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05月06日 星期一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暂存 >> 地方志书 >> 一轮修志 >> 菀坪镇志 >> 第三十七章 文  化

第三十七章 文  化

2012/12/21 16:10:34    作者:  吴江档案局 来源:  吴江档案局    【字 号:  】   点击量:5510

 

建国前,菀坪地处太湖之滨,穷乡僻壤,农户又都是从外地逃荒而来,衣食温饱尚无周全,无暇顾及文化生活,只是在每年春节期间,才能看到舞狮子、玩旱船等文娱活动,过几天文娱生活。建国后,县电影放映队定期来定点村放映电影,每月仅一二场,周围四五里地青壮年赶去观看。19673月公社广播站成立后,先在每个生产队公房里装一只喇叭,群众感到新鲜,有的甚至端着饭碗去听。60年代后期,各大队成立了毛泽东思想业余文艺宣传队,排演样板戏及文艺节目,夜晚下生产队巡回演出,每周一二场,基本上满足了群众的文化生活。70年代,农村推行“以粮为纲”、“大办农业”的政策,公社、大队、生产队狠抓农业,群众赶早带晚忙于生产,宣传队遂自动解散,群众的文化生活淡薄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推行“改革”“开放”政策,文艺战线百花齐放,文化生活五彩缤纷。传统的狮子、旱船等娱乐活动,已经适应不了广大青年的兴趣而逐年减少,古装戏、现代戏、流行歌曲、卡拉OK满足了各层次人民的需求,录音机、电视机、各类音响、报纸书刊进入寻常百姓家,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才真正地丰富起来。

 

第一节 文化机构

 

一、文化站、文化中心

成立公社时,配备一名文化干部,负责全公社的扫盲和文化工作。1959年成立文化站,属民办性质,无专职干部,无固定场所,干部经常调动,1972年开始确定专职站长。

1974年站址在公社大院内,平房一间,图书200余册。1984年由乡政府拨款10000元和自己办厂、文艺演出的收入5000多元,整修了政府后院216间平房,既作站址,又作文艺排演场所,内设文化茶室、录像室、摄影室和图书室。1988年,由于拓宽街道的需要,站址迁至供销社“职工之家”内。1991年,再度迁到中心小学旧址,有平房16间,通过借款7万多元,进行装修和购添设备,内设录像厅、卡拉OK舞厅、桌球房、乒乓球室、游戏房、小卖部和万册图书室。1995年,全站职工12名。

文化站曾两次组建文艺宣传队,第一次,1974年成立公社毛泽东思想宣传队,1977年下半年解放。第二次,19823月,招收20名文艺骨干,组织以队办厂、以工养文的文艺宣传队,白天务工,夜晚排练演出,自负盈亏。1987年解散。

1984年国庆节,文化站的一台文化节目代表吴江县赴苏州市参加文艺调演,获得好评。当年,文化站被县主管部门评为先进集体,站长多次被评为县先进个人。1995年获省文化厅“群众文化先进镇”荣誉。

文化站于1987年创办“新苑文学社”,刊出《新苑》杂志3期,1988年停刊。

198411月,成立文化中心,由文化站、广播站、电影院三家联合组成,并由宣传、共青团、工会等单位组成管理委员会,宣传委员任主任,文化站长任副主任,文化中心负责全镇的文化工作和各基层的文化室活动。文化中心地址在文化站内。2003年,新增恢复了群众喜爱的室外溜冰场,每晚7点—12点对外开放。利用民资开办了“电脑房”服务活动,电脑房自早上8点一晚上12点对外开放。

二、电影放映队、影剧院

1954年,万平村(今菀南村)、新湖村(今西湖村)被定为县电影放映定点村,每月放映电影一场。60年代,公社所在地每月放映不超过2个工作日,大队不超过1个工作日。1972年成立电影放映队,有875毫米放映机一台,各大队轮流放映,每月2次,每场放映费9元,由大队包场。1978年,增加16毫米放映机一台,人员增加2名,改人挑机器为机船运送,仍为轮流放映,每场收费16元。19885月,16毫米的氨灯放映改为35毫米座机,固定在影剧院放映,不再下村轮流放映。

1976年建菀坪影剧院,当时为菀坪人民大会堂,占地面积为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座位为木制单人椅,197781,正式售票放映,1982年,改为固定式靠椅680只,正式定名为菀坪影剧院。1994年再次改为胶合翻板椅613只。影剧院放映以来的所有影片,均由县影剧院管理处供应。2003年,影剧院新增建造占地面积为200平方米的门面房及160平方米的小影厅。


三、广播电视站

19673月,在邮电所内设有线广播站,广播线路与电话线路合用,广播时电话让路,由话务员代为开机,公社配备一名专职线路员。7月,增加值机员1名,1968年,成立菀坪公社广播站,广播站与邮电所分开。建站初期,公社拨款5000元添置550瓦扩大机1台,立毛竹广播杆500余根,共装喇叭2158只,入户率达60%,通响率达90%1970年,又配备1名通讯员,宣传本公社的好人好事,广播站不定期的开办自办节目。1971年,装田头高音喇叭32只,农户装喇叭增至2515只,站内又添置电子管收音机1台,六○一录音机2台,增加外线工1名,同时改名为“吴江县人民广播站菀坪放大站”。1975年,学习同里镇发展地下广播线的经验,首先在红胜大队(今渔业村)搞试点,后又扩至新湖大队、南湖大队第三、第四生产队,雄心大队(今新厍村)第一、二、三大队。后因种种原因未全面推广。同年,自装1000瓦扩大机1台。1978年,公社放大站转为大集体编制,广播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毛竹广播杆逐步为55~ 57高的水泥杆代替。19875月,改名为菀坪广播站。1988年,逐步更新原装舌簧式喇叭,安装动圈式音箱喇叭,至1993年,全乡实现动圈乡,共装动圈式喇叭3007只,入户率达83%,为全县第四个完成动圈式喇叭乡。菀坪广播站自19881995年,曾先后获县、市先进集体优秀奖,1993年还获银字奖匾1块。

19908月,广播站投资68000元,在集镇架设电视共用天线,为广播站自建自管,全县第一家,用户达360户,每户交纳收视费180元,由用户及用户单位各负担50%19931月,安装卫星天线接收装置,直接收视香港卫视中文台,1994年,停收香港卫视中文台,改收云、贵台后,每户增收100元(负担比例同前)。每周单日,广播站自办录像节目,进一步丰富了用户的文化生活。

1996年广电站搬迁到原政府招待所,搬迁费用及旧房维修装修耗资13万元。1998年,文化部门体制改革后,文化站下放为镇管事业单位。200010月文化站与广播站合并,成立文化广电服务中心。主要围绕搞好广播电视宣传报导、开拓有线电视业务、搞好有线广播、有线电视的管理、维护、维修工作。

2003年,广播电视站新增设施有光发机(10MW2台、8MW1台、光接机13台、UPS、电源设备一套3000千瓦,铺设光缆27公里,956公里。铺设电缆308公里,新安装电视用户3275户,门樘人户率853%,总投入182万元。


第二节 群众文艺

 

一、说唱

说唱是一种较为简便的群众文艺活动,随时随地即可表演。农闲时期或连日阴雨,一些爱好者牵头,邀请民间艺人来家说说大鼓书、唱唱花鼓戏。周围乡邻自带坐具纷纷前来听书。表演道具仅扁鼓一只而已,表演时,唱词中夹杂道白,有说有唱。有时表演多日,听者甚众。民间艺人较有影响的有:南湖村的胡开正,银吉村的朱堂功、张国梅(女),诚心村的潘万禄,安湖村的何来喜。朱堂功未从师学艺,单凭记忆,却也说得头头是道,特别是他说的《瓦岗寨》、《武松打虎》、和《盗御马》等折子,颇具吸引力。人民公社化后,说唱活动逐渐减少,60年代基本绝迹。

二、狮子、旱船

狮子、旱船是春节期间开展的一项群众性文艺活动,由殷实农户牵头,爱好者自愿参加,每年春节,游村串户,恭贺新春。狮子亦称青狮,由皮制狮头,缝上彩色被单即成。玩狮子由七八人组成,狮子由两人表演,一人在前舞狮头,一人在后舞狮尾,余者打锣鼓。表演时两人配合默契,动作一致,一般节目有:玩地摊、踩四门架、玩台子和玩板凳等,比较难的节目是玩板凳,狮子要在板凳上表演各种动作、险象环生,令人心惊。旱船用青竹扎成船形,幔上红绿彩布,由男女二人表演,女者称“船娘子”(通常情况下由男子扮成,女子扮船娘子的较少)居船中,男子手持一枝条,扮演撑船人。表演时,锣鼓奏过门,男子说唱,以唱为主,有的独唱,有的和音,也有的男女对唱,唱词无非是打情骂悄、劝人为善、恭贺新春等。旱船爱好者,也可以主动上场接过男子手中枝条表演一番,但唱词必须是前面没有唱过的。旱船与狮子的表演形式不同,狮子是走门串户,而旱船大都在广场上进行。90年代后,春节期间,狮子旱船很少活动了,1995年镇文化站有舞狮队组织,只是在重大庆典活动时表演助兴而已。

附旱船歌词

车水情歌

男碰柜子女碰箱,二人见面哭一场。昨日为你挨顿打,今天为你挨顿夯,浑身上下一身伤。

心肝肉,我的人,丈夫打你我心疼。高山发火难得救,扁担系腰难靠身,火烧乌龟肚内疼。

心肝肉,我的人,丈夫打我你莫疼。打破皮来还有肉,打烂肉来还有筋,包办婚姻只能捆住我的身,我对情哥誓死不变心。

十劝歌

一劝世人孝为先,父母之恩大如天。十月怀胎千般营,养育成人倍煎熬。父母日子再难过,儿女事情办周全。你若不把父母敬,你的儿女照样搬。

二劝媳妇孝公婆,孝敬公婆好处多。白天给你烧茶饭,晚上又当看娃婆。累死累活不喊冤,为的家中多和睦。你若不把公婆敬,廿年后你也要当婆。

三劝公婆莫心偏,姑娘媳妇都一般。姑娘不过常来往,媳妇常在你面前。白天队里忙生产,晚上家务干不完。媳妇纵有不到处,要看大节莫求全。

四劝弟兄要互敬,弟兄本是同胞生。兄要让来弟要敬,祖上家产不要争。有事大家来商量,弟兄齐心土变金。千万莫信枕边语,信了之后坏事情。

五劝夫妻要互敬,相亲相爱过一生。有事夫妻多商讨,不可任性胡乱行。妻尊丈夫夫爱妻,夫良妻贤邻里钦。和睦家庭多幸福,五好家庭当标兵。

六劝妯娌要相和,妯娌和气无风波。你炒菜来我烧火,你扫地来我抹桌。孩子有错莫护短,丈夫面前莫挑拔。你敬一尺我一丈,和气生财乐合合。

七劝嫂嫂小姑门,姑嫂今世有缘分。嫂嫂体贴小姑子,烧茶煮饭多担承。小姑要把嫂子敬,莫在亲前瞎谈论。姑嫂相处多亲热,来世再结姑嫂情。

八劝青年学生们,读书学习要专心。在家要听父母话,在校要把老师尊。小学中学读大学,留洋深造博士生。学成归来报祖国,振兴中华献才能。

九劝世人莫好强,争强好胜惹祸殃。要学前入张百忍,后得金人福寿长。礼待他人不吃亏,吃亏就在不忍上。在家周围看一看,强横霸道不久长。

十劝社会小青年,别人打架莫上前。三拳两掌人打坏,法庭之上见法官。如是轻伤给人治,如伤人命定严办。东邻西舍谈论你,父母妻子泪涟涟。

各位玩友记心间,我的《十劝〉已唱完。干部听了我的劝,人民公仆美名传。经理厂长听我劝,企业利润翻几番。农民听了我的劝,五谷丰收多贡献。工人听了我的劝,努力生产干劲添。军人听了我的劝,万里国防钢铁坚。小伙听了我的劝,建设四化走在前。姑娘听了我的劝,白马王子在身边。老人听了我的劝,身心愉快展笑颜。大家听了我的劝,家庭幸福万万年。

菀坪好风光

锣鼓一打喜洋洋,各位玩友听端详,旱船要到菀坪去,参观菀坪好风光。

一边走来抬头望,菀坪医院好漂亮,医院办得好,救死又扶伤,

全心全意为病人,热情看病暖心房,卫生知识常宣传,老百姓身体多健康。

旱船上了人民桥,站在桥上望四方。想起四十多年前,只有两间破草房。

如今是:电线杆子排成行,水泥马路多清爽,大小商店二面开,你来我往多闹忙。

太湖滩上盖高楼,人间奇迹破天荒,真是天翻地覆慨而慷。

下桥就到机电站,机电站里威力强,百天无雨不受旱,十天大雨心不慌,

支援农业大发展,年年丰收多打粮。过了电站进街坊,旱船拜访大药房,

中西药品样样有,丸片汀散梨膏耱,伤风感冒通,止咳有糖浆,

上海交大有昂力,北大还有富硒康。药房对过供销社,供销社里商品广,

日用杂货摆满架,锅盆碗筷烟酒糖,百挑不厌态度好,顾客第一记心上。

商场对过是农行,农行是个大银行,理财好帮手,助你奔小康,

支援菀坪搞建设,农行帮大忙。农行东头信用社,信用社真是不寻常,

农民入股作股东,存贷业务多兴旺,帮助农民搞生产,生产一年一个样。

转个弯来磨个方,菀坪街上新气象,我先不把别的表,文化中心好地方,

青年人舞厅来跳舞,老年人茶室打麻将,小伙子喜欢溜冰场,有的人爱来游戏房,

图书馆里学知识,老年活动室里谈家常。玩了文化站,又到零件厂,

零件厂,不平常,领导有胆量,敢把四残人员招进厂,

多少家庭少矛盾,多少家庭感谢党,四残人员能自立,走在人前也风光,

祝愿零件厂,越办越兴旺。一边走,一边唱,旱船又到菀缝厂,

缝纫机厂名气响,金字招牌多吃香,厂房高又大,机器轰隆响,

职工干劲足,效益大增长,产品常更新,打进西方大市场,

但愿人长久,前程更无量。玩了这街玩那路,开发路上更是好风光,

中心幼儿园,儿童的天堂,活泼多可爱,聪明又漂亮,

祖国的花朵,我们的希望,祝愿小朋友,茁壮的成长。

过了幼儿园,又到中心小学堂,小学堂,小学堂,满院花朵尽朝阳,

教室宽又大,清洁又明亮,老师循循善诱教,教育重担担肩上,

学生孜孜不倦学,读书声朗朗,好好来学习,天天都向上。

玩过新村到农家,参观农家好排场,小别墅,新洋房,琉璃瓦,泛红光,

大理石铺地光又光,红木靠椅摆两旁,空调冰箱和彩电,高级音响带功放。

有的开工厂,有的去经商,有的忙种田,有的看鱼塘,

生活多美好,潇洒度时光,社会多安全,人民多吉祥。

看不完的菀坪新气象,唱不完的菀坪好风光,祝愿旱船玩过后,一年更比一年强。

三、文化宣传

1966年,各大队成立了毛泽东思想业余文艺宣传队,排演样板戏和文艺节目。红卫、红旗、卫星3队排演《红灯记》,东青、诚心、人民3大队排演《沙家浜》。尤其是卫星大队的《红灯记》先后被邀请到湖滨、平望、横扇等公社演出。19715月,还被指定到吴江人民大会堂,为全国南方13省市血防现场会上演出,受到中央领导和与会者的好评。

1988年,文艺骨干丁建国、季正芳曾多次参加县、苏州市等地的群众文艺调演,并获得一等奖、二等奖各2次。丁建国1988年参加省小品调演的《阁楼》节目获三等奖。

1989930夜,由诚心村的舞狮队,菀坪中学的舞蹈队和各种文艺形式组成的文艺大军,举办一场大型的广场文艺活动,庆祝建国40周年。乡政府门口搭指挥台,统一调度,镇区各高点燃放烟火,增加气氛。7时正,文艺大军从政府门口浩浩荡荡向东前进,沿镇边至汽车站广场游演一周,沿途观众及跟随队伍一起的观众达4000多人,为菀坪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群众性文艺活动。

1996年后,文化部门不断加强全镇文化市场的管理,不断巩固文化中心阵地,坚持为群众服务,辅导各企事业单位的文化活动,组织好节日文化活动和参加市以上各类文艺会演。

参加群众文艺调演、演出及获奖为,1997年,小品“第三者”,参加苏州市群众文艺戏剧小品会演,获三等奖;1999年,小品“显影“参加吴江市建国50周年文艺演出,获二等奖;2000年,小品“同里游”参加吴江市迎接新纪元文艺会演,获二等奖;2001年,小品“吴江游”参加“白天鹅杯”群众文艺大赛,获二等奖;2002年,民间歌舞“农家乐”参加吴江市迎元旦群众文艺会演,获鼓励奖。

 

第三节 文化生活

 

一、赶庙会、看戏文

自光绪十七年(1891年)至1949年吴江解放的近60年中,菀坪全境无一处娱乐场所,也无一家演出单位,群众看草台戏,一般去四都村的东王庙、横扇镇的娘娘庙、张济庙。

民国35年(1946年),上春大水,浪打穿圩围出险,9月,在浪打穿圩演皮影戏全部《封神榜》以示庆祝。剧团是浙江省长兴县泗安人,演员20多人,下午一场,夜晚一场,共演24个日夜,观众达1万多人次,周围10多里路的人也赶来看戏,热闹非常。发起人陈德猷,余积善。费用按浪打穿圩田亩摊派,每亩1斗米。地点在张连生大场上。

70年代,吴江姚梅凤锡剧团,苏州地区孙柏龄京剧团曾来菀献演,轰动一时,观者甚众。80年代后,黑白电视机、彩色电视机逐渐普及,外地戏剧团很少来菀演出。

二、听书、看电影

80年代,菀坪茶室开设评弹书场,外地评弹艺人经常来菀演出,演出节目有《珍珠塔》、《玉蜻蜓》、《刺马》等。来自西南部的远征军中老年人,喜好听书,每场必到,场场客满。90年代后,评弹艺人很少来菀演出。

60年代,公社没有电影放映队,县电影队每月来公社和定点大队放映电影12次。1972年,公社成立电影放映队后,每月下大队巡回放映12次。由于当时群众文化生活单调,以致每次放电影时,观者如潮,扶老携幼,成群结队,每场都在2000人左右。198816毫米放映机改为35毫米放映机后,电影队很少下大队放映,中老年人难得去影剧院看电影。90年代后,电视机进入寻常人家,看电影的人更少了。

三、俱乐部、文乐园活动

1965年,为了活跃农民文化生活,各大队都办了俱乐部,添置部分乐器、图书,吸引广大群众来俱乐部开展各项活动。同时,团支部还组织文艺骨干,排演节目,举办故事会,一度时期,农村群众文化气氛非常活跃。办得比较好的俱乐部有银吉大队,卫星大队,这两个大队的团支部还参加了县先进俱乐部的表彰大会,并获奖各类图书100余册。

1984930,文乐园落成开放,文乐园古朴典雅,古色古香,大门两边排列石狮子一对,园内有花坛、圆门、花瓶门和绿地花草500多平方米,内有小卖部、文化茶室、奕棋室、乒乓室、桌球室、录像室、摄影室和图书室。文乐园全天候开放,深受全乡人民喜爱。1991年文化站迁至中心小学旧址后,文乐园遂关闭。

四、劳动唱歌比赛

19686月下旬,菀坪公社小学的老师30多名在红旗大队第二生产队参加拔秧劳动,与生产队的群众开展唱歌比赛,比赛的规则是:双方各选代表一人为歌手;不许唱重复的歌曲,轮流对唱,允许双方为自己的歌手提供歌名,但不得代唱,以歌词不断者为赢。当时场面非常热烈,路过者也驻足观看,历时2时有余,结果,生产队的歌手略胜一筹。

五、听广播、看电视

60年代中期,菀坪广播站先在各生产队公房内装喇叭,群众甚感新鲜,每逢广播时,不少人拥去收听。有的人是去听国家大事和各地新闻,有的人去听好人好事和文艺节目,有的人去听天气预报。70年代,收音机面市,不少人家争相购买,主要收听样板戏。80年代,录音机、黑白电视机进入寻常百姓人家,是青年人结婚时必不可少的两大件。电视机很受人青睐,特别是刘兰芳表演的《说岳》、电视连续剧《射雕英雄传》,轰动一时,妇孺皆知,收视率之高,无与伦比。90年代,彩色电视机进入市场后,黑白电视机就很少有人问津了。1995年全镇农村共有彩电988台,占总农户的255%,其中,菀东村116台,占村总农户47%,诚心村159台,占村总农户42%

 

第四节 出土文物

 

菀坪地区共出土文物多起,最早的为19781月,在红卫大队第四生产队套闸处,出土一批古陶器碗,黑色、无釉、质地粗糙,当地农户拿回家盛猫狗食,现已无从查考。同年,新湖大队在建机房处出土一古砖井,人们拿砖回家建猪舍,现也无下落。根据吴江县图书馆柳德庆先生提供的资料记载,文物出土最多的在红旗大队(今王焰村)副业队,于19796月,在新围垦的外圩中,先后出土文物5起。①瓷缸6件,大小相等、四系有盖,盖若帽形,五六花瓣饰之,纽呈蚕形,缸腹可见一、二轮线,上半部有划花伏莲瓣,清黄绿色釉,晶莹润泽半透明,腹下至平底、缸口、腹内均无釉,瓷胎细白,造型精美。腹径015米,缸高021米,缸口径009米。②瓷碗40件,体型相同,大小两种。碗深度,留糙实心小碗底,如象棋子,碗上部釉色与瓷缸相同。大碗高008米,径口012米,底径004米。小碗高004米,如小酒盅,个别有乳尖三尺。③铜盂2件,一大一小(现在苏州市博物馆)。④五铢铁钱,已结成块泥,面积约有1米长,013米厚。从泥块中剔出的铁钱,四方孔,正面有“五铢”二字,“铢”字较为模糊。背面无字,方孔有四出线,其中部分为钱模。⑤陶缸1件,口径约05米,仅是2碎片,上有铜币大小制成圆孔数个,红旗大队出土的文物,地处东太湖,原为太湖水区,1977年围垦成田,离岸较近,平整土地时,于一、二尺泥下发现,其中,瓷缸、瓷碗、五铢铁钱经苏州市博物馆及南京博物院考证,均为隋代之物,距今约一千三四百年,文物集中在4米长度内,东南走向。陶缸内装12只碗,旁有瓷缸,叠置瓷碗,大铜盂套小铜盂,盂内大碗套小碗,铁钱集置成串。周围未发现砖木物,故不是墓葬,似是沉船。这批文物的出土,为吴江县建国以来初次发现,对研究钱币历史、太湖水域历史,提供了较有价值的实物资料。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