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04月28日 星期日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暂存 >> 地方志书 >> 一轮修志 >> 平望镇志 >> 第八卷(医药卫生)第四章(预防和保健)

第八卷(医药卫生)第四章(预防和保健)

2012/12/23 17:37:53    作者:  吴江档案局 来源:  吴江档案局    【字 号:  】   点击量:5184

  

第一节 预防接种

 

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当局不重视卫生防疫工作,镇、乡又无象样的医疗机构,医药费用昂贵,患病者限于条件得不到及时治疗,故一有疫病发生常常蔓延,危及生命。民国24年(1935)夏,霍乱流行,柳湾农民死亡33人、庄田死亡29人。当时流行猖獗的传染病主要有疟疾、间日疟、天花和血吸虫病。虽然民间也搞施诊给药、接种牛痘等,但终因接种面不广,难以控制时疫流行。

建国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贯彻党的“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卫生工作方针,发动全镇人民向不卫生、不文明的迷信落后现象作斗争。1952年,美国侵略者进行细菌战,全镇人民开展消灭细菌运动,在镇乡全面进行牛痘、鼠疫、霍乱等疫苗的预防注射。对市镇居民采取定时定点注射,还组织医药人员划片分工下乡为农民预防注射。19545月,镇成立卫生防疫机构,由镇爱卫会和医院具体负责防疫工作。

60年代,对血吸虫、钩虫、丝虫、蛔虫等地方性寄生虫病进行了防治工作。此外,对麻风病也进行过几次过滤性普查和给药治疗,对严重病人还送麻风医院进行集中治疗。

预防接种初期,在全民中免费进行注射,后来逐步改为在儿童中免费注射。1974年,在平望农村进行计划免疫试点。卡介苗、麻疹疫苗、小儿麻痹糖丸、“百、白,破”四种疫苗,对7岁以内儿童实施计划免疫。并且有计划地在儿童中按年龄分别进行牛痘、伤寒、白喉、百日咳、破伤风、麻疹、卡介苗、精制白喉类毒素等预防接种。


19511958年传染病流行情况统计表


1951
1958年疾病预防注射统计表

19761980年预防接种人数(率)统计表


1981
1985年预防接种人数(率)统计表

第二节 妇幼保健

 

新中国成立前,妇女处于社会最低层。在经济、政治上受封建制度统治和压迫,长期过着苦难生活,各种妇女病发病率很高。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关心妇女健康,建立妇幼保健机构,培养妇幼卫生人员,推广新法接生。对妇女常见病、多发病进行了普查。全面开展子宫下垂症检查,采用中西医、药各种措施,集中进行综合治疗。对滴虫、阴道炎等病也进行了防治。

1951年,推行新法接生,取缔改造老产婆,严禁割螳螂子和导致生命危险的老法打胎。嗣后,建立小产院(后设妇产科门诊)。培训助产员38名(包括医院6名),达到每个大队(村)有一名接生员。不断提高接产水平,杜绝新生儿破伤风和产褥热,保证了妇婴双安全,至1985年婴儿成活率达到100%

1972年至1985年,进行妇女病普查四次。仅1985年,检查妇女12万人,查出患有各种妇女病的036万人,占受检数的30%。共治疗患病者03万人,有效率达90%以上。

1975年,在市镇企事业单位女职工和农村女社员中,实行了“四期”(经期、怀孕期、产期、哺乳期)保护,推行了“三调三不调”(即:月经期调干不调湿,怀孕期调轻不调重,哺乳期调近不调远)的劳动保护制度。一般怀孕在七个月以上的妇女能调轻工作。哺乳期规定每天上、下午各半小时喂奶时间。围产期一般产后休息71天,农村、镇办单位,休息56天。

由于十多年来坚持对妇女病普查普治,因而从市镇到农村,妇女病的发生率逐年下降。现在全镇妇女子宫下垂症已全部根治痊愈,有效地提高了妇女的健康水平。

1980年,全镇办起了托儿所、幼儿园,培训了保育员和幼师。随着经济发展,企事业单位不断增多或扩大,办托建园单位也不断增加,入托入园的幼儿越来越多。提高教养员水平极为重要,采取定期开会学习,每星期六分片交流学习活动,每年培训二次,年终总结评比(1985年对全镇幼托班进行了评比,评出“六好”园所4个,先进幼教3名),普及科学育儿知识。每年“六一”国际儿童节,抽调保建医生对儿童进行全面健康检查,重点放在幼托班、学校进行,做到有病早治、无病早防,医院加强对儿保监护指导,确保儿童的健康成长。

平望公社儿童妇幼保健工作统计表


平望公社儿童妇幼保健工作统计表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