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04月24日 星期三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区况概貌 >> 发展规划 >> 吴江市体育事业 “十二五” 发展规划

吴江市体育事业 “十二五” 发展规划

2014/12/17 9:33:00    作者:  来源:  中国吴江    【字 号:  】   点击量:3821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十一五”期间,我市体育工作出现了令人鼓舞的新形势,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成为了江苏省首批“体育强市”,为我市三个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今后五年,是吴江体育发展极为重要的时期。“十二五”规划是筹划21世纪发展的第三个五年计划。本规划依据《体育法》、《全民健身条例》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精神编制,是“十二五”时期(2011年至2015年)吴江体育事业发展的行动指南。

一、“十一五”体育发展规划任务完成情况

“十一五”期间,我市体育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围绕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这一根本任务,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体育需求为出发点,坚持求真务实、改革创新,全面实现了我市“十一五”既定目标,为“两个率先”、构建“和谐吴江”作出新的贡献。

1、群众体育蓬勃发展。健全各级体育组织,市、镇(区)全民健身工作领导小组建设全覆盖,全市单项体育协会23个,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月活动和8月8日全国全民健身日体育节活动,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占全市总人口的52%,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每万人达21名,市民体质测定合格率达94%。

2、竞技体育取得历史性突破。有2名吴江运动员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2名国吴江籍运动员获得世界冠军。在全国十一届运动会上获得四金一银的佳绩,在省县级市青少年田径赛上,吴江体育代表团金牌、总分均位居全省前列。

3、体育产业形成了以体育竞赛表演、体育健身娱乐、体育彩票销售等为主体的体育市场运行体系。体育彩票销售总额年均增长20%,人均体育消费与人均收入的比例达到2%以上。

4、体育设施不断完善。投资兴建了吴江体育场,老体育场改造工程在2010年8月底竣工;全市各镇(街道)均建有体育健身活动中心,全市社区、行政村基本建有体育健身设施。公共体育设施(含学校、企事业单位)总面积增幅达20%。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1.5平方米。

5、体育赛事稳步发展。五年内,共举办10次全国性高水平体育比赛。

6、体育科教水平稳步提高。完成苏州市体育局、吴江科技局立项课题7项,形成了依靠科技发展的氛围。

二、“十二五”体育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我市体育工作“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围绕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这一根本任务,积极实施“依法治体、人才强体”战略,努力建设体育基本现代化,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体育需求,为我市建设“乐居吴江”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十二五”体育发展目标

1、群众体育。以8月8日全国全民健身日为平台,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不断丰富群众文体生活。至2015年,我市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达到全市总人口的53%以上,单项体育协会超过26个,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每万人达到25名以上,市民体质测定合格率达到95%以上。

2、竞技体育。完善体育后备人才输送工程。通过创建2—3个国家级或省市级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新增5—10个省级体育俱乐部、传统传统校、训练基地,争创“四星级体校”,深化体教结合兴办体育班等方式,向省、苏州市输送优秀运动员100名以上。力争2012年有1名以上吴江籍运动员参加英国伦敦奥运会。每年举办2次以上的全国或国际级高水平体育比赛。

3、体育产业。加大体育场馆开发开放、体育赛事运作、体育健身服务等体育产业力度,积极推动管理体制、运营模式、市场开发等改革创新工作。不断完善体育竞赛表演、体育健身娱乐、体育培训辅导等体育市场运行体系。体育彩票销售总额逐年增长,年销售额1.8亿元以上。人均体育消费占可支配收入比例达到2%以上。

4、体育设施。公共体育设施按市、镇(区)、街道社区(行政村)、居民小区四级规划建设。市级体育设施:新建吴江游泳馆,改造网球场;规划建设滨湖运动公园和滨湖体育休闲景观带。镇(区)级体育设施:启动新一轮文体活动中心建设,规划建设室内面积3000平方米以上的体育健身运动会馆(有6个以上体育项目,如乒乓球、羽毛球、篮球、游泳等)和室外面积约10000平方米的健身活动场地。街道社区(行政村)级体育设施:全市所有街道社区(行政村)建有体育健身中心或体育健身工程。居民小区级体育设施:新建、改建、扩建居民小区均建有体育健身运动会馆或体育健身工程(点)。有条件的学校、企事业单位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5平方米以上。

5、体育科教。围绕科学锻炼、运动选材、训练监控、营养恢复等课题,加大科研投入,提高科技服务能力,形成依靠科技发展的氛围。建设一支服务于全民健身、竞技体育、体育产业的科技人员队伍。

三)实现目标的主要措施

1、认真贯彻落实《体育法》、《全民健身条例》和《奥运争光计划纲要》,确保体育事业经费投入,与财政同步增长,保证体育事业的稳步发展。同时要加强镇文体中心建设,各镇区建有体育健身活动中心,建立巩固的群众健身锻炼基地,吸引更多的群众参加体育锻炼。

2、加强体育宣传,增强体育意识。增强领导和群众的体育意识尤为重要,要充分利用报社、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介,开辟专栏,举办专题,介绍我市群众体育开展的情况和竞技体育取得的成就,普及体育知识,开展体育咨询,不断增强广大群众对体育的参与意识,不断促进体育的生活化、普遍化、科学化和社会化。

3、坚持规划先行,确保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认真贯彻落实省建设厅、国土资源厅、民政厅和省体育局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的意见》,保证广大居民早晚有锻炼场所,在规划兴建住宅区时,要同时规划居民的体育活动场所,今后新建住宅小区活动场地的规划,应征求体育部门的意见。

4、坚持体教结合,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在中小学全面推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施行办法,提高中小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各学校都要建立学生体育锻炼标准档案,大力开展学校业余训练活动,抓好后备力量的培养工作。

5、改革竞赛制度,推动体育的普及和提高。充分发挥社会各阶层的积极性,拓宽竞赛路子,大力推广部门之间联办、民办公助和社会赞助等多样化办竞赛的理念,同时借助我市大企业的优势,承办好各类体育赛事,不断推进我市体育的普及与提高。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