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05月05日 星期日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暂存 >> 地方志书 >> 一轮修志 >> 庙港镇志 >> 第十二卷(江村调查)第一章(费孝通访江村)

第十二卷(江村调查)第一章(费孝通访江村)

2012/12/26 18:19:23    作者:  吴江档案局 来源:  吴江档案局    【字 号:  】   点击量:6283

第一节 英国之行

 

一访(193648月)

1935年夏天,费孝通于清华大学研究院毕业并取得了公费留学资格。听从导师史禄国教授的建议,先到国内少数民族地区作一年实地调查。秋天,他偕妻去了广西大瑶山区。1216日傍晚,他们在茂林修竹的崎岖山间迷了路。费孝通误入兽阱,腰部、左腰骨受伤,其妻奔呼救援时不慎跌入深涧急流中身亡。翌晨,费孝通忍痛爬行才遇到一位瑶胞,瑶胞设法援救了他。经过治疗,到1936年暑假,他回到家乡休息,准备出国。

此时他姐姐费达生在家乡负责推广蚕桑改良和缫丝新技术。早在1929年初,她帮助开弦弓村农民创办机械缫丝厂,当年农民就增加了收入,后来该厂的白厂丝在国际市场上颇有盛名。对这些,费孝通虽早有所闻,但不甚了解。姐姐十分关心弟弟的国内社会生活调查,便建议他到开弦弓边养伤边实地访问。这建议使费孝通产生了考察江村农村经济的兴趣,从此与开弦弓村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利用出国前两个月的时间,在开弦弓村串门访户,走田头,去工厂,坐航船,观商埠,成了妇孺皆熟的朋友。在姐姐的帮助下,费孝通还接触到稔知这一社区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情况的各阶层人士,使他掌握了许多第一手资料。在去英国的轮船上,他把这些资料整理成调查报告初稿。这份初稿随他进入了伦敦经济学院人类学系。后来在马林诺斯基教授的指导下,写成论文《开弦弓——一个中国农村的经济生活》,于1938年通过论文答辩,获得博士学位。

1939年,论文以《中国农民的生活》为书名在英国出版,后来又以《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生活》为名重印多次,被列为人类社会学名著之一。现代人类社会学奠基者之一的马林诺斯基教授赞誉:“这篇论著将被列为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半个多世纪来,中外人类社会学学者无不受到这一论著的启发和影响。开弦弓村也随之闻名于世。

二访(195745月)

1956年,费孝通的英伦同窗,悉尼大学的格迪斯教授随澳大利亚文化代表团访华,得到周恩来总理同意专程考察解放后的江村情况,引起了费孝通的关注。费孝通离开那次难忘的江村访问已20年了,他多么想抽空去看看那儿的现状。1957年春天,正好毛主席号召知识分子“下马看花”,了解合作化情况,这就促使费孝通到开弦弓村作第二次访问。他在村里住了20天,听取县、区、乡、村干部的汇报,召开小型座谈会,个别访问,实地考察,对开弦弓村的经济、社会、家庭、人民生活和思想觉悟、文化教育等情况作了全面调查。访问中他见到了许多老乡邻。他接触到一群活跃的年轻人,受到村民们的热情接待。随同这次访问的有他的姐姐费达生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农村经济调查组的同志以及《新观察》杂志的记者。访问结束后,费孝通应《新观察》杂志之约,发表了《重访江村》和《重访江村(其二)》两篇文章,热情讴歌了新中国农村经济制度的巨大变化和农民群众高涨的生产积极性,同时实事求是地分析了当时农村缺钱改善生活的情况,提出农村应当发展副业和工业以致富农民的主张。并认为,中央提出勤俭建国的方针是正确的,社会主义需要积累,要依靠劳动者自觉的省吃俭用。

三访(198110月)

1980年春天,费孝通接到英国人类学会通知,决定明年冬季将授予他赫胥黎纪念奖章。这是国际人类学的最高学术荣誉。费孝通为自己将成为获此殊荣的第一个中国人感到喜悦。19816月,他的导师雷蒙德教授来访,建议他将开弦弓村自1938年以来的变化作为领受赫胥黎纪念奖章时的演讲内容。费孝通欣然采纳,于国庆节偕姐姐费达生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的吴承毅、王康、林友苏等赴开弦弓村。他们乘坐在迎接他们的小轮船上,从震泽到开弦弓村花了一个多小时,感到交通不便。费孝通对庙港乡党委书记徐胜祥同志说:“若要富,先铺路。交通不便,经济就发展不起来。”乡党委领导立即表示要筑公路的愿望(后经费孝通向江苏省政府有关领导建议,在省市交通部门的关心支持下,1982年底开弦弓村通了汽车)。这次访问由于时间紧迫,费孝通一行在开弦弓村只呆了4天。他们向干部群众询问农业、多种经营、乡村工业、土地、人口、文化教育、经济收入、家庭结构和生活方面的情况。费孝通感到农民不仅已解决了吃饭问题,而且还有了钱花,非常高兴。他们参观了1968年重建的村缫丝厂,查看了产品的质量等级。费孝通边看边说:“乡村工业一定要讲究质量。”还自豪地告诉乡里的人,开弦弓村的白厂丝30年代时在国际就有名气了。费孝通看到工厂里设备落后,规模较小,就对乡领导讲,要提高技术,加强管理(后来由费孝通出面向苏州丝绸工学院求援,198211月费达生时年79岁,还辅助工学院杨志超教授等专业人员到开弦弓缫丝厂,对干部职工进行培训。乡里派出16名高中毕业生到丝绸工学院培训,同时采取措施加强了缫丝厂的领导。经过10多年奋斗,该厂现在已发展成为江苏金蜂集团公司)。

开弦弓村经济的兴衰变化,在江南经济发达地区具有典型意义。因此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决定在这里建立“农村社会调查基地”。19811118日,费孝通在英国皇家人类学会赫胥黎纪念奖章颁奖大会上,作了《三访江村》的演讲。他实事求是又满怀激情地向各国的社会人类学的学者阐述了“江村”45年来,主要是解放32年来,特别是实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路线、方针、政策3年来社区经济的发展情况。他在会上宣告“江村”是中国农村社会调查的基地。他还许愿在1986年即他访问“江村”50周年时,出版一本《江村经济》续篇,让“江村”成为各国社会学同仁了解中国农村半个世纪以来变化历程的窗口。同年1226日,由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江苏省社科院、江苏省委党校、上海社科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组成联合调查组在开弦弓村作第一期全面调查。“农村社会调查基地”正式建立。从此,开弦弓村成了中外社会学学者青睐和向往的地方。

 

第二节 聊家常 察民情

 

四访(19821月)

19821614日,费孝通满怀取得人类学最高荣誉的喜悦心情和对“江村”进行继续研究的使命感,第四次来到开弦弓村,进一步调查研究这里的工业结构、分配和乡村工业在农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在一次关于乡村工业的座谈会上,发言的人都按当时习惯称乡村工业为“社队工业”。费孝通说:“乡村工业的叫法好,这个名称早就有了。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乡村工业的生命力是强大的,是农民自己需要的,是有基础的。”在此期间,他为开弦弓丝织厂奠基铲了第一锹土,还兴致勃勃挥笔,书就三首古诗词分赠给庙港公社、开弦弓村、荷花湾村。其中一首白居易的《忆江南》信手拈来一挥而就,“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充分表达了他的心情。他还看望了正在开弦弓村调查研究的全体同志。费孝通结束此行回到北京后,于124日在中共中央、国务院举行的春节团拜会上,以《我国农民已经闯出了新路子》为题作了发言,用调查得来的大量事实,热情赞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欣欣向荣的大好形势。

五访(198210月)

19821024,费孝通和中国社科院研究所的领导一起到开弦弓村作第五次访问。在前两次访问中,他看到随着农村经济尤其是工业经济的发展和交通条件的改善及行政管辖的改变,原来差不多情形的小集镇,如陆家港、更楼港、庙港发生了兴衰变化。他联想到农村经济发展必然推动小城镇的复苏,于是他带着“社会调查必须更上一层楼”的问题来到吴江,深入江村了解工业结构、劳动力配置、文化教育、农民生活等情况。还对震泽、平望、盛泽、松陵4个大镇的城镇建设情况进行了探索性考察,他意识到,乡镇工业的兴起,小城镇建设必须加强规划。访问中,他在农民蒋云娥家里兴致勃勃地牵磨,到打谷场与村里的干部群众交谈收成情况,殷切希望大家努力建设好社会主义新江村。

六访(19835月)

吴江历来以小城镇多闻名苏南,除古老的7大镇3小镇外,还有六七十年代农村人民公社时形成,80年代崛起的13个新型集镇。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古镇要保持优势求新发展,新镇不甘落后要争上游。家乡小城镇的兴衰变化和地位作用吸引着费孝通。198352日,为进一步探索小城镇问题,他与调查组的沈关宝、李友梅等来开弦弓村作第六次访问。同时,前后花了1个月时间,对松陵、盛泽、平望、同里、铜罗等10多个镇的历史和现状作了详细调查,归纳出五种不同类型的小城镇。第一种以震泽镇为代表,是以农副产品和工业品集散为主要特点的农村经济中心,是商品流通的中转站;第二种以盛泽镇为代表,是丝绸工业产品的集散中心;第三种以松陵镇为代表,解放前后都是吴江县的政治中心;第四种以同里镇为代表,在过去是一个消费享乐型的小城镇,正在改造成为一个体现水乡景色的游览区,重点文化保护区;第五种以平望镇为代表,一直是水陆交通交叉点,是吴江县内最大的交通枢纽。在调查中,他发现小城镇一度由盛而衰的症结是当时传统的重农轻商思想和政策;而小城镇复苏繁荣的根本原因是乡镇工业经济的带动。在调查中,他觉得小城镇的集体商业经济尚未搞活,流通渠道有待疏通。他认为,小城镇应当成为农村的服务中心、文化中心和教育中心。

费孝通在开弦弓村调查期间曾步临太湖,读唐诗有感欣然作诗题赠吴江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李白六十二,杜甫五十九,我年已过稀,虚度岂可究。梦回苦日短,栖栖不敢休,文章千古事,万顷一沙鸥。”

1983921,费孝通出席“江苏省小城镇研究讨论会”,并以《小城镇大问题》为题在会上发言,多次提到庙港、开弦弓村、震泽等地的调查资料,分析小城镇衰落和复苏的原因。

七访(198310月)

19831038日,费孝通第七次访问开弦弓村。除了参观村丝织厂和庙港缫丝厂外,还到震泽、梅堰进行调查,并邀请正在庙港与乡、村企业搞横向联营的苏州光明丝织厂和苏州益明化工厂的负责人座谈城乡工业合作关系的问题;还参加吴江县松陵镇小城镇研究会成立大会并担任名誉会长,听取家乡小城镇研究和改革试点工作的情况。

同年1111日至126日,费孝通参加全国和南京有关专家组成的小城镇调查组在常州、无锡、南通、苏州四市的部分乡镇参观访问,并就9月份江苏省小城镇研究讨论会提出的问题和观点进行“会诊”。调查结束后,在苏州开总结会。费孝通在会上发言,指出农村工业经济的繁荣是小城镇复兴的原因。他以常州、无锡、南通、苏州四市有关乡镇的工业产值的比重都接近或超过当地工农业总产值的一半,苏州、无锡、常州三市的乡镇可达70%以上为据,证明这个地区小城镇复兴的共同特点。他还就乡镇工业与大中城市的企业联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向、商品流通、家庭副业、集镇建设规划、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等问题发表了意见,后来整理成《小城镇再探索》一文。

八访(198410月)

1984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决议。费孝通在中共江苏省委政策研究室朱通华陪同下,于21日至23日在开弦弓村作第八次访问。他把乡镇工业和城乡联结型的区域经济发展作为这次调查研究的重点。他认为,这是小城镇研究的新开拓,尽管还在探索阶段,但由此可挖掘出乡镇企业对城市社会经济改革的作用,乡镇企业与城市社会价值体系的关系等深一层的课题来,这对于研究乡镇企业发展和小城镇复兴的过程及其社会经济后果是极有意义的。访问期间,他参观了开弦弓村丝织厂和蜜饯厂,了解销售情况。在村里看望老朋友,询问生产、生活情况,还听取了县委书记俞兴德关于近年来全县经济工作情况的汇报。此外,还访问了梅堰,参观了那里的乡办企业。

1023,费孝通在松陵镇红旗影剧院向县机关干部和全县乡镇干部作了报告。他以十分愉快的心情讲述了参加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结束前召开的各民主党派、各界代表人士座谈会后的体会和在农村参观访问时看到农民富裕起来的感受。分析了建国35年来的经验教训和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取得的重大成就。还满腔热情地希望家乡人民克服小富即满、保守求稳的传统积习,要适应新形势,善于捕捉信息,增强市场头脑,努力加快经济发展。

离开吴江后,费孝通去镇江、扬州、南京三市访问,之后写了《小城镇新开拓》一文。在《瞭望》杂志上连载。

九访(19857月)

19857975岁的费孝通为了撰写《江村五十周年》,不顾盛夏高温,第九次回家乡调查研究。他带着探索小城镇建设中的问题,深入考察乡镇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前景,历时两周,先后访问了开弦弓和庙港、北厍、梅堰、桃源、黎里、平望、震泽等乡镇。

712,费孝通到庙港,正巧乡党委在召开村党支部书记会议,他非常高兴地看望大家并作了即席讲话。他鼓励大家要热爱家乡,努力建设好家乡。他说,爱国首先爱家乡,只要大家把家乡的建设搞好了,国家的建设才有好的基础。当前就要抓住时机,发展乡村工业,使社会主义富起来。他认为乡镇搞工业,要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要充分利用当地资源。713日,费孝通到开弦弓村,邀请土改时的村干部和现任的村干部分别开了两个座谈会,详细地询问了农民的生活和经济负担情况。费孝通在吴江期间,还为湖滨乡、松陵镇、县机关的干部作了报告,畅谈调查研究的心得体会。他从改革开放形势和宏观经济调控的实际出发,分析了当时乡镇企业潜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并告诫乡镇企业不要单纯追求产值数字。他认为发展速度要建立在坚实的效益基础上,发展不能靠铺摊子争贷款。乡镇企业应当像蝌蚪变青蛙那样,去掉自己的尾巴,克服粗放低效的缺点,加强科学管理,逐步向现代企业发展。他强调效率和质量是乡镇企业的生命。他十分赞赏开始搞乡镇企业时那种“千军万马,千山万水,千言万语,千辛万苦”的“四千四万精神”;但他更希望乡镇企业干部在现代商品经济活动中要学会科学管理,同时要站得高看得远,不要忽略国内市场,要当好“二传手”,既要同老外搞外偿贸易,又要向国内发达地区、不发达地区发展。他在报告中提醒乡镇干部要注意防止土地抛荒,要重视稳定农业。他肯定吴江以工补农、以工建农的做法。他认为乡镇工业脱胎于农业,乡镇工业发展了就应当反哺农业。这样社会主义经济才能协调发展。他还对农村劳动力合理转化和小城镇建设防止过快膨胀问题谈了自己的见解。722日费孝通参加了县政府召开的“凤尾菇深加工研讨会”,这种凤尾菇种是费孝通从澳大利亚亲自带回来的。他对此十分关心,在会上发表了指导性意见。

随同费孝通来访的有朱通华、沈关宝、李友梅、刘豪兴、王洪等11人,他们一起参观了吴江县35年成果展览会,游览了太湖,费孝通赋诗二首:

其一:太湖三万六千顷,稚翁满舵笑语盈。自从陶朱片舟去,世代兴衰说到今。

其二:湖风吹轩入梦来,七十老翁志未衰。振笔犹欲书心愿,莫道湖边起暮霭。

这次访问结束后,费孝通写了《故里行》一文,文中写道:“显然,农村体制改革已要求更上一层楼。这也应当是我们今后研究的重点。我觉得现在回到农村去进行调查是及时的。农村是乡镇工业基地,乡镇工业促进小城镇的发展,形成苏南地区的全面繁荣,要跟踪观察这一历史过程,我们不能放松农村本身的调查研究,这可以说是我九访江村总的体会。”

十访(198510月)

198510月,为纪念访问江村50周年作准备工作,费孝通在中共江苏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朱通华、吴江县委副书记于孟达等人的陪同下,第十次访问了江村。在这次访问前5个月,费孝通在北京为新建的庙港乡政府招待所题写匾额“万顷阁”,此次来访,他即住在“万顷阁”里。

在为期一周的访问期间(1012日至18日),费孝通除访问开弦弓村外。还到庙港、梅堰等地进行了社会调查,召开了各种座谈会,走村访户,与乡村的干部群众广泛进行了交谈。在开弦弓村,他看到不少新楼房,很是高兴,在老村长周富林家里同他全家人一起座谈。费孝通及其姐姐费达生还在于孟达同志的陪同下,参观了吴江档案馆和该馆的档案史料陈列室。

十一访(19865月)

1986516,费孝通第十一次访问了江村。

上午,在朱通华、于孟达等人的陪同下,费孝通和应邀来访的日本东京大学教授中根千枝、美国康乃尔大学教授巴乃特到达开弦弓村访问。开始分头活动,费孝通稍事休息后,听取了开弦弓村的调查汇报。日、美学者由朱通华、于孟达等陪同参观了乡村工厂,尔后,会合走访农户家庭。中午,费孝通与外国客人一起访问了重访江村时的房东周文昌家,并在周家共进午餐。下午3时许,离开庙港,去桃源乡对该乡湖笔厂、丝织厂、服装厂进行访问调查。

费孝通在十一访江村的下月,即6月,随胡耀邦同志赴西欧访问,他在英国伦敦经济政治学院作了题为《江村五十年》的演讲。演讲中回顾了江村半世纪所走过的道路,他说:“历史的巨轮是不会停止的。上述的江村在过去的50年中的变化,很可能是更大更富有意义的变化的前奏。”

十二访(19875月)

19875月下旬至6月上旬,费孝通访问了无锡、常熟、吴江、吴县4县。这次访问的目的是了解这些地区工农关系的新发展和新问题。

531,费孝通第十二次来到江村。他在与乡村于部座谈时,听取了开弦弓村近况和1986年庙港乡三业发展情况的汇报,然后对乡村企业的前景,国营工业、集体(乡镇)工业、家庭工业如何分工以及家庭工业发展趋势等问题作了分析性的讲解。

61,费孝通应邀在吴江县机关领导干部会上作了关于乡镇企业发展问题的报告。他指出:“乡镇工业第二步发展有两条出路:一、搞技术改造,在上水平、上技术、上规模方面做文章;二、搞好产品销售,可以请进来,也可以走出去,以优质服务和利用地域性的时间差、地区差把产品推销出去。”

陪同费孝通访问的有中共江苏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朱通华、吴江县委书记孙中浩、吴江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于孟达,还有调查组的李友梅等人。

1987年底。费孝通根据对苏南4县的访问,写成了《农业发展的新台阶》一文。该文的开头写道:“……到目前,有些乡村工业比较发达的地方,已经有一部分地区通过增加投入逐步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扩大农田经营规模,促进农业专业化,使得务农的农民在收入上赶上甚至超过乡村工业的职工,从而稳定了粮食生产,使农业向现代化的目标前进一步。这是当前农业改革的一个新阶段,一个值得重视的信息。”

十三访(19879月)

费孝通为了及时观察发展着的形势,继十二访后,于198794日,第十三次访问了江村。同日下午,费孝通在全国政协学习委员会副主任杨继先、处长索世辉和吴江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于孟达等人的陪同下,听取了村干部的汇报后,去该村15组访问了陈耀祥、徐林宝两家农户。还分别与该村的干部合影留念。北京科教电影制片厂为这次访问拍摄了电影。

915日,以日本上智大学社会学教授鹤见和子为团长的日本小城镇研究会代表团一行8人在吴江作考察访问。在此期间,费孝通与日本代表团会晤并进行了小城镇研究方面的学术交流。

费孝通这次调查活动,限于时间,不能像过去那样到各镇去访问,于是他邀请曾被访问过的一些镇长在吴县聚谈一天,向他们进一步了解小城镇建设中的问题。应邀参加的有苏州市属四县两市的14位镇长。之后,他写了《镇长们的苦恼》一文,后收入《行行重行行》一书。在该文中,费孝通指出,“这几年来苏南的小城镇真有点像雨后春笋,长得快,又长得鲜嫩动人”。“苏南小城镇的新面貌,固然体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但不大为人体会的是这里渗透着多少镇长们的苦心和烦恼。”“在场的镇长们当前感到最头痛是六件事,用他们的话说是:烧煤、喝水、用电、看病、上学和最近突出的菜篮子。”“从我个人来说,这次与镇长们谈话最触及思想的是他们提出了重点文物保护的问题”,他特别提到了古镇同里的保护开发问题。

十四访(19904月)

1990年初,民盟中央向中共中央提出了有关我国地区发展战略的新方案。这次方案的主要内容是,如何以上海为龙头、江浙为两翼,建立一个能带动长江流域腹地的经济开发区。

这个方案交出后,费孝通原本打算去一趟江苏南通,为已由张智楚同志编就的《从沿海到边区的考察》补加一篇《南通行》。行程已定,临行前接到通知,江泽民要他和民盟负责同志去一趟,讨论有关长江三角洲的开发问题。谈话结束后,费孝通他们表示,民盟愿为这个设想承担红娘的角色,发挥催化剂的作用,把这个设想带到地方上去进行意向性的探讨,以使各方易于取得共识。于是,他们改变了原定行程,4月初开始了包括南京、杭州、上海的长江三角洲之行。

41415日,费孝通第十四次到家乡访问,先后考察了开弦弓村、吴江东方丝绸市场和吴江新民丝织厂。在庙港时,他听取了开弦弓村和庙港缫丝厂的工作汇报,并参观了庙港缫丝厂的自动缫丝车间。在此之前费孝通为该厂建厂60周年题了“严、细、实、创”四个字,对该厂寄予厚望。

费孝通根据这次长江三角洲之行的情况,于199079日,在兴城油田疗养院完成了《长江三角洲之行》一文,其中写道“……这次在我家乡吴江县的几个镇和开弦弓村看了看,情况比我想像的要好些。我原以为进入商品经济不久的农村,头一次遇到产业调整,会受到冲击而影响农民的收入。没有想到,这里的干部群众,经受了这次考验,对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的指导思想更明确了。”“我了解到现在吴江全县已经做到农、工、副三业良性循环、协调发展。实行种植、养殖、加工、出口相结合,逐步形成五条龙:从栽桑养蚕到缫丝织绸、印染整理再到服装加工一条龙;养兔产毛到加工兔毛衫一条龙;种植蔺草到加工凉席、榻榻米一条龙;养猪、羊到加工皮革制品一条龙;蔬菜种植、加工一条龙。与此相对应,还成立了五个农工贸相结合的企业集团和创汇集团。外贸收入在全省已经保持了8年第一,去年外贸收购额达6.8亿元,其中乡镇企业3.7亿元。全县还办了25个合资企业,引进外资2400万美元。今年农民的收入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

费孝通从家乡的经济结构和外贸优势的思考中,产生出长江三角洲的开发和外贸格局构想:“具体来说,就是首先要在长江三角洲,建立起一个新外贸格局。从货郎担式的零敲碎打,上升为赶集式的上交会(上海交易会),然后更上一层楼,以浦东为基础,加上一个‘坐商’式的服务层次,这就是在上海建一个大陆上的香港,包括江浙两省腹地工农业在内的长江三角洲开发区。”

十五访(19915月)

1991年,距费孝通1981年三访江村正好10年。这10年里,费孝通看着家乡农村的房屋从草房变瓦房,一层变多层,联门接户变成了别墅式的小楼房;看着农村里兴起一座座小工厂,厂房变宽敞,设备变先进;看到农村里冒出了一批批头脑敏捷、视野宽阔的青年农民企业家,这一切正是他早年梦寐以求的变化。费孝通为他今生今世能亲眼看到他的家乡在短短10年里发生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巨变感到高兴和激动。同年418日,他第十五次访问了江村。下午,他在吴江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于孟达等人的陪同下,听取了开弦弓村的汇报,接着到庙港乡政府听取关于庙港一年多来经济发展情况的汇报。

在吴江期间(414日至21日),费孝通在中共吴江县委书记张卫国陪同下先后访问北厍、盛泽、庙港等地。

回到北京后,费孝通给《瞭望》杂志写了一篇题为《吴江行》的文章,回眸了故乡10年的变化。他在文中写道:“总的来说,吴江这10年正在从温饱型经济进入小康型经济。”在分析吴江小康水平是怎样得来时。他认为,吴江经济有它自己的特点:农业稳定,副业兴旺,创汇力强;吴江“走出了一条由它的历史和地理条件所形成的发展道路”。他在文中列举吴江的桑田面积、蚕茧、白厂丝、丝织品产量和出口额,赞叹吴江“不愧是丝绸之府”。文中还介绍了吴江东方丝绸市场,认为吴江这几年丝绸业的发展不能不归功于该市场的建立。“该市场是当地农民企业家自己摸索出来,推动乡镇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有效机制。同时也可以认为乡镇企业发展到这个阶段,在商品经济规律的诱导下,人民必然会认识到生产和流通的相互依存性,从而促进了贸工农的结合。”他在文中十分赞赏吴江坚持“左右开弓,两个市场”的方针,同时开拓国内外两个市场,搞活流通和加强“横向联系”的做法。“像吴江这样的地区,乡镇企业的兴起。除了内发的因素外,外联的关系也是很重要的。”“实践证明,横向联营这种形式宛如给乡镇企业安上一根根发条。上速度,上规模,上水平,得益匪浅。”“企业间密切的横向联系在长江三角洲已经形成了一个经济网络。也就是说长江三角洲事实上业已形成了一个关系密切的经济开发区,如果得到国家承认,给予相应的发展政策,这个经济开发区就可以发展得更顺利、更迅速。这样,三角洲经济区在今后10年里,生产力再翻一番,带动全国实现小康经济就有了保证。这次吴江之行更加强了我的这种看法。”

十六访(199310月)

199310月,费孝通和参加由他主持的“第四届现代化与中国文化研讨会”的代表一行47人,在中共苏州市委副书记周治华的陪同下,来吴江实地考察“江村”风貌,这是费孝通第十六次访问江村。

在开弦弓村,中共吴江市委书记沈荣法、庙港镇党委和开弦弓村党总支负责同志分别向来访者介绍了市、镇、村坚持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以及人民安居乐业的情况,然后客人们观看了费孝通访问江村的图片资料,还兴致勃勃地参观了村容,走访了农户。

在访问中,费孝通对开弦弓村的巨大变化作了充分肯定。他说,由于家乡父老乡亲坚持执行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政策,靠智慧的头脑和勤劳的双手,使家乡发展得如此快、如此好。相信在党的富民政策的鼓舞下,在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家乡今后的经济会更繁荣,人民生活会更富裕。

费孝通和客人们告别开弦弓村后,还去盛泽考察了吴江新民丝织总厂。

十七访(199410月)

1994101314日,费孝通第十七次访问江村。

费孝通于1012日到达吴江,他此次来一方面是了解家乡的新变化,也是为了配合拍摄专题片《行行重行行——费孝通和中国农村现代化》。中共吴江市委书记沈荣法、市长张钰良会见费孝通,并向他汇报了家乡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情况。

13日,费孝通来到开弦弓村走访了农户。在村民姚金凤家里,与姚金凤及其孙媳妇赵凤美一起聊家常察民情。他在重访江村的老房东周文昌家时,高兴地与周家老小共进午餐。他又到小学的教室里,看望了小朋友们。同日,费孝通还考察了庙港缫丝厂。

14日,费孝通及其姐姐费达生一起同当年在开弦弓生丝精制运销合作社里工作过的老工人进行座谈。还到盛泽镇考察了东方丝绸市场、新民丝织总厂、新华丝织厂和工艺织造厂。他听了盛泽镇党委书记鲍玉荣的汇报后,十分高兴,希望盛泽镇建设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样板镇。

费孝通这次对吴江的访问于1015日结束。在松陵期间,他参观了孩提时的母校——雷祖殿小学,即现在的吴江实验小学,找到了当年的井和树,重温了童年生活。费孝通十分高兴地赋诗一首:“早岁书声犹在耳,古井清泉应未干。花开花落八十四,到此方知苦与甘。”

十八访(19955月)

1995515,费孝通回到吴江。吴江市主要领导沈荣法、张钰良、汝留根等热情接待并向他汇报了进一步繁荣吴江经济的“五大战略”和正在制订全市实现基本现代化发展规划的情况。他听了非常高兴,并祝愿家乡取得更大的成绩。

18日访江村后,这一年费孝通又两次来到家乡。一次是921日至24日,民盟中央在吴江召开参政议政工作经验交流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29个民盟省、市、区委的领导和为参政议政作出成绩的代表以及民盟中央机关干部近百人,在会议期间考察了吴江两个文明建设的情况。另一次是115日,费孝通和雷洁琼、程思远、钱伟长、万国权等民主党派和全国工商联的领导及无党派代表人士一起,参加由中共中央统战部组织的赴苏南考察团,在吴江考察了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盛泽丝绸星火密集区,还参观了市容市貌。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