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04月29日 星期一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暂存 >> 地方志书 >> 一轮修志 >> 横扇镇志 >> 第十七卷(人物)第一章(人物传)

第十七卷(人物)第一章(人物传)

2012/12/21 12:33:00    作者:  吴江档案局 来源:  吴江档案局    【字 号:  】   点击量:8194

 

陈延昔

陈延昔:生卒年月不详。原籍今甘肃省人。青壮年时从军入汴京。南宋建炎三年(1129),宋高宗南渡,他扈驾到临安(今杭州),属枢密韩世忠麾下,后累官至都统制。鉴于政治腐败,复国无望,顿生退志,自辞兵权,率二百亲兵,沿浙江天目山麓北下直抵太湖之滨,卜居平江路松陵,终定居于横扇沙洚东基圩。立家耕耘,繁衍后代,数代后子孙蔓延至吴县的横泾、东轸、吴江的八坼、震泽。沙洚均为陈氏。延昔以自身的经历为本,对后代子孙的训导为:“毋得以文乱法,以武犯禁,甘为良农,不尚文饰,不营仕进,彬彬以礼相守之。”其训虽澹泊恬淡,但也不乏宿命所困。陈氏后世不为苟同,时至明、清就不乏读书闻名进入仕途者,如陈悦、陈格言、陈苌等。

陈九章

陈九章:字丛一,四都人。生卒年月不详。他自幼聪颖,才气横溢。明弘治十七年(1504)甲子举人。十八年乙丑科顾鼎臣榜三甲134名进士,授浙江青田知县,志操清远,政绩斐然,后迁调云和知府。最后遭权奸梁綦诬告,被罢职归里,在乡治学授徒,终其天年。

九章为官清廉,一贫如洗,同榜进士御史邓公来访,但见满目蓬蒿,晚景凄凉。病卒时竟无钱以殓,知县喻时高仗义为其操持后事。

陈 悦

陈悦:字良弼,沙洚人。南宋将领陈延昔之后裔,明正德十一年(1516)丙子科进士,授浙江金华县知县。他政治素优,才能冠群,勤政爱民,断狱如神,因此政声闻名。正德十六年十月十二日,朝廷敕封其父陈黻为文林郎,母沈氏、妻马氏为孺人。一门显贵,乡里俱荣。为里人传颂不已。

陈格言

陈格言:字用正,沙洚人。南宋将领陈延昔之十七世孙,生卒年月不详。少为徐师曾、庞远所器重,为学有成,读书传名。明万历十二年(1584)领乡荐,后由巡按御史荐擢善化知县,以廉政爱民著称。任满转迁江宁知府,未终任而卒。

格言秉性慷慨,所得俸禄大部周济族人,终身无财可蓄。其人修身治家事政不乏佳绩。感动朝廷。万历三十八年(1610)九月十七日对其父陈国卿敕封为文林郎,母赵氏、妻李氏为孺人,遂了荣宗耀祖的愿望。

陈 苌

陈苌:字玉长,沙洚人。康熙二十九年(1690)庚午举人;三十六年(1697)李蟠榜二甲五名进士,授浙江桐庐知县。桐庐地瘠民贫,而包括盐税在内的征收特别重,他上任后,尽量减少桥夫、民夫和衙役。断案明察秋毫。对确有才能的诸生格外看顾,而对不学无术的则经常训诫。在任六年,政绩远近闻名。他自少工八股文。诗从吴祖修,与县内周振业、龙藻、陈沂震、许运昌被称为“五大”。在桐庐时,他常利用闲暇,登临山水,陶冶情操,诗意清真,浓淡相宜,有人说他是得了江山的真谛。卒年50岁。著有《雪川集》。

康熙四十二年(1703)三月十八日朝廷敕封其父陈汝勉为文林朗,母华氏、妻李氏为孺人,荣冠乡里。

陈铁三

陈铁三:沙洚人。生卒年代不详。崇祯年间,其兄杀人,系连铁三。县官拘讯之,铁三说:“这非我兄杀人,乃我杀也。”历次审讯,皆无二话。但仇家坚执其兄,说铁三实不在场。铁三说:“我既不在场,何故又系我到官?”官不能决,只得上报以误杀,狱判刑15年,后遇赦获释。时人称其为孝友,感动乡里。

真 可

真可:(1534—1603),字达观,号紫柏,本姓沈。父辈从句容迁徙到坍阙(当在今横扇境内)。17岁出家在苏州虎丘寺,与芦墟袁黄交往密切,花三年时间研读袁藏书。20岁受戒。以后云游武塘景德寺,静修三年,到匡山白云崖研究佛学源流,游五台山。明万历元年(1573)至京师参禅高僧偏融、笑岩、暹理。十年后南归。在浙江嘉兴县恢复愣严寺。西游峨眉山、历关中过栈道,朝拜普贤大士,顺流下瞿塘峡过荆襄,登五当山、庐山,重建归宗古寺。以后又北游。袁黄曾慨叹请经困难,有改梵夹为方册以便于印刷流传的愿望。他就千万历十七年到五台山校订《大藏经》,令弟子普陀山僧密藏募金刻方册,四年后刻经南移至浙江余杭县径山。此《方册大藏经》完成于清初,由嘉兴楞严寺发行,习惯称《径山藏》或《嘉兴藏》。万历二十年,他到北京房山石径山,寻访隋代静琬法师石刻藏经遗迹,在雷音洞佛座下寻得静琬所藏佛舍利三枚,入都得到神宗和慈圣皇后的赏识。三十年十一月,发生“续忧危闳议妖书案”,书中称神宗要改立太子,以期挑起宫中纠纷,他被忌者诬为“妖书”的造作人而入狱,刑讯逼供,终不知为何。十二月十七日圆寂狱中。他是明末四大师之一,被尊为紫柏真人。他对佛教各宗的思想,采取调和的态度。他诗文立就,有《紫柏老人集》、《茹退集》行世。在《震泽县志》、《苏州府志》、《湖隐外史》、《中国名人大词典》中都有他的记载。

徐佩璜

徐佩璜:(1887—1973年),字君陶,横扇潘岐头(今北横村5组)人。清宣统元年(1909)公考录取去美国,1909—1910年在威廉士敦高中毕业;1910—1914年于麻省理工学院化工专业修业期满后,先后在美当过大学助教、工程师、研究员。民国十年(1921)回国先任上海五洲肥皂厂工程师,后为南洋大学(今交大)中院主任。北伐胜利后,曾任上海农工商局、教育局、公用局局长。抗战时期,去云南省任化工材料厂及裕滇磷肥厂厂长。全国解放后,任昆明市轻工业局副总工程师,云南省工商联副主任委员,云南省1—3届人民代表及昆明市1—5届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1966年退休回苏州,1973年辞世。

徐佩琨

徐佩琨:(1892—1980年)字叔刘,为佩璜之胞弟。民国3年(1914)以庚子赔款资金选送美国留学。先后在本薛文尼亚大学攻读铁路、芝加哥及渥海渥大学研攻经济财贸。获渥海渥大学经济学硕士,嗣后通过在生他飞铁路、芝加哥大陆银行、芝加哥两大商业公司实习。15年回国,先后任上海交大管理学院、南京中央大学商学院、上海商学院、沪江大学、北平铁道学院等院院长或教授。抗日战争时期转入内地。胜利后,曾任浙江省财政厅秘书。全国解放后,应新加坡南洋大学商学院之聘,辞去北平铁道学院院长之职去那里任教多年。又再去香港,于清华、华侨、岑南、香港理工学院等处任教。直至1976年冬离港回国定居上海。1979年10月受聘上海文史馆馆员。1980年3月病故,遗灰葬苏州之横山。

徐佐卿

徐佐卿:(1896—1944年)横扇彭家桥人。自幼随父徙居浙江湖州,在当地私塾就读,后从师于湖州卄五里牌(地名)名医李梦莲学医。民国5年(1916)学成即返横扇故里开业行医。11年诊所迁往平望镇,16年再迁震泽镇悬壶济世。是年,吴江县成立中医公会,他被选为公会理事。抗日战争爆发返横扇继业,不久诊所又迁黎里。33年在黎里病殁。

徐为当时县内的内外科名中医,精熟《草本》、《内经》等中医经典理论,治病讲究内外结合,整体考虑。尤于外科,其用药全为自己配方炼制,疗效独特显著。还在治病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研制有特效秘方多种。对病家极尽关怀,大多病家都能做到一次给药,直到痊愈,不以复诊为原则。对于远道危重病人,常以病人农船作“观察病房”留驻近前,亲自照看。待其病情有所稳定,才使回家,约期复诊。对病家收费从不计较,任凭谢酬。凡贫寒病家经常送医送药。佐卿一生颠沛,忙于业务,仅在《中医杂志》撰稿若干,惜乎文字毁于战乱;遗有临诊医案多卷(抄本)未经整理,十年动乱中也部分散佚。

赵升元

赵升元:(1897—1960年),字自权。生于横扇市镇的书香门第,家学渊源。他毕业于江苏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后,又去上海函授进修。早年曾在闵行上海县立师范学校执教,任教务主任。离沪返吴江后,先后在吴江县教育局任教育员、督学、局长。抗战爆发,县政府避迁严墓(今铜罗镇),他随同前往仍任教育局长。在日伪压力下,县政府人员全部疏散后,他先后避居杭州和苏州,后弃政返本镇兴办股份制的荣丰油坊及荣大米行。抗战胜利,又先后任县政府主任秘书、教育科长、教育局长等职。

1949年吴江解放,他向新生政权移交了有关档案。参加革命学习后,去震泽私立育英中学任校长。1953年调公立太仓县横泾中学执教。1955年因受冤案牵连而误判服刑。1989年11月25日,经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纠错,颁发(89刑核字第30号)判书,撤销当年吴江县人民法院原判,得到平反昭雪。

周济苍

周济苍:(1898—1939年)原名沈作新,字冬野,号炳生,出生于浙江湖州。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入私塾读书。两年后随父全家迁至上海。他入学于上海湖州旅沪公学免费求学至民国4年(1915)毕业。后由姑父资助去杭州广仁医院附属学校(中技)学医,至7年,因学资无着而辍学回沪。8年返湖州妹夫之胞兄李品吾家当家庭教师。李知其有医学基础,遂介绍其去湖州北大街大中药房任职。半年后,又去湖州教会福音医院实习。因学历不够受到歧视,遂自愿离院,9年往郊区林村教书。

11年回上海,拜舅父为师学医,并获得医师证书,嗣后当过厂医。14年在浦东英美烟厂加入地下党,参加了五卅运动。翌年受党的指派,担任由英美烟厂、祥生铁厂、日华二厂三个单位工会联合举办的工人医院支部书记兼院长。16年上海市成立总工会,他被委为浦东第6区临时监察委员。“四·一二”大屠杀后,他携妻扶子到横扇彭家桥避难。自己受命只身前往江西,再由组织护送去汉口,被编入叶挺领导的国民革命军24师迫击炮营任医务员,此部后来转辗到广东潮汕一带溃散。他潜回上海,但终于与党联系无望,只得移名改姓周济苍到横扇夫妻团圆,父子重逢。并开设湖滨医院,决意以己医术“周济苍生”(改沈作新为周济苍)。28年9月在为病人施行外科手术时,不幸受细菌感染不治身亡,年仅41岁。

吴福增

吴福增:(1905—1951年)字平黻,横扇北前扇(北前村6组)人。民国13年(1924)7月毕业于吴江县立中学,嗣后任小学教师。17年考入江苏省民政厅区长训练所。次年派任吴江县第十区区长。19年辞职赴上海市法政大学攻读法律。毕业后,于25年春在横扇本宅设立“吴福增律师事务所”。次年迁往平望。是年申湖班永新轮沉没,“事务所”曾受理多起溺者家属的索赔申诉。抗战伊始,“事务所”辍业,吴转而从商。从商期间,他曾兼任过地方独立大队大队长,36年春为横扇镇镇长。

38年4月,吴在吴嘉工委书记金佩杨及赵安民司令的策反下,率全镇自卫队投诚起义。他热心地方公益事业,不惜出私资修理四乡旧危木桥30余座,于金家港(施家村1组)新建小学一所。

吴禄增

吴禄增:(1906—1987年)字在中,生于横扇北前扇(今北前村6组)。民国13年(1924)考入上海南洋大学(交通大学),18年大学毕业获学士学位,并被斐他斐学会(国际性学术组织)吸收为会员。毕业当年秋去上海铁路管理局车务处实习,未满1年,即被接收为正式职工。26年8月日军侵华,他被编入铁道抗日部队,随之转入后方工作。后因失利,部队于武汉被遣散。他随同几个伙伴,转辗南下经香港回到上海,从此经商营生。抗战胜利,34年8月复员华中铁路局任锡沪运输段副段长。是年冬又被中国善后救济总署苏(江苏省)宁(南京特别市)分署借调去镇江主持救济物资储运工作。37年2月受聘上海商办闸北水电公司恒丰路段办事处主任。解放后,被编列在发电厂材料部门供职,1971年初退休。

吕逸群

吕逸群:(1907—1951年),又名吕世杰。生于横扇吕家浜(今大家港村10组)的旧书香门第。民国15年(1926)吴江中学(旧制四年)毕业,17年始任横扇镇国民小学校长。23年任横扇镇镇长,并发起组织壮丁队(后称自卫队),维护地方治安并兼任大队长。26年11月苏州地区沦于日手。28年3月,“国民党忠义救国军”师长程万军叛变投敌,并指令地方自卫队集中到大庙港一起降日。吕逸群深明大义,率自卫队员108人携带84支长短枪、1挺轻机枪,雇南埂村10条渔船,自赵家浜(现庙港镇富联村)开赴塘南马家港(今南麻镇北麻村),与王岳麓、钮锡卿(烈士)等人一起训练部队开展抗日斗争。同年10月,吕率部会同县常备大队在塘南庄村,伏击日军2艘小汽艇,击沉一艘,击伤敌伪军多名,受到国民党地下吴江县政府嘉奖,同时颁任他为吴江县独立大队大队长兼任八连连长。翌年5月13日夜,吕部驻南麻相交桥遭两股日军包围,吕部与敌激烈交战,伤亡惨重(详见《南麻镇志》P78)。吕脱逃藏匿,日军悬赏通缉久而不获,乃恼羞成怒,于31年初夏,由汉奸引领日军至吕家浜,将逸群20多间家屋毁焚殆尽。31年8月,吕为筹措抗日军费从上海返回塘南,由于叛徒告密才被日伪捕获。

在狱中,日伪软硬兼施利诱逸群投降,他义不屈节。由吴江警备队而苏州盘门监狱而江苏省第一模范监狱囚禁。由于他抗日矢志不渝,才于31年11月由汪伪江苏省高等法院判他10年徒刑。他在狱中坚持写下10余万字的日记(文革中被毁),坚信抗战必胜。日军投降后,吕被获释,任吴江县第八区(平望区)区长,37年任县教育局督学、指导员,同年又复任横扇国民小学校长。

有《先烈王公岳麓蒙难追记》文章存世(见吴江文史资料15辑《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

凌桂祥

凌桂祥:(1907—1943年)横扇凌家浜(今旗杆下6组)人。出生农兼商家庭。幼年送本村他家为养子,成年后务农为业,少有文化。民国26年(1937)抗日战争爆发,投身地方抗日武装,在八区自卫队任少尉分队长。32年3月3日在留良乡行义港(今庙港镇行义港村)军事活动时,被日军庙港警备队日酋渡边发觉捕走,他倍受酷刑之苦,坚贞不屈,3月5日被日军杀害于大庙港,时仅37岁。(摘自《吴江抗日英烈录》)

赵鼎元

赵鼎元:(1908—1942年)字立三,横扇市镇人。赵升元之弟。民国11年(1922)秋入苏州晏城中学;17年秋考进上海沪江大学商学院攻读商业经济,成绩优异,23年毕业时获经济学士学位。旋被上海中国银行吸收为行员。供职不久,他患急性肺结核病而咯血不止,即去北京协和医院治疗,一年半后出院南返故乡,先后执教于震泽及上海育英中学,并参加工运组织。25年春成婚。翌年抗日烽火燃起,他离妻别女矢志进入解放区浙江丽水,人地方银行工作。为切实参加抗日战争,又携妻带眷去重庆中国银行总行管理处人事科任副主任。31年旧病复发,与世长辞,年仅35岁。

他对中国农业发展等问题颇有研究,并著有《中国农业合作化》一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据传另有两本著作未曾出版,遭日军清查住宅时,手稿被毁。

吴陆桐

吴陆桐:(1911—1939年)生于横扇大陆乡(今七家村9组)的旧书香门第。民国20年(1931)上海持志大学法科毕业。28年任平望区区长即亲身参加部队抗日,与日军周旋于溪港、梅堰一带,曾获一定战果,被平望日本警备队长西山信一郎视为眼中钉,欲除之后快。

平望维持会会长殷德孚与周溪乡长徐来生朋比为奸,通同盗卖400石抗日军粮,被陆桐发觉报于上级。上级派他追询,殷、徐两人一面使计约吴去平望某饭店见面交代问题,一面密报西山信一郎出卖陆桐。28年12月8日晚,吴遵约去饭店,即被埋伏的日军擒获,猴急于次日黄昏将其枪杀于苏嘉公路竹港桥东堍。年仅29岁。

凌 雷

凌雷:(1913—1962年),字天锋,横扇凌家浜(今旗杆下村6组)人。于盛泽初中毕业后,考入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师从颜文梁大师,并得到刘海粟名画家的指授。美专毕业后先后入上海明星、国泰影片公司以及天马电影制片厂等单位从事影事工作达30年左右。他曾担任《三毛学生意》、《大风浪中的故事》、《庵堂相会》等20余部影片的美工设计。

抗日战争期间,他返乡一度参加过地方抗日武装,进行抗日救亡斗争。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