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04月28日 星期日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暂存 >> 地方志书 >> 一轮修志 >> 平望镇志 >> 第十二卷(社  会)第一章(人民生活)

第十二卷(社  会)第一章(人民生活)

2012/12/23 19:05:28    作者:  吴江档案局 来源:  吴江档案局    【字 号:  】   点击量:5485

  

第一节 居民生活

 

建国前,市镇居民在工商单位做工,虽三餐由业主供给,但月薪较少。在大、中商号或手工、工厂工作而业务技术水平较高的职工,月薪12石白粳,一般职工月薪58斗米,最低仅3斗米,被雇在小单位工作薪金是微薄的,养家糊口也感困难。物价飞涨,纸币贬值,所得工资不能换取足够的物质。在旧社会,无论是设商店还是开工厂,同样受物价波动的影响。如,今天卖出商品,明天因涨价而补不进;工厂卖出产品,因原材料涨价而受损失。小商小贩资本不足,受到大、中商的制约,生意更难做,生活清贫,职工还受一年三节(端午、八月半、春节)的精神负担,弄不好就有被辞退的可能。家中给养不足,只能由家属去打短工、做针线、帮洗衣等收入补给,勉强度日,要是有老有小吃口多,生活更困难。平时一般的生活,粗茶淡饭,长时不知肉味,粗布缠身还得补补缝缝,人健无恙,已算万幸。

建国后,市镇居民生活得到保障,工商企事业单位职工参加了工会组织,对工作劳动的权利有了保证,“一年三节”犹恐被辞退的思想负担已消除,工作稳定,生活安定。19568月,全镇的工商企业走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后,职工的劳动生产、工作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随着生产关系的变革,新建和扩建单位不断增多。解放妇女劳动生产力,不断扩大就业面。自1963年以来,共有3823人就业。特别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认真贯彻经济体制改革和一系列方针政策,大办镇级企业,发展商品经济,居民就业人员多,劳保福利增加和享受离退休费保养金待遇,职工获得奖金和补贴越来越多,因此经济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1985年,市镇职工平均收入996元,比1984年的785元增加211元,增长2688%1985年,全镇储蓄存款余额131428万元,平均每人存储75136元,比1984年增加7357元。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经济的发展,居民对生活追求也高了。在日常生活中,吃的有荤腥,猪肉要拣瘦,来客要烧上几只菜,逢年过节菜肴丰盛。在穿着上逐渐向城市化靠拢,年轻人尤甚,服装款式新颖。家用电器设备,特别是电扇已普及到户。机关事业单位和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单位的干部职工基本上已用上了石油液化气,便利了职工的烧饭煮菜,进一步提高了炊膳设施。

 

第二节 农民生活

 

建国前,平望劳苦农民占多数,靠落后的农业工具耕种田地,一年只有夏熟秋收二季的粮食收益。一般单产二石糙粳,折谷400斤,如肥料不足,仅有200斤左右稻谷的收获。遇到旱、涝、虫灾,还会颗粒无收。贫农耕种土地少数是自田,多数是租种田,每年秋收后要缴租米。如遇欠收年,全年口粮不足,缴不出租米,有的还要坐班房,直到来年芒种时才放回家种田。少田或无田农民只能去做长工,或帮短工。缺少耕翻农具的贫农给养牛种田的富裕农民伴工,才能赶上农时季节,及时下种禾苗。农民的吃穿一般简单朴素,常年以自种蔬菜为主,自腌咸菜,自制杜酱,农忙时二干一稀,农闲时一干二稀。富裕户有时备些荤食,逢年过节或请客人备点荤菜,贫苦农民穿的粗布衣,盖的老棉被,补钉衣被常见,一年做到头,生活苦度过,有的农民还要借债、合会、走典当。农民下田干活赤脚穿草鞋,甚至有些冬天光脚着蒲鞋。农民住的是简陋平房,生活用品简单粗陋。很少上镇购买日用品,一般都购些俭朴的实用品。农村的交通不方便,都是泥草路,如遇刮风下雨,泥泞路滑,无法到镇上,特别离镇较远的偏僻地方行走更感困难。

建国后,农村进行土地改革,颁发土地证,建立起农会和村、乡政权,农业生产体制改革,逐步走上集体化生产道路。产量有所提高,生活有了改善。60年代初,三年自然灾害,生活贫困,荤食品和油脂食物很少,伙食以素为主,出现营养不良现象。70年代推行三熟制,农业总产量比60年代总产增长幅度很大,同时发展社、队办企业,社员收入提高。例如根据蔬菜大队的调查:1976年该队全年总收入64160元,剔除成本税收等,净收入35709元;全队340人,人均收入10821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村办工业发展较快。1979年,农民经济总收入144225万元,剔除费用净得69015万元,全乡29个村参加经济分配的41288人,人均所得16715元;人均收入水平100200元的有26个村;201300元的有3个村。人均收入100元以下的有1034人;101200元的有37266人;201500元的有2693人。198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57673万元,剔除费用净得总额98262万元。全乡32个村参加经济分配41827人,人均所得23492元,其中人均收入100200元有1个村;201300元的有31个村。收入水平在101200元的有1091人;201500元的有40736人。农民经济收益水平提高带来生活要求也逐步提高,日常生活大有改善,在伙食上荤菜常有,改变了解放前捞酱、啃菜根的贫困生活。1985年全镇农、副、工、贸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不仅粮产增长,且禽畜饲养量都大幅度增长。全年饲养生猪64187头,饲养家禽60万只,兔62073只。种植蔬菜产值达9931万元,蚕茧总产276723担,水产品总产量达40887担,还有其他桔子、芦苇等经济作物也有相应的发展,1985年乡办工业单位16个,比1978年增6个,总收入157114万元,比1978年的19679万元增加137435万元,增长698倍。建筑业1985年总收入952万元,比1978年的3382万元增加91818万元,增长2715倍。村办企业1985年有178个,比197890个增加88个,总收入312473万元,比197823390万元,增加289083万元,增长123倍。村办建筑业收入26141万元。由于生产的迅速发展,产品和品种门类不断增加,经济收益不断上升。1985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19355万元,剔除费用净得总额287487万元,人均所得69780元,比1984年人均增加7579元,增长1270%。全乡人均收入600800元的有30个村;8011000元的有1个村;1001元以上的有1个村。5011000元收入的有39926人;1001元以上的有1273人,净收入超万元的有11户。1985年蔬菜队总收入101049元,其中队办企业收入69349元,占总收入686%。纯收入为83251元,全队人口320人,人均103527元,比1976年人均10821元,增加92706元,增长757倍。

农民经济收入大幅度提高,促使农村购买力成倍增长,消费结构起了根本变化,对高档消费品的需求越来越多。据统计,1985年,农村在10674户中有彩电59台,黑白电视机1046台,普及率1030%。收录机有758台,每14户有1台,收音机10485台,基本达到户户有收音机。洗衣机、缝纫机在新婚家庭都落了户。

随着乡、村企业商品生产的发展,促进城乡物资交流的需要,交通建设至关重要,因此修筑平溪乡村公路1条,新建农村桥梁34座,新铺乡、村水泥道路36630米,已通乡道的村23个,已通村道的村9个,现在农民往返村镇的主要交通工具是自行车,每户必备,在青年人多的户,备有几辆自行车。早晨和傍晚上、下班时,往返成队的自行车形似长龙,大大方便了农民生活。

农民的穿着也起了很大变化,穿的是化纤织物毛料衣。农民经济富裕了,住房条件也得到进一步改善。1985年农村新建和翻建新房894户,面积达64070平方米,户均716平方米。其中新建楼房的514户,面积48232平方米,绝大多数是楼房,个别户还建三层楼和院子,从而改善了乡村面貌和生活环境。

 

第三节 渔民生活

 

建国前,渔民生活较市镇居民和农民更苦。一家老小挤在一只小船上,常年漂泊在水面上。捕鱼工具落后,一般都在夜间捕捉,忙碌辛苦一宵,抓不了多少鱼虾,到街上叫卖,只能换来几升米,以求温饱。如遇刮风下雨,水位高涨,捕不到鱼时,只得籴点米煮稀薄粥充饥。鱼船破了无钱修,穿的衣服破旧不堪,一家数口蜷缩在一条破棉絮里,他们是上无片瓦、下无寸土,无房又无地,天天籴米下锅,烧柴砍树枝。

建国后,党对渔民的政治、经济、生活极为重视,于1952年成立渔民协会,下辖5个渔业生产合作社,渔民生活初步得到稳定,1958年渔业生产有了进一步发展,1979年后贯彻退田还渔,将围垦的唐家湖重新开浚为鱼池380亩,初步扩大了养殖面积。自1979年以来,坚持贯彻执行上级对渔业生产“以养为主,养捕结合”的方针,捕捞产量从1978年的2202担逐年增长到1985年的6290担,增加4088担,增长186倍。渔船1978年为272只(多数是旧船),其中挂机船1只,经逐年发展,到1985年为362只,增加90只,增长3309%(多数是新船),其中挂机渔船11只,增加了10只,增长10倍。

随着渔业生产的飞跃发展,渔民的经济收入日益提高,从1969年总收入的2236万元,逐年增加到1985年的69324万元,增加47万元,增长2倍强,纯收入从1969年的14616414元,逐年提高到1985年的1530285元,增加1384121元,增长947倍,人均收入从1969年的13168元增长到1985年的109443元,增加96275元,增长731倍。

1968527召开陆上定居大会。自宣布渔改以来,渔业大队连年在联农大队征地。自19727月至19845月,共7次(其中5次是1972年征用),征得土地合计41071亩。自1968年至1985年先后建造宿舍1019926平方米,平均每户一间房屋。1982年全渔业村每户都装上了电灯。全村有电视机200台,其中彩电50台;有录像机7台,电冰箱30只,洗衣机100只,缝纫机150只,照相机20只,自行车328辆。全村每户都用上了自来水。有100户用上了石油液化气。

平望镇(乡)渔业村19691985年收益分配情况表

                                          续上表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