没有一个姓钱的,只有沈姓、费姓、康姓、邱姓、陆姓、周姓、杨姓等十余户人家。浜虽说不大,但浜里有一个船坊,据我爱人表兄说,那船坊是“老树仁”的(浜里人风趣,邻里间会起绰号,也有人叫“花蚊子”的);“老树仁”是修船大工匠,因为名气大,沈家浜的沈根大、张其明等都曾拜他为师。由于修船、订船的人多,生意红火,日积月累的,他有了积蓄便在自家前的河滩边搭建了一个船坊。解放后由于他的家产远超其他农户,结果被评为了富农,他的船坊也就归生产队集体了。

在同里世纪家园做物业的康金生老人是同里镇文厍村人,他家在同里湖南滩的三家湾,他说三家湾原本有两个船坊,一个是顾家的,另一个是曹家的。顾家的是一个赤膊船坊,在东索港的口门上,船坊虽说没有坚固的石驳岸,但它用一根根粗大的柏树桩做竖脚,彰显其用料之精(柏树:木质坚韧耐用,是木材中的上品;竖脚:用于支撑船坊上面的人字架)。赤膊船坊并非赤膊,它的屋顶是“滴煞老鼠”,即把土瓦直接盖在椽子上面(滴煞老鼠:同里土话),虽说简陋,但也实用。顾家的船坊不大,只能停三四条船。对于有船无坊的人家,收工时只能在船的上面铺几张芦菲以遮挡雨露。

曹家船坊的竖脚是木结构的,椽子上面铺满网砖,网船上面盖上土瓦。船坊沿岸砌有石驳岸和石河桥,1980年过后队里逐步引进了水泥船,钢筋混凝土浇铸了的水泥船不但经久耐用,而且具有抗腐蚀,它的售价也很低,于是木船便开始淘汰。船坊的利用价值在降低,这个古旧的老船坊随即被拆了。


▲湖南村地图


我高中同学陈友中,他的家住在南星湖炮台边的“庞家甸”(炮台:抗战时建造的,圆形的炮台大部分淹没在湖水之中)。“庞家甸”的港东,走过“调字圩、里空圩”便是俞家湾,俞家湾船坊原为朱德官家的私产,朱德官的父亲朱少庆有三四百亩田产,这在湖南村乃至金家坝的半爿港一带算是最富有的人家了。


▲同里珍珠塔景区船坊


俞家湾船坊不但比同里镇珍珠塔景区里的船坊大,而且结构讲究,船坊南北向,五开间,单檐歇山顶。船坊长19.2米,宽5.6米,可同时停靠六七条大船。水面至船坊顶部的高度将近四米,较为讲究的是,船坊由12根花岗岩石柱支撑,木梁架构,蝴蝶瓦封顶,周边砌有驳岸、石河桥。据浜里人说,船坊的底层也很讲究。

曾经担任过同里镇文物管理所所长、吴江市文广新局文物科科长的朱颖浩在2009年发现了这处已经破损的俞家湾船舫。当时正逢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他当即上报。2009年12月,俞家湾船舫被吴江市文广新局列为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新发现点”。

2011年,船舫因年久失修坍塌了一角,作为吴江地区仅剩的古船舫,抢修工作迫在眉睫。通过专家论证,政府下拨了25万进行修缮。


▲俞家湾船坊


经专家论证,俞家湾船坊建于清朝乾隆年间(1736—1795),距今已有二百余年的历史。修缮时,在浜底筑起了大坝,把船坊内的水抽干后,发现船坊底层铺满了大方砖,方砖下面是砂子。船坊主人这种独具匠心的设计,或许是确保即使到了枯水期也不至于停泊在船坊里的船只因淤泥而搁浅吧。

船坊于2012年5月修复, 2014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如今文物保护部门已在船坊四周装有监控,古船坊得到了较好的保护。




END

喜欢这篇文章欢迎转发分享




◆ 责 编:朱梦亭

◆ 美 编:朱宇婷

◆ 审 核:王来刚

◆ 图 片:姚洪玺、馆藏及网络


※※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稿


我知道,你很有故事,我知道,你也有文采,我知道,你也偷偷的喜欢吴江通。那么大胆和我们表白吧!要知道,吴江通更喜欢你!你的表白,可以是感悟生活,体会人生,也可以是寻找乡愁,记忆历史!文笔不重要,真实真心就好。自行配图,特别欢迎。一旦录用,奉上稿酬,虽不高,意很诚,还有你可能喜欢的地情书哦!

1、请发送至投稿邮箱

szwjdaj@163.com 


2、注明姓名和联系方式。如已在其他媒体发表,敬请说明(特别是已在其他微信公众号上推送,一律不录用)。照片请勿插入文中,请单独发送。


3、如第一次投稿,文末请附作者简介百把字,另附近影一张,谢谢!


由于来稿较多,自投稿之日起两个月内没有录用,作者可自行处置(同一作者单次投稿多篇除外)。


吴江通会给你一个原创平台,让你展现自己,让更多的人了解你!





按下方二维码识别 关注更多吴江地情 

(微信ID:SZWJDAJ )



点击查看精彩推荐文章

1太湖水利同知署:具有独特地位的流域管理机构

2、再拾:那些散落在麻漾里的童年往事

3、挑猪灰的那些事

4、黄积云:从延安到东北

5、胜墩村人的丝网情缘

原创不容易,

请点“赞”“在看”鼓励哦??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