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04月29日 星期一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暂存 >> 地方志书 >> 一轮修志 >> 横扇镇志 >> 第十一卷(教  育)第三章(中学教育)

第十一卷(教  育)第三章(中学教育)

2012/12/21 10:51:55    作者:  吴江档案局 来源:  吴江档案局    【字 号:  】   点击量:5760

第一节 横扇农业中学

 

1958年4月,横扇乡人民政府创办横扇乡农业中学,分别在横扇镇、大家港、庙前三个地方办3个半工(农)半读的农中班。教师由下放干部和社会知识青年担任。乡政府的文教委员汤亥生分管农中的具体事务。教师的办公室都在家里或宿舍里,教学形式是半天读书半天参加劳动。

1958年,“大跃进”浪潮中,横扇公社党委在北前扇(当时为新化杜)搞卫星圩(水稻高产样板),决定农业中学全部集中办到北前扇,校址设在地主吴福增的祖居里。并正式命名“吴江县横扇农业中学”,组建学校领导班子。公社党委书记成国熹担任名誉校长,任命下放干部徐琛为校长,朱补林为生产副校长,陈秋麟为教导主任,专职教师有下放干部魏人则、严庆柱,社会知识青年李正元、钮心雄、钱云霞(钱后来录取大学离校)。吴永春担任学校专职会计。学生2个班,师生员工共108人。

公社在北前村划拨一只小圩——北坑圩给学校作农场,并在学校周边调用部分民房给学校作学生宿舍、养殖场用房。学生实行半工(农)半读,教师实行半工(农)半教。学生全部住宿,教学、生产管理有序。横扇农中逐步由初创时五无(即无固定教室、专职教师、教学设备、生产基地、生产工具)到五有。

横扇农业中学为实现教学、生产双丰收,提出“教学赛普中、生产赛老农”的口号。教学上除半天上课,还安排早晚自修。课程设置上除不开设外语课外,普通中学的课程都开齐,并增开了农技课,教学质量始终处于全县领先地位。由于公社党委的重视,生产基地的配置比其它地方早,在教学和生产管理方面都较好,成为吴江县农业中学的先进典型。1959年秋,徐琛校长出席了全国群英会。

1960年横扇农业中学发展到5个班级,学生200余名,教职员工14名。1961年春,首届学生毕业,公社党委全部就地安排生产队会计、农技员等工作。

由于“大跃进”后带来的经济失调,1959年后,国家进入了暂时的困难时期,到1962年上半年农业中学停办。

1964年,农村经济复苏,次年公社党委又在本公社的东、西、南、中4个片各办一所农中,东片办在建新大队,南片办在东风大队,西片办在火箭大队,中片办在沧洲大队,教师多为来横扇的第一批插队知识青年。1966年因“文化大革命”而停办。

 

第二节 戴帽子初中班与联中

 

1967年秋,中学复课后,全社农村的初中班均附设在当地生产大队的完小内(俗称带帽子初中班)。以后,初中班学生数逐年增加。1978年秋,遵照上级关于把初中班办到学生家门口的指示精神,南片东风小学带帽子初中班一拆为三(东风、幸福、胜利);西片火箭小学的初中班,拆为火箭与跃进;东片建新初中班不变,以后又增加东方红初中班。1980年秋,带帽子初中班又作了调整,撤掉胜利小学与东风小学的初中班,并入红旗小学,学制均为二年。

1981年9月,根据吴江县文教局的指示,中、小学分线管理,带帽子初中班与小学脱钩,归横扇公社中学统一管理。为了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社各生产大队通过协商,联合办初中(俗称联中),南片五个生产大队(和平、幸福、胜利、东风、红旗)集体投资2万余元,在东风大队大荣圩长爿墐征地6亩,筹建校舍,东片与西片各生产大队也投资扩建校舍。经调整后,形成每片一所联中的布局,并正式任命联中校长,同时将大专院校的毕业生充实到教师队伍,切实提高师资质量,设施也有所改善,学校管理渐趋正规。东片联中办在石塘,校长李志康;南片联中办在大家港,校长沈小五;西片联中办在姚家港,校长宋景文;中片撤销了中心小学的初中班,学生全部到横扇中学上学。

从1990年开始,横扇中学进行大规模扩建。1992年下半年联中全部撤销,全镇的初中生集中到横扇中学就读,横扇在吴江市内率先实现无联中的乡镇。

 

第三节 横扇中学

 

1965年3月,横扇公社创办中学,学制为两年。为照顾学生就近入学,全社分设四所初中,各招收1个班级。东片办在建新大队(今石塘村),称建新中学;南片设在东风大队(今大家港村),称东风中学;西片选在火箭大队(今轮牛村)称火箭中学;中片的校舍借用镇上港南西新桥堍原玉丰酱园作坊内,称建农中学。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中学停课闹革命。1967年秋,中学复课,镇上的初中班附设在老中心小学。

1970年7月,在老中心小学校园内(靠北面市河沿街),建平房教室2幢。1970年9月开始招收高中一个班60余人,加上原有的初一、初二2个班,学生共250余人。1975年暑假,“公社中学”拆迁,在太浦河横扇大桥北堍,建平房教室一幢,学生宿舍及食堂6间,单设高中部,招收高一、高二各2个班,学生230余人。初中附设在中心小学(称戴帽子初中班)。1978年下半年,因校址在太浦河拓宽工程内,学校迁到镇金家汇沧洲荡西滩,征地15亩,建平房教室、办公室600多平方米及两层楼一幢(七楼七底)470平方米,成为当时各公社中学中环境、校舍设施较好的学校。

1978年前,学校由公社教育革命领导小组管辖,由贫、下中农代表驻学校直接管理。课程开设政治、语文、数学、外语、工业基础、农业基础、体育课等。学生学工,学农的时间安排很多。同年8月经县政府批准正式命名为“吴江县横扇中学”,任命校长、教导主任、总务主任。教学秩序日趋正常,课程设置日趋完善,教学质量逐步提高。1978年恢复高考,1979年应届高中毕业生(两年制)考取大学4名,中专7名。

横扇中学自1973年春季第一届高中毕业至1982年高中停办,共有十届高中毕业生,计14个班,700余名(含两年制和三年制)。1986年至1991年又办过5届高中,计9班,毕业学生361名;另外在1983年至1984年,1990至1991年共办过4届农职中班,计4班,毕业学生114名。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已成为党、政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领导或骨干。有的已事业有成,如秦荣生已被吴江市录入“吴江市名人集”。有的赴国外深造,如朱土龙,陆坤林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

1968年到1981年初中、高中都是两年制,1982年起学制恢复三年制,1982年横扇中学高中部停办后成为初级中学。

1982年起乡政府总计投资达100余万元,对中学的校舍逐年改建和扩建。全校占地面积13000余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700余平方米,有两幢教学楼,一幢实验楼。

横扇中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学成果显著。近五年来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市教研室组织的各项竞赛活动,并在竞赛活动中屡屡获奖。1993年度全国初中物理竞赛中,姚琪同学获得全国一等奖;英语全国能力测试陶吴丹同学获全国二等奖。在指导学生作文竞赛上,钱维章老师获全国二等奖;周无难老师获全国三等奖。在物理、化学全国性或苏州市级的竞赛中,年年有学生获得大市级二等奖和三等奖;在其它的基本功竞赛中,朱惠娟获一等奖。近五年中共升入苏高中1名,升入震泽、吴江、盛泽等重点高中223名,升入中师20名,中专370名。体育活动成绩突出,特别是女子篮球队在吴江市、苏州市比赛中连年获得冠军,并被指定为“中国二十一世纪学校体育发展研究实验学校”。

横扇镇党委和镇政府为力争学校教育现代化达标,决定易地新建中学,计划总投资1200万元,在镇西征地64亩,工程按现代化教育要求全面规划,分二期完成。第一期工程已于1998年8月完工。

 

附横扇中学校歌

好学守纪 活泼进取

吴三观 周无难 词

陈剑荣 秦文娟 曲

沧洲荡畔,太浦河旁,我们修性求知的地方。园丁呵,拳拳心培育壮秧,学子呵,眷眷情天天向上。好学守纪,比学赶帮,活泼进取,身心健康,五爱旗帜须高扬,振兴中华勇承担。今天桃李含苞待放,明天香飘四面八方;明天香飘四面八方。

(20世纪90年代)

横扇中学历任校长一览表

横扇中学历年基本情况表

1984—1991年横扇乡联中基本情况表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