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05月07日 星期二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暂存 >> 地方志书 >> 一轮修志 >> 盛泽镇志 >> 第十四卷(社会)第二章(宗  教)

第十四卷(社会)第二章(宗  教)

2013/1/17 16:02:14    作者:  来源:     【字 号:  】   点击量:6286

 

 

盛泽的宗教活动源远流长。宋代建有名刹圆明寺及道教洞真宫。元代,僧善莹又建圆照庵。近代,盛泽尚存的著名庙宇甚多(详见“文化”卷)。明初,里人宏道(俗姓沈)成为名僧。明末,道士苏蓬头名播一时,与卜舜年友善(同治《盛湖志》)。舜湖觉善念佛林是近代吴江县唯一的佛教组织,80年代,获得恢复与发展。建国初,僧尼已不多,后又相继回俗。沦陷期间与“文化大革命”中,寺庙受到破坏。清末,基督教、天主教传入盛泽,盛泽一度成为吴江县基督教活动的中心。

 

第一节 佛  教

 

盛泽的佛教可上溯至宋元。圆明寺、奇云庵、善庆庵、古龙庵、北胜庵、中明庵等始建于宋代,圆照庵、庆寿庵、惠明庵等始建于元代。入明,盛泽的寺院已遍布镇乡。据民国34年(1945)统计,盛泽区有寺庙137所。宋元以来,盛泽寺院中名僧辈出,香火不绝。

圆明禅寺是盛泽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寺院(详见“文化”卷)。高僧性冲,字无幻,少时在圆明寺训蒙膳亲,朝夕参究,母亡后始薙染,禁足圆明寺3年。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经山请主禅期。世寿72岁。实源,初名三友,由青浦白鹤江至圆明寺为僧,受戒10余年。喜画梅,因号“梅花禅子”,后历主福岩,华山罗汉、保定莲花等寺。圆寂后骨塔于华山,遗像归于圆明寺。时在清乾隆间。际清,字姜园,为圆明寺僧,工诗,与计瑸、龚昇、徐继稚等结诗社。其后,僧正坤住持圆明寺,主讲席30余年,工诗善画,尤擅牡丹。昆卢庵僧超伟曾作圆明寺小八景诗(据乾隆《盛湖志》)。

圆照庵,为元至元间初建(详见“文化”卷)。元末明初,高僧妙声住持圆照庵,与袁桶、张翥、危素等俱友善。所作诗文,激昂可诵,有南宋遗风。著有《东皋录》。洪武三年(1370)与释万金被召入京,莅天下僧教,时已60余岁。

宏道,字竺隐,俗姓沈,澄源里(盛泽南部)人。19岁时薙染,从雷锋鲁山文游,对教典无所不通。又至上天竺拜谒高僧我庵,我庵圆寂后,与大璞玘、大彻昱重修教苑清规。明洪武初年,在澄源溪上筑室。后住持天竺10年,有《旨笺注》、《楞伽》等经论,为宏道与其徒同撰。洪武十五年(1382)被召入京,任僧录司左。宏道四坐道场,皇上以殊礼优待他,王公大臣对他也接遇甚优。所作诗文,见者叹服。孝慈皇后崩,歧阳王请宏道在灵谷建佛事,灯火数千炬,照耀林表。洪武二十四年(1391)春,以年老告闲,翌年秋殁,世寿78岁,僧腊59年。建塔于天竺双桧峰。

庆寿庵,俗称“西庵”,在山家坝(今永和村),为元至元中僧本厚建。明成化二十年(1484)僧圆证增建西云楼。与圆明寺相距仅半里许。彻观,字清涟,俗姓石,邑人黄容的舅氏,为庆寿庵僧。黄容寓庵中读书,彻观从之学,其诗擅名于时,与邑人潘耒、徐釚、桐乡汪文柏时相酬答。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彻观重建西云楼,朱彝尊为之作记。彻观之徒永在及广至、明博诸僧皆工诗,与名流徐崧等唱酬,极受称赞。永在之徒力成,盛泽人,原以屠为业,29岁祝发于庆寿庵,目不识丁,苦行3年,后诣嘉禾天宁寺坐参禅理,历主天宁、灵隐诸方丈,说法皆超上乘,后退居柏子庵。

龙潜庵,在老宇圩(今属前跃村),为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僧如净建。有庵房40余间,正殿3大间,规模宏敞。建国后尚有尼姑,今庵堂为轧米场,1984年其一隅又恢复香火佛事,居一老尼。折芦庵,在福海桥堍,与龙潜庵邻近,明崇祯十二年(1639)里人柳昇宇初建。庵四面环渠,非舟不涉,故以“折芦”为名。其地蔬圃畦池,区境绝幽。明代,名僧宏觉曾居折芦庵,僧通门与其同时,曾主古南鹤林、天童等寺,晚居折芦庵,精禅林,通儒书,著有《嫩斋别集》。建国后尚有尼姑数人,1984年成为荒地。

民国13年(1924),盛泽有佛学研究会。会员有潘伯谦、姚俊先等,在仲家弄小学内敦请嘉兴范古农演讲《大乘起信论》。

30年代初,舜湖觉善念佛林(简称“觉社”)成立,会址初设西庙,创办人有姚氏、仲沈氏(仲少梅妻)、龚一峰、吴老泉等。该社为吴江县唯一的佛教组织,灵岩山印光法师主其教。民国25年(1936),绸界顾桂庭、丁明甫在路头堂出资建房,社址遂移至此。佛教徒定期集聚念经,谓之佛期。每月初一、初八、月半、十八、廿八为佛期。沦陷后佛事停顿。抗战胜利后复兴,林友发展至300余人。“文化大革命”中,佛像、法器被捣毁殆尽,党社瓦解。1981年底恢复,更名为吴江佛教居士林,隶属于苏州西园寺。西园寺方丈明开法师、雪相法师等莅盛参加典礼。周莲康为林长、马文达、陈馥英为副林长。雪相法师撰佛殿抱柱联云:“祖国展宏图百族皆欢,两个文明同建设;如来宣大法三根普被,十方善信共修持。”

 

第二节 道  教

 

盛泽道教活动起始于宋代。宋淳熙二年(1175)道士陈守贞在尘字圩程林村建洞真宫。明万历十五年(1587),道士仲文绮募置义田12亩余,里人王锡命撰记刻石。卜梦熊有对联云:“三千年桃花开,五百里贤人至。”其时,全真苏蓬头居洞真宫修炼谈玄,善吐纳之术,旬日不进食,食则数升,夏天不用蚊帐,冬日卧于积雪或浴于河中,被称为仙人。他蒙首垢面,不甚自重,只有卜舜年(孟硕)对他执弟子之礼,与他晤谈竟夕,并赠以诗歌。张我备赠苏蓬头联云:“丹成柳色黄金嫩,石煮梨花白雪香。”一时脍炙人口(据乾隆《盛湖志》)。

据传,有个山东人杉杉子,不知其姓名,年约二十三、四岁,自少学禅,他听说吴江卜舜年聪明绝类,不禅而仙,就来到盛泽目澜庵。不久,他的父亲循迹而至,令其归乡,他不肯。他与孟硕夜间共榻,待闭户熄火后,负衣抵足,徐言来意,盛称学仙的荒谬。舜年与之争辩,夜半大哭,声闻户外。俄顷,稍稍合眼,醒来一看,杉杉子已不知何往,舜年寻觅无着,每思及此事,就涕泣不止。这是一个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据同治《盛湖志》)。

清代,里人汪启光,字翼元,监生,尝从穹窿道士邱天山得幻术,通阴阳,名闻里中。宜兴唐汉元从之学,师其术。启光殁后,汉元始受时人推重,他住持的西城隍庙也修葺鼎新(同治《盛湖志》)。除洞真宫、西城隍庙外,华大仙祠、华阳真逸祠、卜高士祠、小宸洲、明真道院、全真道院、三元堂、碧霞行宫等也均与道教有关。民国时期,道士张瑞香住持西庙,全镇道士共约10人,以办丧事,做道场及庙内香火钱为生。


第三节 基督教

 

盛泽镇基督教衍出于苏州教会。有卫理公会、聚会处、信心会、信通会、浸礼会等不同教派。

一、基督教会盛泽浸会堂

成立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又名堂仪会,直属苏州浸礼会。堂址初设盐店弄。教徒发展至285人(男136,女149),50年代,尚有135人(男57,女78)。事务委员会由选举产生,管理教务。顾迪生为牧师,传道者有赵毓芬、王夏氏等。该堂的活动地区有大古、谢天、茅塔等,教徒占全区的60.7%。民国14年(192511月,举行布道大会,日夜敦请中外名人讲演,听者甚众。建国后,毛永生为牧师。1958年后,教堂渐趋冷落,至“文化大革命”,教会受到取缔。1981年始行恢复,将原有的卫理公会、信心会、信通会、浸理会及聚会处合并为“三自爱国基督教会”,会址设在中和桥西堍(即原耶稣堂),教徒发展至千余人,其中盛泽镇百余人,经费由教徒奉献。该教堂属县级。专职成员有王光洪等3人,委员15人。下分4片:一为盛泽、平望、八坼;一为南麻、坛丘、大路桥;一为桃源、青云、铜罗;一为七都、震泽、双杨、芦墟,共13个点。教徒多为年老者和农民,青年约有30人。每星期日做礼拜,传教士轮回至各点传道。

二、中华基督教会卫理公会盛泽耶稣堂

创立于清宣统二年(1910),堂址设在中和桥西堍,初名景衡堂,为美国人景衡所创(详见“教育”卷)。教徒发展至145人(男70,女75)。节日或镇上有热闹之举,辄大布道。民国12年(1923)中元赛会,该堂日夜宣讲福音,并特雇军乐队,教徒各执旗帜,游行街市。沈志道为牧师。民国15年(192611月,牧师钱洁身来盛助理教务。50年代初,杨明远为牧师,沈佩德(女)、何如泉为信徒代表。星期日上午做礼拜,周末查经,星期二、五开祈祷会。

三、基督教使徒信心会平望耶稣堂盛泽分堂

创建于民国32年(1943),又名平望使徒信心会盛泽布道所,李斌为牧师(平望使徒信心会牧师有潘德远、曹德胜)。盛泽乡为其活动区,教徒有52人,占当时盛泽教徒的23%

四、基督教盛泽教会

初创时间不详。民国33年(1944),原浸会堂教徒另行创设该会。会址设在北新街。其后,逐渐成为各派基督教徒的聚会处。杨景贤为执事,王加增、童荣耀为传道人。大古、南霄等乡为其主要活动地区。建国初,尚有教徒34人(男30,女4)。

 

第四节 天主教

 

20年代,天主教传教士花彼得(国籍不详,花彼得为中文名字)从苏州来盛泽传教,常居里人沈汝庆家,然后由沈陪同去农村布教,直至南塘港、圣塘港一带。据传花氏会讲生硬的中国话,布教时身穿中装(长衫),带纸伞、布包,自备干粮。沦陷前,盛泽建有天主教堂,堂址设在东港东岸。该教堂隶属于吴江县黎里天主堂,有教徒百余人,多为渔民。沦陷后,教事停顿,但有10余名虔诚教徒每隔数月从各地至盛聚会。抗战胜利后,图谋恢复未成。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