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04月17日 星期三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吴江记忆 >> 历史琐记 >> 尘封的记忆:吴江戏馆知多少?

尘封的记忆:吴江戏馆知多少?

2023/11/5 3:36:36    作者:  云巛 来源:  吴江日报 2013.2.21 A13a版    【字 号:  】   点击量:13131

  戏院,苏州地区旧时叫戏馆,是地方文化娱乐的窗口,是物质与精神相对缺乏时期大众休闲的乐土,是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产物。寻找老戏馆原址,追忆逝去的繁华盛景,古老的吴江城里曾经有哪些带来无限欢娱的戏馆呢?

  记忆中,原城隍庙的大会堂、祥园书场、怡园书场等都是比较热闹的文娱场所,而在县城的中心闹市区中山街“仓桥头”附近,有两家颇具规模的民国老戏馆一直占据着黄金地块,人声鼎沸。仓桥头因大小两座仓桥的存在得名,仓桥则因靠近官仓得名。大仓桥横跨南北流向的北塘河,相距百米内的小仓桥横跨东西流向的宝带河,两条市河在仓桥头呈直角交叉。

  在北塘河西畔的下塘街,大仓桥的西堍,民国期间曾有家“吴江戏院”。《吴江县志》记载:“民国24年......这一年的12月,城区民教馆在松陵曹王庙场(现大会堂)、乡师会堂等地放映《共赴国难》、《防空知识》、《黄金时代》等影片和幻灯片《育婴堂识》,在吴江大戏院(现县第二招待所会堂)举行游艺会,演出哑剧《有书大家读》、歌剧《前途》、《一封信》和《看横行到几时》等。” 对照老县志,再按实地位置勘测,严格地说,该戏馆旧址并不完全包括在当时的县第二招待所里面,戏馆大门就在二招的南隔壁,位于现在松陵饭店(已扩建)大门南边的熟菜部入口处。

  “吴江戏院”比较正规,里面能坐近百号人,大多为长条木凳,稍有考究的座位是礼拜椅,有靠背,坐着舒适点。内场顶棚是洋铁皮盖的,下雨时叮叮当当作响。民国时期,该戏馆没有固定演员,都是些跑江湖的角来出演,后来很多名角纷纷落户于各个正式剧团扎根。诸如,花旦杨素英来演过《贵妃醉酒》,名气蛮响的北方江湖艺人“小聋蟚”(诨号)来演过《九江口》。南通京剧团的陈汝贵先生善好乐器,早期也常在吴江露脸。那时,戏馆演出最多的节目就是什锦戏、滑稽戏、滴笃板、滩簧戏等。赫赫有名的姚梅凤也曾搭台汇演过著名的锡剧《薛丁山与樊梨花》,她曾任吴江县锡剧团团长(该剧团成立于1952年10月,地点在庙前街西头,靠近中山街),那是后话了,暂不多述。

  此剧照为锡剧小戏《大年夜》,姚梅凤饰演刘大婶 。)

(著名锡剧演员姚梅凤,曾在吴江戏馆演出名剧《薛丁山与樊梨花》。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大行土木搞建设。“吴江戏院”这一带的大片房子开始整改,部分改为民居,部分改为中共吴江县委党校。党校那里也做过军管会,后来成为县第二招待所,直到1987年扩建为松陵饭店,老戏馆的地块全部纳入饭店范围。稍微上点年纪的吴江人都能回想起,现在松陵饭店大门的北片位置,也就是昔日军管会的大院里,有片场地(民国“吴江戏院”的戏台北面),70年代曾辟为书场,供大家进去听听评弹、看看戏,之后又改建成气派的专用会堂。
       
  隔着北塘河遥相呼应,河东面的中山街也有家历史悠久的老戏馆,位于上滩,大街东侧,介乎大小两座仓桥之间,北塘河与宝带河交叉口的东南片,如今的城中广场位置,也就是大家说的“仓桥头”中心点。这座戏馆的正名叫“吴苑书场”,民间俗称“大戏院”,门前正中间竖有巍峨的石牌楼。古老的牌楼很是宽阔,遮住一开间门面都不止,不知何朝何代就扎根在此了,因年代久远,石柱凹凸不平,但被风雨磨得很光润,见证着古城的沧桑变化。

  据年近古稀的老松陵人“大明”先生回忆:“吴苑书场在赵万泰酱园北隔壁,那确是很早之时的老戏园子,民国的事要问详细,可能得找年龄比我大十岁以上的人才说得清楚喽。我记得五十年代中前期,那书场还是维持原貌的。当时中山街上开的正门,门面有三开间大。中间是进书场的过道,南开间租给肉摊头,北开间租给安阿三开水果店。第二进是一个泡水店,主要是供里面的茶馆式书场用水,也对外供应开水,我小时候常去泡水。再里面是一片露天场地和一大间茶室兼书场。书场里照例有个舞台,有时说书,有时也有其他文艺表演。比如,抗美援朝时,打倒美帝的活报剧。解放初期,打倒地主、两只老虎等宣传节目。书场离我家很近,常进去玩,不要钱的。”

  吴苑书场实质就是茶馆与戏馆的结合,西面沿街的前门看着不太大,只有三开间,里面却很井深。后院一片露天场地,一座室内书场,南北长,东西窄,场地宽阔,戏台就在场内北首。戏馆后门出去,北面就是宝带河,河上一座小桥,穿过此“乐渡桥”,对面就是1952年成立的锡剧团的地块。1955至1956年间,对私改造,商店公私合营,大戏院被拆除,隔壁的赵万泰酱园也被搬走,两家原址一起折除后,建起了饭店。饭店起初叫鸿运楼,是1956年从震泽原班人马随同菜馆一道迁来的老字号,1958年更名为“国营人民饭店”。数十年间,中山街路段几经搬迁和改造,“仓桥头”面目全非,曲终人散的大戏院变成了现在万亚大厦后面的一个停车广场。

  时代的发展,岁月的流逝,传统茶楼、书场、戏馆这些曾经津津乐道的游乐场所,已被光怪陆离的现代歌舞厅、咖吧、影剧院、游戏房等代替,吴江城内居然找不到一丝老戏馆的影子了。小三弦和琵琶奏出的是“登格里格登~~登格里格登~~”的悠扬琴韵,袅袅的吴侬软语吟唱的是萦绕在江南水乡的柔情雅兴,凝结在许多古城吴江人心中的美妙音律随着民国老戏馆的远离而渐渐飘散,留存于脑海里更多的只是近年代残余的惆怅记忆。但是,请不要忘了,在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中,曾经有过这样几座古老的戏馆,曾经的文化乐园,是一段值得永远珍藏的历史记忆。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