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2 0:16:11
作者:
俞前
来源:
【字 号:
】
点击量:3525
20年代初,柳亚子先生不遗余力地收集、保存、利用吴江乡邦文献,反映出他爱国爱乡的精神。
青年时代的柳亚子具有“反清复明”的民族主义思想,他仰慕明代末年几社、复社爱国志士,提倡民族气节。在收集乡邦文献中,他注重收集家乡革命志士的著述及有关文献资料。他在《潘节士力田先生遗诗》序中写到:“余自束发受书,即有志里中文献,尤喜考求宋明末造忠臣志士、佚民遗老之书。盖当宇宙羶腥、华夷混合,而能艰贞蒙难、舍命不渝,其高风亮节有非人人所能几及者,非徒以文学为枌榆重也”。在他的家藏古籍中,就有叶绍袁、吴昜、戴笠、王锡阐、吴炎、潘柽章、卜舜年等吴江先贤的诗文轶事。
柳亚子先生全力收集乡邦文献,有其深远的历史渊源。吴江,“地钟具区之秀,大雅之才,前后相望……下逮明清,人文尤富,周、袁、沈、叶、朱、徐、吴、潘,风雅相继,著书满家,纷纷乎盖极一时之盛”,素称东南文献之邦。仅吴江县志,就有明清不同版本多种。此外,吴江各乡镇如平望、黎里、震泽、盛泽等都有志书存世,另有《分湖志》、《分湖小识》、《屯村志》、《儒林六都志》、《黄溪志》等。吴江先辈中悉心收集方志史料者亦不乏其人。明代的莫旦、徐师曾,清代的潘耒、叶燮、翁广平、徐达源、凌泗、凌淦等,曾以很大的精力投身于收集整理工作,并取得了丰硕成果。柳亚子先生的祖上亦十分重视乡邦方面的收集。高祖柳树芳著有《分湖小识》、《家谱》、《分湖诗苑》等,是柳氏“在文坛上的开山始祖”。曾祖柳兆薰有《松陵文录姓氏考》、《柳氏重修家谱》等,舅祖父凌退修辑了《松陵文录》。20年代柳亚子先生全力收集乡邦文献,正是继承了前人的优良传统。
柳亚子先生全力收集乡邦文献,完全是为国家利益着想。解放之初,柳亚子先生将全部藏书都捐献给了国家。其中,黎里、上海寓所的藏书捐给了上海图书馆,北京寓所的藏书捐给了北京图书馆。仅捐献给上海图书馆的图书,计大小木箱三百余只,内有书籍4万4千余册,另有私人信扎四百余包。古籍捐献前的1950年初,柳亚子先生在北京听说黎里旧藏徐师曾所编的明嘉靖四十年刻本《吴江县志》被盗,悲愤欲死,要求立即追还被盗古籍,表示“徐志(嘉靖版)如能以八十万赎还,弟亦不吝,赎回后,仍拟捐入公家,弟亦不想自留也。”后来得知,这是一场虚惊。
柳亚子先生在乡邦文献的收集中,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财力、物力。每一份文献资料,都凝聚了先生的心血。他“凡是吴江人的著作,不论古代到近代,不论精粗好歹,一律收藏”。“这样,便花去了一万多块钱,还加上其他挥霍,渐渐觉得有‘床头金尽’的感慨起来”(《柳亚子自传》)他不仅收录历代重要文人的著作,而且着眼于“一家,一卷,一首之丛残”,使许多有价值的文献得以保存。乡前辈沈达卿(自号陆湖老渔)亡故后,诸杏庐曾为之删订诗文,诗有《陆湖老渔行吟草》一卷,曾付石印,流传绝少。黎里蔡氏捐资准备在苏州刊印,但未及刊印蔡氏亡故,版木亦不知去向。柳亚子曾悬重金,访求版木于苏州各印刷所,亦不可得。一日,沈达卿的一位弟子将其搜辑到的沈氏文章三十四篇相示,虽残缺,柳亚子亦如获至宝兴奋不已。
同时,柳亚子先生还从朋友处借得文献抄录后收藏。有的孤本难以购得,亦有些尚未刊刻的稿本,均是向人告借录副。柳亚子先生常常亲自缮写,平时他写字很潦草,但抄写时却一丝不苟,字字清楚,与平时判若二人。亦有雇人抄录的,他亲自校对。柳无忌、柳无非年纪尚小,但柳亚子先生亦命他们抄写。《金苔花馆遗诗》、《剪愁吟》等二十余种书就是柳无忌抄写的。
柳亚子先生收集乡邦文献,还得益于同辈好友的慷慨馈赠。如魏如晦(阿英)赠南明史料40余种,陈去病赠《吴长兴伯集》、《竹友轩吟》等,顾悼秋赠《琴馀诗》、凌莘子赠《西江游草》等。柳亚子先生当时的这一壮举,不仅为亲朋好友所知,就是在附近地区的书贾中亦很有名声,书贾们如得一吴江文人著作,总是托人送给柳亚子先生。
1918年冬,柳亚子先生与同里薛公侠等发起组织了松陵文献保存会,志在“纠合同志,各示所藏”,合编了《吴江文献保存会书目》,计四卷。当时,他们中主要几位都有代号,《吴江文献保存会书目》中列了吴江收藏家中的姣姣者为:“文(柳亚子)献(费伯缘)流(沈次公)传(金服初),后(薛公侠)生(范烟桥)之(叶叩廉)责(沈丹忱),惟(周嘉林)桑(陆树棠)与(顾悼秋)梓(黄病蝶)”。
柳亚子先生在满腔热情收集吴江文献的同时,又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对所获文献进行校勘,并旁征博引、详加考证。经他考订的地方志就有《吴江县志》、《吴江县续志》、《震泽县志》、《同里志》、《平望志》、《平望续志》、《黎里志》、《黎里续志》等。在这基础上,还写大量的题跋,有的交代校勘、增补参订缘起,有的是各种刊本、抄本的比较,此类题跋共有二百七十余则,约六万字。经柳亚子先生勘校增补重刊的古籍不计其数。如徐达源的《黎里志》版木藏禊湖书院,经迁徙颇多缺佚,柳亚子先生曾捐资补刊。许竹溪的《梦鸥阁诗抄》,柳亚子先生所藏旧印本至二十二页为止,而柳公望从许氏后人处所得版本则有三十三页、增诗五首。是时,柳亚子为校勘,与柳公望重为印行。
柳亚子先生不仅着意收集乡邦文献,而且十分重视这些历史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服务现实。他在收集乡邦文献过程中,曾酝酿过一项宏大的计划,即编辑《分湖全志》与《分湖诗征》、《分湖文征》。在他的计划中,分湖东尽青浦的金泽、西尽吴江的黎里,南尽嘉善的西塘,北尽昆山的周庄,芦墟、北厍、莘塔、陶庄均在范围之内。计划既定,柳亚子先生就联络各地友人,特别是南社社友,着手工作。有陶庄的周芷畦、西塘的蔡韶声、周庄的王玄穆、芦墟的沈长公、莘塔的凌莘子、黎里的顾悼秋、金泽的陆明恒、北厍的柳呜鸿等。后又拟先撰芦墟、莘塔、北厍三小志作为样本。在柳亚子主持下,各地友人纷纷收集前辈诗文,详记名迹胜景、方言物产,历时数年,颇有成果。如沈长公搜得的《茶余话异》、《盍簪书屋诗》,顾悼秋辑成的《禊湖诗拾续编》、《笠泽词征补编》,周芷畦辑录的《柳溪诗征》等。后来,由于柳亚子投身政治活动,最终未能完成。但是分湖流域各地采辑的一批甚有价值的乡邦文献,为后人撰写地方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现在,芦墟、北厍等地编写镇志,就使用了不少当时收集的资料。
柳亚子先生收集的乡邦文献,还成了自己进行南明史研究的重要资料。明末清初,抗清复明的斗争在吴江风起云涌,留下了许多重要文献。柳亚子先生在后来从事的南明史研究中,利用这些资料,撰写了不少有关南明史的著作。如清顺治元年,吴江反清义士吴昜与孙兆奎,于明弘光元年乙酉正月,到扬州投奔阁部史可法。清兵攻破扬州,他俩在吴江扎营太湖,聚众打出抗清义旗,成为太湖一带较强的抗清义军,在抗清史上留下了可歌可泣的篇章。柳亚子先生据此写了义士《吴昜传》。吴炎、潘柽章是吴江平望人,两人参与组织了反清组织——“惊隐诗社”,后来仿《史记》体制编起了《明史记》,在稿成七、八成时,由于南浔庄廷鑨“明史案”发,涉及吴、潘,两人遭逮捕后被清军杀害。柳亚子先生据此写成了《吴炎、潘柽章合传》。在柳亚子先生的南明史研究巨著《南明史纲初稿》中,亦有不少地方利用了乡邦文献。
柳亚子先生全力收集乡邦文献,业绩可观,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遗产,为我们现在研究吴江历史提供了丰富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