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04月27日 星期六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暂存 >> 地方志书 >> 一轮修志 >> 平望镇志 >> 第十卷(交通邮电)第一章(交  通)

第十卷(交通邮电)第一章(交  通)

2012/12/23 18:59:46    作者:  吴江档案局 来源:  吴江档案局    【字 号:  】   点击量:5739

  

平望镇的交通运输,古时以水路通航木船为主;陆路虽有通往苏州、湖州、嘉兴的塘路,但不能通车,只能行人。同治二年(1863)平望始有轮船过境停靠,当时运输工具仍以手摇木船为主,民国以来苏嘉公路、苏嘉铁路、平南公路相继通车,水陆交通运输起了较大变化,从原来运货搭客以水路为主逐步转为陆路为主。从此,平望与外地的联系逐渐方便,全镇经济有了发展。建国后,先后有青平公路通车,太浦河、新运河通航,平望才成为吴江县水陆运输交通中心,成为联结三省一市的水陆交通枢纽。各类汽车和船队通行无阻,日夜不绝,促使平望镇现代工业的发展。现在平望镇交通运输机构,陆路有江苏省长途汽车站和县内公共汽车站各一个,水路有轮船营业站、运输社、航船社各一个。1985年京杭运河(即大运河)年通过船舶逾83万余艘,4340万余吨。平望大桥段公路日平均通过机动车近5000辆。

 

第一节 航道和公路、铁路

 

一、航道

平望镇唐宋以来主要航道有京杭运河、頔塘和烂溪。建国后,太浦河、新运河相继开凿,沟通了与周围各城市的联系。1978年后,镇新开铁枪河和平溪河通航,水域遍及乡村。现平望镇主要航道有江南运河、申湖线、江南老运河等3条,支航道有苏杭支线、平望市河、平望一溪港、平望一横扇、菀坪一溪港等5条。

江南运河 古江南运河,开凿于隋大业六年(610)。县境段北起夹浦桥,经松陵、平望至嘉兴。自太浦河、新运河通航后,江南运河航道改道,即江南运河经平望新运河入烂溪抵杭州。县境内全长408公里,是4级航道,可通100吨级船舶,是联接苏州、杭州的水上大动脉。

申湖线 原由頔塘自平望经莺脰湖抵沪,1970年改由頔塘自平望经新运河、太浦河抵沪。全长4223公里,5级航道,可通150吨级船舶,是联接湖州、上海的主要航道。

江南老运河 是古江南运河一段。县境段自平望沿盛泽乡东部至浙江省王江泾,长1413公里,6级航道,可通60吨级船舶,是通往浙江嘉兴的水上要道。

苏杭支线 平望果品仓库至苏杭线,长207公里,6级航道,枯水时水深12米,枯水时底宽16米,可通100吨级船舶。

平望市河 平望果品仓库至平望公社窑厂,长3公里,7级航道,枯水时水深15米,枯水时底宽9米,可通50吨级船舶。

平望至溪港线 太浦河至高家桥,长751公里,9级航道,枯水时水深03米,枯水时底宽42米,可通15吨级船舶。

平望至横扇线 太浦河至横扇轮埠,长06公里,8级航道,枯水时水深1米,枯水时底宽7米,可通20吨级船舶。

菀坪至溪港线 南新桥至吴七线,长13公里,9级航道,枯水时水深03米,枯水时底宽54米,可通10吨级船舶。

二、公路和铁路

平望镇是十(一圩)苏(州)王(江泾)公路,平南(浔)公路和青(浦)平公路交汇处,是沟通三省(江苏、浙江、安徽)一市(上海)的干线公路。乡间公路有平横公路、平溪公路。抗战沦陷时曾筑有平黎公路,抗战胜利后毁。

十苏王公路 前称苏嘉公路。县境段北自吴县交界经松陵、八坼、平望、盛泽,南至浙江王江泾,全长918公里。平望镇境段北自八坼交界,经胜墩、庄田、联农、莺湖、复兴、小於等村至盛泽。民国18年(1919)始筑吴县至松陵段,平望境段于民国21年筑成,路基7米,碎砖路面3米。民国2212月通车。自此,平望始有汽车通往苏州、嘉兴两地和沿线各镇。日军侵入沦陷期间,路桥破坏,汪伪时期曾有修复。

19494月,镇境内袅腰桥、莺湖桥遭国民党军队撤退时破坏,经抢修全线通车。1965年改善平望大桥北岸接线。1968年平望大桥南至石家港段改道拉直,同时铺筑油路。

平南公路 为沪藏国道318线的一部分,2级公路。自平望向西经梅堰、震泽至浙江南浔全长233公里,平望镇境段自平望镇区经平西村至梅堰。民国24年(19353月开工,民国257月完工通车,路基宽75米,碎砖路面宽3米。沦陷时曾有维修。民国355月路面坑洼不平,可勉强通车。1956年铺碎石路面。1967年改建7米宽沥青油路,1979年按2级公路标准拓宽,路基宽12米。1984年省交通厅工程管理局命名为“文明公路”。

青平公路 也是沪藏国道318线的一段,2级公路。县境内自青浦交界往西经芦墟、黎里、平望,长265公里,路基宽12米,泥结碎石路面宽7米。平望镇境段自黎里交界经前村、新丰两村至平望镇。19654月由国务院国防办公室批准兴建,省市联合组建工程指挥部,由华东市政工程设计院勘测设计,由交通部第三航务工程局、省交通厅和上海市城建局三支队伍开工建桥和铺建路面,青浦、吴江两县民工填筑土方。两县出动民工15万人,完成土方65万立方,其中吴江县境内为50万立方。19661月全部竣工通车。全线投资2965万元。1972年至1976年县境内段路面改建为渣油表面处理,1984年起改建老油路面,路宽至9米,至1985年完成12公里。

平黎公路 自平望至黎里西郊玛瑙庵,长62公里,路基75米,螺丝壳路面4米,木桥3座。民国28年(1939)侵华日军强令修筑,民国302月竣工通车。一度有私营汽车公司经营,不久即停。民国36年桥梁毁坏后废弃。

平横公路 自平望大桥北向西,沿太浦河北堤至横扇,长109公里,路基宽8米,4级公路。1978年开工,1980年完成通车,全线投资24万元。

平溪公路 由平望乡人民政府筹筑,198495日开始,19841225日完成土方工程,1985年建桥5座通车。全线投资27万元,全长5公里,路宽9米。

苏嘉铁路 北起苏州经松陵、八坼、平望、盛泽、浙江省王江泾至嘉兴,全长742公里;县境段长433公里。民国23年(19344月开始建造,24年春完成土方,25715日正式通车,上行、下行,每天客货混合列车各4班。下半年,改为每天上下行客货混合车各3班和上下行客车1班。民国26年(1937),日军侵入平望镇前夕停运,房屋、桥梁、轨道多处被炸毁,平望站成废墟。民国284月,整修完毕,由日伪华中铁道有限公司霸占经营。民国333月,日军以“协助江苏省政府收集金属”为名,开始拆除全线钢轨、枕木等,钢轨拆至苏州即外运,继拆桥梁,次年1月拆完。至此,苏嘉铁路仅存路基。前后实际使用不足6年。1958年后,路基逐渐被扒平,沿线仅存有限桥墩。


第二节 水上运输

 

一、水运工具

在公路未建之前,境内外客运货均靠水运。交通工具以木船为主,赖摇橹、背纤、风帆行驶。清末轮船通航以后,木船运输在整个货运方面仍占重要地位,有快班船、航船、货运船、轮船等承担运输业务。民国22年(1933)后,苏嘉公路、苏嘉铁路、平南公路相继通车,水路船运逐步减色。建国后机械运输发展,运输船只大都改为机动船。1970年后水泥船代替了木质船。1980年后钢质船加入运输行列,船的材质起了变化。

快班船 船型系浙江绍兴的乌篷船,头尖身狭长,用木橹24支同时摇动,速度较一般木船快,故称快班船。开航前,船员一人站船头敲小锣招揽旅客。一般往来于平望、苏州之间,以载货为主,搭客为次。据1949年班船登记资料,当时有4只(见表),建国后淘汰。

1949年快班船登记表

 

航船 是从事短途交通运输的船只,往来于城镇、乡村之间,搭客载货。一般每天清晨开出,下午返回平望。个别航船由于航程较远,隔日来回,去时载客,回来装货,是全镇商店进货之重要工具。开航时,有专人向商店联系业务。自轮船设局通航后,航船以载货为主。据1949年班船登记资料,当时有11只(详附表)。


1949年航船登记表

建国后,机械运输迅速发展,航船运输受到影响。但往来于农村间的航船仍占一定比例。很多航船为适应业务需要,装有柴油机成为机动船,继续承担运输业务。现在水上运输有运输社和航船社所属船只,往来于各大城市,对城市与镇乡间物资交往起到一定的作用。

货运船 专为店铺商行装运货物。平望是产米地区,货运船为粮商装运粮食为主,有的直接与厂商挂钩,受货主控制支配。建国前夕,平望镇有周金生、杨浩初、何哑子等船。建国后,分别按港籍参加运输组织。

轮船 清同治二年(1863)平望始有轮船过境。当时均为官长往来所用,亦有丝商雇用,往来于苏州、湖州之间。嗣后,设局通航,逐步发展成为水路交通主要工具。建国前夕,过境轮船有20多班次。轮船局有三家,均设在司前街。过境轮船据1949年调查资料有21艘。


1949年轮船调查表

注:尚有上海至湖州和上海至盛泽班轮2只,因在申请办理登记时手续未全,未及登记。

 

建国后,根据华东区对机动船的管理规定,客班轮船统一归口国营省轮船公司和下属的地区级分公司,建立了一条线的垂直领导。原在吴江县内经营的客班轮船以登记的船港籍为依据,分别划归我省苏州市等管理。1953年经苏州专员公署航管局同意,平望镇设轮船营业站。县内小客轮自1965年起,始有并在本镇航行,19655月,横扇运输社开航横扇至平望小客轮。197312月,平望航船社开航平望至溪港小客轮。19804月,横扇至平望小客轮停航。19841115日,平望至溪港小客轮停航。19851018日,平望至溪港小客轮复航。

1980年允许非专业个体户搞运输,全镇乡村个体运输迅速发展。1985年全镇农村有288只(可载重3260吨)运输船从事运输业务。

二、水运机构

建国前,所有的运输船只,因装运货物不同而形成“船帮”。平望因主产大米和农副产品,运输船只有粮船帮和散杂船。多为一船一家直接与厂商挂钩承接运输业务。

航船社

19512月,黎里建立中国海员工会黎里区民船委员会,同年4月平望设基层小组。接着民间木帆船自发组织互助组,有船8只,船皮5006吨。19514月,组建平望镇木帆船同业公会筹备委员会(简称船筹会),是以船主为主体的组织,其业务隶属于县航管所,1958年,平望建立航船小组,有船6只。同年12月,根据县交航科指示,全镇运输船、搬运、航杂船合并参加人民公社,作为公社的专业运输力量。1959年平望公社成立运输大队,1962年改为平望航船合作社,19692月更名为吴江县交通局平望航船合作社(俗称航快社),197212月更名为吴江县平望航船社。19787月撤销平望航船社,成立吴江县航船公司四站,下设震泽、芦墟、黎里、平望四个点。19821月,撤销吴江县航运公司四站,恢复吴江航运公司平望航船社。1985年拥有船21艘,共523吨,233马力,工人74人,年货运量62万吨。

运输社

平望运输社在196271日由吴江长桥运输社分社后设立的。同年10月正式办公,定名为平望运输社筹备委员会。当时有大小船70艘共724吨,180多人。19791月县成立航运公司,平望和八坼合并改称吴江县航运公司二站,办公地点设在平望。198110月,平望与八坼分社后恢复成立平望运输社。近年来,经过技术改造,加速工具更新,购置了26条钢质驳船、218钢质拖轮,淘汰了木质船和超期服役的水泥船,大大改善了船的素质,进一步奠定了运输生产的物质基础。1985年全社拥有:拖轮7艘,280千瓦,货驳47艘,2331吨,其中钢质驳船1550吨,占总数的7104%。共编组6个船队,职工271人,全年货运量229500吨。

平望轮埠

清末民初平望始设有轮船局,办理轮船客运。民国22年(1933)平望区公所为方便旅客,在司前街新建公共轮埠一所。建国前,平望有震昌、招商、戴生昌三家轮局。建国后,由于客班轮船以登记船籍分别管理,轮局停业。1953年苏州专员公署航管局同意在平望镇西新运河南口设平望轮船营业站。1955年修建和扩建了轮船码头和站埠房屋,方便旅客候轮和托运货物。

 

第三节 陆路运输

 

一、公路运输

古代平望有塘路三条:一名西塘(即荻塘又名頔塘),自平望至南浔,长25公里,晋太守殷康所筑,唐贞元八年(792)苏州刺史于頔修建;一名南塘(即土塘),自安德桥至浙江王江泾,长155公里,唐元和五年(810)苏州刺史王仲舒始建;一名北塘(即官塘),自彻浦桥北15公里处至安德桥,长175公里,唐代王仲舒筑。这三条塘路,既是驿递道路,又是沿河纤道。随着塘路的筑成,平望成为江、浙要冲,使传公移,行者无虚日,乃建驿站于安德桥南,以接待往来传递公文的官员,供给食宿(清顺治六年移置吴江东门外)。

清末推行“新政”,光绪三十二年(1906)废止驿站,但塘路仍发挥往来交通的重要作用。民国以后,陆路交通发生了具有划时代的变化,公路、铁路开始兴筑通车。

民国22年(193312月,县内苏嘉公路全线通车,平望始有汽车通往苏州、嘉兴两地和沿线各镇。平望车站设总站和北站两处,民国257月,平南公路通车,从此平望向西有公路通往南浔,是本县东南地区交通干道;民国25715日,苏嘉铁路筑成通车。站设于镇西(现通运路西端),每日上下行客货混合列车各班,下半年上下行改客货混合列车3班和客车1班。沦陷后,苏嘉铁路被日军拆毁。民国355月,平望合记汽车公司经营平望至黎里公路客运,备汽车一辆,客座30,每日往返6班,不久停业。

建国后,1965年青平公路建成,翌年辟平望至上海客运线。平望成为十苏王公路、青平公路、平南公路的交会点,成为江、浙、皖,沪三省一市陆路交通要道。1980年起,县乡公路逐步建成,农村公共汽车线路通行县内各镇,从此平望的乡镇陆路交通有了很大的发展。

二、民间运输

自行车

建国前,平望已有少量自行车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自行车增多,并向经营性发展。营业用自行车主要是车行将车作为出租的工具,一带人,二用来运送少量货物。当时平望有新昌、交通二爿车行。建国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自行车因有轻便、迅速、灵活,并能随带简便、适量货物等特点,被广大人民群众作为最佳代步和运输工具。特别是近几年来,乡村道路的改善,农民购买自行车成倍增加。1985年全镇拥有自行车12114辆。

三轮车

1978年,平望镇始有个体三轮车,主要是接送乘客和病人。现有2辆。

机动车

80年代开始,平望镇开始有个体户用拖拉机作为运输工具,接着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相继有个体户用三轮卡、摩托车、汽车经营载客和运输业务。

平望镇陆路交通发达,工业发展迅速,很多工厂都自备了汽车,据1985年统计有:

  续上表

<


三、平望汽车站

民国22年(193312月,苏嘉公路始有旅客运输,江苏省建设厅苏嘉公路办事处经营苏嘉公路客运,平望始设汽车站,并在镇北设分站一个(在镇北东溪河桥南临运河处,抗战时废),每日上下行30余班次。民国255月,民营苏嘉湖汽车公司取得苏嘉、平望公路专营权后,平望仍设汽车站,二线客运贯通,旅客不再在平望换车。抗战时,平望汽车站由日商霸占经营。战后苏嘉湖公司复业。建国后,本镇客运仍由苏嘉湖公司平望汽车站经营,1954年改为公私合营。1966年元旦增辟平望至上海客线。

1980年起,县汽车公司(即现在的县公共汽车公司)成立。1985年苏州分公司投车参加县公司联营,两公司实行干支线分工,苏州分公司设平望营业处,辖平望汽车站,县公司设平望农村公共汽车站于通运路西端。1985年末,苏州分公司平望营业处拥有客车36辆,1665客位,日客运250班次(包括途经班次),年客运量3158万人次。

 

第四节 港  务

 

平望镇早期的搬运装卸无专职工人。民国23年(1934)始有以搬运装卸为职业的工人,时称“脚夫”(是旧社会对搬运装卸工人的贬称),劳动方式完全依靠肩挑人扛。

民国25年(1936)苏嘉铁路通车后,由于装卸货物量激增,产生了搬运装卸专业组织——“脚班”,但无自己活动的地点,仅以茶馆作为聚集、歇息和分拆收入的场所。终日奔波于码头车站之间,收入低微。工具是一条掮袱、一根扁担、一根绳索。随着公路、铁路的先后通车,促使平望镇工商业的发展,脚班相应有了较大发展,逐渐根据业务发展形成作业地段,有轮埠码头脚班和汽车站脚班、火车站脚班、米行脚班、山地货脚班和镇区脚班等。民国36年(1947)“吴江县搬运业工会”成立,随之平望镇成立分会,至解放前夕消声匿迹。

194910月,平望镇有17名搬运工人自发组织搬运小组。195311,搬运工会成立,有会员47人。19569月,工人发展到70人。195812月,全镇运输、搬运成立平望镇人民公社交通运输站。196210月,原装卸人员从公社合并的单位中划出,成立平望镇装卸社。19787月,平望装卸社改为吴江县港务管理处平望作业区。目前,机械设备有:起重机16台,输送机械33台(3763),1吨铲车3台,翻斗车6台,实现了作业机械化。1985年,工人102人(其中女性14人),年产量实绩645万吨。

此外,平望镇装卸运输单位尚有代管组、劳动服务站、车运装卸组等。代管组是19605月将原劳动调配所中适合装卸的人员组成小组,由装卸社代管(现仍由作业区代管);劳动服务站是镇上闲散劳动力组成的装卸组织;车运装卸组是农村劳动力搞副业的组织。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