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05月06日 星期一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暂存 >> 地方志书 >> 一轮修志 >> 芦墟镇志 >> 第十七卷(丛录)第二章(诗文选录)

第十七卷(丛录)第二章(诗文选录)

2012/12/21 17:48:22    作者:  吴江档案局 来源:  吴江档案局    【字 号:  】   点击量:8099

第一节  诗词对联

分湖

(宋)张尧同

我本沧浪叟,闲来系钓艭。如何一湖水,半秀半吴江。

 

分湖蟹

(元)郭堂

请君听说吴江蟹,除却吴江无处买。岂无郁州和上海,独称分湖十分倍。

筐如负笈行披铠,大者盈斗吁可怪,爬沙惊倒儿女骇;黄金填胸高瑰磊,

十月尖脐更精彩,玻璃玛瑙光璀璀,髓香骨脆味潇洒。坐令华堂厌烹宰,

速营糟丘与醯醢,蕴藉风流无不改,介夫佳传传千载!

 

题水村图

(元)赵孟頫

暖暖水边村,萧条绝尘滓。钱君智者徙,而后能乐此。

平生丘壑情,所尚政在是。问谁为此图,吾兄固能尔。

 

致仕还分湖问讯海棠

(元)陆行直

湖滨春水似桃源,杨柳青青燕子喧,晴日暖云歌别树,锦天绣地醉金门。

流光冉冉长为客,清梦时时绕故园,借问当时花下影,紫箫吹断几黄昏。

 

游分湖诗

(元)顾逊

武陵溪上花如锦,花气薰人如酒浓。箫声时倚镆铘铁,云影忽落琉璃钟。

小娃传令覆莲掌,游子掀篷招玉容。分湖归来夜何许,明月近挂青螺峰。

 

游分湖得“武”字

(元)杨维桢

荡舟武陵溪,朝出五子浦。还过西陆家,仙童启岩户。

棠树大十围,桃花粲欲语。遗我古铁枝,色比修月斧。

为作古江调,江鸟凌乱舞。携之谒龙君,湖水吹暮雨。

晚饮花石冈,亭台已无主。瀛桥步月归,竹枝和铜鼓。

道人早归来,脱冠挂玄武。

 

游分湖得“陵”字

(元)陆恒

春风画舫锦帆乘,鲍陆池台次第登。翡翠花枝人似玉,葡萄银瓮酒如渑。

泗洲寺里看题竹,伍子滩头听《采菱》。歌扇斜摇波彀绉,舞衫轻脱唾茸凝。

七星铁管金为点,万斛珠琴宝作层。臂脱珠鞲明越白,燕冲胡帽湿吴绫。

雄师夺锦欺三谢,侠气凌云比五陵。醉卧氍毹惊露下,芙蓉月浸碧壶冰。

 

游分湖得“溪”字

(元)陆宣甫里人

翠岩亭下问棠梨,上客同舟过柳溪。花下停歌听鹦鹉,竹间把酒引玻璃。

绯桃照眼春无赖,石洞关云路转迷。金粟弹筝银甲冷,珠帘度曲翠眉低。

锦帆卷浪风生座,罗袜生尘草被堤。屡舞不妨飞野马,醉归遮莫报邻鸡。

梵王台殿空陈迹,鲍氏池亭忆故栖。铁笛吹残山月白,“竹枝”唱过泗桥西。

 

游分湖得“上”字

(元)程翼

楼船载酒分湖上,万顷玻璃绿新涨。玉箫檀板馆娃歌,铜鼓云璈仙侣唱。

凉密金盘荔子浆,紫驼银瓮葡萄酿。挑心大舞天魔宫,分班小摆花神仗。

人坐盘陀古翠岩,鹤立海棠青锦障。醉挥玉麈夺诗魁,气喷铁龙驱酒将。

三五珠扉流水香,十二栏杆花气王。归来凉月白纷纷,涌出云涛三万丈。

 

游分湖得“花”字

(元)王佐

青帘画舫载吴娃,皎皎行云十里赊。湖光远带柳溪水,春色好在桃源家。

十幅锦帆风正健,一声铁笛月初斜。玉壶香醪兴未尽,更醉海棠嘉树花。

 

游分湖得“如”字

(元)孙焕

今朝好天气,天朗阴云舒。湖中朱雀舫,花下碧油车。

题诗过子建,鸣琴续相如。四美古难具,余欢重踌躇

 

游分湖得“锦”字

(元)殷奎

平湖天镜落,波涛殷寒枕,鸢飞下帖帖,龙眠惊谂谂。

道人吹铁龙,百窍声尽噤,柳溪千花明,粲若天马锦。

交朋类搏沙,美会犹拾沈,主人敬爱客,十日相泥饮。

嗟予一介微,好古亦天禀,作诗续貂末,芳评赖题品。

 

陈思村拜祖垄

(元)王原杰

扈跸南来效骏奔,流光厚德感深恩。三千里外一抔土,二百年中四世孙。

近访故基营祭室,远从来路立行门。荫荫乔木几霜露,挥泪哀吟欲断魂。

 

题分湖客馆壁

(明)陶振

草堂新筑东湖上,琴剑相随逆旅中。脱颖休夸赵毛遂,草玄甘学汉杨雄。

芦花絮被秋云白,苜蓿堆盘晓日红,应胜京华冠珮客,早朝辛苦大明宫。

 

过分湖怀陆采芝

(明)陶振

分湖之北新堤边,来秀桥畔精篮前。芦花飘飘白于雪,枫叶离离红映天。

当炉贯酒谁家女,打鼓卖鱼何处船。东林芝客别来久,长忆看云同醉眠。

 

游分湖

卞纶(明嘉善人,后姓姚)

万里秋天万里湖,月轮飞作片云无,影摇黄鹤矶头梦,光夺骊龙颔上珠。

鱼唱悠悠来远渡,雁声呖呖起烟芜,满船风露凉如水,身世分明在玉壶。

 

泗洲寺二首

(明代僧人)易庵

幽寻林壑间,春暝护禅关。到寺遇眉杖,开门对面山。

灯传清昼永,僧与白云闲。欲觅泗洲老,高风讵可攀。

开寺僧中彦,翻径昼掩关,禅心秋水观,诗景夕阳山。

鹤下松云破,鹿眠苔径闲。老寻栖息地,着意欲返攀。

 

农父篇

(明)袁黄

春日郊行江水绿,春云黯淡家哭哭。昼锁千门断野烟,白骨纵横满川谷。

去年五月风雨多,处处长鲸吼茅屋。姑苏城外天欲浮,荇带荷钱舂作谷。

东家有女娇如花,西家有男惜如玉。天时人事共厄危,女卖为奴男作仆。

为奴为仆负初心,万户萧条春恨深。皇家德泽浩如海,何时湛露下平林?

湛露未零愁落叶,室人交悔谋身拙。蹴碎床头雨后梨,从今不复供锄钟。

沼门残豆贵如金,一步一呼肠一结。杼轴宵空鸟雀稀,梧桐冷落行踪绝。

独有鸣鸱巢嵯峨,王孙挟弹不敢呵,悠悠苍天奈尔何?

 

三白荡

(明)沈启

一迈征帆岁月徂,烟波犹拟洞庭湖。遥村雨暗灯明灭,低树天连岸有无。

唤客春愁三荡草,可人秋味十斤鲈。方舟不竞怀先德,推让遗风独在吴。

 

绝命词十首之二

(明末)杨廷枢

浩气凌空死不难,千秋血泪未能干。夜来星斗中天灿,一点忠魂在此间。

骂贼常山有舌锋,日星炯炯贯空中。子规啼血归来后,夜半声传远寺钟。

 

芦墟舟中

(清)查慎行

树低草没一丛丛,晓日横生白荡风。拍岸水痕高一尺,布帆抄路稻田中。

 

芦川灯船歌

(清)吴家骐

东街西街灯火明,镇南镇北喧阗声,我乡一景洵奇绝,诸君听我“灯船行”。

自昔江乡号水国,澄波十里渺无极,况兼皎月正当空,上下水天成一色。

一船突兀中流介,百碗明灯一齐挂,余船曳尾如蜂屯,鱼龙变幻吁可怪。

明角玻璃四面悬,火城一道真如画。梨园子弟斗声清,十部笙歌次第呈。

恍奏霓裳羽衣曲,歌声宛转如流莺。忽然作势音方纵,铁骑突出刀枪鸣。

更有乘兴嘉兴客,好事不惜朱提掷。将船布置阁三层,彩幔装潢炫金碧,

船头船尾势通红;自携小部遨永夕,把手檀板打十番,口角伶俐学苏白。

就中一技号“摊黄”,来自苏州亦擅场。鹍弦逼仄不入奏,其声嘈杂杳难详,

俚语淫词相间作,按之音律殊荒唐。须臾众响瞥时至,“水调歌头”呜呜起,

二八雏姬按拍来。酒绿灯红映窗几,吹来箫管坐两头,此是里中游冶子。

适时观者真如堵,十十五五纷无数,丫角儿童唤阿爷,垂鬟娇女依老姥。

忽然钲鼓喧如雷,噪船过处灯船开。一派烛龙互旋转,波光荡漾金银台。

西市湾头串月去,登云桥畔打招回。一更二更人声满,三更四更人方散。

巷柝初沉夜未央,月落参横归缓缓。千金一刻洵难偿,从古欢娱嫌夜短。

明朝好事一齐收,喜事里儿心烦忧。里儿里儿我语汝:“此乐明年看再举。”

八月二十日午后柯亭生记。

原诗夹注:里中以小舟饰以彩缦巡行水中,谓之噪船。

 

芦墟夜泊

(清)袁仁

东风清夜独扬舲,几点渔灯过远村,净波月明归迹杳,孤舟冲破一滩星。

 

芦墟晓发

(近代)金天翮

一夕芦中宿,凌寒起榜人。荒鸡断客梦,高雁唳霜晨。

碧糯长腰熟,红菱刺角心。停舟傍樵爨,三塔酒犹醇。

 

分湖游两首次韵和巢南

(近代)柳亚子

越角吴根一棹秋,铁崖去后我来游。豪情不似人间世,上客还劳江畔讴。

文酒疏狂吾辈在,湖山姓氏几家留。依然南陆庵前过,吊古伤今讵自由。

寒雨萧萧水国秋,最难忘是此清游。晓风残月农家舫,铁板铜琶异代讴。

无主霸才犹落寞,有灵词客费淹留。当筵忽动离群感,惜少峥嵘几子由。

 

杨忠文抗虏殉国忌辰追赋

柳亚子

椒浆亲奠水云湄,慷慨成仁志未违。拒虎引狼天已醉,泣麟悲凤道全非。

河山万劫仍多难,俎豆千秋倘可依。吾亦愿为宗国死,草间偷活愧前徽。

 

忆分湖

(近代)沈昌直(颖若)

侬家门外即分湖,十里湖光入画图。最爱芸台旧诗句:四围春水一芦墟。

 

注:阮元(1764~1849年),字伯元,号芸台。清代著名学者,三任总督。江苏仪征人。年青时与芦墟诗人郭麐在扬州盐商处相识,友谊颇笃。后阮芸台功名腾达,官船去杭州赴任时,折道芦墟,便服登门拜访仍是一介平民的郭麐;留下的诗词中便有“四围春水一芦墟”之句,载郭氏《灵芬馆诗话》中。

 

芦墟商家对联选录

(抗战胜利后)

益农米行:前进何须何损益,成功到底赖乡农。

瑞丰米行:纷纷瑞雪迎新年,稳稳丰年慰老农。

鑫泰米行:鑫隆自立千秋业,泰运能留百世基。

同生米行:一视同仁为买卖,万年生计靠农村。

益泰米行:益利同人民食足,泰然国运富强增。

源泰米行:源长江水几千里,泰顶山峰独一异。

友同米行:友义全能全义气,同人大有大人风。

维生米厂:维新早自机中传,生活应从米里求。

时丰米店:时刻不离生活素,唱随有道获丰收。

泰丰米店:领导同行称泰丰,欣逢宪政庆丰年。

济和盛米号:济人事业和为贵,盛世黎民食作天。

胡永隆粮号:尽永春长流水远,业隆秋稔黎民欢。

公泰兴粮号:公平交易人常泰,进出无欺业自兴。

生记粮号:生嚼豚肩诚勇士,高歌燕市记英豪。

协丰公粮号:员豚孝子人情协,食肉将军力量丰。

正大木行:修身原自正心启,巨厦应由大木支。

同昌福木行:同是经商称上客,昌开事业为良材。

裕大顺木号:倘有黄金偿裕愿,广兴大厦尽开颜。

顾大丰板店:大有年来迎上寿,丰收人海惜良才。

益丰竹店:益友虚心从道义,丰功伟力挫嬴秦。

陈恒丰竹号:有斐君子恒有缘,更羡陶朱泰运多。

沈丰慎竹号:源迹君真爱七友,丰收人喜视三多。

顺记橹店:顺流最好帅端林,记得从前有白圭。

恒泰棉布店:冬棉夏葛为恒业,缓带轻裘自泰舒。

纶成绸布店:足有经纶多进步,身怀技术定成功。

复兴绸布店:复兴复悉有组织,自立自强有文章。

义兴祥绸布店:义利两全业永业,公平交易发又发。

久丰恒绸布店:久丰组织经纶好,锦绣文章事业恒。

恒裕福绸布店:量入为出源恒足,以义取利裕双收。

荣记绸布店:饱暖自然应知足,荣华年时记布衣。

中发洋货店:中西自运精良货,发达人称价格廉。

泰兴协百货店:泰西物质精奇巧,兴业功夫转运凭。

美新百货店:美货新事利益好,新年自是笑声多。

永明百货店:月异日新无止境,五光十色耀目眩。

荣泰鞋店:荣身进步夸华丽,贴地平夷足泰舒。

义泰衣庄:义气自穿中国衣,障身何用泰西服。

物用寄售店:物倘深藏成废料,用来得法即良材。

唐义隆弹花店:一自君家供白絮,更无人子泣芦花。

升昌南货号:香露若教喷尤晁,文昌哪不重三都。

协隆南货号:协和顾客盈门市,隆誉名声远道驰。

黄生禄斋:生元者则众恤足,乐在其中更知福。

天泰南货号:天生高货由南至,泰运喜闻向北昌。

源源兴南货号:源远流长总称好,货南货北皆成良。

黄恒盛南货号:只要恒心无改意,自然盛业愈昌隆。

懋福和南货号:懋易之中多福泽,和平后面自安宁。

沈万昌南货店:梅花夜处三阳泰,春日迎来万事昌。

信泰祥南货店:信有春晖开泰运,试看晴日照祥云。

味香斋麻饼店:有味有香何必尽,宜斋宜食备充饥。

状元糕作坊:倘能日日勤工作,也许多多出状元。

瑞源烟纸店:许邑烟香添瑞兆,洛阳纸贵溯源长。

南瑞源烟纸店:芬芳瑞气如芝宝,涌溢清泉似莘涛。

源泰烟纸店:云霞纸贵来源富,英美烟香永泰和。

大成烟纸店:青条名大兰州产,美丽华成国货香。

姚聚兴烟纸店:聚谈每吐如兰气,兴到常挥满幅笺。

恒兴烟纸店:恒铺玉板连朝马,兴到银城永夜游。

朱益昌烟纸店:盖世文章洛邑纸,昌亨事业郑州烟。

协和公烟纸店:律协调和新气象,天公地道终有报。

盛德昌烟纸店:盛事莫如岁积德,修身自会效昌祥。

复兴昌烟纸店:人事复兴叨胜利,业昌总届大和平。

长泰昌烟纸店:人寿年丰长履泰,花好月圆两恒昌。

维新糖果店:维他命含糖果内,新生机在饼糕中。

金喜糖果店:金衣银盒生光彩,圆饼方糕喜蜜甜。

久新斋糖果店:久忍经营满店货,新星柑映对门居。

三星斋糖果店:三星利市均甜蜜,新月常辉各显彰。

朱裕兴糖果店:欣逢新日身安泰,喜过丰年梦亦甜。

稻香村糖果店:蔗生稻甜如蜜,久闻蕙兰更觉香。

新春酒店:新岁新生活,春朝春意浓。

懋记酱园:用大资作零售商,懋迁之道岂谋利。

洪昌酱园:万物供客调五味,一炉融化安三才。

同泰桐麻号:同在如胶似漆内,泰然有泽微光中。

利人堂药材店:利人为市韩康斤,人利成称董奉林。

大生药材店:功大有回天手段,救生仗道地药材。

滋德药材店:惠风吹得红梅放,玉露培来紫笋丰。

鲍森懋茶叶店:森然尽道蒙山缘,懋其还推祁邑红。

吴世昌茶叶店:世传雅业清诗兴,家学渊源俭德昌。

泰永兴地货号:永留佳话英雄论,兴到酣时驿路转。

陆同盛地货号:同生陆地桃李兼,盛河清水更新鲜。

润祥泰水果店:公平利润呈兆祥,信义通商见泰和。

来记鱼行:亦浊亦清源有因,记时记刻大无差。

王祥兴肉店:祥逢食肉何尝鄙,兴时高歌亦自豪。

顾义号肉店:崇义大兴全猪尖,礼记诸侯胙肉分。

恒茂肉店:上寿食前恒用肉,茂林酒事亦须它。

义顺合肉店:义举未必戒杀,顺在亦顺应时。

义昌腌腊店:义利双全商德好,人情两洽业隆昌。

恒丰成咸货店:恒心有事能如意,丰顺一生备吉祥。

陆协昌咸货店:能兴时鲜协洽,自然乐业昌祥。

少记咸货店:少壮前程无限量,记功论尝论余赢。

陆协茂咸货店:协力同心贤父子,深根茂叶好生涯。

梅三友豆腐店:冰清玉洁孤残梅,谈素生平托宝山。

泰祥银楼:戛玉敲金开泰运,镶珠嵌宝现祥光。

物华银楼:稀物漫教堆白玉,增华毕竟有黄金。

宝大银楼:珍珠粒粒如溯月,异味年年有海船。

慎泰银庄:慎重长年权千日,泰然新岁计盈余。

大庆楼菜馆:大摆筵席招贤士,庆祝丰年拔几杯。

鸿运楼菜馆:鸿运照临多满意,莺飞快乐上高枝。

泰通楼菜馆:银丝烨烨三阳泰,玉液津津百味通。

会中旅社:相逢何必曾相识,会合有缘在惠中。

东南旅社:近山楼台便旅客,新春喜气在东街。

彩凤园茶馆:彩羽双飞衔凤尾,灵犀一点话龙园。

得意楼茶馆:德以玉指芬芳里,意在旧情诗酒间。

凤翔春茶馆:凤翔春树人咸乐,莺上高枝世所喜。

长春园茶馆:长日好闻人品名,春潮得间客登楼。

乐园茶馆:百福尽随新节生,千祥都到乐园来。

福新园茶馆:幸福之中餐口福,乐园外面有家院。

西园茶馆:西来分湖水清澈,园内桑柴有暗香。

北新园茶馆:北苑芬芳三月雨,新芳细壻一枝香。

兴园茶馆:新岁客多何雅兴,春潮人升品家园。

共和厅茶馆:石花共碧桃一色,白露和紫笋齐芳。

杏花村茶馆:杏花村里诗人到,体育场中武士游。

松香楼茶馆:天生松树青且寿,人到春潮兴益豪。

同乐书场:异异同同形形色色,欢欢乐乐朝朝暮暮。

同庆池浴室:濯足濯缨肮脏尽去,浴身浴德还我清白。

 

第二节  两篇《游分湖记》

游分湖记

(元)杨维桢

至正九年(1349年)三月十有六日,吴江顾君逊既招客游东林。明日复命钓雪舫,载声妓酒具游分湖。客凡七人:会稽杨维桢,甫里陆宣,大梁程翼,金陵孙焕,云间王佐,吴郡陆恒,汝南殷奎;妓二人:珠帘氏、金粟氏[也]。([]为《分湖志》中没有的字,下同)

朝出自武陵溪,过伍子滩二里许,北望见鹊巢乔树巅,杏[桃]花与水杨柳,绯翠相间;长秆旆(pèi旗帜饰物)出绯翠顶。主人云:西顾村也。

又五里。所见修篁乔木、蔽芾亭台于岩洞之上。遂解舟,维来秀桥。不问主,径诣亭所。亭曰“翠岩”。主人与陆君继善出,肃客憩乐潜丈室,设茗饮谈“乐潜”诗,有“向夕群动息,时闻落叶声”之句。予嘉而录之。复引客至嘉树堂,观先翁手植百岁棠(《分湖志》作“手植百年”,亦无“棠”字)。就饮堂上,出铁笛一枝,云江南后唐物也。有刻字云:一枝横寒玉,七点明瑞星。予为作“清江引一弄”,声劲亮甚。笛阕(què,停止),陆君恒揳余二弦琴,顾君逊亦自起弹十四弦,命珠帘氏与孙君焕交作“十六天魔舞”。饮彻,妓蹋歌引客至长堤上,度来秀桥,至南陆庵,班荆坐大树下。(班,分开;荆,荆条)珠帘氏用白莲瓣[令]行杯酌。主客舟中(《分湖志》作“主客酒舟中”)鼓吹交作。两岸女妇(《分湖志》作“士女”)驰逐而观者襁属不绝。

解缆出汪港五里,所至分湖。湖东西袤八里,南北如之。湖分而半:一属嘉禾,一属姑苏,故名分湖云。舟经龙王庙,酹酒龙君,借便风。果应,锦帆一开,既抵柳溪(陶庄)。过吉祥寺,游鲍氏池亭。亭有古松数十章[株]、奇石数十株[章]。亭已废。环翠池及石屋洞尚无恙。时寺客(《分》本作“寺客亦”)徐徐柳边出,陪谈兴废事;云池亭为前朝鲍节制旧墅也,今子孙无噍类,唯遗八十老媪,不能立乞,入寺去。(《分》本作“乞□寺去再出柳溪”,□表空缺)

登舟出柳溪,过登瀛桥(陶庄的宋代古桥)。十里许,北过芦墟,为巡官寨。寨官李氏邀客啜茗。徐步过泗通桥,月已在青松顶上矣。遂步月色归苍雪所,用主人顾君逊“武陵溪上花如锦”之句,分韵赋诗。

夫水国之游众矣。得名者鸱夷子(鸱夷,盛酒革囊。鸱,音chī。又,《史记》货殖传:范蠡适齐,为鸱夷子皮。《辞海》:范蠡后游齐国,称鸱夷子皮)后,惟陶水仙、儋州秃翁耳。(儋dān,海南岛有儋县)鸱夷子先几去国,并挟西子偕去,智矣!而客则未闻秃翁赤壁之乐。客有吹洞箫者,清矣!而声妓尚无闻。水仙宾客[与]声妓俱载,客为焦草(《分》本作“革”)之流酒徒耳,而觞咏之乐又未闻也。觞咏至而[声]妓之娱又无。流连之行,今分湖之游,备矣。其可不有纪(《分》本作“记”)述,以为后人之慕乎?于是乎,书俾主人,刻诸(《分》本作“之”)苍雪轩上,主客诗各系于后。时期而弗(《分》本作“未”)至者:茅山张君雨、界溪顾君瑛也。是月十有六日记。

 

说明:上文依据1907年印行的《湖隐外史》中的文本,对照《分湖志》文本校勘,原刊于《芦漪》,故有编校者注释。谨供参考。

 

游分湖记

柳亚子

中华民国九年(1920年)十一月二十九日,从弟(柳)公望赋述昏(通婚)之章于芦漪(芦墟),先期折柬邀俊侣。期以次日为分湖之游,将修铁崖(杨维桢)故事也。会(陈)巢南自武林(杭州)书来,属(通嘱)迎之魏塘(嘉善县城)。余遂约(凌)莘安以二十六日过梨湖(黎里),明日凌晨同舟赴胥塘(西塘),访(余)十眉于探珠吟舍。(郁)佐皋、(蔡)韶声来会,酒罢,偕棹魏塘,日暮天寒,严城已闭。闯重扃入之,至酒家,晤康佛,谈宴极欢,寻导余等至江家桥畔旅邸宿,与巢南途遇焉。又明日,为二十八日,谋挟康佛游分湖,不可,反欲止余等,遂与同人奋袂去之。巢南以舟,余等遵陆行。行数里,至一桥,石断不可度。徘徊间,有小船,子为卬昂须招者,其主人乃媪也。穷途之感,何减淮阴饭信时耶。日过午,复诣探珠吟舍。巢南先生,轰饮至申尾,始登舟,(郁)慎廉亦至。抵芦漪,入挹翠轩,已猛烛高烧,贺客满堂户矣。二十九日,公望娶于金溪(金泽)陆氏,新妇雅宜君,曦叔前辈五世侄孙女也。所居曰东溪草堂,余辈径诣之。主人出肃客,为置酒高会,一门群从,咸殷殷劝饮,饮酣。挟二隽以归,会嘉礼亦告成,巢南实司盘敦云。

三十日晨起,雨甚,决游分湖。公望以事阻不克行,则出其舟曰“晓风残月”之舫者,属余为之主。遂偕巢南、十眉、佐皋、慎廉、韶声、莘安、(许)盥孚、(范)烟桥八子行,盖较武陵溪主人(元代顾逊),增一客减二妓(珠帘氏、金粟氏)焉。自芦漪出簖头港(1),泛分湖,维舟来秀桥,谒陆隐君祠,过南陆庵、广阳庙,寻卿卿墓(来秀桥北),蔓草荒烟中,达桃园故址,亦即孙焕与珠帘氏交作“十六天魔舞”地也。六百年来,盛衰转毂,感慨系之矣。陆隐君讳行直,字季道,自号湖天居士,即铁崖记中所称“肃客憩乐潜丈室设茗饮谈”者是也。行直居来秀里,园林甲第,极一时之胜,尤喜结交宾客。尝馆钱仲鼎(通州人)于家,为构“水村隐居”。子祖恭,字子敬,号采芝翁,即以家资畀沈万三者。所居旧时月色轩,铁崖为之记,载《东维子集》。而兄祖宣,字凌之;弟祖广,字季弘,并以文藻负盛名。七子之游,宣实负帑,故时有“上客同舟”之句。考是年为(元)至正九年(1349年),湖天已七十有五矣。正所宝钟繇《荐季直表》真迹,失而复得之岁。盖老兴犹矍铄如此,其南唐铁笛亦湖天物,世据误本铁崖游记,“主人与陆君继善”句夺一“与”字,遂至翠岩亭、嘉树堂、潜丈室皆属继善,非也。继善为陆氏别支,自海盐来徙,自有别业在(分)湖南。其曾孙坦占籍嘉善,献地建学宫,又创义塾,建夫子庙,泰和曾学士撰记。载《嘉善县志》中。湖天则松陵(指吴江)人,截然两家,不容强合。又继善但有铁箫,亦不云南唐物,未可强以铁笛附会之。游记云,“先翁手植百岁棠”,先翁指湖天父翠岩先生大猷,实分湖陆氏鼻祖,今亦奉祀祠中。湖天有《致仕还分湖问讯海棠》诗,正以先泽所贻,故拳拳若此耳。卿卿乃湖天家伎,以才色见称。语详张叔夏(名炎,临安诗人)所赠《清平乐》词,及《碧梧苍石图》诸家题咏。客有询陆氏故实者,为偻(屡)指告之,不觉其冗且长也。自桥畔复登舟,行半里许,入胜秀桥。憩余胜溪(大胜村)老屋,进酒黍。主人脱略,客亦能狂,各沾醉矣。饭罢,欲一访寒簧(叶小鸾,叶绍袁三女)仙迹,东南泛柳溪(陶庄)以归。而风雨交作,炊烟且起林表,竟不果,仍返芦漪。谒杨忠文先生祠(即杨公祠),门扃不得入。入泗洲寺,摩挲碑碣而出。寺后曲径斜通,有绀宇三椽,曰茅君堂,不知始于何时?昔贤纪载,未有阑及之者,殆亦杞宋(春秋两小国)无征耶。是夕,饮公望家,余与巢南咸洪醉,狂谈大睨,竟夜不成寐。

明日改朔,则十二月一日矣。烟桥破晓即遁去。余辈欲重游分湖东北隅,礼梅墩(2)岳庙,观赵开所为碑文,泛舟陈思村,吊顾睦静(顾亨)、王子英(原杰)故居。又思碣切问东顾之祠(3),访天寥(叶绍袁)西方之庵。而风雨间之,咸不果行,仅于湖滨陶冶禅院(今分湖公园)外一摄影而已。午后,过昭灵行宫(4),展分湖先哲祠(5)。女道士进茗饮甚恭。寻移舟北指,重谒忠文祠,仍不得入。盖门有二钥,一属泗洲寺僧,一属乡办事处某君。寺僧云游无定,求钥至弗易。余辈惩昨日失,迳乞诸某君家,乃以寺僧辞。及诣寺,而僧又他出矣。忠文一代人豪,乃闭置同车中新妇,主人何避客之深也?思之失笑。即冒雨立门外久,颇不可耐,折入茅君堂。守者束生刍置瓦炉中,汲湖水烹茶供客,意甚殷挚。展叩邦族,知为太常(黎里凌姓)遗胤。而作嫔于尚宝(指叶绍袁家)后入者,有雏环十三四,则寒篁族裔也。余奋笔书十字示同座云:“不见杨维斗,偏逢叶小鸾”。客咸哂然。嗟乎!苞茅不贡,岂宜问诸水滨?此事自有司之者在,彼皋里之鬼雄(6),复奚罪焉。又与巢南诵“栖雅流水今萧瑟,不见题诗纪阿男”之句,为惘然欲绝者久之,亦不自知其何意耳。入夜归舟,公望复大宴客。余独避嚣,偕巢南、莘安、盥孚小坐洞房中,观巢南所得梅村(太仓吴伟业别号)真迹画册,署款处赫然竹亭(复社领袖张溥)也。梅村与竹亭交最深,此册为同游西江时作,历绘游踪所至,精妙绝伦。顾业骨董者不知鸳湖主人何人,又不识“伟业”字,误以为“韩业”,弗求善价。巢南遂出五十金佹得之,亦幸矣。竹亭本复社党魁,宜兴再召,出其一手,亦颇招致善类。自以为有补天浴日之功,顾卒以骄盈致祸,干蛊立名,赖有贤子耳。然自宜兴死而明事亦终不可为矣,家国之故,盖有难言者。览是图者,岂沾沾翰墨间耶,因相与叹息而罢。

二日客散如云,莘安亦拂袖返莘溪(莘塔)矣!余与十眉诸子有成约,再赴胥塘,而巢南欲自魏塘而武林,仍同舟行。别盥孚、公望暨余季搏霄(柳亚子从弟),意不能无恋恋也。初,分湖之约,余与搏霄、率初(搏霄弟)、公望诸群从,共为顾逊。其后率初弗克至,搏霄至而与公望咸弗获从游,又同为顾瑛、张雨(7)矣。是日舟行经东鹭(芦)村,巢南获一石曰“磬折廊”,尾有缀语,盖灵芬行馆(8)遗物也。行馆故址在魏塘江家桥畔,与余所宿旅邸相望。近有刻木表之者,平芜一片土耳。而此石独为巢南所得,斯亦奇已。石始藏村人钱翁家,既慨然持赠,复邀入为茗谈,且出所弃郭石君《负笈随翁图》示客。石君名岱,友三前辈子也,故频伽为题签,丹叔、少莲咸有诗,而琴材绘图一帧云。嗟乎,冬学庵荒,缥缈尽矣,论斤市值,悉付荒伦。顾钱翁犹获兹图而宝藏之,诚不可谓非幸事也。日晡抵胥塘,余宿十眉探珠吟舍,是夕置酒仁荣堂。自芦漪游侣外,觉殊、佐梅、篆卿咸集,饮啖甚豪。余为尽葡萄酿一壶持,与十眉深谈,至夜半始就寝。

三日摄影西园,篆卿未至,得八人。巢南亦寻去武林。余复留二宿,尝一醉探珠吟舍,再醉觉殊所居安素堂,一时朋簪高会,酣嬉淋漓之情,有未容以笔墨罄者。

迄五日之晨,乃冒风雨归梨湖焉。计斯游自启程至返棹,为日浃旬,得诗百数十首,而朋俦唱和之作尚不与。信乎山川寥落后之豪举矣。以视铁崖当日草草樽罍,寥寥篇什,徒以伎人行酒,夸耀俗流者,又遑敢谓方今之不如古昔也。或谓铁崖游踪,不出湖上,作记名篇,允符其实;今子之行程,自梨湖而胥塘而魏塘,迤逦以及芦漪,又折而之金溪,且复道胥塘归焉,其地去(分)湖已远矣,斯记之作,不亦汰欤?余曰不然,分湖四界水乡浩渺,固无一定之限也。其属吴江者,赵宋始置(分湖)巡检司,管辖尽廿三、廿八、廿九诸都,属地甚广。且设官置廨(在司浜),旧在芦漪,胡清中叶,迁而之梨湖,相距至十二里之遥。然分湖巡检司之名未改,则梨湖之为分湖流域审矣。余兹记唯魏塘一宿,稍逸出范围耳。若胥塘、若金溪距湖亦不过十二里,安能屏之于分湖外哉?昔迮兰宫(迮鹤寿)前辈撰《分湖志例言》,言当以梨湖、金溪、胥塘、蚬江(9)为四至。盖病沈需尊(刚中)氏旧志之狭隘,而思有以广之。余甚韪其说。顾深惜其书之无成也,异日者,重辑分湖全志,方将根据迮氏之说而愈扩充之。期西尽梨湖,东穷金溪,南包胥塘,北括蚬江,且范围所及,悉依现在市乡区域为断,一洗前志离镇五里十里之陋。庶几割吴江、青浦、嘉善、吴县四邑之地,以成“大分湖”之局。而芦漪、北舍(厍)、莘溪、柳溪四区,则如昔人所称王畿千里以内焉,岂不蔚然巨观哉?然则斯记之作,特吾全志之嚆矢耳,何汰之有。或唯唯而退,遂并其语记之。时十二月三十有一日也。

 

说明:本文据1935年7月《吴江县政》所载文本,参照《磨剑室文录》和《嘉善文史资料》版本校勘。括号内文字和下面的注释均是编校者所写。

(1)簖头港——在西北栅芦墟中学围墙北,1959年开挖太浦河时挑土填没。

(2)梅墩——在分湖西北、北厍镇南,相传南宋高宗赵构之梅妃墓地。

(3)切问东顾之祠——陆燿在东古村的祠堂。

(4)(5)昭灵行宫、分湖先哲祠——1917年,县令李世由和柳亚子、陆欧安等人,就南栅城隍庙东南隅切问书院旧址,建立分湖先哲祠,祀奉陆大猷、陆行直、袁黄、叶绍袁、洪祖烈、李枝芳、陆燿、郭麐八位先哲。

(6)皋里之鬼雄——指杨廷枢,杨原先居住苏州城内皋里。

(7)顾瑛、张雨——1349年春顾逊邀集杨维桢等人游分湖时的缺席者。

(8)灵芬行馆——芦墟诗人郭麐晚年迁居嘉善所建住所。

(9)蚬江——即周庄镇,清代至民国半属吴江,半属吴县,1950年1月,吴江县周庄划给吴县,1952年9月,周庄全镇划给昆山县。

 

第三节  杂记

团脐磊落分湖蟹

陆放翁诗句“团脐磊落吴江蟹”,即指鼎鼎大名的吴江分湖紫须蟹。由蟹二须色紫得名。明代《吴江志》(1488年)记载:“分湖产巨蟹,风味殊绝;分湖蟹,亦名紫须蟹,大小钳,味甘,鲜美殊绝。”紫须蟹又谓“子胥蟹”。传说吴越两国以芦墟分湖为界争战,伍子胥于分湖中筑点将台,操兵以战,神策虾兵蟹将助伍子胥。说是蟹将助战,伤了一钳(螯),故成大小钳。也有说是爬过“点将台”造成的。后人说湖底多千层蚌(海生牡蜊壳),被蚌壳伤了一螯,再生的自然小了。此说也有它的道理。分湖蟹缘何“味甘香而不腥”?或许在于“凡蟹以腹贴泥而行。独紫须者耸爪行,如兽。又,他产者多黄色厚壳。此蟹壳独薄而青,行漆桌上,爪犀利如锥。”

水乡芦墟,河港交叉,湖荡成片,盛产河蟹。生长规律,从夏天至初冬均有河蟹上市。夏天(农历的)的“六月红”,又叫“黄蟹”,即隔年成蟹,个头不大,经过春夏捕食,积聚了充足的营养,已玉髓金膏,准备停食蜕壳。夏末初秋,农历的七八月,河蟹脱壳后正长个,壳大,显得肉瘦,人称“水落蟹”。仲秋初冬,河蟹与稻粱俱肥,膏腴肉壮味甘。九月雌蟹先于雄蟹成熟,此即俗语“九雌十雄”的来历。然而,“西风响,蟹脚痒”;“蟹立冬,影无踪”。

人们把吃蟹、饮酒、赏菊,作为金秋的传统乐事,而且渐渐发展为聚集亲朋好友,有说有笑地一起吃蟹,这就是“螃蟹宴”了。

一般是吃清煮蟹:洗干净的活蟹,放锅中加少量水,煮熟。取食时,掰掉蟹驼、蟹脐,分擘肌理,去骨出肉,蘸以姜末糖醋油酱佐料,那真是“螯封娜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多肉更怜卿八足,助情谁劝我千觞。”有人喜吃面拖蟹。此法将蟹洗刷干净,脐中对切,挖去泥肠,蘸干面粉,油煎后加作料煮熟,其面糊特别鲜美;有时脐中对切后,不蘸面粉,放入调料,清蒸煮熟,称为“油酱蟹”。佐酒下饭各有风味。蟹的吃法还有许多讲究。有人精心制作一套锤钳砧钩,用于敲剥,现在这种专用餐具已少见了。

捕蟹也是件讲究门道的技术活。主要手段是“张簖”。在河港或湖荡中,打竹桩,布上竹片编成的竹帘(现在多用渔网)结成渔簖,成为鱼蟹的“迷魂阵”。秋稻成熟之际蟹已长足,开始回游,撞入“只进不能出”竹笼中。簖桩挂一灯火,蟹成群回游而来,趋灯光而撞入其中的更多。以前分湖里大的横帘蟹簖,有夜捕数百斤之说。

70~80年代常见有人“张蟹网”,以小网做成罾状,仅尺半见方,四角系小块重物,使之平稳沉到河底,网中央缚蚯蚓、葵粟等诱饵。数十只小罾散布于流水河港中。捕蟹人坐小划子,不时依次抓住浮标,快速起网,蟹足即被网住。蟹汛期,一夜晚亦可得数十只。上两法均属守株待兔式。

还有农民善于“扒蟹”,精于此道者,全赖手艺。夏天至初秋,捉蟹人于田岸水沟河滩,寻觅蟹迹洞穴。蟹洞不太深的,手臂直接伸进捕捉;蟹洞深,用带小钩的竹片,伸入洞中,驱其出洞,或钩而出之。手法虽“古老”,却要有良好的“手感”,经验丰富者,也可日捕二三十。蟹虽横行,行走却迅疾,爪尖扎人,背壳有短刺,且有巨螯能夹人。捕捉时稍稍粗心,易被其逃脱。俗话说“一只手只能捉一只蟹”,此其谓也。

由于环境变迁,外河野生蟹减少。而今成蟹大多来源于人工养殖。那种蟹苗(也叫蟹秧),小如蜘蛛而形状与成蟹一无二致。放入河中一二年后可长成大个;蟹塘中人工饲养的,当年即长成商品蟹,产量也比较稳定。

 

芦墟生禄斋月饼

清朝乾隆年间,芦墟青年黄渭阳,几次到县府里去考秀才都名落孙山,认为自己不是读书的料子,心想科举可得功名图利禄,经商何尝不可得利禄呢?于是就弃学经商。

黄渭阳有一个表兄叫徐生官,在苏州“稻谷香斋”糖果茶食店作坊里做工,10年了,早已满师仍被店主当学徒使用,心中十分不满。但他心灵手巧,暗中掌握了制作糕点的技艺。一次他回芦墟探亲时来到黄渭阳家中,两人互相倾诉了各自的苦衷和打算。一个想经商,一个有技术,何不合而为一,靠自己的手艺和生意经来赚钱呢?经过筹划,他们决定开一爿月饼工场,自产自销并兼经营南北货,以稳定生意。半个月后,他们筹到纹银1000两。黄渭阳将家中三间房屋腾了出来,靠街面的一间作为店堂,两间内屋做工场,另又买下隔壁一间即将倒闭的烟纸店。徐生官则去苏州老板处以儿子有病需要照顾为由,婉言辞职。一切就绪后,就在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的八月初五正式开张营业。店名取生官、利禄中的二字合称“生禄斋”。店里雇佣1个伙计,3个学徒。徐生官使出了全部的手艺,精心制作了500只重油重糖、价廉物美的苏式月饼。开张的第一天,只半天工夫便销售一空。第二天做了800只,第三天做了1000只,也一销而尽。从此“生禄斋”月饼名声大噪,附近乡镇除了前来购买外,还来预约和批发。

徐生官眼看自己做的月饼受到如此青睐,越发在制作上精益求精以确保信誉,站稳脚跟。七八年以后“生禄斋”月饼名闻外地。而苏州“稻谷香斋”糖果茶食店制作的月饼质量大不如前,顾客少了,生意也不如“生禄斋”。此时店老板才意识到被他当学徒用了10年的徐生官的价值,两次以高薪请他回店,都被徐生官拒绝了。

到嘉庆(1796~1820年)末年,徐生官夫妇相继谢世,其子又不肯继承父业。黄渭阳已年老,他考虑再三,为保住家业,只有自己独家经营了。于是,黄渭阳将当年筹集的资金及现在的家业以现金折价,分给徐生官的儿子一半,将“生禄斋”改名“黄生禄斋”。从此,由其子孙独家经营。

据传,乾隆皇帝第五次下江南时(1780年)曾经到过芦墟,吃过“生禄斋”的月饼。乾隆到芦墟本是为了寻访陆燿。陆燿是芦墟人,在山东任布政使,因母病请假,几年未销假,引起了乾隆的疑心。他就改名换姓,以陆燿好友的名义来到芦墟。陆燿备茶点款待皇帝,茶点中就有“生禄斋”月饼。乾隆吃了一个赞不绝口,即命知县以后将此月饼进贡。

60多年前笔者(陆铭之)听一位父老说,每年阴历七月中旬,“生禄斋”都要制作1000只月饼,分装在四只竹笼内,用红漆封好,上覆黄缎盖子,写有“进呈茶点”四个字,装入快船运至吴江县署。知县官当即派员陪同进京,日夜兼程,船桅上挂写有“进呈茶点”的旗帜,沿途的其他船只必须让路。据说,“生禄斋”门楣上方原有一块写着“进京茶点”的金字匾额。是否确切,无法考证,但芦墟的“生禄斋”月饼,确实是名不虚传。

芦墟月饼的馅子有四种:猪油豆沙、白糖玫瑰、椒盐、松枣泥。都是重油重糖,月饼煎完后馅子里的糖水与油混合渗入面壳里,久放味质不变。月饼每五个一卷,二卷一扎,上面盖以红纸商号招贴。后来因外销日多,改进了包装,贮放在圆桶中。圆桶分硬纸桶和白铁桶两种,盖及四周都用彩色商号纸糊满。每桶可以放10个月饼,非常美观。这种月饼尤其配吸鸦片者的胃口。

太平军在芦墟时期的清同治元年八月至十月,“黄生禄斋”在上海小东门筹措开办分店。柳亚子曾祖柳兆薰避难到上海的日记里数处记载。十月廿五日(1862年12月16日)的日记写道:早“饭后,衣冠至外洋街贺黄生禄斋开店。至则与主人黄森甫、袁憩翁道喜。生意颇闹”。时值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鸦片倾销上海。吸鸦片者购买芦墟月饼颇多。当时有一爿糖果店叫“天晓得”,制成“芦墟月饼”大字广告悬挂在店堂。“生禄斋”每隔三天派人携带几笼月饼送到“天晓得”销售。

为彻底摆脱原料长期受苏州批发行欺骗和敲诈的被动局面,“黄生禄斋”自己开原料批发行。但需要大量的资金。民国时期店主黄玉书联络镇上的同行“懋福和”和“协隆”,又动员另几家殷实商号也出钱集资,晓之以理,动之以利,终于集到了数万元资金。接着,在上海洋行街开了一爿“同益批发行”。从此,以充足的资金购进价廉物美的原料。集资股东,特别是“懋福和”和“协隆”得益匪浅,生意兴隆,生产品种大大增加。饼类有:月饼、麻饼、太火饼、酒酿饼、雪饼;糕类有:状元糕、麻燥糕、百果糕、鸡蛋糕、云片糕;酥类有:栗酥、酥糖、水桃酥、麻酥、琴酥、花生酥;糖类有:寸金糖、桔红塘、牛皮糖、花生糖。其他有:雪饺、麻条、雪泡、胶切芝麻片等。

以后,“黄生禄斋”、“协隆”、“懋福和”三家通力合作,不分彼此。在一次“黄生禄斋”发起的三家店老板恳谈会上提出了“和衷共济,共同发展”的口号。到了抗日战争时期,战火连绵,日货充斥市场,民众生活贫困,购买力急剧下降。“黄生禄斋”也在风雨飘摇中勉强维持着生计。抗战胜利后稍有恢复稳定。

解放初的几年“黄生禄斋”有较好的发展。店堂正中立有“分溪第一”的青龙招牌,两边墙上挂着“盖闻黄生禄之创业也,家传六代,帝历八朝……”和“提选南货,进京茶点”等匾额。1956年,在公私合营的浪潮中,“黄生禄斋”、“稻香村”、“黄恒盛”三家合并改名为公私合营芦墟糖烟酒商店。“黄生禄斋”的作场改为三乐工场,面向工农群众,生产大众化的茶食糕点,不做精品。久之,这项手艺也就后继乏人,即是有人会做,一时也难以恢复到以前那样的水平了。

(选自《吴江文史资料》第十辑,陆铭之文。已按史料校勘修改。)

 

泗洲寺妙联招贤

相传明代景泰年间,高僧道衍(有写道行的)和尚募资重建毁于盗火中的芦墟泗洲寺。其间呕心沥血,数年后泗洲寺再现昔日的盛景。此时的道衍年事已高,自知心力渐渐不济,寻思将衣钵传于左右。然寺内众僧都才疏学浅,没有一个看得上眼。但见秋风萧瑟,落叶纷纷,心中煞是凄凉。道衍和尚在耳房中踱着方步,斜眼看到院中的老梅树无力地倚靠在一棵梧桐树旁。他不禁触景生情,转而一想,我何不以梅为题写一条上联来招贤纳士。道衍略一沉思,写就一条上联:“枯梅横枕梧桐树”;随即命小和尚将上联贴于山门东侧门框。众僧见了这条清一色的木字旁上联,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此条怪联我等如何对答得上?光阴荏苒,不觉冬去春来。一日,泗洲寺来了个游方和尚慧觉,见山门只有上联而无下联,不觉好奇。于是他便向管门的小和尚打听,小僧如此这般说与他听。慧觉听了哈哈大笑,对这下联,有何难哉?遂央小僧把文房四宝取将出来,一条下联一挥而就:“汾湖浪激泗洲滩”,下联清一色的水字旁跟上联的木字旁相对应,且文意流畅,结构工整。道衍看了喜上眉梢,连连说:“后继有人,后继有人。”便把慧觉奉为上宾,并将寺中一应事务托付给他。慧觉也尽其聪明才智,使泗洲寺香火日盛,名扬遐迩。

(选自1996年12月16日《吴江报》,杨敬伟文)

 

迮姓的来历

迮,普通话读zé,方言念zá。外地人都说没听见过“迮”姓,《百家姓》上也没有。一般字典上也没有注释为姓氏用字。吴江的芦墟、莘塔一带才有迮姓家族。

迮姓来自何处?有一种与《迮氏家乘》不同的说法。同里陈去病(1874~1933年)在《五石脂》(第304页)中说,元末农民大起义,群雄纷起,反对元蒙政府,元顺帝逃往塞北,在中原的蒙古族达官贵人也四散逃跑。河南有一蒙古家族迁移到吴江,避居南莘塔村。为防备不测,只得放弃蒙古族姓氏,改用汉字“迮”姓。据说,他们的祖先居住在中原近百年了,早已熟悉汉文化。起先选择“昨”字作姓,寓意“不忘昨天”。后来又觉得不妥,“昨”字易遭人猜疑。联想到全家族千里迢迢跋涉到江南,于是去掉“日”字,加走之底成“迮”字。而“迮”字本意逼迫、仓促,又有半个“昨”字。一个“迮”字隐含家族命运的几重意义,最恰当不过了。

自元末明初至今600百年间,迮氏家族一直定居在莘塔、芦墟一带,少数后裔分居周庄、黎里等。史料记载的迮姓人物有:迮原霖,明洪武年翰林院编修。迮绍原,清初仗义安葬杨廷枢。迮云龙,居甘溪村池上,乾隆朝内阁中书;其族兄迮灏有《淮南倡(唱)和集》行世。迮尚志曾是陆燿的老师。迮朗,嘉庆朝凤阳府训导。迮鹤寿,道光年以文名于乡。

 

民国38年泉利轮超载沉没

民国38年(1949年)1月3日夜10时许,上海大昌内河轮船公司申湖班泉利轮从湖州开往上海,途经芦墟南约1公里野猫圩荡。因船上装有大米超载,当轮船左转弯时,正遇西北大风,船身向右倾斜,叠放的大米翻倒折向甲板,致使轮船进水。危急中,乘客拥向舱门,但舱门上锁无法逃出,又扑向一侧的几个小窗口,人群挤轧,逃离甚少。时住在野猫圩种田的绍兴籍农民王阿牛,听到凄厉的呼救声,即披衣冲出草棚,跳上小船划向沉船救人。由于船小,每次只能救五六人,先后三批约救起15人左右。当他第四次划向沉船时,轮船已沉没。第二天,芦墟同善堂招募人力、船只打捞遇难者,共捞出尸体23具,停放在南栅城隍庙戏台南侧的厅堂、廊屋地上。上海大昌轮船公司派员到芦墟和同善堂一起安抚家属和殓尸丧葬事宜。

因通讯落后,少数无人认领的尸体,后来仍由同善堂埋葬于荒冢墩。风大浪高、天寒黑夜,冒着自身危险拼命救人的王阿牛,众口敬佩,后获上海特别市市长吴国桢签发的“荣誉公民”匾额。

据《上海救捞志》记载,该事故“近150人死亡”,列入“中国近代重大海难”。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