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业务指南 >> 方志编纂 >> 方志简报 >> 吴江方志简报38

吴江方志简报38

2011/6/2 10:06:00    作者:  吴江档案局 来源:  吴江档案局    【字 号:  】   点击量:3854


吴江方志简报


2011年第2期(总第三十八期)

      吴江市地方志办公室              2011328

                                      

【工作动态】

周志芳副市长向《吴江市志》编纂人员颁发聘书

2011127,《吴江市志》编纂人员授聘仪式在吴江市档案局举行。市政府副市长、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副主任周志芳向《吴江市志》主编姚海兴,副主编沈春荣、浦德琪及编纂人员李流芳、沈建春、申乃刚颁发聘书并作讲话。市政府副秘书长薛建国主持授聘仪式并宣读《关于调整〈吴江市志〉(19862005)编辑部成员的通知》。市档案局局长沈卫新、市档案局主任科员张志远、市档案局副局长于振华及市档案局地方志编纂科同志参加了授聘仪式。

周志芳副市长充分肯定前一阶段市志编纂工作取得的成绩,指出了今、明两年吴江市志编纂工作的重点。她说:“很荣幸请到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姚海兴同志来担任《吴江市志》主编。姚主任资历深,威望高,不仅工作经验丰富,而且组织协调能力和领导能力都很强,对市志编纂工作肯定会有很大地促进作用”。她希望市志编纂部成员要从四个方面来做好这项工作:一是在认识上进一步统一思想,本着对历史负责、对当代负责、对未来负责的态度,切实增强市志编纂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在质量上要坚持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态度,同时又要解放思想,勇于创新;三是在工作方法上要把握“严、细、深、实、全”,要精益求精,不留遗憾;四是进度上要在2011年底完成总纂的90%,在2012年上半年争取组织评审,年底前定稿出版。

新任主编姚海兴在会上作了表态性发言。他首先感谢市委、市政府对他的信任,认为修志工作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工作,能在有生之年参加市志编纂工作感到十分荣幸。他表示在两年时间内要完成市志的编纂工作是一项比较艰巨的任务,为此必须做到:一要耐得住寂寞,“修志先要修身,更要修心”;二要善于琢磨,“文章不厌百回磨”,编出的志书才能客观真实、全面系统、富有特色;三要明确分工,确定纲目,建立制度。最后他表示有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关心,有全市各个部门的大力支持,有市档案局、市地方志办公室的指导配合,有市志编辑部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一定会交上一份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后人的满意的答卷!

市志编辑部的其他成员也在会上发了言。市档案局局长沈卫新表示要做好服务员、协调员,为市志编纂创造良好的环境,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全面完成这项工作。

《吴江市电力志》(送审稿)评审会顺利召开

20101230,《吴江市电力志》(送审稿)评审会在松陵饭店召开。苏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陈其弟,吴江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副主任、市档案局局长张志远,吴江市供电公司总经理吴骏、办公室主任周涛等领导,志稿评审人员、市档案局地方志编纂科人员和《吴江市电力志》编纂人员参加了会议。市档案局副局长于振华主持会议。

会上,吴骏代表承编单位讲话。他指出,《吴江市电力志》记载了吴江市(县)从1914年有电开始到2008年的电力发展历史和现状,包括了电力体制改革、电力建设、安全可靠用电、电力优质服务等内容,反映了吴江供电企业在供、用电事业方面的业绩以及在吴江经济发展中所作的贡献。他希望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在评审会上多提宝贵意见,力争修订出一部高质量的电力专志,成为一部存史、资政、育人的好教材,更好地教育电力企业职工爱岗敬业,明白自己肩负的重任,更好地投入到电力事业当中。周涛介绍了编纂经过。

陈其弟、张志远、朱云云、沈昌华、顾永翔、浦德琪、周阿四、顾晓红8位评审人员组成的评审组在会上评审了志稿。市档案局地方志编纂科科长朱建明因故缺席于会后提交了书面评审意见。大家一致认为该送审稿观点正确,资料翔实,体例较完备,结构较合理,较好地彰显了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同时也对送审稿的凡例、篇目(体例)、观点、内容、资料、体裁、记述、印制等提出了具体详细的评审意见。于振华对《吴江市电力志》下一阶段的编志工作提出了三条建议:一是要加强力量,在现有的基础上配备人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二是要对评审意见不断消化和梳理,篇目进一步调优完善,内容进一步核实补充,语言表达进一步规范;三是要不断修改不断打磨,把《吴江市电力志》打造成一部真正的精品良志。

《松陵镇志》(送审稿)评审会顺利召开

2011225,《松陵镇志》(送审稿)评审会在吴江市松陵饭店召开。苏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陈其弟,松陵镇党委副书记吕剑、主任科员陈志庆、宣传委员沈跃华,《吴江市志》主编姚海兴,志稿评审人员,松陵镇党政办、镇志办相关人员参加了会议。吴江市档案局副局长于振华主持会议。苏州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叶正亭、吴江市档案局局长沈卫新对《松陵镇志》(送审稿)评审会召开表示祝贺!

会上,陈志庆代表承编单位讲话。他说,《松陵镇志》上限上溯至新石器时代崧泽文明,下限至2005年底,共分22卷,是一部继往开来、服务当代、垂鉴后世、具有独特历史和学术价值的地情书。他真诚地请各位领导、专家多提宝贵意见,表示将虚心听取、认真修改,进一步做好修志后续工作,使《松陵镇志》成为一部客观、公正、翔实且经得起历史检验、无愧当代后代的良志。《松陵镇志》编纂人员沈春荣介绍了编纂经过和体会。

陈其弟、浦德琪、李流芳、计东生、周德华、顾永翔、顾晓红7位评审人员按照事先的分工对志稿进行点评。大家一致认为《松陵镇志》从社会、自然、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方面细针密线地编织了千年古镇的沧海桑田、历史沿革,纵为一镇之通史,横为一方之全书。全志观点鲜明,资料丰富,体例比较完备,结构比较合理,行文朴实、简练、流畅,具有比较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比较浓郁的地方特色,可以起到存史、资政、育人的作用,是乡镇志中纂写质量比较高的一部志书。同时也对送审稿的篇目、观点、内容、资料、体裁、记述、印制等提出了具体详细的评审意见。叶正亭主任提交了书面评审意见,对《松陵镇志》进行了充分肯定,认为有五大“亮点”值得各地镇志学习。

于振华进行会议小结,在肯定《松陵镇志》取得的成绩的同时,要求《松陵镇志》编志人员再接再厉,在后续的调整修改工作中首先要处理好“古”与“今”、“镇”与“市”、“评委的意见和建议”和“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三个关系,其次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要妥善处理政治敏感方面的问题;二是做好梳理、吸收、核实、补充、精练、规范、调优、调好工作;三是要进一步征求和听取镇机关部门和有关条线对镇志的意见。会议结束前,沈跃华表示要吸取专家评委的真知灼见,认真修改,将《松陵镇志》打造成一部可信可用的精品良志!

《吴江市志》总纂工作推进会议提出

齐心协力,打造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精品良志

2011323,《吴江市志》总纂工作推进会议在吴江会议中心召开。市政府副秘书长薛建国到会讲话。市档案局局长沈卫新主持会议,并对市志编纂工作提出要求。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市科学技术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城市管理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委员会、市商务局七个承编单位的分管领导和市志具体承编人员,吴江市志编辑部、地方志编纂科全体人员参加了会议。

会上,市档案局副局长于振华介绍了3910日赴江阴市和吴中区考察学习市(区)志总纂工作情况。市志主编姚海兴向大家介绍了吴江市志编纂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承编单位提出定人、定时、定量三个具体要求,以保证市志总纂工作在年内完成。

市政府副秘书长薛建国受副市长周志芳的委托,在会上强调了两个“进一步”,即进一步增强编好《吴江市志》的责任感,进一步加强分工协作。他要求承编单位提供的第一手资料尽可能全面、真实,承编单位和市志编辑部一定要齐心协力,打造出一部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精品良志,做到对历史负责,能客观反映史实,做到对当代负责,能真实反映当代市委、市政府的执政理念和能力水平,做到对未来负责,能达到资政、资商、资业的目的!

最后,市志编辑部的五位责任编辑分别和相关承编单位人员作了交流,使他们明确了需要补充提供的资料。

【学习体会】

赴江阴市、吴中区考察志书总纂工作的学习体会

为推动《吴江市志》总纂工作顺利、有序开展,确保市志编纂任务按时完成,吴江市档案局局长沈卫新、副局长于振华根据年初工作安排于3910日率《吴江市志》编辑部、地方志编纂科全体成员赴江阴市、吴中区考察市志总纂工作。这次考察活动采用听取总纂人员交流经验、与分管领导交谈、与总纂人员座谈等形式了解情况、吸取经验、探讨问题。在考察完江阴市、吴中区后,沈卫新局长于311日上午就召开会议,大家一起分析江阴市、吴中区市(区)志总纂工作顺利推进的原因,觉得有三方面值得学习借鉴:

一、主编的敬业精神值得修志人学习

选对一个出色的主编对一部志书至关重要。无论是江阴市还是吴中区在认真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组织实施的同时,结合各地的实际,切实加强了对市(区)志编纂工作的领导,认真挑选了一位合格的主编。江阴市安排在职的史志办主任李阳担任市志主编,全权负责抓市志续修工作。他是一个既有主编之名又干主编之事,既管行政又管业务的主编。《江阴市志》(19882007)从200612月开始启动,至20109月底结束分纂,由于每年只用一半时间编志,另一半时间用来编年鉴,实际历时2年多,李阳自始至终地都参与到其中。由于领导到位,措施得力,修志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得到妥善解决,为顺利进入总纂打下坚实基础。《江阴市志》(19882007)从201010月开始进入总纂,李阳是一支笔统揽全稿,他凭着一种不怕吃苦、甘愿奉献的工作精神,一鼓作气、连续不停的工作作风,到20112月底仅用4个月时间就出色地完成了总纂,篇幅约300万字。吴中区安排退居二线的人大副主任周凤鸣担任主编,他是一个有资历、有威望、组织协调能力强的老领导。《吴中区志》(19882005)从200610月启动,至20107月底结束分纂,周凤鸣自始至终地都参与到其中。他在与其他部门协调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区志编修工作的顺利开展。从20108月开始进入总纂,他一人统稿,克服了身体病痛,每天都废寝忘食、孜孜不倦地耕耘,至201139日刚完成总纂,篇幅约170万字。这两位主编对修志事业的那种热爱,无怨无悔、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所有修志人学习。

二、有效的质量保障制度值得修志人借鉴

江阴市和吴中区总纂工作能顺利推进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都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质量保障制度。江阴市能在短短四个月内就完成总纂,这个速度可谓是神速。可神速的速度来自于前期工作扎实的基础。李阳也说过:“总纂是对前面所做工作的严格检验。”他们有个各司其职的“三责制”,也就是严格的“三审制”,即承编单位向责任编辑负责(提供的初稿要经责任编辑初审),责任编辑向副主编负责(初审通过后提交副主编复审),副主编向主编负责(复审通过后才能交主编终审并认同),进入总纂前的稿子必须经过编辑部三审、主编原则上认同、承编单位完成内部初审。经过这几道程序,这些稿子基本成熟,总纂的速度自然大大加快了。吴中区前期工作也做得相当扎实。他们从20064月至10月,一直在做准备工作,不断修改篇目制定编写要求。编写初稿时,责任编辑和承编单位不断在篇目和编写要求上沟通。期间,有些承编单位纂写的稿子修改过几次都达不到要求或纂写人员迟迟不交稿,区志办公室就要求承编单位换人。初稿写好后要经过严格的三审制度。责任编辑初审,与承编单位不断沟通,一般都要六、七回,甚至十六、七回,直到通过为止。然后由副主编复审,复审通过后再请主编终审。主编终审后再回到承编单位,请他们提出修改意见,然后总纂人员根据修改意见再次修改。从吴中区的做法来看,真正地体现了众人修志,承编单位自始至终地参与到修志工作中来,为总纂工作顺利推进打下坚实基础。

三、具体的总纂经验值得修志人参考

江阴市和吴中区都在总纂工作中探索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值得我们修志人参考。

《江阴市志》主编李阳认为总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志书可以进入总纂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客体要齐备。a、专记齐备。总纂稿必须经过编辑部三审、主编原则上认同、承编单位完成内部初审。b、志书的其他组成部分也要齐备。序言、凡例、概述、编后记都要齐备。二是主体要齐备。也即主编人选要明确。现在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由一个人一支笔统到底,另一种是可以组织一个总纂班子,确定领头人,分工合作。江阴就是采取主编一支笔统到底的模式。三是总纂理论要清楚。基本把握好“五关”:观点、资料、体例、内容、语言。学术上要求把握好“十性”:志书设计总体性、志书体例严谨性、资料取舍合理性、志稿内容的可靠性、入志内容的地方性、记述史实的概括性、志稿行文的深度性、志书表述的精当性、行文规范的一致性、全志文风的协调性。

李阳提出总纂主要做好这些工作:一是增补缺漏的东西。二是调整部分篇章布局。调整一些归属不当的地方、一些章节位置,使结构更加严谨,更加符合逻辑。三是妥善处理交叉重复问题。有时候一项工作一个单位牵头,几个单位一起合作,结果几个单位同时写这个内容。《江阴市志》就采取两种处理方式:哪个单位牵头,这个内容就放在哪个单位中;几个单位都可以写同一个内容,但侧重点不同。处理交叉重复一般有三种方式:从不同角度来记述,不是机械的简单的重复;此详彼略或此略彼详;互见法。四是审核全市性、宏观性数据。而非全市性、非宏观性数据应由部门自己把关。主编对区域总面积、总人口、地区生产总值、全社会用电量等一些数据要高度关注,数据要准确可靠,前后一致,不能矛盾。数据一定要以国家统计部门公布的法定数据为准。统计部门没有统计的,采用业务主管部门的统计数据。五是纠正明显的常识性、逻辑性错误。六是从形式、细节规范统一全志。规范统一数量单位,规范统一表格,规范统一随文图片,规范统一附录、无题小序等字体字号,规范统一注释。七是精心推敲语言文字,达到简洁、流畅。一些措辞欠妥、过于直白、有失偏颇的文字要修改,套话、空话都要删去,少用“着”、“的”、“了”,尽量少用形容词、修饰词,力争达到“多一字则烦,少一字则残”的程度。

《吴中区志》主编周凤鸣认为在总纂中主要掌握三点:一是指导思想明确。一定要全面、真实、有特色。真实主要体现在一些数据上,数据按照国家统计部门公布的法定数据为准;统计部门没有统计的,采用业务主管部门的统计数据;业务主管部门没有统计的,就采用业务科室报上来的数据。有特色即指要反映出吴县(吴县市、吴中区)的特色。《吴中区志》体现了这些特色:农副产品比较丰富;旅游资源丰富;突出改革开放,单独成卷;文物相当丰富;吴县人物相当丰富。全面主要靠承编单位来把握,承编单位的纂写人员由退下来的办公室主任或者一些业务科室的科长担任最佳,他们必须具备责任心强和有水平这两个要求,如果不适合纂写要及时更换,这样才能保证资料的全面性。二是要有制度保障。a、要有学习制度,快速进入角色,成为内行。b、要有例会制度,遇到问题、困难一起讨论解决。c、要建立互审制度,责任编辑先审,副主编再审,主编终审,要三次反复,减少硬伤。三是时间还是服从质量。编成的志书要有质量,才会对后人有用。而要质量高,必须得花时间。所以在质量好的前提下才能服从时间。

【经验总结】

我当主编的几点体会

   

   编者按:此文为《江阴市志》主编李阳在201010月《江阴市志》结束分纂后写的一篇体会文章。现将该文编发,供所有修志人参考借鉴。

我们江阴市的二轮修志工作启动于2006年下半年。经过前期准备、动员部署、收集整理资料、编审初稿、承编单位内部自审、分志大部类分纂等几个阶段,目前已开始全志总纂。本人1972年参加工作,从未接触过修志。而今不仅参加了修志,还担任主编要职,这是没有想到的。面对领导的嘱托、历史赋予的重任和新的人生挑战,我把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尽力而为、不负重望作为唯一的选择。下面谈谈几年来当主编的粗浅体会。不当、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同仁批评指正。

     一、要正视自身不足,把认真学习作为担纲主编的首要任务

    针对自己对地方志一无所知、完全是“门外汉”的短处,我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通过各种途径潜心自学。原则是:主编岗位需要什么就学什么,自己哪方面不足就在哪方面下功夫,做到边干边学,边学边干;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学习内容大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地方志基础理论。主要自学地方志专业的教科书,如《中国现代方志学》《方志编纂学基础教程》《新方志编纂实践》《方志管理学》《新编地方志续修手册》等。通过阅读这些专业书籍和理论书籍,使自己深入、全面地了解地方志专业知识,提高地方志基础理论水平。二是针对性和指导性较强、有一定理论深度的优秀业务论文。这方面,我比较注意《中国地方志》《江苏地方志》杂志上发表的有关论文,以及省级以上业务培训班、研讨班上专家、学者的讲课提纲,对高水平业务论文和讲课提纲的研读往往不止一次,这使我获益匪浅。三是上级下发的关于地方志工作的规范性文件。如20065月国务院颁发的《地方志工作条例》,2008年中指组下发的《关于第二轮地方志书编纂的若干意见》《地方志书质量规定》,以及200910月省地方志编委会出台的《江苏省地方志书审查验收及出版办法》等。这是进行地方志编修的法定依据和工作依据,主编必须认真学习,领会精神,以便正确指导工作。四是我们江阴市首轮修志的主要成果——1992年版《江阴市志》。该志曾获全国新编地方志优秀成果一等奖。研读该志的目的是学习、继承其编纂优长,确保正在编修的二轮志书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其衔接。五是当下各地已出版发行的质量较好的二轮志书。我办公室的茶几上放着二十几部这样的志书,随时翻阅它们,可以拓宽编纂视野,借鉴他人之长,在解决有关业务难题时受到启迪和启发。六是江阴市二轮志书断限内的基本地情。包括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概况、特点,市委、市政府在各个时期的重要战略决策、重要部署,典型单位和人物的事迹等等,这对主编来说十分重要。七是同类城市二轮修志的成功做法和新鲜经验。2006年下半年以来,我曾多次组织修志人员赴省内外学习考察,与同行交流切磋,每次都有不小的收获。八是修志需要的其他方面的知识。这主要是从工作出发,有的放矢地补短补缺补软,从而优化自已的知识结构。

    总之,学习是主编的第一要务。只有自觉学习、勤奋学习、善于学习,把学习贯穿于修志的全过程,才能有效克服“本领恐慌”,提升工作能力,胜任主编岗位。

    二、要深入于业务之中,不能游离于业务之外

    我觉得,主编是地方志编修中的关键人物、核心人物。主编不仅是一种头衔,更意味着责任——一种对整部志书负全责的重大责任。因此,主编担纲者应当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心全意,恪尽职守,真刀真枪、踏踏实实地干。尤其在业务方面,更要全身心地投入。那种光有主编之名不干主编之事的主编,或者只管行政不管业务的主编,都是愧对主编头衔、名不符实的主编,因而是不可取的,尽管能说出各种各样的理由。

我当主编要求自己深入到业务中去,除处理必须由我处理的一些行政事务外,其他精力都集中在修志业务上,切实做到全力以赴,既主又编,名副其实。概括讲,主要有以下几条:一是坚持“一支笔”统到底。逐卷逐章逐节逐目审阅责任编辑完成初编、副主编完成二审后的全部志稿,以及志书的每一处文字。对质量不合格的志稿和文字则反复修改,少则三四次,多则六七次,不厌其烦,精益求精,直到符合要求。二是亲自编写少数资料缺乏、难度较大的志稿,或拿出可以给责任编辑参照的样本。如《社会俗》中的“渔业习俗”“庙会集场”,《中共地方组织》中的“重要决策”,《地方人民政府》中的“施政纪要”,以及卷首图录等。三是以责任编辑身份完成重要文稿编辑工作。四年来,我在通审全部志稿的同时,负责编辑的重要文稿有《资本经营》《特载》《专记》,共计6万字。其中,《资本经营》为一卷,计2万余字,《特载》《专记》3万余字。还有总述、序言及一部分无题概述。四是发起并力推修志需要的专题社会调查。如方言调查、社会习俗调查、新社会阶层调查等。这些调查均由我提出设想和要求,组织有关人员制订方案,适时检查进展情况,协调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是对新社会阶层的调查,我不仅与有关部门领导商议确定调查方案,明确注意事项,还设计调查问卷,验收调查结果,并以调查结果为依据写出入志文稿。

    我感到,这样亲历亲为、深深地介入业务虽然辛苦、劳累,但心里很踏实,因为我尽到了责任,对得起主编这个头衔,无虚名之嫌。

    三、要既搞好宏观层面的组织指挥,又重视具体的业务指导和示范

    主编是修志工作的指挥员,手中的指挥棒怎么挥下面就怎么转。要让下面围着指挥棒转并且转得好,主编必须正确处理组织指挥和业务指导、示范的关系,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统一起来,避免只发号施令,当“原则主编”。尤其是在多数属下首次参加修志、缺乏修志经验的情况下,主编更不能忽视具体的业务指导和示范。从一定意义上讲,这种具体的业务指导和示范比宏观指挥还重要。

     为此,我一方面认真搞好宏观层面的组织指挥,亲手制订《凡例》《修志工作实施意见》,集中集体智慧设计志书基本框架,精心安排年度修志工作计划和月计划,明确每个副主编、责任编辑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制订初稿编审质量标准、编审流程、编审质量考核奖励等工作制度,对各项工作提出原则性要求;另一方面根据需要和不同情况,及时提供具体的业务指导、示范,让属下不仅知道干什么,更知道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比如在志稿中安排随文图片,我先以书面形式明确图、表在正文中大致占多大比例,征集、选用随文图片有哪些具体要求,说明词如何编写,采用何种字体、字号,如何确定图片摆放的位置,排版有何尺寸规定等。然后,让一名责任编辑先行一步,拿出三份样稿,经我审阅修改确认后印发给全体人员参照。由于指导示范到位,提供了直观的一目了然的样本,全志随文图片安排收到了预期效果。诸如此类的事情我经历了不少。

事实说明,主编除了要有把握大局的宏观意识,能够站到应有的高度,还要有中观、微观意识,善于往下沉,善于为属下提供必要的、有效的服务。后面的工作做好了,宏观指挥才能奏效,各项要求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四、要及时协调关系,为属下顺利开展工作创造条件

由于各种原因,江阴二轮修志工作启动以来,少数承编单位工作一度严重滞后,以致影响到整个修志进度。具体表现是:未把修志工作摆上位置,长时间按兵不动;初稿编写敷衍拖拉,既不按时又无质量;对志稿编审不配合、不支持,使编辑工作中途受阻。遇到这种情况,负责联系这些单位的责任编辑十分苦恼。他们虽反复登门,磨破嘴皮,却收效甚微。对此,我都认真听取他们的情况汇报,分析问题症结所在,体谅属下的难处,亲自出面做协调工作。

针对某业务部门以工作忙为理由,修志工作迟迟不启动,我直接向分管该部门工作的副市长汇报情况,副市长立即打电话敦促,终于使问题得到解决。某局完成的初稿问题较多,作者怕麻烦不愿作大的调整,我上门与局长沟通,经推翻重写后质量达到了要求。某局初稿编写完成大半后一度停顿,责任编辑多次催促无果,我便写信给局长,后又与分管修志工作的局领导当面交换意见,促使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最后一章。某垂直管理单位对修志无兴趣,一直不见动静。得知他们正在筹划建站15周年庆祝活动,我抓住机会上门做该站党委书记的工作,终于使他们后来居上,成为在修志简报上介绍经验的先进典型。类似的事例还可以列举许多。

    我体会到,对于属下经过努力仍难以解决的棘手问题,主编应当在弄清情况后,采取恰当的方法,及时进行协调。如果不闻不问,或因有难度而不出面,就会影响自己在属下心目中的形象,也不利于修志工作顺利推进。换言之,主编在必要时应利用职务之便和自己的影响力,去做好协调关系、争取支持的工作,这也是主编的职责所在,是主编工作中不可缺少的。

   五、要严格把关,把“质量第一”原则落到实处

坚持质量第一,把质量意识、精品意识贯穿于修志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努力提高志书质量,这是主编履行职责的一项重要内容。一部志书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编把关的水平。为此,我在工作中做到两条。

一是组织各单位志稿作者和全体编审人员深入学习领会中指组颁发的《地方志书质量规定》。让大家充分认识志书质量的重要性,明确志书质量体现在哪些方面,通过哪些途径和方法才能实现志书的高质量,从而使志稿作者和编审人员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并自觉落实到编纂工作中去。也就是说,要把坚持“质量第一”原则切实转化为每一个修志人员的自觉行动。只有人人注重质量、个个为质量努力,志书的高质量才有可靠的保证。

    二是一丝不苟,严格把关,将问题尽量发现和解决在志书出版之前。重点是按照观点正确,体例严谨,内容全面,特色鲜明,记述准确,资料翔实,表达通顺,文风端正的总体要求,认真落实志书“三审”制度。江阴在前一段各单位进行初审时,专门制定了入志文稿初审工作实施意见,明确了初审的内容、重点和方法,要求做到“五审五看”。即一审观点,看是否符合志书编纂指导思想,体现科学发展观;是否存在违背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规定的内容,一些敏感问题是否把握分寸;是否全面、系统、真实、科学地反映断限内本地、本行业、本部门的历史与现状,正确反映发展中的曲折和问题。二审资料,看时间、地点、人物(单位)、事实、数据等资料是否真实、准确;志书资料是否系统、完整,纵不断主线,横不缺要项,记述要素是否齐备,有无自相矛盾、言过其实、以偏概全、残缺零碎等现象,有无知识性、语法性、逻辑性错误;是否具有代表性、权威性,有无存史价值。三审体例,看篇目设置是否符合“事以类聚、类为一志”的要求,是否布局合理,结构严谨,归属得当,层次分明,排列有序;类目的升格或降格是否适当;标题是否简明准确,醒目精当,题文相符,同一门类各级标题不重名;生不立传、以事系人、逾时不记、越境不书、述而不论等要求是否正确把握;是否坚持以时为序、横排竖写;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运用是否得当。四审内容,看内容是否丰富,地方特色、时代特色、部门特色、专业特色是否突出;详略是否得当,有无严重重复、枝蔓芜杂或跳跃失衡等现象;同一名称、事实、数据、时间、度量衡、术语等表述,是否前后一致。五审语言,看是否严谨,据事直书,事出有据,客观准确地反映事物;是否朴实,不堆砌词藻,不故弄玄虚,不矫揉造作,杜绝空话、大话、套话、假话;是否简洁,文约义丰,章无赘句,句无赘字,干净利落;是否流畅,文通意顺,通俗易懂;是否规范,符合志书行文规则和文风语体要求。

    我特别提出并决定,各承编单位完成初审后,务必填写“入志文稿初审情况报告表”,内容包括初审的形式,召开评审会的时间、主持人、参加人数,会上提出的主要意见,最后形成的结论性意见,同时附初审人员名单和评审会议记录复印件。上报的“初审情况报告表”,还要单位盖章、领导签字,以示高度负责。以上要求对增强单位的责任心,确保达到初审目的,起到积极作用。下一步江阴市地方志编委会进行复审和无锡市史志办进行终审后,作为主编,我将高度重视所提意见和建议,认真吸收和采纳其合理、正确的部分,为提高《江阴市志(19882007)》编纂质量不懈努力。

    六、要虚怀若谷,吸收采纳有利于修志的意见建议

    主编是修志业务的决策者,要对修志过程中遇到的各种业务问题进行分析判断,提出妥善处理的意见。对分歧较大、认识一时难以统一的疑难问题,则要有自己的主解,该拍板就拍板,不能瞻前顾后,优柔寡断。但这与发扬民主、集恩广益、群策群力并不矛盾。因为,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修志必须依靠上上下下的力量。一部政区总志,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涉及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各条战线,主编不可能事事知晓、样样精通。只有开门纳谏、从善如流,才能真正做好工作,使各方面都满意或比较满意。

实际工作中,我比较注意听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一是承编单位的意见和建议。承编单位熟悉所记事物的历史和现状,对所记事物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最有发言权,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应当充分尊重,尤其是关于史实全面性、系统性、存史性和真实性方面的意见。去年至今,全市100多个单位先后完成入志文稿初审,经我审阅思考,所提意见85%以上被吸收。二是各级领导、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各级领导站得高,了解全局和重点,专家学者某一方面比较精通,有深刻独到的见解,他们的意见往往一语中的。如市领导提出的志书断限至2007年为宜、交通邮政电信供电应单立一卷、“长江三鲜”的变迁可写成专记,以及专家提出的经济部类排序应当置于政治部类之前、文内括注改为页末注可增强志书的著述性、四套班子“一把手”应作为《人物简介》的对象等意见,我都一一采纳。三是责任编辑的意见和建议。责任编辑具体负责编辑工作,对所编辑的内容了解多、思考深,往往能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四是副主编的意见和建议。副主编的专业素质较好,业务研究能力较强,尊重并听取他们的意见对提高志书质量有较大帮助。前一阶段我们用两个月时间进行了志书大部类分纂。三位副主编在按分工进行分纂时,提出了大大小小100多条修改意见,主要有:有的章节设置不科学、标题制作不确切,有的内容重复交叉、无题概述不够“概”,有的节目排序有违事物逻辑、记述要素不全,有的重点和特色把握不准、表格与正文脱离。对此,我对照原稿一一分析研究,认为他们指出的问题确实存在,有95%的意见被同意采纳。五是其他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总之,主编能够虚怀若谷,择善而从,就能有效克服存在的不足,最大限度地减少志书的遗憾。如果主观武断,固执己见,甚至刚愎自用,听不得不同意见,必然有害于修志工作。

    七、要发扬不怕吃苦、甘愿奉献的精神

    因担任行政“一把手”,八小时内要处理行政事务,加上要兼顾党史工作和年鉴工作,修志时间实在有限。因此,我要求自己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处理修志业务。这样做的好处是:时间相对集中;不会有人干扰,静得下心来;容易出活,效率较高。2008年起,全市二轮修志由收集整理资料转向编写初稿。从那时起,我每年的双休日、节假日都在审稿、改稿、写稿及研究修志业务问题中度过。新春佳节也只在初一休息一天,看望一下住在同一个城市的年迈双亲,和从外地回家过年的儿子说说话,其余时间均在办公室忙碌。平时小毛小病照常上班,家务事由爱人一人承担。长期超负荷用眼,带来视力严重下降,眼睛处于极度疲劳状态。为了坚持工作,保证整个修志计划不因主编工作滞后而受到影响,我一日三次使用一种能缓解眼疲劳的名为“眼宝”的明目贴。依靠明目贴的支撑,终于在今年8月完成了全部初编志稿300多万字的审阅、修改任务。

    修志是苦差事,当主编更是苦上加苦、一言难尽。回顾几年来的工作,我深切体会到,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没有舍得付出、乐于奉献的品格,没有甘愿为崇高的地方志事业作贡献的情操,是断然当不好主编的。

    以上七条粗浅的体会归结到一点,就是当主编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这是成为合格主编乃至优秀主编的关键所在和内生动力。当今社会,价值观念、价值取向多元化,人们的追求各式各样。我追求事业,希望自己在组织上任命的史志办主任这个岗位上,为家乡的地方志事业做一些有益的工作,尽一点绵薄之力,力求在结束职业生涯时划一个较圆满的句号。我对责任心的理解是,对担任的职务和肩负的使命有清醒的、充分的认识,牢记“在其位、谋其政”的古训,虽然能力、水平有限,却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高度负责、量质并重、不遗余力、想方设法做好应该做的每一件事,避免因未尽到责任而留下遗憾。

【编纂业务辅导】

                  了解凡例,写好凡例

编者按:吴江市地方志办公室为了更好地推进二轮修志这项中心工作,今后将会在简报刊登一些平常业务指导和审稿中的修改示例让大家一起参考借鉴,包括篇目、概述、凡例、大事记或部分章节,采用理论和示例相结合的方式让市志、镇志、专业志、部门志、村志的编纂人员达到苏州市志办叶正亭主任强调的“举一反三,起到辐射作用;同类错误,全市消灭”的目的。这次刊登的是《开弦弓村志》的凡例修改示例,当然修改后的凡例绝不是标准答案,各个编志办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凡例,有修改不恰当不准确的地方欢迎各个编志办批评指正!

【凡例理论知识】

凡例应主要规定志书编纂的指导思想、原则、时空范围、体裁、人物收录标准、资料来源、行文规范、特殊问题处理等必须要告知读者的事项。再通俗一点,就像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所说:凡例是作者认为应该注意的地方。凡例主要是有关内容和体例方面的规定。体例包括:一是体裁。方志是一种特殊的书体,它不是单用一种体裁,而是述、记、志、传、图照、表、录、索引等多种体裁并用。它们虽各有专用,但大多不是单独运用,而是综合运用。二是结构。它包括内容组成结构和编排形式结构两个方面。内容的组成结构主要是指全书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各部分承担的任务是什么(记载什么内容)。编排形式是指各个部分的编排形式。志书各个部类的编排方式并不一致,各自有不同的编排方式。三是章法。章法的含义比较广泛,它不仅与体裁、结构有关,还包括编纂的指导思想、编纂宗旨、行文规则、资料的来源与处理各类资料应遵循的原则和方式、对特殊问题的处理等。凡例的纂写采用条文式的结构,将凡例内容分成若干条。每一条说明一个问题。语言也要像一般法则那样,一要高度概括,二要精准周密、无懈可击,三要表意准确,便于理解。凡例一旦制定后,整部志书要统一遵守,不能突破。

【凡例修改示例】

原《开弦弓村志》凡例

一、记述的区域范围包括开弦弓村、荷花湾和西草田,少数史实涉及区域以外地域。

二、详今略古,立足当代为原则。上限因事而异上溯古代,下限一般止于20101231日,部分资料不受其限,如大事记。

三、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体裁,按卷、章、节、目结构排列,横排纵写,以记事为主,述而不作。

四、史料以文献、档案为据,参考复核当事人和有关人士的口碑资料;以费孝通为代表的社会调查的有关资料经考核,有机地纳入有关章节。限于编幅,所引述的资料均不注明出处。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本志以国号纪年在前,括号内加注公元纪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统一用公元纪年。“解放前”和“解放后”,以震泽194953日解放为界。

六、地名、行政设置和官职等,均以当时名称记述。除首次出现使用全称外,一般采用简称(见机构名称与简称对照表)。如“中华民国”简称“民国”,“中国共产党”简称“中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简称“建国后”。

七、遵循“生不立传”原则;所记载人物,人物传以本地籍人物为主,包括客籍或对开弦弓村有一定业绩者;人物介绍以村内党政任职正副为主,包括在村外业有所成者;人物表以本地籍有所尽职者和学有所成者;人物传和人物介绍均以生年为序排列。

八、文字一律使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1986年重新发表的《简化汉字总表》。以语体文撰写。数字、计量单位、标点符号书写严格按照《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标点符号用法》等规定执行。计量单位,除保留历史资料中少数当时名称外,一律以国家法定计量单位为准。

《开弦弓村志》凡例修改建议

一、缺少指导思想。建议第一条一定要写指导思想,绝对不能少。可增添为第一条“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

二、原凡例第一条主要交代空间(地域)范围,但由于交代不清反而令读者产生疑惑。“记述的区域范围包括开弦弓村、荷花湾和西草田”看到这一句,读者会问下限年的开弦弓村地域范围究竟包括哪些,为什么要强调包括荷花湾和西草田?后来向《开弦弓村志》编志办问清楚,才明白荷花湾、西草田分别在1956年、2001年并入开弦弓村,那志书记述的范围应该是以下限年的行政区域范围,2010年底的开弦弓村已经包括荷花湾、西草田,所以根本不必在凡例中特别规定了。另外这一条凡例中“少数史实涉及区域以外地域”违反了地方志书不能越境而书的准则,不宜在凡例中写明。如果要兼及一些内容,措辞也要委婉些。建议这一条可改为“本志记述的境域范围以2010年底开弦弓村为主,辖区外涉及开弦弓村重要史事者择要兼及。”

三、原第二条规定了时间范围,但表述不够简练准确。建议改为“本志记述时间上限尽可能上溯,下限至2010年底。大事记延至****(一般在出版日期前)。”

四、原第三条是交代体裁和结构,但表述不够简洁清楚。如有索引可加上,没有就不必写。往往有些志书在凡例中规定四个层次,结果志文却突破四个层次,所以志文一定要遵守凡例规定的层次。并且内容的组成结构还没写清楚。建议可这样写“本志按照横排竖写原则,采用述、记、志、传、图照、表、录等体裁设卷、章、节、目四个层次。专志共66242节,采用记述体、语体文编写。以概述、大事记为卷首,编纂始末为卷末。”

五、原第四条是交代资料来源。凡例中“限于编幅,所引述的资料均不注明出处”,“编幅”应该是“篇幅”,一般的资料可以不注明,重要的资料最好还是注明。而且口碑资料包括访问、民谣、人物访谈、调查采访等,这里的口碑资料主要也是指调查访问,下面再提社会调查,显得重复。数据的来源可加在这一条后面。建议可以这样写:“本志资料来源于档案、史料、志书、报刊、专著及社会调查等。文中重要资料一般注明出处。各项统计数据均由统计部门及相关专业部门提供。”

六、原第五条是对朝代年号以及“解放”的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本志以国号纪年在前,括号内加注公元纪年”,这样的说法不太规范,“国号”与“朝代年号”是有区别的。而且只说“括号内加注公元纪年”,那相同的朝代年号不同年份是否每一次出现都要加注公元纪年呢?我们为了记述方便和减少字数,可以在凡例中规定相同的朝代年号不同年份在同一章、同一节或同一目中首次出现括注,以后出现时可不再括注。另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1949101日)之后才能采用公元纪年,也就是194953日仍然要采用民国3853日的说法。建议可改为“本志纪年方法,新中国建立前用朝代年号纪年(包括民国纪年),相同的朝代年号纪年在每目首次出现时加注公元纪年。新中国建立后用公元纪年。以民国38年(1949年)53日震泽镇解放为‘解放前、后’的分界线。”

七、原第六条中是关于一些对特殊问题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简称‘建国后’”,这种说法不准确,在《江苏省地方志行文规范》中第二十条规定“建国后”是不规范的简称。为了更加简洁,建议可改为“本志对频繁使用的名称首次用全称,其后用简称。历史地名、机构名称和官职等一般均按当时称谓。”

八、原第七条是关于人物收录标准,写得过细反而说不清楚,完全可以简洁些,。建议改为“本志名人传以‘生不立传’为原则,收录与开弦弓村关系密切、有较大贡献和影响的人物,排列先后以生年为序。在世人物写入人物简介、人物表。”

九、原第八条中“文字一律使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1986年重新发表的《简化汉字总表》。以语体文撰写。数字、计量单位、标点符号书写严格按照《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标点符号用法》等规定执行”这些内容《江苏省地方志行文规范》中有明确规定,不必要一一赘述,完全可删去。而“计量单位,除保留历史资料中少数当时名称外,一律以国家法定计量单位为准”这个内容是对特殊问题处理,必须要告知读者,建议这一条可改为“本志用的计量单位,历史资料中少数沿用旧制,其他一般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为准。”

修改后的《开弦弓村志》凡例

一、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

二、本志记述的境域范围以2010年底开弦弓村为主,辖区外涉及开弦弓村重要史事者择要兼及。

三、本志记述时间上限尽可能上溯,下限至2010年底。大事记延至****(一般在出版日期前)

四、本志按照横排竖写原则,采用述、记、志、传、图照、表、录等体裁设卷、章、节、目四个层次。专志共66242节,采用记述体、语体文编写。以概述、大事记为卷首,编纂始末为卷末。

五、本志资料来源于档案、史料、志书、报刊、专著及社会调查等。文中重要资料一般注明出处。各项统计数据均由统计部门及相关专业部门提供。

六、本志纪年方法,新中国建立前用朝代年号纪年(包括民国纪年),相同的朝代年号纪年在每目首次出现时加注公元纪年。新中国建立后用公元纪年。以民国38年(1949年)53日震泽镇解放为“解放前、后”的分界线。

七、本志对频繁使用的名称首次用全称,其后用简称。历史地名、机构名称和官职等一般均按当时称谓。

八、本志名人传以“生不立传”为原则,收录与开弦弓村关系密切、有较大贡献和影响的人物,排列先后以生年为序。在世人物写入人物简介、人物表。

九、本志用的计量单位,历史资料中少数沿用旧制,其他一般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为准。

报:市委、市政府,苏州市地方志办公室,省地方志办公室,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成员。

                                                                

送:全市各修志单位、《吴江市志》编辑部,市档案局领导班子成员,存档。

                                                   

编辑:顾晓红        审核:于振华        签发:沈卫新

                                                   

吴江市地方志办公室制                     印数:65

                                                   

电话:63016912          电子信箱:dajgxh2011@163.com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