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04月18日 星期四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业务指南 >> 方志编纂 >> 方志简报 >> 吴江方志简报51

吴江方志简报51

2013/8/13 15:00:56    作者:  来源:     【字 号:  】   点击量:9131



   吴江方志简报


2013年第2期(总第五十一期)

       苏州市吴江区地方志办公室            201389

                                     

《八都镇志》评审会会议纪要

201387,由吴江区地方志办公室组织的《八都镇志》(送审稿)评审会在震泽镇召开。区档案局局长、区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沈卫新,震泽镇党委副书记沈永法、副镇长张育英,全体编纂委员会成员和编写人员、志稿评审人员以及各个镇志办共28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区档案局副主任科员于振华主持。

会上,沈永法代表承编单位致辞,《八都镇志》编纂人员陈载介绍了成稿经过和体会。沈春荣、肖耀华、赵玲、屠振雷、顾晓红、沈昌华、计东生、顾永翔、黄德昱、黄晓倩10位评审人员按照分工对志稿的篇目、内容、资料、体裁、记述等提出了比较客观中肯的评审意见和建议。

《吴江市志》副主编沈春荣一、序。(一)序写得简洁有深意。八都现在已经不存在,安排修《八都镇志》成了震泽镇领导的任务,由于有这样一种特殊关系,建议第二、三段调一下位置。而且第三段最后半句“为全镇的经济、文化、科技发展都起到重要作用”去掉。因为既然已经并掉了,那这“全镇”是指震泽还是原来的八都就说不清楚了。(二)第二段“为了填补空白”前要加上“八都历史上没有修过志”,“镇委、镇政府”前要加上“震泽”二字。(三)第三段中“改革开放以来”,到目前,特别是留下来作为永久性的史料,应该改为“改革开放以后”,这是个完成时态。(四)第四段“得到吴江市()档案局、市()地方志办公室……”,简写成“得到吴江档案局、地方志办公室……”。最后半句“并恳请对本志中错漏之处提出指教,以待今后增补、修订”,去掉。八都以后不会再修志了,这句话说了也没用,作为震泽镇领导来说,说这样的话给我的印象是谦虚过头了,就说到“表示感谢”就行了。二、概述。概述总体上写得比较简明扼要得体,包含了志书的主要内容。(一)第一部分写八都的建置沿革、合并前的基本情况。概述要体现“概”,关于八都的隶属写得长了些,建议改成这样“后梁开平三年设吴江县,今八都镇属吴江县。以后县下设乡、都,出现八都之名。明代,今八都镇范围包括八都、九都、十都。清雍正四年,分吴江西偏地置震泽县,今八都镇属震泽县。宣统三年九月二十五日,吴江、震泽两县光复后合并为吴江县,自此今八都镇一直属吴江管辖。民国188月,设乡,今八都镇包括八都、曹村、长浜、东天、花木桥、八如桥、廊带7个乡。19502月调整为贯桥、八都、港口、凤凰、镇北5个乡,19563月合并成八都、凤凰2个乡,195710月合并成八都乡。”震泽区是县的派出机构不是一级政权,不用提。第二段最后2003年面积、耕地等,要与第三段合在一起写,这是八都合并前的总貌。其中占比、“户均”要去掉。切记志书是资料书、工具书,不是研究论文,只提供可靠的数据。第四段存款、贷款余额前一定要加上“年末”二字,这是个时间接点,不能漏掉。(二)第二部分写自然环境、农业、副业,水利。(三)第三部分写工业。(四)第四部分写商贸。(五)第五部分写交通邮电。(六)第六部分写集镇建设。(七)第七部分写文化科技。(八)第八部分写教育。(九)第九部分写卫生体育。(十)第十部分写人民生活。农民人均收入的增长倍数去掉,已经有前后数字,几倍让使用者自己去算。农房“檐高不足2.5米,四壁没有大窗户的砖瓦平房”,此话读起来有贬意的感觉,其实上千年历史流传下来的建筑风格式样是江南的特色,檐低梁高冬暖夏凉,四周没有大窗户是为了安全,但通风好。我建议此话是否改成“三间一臂膀、前后斜坡屋面的砖瓦房,檐高2.5米左右,东、西、南向开设小型木质窗户”,语气缓和些,写得真实些。三、大事记。(一)从春秋战国到唐,把八都的归属作为大事记似乎太繁琐,且有重复,如“秦(公元前221)八都属乌程县,隶会稽郡”,与“西汉(公元前206)八都属会稽郡”,其实“属”和“隶”是一回事,只是为了避免重复才分开用。建议后一条划掉。同样“唐武德四年(621)八都属乌程县”这条与前一条也是重复的,要划掉。要写转折点,属、改属。另外,春秋(公元前770)八都属吴,年份是怎么定下来的;公元前472年八都属楚,是楚灭掉越吗?以下都有类似疑问,需要有个明确的让人信服的说法。(二)“三国(220)八都属吴,隶吴兴郡”,此处“吴”是指“吴国”,少了“国”字,与前一条“东汉永建四年(129)八都属吴郡”容易混淆。(三)建议增加四条:一是“新石器时期,据附近梅堰龙南村考古发掘,先民在此休养生息。”二是“周敬王三十八年(公元前482)至元王六年(公元前470),饥荒。”三是“吴太元元年(251)八月朔,大风,江海涌溢,平地水深八尺。”四是“晋太始十年(274),大疫。”太始,《中国历史年代简表》作泰始,是晋武帝司马炎的第一个年号。这些是从同治《苏州府志》中摘来的,还可以从同治《湖州府志》中摘些,这样一是增加内容,二可以将八都的归属隔开些。(四)12页五代“五代后梁开平三年”中,“五代”两字要省掉,大标题说了,下面就不要重复了,以下元、明、清都有这种情况。(五)凡例中说“相同的朝代年号纪年在每目首次出现时加注公元纪年”,大事记的一条是不是就算一个目,还是朝代算一个目,建议每一个自然段首次出现时括注公元纪年,大事记中每一条都要括注,现在从元代开始直至民国年间都省掉了。(六)民国8年冬佃户造反,所记内容与1994年版新编《吴江县志》相同,只是将震泽改成八都,有根据吗?188月,全县区划调整,震泽为第五区,今八都镇属第五区。新编《吴江县志》中说“第五区(震泽)”是一个笼统概念,既不是说震泽镇,也不说震泽乡,更没有说震泽市。第14页以下的现在八都境内的乡的撤并等有关内容要划掉,这些都放正文中去说。386月八都乡人民政府成立,那么其他几个乡呢。此处说八都乡很容易与以后的八都大乡相混,是否同时提及其他乡比较好。乡长、指导员的名字不用提。另外,是乡政府还是乡公所,最好查查原始资料,盛泽当年是镇公所,有文件为证。(七)1950517日吴毓梓遭枪击牺牲,建议将“国民党匪特”改为“太湖土匪”。815日,废除都图制,建立行政村户籍制。都图在民国18年就废除了,此话的根据是什么?(八)195114月召开批斗地主大会。后面的批斗15人,判死刑10人,建议划去。有人曾研究过江南的土改,当时不分青红皂白,将老解放区穷地方的做法搬过来,为什么有不少富人的后代至今不愿意回吴江看一看,这就是当年造成的后果。现在不是阶级斗争年代,我们的记述也要与以前有所不同,好事具体到人,不光彩的事说得含糊些,否则会勾起有关家庭的隐痛。作了些前后对照,顺便说一下。第357页第一个子目剿匪肃特中提到的金阿三,真名金家骧,一般人不认得“骧”就念成“讓()”,金家让。他是江浙交界处的抗日英雄,太湖土匪中不少当年是他的部下,但胜利后金就离开吴江了。抗战后的平定太湖匪患,解放后的清剿太湖土匪,金是起了大作用的。张本在上海遭逮捕正是金招呼他去的,金此时在上海公安局特别小组中工作。这些事情千万要弄清楚后再记。原文“八都乡指导员周凤池配合吴江公安局,上海公安局把潜伏在上海的张本逮捕归案”,以前看到一个材料说“配合解放军、公安局乘胜追击,在上海将土匪抓住”等,都是没有根据的。张本没在上海潜伏,到了就被抓了。亲身经历这些事情的是当年公安局的侦察员王振斌、陈泉贵等,不妨可以去问问他俩。第二个子目镇压恶霸中与第三个子目取缔反动会道门,其中真名实姓要回避,只说人数就可以了。19514月八都乡血防领导小组成立,此八都是大乡还是小乡,前后都说“五小乡”。(九)1979420日一贯道道徒20人再度遭打击,反动会道门彻底摧毁。此句与358页上写的基本一样,他们又有活动吗。大事记不一定要记,正文中要加上几个字,说明他们重新又有活动。新编《吴江县志》中说“1960年,在铜罗、桃源等重点地区,开展打击反动会道门复辟的斗争,逮捕惩办44名复辟活动骨干”比较完整,可以作参考。(十)历次党代会、人代会、经联委等的选举结果统一拿掉,不需要与正文的记述重复。(十一)接待来访,写出主要来访者就行,陪同人员去掉。(十二)25页第6行宣传部长沈育俭慰问的104岁袁老太,叫什么名字?(十三)31199310月,中国华鑫集团公司在双板村旺港桥成立。地址写得有点莫名其妙,在桥上桥下、桥南桥北?有了村名,桥名就不要了。单位成立时间要写到日,查吴江报应该有的。3319961月《新华日报》报道华鑫的5篇文章写成5条大事记,要合成一条,因为不论华鑫在八都的经济发展中起多大作用,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它与其他独立核算企业的地位是一样的,没有必要过份突出。(十四)明港道桥工程有限公司是八都比较有名的一个企业,华鑫写这么多,却很少提到它,作为读者,我认为至少可以写两条:一是1998年□月□日由吴江市第四市政公司转制成立明港道桥工程有限公司,二是承建的云龙大桥质量获江苏省扬子杯奖。另外,别的比较重要的企业不妨也能添上一两条,使记述的面扩大些。农业方面取得的成果在大事记中要适当作些记述,如1959年可以增加一条“3月,71只圩组成一只联圩”,一条“□月,电力灌溉代替人工排灌”。这些都是值得记述的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总之,大事记编得比较好,基本反映了志书的全貌。四、第一卷地理。(一)卷前序。“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建吴江县震泽乡,下设都、图、圩。八都始得名。”此句对震泽乡的成立说得太肯定了,有根据吗?明弘治《吴江志》中说“吴江旧管七乡。宋景德三年,废徵君、感化、大名三乡。本朝定为六乡。”可见何时成立乡的,明代莫旦不知道,估计以前的志书上也没有说。为了严谨起见,建议改为“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建吴江县,此后设震泽乡,下设都、图、圩。八都之名开始出现。”志中一再提到“八都区域”,对照“凡例”中没有此说法,建议改成“今八都镇”,比较通俗,“凡例”第七条后面可拖一句“‘今八都镇’指2003年的八都镇。”志书是以下限的行政范围为记述范围的,2003年称八都镇,所以一定要这样记述,以免出现不必要的误解。序中“民国18年”一句改成“民国188月,设乡,今八都镇包括7个乡”。(二)第一章建置区划。第一节区域位置。第41页的占百分比划掉,没有必要。第二节建置。第41页第一段开头《震泽县志》是乾隆年间编的,说“道光”,错了。“镇北有一村名吴越战……”,划掉,超出了记述范围。这句说到“地处吴越交界”就可以了,用不着延伸开去。第二段中所说的“八都”都要改成“今八都镇”,隶属关系没变化的不要写,只写发生变化的,显得清晰明了。倒数5行“南宋绍兴元年至十五年,为皇畿重(原文为迁)地设震泽巡检司,八都区域属之。”巡检司相当于现在的巡警分局,是一个司法机构,不是行政机构,所以不要写。从秦置县开始,只要记属什么县就行了,县属什么郡、州对八都来说意义不大,而且很容易弄错。例“元至正十六年,张士诚据之,改隶隆平府”,应该是(苏州)平江路改称隆平府,而十七年恢复平江路,不是文中说的“苏州府”,这是要到明初才这样称呼现在的苏州。不论外部怎么变化,今八都镇还是属吴江,因此完全可以不写。第三段“民国188月……八都区域始称乡,属第五区。”此话有问题,时称乡的是几个小乡,现在的八都根本不存在。建议改成“今八都镇包括花木桥乡、东天乡、长浜乡、八都乡、曹村乡、廊带乡、八如桥乡”。同样民国239月,调整为“长浜乡、东天乡、花木桥乡、八都乡、曹村乡、北马赋乡、皋桥乡”。3第三节区划。第一段“后梁开平……”划掉,与前面是重复的,从乾隆县志说起就可以了,这样与所列表比较接近。第二段改成这样“清乾隆(17361795)年间,今八都镇包括八都、九都、十都3个都。其中八都距县治………”原文表1-1表题括注1795写成1995。这一节中就讲今八都镇的下属划分、调整,不要往上提八都属震泽等等,显得很噜囌。汪伪时期的内容与第二节建置中完全重复,要去掉。表文要注意结合,表1-3列得很好,村的数量文中要提一下。第45页,“19541955年,八都区域成立57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此话划掉,这里讲的是行政区划,初级社不是行政区域,此时村还存在仍发挥作用。而下面的高级社内容要保留,高级社已经是政社合一了。那时村就无形中消失了,一切都是高级社领导说了算。第461992年、2001年、2003年的记述中“(合并前)”要去掉,什么村与什么村合并已经说得很清楚了,这个括号加得莫名其妙。第47页表1-4中第二行,震泽巡检司与后面的震泽市、第五区、震泽区、吴江县不是一个层次,不能并列。第一列“村名”要写成“1992年村名”,第二列“清宣统三年”去掉,震泽跟要记述的八都没有关系。第二行去掉,第三行保留。本表实际记的是1992年各村在历史上的归属,与表题“行政区划”不太符合,要考虑一下到底怎么列?可以删掉。总之,二、三两节的记述内容要分清。建置是指今八都镇本身的演变,由“都”改称乡,小乡调整,合并成大乡,最终形成今天的八都镇。区划是指八都镇下属的演变。凡是不属于这两个内容的都要删去。由于编写时没弄清题目的含意,出现不少地方的重复。两者中不可回避的重复是,都、小乡和大乡的调整,建议此内容第二节详写,第三节中简写。(三)第二章自然环境。第一节地貌。“标高”改成“高程”,圩的“形状有方、矩、梯形不等”,方是正方形,矩是矩形(长方形)?说法好象不太合适,实际上圩是随河道的走向、荡漾的崩坍淤涨岸线而成形的,很难说是什么形状,而且现在的圩都已经过联圩、拆圩调整过了,不是原本的圩,因此干脆不要说。第5212是表的注释,字号改小。第三节湖泊。金鱼漾又称稽五漾,乾隆《震泽县志》也是这样称呼的,现在括号中的“鲸鱼漾”有根据吗?第四节河流。頔塘的水流是西承湖州,南承杭州,向东入平望莺脰湖、大运河,向北入太湖,基本流向是从西向东。承太湖水向南流的机率很小。第61页外河水位的文字及表要放在第一目联圩外河流的后面。第六节物候。我理解是,物候是指出现什么生物现象了,表示是什么气候、季节,随着科学种植业的发展、气候条件的变化,物候与早先有了变化。现在记的内容似乎与此不太相符,特别是最后三段极端低温、连阴雨、台风等是讲灾害,与物候是不搭界的。(四)第三章动物植物。第一节动物。鱼类,排列次序要进行调整,带鳞的放一起,然后是不带鳞的,现在显得比较乱。餐条鱼→?条鱼,家蚕→桑蚕(以区别于柞蚕),濳龙→潜龙。虾(青虾、草虾、白对虾、龙虾、罗氏沼虾)要分开写。以学名为主,括号中是当地的称谓,一定要统一。2第二节植物。75()熏青豆“已具有四多年历史”,是不是“四百多年”。新年招待客人的第一杯是熏豆茶还是坛底茶,其他地方称“饭糍干茶”。第76()香青菜“它外形与普通青菜相似”,普通青菜一般指的是塌棵菜,叶圆平整,梗阔,形状完全不一样。(五)第四章自然灾害。章下序建议去掉。第一节水灾。第76页倒3行“元佑”改成“元”,此字很容易疏忽。第四节地震。明正德七年三月八日,震泽、青云等地发生4.5级地震。青云当时还没有,要划去。第六节其他灾害。第87页雷击,要记到日,甚至上、下午。五、第二卷镇区 农村。(一)第一章镇区第一节镇貌。建议节名改为镇容镇貌。本志是通贯古今的志,道路、建筑从“新中国建立初”说起,河流说“至90年代”,桥梁是“新中国建立时”,绿化说“80年代”,上限应往前适当追溯,至少河流不能是90年代前开挖的,可以往前说说。黄瓜浜、钮家浜、闹家桥港填河成路,则应该放到道路中说。“七纵八横”,纵就是指南北,横就是指东西,不用解释,这好象“纵贯南北,横亘东西”的说法,会引起别人的笑话。“建筑”要讲讲式样,从平房到两层楼房、多层楼房,这是时代的进步。农房是一个很笼统的概念,现在农民住的小洋房也是农房,说从平房到小洋房可是时代的进步。“绿化”是世世代代房前屋后种树的,绝不是80年代开始。第二节经济。工业、商业也可以往前追溯,贯桥与周围农村相对比较是中心地方,竹木手工业作坊少不了,就说民国年间。有竹木小作坊、裁缝,就有小商店,前店后坊,或是连做带买、接活在一间屋,因此大胆往前说说。但金融一定成立信用社、银行才开始的。第四节居民生活。自来水的计量单位是吨,不能用千克(公斤),会被人笑话的。“交通”的开头建议这样说,“历史上,贯桥与外界的联系,主要靠航船往返于震泽、南浔。”这样把时间概念往前移了许多。()第二章农村。章下序省掉,行政村的变迁第一卷中已经说过,没有必要再重复。村的经纬度准吗,建议取消。第一节贯桥村第一个目贯桥村(合并前)的第一个子目自然环境。“庙有朝真堂、乙真庵”,现在还有吗?如果没有,应在前面加上“历史上”。第二个子目沿革。第一句中“都八”是什么意思。8只圩组成,“九图五圩、十图一圩、十二图二圩”各是什么?如果能说清就写九图哪几只圩,如果分不清就不要说。“1951年,贯桥、少年村进行土地改革运动”,这句话划去。运动与沿革是没有什么关系的。“1954年,光明、群乐两个初级社成立”,145页上说全是贯桥村成立的,要写清。少年村成立什么社,接下来联盟高级社是由哪几个初级社合成立的,没说。第七个子目人民生活中,草房、平房的占比去掉。草房、平房的区别在于草顶泥板墙、草顶砖墙与砖瓦木结构,现在这种说法不确切。地名中的“斗”,实际上是“兜”,是断头小河,旧志有的地方写成“?”,早年“夏家?”,现在干脆写成“斗”,最好在适当地方作一下说明。六、第三卷农业。(一)第一章农业体制。章下序两段是重复的,建议内容移入卷前序。“农业经济一直是封建土地所有制,小农经济占主体地位,这种局面延续到土地改革后得到解决,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梦想。”此话值得商榷,“小农经济”土改后还存在,直到高级社才消失;“耕者有其田”,土改前除了雇农没有田外,其他多少都有些田,这是江南的特色。第一节封建土地制度。143页上人口、耕地的占有率去掉。田面权与田底权实际上就是使用权与产权,使用者交租由田主与使用人商定,产权人向国家交皇粮国税由国家、县里确定。使用者不肯租,产权人就无法完成固定的国税,因此其中的关系是相当微妙的。吴江西部的田不少是南浔人的。历史上曾经发生过这样一桩事,明万历二十年(1592),南京礼部尚书翰林学士、南浔人董份的家丁向佃户勒索,还恃强逞能不肯向吴江县纳赋(国税),被知县祝似华绳之以法。佃户们告发董家田亩不实,经实测只有四五成,要求减租。此举得到浙江巡抚彭应参、乌程知县张应望的支持。董的孙子董仪部只好出面表示同意。这是个典型的田面权、田底权例子。实际上以后还是这种情况。抵押租田,把属于自己的田抵押出去是为了解决急需用钱,再租种原本属于自己的田,那么交租时首先要扣除已经取得的以及利息部分,这样与前面47斗相比未必是高,甚至可能低。最终交不出,理所当然田就归业主所有。说了上面这些,建议写得更细一点,否则现在的年轻人未必清楚其中的关系。邱夫卿的情况最好走访一些当年亲身经历的人,与档案中抄来的内容是否一致,直接录入容易误导现在的读者,特别是青年人。或者把姓名隐去。第二节土地改革。农户、土地的占比去掉。走访一下,补充什么样的家庭算贫农、中农、富农。据我所知,贫农是多多少少有点田而按人均分进田的,中农是不分进田的,富裕中农是有牛有船;富农有雇工,按人口平均数可能要分出小量田。小土地出租是集镇上的小商小贩有点积蓄到乡下买田,以田租补贴家用;工商兼地主是工商业为主,在乡下有田,其实他们都不能算在“农户”中。文中所说“被没收、征收土地的有69户”,能不能进一步分解到相对的户型。这些口碑资料再不抢救,就会成为永远的历史之谜。(二)第四章农田水利第一节河道工程。贯桥河全长5810米,河面平均宽25米,58页上是全长8.67千米,河面平均宽30米。塘“自平望通湖州45千米”,58页“自湖州至平望全长56千米”,这些数据要校校正。第三节排灌工程。机电排灌站站长只有19622003年的,其他的也要添上,省得招来指责。“三车一桶”的“桶”应该称“调桶”,在圆木桶相对的两边上下系两根绳,两人四手操持,舀水泼水。“上踏子下踏绳”,子是连着水车轴的,在轴的头上装个空管,随着轴的转动,相对子上的丝线往空管上绕,不是统一水车快慢,快慢全在踏车人的力量,而是统一排水的量。“下踏绳”是什么意思?(三)第五章农具农机第一节传统农具。“荞芊”应为“桥杆”,细竹杆结成的三脚架,原来农家在门前场上晾晒衣服等就要用的。

吴江汾湖高新产业区地方志办公室副主编肖耀华:第四卷工业。一、关于章、节设置。本卷章、节设置基本合理,但有几个地方需要商榷、探讨。(一)第一章“工业体制”中的第四节节名“手工业民营工业”看来应改为“个体手工业和私(民)营工业”。(二)为什么不设“外商及港台商投资企业”章?(三)本卷没有设 “产权制度改革”节,十分遗憾。二、关于行文。(一)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1、有些时间、数据前后不一致。1)第196页“1998年,87家集体企业全部转为民营企业。”但在行业分类中发现大约有吴江晋昌制丝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1999年、2000年还在转制(属二次转制)。(2)第219页行业概况与表格的企业数不一致。(3)第226页行业概况与表格的企业数也不一致。2、有些表达太突然,缺少铺垫或过程。1)第210页第三章第一节行业概况,第一句:“八都的缫丝、绢纺、织造业是90年代的龙头企业。”这句话太突然了。第211页“绢纺之乡”缺少形成发展过程。(2)第219页第三章第一节行业概况,似乎也缺少一个发展过程。“行业概况”究竟应怎么写?3、有些表达含糊、不够顺畅。1)第230页,第二段,2000年这一年公司共建造6座大桥,是这样吗?(2)第234页第七章其他工业第一节行业概况,“200211月,八都镇其他工业共创建36家,至2002年,其他工业因……而关闭21家。2003年,全镇其他工业15家”,这三个数字让人费解。(3)第221页江苏七宝光电缆集团有限公司中连续出现3个公司的创建,看不懂。(4)第213页“吴江晋昌制丝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八都缫丝厂。196710月,八都缫丝厂创建,属社办集体企业。缫丝厂位于八都集镇八丝新路西北侧乙真庵内。”这句话表达不够顺畅,而且噜嗦,建议理一理。类似这种句式后面还有。4、表格中多处出现工业园区厂址,但本卷没有提及镇工业园区的位置及形成发展过程。(二)其他问题。1、第196页,在“工业体制”中具体介绍八都家具厂的兴衰过程似乎不够妥当,家具厂关停原因应交代一下。2、第198页,第二节第二段有几处表达欠妥,如:“生产、经营、业务受吴江县乡镇工业局指导性管理”;“至1998年,八都镇办工业关闭23家。是年,八都镇21家镇办工业改制为……。”“八都镇注册工商执照的中外合资企业21家”。3、第211页,织造、服装业中的“70年代,八都的工厂化机械织造起步,全社建立社办企业1家,队办企业8家。”应该点几家企业名称。中东地区流传着“要买头巾到中国,中国头巾在八都”的赞语,宜入志吗?。4、第227页,“吴江八都建筑公司”还是“吴江县八都建筑公司”?作为标题或厂名,不能含糊。5、第232233页,企业选介共5家,4家为关闭企业,妥当否?三、关于表格。199页,19711998年八都镇(公社、乡)办工业关闭情况表,记述关闭企业似乎不妥。还有第201页,村办工业关闭情况表。2、第205页,表47,第206页,表48。民营企业提首任厂长是否妥当?民营企业表中的投产年月为70年代、80年代的,是否妥当?当然,如果将民营企业情况表的“民营”两字去年,或许能解释得通。3、第209页,表49,外商及台商、港商投资企业情况表放在“工业体制”章中不妥。第五卷 商业。一、关于章、节设置。(一)“供销合作商业”建议改为“供销社商业”或“供销合作社商业”。(二)“粮油收购”与“粮油销售”是否能合并为一节?这样可与后面几个节名形成平行关系。“农业生产资料供应”节能否去掉“农业”两字。下面几个目的“供应”两字可删去。(三)“日用工业品销售”节建议改为“生活资料销售”。然后按类别设目,如绸布、服装、百货烟杂、五交化、酒酱食品等。(四)“生活服务业”不属商品流通,应单独设章。原来的目改为“饮食业”和“服务业”两节。(五)“集市贸易”章建议改为“贸易市场”。二、关于行文。(一)卷首语较空,其实没有倒好。“八都供销商业”这个“社”字看来不能省。(二)238页,“国营商业”节设“八都粮管所”、“八都食品站”两个目,客观上变成介绍两个单位的发展情况。这一节应记述国营商业体制的变化,要写一个面上的情况。(三)239页“供销合作商业”节中,出现“召开第二届社员代表大会”、“八都供销社第二次发行股金”,那第一届呢?第一次呢?(四)240页“集体商业”节有点乱,看不懂。如:“八都集镇的烟杂店、南货店、茶馆店、白铁修理店等加入八都合作商店。合作商店内设日用百货柜……职工19人。”(五)241页“私营商业”节,“1985年,全乡共有私营商店22家,从业人员176人,年零售款889万元。”这一句太突然了,缺少过程。表格上方的“全镇有三大市场:长家湾商贸市场、永联木材市场、华东建材市场。”这句话放在这里欠妥。这三大市场与后面“集市贸易”章表述的不统一。(六)243页第三段“一些社员在青黄不接时,不得不以瓜菜代粮,发生了粮荒”的说法不可取。(七)249页“农药供应”目,介绍得太细了,但漏掉了三麦防病药物。“小农具供应”目名应改为“农具”。虽然文中介绍的都是小农具,但表格中出现农用水泵、脱粒机。“2003年,小农具销售0.3万件”应该说明其原因。(八)250页“日用工业品销售”节,文中及表格中介绍的品种都是工业品吗?如何理解“日用工业品”?(九)252页“1970年……收购羊皮1万张……均为历史最高收购数”。太突然,前面没有铺垫。第253页最后一句:“2003年,全镇销售商品鳖、龟、鳗282.6万千克……”前面也没有作交代。(十)254页“生活服务业”节中的制作羊肉方法似乎扯得太远了一点。既然是特色,那究竟有多少羊肉店?(十一)254页最后1行,“1983年后集镇集体服务业逐渐由民营取代……”。这句话提法欠妥。其实集体商业一般来说要持续到转制,这时期是集体与个体并存,确切地说应是私营商业得到发展,或者把“集镇集体服务业逐渐由民营取代”删去。(十二)255页“对外贸易”章最好能有一个小序,简要记述其发展过程。(十三)257页“19661976年,……”这段话的时间概念太严密了,还是含糊一点好,建议改为“文化大革命”时期。第六卷财税金融。这一卷的章节设置比较得体。一、关于行文(一)261页第一节中,应删去与八都无关的内容。“沦陷时期”的提法欠妥。(二)263页“财政收入”的标准说法究竟应如何表达?“是年6月,县政府颁发征收教育事业费附加,乡财政所征收教育事业附加费8.8万元”,这句话欠妥。该段出现“比1985年增长5.18倍”,“比2002年增长105%”的表达问题,可以吗?(编者注:志书不必比较)(三)266页“税收机构”节,用一大段内容都在记述八都税务机构成立之前的事,其实只要简要交代一下就可以了。八都税务机构应从1958年开始写起。(四)267页“农业税”目,用3页从春秋时期写起,记述八都区域的税收情况,妥当否?(五)272页“工商税收”内容应尽量贴近八都实际情况。“198410月,取消工商税种,……”说法似乎有点问题。应该是“分解为产品税、增值税及营业税”。这样才能与第274页最后一句“1994年,国家税制改革,产品税并入增值税”衔接。(六)277页第一节,“金融机构”的小序可以免了,或可以更简单点。(七)279页,倒数第5行,“八都农信社共吸收31127股,……”时间概念不清。(八)280页“债券”,开头几句可以免了,结束为1996年,那1996年以后呢?(九)284页“其他”这一目的倒数第4行缺数字。最后一句:“2003年,八都镇民营企业的民间借款全部归还。”是这样吗?二、关于表格。(一)266页,表64,表题是教育附加费的收支情况,但表内有“乡镇政府对教育的拨款”一列,与表题不吻合。“比上年增长的百分比”列是否有必要?教育事业附加费收支平衡,那支出这一列就失去意义了!第七卷 交通邮电。一、关于章节设置。“交通”章的设置有的问题,建议作一些调整。第一节“水上交通“中的“交通工具”这一目建议改为“水上运输”,设“客运”、“货运”两个目。“客运”中设“航船客运”及“其他”等。第二节陆路交通中的“交通工具”目建议改为“陆路运输”,下设“班车客运”、“公路货运”和“车辆”等目。二、关于行文。(一)287页,章前小序太简,没有倒好。(二)塘线”应改为“长申湖线塘段”,“新开河”不能放在塘线内。3.5万元是什么币种?航道等级为5级,《吴江市志》中注明是4级。(三)金鱼漾一荡白漾线,《吴江市志》内未见,《吴江市志》内没有3级航道。(四)291页,平南公路什么时候与318国道连接?八七公路这一目的内容看不懂。“1986年,全乡23个行政村,村村通公路”的说法欠妥。“村级公路”这一“目”太简,可与“镇村建设”卷互用。(五)292页,“汽车站”中有些内容应属“客运”内容,“搬运装卸组”内容放在这里有点别扭。(六)293页,“邮电”章小序太简。(七)294页,1958年八都会订阅《红旗》、《群众》、《半月谈》吗?(八)295页,“电信”节缺“电报”、“互联网”内容,“固定电话”中缺少开通县内直拨、国内国际长途直拨的时间点。第八卷镇村建设。一、关于章节设置。(一)第一章 “镇区变化”的两节其实可以合并。(二)第二章 第三节,建议增“河道”。改为“河道、驳岸”。(三)第六章 “管理机构”的第四节“房产公司”不属管理机构。(四)是否能增“建设规划章”和“供气”节。大事记中出现过建设规划。二、关于行文。(一)297页,“街路概况”这一目建议取消,可作为小序。也不用“街路选介”,总共15条,全部写。(二)299页,“村级公路”太简,“公路情况表”缺建造始末或建造时间。(三)300页,“桥梁”节,17座石桥是否有必要罗列一下桥名。从(二)~(八),这七座桥始建于何年?原桥属什么类型桥,最好能交代一下。(四)301页,“318国道上桥梁”,“1996年,公路拓宽时……”这“公路”两字是否有必要改成“318国道”或“国道”。(五)304页,“驳岸”内容太简、太空。(六)305页,“供水”节,有点乱,有些表达不清晰。(七)307页,“排水”节的最后一句的说法欠妥,还是不写为好。“供电”节实在是太细了,连用去钢材、木材、安装三相触保器、家用触保器都写清楚,似乎没有必要。(八)309页,“公共建筑”中罗列建造单位名称,但其中的农贸市场却是比较详细记述,似乎没有必要。(九)310页,“居民住房”节太简。表89的设计建议改为:住房数(套),平均面积,总面积、建成时间(或建设周期)。(十)313页,“建筑队伍”节,开场白要删去。八都建筑公司,吴江市明港道桥工程有限公司的内容与“工业卷”中“建筑业”章基本相同,但有些数据及时间却与前面不一致。“20002003年,吴江市明港道桥工程有限公司有工人160人”,这种说法似乎不太严密。“村个体工匠”的内容共两句话,一句讲90年代个体工匠,另一句讲2003年建筑队伍,与标题不吻合,内容也单薄。(十一)314页,“环境保护”章的小序表达欠妥。“环境污染”节第一句也没有必要。CODcr排放是否能用中文表达。这一节记得十分详细,每一个目后都要交代2003年污染情况,有点别扭。其实环境污染与环境治理,应把笔墨在环境治理上都放一点。但环境治理大都讲镇区,农村改厕、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清洁河道等都应在“环境治理”中有一席之地。第九卷政党社团。一、总的看法。本卷就事论事谈其结构内容和表达方式没有过多可以挑剔的地方。但本卷内容基本上是局限于组织机构和代表大会的记述,“中国共产党”章缺少党的建设,“社会团体”中的工会、共青团也基本没有工作情况,而妇联却有“组织活动”,这样就显得“不公平”了。“政党社团”卷应是《八都镇志》中的重点卷之一,“中国共产党”章中不记述党的建设实在是太遗憾了!建议是否可以从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三方面来写,工会、共青团、妇联也要有工作情况。二、关于行文。(一)322页,“八都区域建立临时党支部3个,……”,“八都区域五小乡成立党支部5个”,这些概念不清,“八都区域”是属一级组织机构吗?不理解。(二)323页第4行,“19666月,“文化大革命”开始,中共八都人民公社委员会下设党支部25个……”的记述方法欠妥。“200311月,中共八都委员会并入中共震泽镇委员会,全镇党支部41个……”。的表达也有点问题。(三)326页,党代会有几届几次的吗?选举出席第几届县(市)代表大会代表不能作为一次代表大会。(四)328页,“社会团体”章的小序没有必要。“工会”节,第一届第一次代表大会的表达方式欠妥。本节缺少工会发展过程。(五)332页,“妇女团体”节中的妇女代表大会也有几届几次代表大会的表达方式,欠妥。“妇女联合会”“组织机构”中的内容与前面代表大会有重复。这里有两个问题,一是妇女联合会就是组织机构,二是下设23个妇代会应写清楚是基层妇代会。1993年,镇妇联开展“双学双比”的时间似乎有的问题。妇联工作内容其实是比较多的。6P336,少先队活动太笼统。三、关于表格。(一)323页,表91,表内第一行周凤池的内容建议删去,因与表的标题不吻合。唐善宝任职年月中的“负责党委工作”一般都称“主持工作”,表格设计是否能增届次一列,按届次排列比较清晰。(二)329页,表93 ,工会组织数与前面工业卷的企业存在一些差错。如:八都鑫丰绢纺厂,职工数前面是25人,这里是12人;八都兄弟绢纺厂前面52人,这里26人等。还有,几个人的组织也称是工会委员会吗?第十卷政权司法。一、关于章节设置。(一)建议将第一章第一节的第一个目改为“选举人民代表”。第二个目改为“历届人民代表大会”。(二)建议将第三章“治安司法”的节作如下调整:第一节机构。一、公安机构。二、治安组织,第二节治安管理,第三节交通管理,第四节户政管理,第五节消防管理,第六节司法。二、关于行文。(一)340页的卷首语还是免了吧!因这一卷涉及三个内容:政权、治安和司法,可放到具体的章节中。(二)340页,八都区域5个乡问题,“八都区域”不是行政机构。(三)“代表选举”中出现的选举县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否有必要,建议删去名单。(四)343页,“八都区域五乡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这样的表达太别扭了!历次代表会内容基本相同,都是“政府工作报告”等等,是否可以删去相同部分内容。(五)348页第一节镇(乡、公社)政府,八都的行政机构是否可以从民国18年第一次出现的八都乡开始记述,这是最早的,也是最小的乡。然后从5乡中的八都,到4乡中的八都,到2乡中的八都,直至1957年的行政区域最大的八都乡,这八都乡行政区划变化的思路应该已清楚了。为什么一定要把5乡、4乡、2乡的机构都算在八都账上,称为八都区域呢?不理解。(六)350页,“1966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八都人民公社管委会瘫痪”,是这样吗?前面“政党社团”卷还在记述19666月有25个党支部呢!(七)350页,表106,唐善宝任职主任时间与平元增任职脱节,估计有一副主任支持工作。“19816月……设主任1人,副主任2人”,表内是3人啊!(八)199210月撤乡建镇的时间应该是9月,不是10月。因表中任职时间是9月,大事记中很清楚的是926日。(九)351页,第二节“行政村 街道机构”的内容如果确有必要这样写的话,那建议节名改为“农村 街道机构”。本节最后一句的说法不妥,街道办事处是政府派出机构。(十)353页,第一句记述农工商总公司的职能要简略一点。(十一)354页,“信访小组”不是行政机构,建议删去。(十二)354页,第三章第一节“治安机构”建议改为“公安机构”,下设三个目:派出所、交通管理所和交警中队。(十三)355页,把破案、抓违法犯罪人员情况放在“治保组织”中的联防队这一段中不太妥当。第356页第2行,“镇联防队11个”对吗?(十四)357页,有些提法欠妥,如:“至2003年,八都境内无土匪特务。”“苦主52人上台控拆”等。第360页也有类似句子。(十五)363页,“消防”节没有交代2003年消防机构情况。(十六)“司法”节是否能增“安置帮教与社区矫正”内容?

区档案局地方志编纂科科员赵玲:第十一卷民政劳动。一、367页“五保户供养”的写法。这一段对1989年五保户情况有非常具体详实的数据资料,包括年生活费、医药费、衣被费等等,但是到了90年代及2000年后就没有相应具体详实的费用资料,能否找到相关资料?因为这些数字在各个年份都有才能形成对比,才更有价值。二、367页的表格,表标题建议修改为“19842003年部分年份八都镇(乡)五保户情况表”。因为表格中的年份只是择取了部分年份来介绍,而不是连续年份的介绍,表标题与表内容要保持一致。三、369页表格表标题“19872003年八都镇(乡)扶贫情况情况表”这里可以删除一个“情况”,变为“19872003年八都镇(乡)扶贫情况表”,这样并不影响意思的理解。四、第373页第二节工资福利中第一段第3行“6070年代”修改为“6070年代”,第4行“俗称?转队工资?”后面都有问号,是有疑问还是未确定?第十二卷军事。一、这一卷是否还应该有人民防空与战事的相关内容?二、376页第一节民众自卫中队第一目组织机构的内容比较单一,只介绍了民众自卫中队队长、队副的情况,看不到自卫中队组织过什么活动。三、377页第二节民兵第一目机构文字介绍后面可以列一张表格,“19502003年八都区域民兵情况表”,这一节内容会更清晰。第十三卷文化科技一、此卷问号的地方很多,需要再确定一下。例如:第382页最后1行,第399页第3段,第403页第4行,第405行最后1行。二、编次序号错误。第385页“歌舞厅”一目应该是第六目,而不是第五目。三、关于表格。(一)表格中有的字体与正文不一致。例如第408页的第1个表格。(二)表格栏名。第408页第2个表格,第2栏“座落”建议修改为“地址”。(三)关于标点符号。第408页表格上一行文字,“50年代末,60年代初,古牌楼被毁”,这里中间的逗号可以删掉,修改为“50年代末60年代初,古牌楼被毁”。第十四卷教育。一、关于篇目。第五章教师经费章节名不妥。章名“教师经费”不妥,因为下面内容有教师资质、民办教师、还有教育经费,建议章名修改为“教师与福利经费”下设两节,第一节教师【下设两个目:一、教师资质 二、民办教师(第一、二节内容变为目)】第二节“教育经费”节名不妥,建议修改为“福利经费”,因为节名“教育经费”与第二目名“教育经费”重复。【下设两个目:一、工资福利 二、教育经费】。二、表格位置。438页表1413 19892003年八都镇(乡)小学教师学历职称情况表,表141419902003年八都中学教师学历职称情况表,两个表格放在“教育经费”下并不合适,考虑两个表格放在第一节教师的第一目教育资质下。二、关于行文(一)关于双引号的用法。在不引起歧义的前提下无需使用双引号,但是获……称号需要加双引号。例如:第416页倒数第5行,镇中心幼儿园获“苏州市基本现代化示范幼儿园”称号,这里要加上双引号。第421页第8行,学校“停课闹革命”,“复课闹革命”,成立“教育革命领导小组”,以《毛泽东语录》为教本“天天读”,推广金家坝公社的“教育革命经验”,第435页第1段倒数第2行“工农兵学员”,都无需使用双引号。(二)关于表格。1、表格中的合计栏可以删掉,如果读者需要,可以自行运算。例如:第420页表格143,第423页表格144,第429页表格1492、表格的标题。第424页的表格的标题为“19502003年八都镇(乡、公社)小学情况表”,看下面的表格内容并不是从19502003年的连续年份,而只是其中部分年份,因此表标题建议修改为“19502003年部分年份八都镇(乡、公社)小学情况表”。3、表格字体与正文不一致。例如:第419页,第420页,第422页,第423页的表格。4、第425页第4段第6行,“八都中心小学被吴江市教育局命名为《吴江市小学语文教育改革实验学校》”这里为什么要使用书名号?这里可以删掉书名号。此页第5段第4行“八都中心小学被命名为江苏省科技先进学校”前面是被教育局命名的,不知这里是被哪里命名的?第十五卷卫生体育。一、篇目。第一章卫生 第七节卫生镇 卫生村,此节入此卷是否妥当?因为“卫生镇、卫生村”更侧重于“镇”“村”,而不是“卫生”,个人意见这块内容放入第二卷镇区农村的相应章节应该更合适一些。二、行文(一)表格的标题。443页表15119882003年部分年份八都卫生院工作人员情况表”,表格内容并不是从19882003年的连续年份,而只是其中部分年份,因此表标题建议修改为“19882003分部分年份八都卫生院工作人员情况表”。(二)表格栏的题目。452页表156,表157 中的脊灰炎、麻疹、百日咳、卡介苗、乙脑、流脑、精白下的“%”建议修改为“接种率(%)”。第十六卷人口。一、篇目(一)关于节名。第一章人口规模,第一节人口总量密度,建议修改为“人口总量与密度”因为人口总量与人口密度是两块内容。(二)第四章人民生活入人口卷是否妥当?人口卷一般都是介绍人口规模、人口构成、人口变动、人口生育等内容,很少见将人民生活放入其中的,考虑人民生活的内容能否与第二卷第四节居民生活合并,因为从题目看这里的“人民生活”与第二卷的“居民生活”有些重复。二 行文。(一)469页第二目人口密度介绍了1950年、1964年的情况,直接跳到1983年,这样我们可以看到50年代60年代的情况,唯独没有70年代的情况,70年代就空白,看表格有1978年与1979年两年的情况,可以择取一年提及一下,这样年代之间不会断线。(二)472页第三节人口分布第1段的第2行讲“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651.7人”,这句可以删掉,因为第一节人口密度已经讲过,这一节主要讲人口分布,不用再重复人口密度的内容。(三)473页,还是人口分布这一节,看下页表格分别介绍民国的人口分布情况,1951年的人口分布情况,就直接跳到2001年的人口分布情况,难道在19512001年期间无任何相关资料么?志书要做到“横不缺项,纵不断线”。(四)478页表161219532000年八都镇(乡、公社)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男女性别情况表”第一栏年份与第二栏人口普查次别可以调换一下,先写次别再写年份。(五)第487页表1619,表标题“19852003年八都镇(乡)育龄妇女节育情况情况表”这里可以删掉一个“情况”修改为“19852003年八都镇(乡)育龄妇女节育情况表”。

吴江汾湖高新产业区地方志办公室副主编屠振雷:第十七卷风俗宗教。方言、民俗和宗教能否合成一卷?卷名也可仍用“社会”,主要记述本地方言特点、语言、词汇、语法及本地居民的生活、礼仪习俗和道德风尚、陈规陋习等。宗教主要记述境内各种宗教的组织和主要活动情况。将八都的民间风俗、方言特点、宗教的活动情况作简要介绍。居民生活、农民生活、渔民生活等也可放在这一卷中。一、关于篇目。建议将原稿中第一节“岁时习俗”升格为章。原第一目传统节庆改为第一节四时节日,下设目一、春节、二、财神日……不设子目。原稿第二目“新兴节庆”缺乏地方特色,建议删去。第三目也同样可删去。原稿第二节生活习俗和第四节生产习俗建议升格为第二章生产和生活习俗,下设两节,第一节生产习俗,下设罱河泥、插秧、耘耥、脱粒、牵砻舂米、祭蚕神、戴蚕花、忌讳和口彩、望山头、谢蚕神等目;第二节生活习俗下设:衣着、发型、首饰、饮食、住房、用具等六目。原稿第三节礼仪习俗上升为第三章。下设婚嫁、喜庆、丧葬三节,每节下设目。原稿中第三节升格为第四章新风尚,下设四节(原目升格为节)二、关于内容和行文。(一)492页,春节首句:“春节为年初一,是农历一岁之首,历来民间最为重视。农历正月初一为新年开始,凌晨子时,家家户户抢先开门,争相鸣放爆竹,……”“人人衣冠整洁,尤其男女青年及小孩都要穿戴新衣帽……”这一句中几处意思重复,如“年初一”与“农历正月初一”;“抢先”与“争相”;“人人衣冠整洁”,“尤其男女青年及小孩都要穿戴新衣帽……”是否可简洁些。(二)493页,元宵节原文“烧烧田角落,一亩田收三石六”读上去不怎么顺口,根据我们地区是“煺煺田角落,收成三石六”。二月二,撑腰糕的制作前后有点矛盾,先说“将年糕油煎加红糖而食”,又说“夹糖糯米加胡桃”,到底采用何种制作方法?是否查实后再写。至于二月十八、二月十九、三月三等习俗流传不广且已被废止是否可删去。(三)495页,“冬至节公历十二月廿二日”,公历的世纪、年代,年、月、日和时、分、秒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书写。第496页,小年夜,“农历十二月廿三日为小年夜”。查原《震泽镇志》“农历十二月廿四日,民间称小年夜。”两者到底谁正确?是否有误?除夕,原稿“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无三十的以二十九日代之)为除夕,俗称‘大年夜’。大年夜,民间……”建议改为“农历十二月最后一天除夕(无三十日则是廿九日),方言‘大年夜’。民间……”较简洁明了。(四)497页,衣着,民国时期只写“在夏季”、“在冬季”两个季节,是否改为“夏秋季”、“冬春季”的衣着。原稿中对民国时期及80年代的衣着写得过于详细,能否简略些,90年代起衣着的变化可叙述得具体些。发型,民国时期已婚妇女多蓄长发梳盘在头后(俗称“勃礁”)书面语言应称“发髻”,我们地区俗称“头发把”。P500,饮食中原稿“可供腌制的蔬菜有青菜、芥菜(雪里蕻)、大头菜、萝卜等。”这里的芥菜与雪里蕻是两种蔬菜,雪里蕻俗称雪菜,两种菜的名称、形状、性状均有区别,不能混为一谈。八都人喝茶颇具特色,甜汤是否将风枵、爆米花、枣子、桔饼等放在一起,或其中几种放在一起?茶又是将芝麻、熏豆、红萝卜、豆腐干等好像还有茶叶放在一起冲泡的?制作的过程要作简要介绍。喝茶的顺序又是怎样的?这是八都地方特色,要介绍得详细些,使外人一看就懂,也容易了解八都的民情风俗。住房一目中对80年代农村住房的改造由平房改建楼房写得太简单,90年代富裕农民开始建造“洋式楼房”以及集镇居民开始住上商品房等内容需补充。第502页厨具一目的标题意思是做饭的用具,如锅、炒勺、菜刀等,而实际内容不止厨具,建议改为“灶具厨具”。首句中有“用饭挂篮盛饭,用纱罩放食物……”意思表达得不够明确,可能八都的民间习俗与我们这里有所区别,按我们的习俗是“用饭箩盛饭,用台罩放食物……”“八都农村普遍用的是两眼灶,像一只老母鸡蹲坐在地上。”比喻不够恰当。90年代起,普遍使用燃气灶后,传统的土灶台经改建后成一眼灶,农村中仍在使用。这一特色在八都不知是否盛行?若有也可写上一笔。(五)503页,礼仪习俗,婚嫁中是否按“定婚”、“通讯”、“行聘”、“结婚”等几个程序来写,显得条理清楚,原稿中第一、二自然段写得不够清楚。结婚这一目中是否按“隔夜落桌”——“正日”——“娶亲”——“婚礼”——“回门”等程序依次叙述。原稿中的条理不是很清楚,是否再理一理。新中国成立后的婚事新办是否放在新风尚中较好。(六)505页生育习俗下面的上学、十六岁、大学酒等内容与生育不是包含与被包含关系。建议改为“喜庆”节下设生育(包括担汤、三朝面、满月、周岁等)、寿庆、抛梁、进屋、拜利市等四五目。原稿中上学、过生日、大学酒、十六岁等习俗是否放入新风尚中。“丧葬”节中是否按“报丧”——“出殡落葬”——“做七”等目的程序来叙述,社交习俗合并入喜庆节。(七)508页,生产习俗,罱河泥中“靠竿”是否改为“戤()”gai竿?“圈”是否改为“欠步”?“料子”好像不用的,“桶”是否改为“调桶”。原稿中“另外四五人把泥塘中的河泥……”是否改为“冬天用粪桶担水河泥直接泼在麦苗上、菜行间,以保墒、保暖又增肥。俗称‘浇水河泥’”而“过月余河泥干裂……”应紧接“把河泥调入泥塘”后面。俗称“挑干河泥”。耘耥中“耥苗”、“耘苗”俗称“耥稻”、“耘稻”。不知八都是否称“耥田”、“耘田”?509页,蚕事的习俗选得有点繁琐,是否选择主要的几项如“戴蚕花”、“蚕关门”、“望山头”、“蚕开门”等,此目首句总起,原稿:“八都养蚕,唐代兴盛,家家养蚕,蚕文化悠久。农户为祈求一年一熟的养蚕好收成,相传有不少蚕事习俗。”是否改为:“每年农历三四月为蚕月,旧俗,每年蚕事之前,蚕农备香烛前往蚕神祠庙膜拜祈求蚕神保佑丰收。”下面的内容可精简些。有些细节不必展开(如忌讳与口彩)。(我将《吴江市志》关于蚕事习俗写法复制在附件中供参考)。(八)512页建房习俗不属“生产习俗”故建议放入“喜庆”节中主要写“抛梁”、“进屋” 等;“商业习俗”,“渔民习俗”等可再设一节“其他礼仪”。(九)514页“新风俗”是否改为“新风尚”?婚事新办中只写到1976年,80年代,90年代及下限时的婚事如何新办要适当概括。(十)516页宗教章佛教“东狱庙”是否“东(岳)庙”?应属道教?“家乡人周荣甫募建‘岳楼’”,“岳楼”什么意思?好像不够明确,是庙宇建“楼房”吗?“宝觉寺”1972年修建,2003年尚存,可《吴江市志》中记:“2005年吴江市佛教协会批准恢复宝觉寺活动点”,所以2003年八都的18座庙宇有几座是经吴江市佛教协会批准恢复的活动点?哪些属道教?哪些属佛教?先分清后再选择规模较大、历史较长的写几座,原《震泽镇志》选介佛教场所5所,道教场所2所。《同里镇志》佛教3所,道教3所。当然八都能搜集到如此翔实的资料很宝贵,如何安排可再斟酌。基督教也是2005年批准八都有聚会点1个。行文中是否也要考虑如何写规范?第十八卷语言。语言是人类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包括书面形式和口语。地方语言(简称方言)是指一个特定地理区域中某种语言的变体。从整个这一卷内容看用“方言”较合适。合并入第十七卷。一、篇目。(建议将卷降为章,章降为节,节降为目)第一节词汇下设的几目中“称谓词语”、“身体词语”……“词语”两字均可省略。第四目“日常生活”是否改为“日常用具生活用语”?第二节俗语,第三节谚语,第四节歇后语。二、内容和行文。(一)称谓,不要把方言、俗称与书面语言混淆,只要写出方言所表达的意思即可。如:爹爹、阿爹——祖父;娘娘——祖母,阿爸、爷爷(同“丫”音)——父亲等。其中有些词意思表达得不是很清楚,如父亲的兄弟的儿女——(堂房)哥哥、弟弟;妻子的兄、弟——哥哥、弟弟;姐夫、妹夫——哥哥、弟弟等好像很难区分?是否可回避?按我们这里的称呼:父亲的兄弟的儿女称堂兄弟、堂姐妹或直呼其名;丈夫的兄称大伯,弟称小叔;妻子的兄弟称舅佬或阿舅,姐称姨姐,妹称阿姨等。(二)身体、气候时令、日常生活等节可分两栏。建议将“女朵”改“朵”?“挤手”改“济手”,“六月里”改“热天公”,“冬长里”改“寒天公”。“后日”改“又腻”,“夏长里——夏天”重复删去。在原稿上我已作修改记号。(三)日常用具生活用语中“八仙桌——大方桌”、“六人桌——长桌”可合并为“台子——桌子”下面“短裤”、“生病、“小饭碗”、“汤匙”、“大便、“火柴”、“睡觉”等词语均有重复,只要选其中一个即可。(四)动作性状中也有不少重复,有些解释欠贴切。如“一天世嘎——一塌糊涂”是否改为“一天世界——到处都是,不可收拾”。“七勿老欠——倒对”是否改为“七勿老欠——不严肃、不正规”。(五)俗语中有许多是各地普遍应用的俗语,并不具有地方特色,建议删去,如“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等。P534原稿中“千错万错,来目充不错。”,“千年难得虎瞌  。”两句应为“千错万错,来人不错。”,“千年难得虎瞌目充 ” 是否笔误 。“六月里格债,还得快。”是否改为“六月债,还得快。”有些俗语读来不怎么顺口,如:“百脚(蜈蚣)爬,一片皮;蜒蚰游,吃来滚壮。”“面黄昏,粥半夜,南瓜吃了逃一埭。”按我们这里的说法是“面黄昏,粥半夜,南瓜当顿饿一夜”。另外个别用词不够正确,如“笨末来得笨,哽末来得哽,问末死也不肯问。”“哽”音:geng,义:喉咙阻塞。是否改用“艮”音:gen,义:性子直,说话生硬。“着衣看门坊,吃食看来往。”“来往”指来和去的交际往来。若用“来访”即前来做客的人。“热昏颠倒,廿四送灶。”按农村习俗应该在廿四“送灶”,是否改为“热昏颠倒,廿三献灶。”“嘴里讲出糖来,心里摸出刀来。”“心”里怎么摸出刀?是否改为:“腰里拔出刀来”?(六)谚语中重复的条目可删去,如风俗中已写的“六月六,买只馄炖来落一落。”“七月七,买个西瓜切一切。”等。“九九歌”已写,则其余关于“九”的谚语可省略。个别用词不够准确,如“东虹日头,西虹雨。”“虹”是书面语言,方言读“鲎”。“白露身不露,赤膊当猪罗。”“猪猡” 可能有误。“白露白迷迷,秋分稻透齐。”“透”是否改为“秀”。(七)歇后语中普遍使用的建议删去。个别用词建议修改,如“马桶落脱边——难得。”“得”改“端”:两手直拿之义。“盲子落桥口——直躺”、“盲子吃死蟹——只只好”、“瘌痢头撑伞——无发(法)无天”等侮辱人格的话建议删去。(原稿中下面划线的词、句建议删去。)(八)在风俗中对于八都的陈规陋习没有记载,是否有资料补充。第十九卷人物。人物是乡镇志重点记述的内容之一,可分设人物传、人物表和名人录。要坚持生不列传原则,对本乡镇有较大贡献或影响较大的去世人物立传,以正面人物为主,适当收入反面人物,以近代人物为主,适当收取古代人物。而原稿人物传中只收录了以明代至清代的10名历史人物,能否找到一些晚清或民国时期的近代人物立传。人物录中也同样缺乏近代人物。对于在世且有重要影响的人物,可以采用以事系人的办法,将其主要事迹记入有关章节中。革命烈士、苏州市级以上授予荣誉称号的先进人物、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以及取得副高职称以上的科技人员、知识分子等可以列表入志。总的印象人物卷收录的人士较少,可能入志门槛偏高,建议作适当调整。历史人物所有立传的10名人物除金之俊外,其余均无生卒年,即使确实查不到资料也要括注生卒不详,否则显得有点欠缺。在记述人物的主要经历和事迹时,不必全部经历都入志,尤其是一生简历,只须选其主要项目;事迹记最主要的,影响最大的,尤其是对本地的作用和影响。不是传记文学,也不是人物字典。例如金之俊的传略中从清顺治元年至三年,其中顺治二年从五月、六月至七月,一年不满,甚至按月写出其简历,职务的升迁,贬降变化,是否选择一生中最主要的,影响最大的事迹记述。(复制了《吴江市志》对金之俊立传的片段作为附件供参考。)生卒年的写法要统一,如第553页“金之俊卒年77岁”,第554页“沈以介年34岁去世”是否统一改为:“卒年╳╳岁”较好。“沈以介”的卒年“清康熙(1662~1722年)中,年34岁去世。”在这60年间到底哪一年去世?请查实,否则太模糊。没有生卒年很难按顺序排列,但至少有关年份可看出先后,如沈景张 清雍正(17231735年)中,沈以介 清康熙(16621722年)中,张二娘 元元贞(1295年),倪化龙 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吴允夏 明崇祯(16281644年)末年,吴秀 明隆庆五年(1571年),庄元臣 明万历三十三年(1609年)庄宪臣其弟庄元臣。这样一排列可以看出先后顺序应该这样排列:张二娘、吴秀、金之俊、庄宪臣、庄元臣、倪化龙、吴允夏、沈以介、沈景张。还有金梅放在何处能否找到依据。沈景张的生平中提到清雍正(17231735年)中,任庆都知县。……清乾隆(17361795年)初升级宛平知县。同样是知县怎么会升级?有点看不懂。为“许多大的案件都能得到他的关情”,“关情”一词《现代汉语词典》上找不到,不知何意?只有关切、关注、关照等词,不知是否有笔误。倪化龙的生平中“他的父亲,字澄原,有智谋,喜欢济国扶贫,深得群众信服。”对其父亲的评价不需记入。人物录目前只局限于宋、明、清的举人、贡生等文人,能否收集到已故的民国时期或解放初期的著名人士?其中“金元嘉”可放在人物传“明神宗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丁未科黄士俊榜3205名金元嘉中进士,授任绍兴知府”,能否找到更详细的资料?第556页金昶 原稿:“加兴籍中”。“加兴”是否应为“嘉兴”?“籍中”的中是何意?好像很难理解。后面的“金世溥”有“归安籍中”也同样如此。第三节人物表是否改为“革命烈士”?表题是否改为“八都革命烈士表”表内“籍贯”栏是否改为“出生地”只填写所在自然村村名。最后一栏是否改为“牺牲时的身份”。关于谢火林的牺牲地点在吴江,职务是无锡部队战士,不知是否有误?经查《吴江县志》牺牲时单位职务“残废军人”。第二章当代人物第一节“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建议改为“先进模范”。该节收录标准是否过高,我们汾湖的收录标准是受苏州市委、市政府及江苏省条线及以上表彰的先进个人均列入先进模范表;当选为苏州市级以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也全部录入。再是表19-2的标题是否改为“八都镇苏州市以上先进模范表”。栏目中共7列,用5号字体太小,是否可省略“性别”栏,在姓名栏中凡女性用括号加注。表彰年月与 授奖称号合并后成“授奖年份、称号”这样分5列,可以用11磅字体了。第二节部分知名人士对有所作为的知名人士是否可作人物选介,如庄祥鸣(我已复制好附件供参考)。关于副高职称的人士可能遗漏较多,如:八都的中学高级教师,我们的标准是2003年前在本镇学校任教的被评聘为中学高级教师的均可录入。所以希望再核对后作调整。附录。附录主要内容包括:地方文献(重要文件、通告、公约等);报刊资料选辑;掌故轶事;著述书目;集体荣誉;重要碑帖、墓志铭;历史考证资料;重大科技创新、发明等档案资料。一、原稿中辑录地方重要文献,其中创建卫生镇的工作汇报可选取其精华在卫生卷中记述,工作总结也同样可放入卫生卷,而创建卫生镇的批复可以作为文献资料辑录。二、关于撤乡建镇的批复也是一个重要文献。而原稿中《八都镇2002年工作总结》,此总结是中共八都镇党委还是八都镇人民政府的工作总结?对2003年的工作计划除了主要奋斗目标有具体数据外,其余内容显得务虚的较多,很难看出是如何实现这样的奋斗目标,故建议不用也可以。其他重要文献也可入选。三、新闻报道从1996112日至26日不到2个月时间在《新华日报》上报道了5篇,《吴江报》报道6篇,其中有部分雷同的内容是否精选一下。再是19962月后华鑫集团有没有发展?遇到什么问题?如何解决?从P169,水产养殖章可以看到华鑫集团1996年后又有新的发展,一直到2003年仍是八都特种水产养殖的龙头企业,建议再找找有没有报刊的后续报道,另也可以再写专记,这可是凸现八都的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四、第三章《杂记》把群英谱放在杂记中似乎位置不够恰当,《八都镇群英谱》可单独立章。放在杂记前面。杂记中能否再找到一些民间传说、遗闻轶事,或古诗文等资料,使这一卷内容更丰富,并增加可读性。

区档案局地方志编纂科科长顾晓红:一、图照。入志的图片应具有四性:一是思想性,画面必须健康庄重;二是真实性,必须是事物本来面貌的拍照,不是经过“导演”的拍照;三是形象性,即能直观而明确地展现事物的形态;四是历史性,即能成为历史性的见证,具有永久保存的价值。本志的图照有以下问题:(一)图照要清晰。图照第一页至第四页是吴江市行政区划示意图、八都镇行政区划图、八都镇行政村区划图、八都镇圩名示意图,这四张图都不太清楚,每张地图可以放大成两个16开本那样大小折叠放置在志书里。(二)照片编排还不够美观经济,蕴含的信息量还要增大。本志总共有139张照片,每页上都是放置了两张照片,编排比较呆板,志稿送到出版社让他们要重新设计,每页上完全可以放四张以上,有些重要的照片放大,有些信息量不大的照片要缩小,例如第43页的白厂丝这张照片完全可以缩小。另外相同基础设施只要保留一张,例如八都农贸市场、八都敬老院、纺织车间都只要放一张。像经济建设中2340页这水稻、油菜、蟹爪兰、茶花、吊兰、桃花、红枫、桂花等近30张照片没多大意思,这些照片是单独的一样动物、一棵植物,信息量不大,而且地方特色也不突出,如果是八都的一片苗圃和一片绿地放入更有意义,另外其中有八都特色的茶、特产也不必把图片放得这么大。(三)照片说明要规范。如果是事件,照片说明要注明时间、地点、事物(或事项)、需要说明的人物的位置及时任职务等,能说明摄制时间、地点则更好。如果是地方和场所,那么要注明摄制时间,第7页八都镇党委、镇政府办公大楼、八都派出所都要注明摄制时间,例如:八都派出所(**年摄),如果注明摄影者更好。第18页至第20页的小区要写明具体小区名称。照片的说明文字应该具有提示和延伸照片内容增加信息含量的功能,使其图见外表,文见内涵,相得益彰,让读者通过文字加深对照片内容的深层了解,同时也要注意摄影者的署名权和著作权。(四)反映八都重大事件的照片比较少,特别是反映90年代以前的事件的照片比较少。图片要多选用反映历史面貌、地方风情、工作成果和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照片。《八都镇志》反映历史性时刻的照片缺乏,另外缺少九十年代以前的照片,还是要去征集。(五)图照的位置摆放要有一定的顺序。每一个栏目都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现在图照的摆放有点乱。“领导关怀”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这样最不容易出错,请调整。“荣誉集锦”先是摆放乡镇获得的荣誉,然后摆放了三个企业获得的荣誉。每个企业获得的荣誉可放在一页上,这样就可合用一个图照说明,而且清楚明了。每个企业的荣誉可以从国家级荣誉、省部级荣誉、苏州市级荣誉三类排,每一类再按获奖时间先后排列。(六)归类不准确。把八都的一些地方特产都归入经济建设不是太恰当,完全可以设一个栏目地方特产,可以把辑里湖丝、银鱼、羔羊皮、丝绵、中华鳖香大头菜、熏青豆、坛底茶、香青菜、八都的丝绵等一些八都的特产放在一页上,每张照片可以缩小一点。(七)个别照片注意真实性。照片必须是事物本来面貌的拍照,不是经过“导演”的拍照。第48页“江苏华东建材市场”这张照片上面的字是ps过的。(八)正文中间也可放些图和照片。正文中也可放些照片,但是放的时候怎么放要放哪些考虑要周到。综上所述,对志书所应用照片的内容、数量、表述,以及怎样安排、要达到什么目的,都要深思熟虑。二、序言。该志是震泽镇委员会书记、震泽镇人民政府镇长作序。如果是领导写序,内容一般是阅读志稿后的主要看法或感受,对作品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介绍书中涉及的人物和事情,也可以提出一些希望。八都镇现在已经撤并,安排修《八都镇志》成了震泽镇政府的任务,建议第二、三段交换一下位置。第三段第一句话建议修改成“八都地理位置优越,一直以来被誉为“鱼米之乡”“蚕桑之府”,勤劳智慧的人民在这片沃土上繁衍生息,奋斗自强,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这一段最后半句“为全镇的经济、文化、科技发展都起到重要作用”去掉。因为既然已经合并,那这“全镇”是指震泽还是原来的八都就指代不明了。第二段“为了填补空白”前要加上“八都历史上没有修过志”,“镇委、镇政府”是否应该是“镇党委、镇政府”?而且前要加上“震泽”两字。第二段中“存史、资政、教化”改为“存史、资政、育人”,因为志书所起的作用早就修订过了。最后一段增添一句话“一部志书,上关天文,下涉地理,纵贯千年,横联百业,编纂工作实在是一项浩繁复杂的系统工程”,突出一下编纂工作的艰辛和复杂。然后把最后一段第一句接在下面,但是稍微要改一下“《八都镇志》自20066月开始编写,编纂者兢兢业业,不辞辛劳,广征博采,数易其稿,一部**万字的《八都镇志》终于成功编就。”最后一段中后半句“并恳请对本志中错漏之处提出指教,以待今后增补、修订”删去,这种话一般放在编纂始末中。可以增添上“相信《八都镇志》的问世,将为我们打造‘文化震泽’,创建我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起到重要的作用。让我们以史为镜,发扬成绩,团结奋进,把震泽建设得更加美好!”本文的序可以注意一下文采,写出领导高瞻远瞩的眼光和气魄。要署上具体的人名,而且是领导人的手迹为佳。三、凡例。凡例应主要规定志书编纂的指导思想、原则、时空范围、体裁、人物收录标准、资料来源、行文规范、特殊问题处理等必需要告知读者的事项。凡例是志书的编写原则,要求简洁明了。本志凡例共设八条,比较规范,个别地方有小改动。可在第二条最后添上一句话:志文中的“八都区域”如无另外说明均包括历史上的八都、九都、十都,即200311月的八都镇区域范围。因为志文中经常出现“八都区域”这个词,这样一说明指代就清楚了。在第四条中可添上一句话:199254日,吴江撤县设市(县级市)。志文中出现“现”“今”均指下限时间。因为志文中出现了“现”“今”这些词,但凡例中不说明,造成指代不明。在第五条中加上:排列先后以生年为序。四、概述。“概述”是“概”,而不是“繁”;是“要”,而不是“详”;是汇集全书脉络之精华,而不是饭菜一锅煮,重炒各篇之内容;是提纲挈领地综述一地一业发展变化,而不是人为地从各卷中抽出某章某节来“拼盘”。语言要采用记述体为主,论述为辅。记述也是据事实录,使人可信可用,而不是编者刻意描写和渲染。概述应该是提纲挈领地简要介绍本志所记内容的全貌,要让读者一读概述就了解八都镇发展情况。因此,建议对“概述”作三个方面的修改:一是布局上,进一步统筹策划,理顺逻辑关系,大部分要分门别类按时间顺序来写,个别部分可以按不同内容分成几段,但每段仍以时间顺序来写;二是内容上,要简练概括,挖掘地方特色,有些史实要核实清楚,不能和后面的志文出现矛盾;三是语言上,要用词朴实,简洁流畅,一气呵成,以记述性语言为主,适当可以采用一些议论性语言。五、大事记。《八都镇志》大事记有一些问题,要对其进行修改:(一)把握入志门槛。现在大事记普遍的问题就是会议多、奖项多、视察多,所以目前一定要设定门槛,可以把省级以上会议、省部级领导人视察、省部级以上奖项入志,另外一些部门的领导人任职情况也不必入大事记。例如第32页“1995825日苏州市政协主席曹兴福视察中国华鑫集团公司就不必入志”。第17页八都乡农业中学、中共八都公社委员会党校、中国人民银行吴江县支行八都乡营业所、八都人民公社、八都公社医院、八都粮管所等的成立可以记入大事记,但领导人姓名不用记入大事记。历次党代会、人代会、经联委等的选举结果也可以删去,不需要与正文的记述重复。明港道桥工程有限公司是八都比较有名的一个企业,华鑫集团在大事记里写了很多条,也可以写一下明港道桥工程有限公司这个单位什么时候成立,获得什么全国性的荣誉,八都其他著名企业也可以写几家,所以入志门槛要把握好。(二)每个朝代下要标明具体的朝代年号,表述要统一。例如第11页“春秋战国”下面的“春秋(公元前770年)”可写得具体些,要写成“周平王元年(公元前770年)”。第11页的几个朝代都应该写清楚。在第14页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下面可以括注:自1949101日起采用公元纪年。否则下面直接从1950年起,容易让人误解。另外明朝以前都有“朝”这个字,而“清朝”(第13页)写成“清”,要表述统一,“清”请写成“清朝”。(三)有些不必要的、不必提的大事要删掉。例如八都的归属要写有变化的事情,第11页“秦(公元前221)八都属乌程县,隶会稽郡”,与第11页“西汉(公元前206)八都属会稽郡”,其实八都的归属没有变化,建议后一条划掉。例如第15页“195114月贯桥、港口、凤凰、镇北等乡分别召开斗争地主大会,批斗不法地主15人,被判处死刑10人”。中“批斗不法地主15人,被判处死刑10人”建议删去。(四)语言表述要准确。例如第12页宋朝中“南宋绍兴六年六月乙己,震泽发生里氏4.5级地震” 条中的“己”应为“巳”。南宋时尚未发明里氏地震计级的办法,“里氏4.5级”几字应删去。例如第15195012月“五小乡分别成立改革领导小组,乡长由各乡乡长兼任”,这一句令读者看不明白,是否是“组长由各乡乡长兼任”。 第2019677月八都中心小学教师汤巧敏(女)被污为“现行反革命”,其中的“污”要写成“诬”,而且用“被污为”是否不够确切,能否改成“被打成”?第221977130日,“八都境内大雪深度20厘米”应写成“天寒大雪,八都境内积雪20厘米”。 第231979420日“一贯道道徒20人再度遭打击,反动道会门彻底摧毁”这种表述不太恰当,建议改为“一举摧毁死灰复燃的反动道会门,惩处20名一贯道道徒。”例如第3619983月“八都镇实施村级机构政革,23个行政村减员76人”这里“减员2字”用得不恰当,可改为“减少工作人员76人”为妥。(五)日期要标注准确。例如第151952年中“△月”这样的表示并不规范,应该表示成“是月”。(六)标点符号要准确使用。一是比号与冒号常常误用。例如第16195531日中比号写成了冒号。二是如果荣誉、奖项的获得中有称号两字一般加双引号。例如第35199712:八都中心小学教师钱顺志被江苏省厅授予江苏省优秀班主任称号。这里可以加双引号:八都中心小学教师钱顺志被江苏省厅授予“江苏省优秀班主任”称号。三是许多地方出现了“?”,都要改成正确的标点符号。(七)有些史实要表述完整、准确、严谨。例如第11页“三国(220)八都属吴,隶吴兴郡”,此处“吴”是指“吴国”,少了“国”字,与前一条“东汉永建四年(129)八都属吴郡”容易混淆。第11页隋朝这一条应加“隶苏州”3字。第11页“唐朝唐武德四年”这一条,应加“隶湖州”。 第11页“唐朝唐开元二十八年”,建议加“割太湖洞庭三乡易乌程之平望”于“八都属吴县”前,后加“隶苏州”3字。第12页五代,删去“下设乡、都、图、圩”六字。第12页“元至正十六年”这一条,“张士诚据之” ,应改为“张士诚据吴,改苏州为隆平府”。第14页“民国 386月八都乡人民政府成立”,那么其他几个乡呢?此处说八都乡很容易与以后的八都大乡相混,是否同时提及其他乡?乡长、指导员的名字可删去。另外,是乡政府还是乡公所,最好查查原始资料,盛泽当年是镇公所,有文件为证。第1519514月八都乡血防领导小组成立,此八都是大乡还是小乡,前后都说“五小乡”,应交代清楚。第2019671015日吴江八都缫丝厂在乙真庵成立,应在乙真庵后面括注地址 :今八都镇八丝新路西北侧。(八)如果是相关的大事要用纪事本末体写在一条上,如果是不相关的大事要分列开来。例如第12页“元至正十七年属平江路(苏州)”应另列一条,写成“元至正十七年,隆平府改为平江路,八都属平江路”。第3319961月《新华日报》报道华鑫的5篇文章写成5条大事记,要合成一条,相关的大事就并成一条来写。(九)有些史实要核实清楚。例如第12页“明正统五年正月,大雪十天,积雪一丈多。”此资料应抄录清乾隆《震泽县志》,原文是“正统五年春正月雪二旬平地丈余…… ”,二旬是20天不是十天。这与86页第六节第一个目中第5行所记“明正统五年正月,大雪二十天,积雪一丈多”前后记述不统一,请核实。第13页“清咸丰七年太平军攻占震泽……”,时间是否不是“咸丰七年”而是“咸丰十年 ”? 第141950年第一条2月“同时废除封建保甲制”9个字删去,因为是在1950815日废除保甲制。第15页“1950517日震泽去开弦弓乡乡长吴毓梓,在凤凰乡高家埭村被国民党匪特枪杀害”,建议“国民党匪特”改为“太湖土匪”,把“害”删去。第151950815日“废除‘都、图’制”应改为“废除保甲制”。(十)有些大事要补充。例如可以补充:周敬王三十八年(482)至元王六年(470),饥荒;吴太元元年(251)八月朔,大风,江海涌溢,平地水深八尺;晋太始十年(274),大疫。这些是从同治《苏州府志》中摘来的,还可以从同治《湖州府志》中摘些。在第76页第一节水灾中写了很多水灾,而且概述中第1页第7行“自然灾害以水灾为主”,建议从第7677中选取几次大水灾写入大事记。在清朝最后要补一条:宣统三年(1911年)九月二十五日,吴江、震泽两县光复后合并为吴江县,自此八都镇一直属吴江管辖。农业方面有些大事也要记入大事记,如“19593月,71只圩组成1只联圩”,“**月,电力灌溉代替人工排灌”。(十一)约数与精确数的正确使用。精确数字用阿拉伯数字。凡与“近”、“约”、“左右”、“余”、“多”等一起连用的约数一般用汉字,与“几”一起连用的肯定用汉字,譬如“五百余人”、“三千左右”。如果文中出现一组(譬如在一句话或一段话中)具有统计和比较意义的数字,其中既有精确数字,也有用“多”“余”等表示的约数时,为保持局部体例上的一致,其约数也可用阿拉伯数字。在第21197158日中“奋战五十天”应写成“奋战50天”。第2219774月“公社党委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大队支委以上干部181人,进行整党整风,历时八天”,这一件大事中有三个问题:标点符号使用不准确造成歧义;语言表达不够准确;约数和精确数使用还不够准确。这一件大事建议这样表述:公社党委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和大队支委以上干部181人,开展整党整风活动,历时8天。像“一”到“十”这十个数字既可以用阿拉伯数字,又可用汉字,但是为了统一,这里就用阿拉伯数字。(十二)人物交代不清或交代有误。例如第251983211日中的“沈育剑”姓名有误,应该是“沈育俭”,而这一条中的“袁老太”应该交代姓名。(十三)记述要规范化。一是简明扼要完整记述事情,时间、地点、人物(单位)、事件、结果等要素。二是标点符号、单位名称、荣誉名称、职务名称、时间表述、排列格式等要规范化。一条大事要完整记述事情,时间、地点、人物(单位)、事件、结果等要素,但是一定要简明扼要,如果在正文中有相关记述,大事记中只要要素齐备、点到即止,一些领导人物或者重要人物来考察,只要交代时间、名称、地点、考察的重要人物等要素,而陪同人物可以删去。例如第311994112日这一条中“在苏州市副市长孙中浩和吴江市委书记沈荣法的陪同下”都可以删去。第3233343536等页都有这个问题。(十四)单位名称要准确。例如第32199521日中“中国华鑫集团公司”是否有“中国”两字?从这个单位提供给《吴江市水产志》的原始资料来看,1995年单位名称是“华鑫集团公司”, 还有“八都华鑫养鳖场”请核实一下单位名称。第313435等页都提到这个单位。但是从图照第41页公司门牌上写着“中国华鑫集团公司”,请核实一下名称,而且“中国”只表示是国家级企业集团,是否要加“中国”?据该集团副总徐金木称不必加“中国”,只有国企才能冠以“中国”两字。全志的单位名称准确,并且做到相同年份名称的统一。(十五)有掉字漏字现象。例如第34页“1996818日八都镇机关新办公大楼贯南一路落成”,中间是否掉字,否则读上去不通顺。(十六)大事记中每一条用朝代年号纪年(包括民国纪年)标注时间的都要括注公元纪年。例如第12页、13页、14页许多条大事记没有括注公元纪年。六、篇目。目前的篇目设置比较科学合理,部分章、节、目进行微调,建议可以作如下调整:()第一卷地理第一章第二节建置、第三节区划的记述内容要分清。第二节建置是指今八都镇本身的演变,由“都”改称乡,小乡调整,合并成大乡,最终形成今天的八都镇。第三节区划是指八都镇下属的演变。凡是不属于这两个节的内容都要删去。由于编写时没弄清题目的含意,出现不少地方的重复。两节有时无可避免的重复,例如都、小乡和大乡的调整,建议此内容第二节详写,第三节中简写。(二)第二卷镇区农村第一节节名“镇貌”改为“镇容镇貌”。第二卷第二章第一节第一个目贯桥村下设沿革、人口 耕地、农业、工业、教育卫生、人民生活六个子目,把原来的第一个目目名“自然环境”取消,内容成为这一个目的无题小序。其他村也这样处理。(三)第三卷农业第一章第五节节名“联产承包责任制”改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两字不能省,这是一个专有名词。第三章养殖业第一节第二个目养蚕设饲养品种、饲养过程(下设收蚁共育、小蚕饲养、大蚕饲养、上簇四个孙目)、消毒防病三个子目。第三卷第二章第二节下设水稻品种、三麦品种、油菜品种三个目,把原来的第四个目蔬菜瓜果删去。第三卷第三章第二节第二个目水产养殖下设普通水产养殖、特种水产养殖、华鑫集团有限公司(如果觉得水产养殖有几家企业值得大书特书,那么这一个子目可以改为企业选介,华鑫集团有限公司和其他几家企业成为孙目)三个子目。把原来第169页第二个子目中第一个孙目鳖、鱼、鳗养殖中有关华鑫集团有限公司的内容可写得简洁些,把有些内容移入华鑫集团有限公司这个子目中。第三卷第三章第三节第一个目第一个子目家畜饲养下设牛、猪、羊、兔四个孙目,把原来的孙目名改一下。(四)第四卷工业第一章工业体制下设工业体制、缫丝绢纺织造业、电缆拉丝电器业、机械制造业、建筑业 建筑材料业、食品工业、其他工业七节。第一章工业体制下设产权制度改革,县属集体工业,镇(公社、乡)工业,村(队)工业,个体手工业和私(民)营工业,外资、台资、港资企业六节,增设产权制度改革和外资、台资、港资企业两节。第四节节名“手工业民营工业”建议改为“个体手工业和私(民)营工业”,下设个体手工业和私(民)营工业两个目。(五)第五卷卷名“商业”改为“商业 服务业”下设商业体制、商品流通、对外贸易、集市贸易、工商行政管理、服务业六章。把第二章中第六节生活服务业独立出来升格为第六章服务业,下设餐饮业、生活服务业,这一节升格为章,内容稍显薄弱,可以充实材料,譬如旅馆业、娱乐业、房产中介服务、物流业等行业都可以设节写入,这要看八都的具体情况而设。第二章商品流通下设粮油购销、生产资料供应、生活资料销售、农副产品购销四节。原来的第一节粮油收购和第二节粮油供应合并为一节为“粮油购销”,下设粮油收购(下设粮食收购、油料收购两个子目)、粮油供应(粮食供应、食油供应)两个目。把第三节节名“农业生产资料供应”改为“生产资料供应”,把第四节节名“日用工业品销售”改为“生活资料销售”。第四章章名“集市贸易”改为“贸易市场”。(六)第七卷交通邮电第一章交通下设水上交通、陆路交通、交通管理机构三节。第一节第四个目目名“交通工具”改为“水上运输”,下设客运和货运两个目。客运这个目下设航船客运和其他客运两个子目,“航船客运”就是原来第一个子目航船的内容,其他客运就是原来第二个子目摇客船、小客轮等内容,按照时间顺序理一理写在这个子目中。而货运这个目就是农用船、轮船等内容,货运还需增添一些有关货运的数据等相关的内容。挂机船看它主要是用在客运还是货运上,写在相应的目里。第二节第二个目目名“交通工具”改为“陆路运输”,下设交通工具、班车客运、公路货运等目,要补充班车客运、公路货运的内容,有些内容可在原来的第一章第三节中找,这样这个陆路交通就比较完整了。原来的第三节水陆交通机构可以删去,有些内容归入水上交通相应的目中,例如第三个目运输船队;有些内容可以归入陆路交通相应的目中,例如第一个目汽车站,有些无法归类的内容可以删去。(七)第八卷镇村建设下设建设规划、镇区演变、道路 桥梁 驳岸、公用设施、房屋建筑、环境保护、管理机构七章。增设第一章建设规划,写法可以参看《吴江市建设志》中规划的写法。第八卷第一章章名“镇区变化”改为“镇区演变”,第一节节名“镇区地形变化”改为“镇区地形”,第二节节名“镇区范围变化”改为“镇区范围”。第三章公用设施下设供水、排水、供电、供气四节,这一章要增设一节供气,八都在撤并前也应该有供应瓶装的煤气,这个内容可以增补。第六章第四节房产公司不属于管理机构,不适宜放在第六章中,把它移出来放在第四章房屋建筑中成为第五节房产公司。(八)第九卷政党社团第一章中国共产党下设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党员代表大会、党的建设三节,增设一节党的建设,可以下设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三个目,也可以设组织建设、党员教育、纪律检查等目,根据收集的资料来处理。第二章第一节工会可以下设工会组织、工会活动两个目。第二章第二节下设妇女联合会组织、妇女代表大会换届选举、妇女联合会活动三个目,把原来第二个目的第一个子目“组织机构”升格为第二节中第一个目,目名改为“妇女联合委员会组织”,把原来第一个目改为第二个目,目名为“妇女代表大会换届选举”,把原来第二个目的第二个子目“组织活动”改为第三个目,目名改为“妇女联合会工作”。第三节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可以下设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组织、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工作两个目。第四节中国少年先锋队下设中国少年先锋队组织、中国少年先锋队活动两个目。这三节不能光有组织机构,而没有活动(或者工作)情况。(九)第十卷第一章第一节第一个目名“代表选举”改为“人民代表换届选举”,第二个目名“代表大会”改为“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二章章名“行政机构”改为“人民政府”, 下设镇(乡、公社)政府、基层工作机构(可下设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也可不设目)、农工商总公司、施政要务(下设施政方略、实事工程等目)、信访调查四节,第二章第二节节名“行政村 街道机构”改为“基层工作机构”,第四节节名“信访小组”改为“信访调查”。这一章中再增添一节“施政要务”,主要写政府的决策和具体做了些什么,可设施政方略和实事工程两个目,施政方略可以在镇政府工作报告中找到,然后择要记述,实事工程可以记叙一下。这样既有机构又有工作。(十)第十二卷军事下设驻军(下可设清军、民国驻军、人民解放军等节,清军以前有什么军队驻扎都可以写,什么时候有驻军就以什么时候的驻军为节名)、兵事(有什么比较有名的战事就记,标题就以这次战事的名称)、地方武装、兵役等章。增补驻军和兵事等章,如果内容少,可以合并为一章。第十二卷第三章地方武装第一节民众自卫队下设组织机构、武器装备、训练和活动三个目,增设第三个目训练和活动,不能光有机构没有活动。(十一)第十三卷文化 科技第二章第三节节名“古人集诗”改为“古诗辑录”。(十二)第十四卷教育第五章章名“教师经费”改为“教师和经费”,下设教师资质、教师待遇、教育经费三节。原来的第二节民办教师的内容可以归入第一节教师资质来写,因为教师有民办教师、公办教师,很难理解为什么把民办教师独立出来成节。把第五章中第三节第一个目工资福利升格为第二节,节名改为“教师待遇”,把第五章中第三节第二个目工教育经费升格为第三节,节名是教育经费。(十三)第十五卷第一章第七节节名“卫生镇 卫生村”改为“卫生镇和卫生村的创建”。(十四)第十六卷人口第一章第一节节名“人口总量密度”改为“人口总量和密度”。第二章第五节节名“侨胞    台胞”改为“侨胞及港台同胞”。第四章第二节节名“职工生活”改为“市镇居民生活”。(十五)第十七卷风俗习惯第一章第三节礼仪习俗下设婚嫁习俗、生育习俗、庆寿习俗、丧葬习俗、建房习俗、其他习俗六个目,在这一节中增设一个目建房习俗,内容是把这一卷这一章第四节生产习俗中中第三个目建房习俗的内容移过来。而第一章第三节第六个目其他习俗就是原来第一章第三节第五个目社交习俗的内容,目名改成“其他习俗”,下设探病习俗、拜利市习俗、上学习俗、十六岁习俗、生日习俗、大学酒习俗六个子目,其中第二、第三、第四个子目都是从原来的第一章第三节第二个目生育习俗中移过来的。而原来第一章第三节第五个目第二个子目建房与迁居习俗移入增设的建房习俗中,有些内容原本就有点重复,注意合并。第十七卷风俗习惯第一章第四节生产习俗下设农事习俗、蚕事习俗、商业习俗、渔业习俗四个目,原本第一章第四节第三个目建房习俗移入第一章第三节成为第五个目。(十六)第十八卷卷名“语言”(第521页)改为“方言”。语言的范围更广,而我们志书应该是写具有地方特色的方言。(十七)第十九卷人物下设人物传略、人物录、人物表三章。不能划分为历史人物和当代人物,这样就是按照时间来划分层次,违反了“横分门类、纵写史实”的原则。这一卷下的小序由于下设章节要改动,因此写法稍微要有改变。第一章人物传略下面不设节,直接以每一个人物作为目来写。第二章人物录中可以增添一些近现代人物。第三章人物表中写一个小序,把人物表中收录人物的情况概括地交代一下,然后列表。这里的第二章、第三章因为无法设节也就不要设节了。(十八)第二十卷附录还是不要设卷,现设地方重要文献、新闻报道、民间传说、民间说唱、群英故事、人物轶事六章,把原来第三章中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升格为章,第四节节名“杂说”改为“人物轶事”。内容上还可以更丰富些,可以增加些诗词楹联、碑文辑存、描写八都景物的古今的优美散文、人物轶事等内容,增加它的可看性和人文性。六、志文编次。《八都镇志》目前的志文编排比较规范,基本符合《地方志书质量规定》和《江苏省地方志行文规范》的要求。但还有个别志文编排需修改,志书章、节的标题前应冠以序号。如第一章、第一节。节以下的条目的层次,以下列字序区分:一、二、三……,(一)、(二)、(三)……,123……。条目的层次不宜过多,以保持事物的完整性。同一层次的序号及标题字体、字号都要一致。试举一例:第56页的第三节湖泊下设金鱼漾、徐家漾、迮家漾、塘家漾、蒋家漾、荡白漾、汪鸭漾、钵头漾、桥下水漾十个目,目名前面应该以下列字序区分:一、二、三……,所以应该写成“一、金鱼漾”,正文应另起一行空两格写。像子目的正文也要另起一行空两格写。例如第58页有这种问题。第57页等页编次也不准确,请改正。第412页的孙目应用下列字序“1、”“2、”“3、”,而不是“1.”“ 2.”“3.”,其他地方也要相应改过来。志文在其他地方格式都应规范。志文编排均要按照这一要求进行修改。七、内容和行文。(一)前后说法、数据不一,出现矛盾。例如第3页概述中第4行中“年水产品总产量490.5万千克,水产养殖收入25154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10.14%”与第167页第二节水产中“年水产品总产量490.5万千克,水产养殖收入25154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14.89%”说法不一致,数据有出入。第142页倒数第四行“桑地面积7220亩,全年饲养蚕种8134.2张”与第412页第12行“全年饲养蚕种8134张”说法不一致,虽然是保留小数点的问题,但还是要前后一致。例如第58页第一个目第一句话“八都联圩外有河流4条,全长20.5千米”,而据下面的文字却不是这个结果:頔塘6.7千米,三里塘1.8千米,西瑾港2.6千米,贯桥河8.67千米,加起来是19.77千米,并不是20.5千米。请核实。第58页第四个子目贯桥河中“全长8.67千米,河面平均宽度30米”,第89页第二行“贯桥河长1500米,宽30米”,第92页倒数第5行“外河有贯桥河(杨定河),长2810米,河面宽30米”,第177页第四章第一节第一个目第一个子目中第一行中“贯桥河(杨定河)是八都通往外界的主要航道。全长5810米,河面平均宽25米”,同一条河在四个地方数据前后不一。第468页第三行“八都公社出生810人,死亡1635人,净减825人”与第469页倒数第二行“八都公社出生825人,死亡1635人,净减810人”,同为19591962年的数据,数据却不同,需要再次核对。第478页“19532000年八都镇志(乡、公社)”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男女性别情况表中,各个年份总人口数据与 第470页“19502003年八都镇(乡、公社)人口变动情况表中提供的相应的年份总人口数据不一样。请问,是否是因为统计方法不同而造成的差别?应当以哪一个数据为准?请核实。第479页“19642000年八都镇(公社、乡)人口普查文化程度情况表”中,具体的年份中文盲或半文盲加上受过教育的非文盲,应当就是人数总和,而算得出的数值,与表16-12中相应的年份的总人口不一样,这究竟是是怎么回事?有些数据会在大事记、概述、小序、正文中表述不一,有些数据文表不一,所以这些方面要好好核实。不但数据要核准,有些单位名称、史实都要核准,说法都要前后统一。(二)内容不均衡,有些必要要素还是要体现 。例如第340页第一节人民代表大会中第一节人民代表大会中有几届内容多,有几届只有一句话,例如“196512月,八都公社选举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55人”,只有一句话,19561958年都是如此,像人民代表中应该交代的性别、党派、阶层、年龄、文化都没有交代,也许找不到资料,但是还是应该花功夫再去找一下。在这一节中,完全可以八都换届选举概况写一写,然后列表体现,可以把历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结构情况列成一张表放在这一节中,读者可以通过这张表了解代表人数、性别、党派、阶层、年龄、文化等重要信息,很有存史价值。第二节是代表大会,也可以用一句话概括“1953年至2003年共举行****次会议”,然后可以列一个表,表的标题叫“19532003年震泽镇历届人民代表情况表”,表格内的项目有届别(届、次)、时间地点、会议代表、列席代表、主要议程等内容,然后把内容填入,这样用表格形式一目了然,可能比文字表达更清楚。当然,这两节用文字用表格表述都可以,提出用表格是精益求精的做法,另外缺的要素最好补一下。(三)归类不太准确。72页中第三个目动物中的特产第一个子目家蚕中第三段主要写丝绵,把这个也写入动物中的特产不太恰当,这些都是人工加工过的,如果蚕丝制品都要写,那么就不止丝绵,还有其他类产品,索性删去。第75页中第四个目植物中的特产只要写香大头菜、香青菜,而熏青豆、坛底茶放在地理卷中不太恰当,可以写到第十七卷风俗宗教中第一章风俗习惯中,作为待客茶,作为当地的民俗风情来介绍。(四)经度和纬度的正确表述。志书中表述经纬度的时候,纬度应该放在经度的前面。第40页地理中末一行经纬度的表述顺序不准确,应改为纬度在前,经度在后。第929698102104106110111113115117121123128130132134136138等页也有这个问题。(五)表格问题。1、表格中有些合计可以删去,放上去不美观,而且给自己造成麻烦,有些合计数算错反而增添了错误。例如第4562等页。2、表格内字体字号要相同。例如第54页表1-9、第207页都有这个问题。3、表格设计不科学。例如第61页表1-144、表格设计不科学。例如第61页中表1-14,完全可以看一下志稿上我修改的样式。另外一个计量单位就放在表格的右上角。第316页表格设计也不科学。5、标题要恰当。第199页表4-3的标题“19711998年八都镇(公社、乡)镇办工业关闭情况表”,但从这个表的内容来看,并不是反映这个企业关闭时有什么情况,而是反映了这个企业的首任领导人、开办年月、投资情况、产品、职工人数等,只不过这些企业后来都关闭了,所以标题是否可以改为“19711998年八都镇(公社、乡)关闭的镇办企业情况表”?第201页也有这个问题。第、141142180356558559等页标题也不太恰当。6、表格位置不恰当。例如第209页表4-919902003年八都镇(乡)外商及台商、港商投资企业情况表”放在工业卷第一章工业体制第四节手工业民营工业中不太恰当。7、表格中数字对齐应该是上下个位数对齐,而不是右对齐或者左对齐,例如第50页上表1-7,不过这种问题可交给出版社解决。8、表格中栏目名称令人费解。第482页表16-16中,“侨居或入居”一栏的“入居”是什么意思?词典与资料上未能查到。“侨居”在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解释为:在国外居住。 “入居”究竟是什么意思,表下能否标注一下, “香港”、“台湾”作为同其他国家并列的地区,应前面冠上“中国”两字。(六)日期的连接用“至”还是“~”的问题。48页“19502月~19589月”应正确表示成“19502月至19589月”,具体的日期中间有年份有月份,年份也不同了,就不用连接号了。第495380179349等页也有这个问题。第163页“199082日至25日”应该写成“19908225日”。第380465479509等页也有这个问题。(七)去掉总结性语言。例如第63页中“一是二是三是”完全可以去掉,不影响志文意思。(八)前后单位要统一。例如第6271等页用“摄氏度”,第64页页表1-15计量单位用了“℃”,这两种都可以,关键是前后统一。用“℃”可能更方便点,全志可用“℃”。如果要修改,可在电脑上用“替换”这个功能,这样就不会有漏网之鱼。(九)地方志行文,一律用第三人称。可称“全国”、“全省”、“全县”、“全市”、“全镇”、“全局”,不要写“我国”、“我省”、“我县”、“我市”、“我镇”、“我局”或“本国”、“本省”、“本县”、“本市”、“本镇”、“本局”第一人称书写。也不用“来”这种有第一人称倾向的字词。第75页用了“我国”这个词。(十)漏字缺字现象。例如第73页第三个子目羔羊皮中“1996年,八都出产羔羊皮1.44张,收入72万元”,是否少了一个“万”字,应该是“八都出产羔羊皮1.44万张”。第75页“熏青豆是八都的传统土特产之一,已具四多年历史”是否缺了一个“百”或其他字,应该是 “熏青豆是八都的传统土特产之一,已具四百多年历史”。第80页第18行“雨量大到暴”是否漏了个“雨”,这句可以表示成“大到暴雨”,把“雨量”删去。(十一)姓名是否要清楚显示要有一定标准。例如第87页第二个目中被雷击的人中“沈阿巧”、“沈更生”、“曹金法”可写成“沈某”、“沈某”、“曹某”。对于人的姓名是否要写出来要看情况的,好人好事或者宣传的人物要写出姓名,有些避讳的不值得宣扬的可以只写姓不写具体的名,一些大凶大恶大贪要批判的也要写出姓名。(十二)语句要表述清楚、严谨。例如第89页“台阶石拱桥”表示什么意思呢?第163页“凡养蚕的农户,青虫爬上屋顶,有的悬挂在半空”,这样表述不清楚,是否可以表述成“凡养蚕的农户,其屋顶均有青虫,有的青虫还吐着丝悬挂在半空”。第191页第一节生产管理中“19962003年,八都镇增加农业投入,回忆农业机械化进程,耕种土地向种植大户集中,承包经营”,这句中“回忆农业机械化进程”表达什么意思不太明白。“耕种土地向种植大户集中,承包经营”表述也不太清楚,可改成“耕地向种植大户集中,逐步被承包经营”。第240页第三节集体商业中第二段“1965年,八都农村逐步发展?双代店?”中“?双代店?”是什么意思?可能打字的问题,是否把双引号打成了问号,这一页第三段、第242255279294314333337357372373382399402403405等页都有这个问题。在第259页第一节工商管理中“亮照营业”是什么意思,可以括注一下?第489页第三行“农田袜、农田靴”什么意思,请括注一下。第498页第四行“蒲鞋”要括注一下,第七行“箬壳蒲鞋”要括注一下。第510页:蚕室内见蜈蚣称“蚕花”,见蛇说成“蚕旺”,惊喜交集一般只驱赶勿弄死。这一句中为何要“惊喜交集”,表达不太清楚。第89页第一章第二节第一个目工业中,“2003年,镇区内有中外合资丹龙纺织品有限公司、富鑫龙针织制品有限公司、太湖绢纺厂等民营企业13家。”这句话表述不清楚,如果丹龙公司是合资企业,那么富鑫龙公司究竟是中外合资企业还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有13家还是把中外合资企业加进去有13家?第91页中第四节第三个目用电中“1961年,机电厂自行发电,供应政府机关、公社医院、学校、供销社等单位居民用电”。这里究竟是供应给这些单位的居民用电,还是这些单位和这些单位的居民用电?例如第92页第一节贯桥村下面第一句话“20037月,贯桥村由贯桥村(合并前)、北长村合并而成”,这样的表述不够简洁清楚,建议改成“20037月,贯桥村、北长村合并建立新的贯桥村”。(十三)标题与内容要相符。一些不属于这个标题的内容要删去。例如第96页 “1982年,电影《杜十娘》外景在北长大队双塔桥、金鱼漾拍摄” 不属于这个子目“教育 卫生”的内容,完全可删去,如果要放就应放在合适的地方。第98页“桃花庄籍沈荣法历任市委书记、苏州市委副书记、纪检书记等职”这句话放在这个子目“教育 卫生”里并不恰当。第100页“南联村籍沈金明,历任吴江市农工部部长、吴江市副市长等职” 这句话放在这个子目“教育 卫生”里并不恰当。第102106页也有这个问题。其实这些人物如果能达到入志标准,可以写在人物的名录当中,如果不到标准那就不能入志。第151页中第四个目蔬菜瓜果品种中标题与内容不符合,下面记述的内容是各种蔬菜瓜果的名称而不是品种。第191页也有这个问题。节名是劳动管理,但是有关劳动管理的内容不多,《八都镇志》这一节的内容可能来源于《同里镇志》,所以写法和《同里镇志》一样,应该要有所改进,可以从劳动的安排、请假制度等方面来写。(十四)标点符号要准确使用。例如第135页第三个子目“人口  耕地”中“总面积33.7亩,其中水面积9.7亩、交通、宅基、水利、养殖用地24亩。”这里的标点符号使用不准确,造成意思表达不清,可以表示成“总面积33.7亩,其中水面积9.7亩,交通、宅基、水利、养殖用地24亩。”类似的问题在志书中出现多处。例如第129131133139等页。第152页第九行的“151:6中比号写成了冒号,应该写成“1516。第178页也有这个问题。第237页也有标点问题。(十五)在运用连接号时应注意的是,连接线前后的某些量词是不可以省略的。如:“10万~100万人”、“10%50%”、“0℃~5℃”、“北纬35°12′~36°21′”、“东经113°18′~114°59′”等。在本志723等页都有这个问题。在第152页第二个子目“移栽”中倒数第三行“4.55万穴”应改成“4.5万~5万穴”,所以这个“万”在连线前不能省略,第211253275等页也有这个问题。第153页第三个子目“蔬菜、瓜果栽培”中“气温1525摄氏度”应写成“气温15℃~25℃”。(十六)志书的记述,一律采用规范的语体文。除引用历史文献外,不用文言文、文白相夹的半文言文、方言、土语、俗语和口头语等。例如第70页倒数第4行用了“时新货”,第71页第14行用了“烂耕烂种”,这些词语可以换一种读者都能理解的词语,或者就括注。第155页第一行用了“群众称为‘一哄头’”中“一哄头”是俗语,不能用,如果要用就要括注一下。(十七)华氏度要换成摄氏度。163页第二个子目“收蚁共育”中“温度保持79华氏度~81华氏度”,完全可以按照中国人的习惯用摄氏度,在这里把华氏度换成摄氏度。第164页等页都有这个问题。另外这一页上下面这一句话很难理解“湿度比温度低0.5华氏度”,难道湿度和温度是同一个计量单位吗?(十八)附的位置要合适。例如第181页“1999年抗洪排涝纪实”要放在这一节的最后面,而不能放在第三节的中间,另外这篇附的标题和具体内容的字体要与正文有所区别。第263页的附也要放在这一节的最后,并且字体字号与正文要不一样。(十九)无题小序的正确写法。无题小序既可揭示章节内容,也可阐述作者意图,使其起到导读的作用,但必须言简意赅,偶有议论,点到即止,一般与后面志文不会重复。第142页的小序中许多数据与后面志文重复,完全不必举这么多数据,写一个大致脉络,写一个面的情况,点的情况可放在具体的志文中来写。第313页第四节下小序只写了新中国建立初建筑队伍的情况,而其他年份的情况就不介绍了,没有对整个章节的内容起到简要概括,还得修改。(二十)英文要括注中文意思。例如第314页“CODcr”究竟是什么意思,请括注。第315页也有这个问题。(二十一)有些内容要交代结果。例如第466页“1983年,八都中心小学学生计卫强参加苏州市小学生田径运动会男子200米田径比赛,成绩291”,志书在这里就没有下文了,是否应交代这次比赛获得名次,而且肯定是获得好的名次,或者破纪录什么的,否则读者会觉得这件事为什么要记入志书呢?(二十二)一些不太客观的评价要删去。例如第478页第二个目性别中“60年代,八都公社男性人口为女性人口的118..84%,其中1963年,男性人口为女性人口的123.5%。随着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出生女孩增多。至2003年,八都镇……”,“随着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出生女孩增多”,这是一个理由,造成男女比率变化的理由其实很多,并不能武断地下结论这一个一定是最主要的理由。(二十三)单位名称要准确。从华鑫集团有限公司提供的材料来看,它的名称演变的脉络是这样的:华鑫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华昌水产养殖有限公司。1991年,八都镇吴江工艺纺织厂与中国纺织物资总公司和澳大利亚CTRC公司合资140万元,成立华昌水产养殖有限公司。1993年,华鑫集团公司成立。20039月,公司更名为华鑫集团有限公司。在本志中,大事记里第321995年出现了两个名称“中国华鑫集团公司”“八都华鑫养鳖场”,志文中第70页又出现了“八都华鑫水产养殖场”,第73页出现“华鑫集团公司”,第169页又出现了“中国华鑫集团公司”,但是从图照第41页公司门牌上写着“中国华鑫集团公司”请核实一下名称,并且做到相同年份名称的统一,问过这个集团的副总徐金木,他说不必冠上“中国”两字。(二十四)核实一下事物名称是否有误?例如第88页倒数第2行“环定港”,第89页第1行“环字港”,究竟是名称写错,还是有两条港?(二十五)有些内容要有数据要有名称。例如第90页第三节第一个目文化中“2003年,镇区内有影剧院、广播电视站、文化中心、歌舞厅、书店、报亭、宣传橱窗、老年人活动室”,能否列出一些具体的数据,举出一些有代表性的典型性的文化设施的全称,成为一本真正的资料性著述。(二十六)每个村庄标注经纬度是否有必要?例如在91141页中行政村都标明了经纬度,完全没必要。(二十七)“二”与“两”要正确区分。除了序数词和“二人转”用“二”,其他一般都用“两”。例如第143页第8行“上交集体二金一费”中“二”要改为“两”。(二十八)有些内容缺乏交代。143页中倒数第二段中“其中地主98人,占总人口的0.45%,占有耕地1057.81亩,占总耕地的2.11%,人均占地10.79亩;贫农13739人,占总人口的63.42%,占有耕地17596.55亩,占总耕地的35.07%,人均占地1.28亩”。另有总耕地的62.83%是否由中农、富农、工商兼地主、外埠业主等人占有?在第145页表3-1中有各阶层占有土地情况,也应在这里交代一下,不能光交代地主和贫农,而且这两个也不是占有分量最大的两个,只介绍这贫农、地主说不通。另外贫农是租用土地还是真的占有土地?这里有点疑问。(二十九)部分资料要核实。169页第二个子目的第一个孙目鳖、龟、鳗养殖中对华鑫集团的描写有很多地方与华鑫集团有限公司提供的原始资料有出入,我在后面附上原始材料,请核实。第171页表3-6中每年的捕捞产量有点不符合史实,每年才“0.03千克”、“0.04千克”,是否在计量单位上漏了一个“万”,应该是“万千克”,而且即使是“万千克”数据似乎也有点少,这个数据来自何处,请认真核实。(三十)文表不符。例如第183页表3-12表格上一行字“至2003年,全镇灌溉泵站27座”,而表格3-12中只有22座村级灌溉泵站,这时读者有疑问,是否27座灌溉泵站中有22座村级灌溉泵站,还有其他级别泵站,那么应该在表格上面的文字这样表示“至2003年,全镇灌溉泵站27座,其中村级灌溉泵站22座,**灌溉泵站5座。”这样做到文表相符,一目了然。(三十一)人物后面要有生卒年。例如第553页沈景张、第554页金梅、沈已介、张二娘、倪化龙、吴允夏等人后面都没标注(**-**年),甚至在文中也没交代生卒年,不利于读者的利用。(三十二)错别字。449页第18行、倒数第9行,“小儿麻痺症”改为“小儿麻痹症”。七、编纂始末。编纂始末就是编后记,一般由志书主编来撰写,也可以用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的名义来写,这里可以署名:《八都镇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日期最好是送出版社之前的日期。编纂始末一般包含下面这些内容:一是概述志书编纂的经过;二是概述志书编纂的分工安排;三是总结志书编纂过程中好的经验做法或志书做了哪些创新设计;四是对下一次修志提出一些思考和想法;五是感谢编纂过程中得到指导与帮助的部门、单位和个人等。目前的《八都镇志》编纂始末写了志书编纂的经过、分工安排以及编纂过程中对得到指导与帮助的部门、单位等感谢,但是志书编纂的经过写得比较简单,对志书作出比较大的帮助的个人的感谢没有,编纂者创新做法与思考所得也没有提。内容还是比较单薄,希望补上。

松陵镇志》编辑沈昌华:一、对《序》的意见(一)《序》的第二自然段第3行起,是对《八都镇志》的自我评价,用了“翔实的史料、完备的体例、严谨的结构、简洁的文字、客观准确地记述……”,其实这些评价应该让别人去说,这里只要说“《八都镇志》记述了八都的建置沿革……,是八都的一部‘百科全书’……。”就可以了。此段第4行第2个字到第5行前14个字可以省略。(二)《序》的最后半句话:“并恳请对本志中错漏之处,提出指教,以待今后增补、修订”也可删去,这样的文字放到编后记中比较妥当。二、对《概述》的意见。《概述》共10页,分10部分写,总字数约11200,觉得有点长。(一)《概述》的第一部分写了:地理、自然、建置、治域、人口、经济和荣誉,好比《概述》中的概述。应该写得再精炼些,有些话可以放到后面有关部分去写。有几点提出来供参考:1、有些文字可简约。例如:第1页第2行“东、南与震泽镇毗邻接壤,西与浙江省南浔镇唇齿相依,北与庙港、七都镇隔漾相望。318国道和頔塘从镇南端通过。”与第40页的第一节“区域位置”的内容相仿,而第40页的文字比较简约,这里的文字有些噜苏。建议釆用第40页的文字。2、有些文字不妥切。1) “水道纵横,湖荡棋布”,“动植物各类较多”,这个棋不如用密,这个各不如用种。(2)“八都、九都、十都为‘八都’区域”,这个“‘八都’区域”在文字中出现好儿处,能否在《凡例》中写一句将“本志所写八都,如无另外说明均包括历史上的八都、九都、十都”,“‘八都’区域”就可以不出现。(3)“民国元年,吴江震泽两县合并仍称吴江县,八都区域属震泽市辖”这属与震中间应该加入“吴江县”三个字3、有些数字有矛盾,例如:第 2自然段最后3行“2003年,全镇总面积……其中耕地面积19.87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51.46%;水域面积9.33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24.16%。” 而第40页的第一节“区域位置”中,耕地面积19.87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51.31%;水域面积9.33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24.1%”。这个51.46%51.31%24.16%24.1%”,两种数字不同究竟哪个正确?(4)有些说法需探究,“概述·一 ”中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五代后梁开平三年(909),建吴江县,下设乡、都、图、圩,” 1994版《吴江县志》第53页说“建县后,自宋至清,设乡、都、区、保、图(里),保、图下辖圩”。没有说建县即设乡、都、图、圩。关于设乡都图圩一事,在后面再进行探讨。(二)《概述》的第二部分写农业、副业和水利建设。这一部分中的农副业,建议分为粮油生产、蚕桑、水产、蔬菜、猪羊兔禽、果木等几段来写,再写水利建设。另有几处文字上的建议:1、建议将第一行中“历来盛产稻麦和油产籽”,改为“盛产稻麦油菜和蚕桑”。建议将第二行中“宜于水生动植物的生长繁殖”改为“适于各种魚虾水产品的生长繁殖”。2、这段文字中有很多的统计数字,与后面《农业卷》中相关数字重复。这里的数字有一个特点:新中国成立前、1958年和1965年用稻、麦、油菜籽的亩产数;1984年和2003年用稻、麦、油菜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而桑地、果园(苗木)、水产养殖用了1984年和2003年的亩数。编写者可能是想告诉读者“每亩产量在增加”,“粮油种植面积在减少”。建议这里把文字整理一下,减少稻、麦、油菜的亩产和种植面积数字的罗列,用文字明确指出“亩产量在增加”,“粮油种植面积在减少”的趋势。而将桑地面积放在第二自然段,水产养殖放到第三自然段,而果园(苗木)加到第四自然段中。3、第四自然段中第一句话“八都气候宜人,土地湿润的良好自然条件,为种植蔬菜打下基础”建议改写成“八都历来重视蔬菜种植,香大头菜、香青菜久负盛名。80年代起种植果木、苗木,2003年苗木种植3300亩。”(三)《概述》的第三部分写工业和支柱产业。这一段写了八都工业的发展和现状,条理清晰。有一个建议:第4页第3自然段第一句话“2003年,全镇工业形成电缆业、绢纺业和特种水产业三大支柱产业。”中的“工业”两字去掉。(四)《概述》的第四部分写商业。建议发掘一些“50年代初”以前的老商业、商店资料进行充实。而第3页“概述·三 ”中有:“民国时期……有木、竹、铁、漆、石业和土制缫丝、纺织等行业”;第6页“概述·六 ”中第2自然段有:“民国时期,集镇区以贯桥河西岸、贯桥西桥堍向北延伸一条街为闹市区,有………。”;第241页上有“贯桥头竹木坊3家、孙阿毛小杂货店、草棚茶馆10家”。民国时期贯桥头一条闹市区的街上,应该有商店,能否在这里也表述一下。否则会使人产生八都到“50年代初”才开始有商业的错觉。资料的发掘难度可能比较大,建议找些高龄老人咨询一下。(五)《概述》的第五部分写交通、邮电。有两点建议:1、第5页倒数第3行的“1973年,夏家斗汽车站建立,……”,建议在“夏家斗”之前增加“平望-南浔公路”几个字。2、第6页第6行“1989年,八都邮电所总机改造……”,建议在些前加一句“八都是在哪一年开始通电话的”(295页上为1958年)。(六)《概述》的第六部分写集镇建设。写得虽然简约,将贯桥集镇的发展概况写得很清晰。有几处建议修改:1、第2自然段第6行“…柳树成荫的西河畔……”这个“西河畔”还是用“滨河路”比较恰当。2、第2自然段第7行“镇区建自来水厂。撤乡建镇后……”建议写明“1985年八都管电站建自来水厂,1986年乡镇府投资扩建。” “1992926日撤乡建镇后”。(七)《概述》的第七部分写文化、科技。对这一段有两点修改建议:1、建议将八都地区民间传统的文化艺朮加进去,例如385399页中的摇快船、舞龙灯、走高跷、王家村的民乐合奏及民间说唱念佛句等。在编志时对原始的、传统的、民族的文化活动都应该有必要的重视。2、应加入科普的内容,用一些文字写出八都的科普(科学普及)活动的开展,那怕只有科普宣传橱窗、科普讲座等。(八)《概述》的第八部分写教育。1、这里记述最早的是“清末贯桥陈进生创办的私塾”。而八都历史上曾有金之俊、吴秀、庄元臣弟兄……许多文人,他们是怎样接受教育的?是家塾还是投师?也应表述一下。2、“2003年,……八都中学教师58人,达标率91.4%”中的“达标率91.4%”可以省略,在教育卷中记载。(九)《概述》的第九部分写卫生、体育。1、关于私人诊所的事,《概述》的第九部分与441页的私人诊所记述有矛盾。这里说“民国时期,八都集镇上没有医院和诊所” ,而441页的私人诊所记述:“民国33年,褚春法从业牙科,在贯桥集镇家室设诊所……”。2、“2003年,镇中心小学、八都中学参加吴江市足球比赛分别获得全市第二名、第五名。”属于表述不清。应该在名次前加上“小学”、“中学”。3、在本段文字的最后有一句话,“镇区健身点上,参加体育锻炼的群众80多人。”这个数字还与464页《体育》专章的章下无题小序中的 “镇区健身点上,参加体育锻炼的群众有7080人。” 同一数字不一致。而且这个“80多人”,是说明体育锻炼在有“1034户,1987人”的八都镇区 是“非常普及”还是“参加人很少”?(十)《概述》的第十部分写人民生活文明建设和人物。这一段中说到“八都悠久的历史孕育众多名人,据《震泽县志》记载,自宋哲宗绍圣五年至清世宗雍正十年(10981732)先后出过进士4人,举人6人”。有几点建议意见:1、《震泽县志》前应说明是哪一部,什么时候的,是“清乾隆《震泽县志》”吗。2、“自宋哲宗绍圣五年至清世宗雍正十年(10981732),先后出过进士4人,举人6人”,而552页《人物卷》章下无题小序中却说:“自宋哲宗绍圣五年(1098)至清乾隆十七年(1752),八都先后出过进士4人,举人6人……”两处年代不同。另外,使人感觉八、九、十3个都近650年中,只有4名进士6名举人,是不是并不众多。建议再查一下,这个时段是否只有4名进士6名举人?雍正十年或乾隆十七年以后到清末还有没有?过去科举的乡贯只写到县,很少写到都与村。根据手头仅有的资料,宋元均无“八都人”上榜,明清也只有:举人有9人,其中金元嘉、金之俊考中进士:沈  高(明正德二年) 金  瑞(明嘉靖七年)金元嘉(万历三十四年)金之俊(万历四十六年)金之曠(崇祯三年)金  煜(康熙三十八年)金见星 康熙四十七年)顾景张(即沈景张、康熙五十九年)金  澳(雍正元年)董  球(雍正十年)沈泰来 (震泽绿葭庄人、乾隆十七年)金  槃 (明崇祯九年丙子科,武举人 )进士有4名:吴  秀(明隆庆五年)  张元忭榜二甲48名庄元臣(万历三十二年)杨守勤榜三甲2名金元嘉(万历三十五年)黄士俊榜三甲205名金之俊(万历四十七年)庄际昌榜三中12名。三、对《大事记》的意见(一)11页隋朝,这一条应加“隶苏州”3字。(二)11页唐朝,唐武德四年条,应加“复隶湖州”。(三)11页唐朝,唐开元二十八年,建议加“割太湖洞庭三乡易乌程之平望”于“八都属吴县”前,后加“隶苏州”3字。(四)12页五代,去“下设乡、都、图、圩”6字。(五)12页宋朝,“南宋绍兴六年六月乙己,震泽发生里氏4.5级地震” 条中的“己”应为“巳”。南宋时尚未发明里氏地震计级的办法“里氏4.5级”几字应删去。(六)12页元朝,“元至正十五年”条,“飓灾”应改“风灾”。 “元至正十六年”条,“张士诚据之” ,应将此“之”应改为“吴,改苏州为隆平府”。“元至正十七年…”应另列一条。(七)1213页明朝,“正统五年正月,大雪十天,积雪一丈多。”此资料应是清乾隆《震泽县志》中抄录而得。清乾隆《震泽县志》原文是“正统五年春正月雪二旬平地丈余…… ”,二旬是20天不是十天。这与86页第5行所记也不一致。此志中明代记有许多水灾 ,《八都镇志·概述》中第1页第7行也说“自然灾害以水灾为主”,建议摘录几次大水灾。(八)13页清。标题不用“朝”字,而自晋至明均用“朝”字,建议统一,全部不用 “朝”字。建议增加一条“双塔桥康熙年间毁、雍正七年重建” 。“清咸丰七年太平军攻占震泽……”时间错了,不是“咸丰七年”而是“咸丰十年 ”。要加一条“宣统三年九月二十五日(19111115日)吴江光复。”(九)1314页中华民国。应该将第2条“民国元年(1912),震泽县、吴江县合并为吴江县…” 放到第1条。191211日起为民国元年,所以应将原第1条“中心国民学校成立”应放在第2条。(十)14页起为中华人民共和国。19502月一条中将“同时废除封建保甲制”9个字去掉,因为废除的是“保甲制”是在1950815日,1950815日 ,废除的是“保甲制” 而不是“都、图制” 19677月 “…八都中心小学教师……被污为现行反革命”的污字应为诬。同年1015日缫丝厂在乙真庵成立,应写明乙真庵地址 “今八都集镇八丝新路西北侧”。1977130日,“八都境内大雪深度20厘米”应写成“大雪,八都境内积雪20厘米”。1979420日,“一贯道道徒20人再度遭打击,反动道会门彻底摧毁。”建议改为“一举摧毁死灰复燃的反动道会门,惩处20名一贯道道徒。”1983211日中的“沈育剑”,名字写得不对,是“俭”字。1994年起,经常有领导、贵宾到八都视察考察等活动,建议不写陪同人员。199521日“……公司在1994年度中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及行业50家企业中名列第39位,最隹经济效益企业名列第16位。”这句话极费解。1996818日“八都镇机关新办公大楼贯南一路落成”,中间是否掉字?19983月“八都镇实施村级机构政革,23个行政村减员76人”这里减员2字用得不恰当,用“减少工作人员”为妥。19997月“八都镇遭受特大洪涝灾害,……排除洪涝灾害”,建议去掉这句话中前面的“灾害”2字。20006月“相继落户企业45家”,可以点一下45家企业是“外资”?“外省、外地民资”?“本市企业”?2002年最后一条“……路段水泥改建工程”是否应写成“路面改建工程”或“路面混凝土铺设工程”。200342058日“……实现镇区无一例疑似病人发生。”“实现”两字不必用!四、对第一卷《地理》的意见(一)卷的无题小序中,第一句话“五代后梁开平三年(909),建吴江县震泽乡,下设都、图、圩。八都始得名。” 与第88页第二卷第一章《镇区》第2行中的“据清乾隆《震泽县志》载,后梁开平元年(909)设乡、都、图、圩,始以八都。” 以及《概述·一 》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五代后梁开平三年(909),建吴江县,下设乡、都、图、圩,” 有几个问题,需进行推敲:1、五代后梁开平三年是建吴江县,不是“建吴江县震泽乡”。2、清乾隆《震泽县志》中,没有“后梁开平元年(909),设乡、都、图、圩,始以八都。”的记载。设立行政机构的事,不可能“始以八都”。这个后梁开平元年也有问题。3、设乡都图圩一事,从现存最早的我县旧县志明莫旦《吴江志》的说法:“分乡置都,所以领田里户编民也,县以辖乡,乡以辖里。吴江旧管七乡,宋景德三年废徵君感化大名三乡,本朝定为六乡,辖都三十有二,分四十六区, ……都以辖里,里设里长一人,管一百户 。”未说都的起设年代,而只有“明代起设六乡,辖××都”的说法”。都是行政机构毫无疑问!都以下是里而非图。而对这个圩并无说法。明嘉靖徐师曾《吴江县志》的说法:“为乡六,为都二十有九,编户今五百六十六里,在郭曰保,在野为圖(无外面的口)。震泽乡领都七,曰五都、六都、七都、八都(领十四圖)、九都(领十二圖)、十都(领二十圖)、十一都”清康熙《吴江县续志》的《乡都》目记载为:“吴江旧有七乡……宋景德三年敕并四乡……而《祥符图经》仅载澄源、震泽、范隅、久詠四乡,明分范隅、澄源为上下总定为六乡,为都二十有九,编户今五百六十六里,在郭曰保,在野曰圖(无外面的口)。震泽乡领都七,曰五都、六都、七都、八都(领十四圖)、九都(领十二圖)、十都(领二十圖)、十一都”。清乾隆《震泽县志》设《乡都圖圩》目,说:“震泽县之乡都图圩为旧吴江县乡都图圩之半也……震泽乡领都七,曰五都、六都、七都、八都(领圖十四)、九都(领圖十二)、十都(原领圖二十,二十圖不领圩)、十一都……都所领为保为圖……保、图所领为圩”。民国《震泽镇志》也设《乡都圖圩》目,內容与清乾隆《震泽县志》《乡都圖圩》目相同。不少典籍均说“鄙与圖(无外面的口)相通,读为‘方美切’,作图则误”。也有说因为“鱼鳞册图”而圖(无外面的口)与图相通,所以清乾隆《震泽县志》干脆用“圖”代替圖(无外面的口)。总上所述,没有一本志书说乡、都、图、圩的始设时间,更没有说“后梁设县时就设乡、都、图、圩”。明弘治吴江志“县以辖乡,乡以辖里。…吴江旧管七乡,宋景德三年废徵君、感化、大名三乡,本(明)朝定为六乡,辖都三十有二”;嘉靖吴江县志《疆域》目中说“为乡六,为都二十有九,编户今五百六十六里,在郭曰保,在野为圖(无外面的口)。”;清康熙吴江县续志,的《乡都》目中说“为都二十有九”;清乾隆《震泽县志》设《乡都圖圩》目,说“都所领为保为圖,……保、图所领为圩”。可以理解为,到清康熙后,吴江的行政机构为“县-乡-都-保或图-圩” 。所以,我们在写到“乡、都、图、圩”时,因无确切依据,只能这样写:“吴江旧有七乡,宋景德三年(1006)变为四乡,明朝定为六乡,始终都有震泽乡。乡辖都,震泽乡辖7个都,八都、九都、十都均属震泽乡所辖。”(二)第一章第三节《区划》。删去第7行“清宣统……八都区域属震泽镇” 。(三)第二章.1、第一节《地貌》表17中圩面积一栏中的亩数应釆取“小数点对齐”而不能用“右对齐”。(表18等也一样釆取“小数点对齐)2、第二章第三节《湖泊》。(1)第3行“……等9个”要改。(2)第5行“引頔塘之水,经双塔桥,急泄蒋家漾、荡白漾。”中“引”应改“承”,急字应删去。(3)“徐家漾”中“1963年作为吴江县水产养殖场”,年后面要不要加“起”字?(4)“桥下水漾”中“与七都镇相望”这6个字意义不明,是不是用“北邻七都镇”或“北靠七都镇”。3、第二章第四节《河流》。(1)文中“八都联圩外有河流4条,全长20.5千米”,而据文中4条外河总长: 頔塘6.7千米+三里塘1.8千米+西瑾港2.6千米+贯桥河8.67千米=19.77千米。  全长不是20.5千米。(2)第61页“14号台风过境……” 14号前应加“1962年”。4、第二章第六节《物候》。(1)第70页倒数第4行“时新货”改“蔬果”,反季节产品不应称“时新货”。倒数第3行“…乌龟生活自由”改成“不冬眠。”(2)第六节倒数第3行,“还造成烂耕烂种。” 是烂根?还是在烂泥田里耕种?(四)第三章。1、第一节《动物》。(1)“(四)鸟类中……嘹哥”通常写作“鹩哥”。(2)第72页 “盛产于明清的辑里湖丝”,“盛产于明清的”6个字要去掉。(3)第73页第三个子目 “羔羊皮”中,“1996年,八都出产羔羊皮1.44张,收入72万元”,文字恐怕有错。2、第三章第二节《植物》。(1)第73页倒数第12行中:“雪里蕻(芥菜)”,雍菜(空心菜)。雪里蕻与芥菜应该有区别的,雍菜应是“蕹菜”。(2)第75页第3行“平菇、凤尾菇”是不是一种东西(3)第75页倒数第4行“装成小包装袋出售”名改为“装成小袋包装出售”。(五)第四章第一节《水灾》。1、第77页第3行“南宋绍兴二十八年七月,大风雨驾潮,溺死的人漂失长达几百里”?与清乾隆《震泽县志》原文是“绍兴二十八年七月壬戌日,大风雨驾潮漂溺数百里坏田庐”。志文与原文意思有出入。原文“漂溺数百里,坏田庐”,是“风雨潮水为害数百里,田和房舍均遭水灾。”2、第78页“明嘉靖四十年…”,查 清乾隆《震泽县志》原文为:“四十年,自春徂夏,淫雨不止,兼以高淳坝决,五堰之水下注太湖,襄陵溢海……幼童稚女,抛弃津梁,寒士贞妇,假贷不通,往往自尽。疫疠因仍……”。相比较有两处不同:(1)第78页志文中少了“兼以高淳坝决,五堰之水下注太湖,襄陵溢海”。这一水灾的重要原因。(2)“抛弃津梁”是“扔在桥上”,“寒士贞妇”是“贫穷的读书人和良家女子”。3、第79页“清道光三年”这一段中,最后一句话“挨饥乡民被饿死的无法计算”中“挨饥”二字纯属多余。4、第80页“1996718日,遭受突发性暴雨挟飓风袭击”。应是“风挟雨”不能是“雨挟风”。5、第四章第二节《风灾》第81页,“元至正十五年正月二十三日酉时……”所记的现象应是地震。6、第82页第5行“飓风霹雨成灾,” “霹雨”是什么?第四章第三节《旱灾》第83页第1行“种植不能入土”,什么意思?第5行“以斗计算换取粟子”,这是将“以斗易粟”直译,我乡无小米,此粟应译成粮食或米。第四章第四节《地震》我国封建王朝时发生的地震,因为那时里氏地震分级法尚未产生,不应该用里氏地震级数来说地震的程度。所列这些资料摘都抄自1994版《吴江县志》,建议改写成“相当于里氏××级地震”。 第四章第五节《病虫害》第85页第10行“清康熙十一年八月……生幼虫有脚善跳……”,应写明 “蝗蝻”。7、第四章第六节《其他灾害》第87页,建议将被雷击的人名隐去,写成沈××、曹××。人遭雷击已属不幸,将其真名实姓记入志书不妥。五、对第二卷《镇区 农村》的意见(一)第一章镇区。1、第一节《镇貌》“二 河流”中第一句话宜改成“镇区原有黄瓜浜……5条河流。”并将“等”字删去。25条河流中最后一条,88页倒数第2行为“环定港”,89页第1行为“环字港”,哪个对?3、第一章第二节《经济》第一 个目工业中,“2003年,镇区内有中外合资丹龙纺织品有限公司、富鑫龙针织制品有限公司、太湖绢纺厂等民营企业13家。”这句话有毛病。丹龙公司是合资企业,富鑫龙公司和太湖绢纺厂是不是合资企业?民营企业是13家还是连丹龙公司13家?如果民营企业是13家应将“富”字前的顿号(、)改成“和”。如果连丹龙公司13家,还应将“民营企业”4字移到“富鑫龙”之前,“13家”前加“共”字。4、“三 金融”中的两大金融机构是哪两大?2003年的“储蓄额32347万元”,是年末储蓄余额吗?包括邮政储蓄的1560.56万元吗?5、第一章第三节《文化教育卫生》“一 文化”2003年,“镇区内有影剧院……”,应写明各种场所的个数或者写出全名。6、“二 教育”中,把民国时的校长姓名写出来了,而其他中小学等校校长未写,建议都不写。2003年学校建筑面积应加“共”,学生2903人应写明是不是含成人教育中心校的培训人数,不含的话,应写中小学、幼儿园学生共2903人。7、第一章第四节《居民生活》第二个目用水中,应写在自来水厂建造前居民如何用水。2003年全部饮用“太湖自来水”,什么是“太湖自来水”?应该写何时与吴江市自来水厂联网,全部使用吴江市自来水厂的自来水。8、“三 用电”中,第12行“机电厂自行发电,供应……等单位居民用电”。“单位”后面有没有“中”或“和”字?9、“四 交通”中,应写一下平望-南浔公路上的夏家斗汽车站建成,对八都集镇居民交通的作用。(二)第二章农村这章共分10节写10个村,每个村又分7个部分写,资料很详细。1、每个村都标经纬度没有必要。一个村这么小地方要标经纬度,不一定能标准确。2、每个村的沿革中均有“都×”的写法,应改为“属×都”。3、贯桥村的资料中,河流、桥梁与镇区资料有重复,也有出入:重复的如镇区与贯桥村均有贯桥,不同处写到贯桥河的长度:“镇区”中说,贯桥河(又称杨定河)长1500米, 宽30米。而 “贯桥村 ”中说贯桥河(杨定河)长2810米, 河面 宽30米。 4、在“教育卫生”中,每个村都列出 “大学生,中专、高中生的人数” ,这个数字的统计范围是什么年份到200220002003)年?写成“ 200220002003)年,××村有教师×人,大学生×人,中专、高中生×人”,表达的意思不够正确。这些人是村上工作还是在外地工作呢?是正在上学呢还是已经毕业?是不是想说该村出了这些人才?5、把该村籍的官员写在“教育卫生”中是不妥当的,把电影外景拍摄写在“教育卫生”中更不妥,把新风户与五好家庭归在教育卫生中也不恰当。6140页与141页的表21,表22的表名为“情况表”,表中只有村名、村址及村干部姓名3个内容,并非行政村的总体情况,建议将“情况”两字改成“并村情况”,比较切合表中内容。六、对第三卷《农业》的意见(一)卷下无题小序。1、卷下无题小序太长,将下面章节的内容摘在其中,造成重复。2、卷下无题小序最后一句话是“2003年,……农民人均收入6676.79元”。看上去精确到人民币的几角几分,其准确性毋用置疑。但将200310个村的各村人均收入与该村的人数相乘,加起来的总数再除以10个村的总人数,得到的人均收入为6544.65元,与6676.79不一致。(二)第一章《农业体制》。1、 第一章第一节《封建土地制度》第1自然段中“……大量的土地集中在人口少数的地主、富农手中,土地分布不均匀……”。第2自然段,“地主……98人,占有耕地……占总耕地2.11%,……贫农……占总耕地35.07%”。这里有几点提出来供参考:(1)“地主98人”是指地主分子还是连同地主家庭所有成员?表31中“地主25户,总人口98人”,所以“地主98人”的写法不够严密,应写成“地主25户,总人口98人”。(2)另有“总耕地的62.83%”是由什么人占有?应说清楚。(3)从表31中可知解放前本地“地主25户占地1057.81亩”,本地“富农51户占地898.07亩”,总计仅1955.88亩,这并不是大量。大量的是“外埠业主(是地主?)在八都占有大量土地。”建议这一节前面三个自然段应改写,将“外埠业主(应该是地主吧)在八都占有大量土地(17569.58亩)土地,并租给八都无地少地的农民耕种”这一事实写进去。2、第一章第四节《人民公社》第146页第9行,“公社办起公共食堂”,食堂应该是办“在各村”,既不可能在公社又不会在大队。这样写会使后人误解为“全公社办一个食堂。”3、第146,第10行,“工资每人年分35元”,是否改为“工资每人每年35元”。 4146页,倒数第2行“特殊化”前要不要加“干部”二字?第一章第五节联产承包责任制中147页第6行“擅自变形”指什么?“三田制”后应加括注。5148页第3行,承包经营权证书既是发到户,写6283户即可“24875人”属多余。(三)第二章《种植业》。1、第一节《耕作制度》因为八都蔬菜的种植是八都农业一个很重要的生产内容,在文字中应加上八都蔬菜的种植方面的内容。2、第二章第二节《作物品种》第151页的“四、蔬菜瓜果品种”所列的都是蔬菜瓜果的名称,不是品种。如果写得出它们的品种,那么这个标题与内容相符,否则就不能用品种,也不能与一二三子目的粮食油菜品种并列。2、第二章第三节《栽培技术》1、水稻只写了育秧、移栽,菜麦只写下种。要增加田间管理的内容。3、第153页,蔬菜中是否应提一下八都熏青豆的原料毛豆的种植。第三章《养殖业》第三章第一节《蚕桑》163页“二、养蚕”中六个子目中的(一)与其余5个不并列,应设子目“(二)饲养”,将原子目(二)~(五)改为孙目。(四)第三章第二节《水产》1、第167页,本节第1行“水力资源丰富,素有‘鱼米之乡’之称”中的“水力资源”是什么概念?“素有‘鱼米之乡’之称”也不必在此强调。建议将“水力资源丰富,素有‘鱼米之乡’之称,”14字删去。2168页,第一个子目普通水产养殖中“民国36年……年产值20500元(旧币)”,这是什么旧币?民国36年尚未解放,用的是“金圆券”,是20500元金圆券吗?3170页,第1行“是年,……”标点符号有问题。“产销商品鳖170万只”后应用逗号(,),“巴西龟”后的顿号(、)应改为“和(及)”,“甲鱼饲料”前的顿号(、)应改逗号(,)且在“甲鱼饲料”前加“生产”二字。4170页,孙目“3”的标题不正确,应改为“特种鱼类网箱养殖”。5171页,表36中最右边一列是“捕捞产量(千克)”。最高产量为“19868.70千克”即17.4市斤,最低产量为“19560.03千克”即6市两。先不说1956年的数据是怎么统计出来的?对照135页渔业村的内容,“195410月,渔民户口落实在……18个行政村,41291人,195810月,八都公社捕捞大队成立……43330人,渔船45条……”及本节167页上的“水产捕捞”所记内容,这张表的表目 “捕捞产量(千克)”肯定有错!这个(千克)应该是(万千克)。但即使是这样,“19560.03万千克”即600市斤,八都的 300来口渔民,每人每年仅靠2斤鱼是无法生存的!这种数据写了倒反而不合理。6、第三章。第三节《畜禽》第175页“浦东AA鸡”,有没有中文名字?要括注。7176页~177页表37中的家畜家禽饲养情况,最好要用年底存栏数和全年出栏数。(五)第四章。1、第四章第一节《河道工程》177页中(一)贯桥河的长度,此处写“全长5810米”,而58页“联圩外河”中写“全长8.6千米”。在88页“镇区” 中写贯桥河(又称杨定河)长1500米,在92页“农村·贯桥村”又中写贯桥河(杨定河)长 2810。同一本书中同一条河,有4个不同长度,其中两个不同全长,真有些不可思议。2、第四章第二节《联圩》表39内的內容与表的题目不符,表内所列的闸,没有一座是2003年所建造。建议将表名改为“八都镇联圩水闸情况表”,把“2003年”去掉,并将表的最右一列的“目”改成“2003年状况”。3、第四章第三节《排灌工程》“二、排涝”中,“1958年全社拥有……牛力水车221部”。这与173页的耕牛数字“1956年…八都区域有耕牛28头。1960年,全社有耕牛40头。1969年,全社有耕牛76头。”不吻合?不知道八都的牛力水车,是不是不用牛拉而是人推的?4、“三、灌溉”中,表312前的文字“至2003年,全镇灌溉泵站27座”,而表312中只列出了22个泵站,是否漏掉的5个泵站?还是文中多写了5个?(六)第五章。1、《农具农机》第五章第一节《传统农具》八都水田中开沟、“开缺”和“抄麦沟”用什么工具?是不是用“木柄锹”?还是用竹柄长锹?2、第五章第二节《农业机械》188页“三、排灌机械”中第12行关于“三车一桶”的文字应该删去。(七)第六章。1、《农业管理》第六章第一节《生产管理》第191页本节倒数第2行中“回忆农业机械化进程”是什么意思?2、第六章第二节《劳动管理》本节的文字与节名文不对题,设有写到管理的内容。写的是农村中的计工计酬的变化情况。或者改题目,或者改写。3、“劳动管理”应写劳动是由什么人,如何进行安排、指派和考核评价。包括从事非农劳动(如从事建筑、商贩)等所需办的允准手续?生病等怎样请假休息?到什么年龄可以“退休”等?4、第六章第四节《收益分配》建议增加关于“集体提留”部分的使用和镇村对孤寡老人、残疾伤病者的照顾和救助的内容。

《同里镇志》主编计东生:一、第四卷工业。第196页 卷前言 第三自然段“2003年,全镇民营企业 129家” 改为“2003年,全镇工业企业   家,其中民营企业   家,外资 港台企业  家”。第一章第二节 节名“镇(公社、乡)工业”应为镇(公社、乡)办工业。工业卷与概述记述不一致。第3页概述三“1963年农具厂创办”,第196页 倒二行“ 1963年,更名为八都农具厂”。工业卷内部不一致。第231页“ 80年代,八都酒厂,八都南港酒厂创建。”与第233页、第234.页创建年份不一致。第233页“19793月,八都酒厂创建”。第234页“ 1990年,八都南港酒厂创建”。增加第五节、第六节。第五节  外资 港台企业(如资料少,这节可不写。第六节企业改制这节写两方面内容,企业承包和企业转制。(背景资料作参考)1、企业承包背景资料:在总结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启动对乡镇企业的改革。它经过由试点到全面推进的过程。当时确定的原则是:胆子要大,步子要稳。乡镇企业改革实行经济承包责任制,改干部任免制为选聘制,改工人录用制为合同制,改固定工资为浮动工资制。推行“全员承包、厂长负责、劳资创利、滚动增值”的承包责任制。企业经济承包责任制,搬掉铁交椅、端掉大锅饭,鼓了勤劳人的劲,治了懒人的病。经济承包责任制,实行生产要素、净利润定比例两段分配,促进了乡镇企业的进一步繁荣。2、企业转制背景资料:改制原则,“先易后难,先小后大,先亏后盈,先镇村企业后全民、大集体企业。”改制程序:(1)企业提出申请,镇、村合作经济组织或资产管理部门(镇农工商总公司、村经济合作社)批准。(2)清产核资。组织专业人员对企业的资产进行全面清理、核实。(3)资产评估。聘请权威部门对企业清核后的资产进行评估,提供企业资产评估报告和资产确认书。(4)产权界定。根据资产评估结果,界定产权归属,并以书面材料予以确认。(5)选定改制形式。从企业的实际出发,确定一种形式为主体的改制方案。(6)招标、竞标。凡实行租卖或拍卖企业,应确定租赁资产、拍卖资产的标的。实行公开招标、公平竞标、公正租卖、转让。对于兼并企业,也要在确定资产额度的情况下,实行公开、公正的兼并,凡需要竞标的还应公平竞标。(7)股权设置。股份制企业按《公司法》设置股权。股份合作制企业,一般可设置镇村集体股、法人股、个人股。为调动职工和经营者持股的积极性,本着“尊重企业历史,尊重当前现实”的精神,允许企业设置“共享股”。共享股的资金来源,主要来自原企业的历年福利费、奖励基金、工资结余等方面。(8)签订合同、协议或制定章程。在产权明晰以后,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企业均要制定企业“章程”,并按“章程”规定同厂长(经理)订立合同、协议。租卖、拍卖企业也必须由镇村集体资产所有者同承租、承买者签订协议、规定等有关事项,避免和减少纠纷。第二章至第七章的章节名可简单一点。第二章章名“缫丝绢纺织造业”改为“缫丝纺织业”,第三章章名“电缫拉丝电器业”改为“电缫电器业”,第四章章名“机械制造业” 改为“机械工业”,第五章章名“建筑、建筑材料业”改为“建筑工业”,第二章至第七章第一节的节名“行业概况”改为“概况”。二、第五卷商业。238页卷前言(简要增加)集市贸易,对外贸易记述。第243页插入第23自然段之间。1958年,实行以社为单位,包干平衡,余数上缴的政策。“大跃进”中出现“高指标、高征购”,农村出现寅吃卯粮的现象,后来通过返销进行纠正。第249页农作物治虫药物,有223乳剂……多菌灵(是防病药)去掉。防病药增加多菌灵。第24970年代,八都供销社(年均)销售毛竹……加“年均”,表达完整。第255页出口小湖羊9500张。改为:出口小湖羊皮9500张。第2591979年起,公社按照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精神,改为: 1979年起,公社按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三、第六卷财税金融。第262 (下面资料)插入第一节财政机构2003年,前行。1994年起,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即“三分一返”(即分收入、分支出、分设税务机构、实行税收返还分税制)的财政体制。1999年起,全市实行划分收支范围,核定上交(补助)金额,超收奖励的镇一级财政体制。20026月起,建立镇财政集中收付制度,即“一中心,二集中”的管理模式(财政结算中心,实行集中收付和集中记账)。第264页“1988年起,农村教育事业费附加按乡村企业销售收入的6?征收”中的“6?征收”改为“6‰征收”。第273页“ 税率是每本账本5元或资本金的5?”中“5?”改为“5‰”。第277页营业所更名为中国(国字漏掉了)农业银行。第284页“其月息一般在15‰~  ‰”,缺下限数字。四、第七卷交通邮电。第287页第一行“60年代前”应改为“历史上”。第四行“2003年,全镇公路总长48.8千米,桥梁42座。”与概述第6页“桥梁110座”不一致。第292页“1999年,该机构撤销”应改为“1999年,该汽车站撤销”,“1988年,该机构撤销”应改为“1988年,该单位撤销”。五、第八卷镇村建设。 296页 第3行加“镇村建设发展加快” ; 第78行中“镇区”可删除第3行“镇区面积从0.06平方千米拓展到1.6平方千米。而第 297页《镇区范围变化》,2003年,八都镇区范围东至……,北至……,面积1.85平方千米。因此应改为 镇区面积从0.06平方千米拓展到1.85平方千米。第9行镇村建设,“全镇区居民住宅小区19个,住房567套,总面积7万平方米,农户6438户,23247人,建筑总面积141.42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60.83平方米。”而362页“2003年全镇7464户,总人口25234人”,对比可以看出,人均居住面积表达不明确。应改为“镇区居民1034户,1987人,居住总面积8.59万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43.23平方米。”(详见311页)全镇农户6430户,23247人,建筑总面积141.42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60.83平方米。第297页“60年代,贯桥向建新马路路基”其中“向”字去掉。第300页表后第四行“94”应改为“93”。第305页“供水175户、836人。……职工16人。”记载情况与表数据不一致。第 314页第14行“水污染”应改为“一、水污染 ”。第一个子目“工业水污染”一节中4处“每年”可删除(因为只指1996年)。第二个子目“农业水污染”“6070年代”去掉,改为7080年代。因为这个期间化肥、农药施用量少,水没污染。表后第5行“过酸钙30万千克”应改为“过磷酸钙30万千克”。表后第69  “生猪年末存栏量……总产量153.3万千克。” 由于家禽、畜养殖业排放的粪便主要为农田肥料使用,一般情况下养殖业的粪便不直接向地面水排放。建议:“生猪年末存栏量……总产量153.3万千克”等养殖业内容去掉。第三个子目“生活水污染”有10处“每年”可删除,(因已有特定年份即1996年或 2003年)。第317页第二节环境治理一节第3行“颁”改为“分” ;第5行“排放污水达标率为100%”改为“达标排放率为100%” ;第7行“投入123万元进行污水设施建设”改为“投入123万元进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第11行“公司的排污水设施建设”改为“公司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第12行“其排放污水设计能力为800吨每天”改为“其日处理排放污水设计能力为800吨” ;第14行“这些企业均建有排水处理设施”改为“建设排污处理设施” ;“八都镇完成排放污水设施…”改为“八都镇完成排污处理设施…”。倒32行“油、气和无烟煤燃料的清洁能源,在营业灶中得到普及推广”改为“在营业灶中普及推广油、气和无烟煤燃料的清洁能源。”第318页倒4行中“”、“”、中的顿号可省略  用“”或《》中间的顿号可省略。第7行中“镇区内无工厂、无数鼓风机、机床等噪声干扰”应改为“镇区内无工厂,无鼓风机、机床等噪声干扰”。第319页第21行中“清洁工”可删除;倒数4行“回方”改为“回访”。第320页“ 1995年,全镇开展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工作,划定一级农田13块,23860亩,二级农田6块,8199亩。”(两项合计32059亩),而315页“1996年,八都镇耕地22735亩”,少了9324亩,一年少这么多,与保护区有矛盾。倒数第5行“荒废水面进行综合开发和改造,土地880亩” 应改为“荒废水面等土地880亩进行综合开发和改造。”第321页第3行中加“共”。六、第九卷政党社团 。内容简单,节以下可不分目,这样与本章的其它节统一。第332页“预备党员18人”“党员186人”“是年,中共八都镇委员会有党支部41个、党员1314人”与第323页重复,可删除。第326页中共八都公社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委员:其中:沈桂林、沈同相重复去掉。第 333页第23行“易风移俗”改为 “移风易俗”;妇女主任杨阿明获江苏省?三八?两个问号去掉,改为引号“三八”红旗手;另有直接修在文稿上。第336页“”、“”、中的顿号可省略。第345页第九届至第十四届代表大会,可以只记第一次会议,下面各届第二次会议(含以下各次)可删去。七、第十卷 政权司法。第337页中倒3行中问号改为双引号,“中心”改为“宗旨”。第338页倒4行商会后“登记办证的个体…”是否都有是商会会员?第343页第20——23行、28——30行二段移至第341页第7行、第12行。第349页表10“民国38年”去掉,改为“19491958年……”于振海、王老虎任职年月。第350页表后第4行并入第3行。第352页“ 民国3510月,八都区域有47保、414甲、463户、1910人。”此人口数不对,需核对。第354页倒6行“科长县公安特派员戴海生”改为“县公安特派员戴海生任科长”。第355页第5行“1999”加“年” ;23行“乡办企事业”后加“做好”。第 357页表后8行“被抢的肖桂生、肖宝生……” 应改为“对肖桂生、肖宝生……” ;第15行“至2003年,八都境内无土匪特务。” 应改为“此后,八都境内无土匪特务。”第358页第1行“群众要求卢宝生…”改为“群众要求对卢宝生…”第31215行“斗争结果”可删除 ;第17行“全区”可删除第11行“群众三次站起来控诉事实” 应改为“群众三次站起来用事实控诉”。第360页“文化大革命”时期,群众赌博行为煞住。应改为“文化大革命”时期,赌博活动曾一度猖獗。第36214行“缴销”改为“注销” ;倒2行 “ 队员8人,消防车1辆…… ” 应改为“队员8人,配有消防车1辆……”。第363页第89行“消防栓沿路边设置,靠近十字路口、人口稠密地段的消防栓间距80100米,镇区有消防栓32个。”调整为“镇区沿路边设置消防栓32个,靠近十字路口、人口稠密地段的消防栓间距80100米。”第364页第10行“举办法律知识讲座”移至第11行学习《宪法》前少量修改直接在文稿上,具体页码为:第215224240242255256258279292294297300311314322329341356页。

吴江汾湖高新产业区地方志办公室主编顾永翔:第十一卷民政劳动。第367页,第7行,“一座花园式别墅型、集供养、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的市级文明敬老院给老人创造一个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顿号太多,造成语病。第367页,表格上第4行:“化资2700多元”——“花费2700多元”。第367页,表格 11-1五保户表格,仅4列,偏少,可排成“双拼”表格。再正文用小四号字,很好,阅读舒适。但表格内字体偏小了,不相称,影响阅读。第372页,第5行,“将棺材盖满”——满,从里边装东西,才是装到“满”;现在是在外面将其地上五个面围盖住,或者说蒙盖起来。五、同页,下一行,“坑”——应是“圹”吧?第十二卷军事。24节,第一章写民众自卫队和民兵,第二章写兵役。没有看到驻军,更没有看兵事! 八都地方,从古到今,没有军队驻扎过?没有打过仗?打土匪也没有?我是有点怀疑。第一节民众自卫中队,是写194510月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组织的民众自卫队。第二目,写“武器装备”,那当然也是民众自卫队的武器装备。但是,原文是这样的:“民国31(1942)10月,北马赋乡金家浜建造碉堡2座,圆形,高6米,砖墙厚80厘米,四周设有机枪孔、步枪孔。上下两层,容纳30人。民国34年间,碉堡拆除。”民国31(1942)10月,八都地方是中国军队控制,还是日伪控制?我不了解。看八都的大事记,第14页:民国261117日,日军从平望向震泽推进,八都沦陷。八都区域遭日军杀害55人,烧毁民房340间、东狱()60间,奸淫妇女34人。民国279月,汪伪政权设震泽乡公所,八都区域七小乡属之。民国29年,汪伪政权……八都区域七小乡属之。民国348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看起来“建造碉堡2座”的主人是汪伪政权或者就是日军。不是正面意义的民众自卫队有。——如果是“自卫队”,那也是日伪掌握的“自卫队”!——所以,2座碉堡事,不应记在194510月才有的民众自卫队头上!三、与此有关,却是我不务正业。因为我不知道民国31年八都地方是中方还是日方控制,所以去看348349页的政府机构内容。发现,自民国261117日至民国34815日,志稿没有交代八都地方的政权性质。第378页,写人武部,第7行,“文化大革命”期间,公社管理机构瘫痪。——“文化大革命”期间,太笼统,与下一句“19673月,公社以人武部部长为核心的生产办公室成立”,明显抵触。第378页,“下设营9个,连23个,班227个”,倒装句式,有点别扭。这句在中下位置又出现了。还有,19768月句,也出现两次。第380页,末1行,“有人武部部长”,应是“由人武部部长”。以下有多处要改为“由”。这里写兵役,请列出若干年份的征兵入伍数。2003年距今亦已十年了,该不是军事秘密吧?第十三卷文化科技卷。第384页,第2段第3行,“36毫米电影放映机”好像没有的,有35毫米的,16毫米的和8.75毫米的电影放映机。第386页,中间段,末35行,有“群众文艺生活”的说法,不够严密。文中所写的活动,对表演者来说,可以说民间文艺,对受众来说,只不过是文化娱乐活动。第387页,第7行,“賖赌现桌钿,输了铜钿吃老酒”句,太低俗粗鄙,不宜入志。第392页,倒10行,“隔底镬子水银秤”——“镬(huo),I应是“斛”(hu)。建议:第二节 民间歌谣/386和第三节 古人集诗/396,不宜放在这里,可考虑放入社会卷或丛录卷。第399页,第四节 群众艺术/398 末了写集邮,集邮亦归入群众文艺门类,不大合适吧,集邮是文化活动,但有多少“艺术含量”?第400页,文物古迹卷,开头的无题小序中建议提下下文物保护单位及控制单位的数量。八、第401页,写古桥,特别是石拱桥,请尽量使用一些部件名称,如拱券的砌置法、金刚墙、间壁、桥额、矢高等等,因为有确切含义。不然“两侧”之类究竟指什么部位?九、第407页,第二节的第8行,“清朝爱新觉罗游江南”——爱新觉罗是姓,请写出大名。十、第408页,建议:古树与古牌楼上下对调。第414页,有申请专利成果吗?请列出专利号。第十四教育卷。第415页,第1行,“民国元年(1912),在八都木横浜创办八都中心国民学校。”——民国元年的学校名称没有“中心国民”字样的。第416页第1行,“小学生课桌”前面是不是加“使用”两字?第422页,表144,表145,表146资料性较好。四、第428页,第一段末,校名重复。第434页,党校教育是思想政治理论方面的,一般地说,不属于普通教育范畴。还是列入政党章节中吧。第438440页,表1413至表1416,资料性较好。教育卷中有的表格字号偏小,宜改大,要与正文小四号字稍微小些,才匹配。第十五卷卫生体育。第443页,表格字号宜大一点。表152,建议增加栏目,如住院治疗成效、抢救、转院等数据。第445页,写了药店,赞同;第三节分四目写医疗保健制度,条理清晰,比较全面详细,末了还有一张表,资料详实。第448页,下面,疫情一目,有没有具体数据和事例?第453页,写寄生虫病防治,防疫保健节内容全面了。五、第457页,表159中第一行前3个数据,与458表中末3行的前3个数据,有一个矛盾。第458页,上表下的“注:实检人中无血吸虫病阳性”,该页表末3行的数据矛盾。第459463页,公共卫生中的粪便管理提到了,但没有列一目写。不知八都这方面实际如何?第465页,上面2行与前页小序有重复。第十六卷人口。第469页,第4行,人口密度,媒体上多用“每平方公里多少人”。末1行,“年平均负增加202.5人,负增长率9.99‰”——是不是通俗点:“年平均减少202.5人,增长率为—9.99‰”?第470页,表162的表内字太小。第478页,表1612,性别比表,建议增加第五次人口普查各年龄段性别比,以10岁为段,列表中。第482页,表1616,侨胞港台胞表,不宜每人这样详细列表记述。第484页,第7行,“1953年”句,八都这样做,有档案资料吗?六、第487页,表题中有重复的文字。

《平望镇志》编辑黄德昱:第十七卷风俗宗教。本卷共设两章。第一章风俗,风俗,是一个地方特有的自然环境和风俗、礼节、习惯的总和,即风土人情,有其传统性、地域性、时代性。风俗,又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为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模式或规范。风俗,应包括岁时风俗、生活风俗、礼仪风俗、生产习俗及新风俗,《八都镇志·风俗宗教卷》中有关风俗内容的记述就是如此安排的,有其合理性。志稿将第一节岁时习俗分成传统节庆和新兴节庆两目记述,实质上是节日的农历和公历之分。建议传统节庆择重要节令详细记述,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除夕;一般节日作简要叙述,如财神日、元宵、乞巧、冬至、腊八、小年夜;其它节日简介有关习俗,如二月二、立夏、夏至;余下节日,只作简要交代,指明日期节日名称即可。新兴节庆,有固定国定假日的安排在前叙述,其它无假日的或部分人的节日安排在后叙述,建议增加母亲节、父亲节。第二节生活习俗,建议以衣、食、住、行和用具及其它为5目,逐一记述,“其它”中包括首饰、发型。第三节礼议习俗,可按婚嫁、生育、寿庆、丧葬、社交五目叙述,婚嫁按定亲、择喜、备婚、迎娶四子目叙述;丧葬按报丧、入殓、出殡、做七四子目叙述。若能有贺仪、奠仪金额的统计则更好。第四节 生产习俗应反映其变化过程,突出时代性。其中第三目建房习俗的内容,建议并到第二节生活习俗的“住”一目中记述。第五节新风俗所述内容,为阶段性工作,本人认为没有形成习俗,可不入志,倒是助残帮困、支援灾区等捐款活动可以记一记。第二章宗教设三节。第一节记述了17所寺庙庵堂,建议尚存寺庙在前,毁废寺庙在后,在宗教局注册有庙籍的应注明。第十八卷语言本卷共设词汇、语句二章。第一章分设七节,叙述了称谓词语,身体词语,气候时令词语,日常生活词语,饮食烹饪词语,动作性状词语,其它词语;第二章分设三节叙述了俗语,谚语,歇后语。就内容而言,这一卷记述的是八都的方言土语。方言,则是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语言变体,这些语言大部分是地域方言,也有社会方言,它是同一地域内的社会成员因为在职业、阶层、年龄、性别、文化教养等级社会因素的差异而形成语言变体,即是(有相当一部分是)地方语言或土话,而书面文字表示相当有难度,上述一些节、目中的词汇、语句的用字,宜反复推敲斟酌,可多查阅一此词典、辞典如《吴江市方言志》、《中国惯用语》、《中国俗语大辞典》等书。我们查阅了一些有关俗语的资料,俗语必须具备三要素:短小、意味、情趣。俗语具有群众性,即流行性;口语性,即通俗易懂,短型性,即定型 。俗语应该包括谚语、歇后语(又称引注语,带注释号,运用谐音) 、惯用语和口头上常用的成语;不包括方言词、俗语词(俗味较重的词)、来自书面系统的成语及名家名篇的名言警句。曾得语言学家告诫,镇一级的志书中最难纂写合格的内容是方言, 如果确有困难,……可以不写。第十八卷语言。考虑再三,我们对第十八卷提出如下意见:一、应该指出:八都属吴方言区中吴语分支中太湖片区中的苏嘉湖小片。二、记述的内容宜正确归类设节。三、文字的运用尽量正确。第十九卷人物。本卷 按传、录、表,分古代人物(志稿中原用“历史人物”)、现代人物两章记述。第一章第一节古代人物传略(第554页)张二娘,这个人物入传意义不大,她不敢改嫁去争取自己的幸福并不值得效仿,再说近千年八都只此一寡妇守节?第三节人物表,表19-1 2003年八都镇革命烈士情况表”中,许谢二烈士出生、牺牲的时间均属当代,应移出第一章,并入第二章,且当代人物无传,能不能考虑给烈士立传。(第558页)表19-22003年八都镇获省以上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情况表,“2003年”表述不当,从表中内容看,应是19592003年,省以上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省以上”表示不当,省级条线工作上的表彰,只相当于苏州市级,宜调正。第559页,2003年八都镇部分知名人士名录,它是“表”,不是“录”,另表目中“部分”两字能否删去?表中知名人士按姓氏笔画为序,军界、政界、学术界、教育界;将军、校官;正高、副高同表,较混乱,建议分三表,军界、政界、科技教育界。第二十卷附录。本卷共设五章,122页。第一章 地方重要文献,分8节,68页。该内容为工作汇报、资料汇编、工作鉴定。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可考虑压缩或少入志。第二章新闻报道,章内不设节,15页。该内容介绍“中国华鑫集团”当初从一纺织小厂,在资不抵债,陷入困境时,如何调正思路、改行创业,从而闯出新天地,最终创建成全国闻名的集团企业这一过程。入志内容为曾在《新华日报》显著版面四次连续刊载的文章,吴江报的连续报道, 也有经济学家对华鑫现象的评点意见,及“管见隅”撰写的一至六谈“华鑫效应”,在六谈文末还有“关于‘华鑫’的报导,本报还将继续,敬请读者留意。选自19962月、6月《吴江报》”的字样,不知是《吴江报》以后没有相关报道,还是有报道却而编者却没有辑录,既然本志下限为2003年,那么19962003年的“华鑫”怎么样了,该卷如此处理,让人产生了一个不完整的印象,宜添加19962月后华鑫的相关内容,第三章杂记分4节,占39页,这是整卷的精华所在。另就四卷的行文,也提出一些建议,举一例:第十七卷第一章章首语(第492页)“ 八都的风俗淳厚、民情纯朴,人文气息浓郁,有独特的民间风俗,反映八都人民的生活艺术和文化底蕴。随着社会的发展,八都的风俗也不断变化,一些旧风俗逐渐被淘汰,新风俗正在形成,个别外来习俗也被接受。”建议作如下改动:“八都,民风淳朴,人文气息浓郁。独特的民间习俗,反映八都人民生活的内涵和文化的底蕴。随着社会的进步,八都的风俗也不断变化,一些旧习俗逐渐消失或变化,新的风尚正在形成,个别外来习俗,也逐渐变一些人所接受。再举一例:(第645页)“八都镇(乡)是民间口头文学流传悠久的地方,不但已过花甲之年的老人会讲故事、会唱民歌,而且,不惑之年的农家妇女也会咿咿吟唱,连同而立之年的中青年也会哼上几曲。其内容充满乡土气息,它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幽默风趣的语言,生动活泼的形象,真善美与假恶丑斗争的深刻哲理,出现在八都大地,在民间广为传唱,有一定的艺术生命力。”这是第二十卷第三章的章首语,一共两句。首句说八都民间口头文学流传情况,用“悠久”一词,那是表示时间的,接下来应该讲流传时间久远的情况,但这里没有写,而是写已过花甲之年,已届不惑之年,而立之年人们的吟唱情况,这不属于时间悠久之范围。后句句序、语法有误,宜改为:“其内容充满乡土气息,它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幽默风趣的语言,生动活泼的形象,在民间广为传唱,以真善美与假丑恶的斗争来揭示深刻的哲理,有一定的艺术生命力。

区档案局地方志编纂科人员黄晓倩:一、图照(一)5页“领导关怀”中的图照建议按照时间排列。(二)21页“八都工业园区”放入经济建设中比较合适。(三)3440页,“熏青豆”、“风枵(坛底)”、“熏豆茶”、“风枵茶”归类不合理,放入“经济建设”不太恰当。(四)48页“江苏华东建材市场”图片的修饰痕迹太明显。(五)53页“八都中学第十五届艺术节文艺表演”照片有点模糊,建议选用更清晰的照片。(六)5962页,“双塔桥”是吴江市文物保护单位,“香花桥”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可以按照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顺序排列图照。(七)63页“《八都镇志》编篡人员审稿”标题中“编篡”应改为“编纂”。二、凡例。语言可以更简洁。(一)第二条中“本志记述时间上限尽可能上溯”建议改为“本志上限不限”。(二)第三条中“本志按照‘横分门类,纵写史实’原则,采用述、记、志、传、图照、表、录等体裁”建议改为“本志采用述、记、志、传、图照、表、录等方式记述”。三、序。错别字。倒数第六行的“競競业业”应改为“兢兢业业”。四、大事记。(一)11页“三国(220年) 八都属吴”,三国时期吴(222280),建议改为“吴(222年) 八都属吴”。(二)15页“△”是何意思,第161718202325262728303536373839等页均有。(三)21页“公社科学接生率达100%。”表示高和多,不用“达”;表示少,不用“仅”,建议把“达”去掉。(四)33页“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在吴江市委书记沈荣法、市长张钰良等的陪同下到八都镇视察乡镇企业、工业园区及学校。”不够精简,建议把陪同人员删去。(五)35页,第一条、第五条、第六条、第七条、第九条等,建议把陪同领导删去。五、正文。(一)用词不恰当。1、第2页倒数第三行“半壁江山”用来形容八都水面积的优势不恰当,现代汉语词典上的解释,半壁江山是指保存下来的或丧失掉的部分国土。建议把这个形容词删去。2、第210页,第四行“缫丝行业”“绢纺行业”“阿拉伯头巾织造行业”“喷织毛纺行业”“针织服装行业”“其他纺织行业”,建议把“行业”改为“企业”,“行业”与“1家”“42家”等数量词搭配不当。3、第254页,“饮食店”和“其它服务店”建议改为“饮食业”和“其它服务业”。 4、第311页,表8-9第一行“每套”建议改为“单套面积”。5、第289页,第七行“八都公社庙后村沈阿福、杨家浜赵启年两条航船最后淘汰”,“庙后村沈阿福”“杨家浜赵启年”都不是船名,根据表7-1的航船名,建议改为“沈家船”“赵家船”。6、第314页倒数第五行“CODcr”的中文名称为“重铬酸盐指数(重铬酸盐需氧量)”。建议在CODcr后用括号标注中文名称。CODcr是采用重铬酸钾作为氧化剂测定出的化学耗氧量,即重铬酸盐指数。重铬酸盐指数即重铬酸盐值,又称重铬酸盐氧化性或重铬酸盐需氧量。水样中加入过量的重铬酸钾溶液和硫酸,加热并用硫酸银作催化剂促使氧化反映完善,过剩的重铬酸钾以亚铁灵为指示剂,用硫酸亚铁标准液回滴然后将重铬酸钾消耗量折算为以每升水耗氧的毫克数表示。此法氧化程度高,可用于分析污染严重的工业废水,用以说明废水受有机物污染的情况。CODcr不是与“磷”、“氮”一样的化学元素而是一个指标,它的单位是“mg/L”,文中关于CODcr的用法有误。7、第482页第六行“八都镇侨居海外的华侨14人”,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华侨”是指尚未加入外籍的中国公民,但长期居住于国外。下表16-16中李彩英、蔡益标都已经加入外国国籍,所以不能称作华侨,只能算作“外籍华人”。建议改为“八都镇侨居海外14人”。(二)数字使用不统一。45页倒数第六行“撤销九个大队”和倒数第五行“20个农业大队,1个捕捞大队”不统一,建议把“九”改为“9”,和上下文统一。(三)前后文不一致。1、第58页,倒数第六行“贯桥河:(杨定桥河)全长8.67千米,河面平均宽度30米”;第177页,第六行“贯桥河(杨定河)……全长5810米”,贯桥河在前后文中全长和别称都不一致。2、表述的是同一个数据要前后文统一精确到小数点后几位,“涨”和“涨至”是不同的意思。第61页,最后一行“水位陡涨4.29米”与第19页大事记中1962年倒数第二条“水位陡涨至4.3米”不一致,根据历年最高水位数据推测,应该在第61页处加上“至”。3、第197页第九行“总资产17.32万元”与下表4-1“固定资产17.32万元”不一致,“固定资产”不等于“总资产”。4、第226页,倒数第二行“工业总投资19730万元”与表4-18“总投资19732万元”有矛盾,表格只统计17家企业的情况,正文中共有20家企业情况,20家企业总投资几乎等于17家企业投资,不合逻辑。5、第300页第四行“其余桥梁94座,分布在镇区8座、318国道上5座、八七公路上6座、行政村内74座”,8567493,其余桥梁有94座,前后矛盾。6、第305页第十二行“1984年,建丰村投入10万元建自来水厂,日产60吨,供水175户、836人。”与下表8-4第二行数据“供水169户、628人”不一致。7、第305306页表8-48-5数据有矛盾。例如在表8-41987年一个自来水厂就供水660户,而表8-51统计全镇(乡)的自来水厂供水才325户。8、第307页倒数第十行“1985年,全乡年用电212万度。”与第308页表8-61985年用电312万度不一致。9、第226页,倒数第七行“吴江市明港道桥有限公司”与后文第227页表4-18和第229页“吴江市明港道桥工程有限公司”前后不一致。10、第227页倒数第六行“吴江八都建筑公司”与第313页第五行“八都建筑公司”不一致。11、第228页倒数第二行“2003年,高级技术职称人员14人,中级技术职称45人”与第313页倒数第十六行“2003年,……其中高级职称6人、中级技术职称33人”不一致,第313页的数据应该是2002年的。12、第229页第四行“职工15人”与第313页倒数第十三行“工人16人”不一致。13、第400页第三行“在80年代末毁”与第十一行、第十四行“1985年安庆桥毁”“1981年,曹溪桥毁”不一致,1985年和1981年均不属于80年代末。14、第470页表16-2中“总人口”的数据除了2003年的,其它的都与第468页第一节第一目“人口总量”中的数据不一致。15、第2页倒数第十二行“2003年,全镇水稻种植面积13700亩,三麦种植面积200亩”与第148页倒数第二行“2003年,全镇粮田面积13700亩”,前后文矛盾,粮田面积应该包括三麦种植面积,而13700亩根据前文是水稻的种植面积。16、第3页“出售兔毛3.04万千克”与第174页“产兔毛3.04万千克”,“出售兔毛”与“产兔毛”应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数据应该不同。(四)表格问题。表格标题应和表格内容相符合;表格中的合计建议删去(一是不美观,二是容易出错,三是有时候合计并不合理)等。1、第58页,最后一行“八都联圩内有河流136条”, 表1-13只记录了108条河流,所以表格的标题建议改为“2003年八都镇联圩内部分河流情况表”。2、第226页,根据正文可知2003年建筑和建筑材料业企业共20家,第227页表格4-18只记录了17家,所以表格的标题建议改为“2003年八都镇建筑、建筑材料业部分企业情况表”。3、第305页表8-4建议删去最后一行的合计。4、第480页表16-14的合计一行删去。5、第423页表14-5表下的注“说明:……”建议把“说明”改为“注”。6、第482页表16-16“国内关系”一列中“陆午泉之哥”不太书面化,建议改为“陆午泉之兄”。7、第483页表16-16“沈引宝”这一行多了一条线,建议合并单元格。(五)语言不够简洁。1、第72页倒数第九行“动物中的特产”,这一目本来就在“动物”这一节中,建议删去“动物中的”几个字。同第75页,删去“植物中的”。 2、第196页第八行建议删去“1994年,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为中国华鑫集团公司华洲水产养殖场题辞‘神州第一甲鱼场’。”因为第四卷是关于工业的,甲鱼场在农业卷中的养殖业一节,不属于工业,与之无关。3、第497页第八行“七一党的生日”建议改为“七一建党节”,更简洁也和这一目的其它子目标题统一。(六)少用“达”和“仅”。1、第161页第三段“通过嫁接出苗率达80%”“满园率达100%”。2、第359页倒数第三行、倒数第二行“破案率达84.3%”、“破案率达76.8%”。3、第371页最后一行“婚姻登记合格率达100%”。4、第426页第七行“绿化覆盖率达26.3%”中的“达”建议删去。(七)名词的意思不明确1、第198页倒数第七行“三资”的具体内容建议在括号中标注。2、第248页表5-5,“统一价”是何意思?建议标注解释。3、第367页第二目“五保户供养”,“五保”是指我国农村对无劳动能力、生活无保障的成员实行的社会保险,即保吃、保穿、保烧(燃料)、保教(儿童和少年)、保葬五个方面。建议添加“五保”的解释。4、第418页第十行“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种书),因为四书是具体的四本书而不是四种类型的书,建议把“四种书”三字删去,第十一行的“五经”括号中的“五种儒家经书”建议删去。5、第360页倒数第六行“逮捕赌棍1人”,“赌棍”是否已经算入“参赌人员”?(八)缺少下限年情况。200页最后一行,第201页表4-5,只写到2002年,没有2003年情况。(九)语句问题,表达不通顺、有歧义、口语化、出现文学作品式的语言等。1、第221页,倒数第十三行“该厂首家落户八都镇工业园区”语句不通顺,意思不明。根据前文该厂不是首家落户工业园区的企业,下文也没有写该厂的第二家落户哪里,所以建议把“首家”删去。2、第313页第十六行“八都建筑公司,获得省优质工程1个,省文明工地1个,上海市浦江杯奖1只,上海市优质工程1项,上海市闵行区文明工地1个,苏州市优质工程8项,苏州市文明工地6个,苏州市姑苏奖杯3只。”表述所获荣誉的方式存在问题,建议改为“八都建筑公司的施工工程多次被评为省优质工程、上海市优质工程、苏州市优质工程并获上海市浦江杯奖、苏州市姑苏杯奖,工地多次被评为省文明工地、上海市闵行区文明工地、苏州市文明工地等等。3、第386页倒数第十三行“村里老年人活动室建立,老年人到活动室看电视、搓麻将、打牌很是方便,活动室里充满笑声。”带有的感情色彩太浓重,具有文学色彩,建议改为“村里老年人活动室建立,老年人可到活动室看电视、搓麻将、打牌等。”4、第416页第十五行“八都镇中心幼儿园是吴江市一类中心幼儿园”,应与下文“是年,镇中心幼儿园获……”相统一,建议改为“*年,八都镇中心幼儿园被评为吴江市一类中心幼儿园”。八都镇中心幼儿园于19978月通过吴江市一类幼儿园的验收(来源其官网,建议查实在写)。5、第476页最后一句“主要分布在龙降桥村7人、贯桥村5人、长家湾4人。”,第477页表16-11中记录的数据中夏家斗村也有90岁以上的老人4人,为什么没有写,建议这句话把具体的人数删去,改为“主要分布在龙降桥村、贯桥村、长家湾村和夏家斗村。”6、表达意思有歧义。第505页倒数第三行“90年代至2003年,时兴为婴儿拍摄照片留念。”容易让人觉得2003年以后就不在有这个周岁习俗了,而事实上现在还是有这个习俗的,建议改为“90年代起,……”。7、第333页最后一行“2002年,八都……代表大会。”与“至2003年,……118人。”调换顺序,因为上一句写了“春雷助学基金”,把该基金的情况跟在后面写比较自然。(十)标点符号错误。1、第232页第四行“?311?”、第242页第八行“?多于多购……?”、第255页“?白色的金子?”、第279页第十七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第333页倒数第八行“?三八?红旗手”、第337页倒数第三行“?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第382页最后一行“?四位一体?”的“?”、第399页第八、九行的“?”、第407页倒数第十五行的“?”、第416页倒数第六行的“?”改为双引号。2、第294页倒数第三行“?215231?”的“?”删去。第333页第十二行的“?”删去。第373年第五行的“?”删去。第399页第十二行的“?”删去。3、不引起歧义又没有出现在“称号”两字前面的名词不需要用双引号,第402页第十四行(这一节所有桥名的双引号都可删去)。第416页倒数第四行“镇中心幼儿园获苏州市基本现代化示范幼儿园称号”应改为“镇中心幼儿园获‘苏州市基本现代化示范幼儿园’称号”或者改为“镇中心幼儿园被评为苏州市基本现代化示范幼儿园”。4、第314页第五行“??”改为破折号。5、第211页,表4-10标题建议改为“2003年八都镇缫丝、绢纺、织造业企业情况表”,不加顿号容易引起歧义。6、第333页第十三行至第二十行,“妇联主任”前的句号改为逗号。7、书名号和书名号,双引号和双引号之间不需要加顿号,第399页第四行“《原乡情》、《憩》”、第十六行“《新居》、《花鸟》”两个书名号之间的顿号删去,第399页第八、九行的顿号删去;第418页第九行“《百家姓》、《三字经》、《神童诗》、《千字文》”书名号之间的顿号删去。8、第425页倒数第十行“八都中心小学被吴江市教育局命名为《吴江市小学语文教育改革实验学校》”,书名号运用不准确,建议删去书名号。(十一)数据有疑惑。1、第226页倒数第二行“工业总投资19730万元”与表4-18“总投资19732万元”有矛盾,表格只统计17家企业的情况,正文中共有20家企业情况,20家企业总投资几乎等于17家企业投资,不合逻辑。2、第285页倒数第六行“全镇人寿保险投保2707人”,人数与全镇学生人寿投保人数相同,除了学生之外,没有其他人投保人寿保险?3、第399页最后一目,集邮爱好者的人数是明确的17人、45人和80人,集邮爱好者的标准是什么?一般很难统计出这种个人爱好的精确人数的。(十二)节的设置不合理。1、第310页、311页“第二节 居民住房”“第三节 农房建筑”,这两节都是关于住房的,建议合并成一节,分成镇区和农村。2、第313页第四节的内容和第227230页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有较多的重叠。(十三)笔误和疏忽。1、第314页第一节第一目缺少“一、”。2、第521522页第一章第一节都是意思写在左面,音译写在右面,而第一章的的其它节都是音译写在左面的,建议统一。

会议由区档案局地方志编纂科赵玲负责记录。

(此页无正文)

报:区委副书记孙悦良、区政府副区长吴琦,苏州市地方志办公室,省地方志办公室,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成员。

                                                               

送:全区各修志单位、《吴江市志》编辑部,区档案局领导班子成员,存档。

                                                    

编辑:顾晓红        审核:于振华        签发:沈卫新

                                                   

吴江区档案局、吴江区地方志办公室制         印数:10

                                                   

电话:63016912           电子信箱:dajgxh2011@163.co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